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与创造发明

好奇心与创造发明


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以及发明创造中居于重要地位。可以认为,创造过程就是好奇心与思维过程有机结合的表现。如何提高人的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中之重。好奇心是创造过程的基础,当一个人的意识性超过了他原有的知识范围时,他的内心便会充满着极度的好奇心。好奇心愈强,人生就愈有创造性。历史已经证明,即使浅薄的好奇心也可以发展为富于创造性的思想。

具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对束缚手脚的旧习惯进行挑战,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愿意体验充满矛盾的新奇事物,对新奇性充满渴望。贝弗里奇指出:“也许,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最基本的两条品格是对科学的热爱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爱好者比常人保有更多好奇的本能。”

尿素的发现说明了维勒的好奇心对于他取得成功的重要性,但最使维勒痛苦和烦恼的一件事也是因为他对某些新奇现象视而不见,而错过了一次重要机会。那是维勒在研究铝的化合物时,有一次他在分析墨西哥的黄铅矿矿石时发现一种特殊的沉淀物。但是他对这种沉淀物没有作认真研究,只是凭经验断定这是铬的化合物。虽然他对自己的判断也怀疑过,并觉得自己的判断根据不足,也曾经推测或许是一种新元素的化合物,但维勒却没有深入研究下去。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贝采利乌斯实验室工作的瑟夫斯特木(维勒的同学),在分析维勒分析过的同样矿石时,也发现了维勒曾经看到过的现象,但瑟夫斯特木对这种新现象却采取了与维勒完全不同的态度,他紧追不放,一次实验不成功,就再来一次,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新的化学元素“钒”。

X射线的发现也是一个对新奇现象极为敏感的成功的例子。事实上,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就有人曾经碰到过X射线,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实验者的注意,有的人为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照像底片莫名其妙地感光而气恼,但没有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足够的注意,也有些物理学家在实验时注意到了克鲁克斯放电管附近的荧光,但只是专心研究阴极射线,而没有去追究这种奇怪的现象,错过了发现射线的机会,而伦琴却能够抓住这偶然出现的一点荧光。一丝阴影,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终于发现了X射线。

中子的发现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自从卢瑟福提出中子假说以后,人们都在尽力地寻找这种奇怪的基本粒子,正当中子假说逐渐被人们忘记的时候,物理学家博特和贝克利用钋发射的X粒子去轰击铍、硼和其它轻元素时,探测到了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发生。正在从事人工核反应实验的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

夫妇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快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并进一步研究了用X粒子轰击金属铍时产生的这种辐射现象,证实了这种射线的能量很大,不仅可以穿透能够吸收r射线的铅块屏蔽,而且还会从石蜡中打出能量很高的质子来。应该怎样解释这些实验现象呢?约里奥·居里夫妇拍摄了有关情况的云雾室照片以后,认为X粒子轰击铍后发射出来的这种射线仍是“γ射线”。而查德威克却不同,他敏感地觉察到新的射线虽然有些像γ线,但它的运动速度却只有光速的十分之一,比起几乎以光速运动的γ射线来说,简直太慢了。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被新射线打出来的质子能量如此之大,用γ射线来解释显然是不符合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因此它应该是一个新粒子。查德威克依靠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为发现中子提供了逻辑根据。显然,如果居里夫妇不只是满足于“γ射线能量极大”这一解释,而是认识到两者还存在着一些差异,并深入研究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便可能最先发现并认识到中子。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科学研究时,不能有半点轻率和傲慢,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对新奇的现象、新的问题采取经验主义的猜测,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而应该客观地观察、敏锐地思考,谨慎地做出结论,不要怕出问题和解释不了的现象才是科学研究的希望所在,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异常现象中隐藏着科学发现的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