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物理15个实验答案

上海初中物理15个实验答案
上海初中物理15个实验答案

答案

第一部分直接测量性实验

实验一用天平测质量

基础题

1

2、平衡螺母;左;游码

3、右;113.2

4、已经;左;右;分度盘中央

5、D

6、A

7、D

提高题

1、27;51

2、43.26克

3、左;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等臂

4、C→D→B→A→E

实验二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基础题

1、用弹簧测力计测力;调零;2.2

2、0~5;0.2;弹簧测力计没有沿所测的力的方向放置。

3、力;面板上的零刻度;相同;0.2;0~5;3.0

提高题

1、(1)风对迎风面积相同的平纸片的作用力大小随风速的变大而变大

(2)相同风速的风对迎风面积相同的纸片作用力的大小随迎风面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凹形纸片受到的力最大,凸形纸片受到的力最小。

2、竖直;0.2;3.4;①、②、④

实验三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

基础题

1、D

2、如右图

3、断开;串联;正极;0.3;1.2;1.5

4、并联;如右图;总电压;电阻R2两端

5、D

6、V1;2.3;1.7

7、(1)断开

(2)不能;此时电压表的“-”接线柱靠近电源正极。

(3)等于

(4)只做一次实验,得到一组数据,归纳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提高题

1、0~0.6;0~3

2、并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等于总电压。

拓展题

1、(1)此时电压表的“-”接线柱在C点,靠近电源正极,不符合电压表的使用方法。(2)不一定;更换两个阻值不同的导体组成串联电路,分别测定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3)不正确;应多次实验,总结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2、(1)见下图(a)

(2)L2;干路

(3)见下图(b)

3、(1)照明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都是220伏。

(2)连接并联电路,测量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和总电压。

(3)①随支路1的阻值增大而增大。

②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1)串联电路中两个导体对电流共同的阻碍效果可以用一个导体等效替代,这个导体的阻值等于串联导体的阻值之和。

(2)用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替代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共同的作用效果。

5、(1)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小于任意一个并联电阻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大于任意一个串联电阻

第二部分仪器的使用

实验四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基础题

1.长度;总电阻

2.串联;最大阻值

3.断开;右;滑动变阻器连接时将两个下端接线柱接入,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连入两个上端的接线柱,相当于一根导线;灯发生故障或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故障。

5.B

6.长度 提高题 1.越大

2.(1)滑动变阻器; (2)电流表;

(3)变大;变大;变小;变大。 3.滑动变阻器;电流表 4.D

5.不变;变小

6.变小;变大

7.如右图 拓展题

1.(1)保护电路,不因电流过大而导致元件损坏 (2)I=U/R=U/(R 1+R 0)=3伏/(25欧+5欧)=0.1安 (3)R 1'=R-R 0=U/I'-R 0=3伏/0.3安-5欧=5欧 △L=5厘米×(25欧-5欧)/25欧=4厘米 由表格得到拉力F=400牛。

2.(1)R=U/I=4.8伏/0.016安=300欧,所以压力为0牛 (2)I=U/R=4.8伏/240欧=0.02安

(3)F m =p m S=1×107帕×2×10-4米2=2000牛,R m =60欧 I m =U/R m =4.8伏/60欧=0.08安

第三部分 间接测量性实验 实验五 测定物质的密度

基础题

1.质量;体积;m V

ρ=

2.量筒;1.6×10-5;8

3.2;5.2×103 3.20;移动游码;22;1.1×103

4. m

V

ρ=

;量筒;游码;左 5.(1)C →B →D →E →A (2)左

(3)62;20;3.1×103 提高题 1.(1)175 (2)130

(3)1.35×103;偏小 2.(1)②→④→⑥→⑤ (2)23

2

m m V ρ-=

1.方法一:器材:天平

在调节平衡的天平两端放上烧杯,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天平往哪边沉,哪边是盐水

方法二:器材,U 形管压强计

把U 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烧杯的相同深度处,U 形管压强计两边高度差大的是盐水 2.(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1 在烧杯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 把金属块放入烧杯中,待水完全溢出后,用天平测出此时 烧杯的总质量m 3 (2)ρ金=m 1ρ水/(m 1+ m 2- m 3)

实验六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基础题

1、⑴3。 ⑵实验器材;实验原理。

⑶步骤(2)中没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实验中只测了一次数据,可能误差比较大。

2、R =U /I ;B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15

3、(1)如右图 (2)3; 10; (3)10.4。 提高题 1、(1)B (2)

所测的电阻值为12.4欧 2、(1) 断开; (2) b ; (3) 10.1欧

(4)见右图;二个电阻串联,一个电键S 1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测量S

1断开和闭合时的电流表示数并记录。(答案正确均可)

3、

4、① R x 短路,滑动变阻器都接在下接线柱相当于定值电阻。 ② 6。 3.2。 11.4。

5、

实验七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1)见右图;断开;

(2)0.6;使小灯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 2、(1)实验目的; (2) P =UI

(3)电压表;0.75;

3

4、(1)A ; (2)小灯;b ;0.75

5、小灯短路;6;10;0.836。

6、(1)见右图

(2)0.38;B ;0.836

7、(1)见右图;

(2)小灯短路 (3)2.2;

R 滑=U /I =6伏/0.3安=20欧

I 额=I 滑=U 滑/R 滑′=2.2伏/10欧=0.22安S

P 额=U 额I 额=3.8伏×0.22安=0.836瓦 8、(1)见右图;

(3)0.3;4.5;2.33; 3.8;1.14 9、0.3;2.2或3.8;0.66或1.14 10、①改变小灯两端电压; ②左;

③变阻器R 断路;灯L 和变阻器R 同时断路或灯L 短路变阻器R 断路; ④0.5;10。 提高题 11、(1)B

(2)见右图

(3)滑动变阻器选用了A 、B 两个接线柱

(4)0.8

(5)不成;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3.8;1.14;5;4.5。

3、①见右图 ②由于U 额=U -U 滑=2伏, 所以两电压表示数为U =4.5伏;U 滑=2.5伏 由I 额=P 额/U 额可得:I 额最小=0.2安;I 额最大=0.6安 当变阻器为“10Ω 1.5A ”时,I 额=I 滑=U 滑/R 滑=0.5安 此时P 额=U 额I 额=1瓦 当变阻器为“20Ω 2A ”时,I 额=I 滑=U 滑/R 滑=0.25安 此时P 额=U 额I 额=0.5瓦 当变阻器为“50Ω 1A ”时,I 额=I 滑=U 滑/R 滑=0.1安 不可能

4、0.16;4.5;0.22;0.484。

5、0.3;

P 额=U 额I 额 1.0瓦<(U -7.5伏)×0.3安<1.9瓦 若电源电压U 为12伏,小灯的额定电压为4.5伏, 小灯的额定功率P 额=4.5伏×0.3安=1.35瓦;

若电源电压U 为13.5伏,小灯的额定电压为6.3伏, 小灯的额定功率P 额=6.3伏×0.3安=1.89瓦。

6、①灯泡不亮 。

②闭合电键前,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小。 ③0.6。 ④6.5。

-

0 3

- 3 1-

+

A

B

C D P

-

7、(1)小明

(2)甲;0.84瓦

(3)I2=P变阻器/U变阻器=1.05瓦/3.5伏=0.3安Array P2=U2I2=2.5伏×0.3安=0.75瓦

8、(1)见右图

(2)0.875瓦。

(3)U=U甲+ R滑I=2.5伏+10欧×0.35安=6伏

U乙=U-U滑=6伏-2.2伏=3.8伏

P乙=U乙I=3.8伏×0.35安=1.33瓦

第四部分验证性试验

实验八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基础题

1、重力;弹簧测力计;F1-F2;ρ水g(V2-V1)

2、定量;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弹簧测力计;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3、①定量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

②(V

-V1);ρ液g(V2-V1);

2

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④用其它液体。

提高题

1、①当物体浸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②当物体排开液体水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容器中水的多少无关。

2、①(a)和(c)或(b)和(d)。

②物体的密度越大,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越小。

拓展题

1、(a)或(b);

当浸入水中的实心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当体积相同时,圆柱体密度小;

(圆柱体的)密度;

同种材料、大小不同的圆柱体漂浮在水中时,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相同;

不同材料的圆柱体漂浮在水中时,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不同,密度小的圆柱体的

露出体积所占总体积的比例大。

2、(1)水面高度(小船浸入深度、排开水)。

(2)A;B;(它)排开水的重力。

(3)正确;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无关。

实验九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1、同一高度;放大

2、同一高度;(a)。

3、0~40;70~80。

4、凸透镜;同一高度;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蜡烛和光屏;使物距大于焦距后,只移动光屏找像。

5、同一高度;光屏;清晰程度;不能。

提高题

1、⑴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所成的实像是缩小、倒立的。

⑵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实像越小、像距越小。

2、同一高度;缩小;左;虚像。

拓展题

1、(1)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2)物距大于像距

(3)4、5和6;错误。

(4)19~22。

2、(1)1与7或3与8。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及所成的像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的虚像,且虚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减小而减小。(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之和大于等于4倍焦距时,能成放大的或等大或缩小的像。

第五部分探究性试验

实验十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基础题

1.天平;量筒;体积和质量;不同

2.不同;相同

3.(1)天平;量筒

(2)少三组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3)不同种物质

4.(1)27

(2)10

(3)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5.(1)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4、9(或2、6、7;或3、5、8);

(3)①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相同

②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提高题

1.(1)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不同 2.(1)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不同

(4)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5)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 ρ=m

V

3.(1)在体积与质量变化中得出结论 (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拓展题

1.(1)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4或2、5或3、6

(3)(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b)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不同

2. (1)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的质量可能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

(2)同种物质制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1、4与7(或2、5与8或3、6与9)

(4)同种物质组成的冰块和水,质量相同而体积不同; 将乙和丙物质熔化成液体状态,分别测出体积

实验十一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基础题 1.C

2.静止;匀速直线运动;(b)

3.(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1)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b)、(c) 提高题 1.D

2.(1)当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或所受两个力是平衡力)时,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或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当物体所受的两个力不是平衡力,则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拓展题

1.(1)匀速提起重物时,重物所受拉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提起同一重物,重物所受拉力的大小、方向都相同 2.(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1与3,或8与3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7与8,或6与1,或7与1,或2与6,或2与7 大小相等

(4)1与5,或8与5 方向相反

实验十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1)弹簧测力计;平衡螺母;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能;

(2)C;

(3)0.4;大于

2.①水平;右;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值

②改变钩码数量或移动钩码在杠杆上位置

3.弹簧测力计;平衡螺母;水平;个数或在杠杆上的位置

4.(1)右

L'

(2)直接在杠杆读出力臂值

(3)①如右图②变大

5.0~5;2.6;右;右

提高题

1.(1)右;

(2)右;2;

(3)顺时针转动

2.甲;不同物理量不能相加减,且数据具有特殊性

3.>;弹簧测力计斜拉后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F1的力臂不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出,这时的力臂小于OA,同时拉力F1也变大,所以F1·OA>F2·OB

4.0.4;大于

5.弹簧测力计;左;不能;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规律得出需3组实验以上

6.平衡;右;不合理

拓展题

1.(1)用弹簧测力计提着杠杆使杠杆水平静止,当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可以省力(2)用弹簧测力计提着杠杆使杠杆水平静止,在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相同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

2.(1)要研究动力大小与动力方向的关系,应控制动力的作用点相同,改变动力的方向。(2)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作用点相同,动力方向与水平位置间的夹角越小,动力越大。

3.(1)使用动力和阻力分别作用于杠杆支点两侧的杠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越大,所需的动力越小。

4.⑴动力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阻力和阻力臂相同时,动力的大小与动力臂成反比。

⑵4、5与6。

⑶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向上方向拉杠杆。

⑷(a)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阻力相同时,阻力臂与动力臂的比值相同;

(b)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阻力相同时,阻力臂与动力臂的比值越大,动力越大。

实验十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基础题

1.密度;水(或盐水);不同

2.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A;D;高度差

3.不同;高度差;需要

4.橡皮管漏气;不可靠;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5.深度;不同;小民;错误

6.不会;液体对塑料片有向上的压力作用

7.①方向

②液体深度

③多种不同的液体

8.U形管压强计;液体种类;盐水;不相等

提高题

1.(1)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2)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内部压强不同。

2. 液体内部有压强;相同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继续往玻璃管中倒入一定量的酒精;将玻璃管适当向上提起

3.向上凹进;0.1;大于

4. (1)不能

(2)在连通器左右两管中分别注入深度相同的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内的液体液面保持相平

5.(1)液体内部有压强,相同深度不同方向压强相等

(2)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6.(1)水中相同深处的点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2)水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7.(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不同液体内部相同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内部压强大

8.(1)1、4与7(;或2、5与8;或3、6与9);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错误

(3)选取多种不同种类的液体,分别测量液体深度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处的压强,与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拓展题

1.(1)2

2.0;22.0

(2)F随着h的增大而减小

(3)a.在同一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F与△h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在同一圆柱体浸入不同液体的过程中,△F与△h的比值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4)0.2;0.3;0.4

2.(1)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h、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以及液体的密度ρ

(2)1与6或2与7或3与8

(3)有

(4)错误表一中3与4的数据可以看出,金属盒在同一深度的水中,离容器底部的距离d虽然不同,但压强相同,说明压强的大小与d无关

(5)只可得出结论a

3.(1)同种液体中,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与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成正比

(2)合理但结论不完整错误

(3)(a)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同一物体,下、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差值是一个定值(其他正确表达均可)

(b)1、2与3和4、5与6和7、8与9;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的同一物体,液体密度越大,物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差越大

4.(1)无关;(b)和(c);深度

(2)①小华

②4、5和6;密度大的液体压强大

③液体密度与深度的乘积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相同。

5.①同一杯水中;压强随距离底部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②同一杯水中,水的压强变化量与离杯底高度的变化量的比值为定值,同一地点大气中,大气压强变化量与离地面高度变化量的比值不是一个定值,且这个比值随高度的变大而变小。

实验十四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基础题

1.欧姆;电流;电压;欧姆;I=U/R

2.1A

3.断开;串;+

4.D

5.C

6.①电压表没有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

②电流表接线柱接反

7.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几个不同阻值的导体

提高题

1.(1)通过原点倾斜的直线

(2)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A、E

(4)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且甲的大于乙的

2.(1)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比值相同;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

3.(1)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不同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同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且甲大于乙大于丙

4.(1)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1、5、9或2、6、10或3、7、11或4、8、12

(3)不完整错误

(4)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1)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2)电流(安)

(3)断开电键,增加干电池节数,将电压表从小量程换为大量程,闭合电键

(4)①猜想是定性的分析,结论是定量的分析

②不合理,研究对象只有一个导体,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拓展题

1.(1)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1、7或2、8或3、9;不同导体两端电压相同,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同

(3)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同;

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且A大于C大于B

(4)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显著

2.(1)电源电压

(2) 在导体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1、2与3(或4、5与6;或7、8与9)

(4)①相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的比值是一定值

②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

3.(1)其它导体

(2)电池节数

(3)同一导体,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1、4、7(或2、5、8或3、6、9)

(5)错误;合理但不完整

4.(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1、4、7(或2、5、8或3、6、9)

(3)(a)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

(4)电阻;阻碍

5.(3)改变干电池的节数

(4)只能记录导体甲的数据

(5)15欧和30欧

6.(1)②

(2)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流过导体的电流,找到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3)同一导体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4)2与5(或3与6)

(5)①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的电流的比值相同

②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的电流的比值不同,导体B的比值大。

7.(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与4(或3与5)

(2)不可信;只有新干电池的电压一定是1.5伏

(3)同一导体温度升高后,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变大

8.(1)1、2、3(或4、5、6或7、8、9)

(2)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流过他们的电流不同

(3)错误;不同材料制成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的电流的比值一般不同。

实验十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基础题

1.C

2.D

3.平面镜

4.如右图

5. A;B

6.平面镜;竖直;能;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形成的虚像

7.玻璃板;相等;不变

提高题

1.C

2.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B;光屏(或黑纸)

3.玻璃板;相同;不同;无关

拓展题

1.A

2019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修订版)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理化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属于太阳系中的()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3.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4.如图1所示,杂技表演者在离板后的上升过程中,她的() A.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5.如图2所示,蜡烛在平面镜M中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6.重为G的苹果从树上竖直下落,若苹果在空中所受阻力小于G,则苹果在竖直下落图1 图2 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 A.等于G B.等于0 C.大于G D.小于G 7.如图3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闭合时,发现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电路中的电阻R或灯L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 A.电流表A示数为零,电阻R短路B.电流表A示数为零,灯L断路 C.电压表V2示数为零,电阻R短路 D.电压表V2示数为零,灯L断路 8.如图4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 A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全面)全解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熔化 [示例]一、小方同学发现: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于是,小方同学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碎冰或碎蜡放在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数据. (1)小方同学应在试管中加入多少碎冰或碎蜡 ( ) A .越少越好 B .越多越好 C .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其中即可 D .随意多少 (2)在熔化冰的实验中,用水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他画出了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其中,图乙是 (冰/蜡)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 二、图(3)是给某种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该固体一定是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1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2~5min 这段时间内处于__________状态,要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 (3)由图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 (一)观察水的沸腾 某组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1次水温如下表.(9分) (1)这次实验所用的器材除图中的,还应有 ,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上升,体积_____ ____,到水面破裂开,里面的___ 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知水沸腾时,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剧烈的______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 __,停止加热后,水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_____ _ _ __; 二是_____ ______ __。 甲 乙 O

上海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2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

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声音在 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完整)初中物理20个实验题

中考专题总复习:实验专题 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 光学实验3个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 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电学实验7个: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二、实验题的特点 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原理定方向 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 (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 (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 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 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 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017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物理试卷 第1页(共14页) 物理试卷 第2页(共14页)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7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 .......................................................................... 1 上海市2017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答案解析 . (4) 上海市2017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 本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 (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彗星 2.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3.家用电能表抄见数所用的单位是 ( ) A .千瓦 B .千瓦时 C .库仑 D .伏特 4.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 ) A . 0 B .35 C .60 D .90 5.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6.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相同温度,则 ( ) 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 B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 C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 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 7.甲车从M 点、乙车从N 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a )、(b )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 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M 、N 间的距离为s ,则 ( ) A .v v 乙甲<,36s =米 B .v v 乙甲<,12s =米 C .v v 乙甲>,36s =米 D .v v 乙甲>,18s =米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 ( ) 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 B .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小 C .电压表V 1示数与电压表V 2示数的差值变大 D .电压表V 1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的比值变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22分) 9.上海地区家庭电路中,电灯、电视机、电扇等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 伏,这些用电器是 (填“串联”或“并联”)的,工作时将 能分别转化为光能、机械能等。 10.2017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首飞成功。客机飞行时,以地面为 参照物,客机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客机下降过程中,其重力势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客机着陆后减速滑行过程中,客机轮胎表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11.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老花眼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制成的;运动员把铅球掷出,这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 的作用。 1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9伏,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安,这段时间内电流做功为 焦;若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调整为12伏,其电阻为 欧。 13.如图甲、乙所示,分别用力F 1、F 2匀速提升重为10牛的物体。图 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省力杠杆;图甲中,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 1的大小为 牛,物体受到合力的大小为 牛。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图19 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一、力学: 基础性: 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翘,往那端调),直至指针指在 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 2、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 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 液面的示数V2。 (4) 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计算出物 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 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浮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等于的大小 4、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与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 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 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 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法线 入射线 反射线 θθ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 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 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音色

上海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上海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

(1)、如图a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b、c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大小相等(等大);②方向相反(反向); ③同一直线(共线);④同一物体(同体) 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U形管液 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 种类)的关系。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 ①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②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 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 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 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助力、助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力学部分 一、密度(探究和测量)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 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3.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2b 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g 。 (2)请按照图4a 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 图 1 a b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1)表中漏填了两个数据,请你在表中补上。 (2)根据上表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线。 (3)由数据和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2010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4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4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图4 图3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情况(含问题详解)74941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物体的

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XX 年上海市初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 ) A .电子 B .质子 C .中子 D .原子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 ( ) A .细雨濛濛 B .桂花飘香 C .雪花飞舞 D .树叶凋落 3.在图1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A .翘棒 B .镊子 C .铡刀 D .开瓶器 图1 4.标有“220V 100W ”字样的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 ( ) A .大于100瓦 B .小于100瓦 C .等于100瓦 D .等于100瓦 5.如图2所示,正确表示小磁针N 极指向的是 ( ) A . B . D . 图2 6.如图3所示,青蛙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 (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7.挂在树上的苹果,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 A .苹果受到的重力和苹果对树的拉力 B .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受到的重力 C .苹果对树的拉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 D .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 8.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 点、乙从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4 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3秒,甲、乙相距4米 C .乙到达P 点时,甲离Q 点6米 D .甲到达Q 点时,乙离P 点2米 N N N

2018中考物理专题——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2018中考物理专题——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完美版)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导语】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我们来对前段时期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以便于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 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5-6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中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中。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二: 一、思想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班级,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服从领导,团结同

(完整版)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知识点必备 测量力与运动 要点提纲 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 1.长度(l,s,h):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T):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3); 6.力(F、G、f、N):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 10.电能(W):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 1小时(h)=60分(min)=3600秒(s) 1米(m)=10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1平方米(m2)=102平方分米(dm2)=104平方厘米(cm2)=106平方毫米(mm2) 1立方米(m3)=103立方分米(dm3)=106立方厘米(cm3)=109立方毫米(mm3) 注意:立方分米(dm3)和升(L)等价,立方厘米(cm3)和毫升(mL)等价。 1千克(kg)=103克(g)=106毫克(mg)=109微克(μg) 1安培(A)=103毫安(mA)=106微安(μA) 1伏特(V)=103毫伏(mV)=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3.6×106焦(J)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质量以及天平的使用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