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分析流程fatigue

疲劳分析流程fatigue
疲劳分析流程fatigue

摘要:疲劳破坏是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疲劳失效研究在结构安全分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结构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是其强度和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机车车辆结构的疲劳设计必须服从一定的疲劳机理,并在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安全设计中考虑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的应用。国内的机车车辆主要结构部件的疲劳寿命评估和分析采用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国外从疲劳寿命的理论计算和疲劳试验两个方面在疲劳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很多新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论国内国外,一批人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疲劳的研究,对疲劳问题研究贡献颇多。

关键词:疲劳UIC标准疲劳载荷IIW标准S-N曲线机车车辆

一、国内外轨道车辆的疲劳研究现状

6月30日15时,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贯通“三市四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京沪高铁的开通,不仅乘客可以享受到便捷与实惠,沿线城市也需面对高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享受这些待遇的同时,专家指出,各省市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机车车辆的安全性绝对不容忽略。根据机车车辆的现代设计方法,对结构在要求做到尽可能轻量化的同时,也要求具备高度可靠性和足够的安全性。这两者之间常常出现矛盾,因此,如何准确研究其关键结构部件在运行中的使用寿命以及如何进行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是结构强度寿命预测领域研究中的前沿课题。

在随机动载作用下的结构疲劳设计更是成为当前机车车辆结构疲劳设计的研究重点,而如何预测关键结构和部件的疲劳寿命又是未来机车车辆结构疲劳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机车车辆承受的外部载荷大部分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循环随机载荷。在这种随机动载荷的作用下,机车车辆的许多构件都产生动态应力,引起疲劳损伤,而损伤累积后的结构破坏的形式经常是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最终结构的断裂破坏。随着国内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关键结构部件,如转向架的构架、牵引拉杆等都出现了一些断裂事故。因此,机车车辆的结构疲劳设计已经逐渐成为机车车辆新产品开发前期的必要过程之一,而通过有效的计算方法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目标。

国外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工程师Wohler系统论述了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的关系并提出了S-N

曲线和疲劳极限的概念以来,国内外疲劳领域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大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结构疲劳设计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一定材料制成的构件的疲劳寿命曲线;二是结构件的工作应力谱,也就是载荷谱。载荷谱包括外部的载荷及动态特性对结构的影响。根据疲劳寿命曲线和工作应力谱的关系,有3种设计概念:静态设计(仅考虑静强度);工作应力须低于疲劳寿命曲线的疲劳耐久限设计;根据工作强度设计,即运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载荷谱。实际载荷因为受到车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当大的离散性,它严重地影响了载荷谱的最大应力幅值、分布函数及全部循环数。为了对疲劳寿命进行准确的评价,必须知道设计谱的存在概率,并且考虑实际载荷离散性,才可以确定结构可靠的疲劳寿命。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自那时起,一些国外高速铁路发达国家已经深入研究机车车辆结构轻量化带来的关键结构部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其中,包括日本对车轴和焊接构架疲劳问题的研究;法国和德国采用试验台仿真和实际线路相结合的技术开发出试验用的机车车辆疲劳分析方法;英国和美国对转向架累计损伤疲劳方面的研究等等。在这些研究中提出了大量有效的疲劳寿命的预测研究方法。

、国内

国内疲劳研究现状与方法

国内铁路相关的科研院所对结构的疲劳寿命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得到了很多研究寿命预测方法的有效成果。疲劳寿命的估算主要分为裂纹形成阶段寿命估算和裂纹扩展阶段寿命估算两部分。常用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包括名义应力寿命法、局部应变寿命法和裂纹扩展计算法。

Ⅰ. S—N方法

名义应力法,又称S—N方法,强调了长疲劳寿命和耐久性的限制,或者是假定疲劳失效不会发生时的安全应力。它以材料或零部件的疲劳寿命曲线为基础,利用名义应力或局部应力和寿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用在线性弹性应力的分析中。

S—N曲线也称作应力循环曲线,是说明结构疲劳过程的重要方法。这个方法经常被用在变化的环境里,包括那些几乎没有塑性的长寿命疲劳问题,以及部件裂纹的萌生或裂纹的生长等问题。同时,该法主要应用在循环载荷是弹性的环境里,也就是意味着结构限制在寿命轴的疲

劳循环数量必须大于10000次,这也是为了确保结构没有大的塑性发生。实际上在小于10000次循环的环境,要使用S—N方程必须更加小心。通常要使用最终的强度或者是真实的断裂应力进行分析。应力法以循环应力作为造成疲劳的原因,寿命的预测主要是应力—循环曲线(S—N曲线)。它是由常幅加载试验获得的,尽管大部分情况中实际工程结构承受的多是变幅载荷,但在疲劳寿命的估算,依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果是变幅载荷,需要做出S—N曲线进行修正。变化的应力时间历程一般要进行计数,用累积频次分布的形式进行寿命的预测计算。经常使用如下的公式表示整条S—N曲线:

(σ-A)m N= D 或σ= A(1+C/Nα)

式中:1/m为S—N曲线的负斜率;A为材料的疲劳极限;D为材料常数;α为S—N曲线的负斜率;C为材料常数。

Ⅱ. E—N方法

局部应变法(也称E—N法)以局部应变为基准, 局部应变或应变寿命法,通常参考裂纹萌生方法,其关注的仅仅是裂纹的萌生;结构的疲劳寿命, 通常是所有的寿命(S—N或者名义应变),以及裂纹的产生或损伤误差分析之和,关注的是直到结构断裂产生的循环数。

E—N分析法使用循环应力—应变建模和Neuber弹塑性修正。可以选择分析参数的范围,包括平均应力修正模型、置信度参数、制造的细节(表面的粗糙度)以及材料的热处理。

Ⅲ. 裂纹扩展方法

Paris最早提出的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和裂纹扩展速率da/dN之间的经验关系是计算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基础[8]。基于断裂力学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法主要用于较长裂纹的损伤容限设计,最近这种方法有被拓展到结构耐久性分析领域的趋势。

利用不同技术的这几种方法有不同的精度。实际上预测总的寿命、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3种方法很少在相同的问题上同时使用。这是因为不同的设计理念决定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利用这3种基本方法可以分析结构的点焊、缝焊等多种焊接方式,以及旋转结构、振动疲劳、复合多轴等疲劳寿命的预测问题。

国内近期疲劳研究领域的发展与突破

近年来,随着疲劳理论研究的进步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发达国家的铁路行业,产品的强度设计由原来的主要依据静强度指标和无限寿命设计发展到定量寿命设计,大大提

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并且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现代的抗疲劳设计中使用了“一体化耐久管理”(IDM——Integrated Durablity Managemen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虚拟分析和疲劳试验两个方面,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叙述疲劳研究和应用的新发展。

1、理论分析方法的发展——虚拟计算

所谓的“虚拟”计算就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使用软件建立产品有关承载构件的有限元模型,使用软件在虚拟的“新产品构件”上施加载荷进行寿命的计算并可反复调整设计方案,这种计算所需时间短,费用低,降低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由于疲劳理论的发展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虚拟计算作为一种分析手段,也有很多新而且方便实用的方法。主要包括3个方面,它们分别是用S—N方法估算全寿命、用局部应力—应变估算裂纹起始寿命、用Paris 公式估算裂纹扩展寿命。

①使用PSD功率谱密度信号计算构件的全寿命

传统上人们都是使用时域信号进行寿命或损伤的计算,时域信号一般是应力、应变或载荷。在时域中可以很方便地表示周期性的信号,若用来完全地描述一个随机过程,需要非常长的信号记录,特别是对于有上个节点的有限元模型施加几十个通道的载荷的情况下,使用时域信号计算模型的寿命将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疲劳寿命的计算可以在频域里完成。其主要过程是:首先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频响分析,求得载荷与结构上应力的传递函数;然后,将传递函数乘以载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得到应力功率谱密度函数}最后使用有关的方法由应力功率谱推算结构的寿命。[9]

用应力PSD信号计算构件的寿命的方法有2种:其一是直接使用PSD信号;其二是先根据PSD信号计算出应力范围的循环数,再用它估算寿命。目前,第2种做法使用较为流行。

②预测多轴应力状态下构件的起始寿命

多数情况下,工程构件所受的载荷是多载荷的复杂组合。这就使得构件上的某些点所受的3个主应力处于非比例状态.主应力的方向往往也随时变化,在这种应力条件下的疲劳就称为多轴疲劳。

多轴疲劳的研究最近也有了新的进展,发展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估算多轴应力情况下的寿命,还能够以损伤极坐标图的形式给出各个临界面上的损伤量。用这一方法来估算始裂寿命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在承载构件上的关键点贴上应变花测得3个应变输出,或者

在有限元模型上贴虚拟应变花,求得3个虚拟的应变输出;第二步,根据3个应变输出用Mroz—Garud循环塑性模型计算该关键点的其余的应力应变分量;第三步,根据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用有关的多轴疲劳损伤寿命模型计算寿命。[10]

③预测形状不规则裂纹的扩展寿命

最近,有一种计算形状不规则裂纹的扩展寿命的新方法得到了发展,该方法是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的结合。其主要内容是首先对含裂纹的构件进行三维有限元网格的划分,网格包括裂纹块和非裂纹块,裂纹块由于包含裂纹需要较细致的划分,而非裂纹块可以划分得较粗一些。裂纹块和非裂纹块的组合可以使用多点位移约束法,使得二者的位移在其接触面上保持一致,从而使组合后的网格保持变形协调。疲劳裂纹扩展后新网格的生成可以只对裂纹块进行,非裂纹块阿格保持不变。

网格划分完毕后,应用四分之一点位移法或者三维J积分法计算裂纹扩展前沿上的各个节点的应力强度因子,J积分的计算方法有回路法和虚拟节点位移法。裂纹前沿的曲线形状可以由一些离散点(节点)来定义,那么,就可以应用Paris公式分别求这些节点上的裂纹扩展量(也就是这些节点的位移量)Δa,据此可以确定新的裂纹前沿。该方法能够模拟裂纹扩展过程,跟踪裂纹形状的发展变化,大大提高了裂纹扩展寿命的预测精度。

2、疲劳试验

使用软件来仿真计算虚拟“新产品”作为抗疲劳设计的一个手段,并不能代替疲劳试验,虚拟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疲劳试验的次数。新产品的疲劳可靠性最终要通过疲劳试验来检验,目前国内对铁道车辆零部件的疲劳试验,只能够做程序加载的疲劳试验。如TB1959和TB1960所规定的试验标准,用程序载荷谱加载的疲劳试验一般只能够对产品进行合格检验或产品的性能对比,不能够真正用于研究产品的寿命。在国外,主要采用随机载荷谱加载进行疲劳试验来研究产品的寿命这样就彻底消除了程序载荷谱时高低载荷的加载次序和各加载位置载荷相位差对构件寿命的影响。这种加载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构件所承受的载荷,使所得的试验寿命能够真实地反映运用寿命在各个构件之间布置载荷传感器十分困难,而在构件上贴上应变片则很方便,所以一般不能直接采集到构件的随机载荷谱,只能够采集到构件上某些点的应变谱。从运用当中的构件上采集的应变谱若直接用于疲劳试验,虽然试验寿命最为接近实际的运用寿命,但试验的时间将与构件的实际运用时间相当,疲劳

试验就失去了其意义。所以,要对采集的应变谱进行一些编辑处理。合理的疲劳编辑应该满足2个方面,其一是经过编辑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对构件的总损伤基本一致;其二是编辑前后的信号所产主的损伤分布基本一致。过去,用线性放大载荷信号或者用“等效”的常幅载荷信号来加速疲劳试验的做法,不符合上面所提的第2个方面疲劳试验有单通道和多通道之分,疲劳编辑也有所区别.单通道编辑只编辑响应信号(应变谱),多通道编辑需要同步编辑响应信号(应变谱)和驱动信号(随机载荷谱)。

二、CW-200转向架疲劳寿命预测实例

图1是转向架焊接构架待评估位置:

图1 CW-200转向架焊接构架待评估位置

有限元模型

图2是CW-200转向架有限元模型

图2 CW-200转向架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模型采用平面四节点单元,单元大小20mm。疲劳试验载荷包括垂向载荷与横向载荷,垂向载荷作用在空气弹簧座上,横向载荷作用在横向减振器座上。

疲劳试验载荷

根据UIC标准:

——垂直力(每个侧架)(取α=,β=

静态部分:FZS1=FZS2=FZ

准静态部分(模拟曲线中的滚动):FZQ1=FZQ2=+-αFZ

动态部分(跳动模拟):FZD1=FZD2=+-βFZ

——横向力(每个转向架)

准静态部分:FYQ=+*(FZ+*m+*g)

动态部分:FYD=+*(FZ+*m+*g)

其中,FZ=135KN m+*g=60KN

图13-UIC标准中垂向动载荷模式

图14-UIC标准中横向动载荷模式

由于产生疲劳破坏的主要为动态部分力,所以在疲劳评估时忽略静态部分和准静态部分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所以需加的疲劳载荷为:

垂直力(每个侧架):ΔFZ=2**135)=54KN

横向力(每转向架): ΔFY=2*[*(135+*60)]=

在UIC标准中,加载分三个阶段,分别以1倍、倍和倍的比例关系逐段强化,每个阶段加载的循环次数分别为6e106、2e106和 e106次。

图15-UIC标准中三段加载模式

垂向力动态部分与横向力动态部分作用频率与相位均相同,因而视其为一个载荷事件。

有限元计算

按照《UIC515-4》的实验室疲劳实验加载要求,首先将其静载到要有限元模中,然后基于动载与静载的比例关系进行应力换算,即得动载应力△σ(任一点的△σ值都可由下图读出)。图3是部分有限元计算结果:

图3-疲劳载荷作用下应力云图

S-N曲线选取

将待评估点所处的结构细部与IIW标准钢结构细部疲劳强度值表中提供的结构细部对比,选择合适的类型FAT级别。CW-200转向架构架各点的疲劳强度级别FAT值列入下表:

表1 待评估位置FAT等级列表

根据各点的疲劳强度级别FAT值,即可在IIW标准中(表2)查找相应的S-N曲线参数,即m、C值。

表2 IIW标准中各级别S-N曲线参数(MPa)

然后就可以根据迈纳尔损伤累积理论计算疲劳寿命,这里为疲劳损伤比之和。疲劳寿命极限;(对应i)

累计损伤率D=

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表3 CW-200焊接构架待评估点疲劳损伤比之和

二、根据这一点的接头形式,查出对应的S-N曲线,方法:

1. UIC标准-------FAT值-----(判断△σ和常幅疲劳极限、截止极限的大小关系)-----m、c值----(由公式 )----------疲劳寿命极限值N;

2. 同时△σ(疲劳载荷引起的应力范围)对应一个循环次数n;

3. 最后求得损伤比

4. 将疲劳载荷逐步加强到倍和倍,重复以上过程,又会得到两个损伤比;

5. 将三个损伤比相加,得到累计损伤比,并判断是否小于1(合格)

一、对于其它每一点重复以上过程,完成对每一评估点的合格与否检验

当前,提速/重载在迎合社会需求的同时,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机车车辆许多构件,尤其是焊接转向架,服役不久频繁发生疲劳断裂,并导致了重大经济损失。客观上,由于提速/重载,机车车辆动负荷加剧,然而,这不过是问题的外因,而内因则是我们对这些机车车辆装备没有注入与提速/重载相匹配的且有相当储备的抗疲劳能力。许多疲劳断裂案例分析表明:在设计阶段,我们仍停留在传统的静强度设计层次上,对焊接转向架尤其缺少抗疲劳设计的理念,缺少相应的技术,缺少必要的基础数据。因此,许多疲劳断裂隐患始于设计阶段。

事实上,自从人们认定“预防疲劳断裂”是一个公认的难题以来,一个普遍被接受的现实是:由于疲劳断裂问题难于从理论上建模,因此,“预防疲劳断裂”的措施是否有效,只能通过各种形式疲劳实验来回答,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然而,另外一个事实是,当产品只在“图纸”上时,包括疲劳试验在内的任何实验均无载体,因此,设计阶段抗疲劳措施是否有效,对简单问题可以查阅设计手册予以校验,对机车车辆中典型焊接结构的抗疲劳措施是否有效则很难判断,显然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而“事后验证”不仅有可能导致较大的投入风险,且由于疲劳断裂现象的时延特性,它还有可能导致在设计阶段埋下重大事故隐患。为此本手册提出了虚拟疲劳试验技术对策,以试图尽最大可能地化解上述矛盾,从而使机车车辆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在产品的图纸上就能卓有成效地展开。

结论

本文对国内的疲劳寿命预测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希望在今后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中能利用有效的寿命预测和分析技术解决更多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国产化技术的难题。并从理论分析和疲劳试验两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外疲劳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概况。可以发现,目前,我们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无论是确定已有产品的使用寿命,还是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我们现有的手段方法都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我们要尽快引进国外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寿命估算的准确性,保障客货运输的安全同时,提高铁道车辆产品的设计水平,以迎接国际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缪炳荣,阳光武等,机车车辆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5.

[2] 赵少汴,王忠保.疲劳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3] 曾仲谋,电力机车车体关键部位疲劳寿命预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4] 王成国,孟光伟,原亮明,刘敬辉.新型高速客车技术构架的疲劳寿命数值仿真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1,(3).

[5] 吕澎民,赵邦华.货车铸钢侧架随机载荷谱下的疲劳寿命预估研究[J].铁道学报.1994,(3).

[6] 刘德刚,李强.提速客车转向架主要部件寿命预测方法探讨[J].铁道机车车辆,2002增刊.

[7] 虞丽娟,李元君,沈钢.机车构件疲劳寿命仿真分析[J].铁道学报,1998,(6).

[8]Peter ,林晓斌.基于有限元的疲劳设计分析系MSC/FATIGUE[J].中国机械工程,1998,(9).

[9] Andrew Halfpenny.基于功率谱密度信号的疲劳寿命估[J].中国机械工程,1996.9(9).

[10] Wang CH,Brown MW.Life Prediction Technique for Varialabe Amplitude Multiaxil Fatigue-part [J]. ASME joural of Engineering Matidian Technology.1996.

疲劳分析流程 fatigue

摘要:疲劳破坏是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疲劳失效研究在结构安全分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结构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是其强度和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机车车辆结构的疲劳设计必须服从一定的疲劳机理,并在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安全设计中考虑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的应用。国内的机车车辆主要结构部件的疲劳寿命评估和分析采用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国外从疲劳寿命的理论计算和疲劳试验两个方面在疲劳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很多新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论国内国外,一批人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疲劳的研究,对疲劳问题研究贡献颇多。 关键词:疲劳 UIC标准疲劳载荷 IIW标准 S-N曲线机车车辆 一、国内外轨道车辆的疲劳研究现状 6月30日15时,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贯通“三市四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京沪高铁的开通,不仅乘客可以享受到便捷与实惠,沿线城市也需面对高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享受这些待遇的同时,专家指出,各省市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机车车辆的安全性绝对不容忽略。根据机车车辆的现代设计方法,对结构在要求做到尽可能轻量化的同时,也要求具备高度可靠性和足够的安全性。这两者之间常常出现矛盾,因此,如何准确研究其关键结构部件在运行中的使用寿命以及如何进行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是结构强度寿命预测领域研究中的前沿课题。 在随机动载作用下的结构疲劳设计更是成为当前机车车辆结构疲劳设计的研究重点,而如何预测关键结构和部件的疲劳寿命又是未来机车车辆结构疲劳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机车车辆承受的外部载荷大部分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循环随机载荷。在这种随机动载荷的作用下,机车车辆的许多构件都产生动态应力,引起疲劳损伤,而损伤累积后的结构破坏的形式经常是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最终结构的断裂破坏。随着国内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关键结构部件,如转向架的构架、牵引拉杆等都出现了一些断裂事故。因此,机车车辆的结构疲劳设计已经逐渐成为机车车辆新产品开发前期的必要过程之一,而通过有效的计算方法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目标。 1.1国外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工程师Wohler系统论述了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的关系并提出了S-N 曲线和疲劳极限的概念以来,国内外疲劳领域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大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结构疲劳设计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一定材料制成的构件的疲劳寿命曲线;二是结构件的工作应力谱,也就是载荷谱。载荷谱包括外部的载荷及动态特性对结构的影响。根据疲劳寿命曲线和工作应力谱的关系,有3种设计概念:静态设计(仅考虑静强度);工作应力须低于疲劳寿命曲线的疲劳耐久限设计;根据工作强度设计,即运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载荷谱。实际载荷因为受到车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当大的离散性,它严重地影响了载荷谱的最大应力幅值、分布函数及全部循环数。为了对疲劳寿命进行准确的评价,必须知道设计谱的存在概率,并且考虑实际载荷离散性,才可以确定结构可靠的疲劳寿命。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自那时起,一些国外高速铁路发达国家已经深入研究机车车辆结构轻量化带来的关键结构部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其中,包括日本对车轴和焊接构架疲劳问题的研究;法国和德国采用试验台仿真和实际线路相结合的技术开发出试验用的机车车辆疲劳分析方法;英国和美国对转向架累计损伤疲劳方面的研究等等。在这些研究中提出了大量有效的疲劳寿命的预测研究方法。 1.2、国内 1.2.1国内疲劳研究现状与方法 国内铁路相关的科研院所对结构的疲劳寿命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得到了很多研

LMS TecWare疲劳载荷处理软件

疲劳载荷处理软件(LMS T ecWare)技术指标 ?系统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NT/2000, HP UX, SGI, Sun 工作站 ?任务管理和载荷时间历程管理(T ecW are Kernel 模块) -同时读入不同格式的多个文件中的任意多个时间历程,单个或多个同时显示、编辑 -时域信号编辑功能:同时对多个通道进行积分、微分、时间段剪切/粘贴、偏移/零点漂移初步矫正、数据平滑、函数生成时间历程信号、自动选择时间段… -可轻松地将时域信号在几种格式之间相互转换 -袖珍计算器和逻辑操作功能,根据数学函数生成时间历程 -桌面管理器用来管理所有数据对象并监控分析任务 -结果自动添加到当前桌面管理器中 -完全可自定义的用户界面(如菜单、按扭等) ?疲劳计数(T ecW are FatiCount 模块) -Rainflow(雨流),Range pair(程对)、level crossing(穿级), symmetrical level crossing(对称穿级), Peak Count(峰值计数)III … -一次批作业设置可以处理多个时间历程和通道 -交互式设置处理参数 -预定义的通用参数(滤波带宽、分级数、结果储存方案等) ?基于雨流矩阵的基本编辑和处理、重构为时间历程(T ecW are RainEdit 模块) -编辑雨流矩阵和雨流计数留数:改变分级大小和个数,对行/列/点/对角线进行计数值的修改/删除 -基于雨流矩阵的时间历程重构,进行加速模拟试验 ?基本的疲劳寿命估计(Falancs Strain & Stress 模块) -根据应变时间历程和材料特性计算该点的疲劳寿命,可以是应变片测得的时间历程 -根据载荷时间历程、应力集中系数和材料特性计算该点的疲劳寿命 -应力法和应变法多种损伤准则、均值校正 -可更改材料特性并存为新材料 ?基于雨流矩阵的载荷组合和外推(T ecW are RainExtra模块) -雨流矩阵的组合、叠加、差别比较等 -由短的时间历程生成雨流,外推到更长的使用工况 -扩展为更苛刻的载荷数据(更粗暴的驾驶员、更恶劣的试验路段等) ?耐久性试验信号处理(TecW are durability signal processing 模块) -提供处理时域信号常用的谱分析和附带交互式滤波器设计工具的频率滤波功能 -快速富氏变换(FFT)和逆变换,功率谱密度函数、频率响应函数、相干函数 -交互式滤波器设计工具:低通、高通、带通和组合式 ?高级耐久性试验信号处理(TecW are Advanced durability signal processing 模块) -检测信号异常、显示时域信号趋势。突出显示不正确的数据段,自动进行信号净化。 -自适应尖峰检测 -消除信号漂移 -逐帧信号分析 ?用多轴雨流技术进行多轴载荷分析(T ecW are MultiRain 和MultiRain Extension 模块) -把雨流矩阵扩展到包含相位影响的多轴向载荷分析 -叠加、外推为更长的测量数据,并重构为时间历程。基于雨流的所有著名的单轴向方法都扩展到多轴向。 ?多轴载荷的雨流投影滤波器(T ecW are RP filter 模块) -设定幅值大小,多通道统一滤波,显著缩短时间历程的长度,保持多轴载荷的相位特征 -保留频率特性,或者把能量损失限制在用户定义的频段内 -时间窗技术,用于保留窗内的频率特性 -试验预处理算法在需要时可以降低信号的斜率或频率

疲劳分析计算的流程

疲劳分析,从零开始 1 测量应变、应力谱图 (1)衡量应力集中的区域,布置应变片 可以通过模拟(有限元)或试验(原型上涂上一层油漆,待油漆干后施加载荷,油漆剥落的地方应力集中),确定应力集中的区域,然后按左下图在应力集中区域布置三个应变片: 因为材料是各向同性,所以x,y方向并不一定是水平和竖直方向,但两者一定要垂直,中间一个一定要和x,y方向成45°角。 (2)根据测的应变和材料性能,计算应力 测得的三个应变,分别记为εx, εy, εxy。两个主应力(假设只有弹性变形): 其中,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μ为泊松比。根据这两个主应力,可以计算出有些方法可能需要的等效应力(主要目的是将多分量的应力状态转化为一个数值,以方便应用材料的疲劳数据),如米塞斯等效应力:

()()222122121σσσσσ++-=m 或最大剪应力: ()2121 σσστ-= 实际测量的是应变-时间谱图,应力(或等效应力)-时间谱图可由上述公式计算。 (3)分解谱图 就是对上面测得的应力(应变)-时间谱图进行分解统计,计算出不同应力(包括幅度和平均值)循环下的次数,以便计算累积的损伤。最常用的是雨流法(rainflow counting method )。 2 获取材料数据 如果载荷频率不高,可以做一组简单的疲劳测试(正弦应力,拉压或弯曲均可,有国家标准): 得到一条应力-寿命(即循环次数)曲线,即所谓的S-N 曲线:

1:如果载荷频率较高或温度变化较大,还要测量不同平均应力和不同温度下的S-N 载荷,以便进行插值计算,因为此时平均应力对寿命有影响。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经验公式(如Goodman准则,Gerber准则等),以及其他材料性能(如拉伸强度,破坏强度等),由普通的S-N曲线(即平均应力为0)来计算平均应力不为零时对应的疲劳寿命。 2:如果材料数据极为有限,或者公司很穷很懒不愿做疲劳试验,也可以由材料的强度估算疲劳性能。 3::如果出现塑性应变,累计损伤一般基于应变-寿命曲线(即E-N曲线),所以需要施加应变载荷。 3 损伤计算 到目前为止,疲劳分析基本上是基于经验公式,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理论。损伤 累积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线性累计损伤(即Miner 准则), 但其结果不保守,计算得到的寿命偏高。 ∑∑≥=0.1,f i i i N n D 准确度比较高的累计准则是双线性准则,并且计算比“破坏曲线法”要容易,所以,是一个很好的折衷选择。

workbench与其他软件联合疲劳寿命分析

联合 ANSYS WORKBENCH和DESIGNLIFE进行疲劳分析 分类: CAE 疲劳分析 ansys 疲劳失效是机械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形式。如何对这些结构进行有效的疲劳分析,引起了很多产品设计工程师的关注。对于一般零部件的疲劳分析,并没有理论公式可以解决,几乎都是依据有限元技术以及疲劳分析技术。因此联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和疲劳分析软件,对这些零部件进行疲劳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ANSYS WORKBENH是世界上著名的以多物理场分析为特色的有限元分析软件,而DESIGNLIFE是NCODE公司的功能强大的疲劳分析软件。本文以材料力学中中一根变截面轴的弯扭组合的疲劳分析为例,说明如何联合这两款软件对之进行疲劳分析。 问题描述如下: 一根变截面轴,左边轴段(蓝色部分)固定,而在最右边轴段上(红色部分)施加一个1N 的集中力(它导致弯曲变形)和一个1000Nmm的集中力偶(它导致扭转变形), 对于这两种载荷的时间历程,使用力传感器进行测定94秒,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时间历程曲线。 上图中的红色曲线图反应了集中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横坐标是时间,单位是秒,这里测试了94秒。而纵坐标是载荷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的载荷是18KN左右,而且也可

以看到,载荷的变化很不规则,并非理想的循环方式。而蓝色曲线反应的是集中力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幅值在-2717到2834之间改变。 该轴的材料已经给定,是碳钢SAE1045_390_QT. 现在要求对该轴进行疲劳分析。 使用WORKBENCH和DESIGNLIFE对之进行疲劳分析,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WORKBENCH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分别施加集中力和集中力偶,通过计算,得到两种情况的米塞斯应力,这相当于两种工况,这样可以得到ANSYS WORKBENCH的结构分析结果文件*.rst.第二步在DESIGNLIFE中进行,首先根据疲劳分析的五框图,构造疲劳分析流程,然后分别设定各个框图的属性,即有限元结果文件,载荷文件,材料文件,疲劳分析选项,然后启动分析,通过后处理以查看轴上各点的疲劳寿命。 1. WORKBENCH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 (1)使用designmodeler创建几何模型。 (2)设置材料属性。 (3)划分网格。 (4)设置分析选项。 这里设置两个载荷步,其目的只是分开弯曲和扭转这两种工况。

程序框图计算训练(含答案详解)

按照给出程序框图计算专题 题目特点: 输入某个数值,按照图中给出的程序计算,若结果符合条件则输出;若结果不符合条件,则把结果重新输入再按照图中给出的程序第二次计算,如此下去,直到符合条件输出为止。 计算方法: 设输入的数值为x ,先把图中给出的计算程序表示成一个算式,然后将给出的数值代入这个算式计算即可。 解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给出的程序图,并把把图中给出的计算程序表示成算式。 特别注意:程序框图中的运算是由前到后.... 依次进行的,不存在先乘除后加减的问题。 专题练习: 1.如图是一个计算程序,若输入x 的值为5,则输出结果为( ) A .11 B .-9 C .-7 D .21 2.根据输入的数字,按图中程序计算,并把输出的结果填入表内: 输入x -2 输出 -3 + ×

3.根据输入的数字8,按图中程序计算,则输出的结果是()。 A.-0.125 B.-1.125 C.-2.125 D.2.9375 4.按如图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x为正整数,最后输出的结果小于20,则输出结果最多有()种. A.2个B.3个C.4个D.5个 5.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计算,若输入x的值为-1, 则输出y的值为. (2) ÷- 输入8 -6 2 ( 1.5) +- 1.59 >- 否 输出 是

6.如图,是一个有理数混合运算程序的流程图,请根据这个程序回答问题:当输入的x 为-16时,最后输出的结果y 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7.按下面的程序计算,如输入的数为50,则输出的结果为152,要使输出结果为125,则输入的正整数x 的值的个数最多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按下面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x 为正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11,则满足条件的x 的不同值分别为 . 结果是否大于-4 YES NO

abaqus与fatigue结合疲劳分析

a b a q u s与f a t i g u e结 合疲劳分析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Fatigue 分析实例 为如图1所示的中心孔板,材料为LY12-CZ ,板宽50mm,孔直径为8mm ,板厚1mm 。LY12-CZ 铝板弹性模量GPa E 68=,强度极限MPa b 482=σ。在板的两边施加1MPa 的均布拉应力。 图1 中心孔板结构示意图 1、应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对上述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应力云图如图2所示。

图2 应力云图 2、*.Fil文件说明 *.fil文件是ABAQUS的一种二进制输出文件,供其他软件(如Patran)后处理使用,如生成X-Y曲线,制作二维表格等,可以输出的项目包括:单元、节点、接触面、能量、模态、梁截面等的输出信息,输出的方法是在INP文件中增加输出指令, 生成*.fil文件的步骤如下 对ABAQUS/Standard,可以直接输出.fil文件,步骤如下: 在inp文件中,step步骤之后, end step步骤之前,加上以下内容:

*NODE FILE RF,U,V **输出节点的作用力(RF),位移(U,V)到*.fil中 *EL FILE S,E **输出单元应力(S),应变(E)到*.fil中 在abaqus的job界面重新运行inp文件,即可得到对应的fil文件3、疲劳寿命估算 疲劳寿命估算需用到软件中的模块。如图3所示,位于的Tools菜单下,点击Main Interface即可进入模块主界面。 图3 在中进入界面

疲劳分析步骤

现在要求对该轴进行疲劳分析。 使用WORKBENCH和DESIGNLIFE对之进行疲劳分析,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WORKBENCH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分别施加集中力和集中力偶,通过计算,得到两种情况的米塞斯应力,这相当于两种工况,这样可以得到ANSYS WORKBENCH的结构分析结果文件*.rst.第二步在DESIGNLIFE中进行,首先根据疲劳分析的五框图,构造疲劳分析流程,然后分别设定各个框图的属性,即有限元结果文件,载荷文件,材料文件,疲劳分析选项,然后启动分析,通过后处理以查看轴上各点的疲劳寿命。 1. WORKBENCH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 (1)使用designmodeler创建几何模型。 (2)设置材料属性。 (3)划分网格。 (4)设置分析选项。 这里设置两个载荷步,其目的只是分开弯曲和扭转这两种工况。

(5)设置固定边界条件 (6)施加集中力和集中力偶。 第一个载荷步施加集中力,而第二个载荷步施加集中力偶。 (7)分析。 (8)得到两种情况的米塞斯应力。

左边的云图取自第一个载荷步,它是弯曲产生的应力云图。 右边的云图来自第二个载荷步,它是扭转产生的应力云图。 计算完毕后,保存结果,退出ANSYS WORKBENCH. 2. DESIGNLIFE中的疲劳分析。 (1)绘制疲劳分析流程图。 打开designlife,创建分析流程图如下。 该流程图中,左边时输入(左上是有限元结果输入,左下是载荷的时间历程曲线输入),中间是疲劳分析模块(这里是应变寿命疲劳分析),右边是输出(右上是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右下是列表输出危险点的情况)。 (2)关联有限元分析结果文件

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

媒体文章 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 安世亚太 雷先华 众所周知,疲劳累积损伤是导致航空产品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结构失效往往给航空器带来灾难性后果,因而在现代航空产品设计中通常要求进行较为准确的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由于疲劳的形式和影响结构疲劳的因素都非常繁多,因而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疲劳寿命预测算法,多数算法都只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能获得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预测结果。现代疲劳分析软件通常需要在通用疲劳算法的丰富性和先进性(核心)、有限元应力应变计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基础)、以及针对特殊疲劳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多样性和完整性(全面)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方能较好地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下面我们以安世亚太高级疲劳分析软件Fe-safe为例,简要阐述其在这些方面的新进展。 1.基于临界平面法的精确多轴疲劳算法 航空器上的零部件通常都是在多轴疲劳载荷作用下工作,此时,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由于受到加载路径的影响而变得相当复杂。目前,多轴疲劳破坏的准则主要有三大类:应力准则、应变准则和能量准则。众多分析及试验对比证明,组合最大剪应变和法向应变的Brown-Miller准则和Wang-Brown准则对于韧性材料具有最好的计算精度,而主应变准则则适合于脆性材料。 对于航空结构中常见的、而且是最复杂的多轴非比例加载情况,由于载荷间的相位关系在不断变化,结构中每个位置点处的主应力/应变、最大剪应力/应变等参数的方向(所在平面)都是随加载历程而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损伤累积在每个位置处都有方向性。对于很多软件所采用的Wang-Brown准则,它无法直接考虑这种方向变化性,只是利用了一个附加的材料参数来考虑法向应变对裂纹萌生的影响。 Fe-safe独特地提供了“临界平面”算法来配合Brown-Miller准则、主应变准则等,以获得最好的计算精度。临界平面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每个位置处的应变分解到按某种规律变化的一系列平面上,计算每个平面上的损伤,以这些平面中的最小寿命作为该位置的寿命。 2.独特的焊接结构疲劳算法 焊接连接是航空器上非常常见的结构连接方式,在航空结构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焊接部位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疲劳裂纹问题的位置。现有疲劳分析软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按照“焊接分类”(如英国BS7608标准)的方法来进行焊接结构疲劳分析的,该方法在大量工程实例的基础上根据预期的疲劳裂纹位置而将焊接结构分为数个类型(B、C、D、E、F、F2、G、W等),每个类型对应一条相互平行的S-N曲线用于疲劳评估。因此,在焊接结构疲劳分析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工程应用:一是焊接分类的标准难以把握(事实上焊接类型是无穷多的);二是由于焊接位置通常都是应力集中位置,难以精确计算应力分布。

Msc.Fatigue疲劳分析实例指导教程

第三章疲劳载荷谱的统计处理 3.1 疲劳载荷谱的统计处理理论基础 3.1.1 数字化滤波 频率分析的典型参量是功率谱密度(PSD),如像确定频率为4Hz对应的幅值的均方根值,只需要求取功率谱密度下对应的3.5-4Hz之间的面积。 3.1.2 雨流计数法 循环计数法:将不规则的随机载荷-时间历程,转化为一系列循环的方法。 3.2 数据的导入与显示 (1)新建:File>New (2)导入:Tools>Fatigue Utilities>File Conversion Utilities>Covert ASCII.dac to Binary...>Single Channel(设置,注意Header Lines to skip要跳过的行数)>exit (3)查看:Tools>Fatigue Utilities>Graphic Display>Quick Look Display 1)放大:View>Window X,输入X的最值 2)读取:①左击任何位置,状态栏显示②数据轨迹:Display>Track 3)显示数据点:Display>Join Points;显示实线图:Display>Join 4)网格和可选坐标轴:Axes>Axes Type/Grid 5)显示某段时间信号的统计信息:Display>Wstats,放大 3.3 数字滤波去除电压干扰信号 (1)载荷时间历程的PSD分析 1)File>New 2)Tools>Fatigue Utilities>Advanced Load Utilities>Auto Spectral density (2)信号的滤波 1)Tools>Fatigue Utilites>Advanced Load Utilities>Fast Fourier Filtering 2)比较滤波前后结果:Tools>Fatigue Utilities>Graphic Display>Multi-file Display (3)滤波稳定性检查:比较前后PSD,多文件叠加显示 第四章应力疲劳分析 4.2 载荷谱块的创建与疲劳寿命计算 (1)创建载荷谱块:Tools>Fatigur Utility>Load Management>Add an Entry>Block program (2)疲劳分析:Tools>Fatigue Utilities>Advanced fatigue utilities>选方法 4.3 零部件疲劳分析 (1)导入有限元模型及应力结果:工具栏Import>Action、Object、Method,查看Results (2)疲劳分析 1)设置疲劳分析方法:工具栏Analysis,设置 2)设置疲劳载荷 ①创建载荷时间历程文件Loading info>Time History Manager ②将有限元分析工况与时间载荷关联:Loading Info>Load case空白>Get/Filte result...

有限元软件进行疲劳分析的若干问题

首先要明确我们大体上遇到的疲劳问题均为高周疲劳问题(当然不排除个别如压力容器和燃气轮机的零件疲劳问题),应力水平较低,破坏循环次数一般大于十的四次方或五次方。疲劳设计和寿命预测方法一般有无限长寿命设计法和有限寿命设计法。无限寿命设计法使用的是S-N曲线的右段水平部分(疲劳极限),而有限寿命设计法使用的是S-N曲线的左段斜线部分。有限寿命设计的设计应力一般高于疲劳极限,这时就不能只考虑最高应力,而要按照一定的累积损伤理论估算总的疲劳损伤。 大多数零件所受循环载荷的幅值都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大多数零件都是在变幅载荷下工作。变幅载荷下的疲劳破坏,是不同频率和幅值的载荷所造成的损伤逐渐积累的结果。因此,疲劳累计损伤是有限寿命设计的核心问题。 一般常用三种累积损伤理论,其各自适用范围如下: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适合于高周疲劳寿命计算,可较好地预测疲劳寿命均值。线性累计损伤理论指的是损伤积累与循环次数成线性关系,包括Miner法则和相对Miner法则;Miner 理论的表达式为(D为损伤) 修正的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适合于低周疲劳寿命计算; 而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对二级加载情况的疲劳寿命估算比较有效。非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包括损伤曲线法和Corten-Dolan理论。 要注意的是,只有当应力高于疲劳极限时,每一循环使结构产生一定量的损伤,这种损伤是累积的;当应力低于疲劳极限时,由于此时N将无穷大,因此,它的循环便不必考虑。 国内外常用的疲劳设计方法-安全寿命法的具体步骤为: 1. 得到用于疲劳计算的载荷谱; 2. 计算构件各位置的应力历程; 3. 利用计数法(如雨流法)将应力历程整理为不同应力幅及其相应的循环次数; 4. 由S-N曲线得到应力幅对应的使用极限; 5. 利用累积损伤理论(如Miner准则)计算总损伤; 6. 计算安全寿命Ts=TL/D MSC.Fatigue软件与此方法结合的很好,然而,有限元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疲劳问题还有一些问题: 1. 目前疲劳理论对于材料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过程中的某些效应无法全面彻底地分析其机理,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各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结果误差很大; 2. 各种疲劳分析有限元法对应力类型及作用方式十分敏感,而实际工程中这些因素往往无法精确得到,造成结果分散性相当大; 3. 很难预先判断易发生疲劳破坏的危险区域,而想要对其中所有可能发生初始裂纹的节点进行细化建模分析目前显然不太现实; 4. 不确定因素如载荷时间历程的复杂性、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散性、残余应力及腐蚀影响等,可能导致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量级上的偏差。 对于常用的疲劳分析软件Fatigue,其自带三种分析方法适用范围如下: 1. S-N曲线总寿命分析法: 疲劳寿命相当长的结构,且很少发生塑性变形; 裂纹初始化及裂纹扩展模型不适用的结构如复合材料、焊接材料、塑料以及一些非钢结构;已有针对结构的大量现成S-N数据的情形; 焊接热点区域疲劳分析以及随机振动引发的疲劳问题。 2. 适用裂纹初始化分析法的情形: 基本没有缺陷的金属构件;

疲劳分析软件 ANSYS FE_SAFE 简介(转)

问题1:ANSYS后处理疲劳功能与ANSYS/Fe-safe疲劳功能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1:ANSYS后处理疲劳功能是依据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利用S-N曲线、应力时间历程以及雨流计数技术直接计算疲劳寿命使用系数,属于简单的名义应力疲劳寿命评估,对疲劳的影响因素的考虑有限,适用于粗略估算。ANSYS/Fe-safe则是专用的高级疲劳分析模块,采用先进的单/双轴疲劳计算方法,允许计算弹性或弹塑性载荷历程,综合多种影响因素(如平均应力、应力集中、缺口敏感性、(焊接成型等)初始应力、表面光洁度、表面加工性质等),按照累积损伤理论和雨流计数,根据各种应力或应变进行疲劳寿命和耐久性分析设计,或者根据疲劳材料以及载荷的概率统计规律进行概率疲劳设计以及疲劳可靠性设计,或者按照断裂力学损伤容限法计算裂纹扩展寿命。Fe-safe疲劳计算技术先进,精度很高,广泛实用于各类金属、非金属以及合金等材料。总之,ANSYS后处理疲劳功能仅仅是Fe-safe疲劳功能的一个很少部分,Fe-safe作为复杂环境下的疲劳耐久性计算是ANSYS疲劳的补充与延伸。 问题2:什么是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它们与应力疲劳法和应变疲劳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2:根据疲劳断裂时交变载荷作用的总周次,疲劳可分为低周疲劳、中周疲劳和高周疲劳。一般将断裂时的总周次在以下时,称为低周疲劳;断裂时的总周次大于时,称为高周疲劳。在高周疲劳中,构件在破坏之前一般仅发生极小的弹性变形,而在低周疲劳中,应力往往大到足以使每个循环产生可观的宏观的塑性变形。因此,低周疲劳较高周疲劳而言显示出了延性状态。高周疲劳传统上用应力范围来描述疲劳破坏所需的时间或循环数,即按应力疲劳法评估疲劳寿命。低周疲劳(短寿命)传统上用应变范围来描述全塑性区域疲劳破坏所需的时间或循环数,即按(局部)应变疲劳法评估疲劳寿命。 ANSYS FE-SAFE是一款高级疲劳耐久性分析和信号处理的软件,它是多轴疲劳分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算法先进,功能全面细致,是世界公认精度最高的疲劳分析软件。 ANSYS FE-SAFE既支持基于疲劳试验测试应力和应变信号的疲劳分析技术,也支持基于有限元分析计算的疲劳仿真设计技术。 ANSYS FE-SAFE具有完整的材料库、灵活多变的载荷谱定义方法、实用的疲劳信号采集与分析处理功能以及丰富先进的疲劳算法,完整的输出疲劳结果。 疲劳分析软件ANSYS FE_SAFE 简介(转) 来源:刘兴兴的日志

ansys workbench疲劳分析流程

ansys workbench疲劳分析流程 基于S-N曲线的疲劳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将变化无规律的多轴应力转化为简单的单轴应力循环,以便查询S-N曲线,得到相应的疲劳寿命。ansys workbench的疲劳分析模块采用如下流程,其中r=Smin/Smax,Sa为应力幅度,Sm应力循环中的应力均值,注意后一个m不是大写:): (1)无规律多轴应力-->无规律单轴应力 这个转换其实就是采用何种应力(或分量)。只能有以下选择: V on-Mises等效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主应力;或某一应力分量(Sx,Syz等等)。有时也采用带符号的Mises应力(大小不变等于Mises应力,符号取最大主应力的符号,好处是可以考虑拉或压的影响(反映在平均应力或r上))。同强度理论类似,V on-Mises等效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转换适用于延展性较好的材料,最大主应力转换用于脆性材料。 (2)无规律单轴应力-->简单单轴应力循环 其本质是从无规律的高高低低的等效单轴应力--时间曲线中提取出一系列的简单应力循环(用Sa,Sm表征)以及对应的次数。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完成此计数和统计工作,其中又分为路径相关方法和路径无关方法。用途 最广的雨流法(rain flow counting method)就是一种路径相关方法。其算法和原理可见“Downing, S., Socie, D. (1982) Simplified rain flow counting algorithms. Int J Fatigue,4, 31–40“。 经过雨流法的处理后,无规律的应力--时间曲线转化为一系列的简单循环(Sa,Sm和ni,ni为该循环的次数,Sm如果不等于0,即r!=-1,需要考虑r的影响)。然后将r!=-1的循环再转化到r=-1对应的应力循环(见下),这样就可以根据损伤累计理论(Miner准则)计算分析了:Sum(ni/Ni) Ni为该应力循环对应的寿命(考虑Sa,Sm)。 (3)r!=-1的简单单轴应力循环-->r=-1的r!=-1的简单单轴应力循环 如果有不同r值下的S-N曲线,一般采用插值方法确定未知r值下的S-N曲线。如果只有r=-1的S-N曲线,可采用如下的公式计算等效的应力(就是将r!=-1的单轴应力转换为r=-1时的单轴应力,即等效应力): (Sa/Se)+(Sm/Su)^n=1 ^为指数运算符。 其中,Sa为半应力幅值,Se为欲求的等效应力,Sm为平均应力,Su和n不同的取值,构成不同的理论: Theory Su n ------------------------------------------------------------------ Soderberg yield stress (sy) 1 Goodman ultimate tensile stress (su) 1 Gerber ultimate tensile stress (su) 2 Morrow true fracture stress (sf) 1 ----------------------------------------------------------------- 至此,已经可以查询标准的S-N曲线了,结合Miner准则,可以计算疲劳寿命了。

UM软件入门系列教程05:疲劳耐久性仿真-pub

目录 1.模块功能简介 (1) 2.柔性平台模型 (3) 2.1模型简介 (3) 2.2工作流程 (3) 2.3动力学计算 (4) 2.4应力载荷谱分析 (8) 2.4.1载荷工况描述 (9) 2.4.2初始化Sensor节点组 (15) 2.4.3设置应力载荷谱评估参数 (17) 2.4.4保存项目 (18) 2.4.5计算应力载荷时程 (19) 2.4.6应力载荷时程分析结果 (20) 2.5疲劳耐久性分析 (25) 2.5.1设置疲劳耐久性分析方法 (25) 2.5.2选择控制区域 (27) 2.5.3疲劳耐久性分析 (35) 2.5.4结果分析 (35)

1.模块功能简介 UM Durability模块是专业的疲劳耐久性CAE分析工具,它基于UM FEM 刚柔耦合动力学计算的结果进行应力载荷谱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其中,柔性体通过外部有限元软件导入(目前支持ANSYS和MSC.NASTRAN),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计算和疲劳后处理都在UM软件里完成。 首先,采用模态综合法将构件的柔性特性(包括模态振型和应力张量)从有限元软件导入UM,构成所需的刚柔耦合动力系统。其次,在UM里设置好一个或多个仿真工况,计算得到一系列有限元节点的应力时程数据。最后,根据材料的疲劳强度特性进行疲劳寿命预测。 疲劳耐久性分析有如下三个关键输入: ?应力载荷数据:节点应力时程; ?材料数据: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的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反应; ?疲劳耐久性分析方法。 由于从有限元软件导入UM的柔性体模型包含完整的单元和节点信息,根据模态综合法理论可以直接求得节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和应力。只要选取足够的、合理的有限阶模态,就能快速地获得比较精确的响应。 在计算柔性体的弹性变形时采用模态叠加的方法,即可以通过一组模态振型的线性组合得到最终结果。显然,只需要乘以适当的系数,就能将这种方法拓展到应力的计算。这种系数,又称模态坐标,可以用来表征柔性体的瞬时应力状态。试想,在动力学计算的每一步,对每一个有限元节点都执行模态叠加计算,那么就可以获得整个时间历程上的节点位移和应力曲线。 使用UM FEM模块进行动力学计算时可以自动保存所有的模态坐标时程。UM Durability利用模态坐标时程数据和完整的节点信息(模态文件),可以快速获得每个节点的应力时程。然后,采用雨流计数法统计应力循环次数,最后根据S-N曲线等方法评估寿命。 仿真流程如图 1.1所示。

程序算法描述流程图.doc

程序算法描述流程图 程序算法描述流程图 算法的方法 递推法 递推是序列计算机中的一种常用算法。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计算序列中的每个项,通常是通过计算机前面的一些项来得出序列中的指定项的值。其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庞大的计算过程转化为简单过程的多次重复,该算法利用了计算机速度快和不知疲倦的机器特点。 递归法 程序调用自身的编程技巧称为递归(recursion)。一个过程或函数在其定义或说明中有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递归策略只需少量的程序就可描述出解题过程所需要的多次重复计算,大大地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递归的能力在于用有限的语句来定义对象的无限集合。一般来说,递归需要有边界条件、递归前进段和递归返回段。当边界条件不满足时,递归前进;当边界条件满足时,递归返回。 注意: (1) 递归就是在过程或函数里调用自身; (2) 在使用递归策略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递归结束条件,称为递归出口。 穷举法 穷举法,或称为暴力破解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列举出它的所有可能的情况,逐个判断有哪些是符合问题所要求的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它也常用于对于密码的破译,即将密码进行逐个推算直到找出真正的密码为止。例如一个

已知是四位并且全部由数字组成的密码,其可能共有10000种组合,因此最多尝试10000次就能找到正确的密码。理论上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破解任何一种密码,问题只在于如何缩短试误时间。因此有些人运用计算机来增加效率,有些人辅以字典来缩小密码组合的范围。 贪心算法 贪心算法是一种对某些求最优解问题的更简单、更迅速的设计技术。 用贪心法设计算法的特点是一步一步地进行,常以当前情况为基础根据某个优化测度作最优选择,而不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它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它采用自顶向下,以迭代的方法做出相继的贪心选择,每做一次贪心选择就将所求问题简化为一个规模更小的子问题, 通过每一步贪心选择,可得到问题的一个最优解,虽然每一步上都要保证能获得局部最优解,但由此产生的全局解有时不一定是最优的,所以贪婪法不要回溯。 贪婪算法是一种改进了的分级处理方法,其核心是根据题意选取一种量度标准,然后将这多个输入排成这种量度标准所要求的顺序,按这种顺序一次输入一个量,如果这个输入和当前已构成在这种量度意义下的部分最佳解加在一起不能产生一个可行解,则不把此输入加到这部分解中。这种能够得到某种量度意义下最优解的分级处理方法称为贪婪算法。 对于一个给定的问题,往往可能有好几种量度标准。初看起来,这些量度标准似乎都是可取的,但实际上,用其中的大多数量度标准作贪婪处理所得到该量度意义下的最优解并不是问题的最优解,而是次优解。因此,选择能产生问题最优解的最优量度标准是使用贪婪算法的核心。 一般情况下,要选出最优量度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某问题能选择出最优量度标准后,用贪婪算法求解则特别有效。

ansys-workbench疲劳分析流程

ansys workbench困乏分析流程 基于S-N曲线的困乏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将变化无规律的多轴应力转化为简单的单轴应力循环,以便查询S-N曲线,得到相应的困乏寿命。ansysworkbench 的困乏分析模块采用如下流程,其中r=Smin/Smax,Sa为应力幅度,Sm应力循环中的应力均值,注意后一个m不是大写:): (1)无规律多轴应力-->无规律单轴应力 这个转换其实就是采用何种应力(或分量)。只能有以下选择: Von-Mises等效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主应力;或某一应力分量(Sx,Syz 等等)。有时也采用带符号的Mises应力(大小不变等于Mises应力,符号取最大主应力的符号,好处是可以考虑拉或压的影响(反映在平衡应力或r 上))。同强度理论类似,Von-Mises等效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转换适用于延展性较好的材料,最大主应力转换用于脆性材料。 (2)无规律单轴应力-->简单单轴应力循环 其本质是从无规律的高高低低的等效单轴应力--时间曲线中提取出一系列的简单应力循环(用Sa,Sm表征)以及对应的次数。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完成此计数和统计工作,其中又分为路径相关方法和路径无关方法。用途 最广的雨流法(rainflowcountingmethod)就是一种路径相关方法。其算法和原理可见“Downing, S., Socie, D. (1982) Simplified rain flow counting algorithms. Int J Fatigue,4, 31–40“。 经过雨流法的处理后,无规律的应力--时间曲线转化为一系列的简单循环(Sa,Sm和ni,ni为该循环的次数,Sm如果不等于0,即r!=-1,需要考虑r的影响)。然后将r!=-1的循环再转化到r=-1对应的应力循环(见下),这样就可以根据损伤累计理论(Miner准则)计算分析了:Sum(ni/Ni) Ni为该应力循环对应的寿命(考虑Sa,Sm)。 (3)r!=-1的简单单轴应力循环-->r=-1的r!=-1的简单单轴应力循环

算法流程图、排列组合、统计

概率流程图的数学计算 授课对象:高二 授课内容:算法流程图、排列组合、统计 一、知识回顾 算法流程图的组成元素、画法、代码、秦九韶算法 例1 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 例2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议程x2–2=0的近似根的算法。 已知x=4,y=2,画出计算w=3x+4y的值的程序框图。 解:程序框如下图所示: 2 4和2分别是x和y的值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是什么?怎么用? 核心:每法皆可完成,方法可分类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什么?怎么用? 核心:每法皆分步,每步皆未完 排列 排头与非排头 二、课堂讲解 1.排列组合 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公式 例:从10个不同颜色的球里面选2个,有多少种情况 二者的区别与关系 2.统计学 简单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240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 C、样本是40名学生 D、样本容量是40 分层抽样 (1)分层需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抽取比例由每层个体占总体的比例确定。 (3)各层抽样按简单随机抽样进行。 某高中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采 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A.15,5,25 B.15,15,15 C.10,5,30 D15,10,20 某中学高一年级有学生600人,高二年级有学生450人,高三年级有学生750人,每 个学生被抽到的可能性均为0.2,若该校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则n= 。 系统抽样 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A、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 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 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 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关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 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 的调查人数为止 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 来座谈 从忆编号为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实验, 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A.5,10,15,20,25 B、3,13,23,33,43 C.1,2,3,4,5 D、2,4,6,16,32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茎叶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 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某校抽取部分学 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次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 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 各小长方形面积之比为2:4:17:15:9:3, 第二小组频数为12. (1)第二小组的频率是多少?样本容量是多 少? (2)若次数在110以上(含110次)为达标,试 估计该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的达标率是多 少?

经典—疲劳分析

疲劳分析软件ANSYS FE_SAFE 简介(转) 来源:刘兴兴的日志 ANSYS FE_SAFE 产品投放市场后,如果在耐久性方面出现问题将会造成许多新产品失去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又使企业形象蒙受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中国,由于疲劳耐久性与可靠性不过关造成的产品问题更是普遍存在,是国产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国际上,每年因结构疲劳的原因,大量产品在其有效寿命期内报废,由于疲劳破坏而造成的恶性事故也时有出现。据统计,欧洲每年早期断裂造成的损失达800亿欧元,而美国每年早期断裂造成的损失达1190亿美元,其中95% 是由于疲劳引起的断裂。而通过应用疲劳耐久性分析技术,其中的50%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许多企业将疲劳耐久性定为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概念或详细设计阶段通常使用简单而不真实的计算来估计产品的寿命,而对这些估计寿命的验证通常是通过一定量物理样机的耐久试验得到,不但试验周期长、耗资巨大,而且许多相关参数与失效的定量关系也不可能在试验中得出,试验结论还可能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产品疲劳寿命的仿真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产品设计人员的关注。 ANSYS FE-SAFE是美国ANSYS公司与英国安全技术公司(SAFE TECHNOLOGY LIMITED)紧密合作的产品,是进行结构疲劳耐久性分析的专用软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每年投资数百万美元用于研发,并进行了大量的材料参数实验和实际结构件的试验验证。 在产品设计阶段使用ANSYS FE-SAFE,可在物理样机制造之前进行疲劳分析和优化设计,真实地预测产品的寿命,实现等寿命周期设计。设计阶段的耐久性分析可以显著缩短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可靠性,极大地降低制造物理样机和进行耐久性试验所带来的巨额研发费用。ANSYS FE-SAFE耐久性分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从空间站、飞机发动机到汽车、火车;从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到电子通讯系统;从舰船到石化设备;从内燃机、核能、电站设备到通用机械等各个领域。 疲劳分析及概念 >疲劳破坏的概念 当材料或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在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弹性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持续作用下材料或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的特征 材料力学是根据静力试验来确定材料的机械性能(比如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的,这些机械性能没有充分反映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特性。因此,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工作的零件和构件,如果还是按静载荷去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就会发生突如其来的破坏。 >疲劳破坏与传统静力破坏的本质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