控制论(Cybernetics)

控制论(Cybernetics)
控制论(Cybernetics)

控制论(Cybernetics)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大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他的《控制论》一书的副标题上标明,控制论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一词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愿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维纳以它作为自己创立的一门新学科的名称,正是取它能够避免过分偏于哪一方面,“不能符合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和“纪念关于反馈机构的第一篇重要论文”的意思。控制论是多门科学综合的产物也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合作的结晶。但是,控制论的诞生和发展是与美国数学诺伯特.维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维纳少年时是一位天才的神童,他11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爱物理、无线电、生物和哲学,14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后又去学哲学,18岁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数理逻辑博士学位。1913年刚刚毕业的维纳又去欧洲向罗素和希尔伯特这些数学大师们学习数学。正是多钟学科在他头脑里的汇合,才结出了控制论这颗综合之果。维纳在1919年研究勒贝格积分时,就从统计物理方面萌发了控制论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美国研制防空火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提出了负反馈概念,应用了功能模拟法,对控制论的诞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3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的论文,从反馈角度研究了目的性行为,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间的一致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这时,神经生理学家匹茨和数理逻辑学家合作应用反馈机制制造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型。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设计者艾肯和冯.诺依曼认为这些思想对电子计算机设计十分重要,就建议维纳召开一次关于信息、反馈问题的讨论会。1943年底在纽约召开了这样的会议,参加者中有生物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他们从各自角度对信息反馈问题发表意见。以后又连接举行这样的讨论会,对控制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出版,宣告了这门科学的诞生。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以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这类系统中有专门的调节装置来控制系统的运转,维持自身的稳定和系统的目的功能。控制机构发出指令,作为控制信息传递到系统的各个部分(即控制对象)中去,由它们按指令执行之后再把执行的情况作为反馈信息输送回来,并作为决定下一步调整控制的依据。这个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图)这样我们就看到,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物体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如温度、血压的稳定),或是机器自动保持自身功能的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控制论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和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控制论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理论。控制论的理论、观点,可以成为研究各门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撇开各门科学的质的物点,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

控制原理,往往能够寻找到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控制方法。控制论的主要方法还有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等。信息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信息流程来把握事物规律的方法。反馈方法则是动用反馈控制原理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所衷肠反馈控制就是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以实现系统预定目标的过程,正反馈能放大控制作用,实现自组织控制。但也使偏差愈益加大,导致振荡。负反馈能纠正偏差,实现稳定控制,但它减弱控制作用、损耗能量。功能模拟法,就是用功能模型来模仿客体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所谓功能模型就是只以功能行为是相似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如猎手瞄准猎物的过程与自动火炮系统的功能行为是相似的,但二者的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一种功能模拟。功能模拟法为仿生学、人工智能、价值工程提供了科学方法。黑箱方法也是控制论的主要方法。黑箱就是指那些不能打开箱盖,又不能从外部观察内部状态的系统。黑箱方法就是通过考察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认识系统功能的研究方法。它是探索复杂大系统的重要工具。控制论诞生后,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迅猛地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本世纪50年代,是经典控制论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著作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45年在美国发表的《工程控制论》。第二个时期是60年代的现代控制论时期。导弹系统、人造恒星,生物系统研究的发展,使控制论的重点从单变量控制到多变量控制,从自动调节向最优控制,由线性系统向非线性系统转变。美国卡尔曼提出的状态空间方法以及其它学者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等方法,形成了系统测辨、最优控制、自组织、自适应系统等现代控制理论。第三时期是70年代后的大系统理论时期。控制论由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向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发展。1975年国际控制论和系统论第三届会议,讨论的主题就是经济控制论的问题。1978年的第四届会议,主题又转向了社会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开展,使控制系统显现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的特点,从而控制论也向大系统理论发展。在世976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的学术会上,专题讨论了“大系统理论及应用”问题。控制论也形成了工程控制论、生物科。其中生物控制论又分化出神经控制论、医学控制论、人工智能研究和仿生学研究。社会控制论则把控制论应用于社会的生产管理、效能运输、电力网络、能源工程、环境保护、城市建议,以至社会决策等方面。维纳在1950年出版的《人有人有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一书中着重论述了通信、法律、社会政策等等与控制论的联系。阿希贝1958年发表的《控制论在生物学和社会中的应用》一文,认为运用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可以研究社会系统。控制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体现了现代科学整体化发展趋势,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方法。我国际60年代初就开始翻译介绍控制论的著作,但是,只是近年来才开始对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经济、人口、能源、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始运用控制论建立数学模型。如投入产出模型、人口模型等,在运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控制论这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具有十分阔的发展前景。

2018版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论习题及考点总结

《化学教学论》习题及答题要点 第1章 化学教学论导言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什么? 答: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为:使师范生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化学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一句话,就是培养师范生毕业后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1)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理解化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熟悉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3)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主要方法。 (4)具备教学设计、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5)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调查、收集、处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具备初步教学研究的能力。 (6)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不断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2.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教学论这门课? 答:基于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要学好本课程,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 (2)讲究方法 提高能力 第一,学会比较;第二,学会总结,结合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能把对教学的感性认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学会交流。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他人沟通。语言交流是教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3)善于积累 勇于实践。 3.通过对化学、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学习,从中你收到了什么启示? 4.你对将来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建议。 第2章 中学化学课程 1.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谈谈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2.认真阅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其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基本理念: (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功利主义_杜威对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批判与重构_郦平

【外国伦理思想】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功利主义 ———杜威对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批判与重构 郦 平* 〔摘要〕 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确立以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道德的评价标准。在实用主义者杜威看来,将快乐视为道德的目的及标准会面临诸种责难,因为它无法证明实际所欲的等于值得可欲的、增进快乐的等于值得欲求的、总体的善等于具体的善。由于快乐既不能统一个人行为,也不能提供一种公共善,所以将快乐视为道德基础很难为其合理性提供证明。进而,杜威从作为人的特定功能的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实现、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的统一等视角指出道德标准得以确立的可能基础。 〔关键词〕 快乐 个体善 公共善 自我满足 社会满足 〔中图分类号〕B8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2)06-0070-06 由于实用主义的发展为功利主义的复兴提供了某种支撑,人们普遍认为,这两种学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特征。而事实上,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伦理学说在道德基础的确立上有着根本的差异,它们在快乐能否作为道德目的、快乐作为道德标准能否得到合理性证明、个人快乐与普遍幸福如何统一等问题上存在着质的区别。 一 功利主义的两个重要代表边沁与密尔将增进快乐和避免痛苦视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在此基础上将判断行为对错的道德标准视为能否增进人的快乐。边沁从个人趋乐避苦的本性着手,确立苦乐在人的行为中的支配地位,这种“苦乐原理”被视为其伦理理论的基石,他为此还提出苦乐计算的七个条件,即强度、持久性、确定性与否、感受远近、丰度、纯度、广度。人们依据这些条件会知道每个行为的苦乐价值的大小,如果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成分占优势,它就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则是恶的、不道德的。在边沁那里,快乐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到了密尔,他承认快乐既有量的不同,也有质的差别,并强调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密尔强调高级的快乐对于任何一个受过教育、有教养的人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他强调“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免除痛苦,并且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尽可能多地享有快乐,而其他一切值得欲求的事物……则都与这个终极目的有关,并且是为了这个终极目的的”[1]。显然,密尔虽对边沁的快乐观念予以修正和发展,但是他对幸福的定义最终还是诉诸快乐,在将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方面,二者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边沁与密尔那里,快乐不但是人生的目的,而且是行为的标准。密尔明确地说,快乐“既然是全部人类行为的目的,就必然也是道德的标准”[1](12)。但是,密尔也认识到边沁的快乐主义的 * * 作者简介:郦 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讲师,哲学博士(河南郑州 450046)。

企业上网:需要新实用主义

从赶潮流装门面到讲功用和实效,从概念的追逐到应用与务实寻求 企业上网:需要新实用主义 “远远看去金光闪闪,走近却发现是烂草一包”,这个源自西方的寓言故事,如今却频频地被一些传统企业老总所引用,来形容触网的大失所望。这当然是有些夸张,但也不乏真实的所在。据国家经贸委对30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然70%的企业已经上网,但多数仅仅只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从不更新、维护,更别提开展电子商务了。这种网站被戏称为“空站”——虽然有了域名、网页,但只有几张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据了解,在北京,每天上网企业不下100家,但70%的企业属于此列。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和精力,效果却只是一个漂亮的摆设,和上网前的美好憧憬相比,巨大的反差使企业实在有些不平衡。 看来,上网企业的网络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是当前一个相当普遍的现实。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国内整体网络环境还有待完善的原因;也企业自身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企业上网只是为了赶时髦,或对网络的作用和利用认识、开发不够,以及人才技术资金力量不足仓促上网而导致的应用维护难以为续等等;而作为提供企业上网服务的ISP、IDC等,其责任更是不可推卸。我们不难看到众多因上网解决方案的不实用、不合适而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触网优势不能兑现的现实。 企业上网,最终追求的无非是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进而开展网上交易,为企业的经营带来实效。一句话,企业上网需要的是新实用主义——在成本和效益、长远战略和当前市场、核心业务和周边业务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从而扬长避短,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综观国内的企业上网服务提供商,大而全不切实际的产品,花样翻新的各种概念游戏、令人眼花缭乱的急功近利的市场行为......的确令人不敢恭维。 “小脚”穿“大鞋”,问题在鞋上 “你的保险合身吗?”一双小脚却穿着一双巨鞋,这是街头常见的保险路牌广告,巨大的反差令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目前一些上网的企业,企业的现实需求和供应商之间的巨大隔阂。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地域和行业的不平衡,加上企业的规模不同,他们需要的上网解决方案自然也大相径庭。这要求上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鞋”种类够多。只有产品和服务线够长、够丰富,才能达到“总有一款适合您”的效果。而目前的情况却离这一目标实在太远。 由于纳斯达克“跌跌不休”,网络界提前进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风险资本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之下,一些并不具备实力的网络企业纷纷把目光盯向传统企业,希望从企业上网中抓住“救命的稻草”。如当前一些找不到好的赢利模式,生存都是一个问题的一些ICP,他们往往只能提供域名注册、主机托放、网页设计等网站基本服务,却往往号称可以为任何企业解决上网问题。不明真相的传统企业因为ICP的名气和误导,等上网之后,才大呼上当。 其实,企业上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对提供商的技术实力、经验水平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绝不是仅仅做一个网站那么简单。对于一些要开展电子商务的大型企业,其解决方案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一般的ICP、ISP所能轻松胜任的。在企业上网的迫切呼唤下,由ISP向高端演化而来的IDC便应运而生,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宠儿。一般而言,IDC在资源、技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美国哈福大学教授加尔布雷思提出:“按照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形态的约束日益减弱,实用主义的适用性大大增加的时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倾向,即功利主义的盛行。功利主义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理论表现。通过半学期对于营销伦理的学习,笔者对于功利主义在当下营销活动中所起到重要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本文结合案例,浅谈了功利主义在商业活动中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对营销伦理的影响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个人看法。 关键字:功利主义营销伦理影响 一、功利主义的理论基础 功利,即有用、利益、效益等。人类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这种目的即追求利益、满足需要。近代进入商品经济时期以后,人类的功利倾向明显地加强了。因为,商品社会首先强调价值、有用性,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都围绕着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这个轴心来运转的,这势必培养人用功利眼光、功利态度去观察他人和事物。消费越多,需求越大,生产越繁荣,这也主张了功利主义。所以,功利主义的兴起是与商品经济时代相联系的。 通过学习,了解到功利主义原是西方伦理学中一种以功利原则(即利益、享乐、幸福)为道德标准的学说。它认为,趋利避害、求乐避苦是人类的本性。由此,评价人们的行为是非和道德善恶,只能依据于快乐和痛苦,即能增进快乐的就是善的,能造成痛苦的就是恶的。当然,快了也又高、低之分,肉体的快乐是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高级的快乐。“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然而,快乐和痛苦因人而异,全凭个人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标准,势必使人类行为由于缺乏约束和调节而陷于混乱。为此,功利主义又提出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两种说法。 行为功利主义主张,应以行为结果判定道德是非。就是说,应善于估量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如果一个行为能比其他行为带来最大的好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 准则功利主义则主张以行为准则来判定行为是非,因为单凭个人对行为后果的估量为行为依据,仍然是不确定的、随意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对每个人都适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 二、商业活动中的功利主义 宾克莱说,功力主义给现代人“关心实际行动而不关心崇高理想提供一个哲学根据”,因此在西方也被称为是一种“商业化哲学”。在商业活动的前提下,功利主义似乎更加的具象化。笔者总结其表现为: 第一,讲究实惠。实惠是追求合法的个人利益,是一切工业社会,包括正处在又一次工业化高潮的中国在内,所不能缺少的时代精神。实惠观念是伴随工业化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而产生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个人的劳动通过交换得到承认,个人的价值通过交换得到实现,个人的利益通过交换得到满足。人们与其说注重个人劳动的自身价值,不如说更关心劳动的交换价值,即劳动给自己所带来的实际利益,这就是实惠观念。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识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的价值 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功能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关系失调所致。而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①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③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教育的社会功能(练习册) 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现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其结构层次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控制论简介

作者:刘文江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发表时间:2006-03-12 浏览次数:623 字号:大中小【汉语拼音】kongzhilun 【中文词条】控制论 【外文词条】cybernetics 【作者】刘文江 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组织的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控制论的建立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往往与控制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维纳﹐N.1948年为控制论所下定义是:“研究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70年代以来﹐电子数字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控制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社会经济系统﹐控制论的定义也因之扩展。苏联和东欧各国学者认为控制论是研究系统中共同的控制规律的科学﹐把控制论的定义又作了进一步的扩展。英文cybernetics(控制论)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掌舵人”﹐转意是“管理人的艺术”。1947年﹐维纳选用cybernetics这个词来命名这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有两个用意﹕一方面想藉此纪念麦克斯韦1868年发表《论调速器》一文﹐因为governor(调速器)一词是从希腊文“掌舵人”一词讹传而来的﹔另一方面船舶上的操舵机的确是早期反馈机构的一种通用的形式。 控制论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30~40年代人们对信息和反馈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一些著名科学家环绕信息和反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英国统计学家R.A.费希尔从古典统计理论的角度研究信息理论﹐提出单位信息量的问题。美国电信工程师香农﹐C.E.从通信工程的角度研究信息量的问题﹐提出信息熵的公式。美国数学家维纳则从控制的观点研究有噪声的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并分析了信息的概念﹐提出测定信息量的公式和信息的实质问题。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时候解决了信息的度量问题。这一时期﹐人们逐渐深入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932年美国通信工程师奈奎斯特﹐H.发现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条件﹐即著名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1945年维纳把反馈概念推广到一切控制系统﹐把反馈理解为从受控对象的输出中提取一部分信息作为下一步输入﹐从而对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证明了生命体中也存在着信息和反馈问题。 维纳在改进防空武器时发现﹐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维纳与墨西哥神经生理学家A.罗森布卢埃特合作对这个课题进行了长达10多年(1934~1947)的研究。参加这一研究工作的还有数学家﹑逻辑学家﹑物理学家﹑电信工程师﹑控制工程师﹑计算机设计师﹑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进行了生理学﹑病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许多实验﹐吸收来自火力控制系统﹑远程通信网络和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设计经验﹐以及对预测和滤波理论等数学统计理论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论的核心问题。1942年5月梅西基金会举行的关于大脑抑制问题的科学讨论会提出﹐通信工程和控制工程领域内已经研究成熟的信息和反馈的概念和方法﹐可能有助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这时控制论的思想已经形成﹐但还没有正式命名。1943年末到1944年初在普林斯顿召开了一次控制论思想的科学讨论会﹐进一步确认了控制论思想﹐认为在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思想基础﹐一个科学领域可以运用另一个科学领域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概念和方法。1946~1953年间梅西基金会发起一系列关于反馈问题的科学讨论会﹐对于控制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1948年维纳发表奠基性著作《控制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控制论的名称因此而定。维纳抓住了一切通信和控制系统的共同特点﹐即它们都包含着一个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过程。维纳指出﹕一个通信系统总是根据人们的需要传输各种不同的思想内容的信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必须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己调整自己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信和控制系统接收的信息带有某种随机性质﹐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通信和控制系统本身的结构也必须适应这种统计性质﹐能对一类在统计上预期要收到的输入作出统计上令人满意的动作。

偶然性与罗蒂新实用主义

第37卷第1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 V ol137,N o11Journal of East China N ormal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January,2005 偶然性与罗蒂新实用主义 潘德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062) 摘 要:罗蒂是当代西方新实用主义的代表,其哲学基础就是被绝对化了的“偶然性”概 念。它包含了三个方面,即语言的偶然性、自我的偶然性和自由主义社会的偶然性。罗蒂全面地 解构了传统的认识论,坚持以我们的信念与愿望作为真理的标准,将人的想象力视为历史发展的 真正动力。如果说罗蒂新实用主义之弊在于强化偶然而无视于必然,那么传统的知识论则是强调 了必然而或多或少淡化了偶然,因而两者应当是互补的。就此而言,他高扬偶然性,注重实践与 未来的理论精神,对于我们的启迪意义远胜于被人们不断重复的“真理”。 关键词:罗蒂;新实用主义;偶然性;反认识论中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79(2005)01-0034-07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 orty)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哲学家之一。赞赏者如卡维尔(Stanley Cavell)称他为“自詹姆斯和杜威以来最著名的美国哲学家”。在中国学者中,张国清也盛赞罗蒂的《哲学与自然之镜》“像休谟的《人性论》打破了康德的形而上学之梦那样打破了未来青年哲学家们之梦”,不惟如此,他的《后形而上学希望》又给未来青年哲学家带来了新的梦想①。黄勇认为罗蒂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美国哲学的主流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世界哲学主流,尤其兼收并蓄了欧洲大陆哲学诸要素,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合流”趋势②。罗蒂自己则坦言,他的哲学对于哲学圈子以外的人更具有吸引力。而在哲学圈子以内,他却受到左派与右派的夹击。右派指责他提倡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以及“愤世嫉俗和虚无主义的观点”,促使美国大学生更加“傻头傻脑”;左派则认为他是一个“自鸣得意”之人,“只关心自己所属的悠闲的有教养的精英的思想界的势利小人”,美国社会的阿谀奉迎者[1](pp1389—392)。他的《哲学与自然之镜》甚至被一家保守的英文杂志Intercol2 legiate Review评为20世纪最糟糕的50本著作之一。③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涉猎领域甚广,本文拟对他的哲学基础作一反思,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学说、甚至他的哲学有一个可以被称为“哲学基础”的东西。在我看来,在罗蒂哲学中,有几个相互呼应的支撑点,如反本质主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认识论、反方法论与 收稿日期:2004-09-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BZX038) 作者简介:潘德荣(1951— ),男,浙江长兴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与构成 一、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尽管科学难以定义,但仍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一)科学的各种形象 A、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真理性知识体系——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 B、科学是人类驾驭自然的一种力量——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科学是人类的一种典型的、发达的、高级的认识活动——一种方法 D、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 E、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科学的特征 1、客观真理性 2、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 3、主体际性——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和接受 4、可检验性——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检验 非科学——凡不具有可检验性 包括两部分: 伪科学(假科学)——实为非科学,却伪装成科学。 宗教、神学、意识形态——中性 伪科学与科学的不同特征 科学 非科学 相关性思维原则 相似性思维原则 追求确证或否证 回避规范检验 精确性、真实性、开放性 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系统化与“积极”统一 零散、负面 科学划界问题的相关理论 (三)科学划界的标准 1、归纳主义的科学观——实证原则 科学始于观察 科学的观察(正常感官、忠实记录、不带偏见)——观察陈述——科学理论的基础 1、归纳主义的科学观 在科学理论能被证明为正确的限度内,它们是在经验提供多少可靠的基础上借助归纳法支持而得到证明的。 证实原则:如果一个命题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那么这个命题就有意义。 归纳主义科学观的问题 1、如何从有限数目的观察陈述所提供的有限证据基础上得到一般性的不受限制的全称判断? A、观察陈述的数目必定大(必需) B、观察必须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予以重复(必要) C、没有任何公认的观察陈述和推导出的普遍定律发生冲突(必不可少) 2、观察依赖于理论 观察和前提理论难免有错(易谬性) 3、归纳原理如何能被证明是正确的? 正确的逻辑原则: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必是真.(演绎推理) 归纳论证——有可能是: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 ∴归纳不能单根据逻辑得到证明 2、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波普尔——反对归纳主义用意义标准和证实原则来划界,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具有可证伪性——可证伪性原则。 逻辑依据:全称陈述与单称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不对称性 如何理解“可证伪性”原则? 任何命题或科学假说体系,要被承认具有科学定律或理论的地位,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即,必须是可证伪的。 可证伪性——如果存在与某个假说相矛盾的逻辑上可能的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那么这个假说就是可证伪的。 如果这个或这组陈述被确定为真,就会证明这个假说是错误的。 证伪主义的条件限制: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实际上并没有被证伪(尚未出现反例)——非常重要的条件 为什么要坚持可证伪性? 逻辑上的可靠性 只有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才能提供信息。 可证伪性程度 可证伪度越高,理论就越好。

经济控制论

《经济控制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与控制方向开设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将系统地讲授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分析,变分法与最大值原理、动态规划以及有关的数值计算问题;同时结合案例讲解控制理论在动态经济系统中的应用,例如人口预测、市场调节与价格波动、经济最优增长、投入产出结构优化、双头垄断竞争对策、生态平衡、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最优利用、最优货币政策与财政税收政策设计、经济波动周期分析等。课程结合经济控制论的最新发展趋势讲解有关的控制论原理和相关应用。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系统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学习如何将控制理论知识应用于管理学科,掌握动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技术。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方法 第二章离散时间动态经济系统的运动分析和稳定性分析 了解离散时间函数及z变换;会进行离散时间系统运动分析;理解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三章连续时间动态经济系统的运动分析和稳定性分析 了解连续时间函数及拉普拉斯变换;会进行连续时间系统运动分析和连续时间系统稳定性分析;了解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相互关系。 第四章动态经济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了解经济系统受控变量的目标跟踪;理解线性系统能控性及逼近目标的可能性;掌握线性动态系统的极点配置与系统逼近目标的速度和起伏等。 第五章线性系统鲁棒调节器和鲁棒经济策略 第六章连续时间动态经济系统优化与决策 了解变分法与泛函优化;理解动态系统最优控制;掌握极大值原理;能解决最小能量控制问题等。 第七章离散时间动态经济系统优化与决策 掌握离散时间动态系统极大值原理;理解宏观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时的最优增长的“快车道”定理等。 第八章应用实例与发展趋势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

社会控制论文:论社会控制论角度下的法律目的

社会控制论文:论社会控制论角度下的法律目的摘要:美国社会学法学派学者庞德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了社会控制理论说。从庞德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出发,论述了法律的目的和利益学说,最后反思理论中的几点限制并对中国借鉴该理论提出了构想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控制;法律目的;利益说 1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由美国社会学者爱德华?罗斯在1896年提出的。他在《社会控制》中指出,人类经历从自然秩序走向社会秩序是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一旦社会复杂化,人类的情感不再维系自然秩序,因而需要一种机制来稳定人类社会且不受情感的影响,这样的机制就是社会控制,它就是“稳定的、不受人的情感影响的关系。”庞德引用了这个概念,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解释了这个名词。社会控制手段包括法律、宗教和道德。与其他手段不一样的是,法律靠强力实施。一些法学家对强力这个词并无好感,因为从古希腊的诡辩论者宣布了怀疑现实主义的立场开始,人们始终在找寻着强力背后某种永恒的东西。对此笔者认为是可笑的,理论本身的缺陷和人类思维本身的形而上使得永恒是不可能达到的,诚如自然法学派无法避免落入公平是为何物的思维桎梏中,越想宣称“是什么”,宣称的越是“应该是什么”,既然最终的问题始终是“应该是什么”,那就应该中立地看待这个词。

2 法律的目的和利益学说 2.1 法律的目的 作为一名实用主义者,庞德的研究兴趣在于功能性解释法律上——必须追问“你到底有什么用?”那么,法律又有什么用呢?对于目的理解,庞德深受耶林思想的影响。耶林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自然界中有因必有果,对人类社会来说,包括法律在内的所有社会制度都是有目的社会行动的产物,法的核心问题是法律的目的,“法律概念乃是为人而存在的-他们是实现人之目的手段,而不是人为法律的概念而存在的;因此法律科学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发现正当和正义在此时此地所提出的要求。”庞德辩证地吸收了耶林的观点,他引出了法律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控制功能,而判断控制的标准就是正义。随之,庞德对法之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梳理,企图从史实中探寻出法律的目的。 2.1.1 从法律史的角度考察 庞德将法律体系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法、严格法、衡平法和自然法、成熟法以及社会法阶段,它们的对比图如下:原始法严格法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成熟法社会法 目的公共治安或者和平安全符合伦理行为和良善道德规范机会平等;取得物的安全社会利益最大化 对法律秩序的贡献和平规制社会经规则和形式达至的一般性和确定性经由理性而达至的善意和道德的行为彻底构建个人权利的观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

姓名邵振录成绩 学号10191198077 评卷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边沁功利主义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课程名称劳动法 完成时间2012-4-20 专业年级201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把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称为哈佛公开课第一人恐怕并不为过,他的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每周都吸引超过1000位学生的参与。《公正》不但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一门课程,更在全世界卷起学习热潮,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全球多个国家举办千人讲座,都是一票难求。他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引起强烈共鸣,无数的观众通过网络收看他的课程,通过各种思想实验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 该讲座以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入门课》为基础,是对道德和政治哲学的系列入门介绍。这套讲座共有12集,邀请观众们带着批判的观点来思考正义,公平,民主和公民权等基础问题。在哈佛大学,每星期都有一千多名学生去听教授兼作家的迈克尔?桑德尔开设的这门课程,渴望藉此扩充对政治和道德哲学的理解,并从中检验长期秉持的信仰。学生们学到了过去的伟大哲学家们的哲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康德,穆勒,洛克--再把学到的东西运用来思考复杂且动荡不定的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反歧视行动,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和人权。 在讲座中,迈克尔?桑德尔多次提及边沁(1748—1832是功利主义的创始人,分析法学的先驱)及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本文企图就此入手,对边沁及其哲学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边沁先后攻读于牛津皇家学院和林肯学院,毕业后一度从事律师职业,但当时他的兴趣却在法理学的研究和在英国法律制度的改革。其主要的著作有《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和《法律概要》等。 边沁认为,就像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一样,人类也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人类受制于苦和乐的统治,只有这两个主宰才能该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这两个主宰是人的本性,因而人类的基本规律主要是“避苦求乐”即功利主义原则。正是“避苦求乐”的人的本能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成为人生的目的。他认为应该根据行为本身引起的苦与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的善与恶。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良,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就是权利。功利就是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如果该当事人是个人,那么功利原理就是用来增进他的幸福的,如果该当事人是个社会,那么功利原理就是关注社会的幸福度的。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

浅析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浅析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摘要]本文认为,罗蒂的真理观不能简单的用相对主义加以否定。他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中的语言、隐喻观等都值得我们加以探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哲学发展的某种趋势,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仅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关键词]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罗蒂把哲学的矛盾推向了尖锐化的程度,而其中的焦点又在于真理问题。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反本质主义、反科学主义的倾向。对于他的这真理观,有些学者表示赞同,而有些学者认为这只是无用的相对主义。本文将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进行客观的描述与评价。 一、从旧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在实用主义哲学家中,杜威是罗蒂最为推崇的哲学家。罗蒂继承了杜威反对二元论、反对绝对知识和永恒真理的观点以及协同性的概念,但是由于罗蒂的思想经过了分析哲学的训练,他在继承杜威思想时,只接受了杜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倾向,却变换了其中的内核。杜威以经验为基础阐述真理,但罗蒂却认为语言先于经验。赋予一个东西以意义的活动,是人们需要运用语言来从事的活动而不是经验的实践。罗蒂抛弃了杜威的理论前提——经验论思想,而接受了杜威的结论——真理是“有根据的可断言性”。 罗蒂以语言为基础阐述了真理和协同性,他认为真理不是对实在的符合,而是主体间的协同性。罗蒂的“协同性”指的是共同体中人们在兴趣、目标、准则等方面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是建立在主体意义交流基础上的。人们通过对话和讨论获得真理,在交流的过程中,从我的信念出发检验由其他的信念是否和我的一致。但这不是绝对的一致,因为在对话的过程中我的信念也会发生变化,与其他信念一起构成一个信念网络,达成一致的才是真理。所以,他的真理观又是“种族主义”的真理观。 按照这样一种说法,罗蒂进一步认为不存在大写的真理,只有小写的真理,即就是在生活中的有根据的可断言性。笔者认为,罗蒂对杜威的解释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认为他曲解了杜威的原意,是“俄狄浦斯之子”,但是从罗蒂的思想发展来看,他还是继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本思想和发展方向,而且他在经过“语言转向”之后重提实用主义的论题,使其更加精致化。他始终从一种实用主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AI&Robots Ins.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s),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是隶属 于北京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机构, 自然地,其所致力于研究的,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机器人(Robot)。 Robot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英文名词,常常被译作 “机器人”。然而,无论就其形态或结构,还是就其运 动方式或行为方式,多数Robot 不象人。准确地说, Robot是一种自动机器,一种仿生的自动机器,具有 类似生命的特征,具有类似生物的行为,甚至具有 类似生物的智慧。 《控制论》之父Wiener有一句名言: “就其控制行为而言,所有的技术系统都是模仿生物系统的,然而,决没有哪一种生物系统 是模仿技术系统的。” Wiener 所说的“技术系统”(Technical System)就是人造系统,就是机器,准确地说,就是自动 机器。 AI&Robots 旨在研究具有智能的自动机器,并努力使机器具有生命特征和生物行为,具有感 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和学习的行为能力。 实际上,AI&Robots 的研究领域是综合而宽广的,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科学研究领域,其中: ?控制论(Cybernetics)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机器人学(Robotics)

扮演着重要角色。在AI&Robots 的标识中,黄色代表着“控制论”,红色代表着“人工智能”,蓝色 代表着“机器人学”。 AI&Robots渗透着《控制论》的思想。 1948年,美国科学家Norbert Wiener 将机器与动物类比,将计算机与人脑类比,创立了《控 制论》。 Wiener 是一个天才,8 岁上中学,11 岁上大学,14 岁大学毕业,18岁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师从英国数学 家和哲学家Rosu。虽然主修数学和哲学,Wiener 却始 终思索着动物和机器的辨证关系。Wiener 的《控制论》 是关于动物和机器共性的科学,是关于动物和机器同一 性和统一性的科学。Wiener 兴趣广泛,在理论物理学、 生物学、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 涉猎和建树。正是Wiener 广博的知识,使《控制论》成 为科学融合的艺术。 正如Wiener 在《控制论》中所指出: “我们正研究这样一种自动机器,它不仅通过能量流 动和新陈代谢,而且通过信息流动和传递信号,引起动作流动,并和外界有效地联系起来。自动 机器接收信息的装置相当于人和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于动作器官的可以是电动机或其它不同性 质的工具。自动机器接收到的信息不一定立即使用,可以储存起来以备未来之需,这与记忆相似 。自动机器运转时,其操作规则会依历史数据产生变化,这就象是学习的过程。” 在《控制论》中,Wiener虚拟设计了一个机器蠕虫,模拟蠕虫的负趋光行为,以阐明动物和 机器的共性。 Wiener的机器蠕虫具有类似动物神经的反射弧结构: 感觉器官:一对左右对称的光电管

浅析大学生日益“功利主义”的心态

浅析大学生日益“功利主义”的心态 [摘要]:“功利主义”由来已久,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成,由于教育和社会等等客观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现在“功利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向了身在“象牙塔”里的我们。于是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功利主义”分子。他们的一些行为表面上看起来令人费解,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理性思考的时候,我们却愕然发现,这些行为的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它就是“功利主义”的毒瘤。然而遗憾的是,无知的我们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功利主义”的存在以及它的危害性。本文通过一些真实的社会现象,再现了当代大学生在“功利主义”心态的驱使下做出的一系列“好笑的行为”,继而理性的分析了这些表象产生的社会和个人因素。 [关键词]:功利主义、价值观变迁、深层原因。 一、一些社会现象所引发的思考 我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时至大学,这种传统教育我们已经“沐浴”了十几载。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虽然体现崇高理念的集体主义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从小受到的主流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正在世俗的功利主义的围攻。以至于如今出现了一些表面上让人费解,但冷静的分析后却让人痛心疾首的“怪现象”。 譬如,在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当今的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工作,意愿多样。例如,在农村工作有利于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为将来再择业打基础;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有较大发展潜力与上升空间;大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长大,期望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等。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存在功利化目的,如为了报考公务员时获得优先录取条件。有的学生认为,农村工作比较轻松,报酬尚可,即使工作不努力,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部分学生把到农村锻炼作为选择更好岗位的“跳板”,缺少扎根农村、长期奉献的打算。假如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多了这些所谓的功利的“聪明人”,那他们势必会像蛀虫一样慢慢的吞噬掉整个民族的明天。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暑假中积极地投身到各种社会实践中,在四川地震灾区,国内各地

关于新实用主义法学背景下的当代法学理论发展

关于新实用主义法学背景下的当代法学理论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出现了各种新兴的法律问题,这些新出现的法律问题给法学的研究提出个更高的挑战。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衍生出了各种矛盾和纠纷,都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解决,所以法学基本理论应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历史时代不断变化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法律的最大功效,为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1 实用法学的含义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引用了实用主义思想者莱特对于思想信念的看法,所总结出了‘行动是依据信念的’这种实用主义思想。所以通过这一说法可知,行动与思想信念是紧密相连的关系,行为活动的开展是由思想信念来进行指引的,而通过不断地进行行为活动实践还会对促使思想信念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所以说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知都是以行为活动为基础的,这一点也和实用主义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在法律的层面来讲实用主义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为,要以一种质疑的思想去看待事件和那些抽象的原理和规则,主要起到对司法行为活动指导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为,不能孤立的只重视法律专业的学习,不能和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例如应加强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渗透于联系。在解决实际社会纠纷案件时,应利用法律专业知识和其他综合性知识和

信息对案件进行解决,不能‘一叶障目’,‘形而上学’。在现今的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环境条件下,应该采用适合国情和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运用唯物辩证注意与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的法律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法律相关问题。 2 简述当代法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2.1 使法学理论和国家政策互相结合从我国改革开放到现在,法学基本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法律界不断对法制与人治,依法执政与治国,司法变革和法律阶段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为法律理论提供了素材与完善改进动力,并且也对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党的领导执政力做为我国不断发展的政治动力,在新实用主义思想法学理论之下,一定要把我党的政策完美的和法律理论相融合,才能够更好的指导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学科浅谈(第二版)—席裕庚

自动化学科浅谈(第二版) ----- 席裕庚教授 ----- 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性质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一级学科,它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制导·导航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五个二级学科组成。 控制科学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其方法论基础的,因此它首先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人们实现有目的行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控制科学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意义,工程控制论固然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富有成果的分支,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控制科学也在广泛的非工程领域得到应用,如人口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等都是控制论原理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发展。控制科学的精髓是它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模型、控制、反馈、优化等概念和方法,几乎被应用于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而这些概念和方法,正是哲学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原理的具体化。可以说,控制科学与其它技术学科相比较,具有更基础的性质,它的成就是通过其原理和方法在各应用领域中的物化来体现的,这是控制学科值得自豪之处,但也往往是其作用和地位得不到正确认识和评价的原因。 控制工程是控制论一般原理在工程系统中的具体体现,这种工程系统包括各类传统和先进的制造系统、电力系统、核工程系统、航天航空航海系统等,控制在这些工程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还促成了相应专业领域内独立的工程控制学科。由于控制原理和方法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今天的工程控制系统已广泛地延伸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分支,如各类农业、建筑、物流、环境工程。控制工程作为控制科学原理的具体实现,必须从工程系统的角度进行技术的集成,因此必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技术和工艺背景,从宏观上讲,控制系统只是整个工程系统中的一部分,但要实现工程系统既定的目标,如保证工艺条件、优化资源、提高产量、降低能耗、抗御干扰等,它是关键的部分。从微观上讲,控制系统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好的控制思想和方法,而且要与传感技术、执行机构紧密结合,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控制工程从来就不是控制学科的专利,它应该也必须在与各工程领域的结合和各种相关技术的集成中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