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监狱建设论文

现代监狱建设论文
现代监狱建设论文

现代监狱建设论文

对于现代监狱的认识何尝不如此。

现代监狱的发端肇始于西方,而我国的狱制改革初始于清末。

100多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监狱改良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近代监狱的黑暗和腐朽,也没有收回“法外治权”,但却给中国狱制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通过监狱改良运动,我国监狱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后所掀起的波涛,无疑对我国现代监狱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磨难中前进,经过了效仿日本、前苏联,以及改革开放效仿西方监狱之后,我国监狱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制度。

当下,我省提出了“建设现代监狱,推动领先发展,服务两个率先”的目标定位,为今后我省监狱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勾勒了一幅现代监狱发展的路线图。

从现代监狱的本质、内涵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分析,在推进现代监狱建设的进程中,现代监狱的使命承载着现代监狱的责任和目标。

首先,维护公平正义,是现代监狱的首要价值。

清代学者何启云认为:“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

”治理国家之道,在于公平正直。

在习惯法和习俗法时代,如,《汉莫拉比法典》所描述,“以眼还

眼,以牙还牙”那样,极大地体现了“法”的公平。

当同态复仇、种族复仇过度到国家,国家就成为了复仇和惩罚的主体,公权力代替了私人的处罚权,特别是自由刑的出现,监狱逐渐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

何为正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不同能力的人得到最恰当的安排,……社会上不同能力的人各司其职,不相僭越,国家就达到了正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得到理性的补充,法律得到公正的补充,规则得到人道例外的补充”。

哲学大师罗尔斯曾言,“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黑格尔关于正义的描述更加直白:“加于犯罪人的刑罚不但是自在正义的,因为这种刑罚同时是他自在地存在的意志,……所以处罚他,正是尊敬他是理性地存在。

如果国家不对犯罪人处于刑罚,他就得不到这种尊重。

”因此,审判,是正义得到伸张的外在表现;行刑,则是正义得到伸张的结果延伸。

监狱,是刑罚执行的机构,是对被剥夺自由刑罪犯的处罚场所。

现代监狱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以监禁形式剥夺罪犯的自由;以对犯罪人的剥夺自由的处罚,展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狱分类的等级化。

罪犯按照危险类别关押,是现代监狱通行的做法。

监狱分类与罪犯处遇是紧密联系的,处遇分级与罪犯监禁的自由度是关联的。

一方面,体现了刑罚的公平正义,什么样的罪刑,有什么样的关押等级,得到什么样的处遇;另一方面,监狱分类也是监狱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行刑效益的关押方式。

当下,随着短刑期罪犯和限制减刑罪犯的大量进入监狱,监狱分类的等级化应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建立短刑犯监狱和高等级戒备监狱,或者设立功能性监区,不仅体现了监狱行刑和处遇的等级性,也体现了刑罚处罚的公平性。

二是监狱管理的标准化。

对监狱的每项工作和业务进行标准化、格式化和程序化,体现了现代监狱的管理理念、方式和样态,这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处罚的随意性,也极大地提升了监狱管理效益和执法文明程度。

三是刑罚执行的规范化。

国家前总理温家宝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刑罚执行中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规范化,是监狱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

社会公众关注监狱,关键点就在于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建设现代监狱,就是要使监狱管理和刑罚执行达到标准化、规范

化、透明化,最大程度地将罪犯所应得罪刑的处罚到位,增加执法公信力,树立现代监狱的公正形象。

其次,保卫社会安全,是现代监狱的基本功能。

刑罚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保卫社会安全。

将罪犯予以监禁和隔离,是刑罚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

刑事人类学家的老祖宗龙勃罗梭早就提出:“刑罚存在的唯一根据就是防卫社会。

”基于这种思想,龙氏提出剥夺犯罪能力论,主张对生来犯罪人根据不同情形,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对尚未犯罪但有犯罪倾向的人实行保安处分,预先使之与社会隔离;二是对具有犯罪生理特征者予以生理矫治,采取医疗措施解决;三是将危险很大的人流放荒岛、终身监禁乃至处死;四是对犯法三次以上的,公民的生命受其威胁,而又非监禁等其他刑罚所能制止,在不得不用最后方法——斩首之罚。

固然,龙氏的防卫思想较为极端,但有的对策现在看来有一定的可取性。

其后,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从刑罚非报应的观点认为:“刑罚不应当是对犯罪的报应,而应当是社会用以防卫罪犯威胁

另一方面积极地把人类各种科学的新成就纳入刑事政策的实践活动之中。

基于此,菲利提出了“对罪犯隔离是社会防卫的需要,是为了消除犯罪人对社会的威胁”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强调,“监狱的首要原

则是隔离。

使犯人与外部世界、与促成犯罪的一切事物、与促成犯罪的集团隔离开,使犯人彼此隔离;其次,单独监禁能够促使犯人反省,随后肯定会产生悔恨。

” 监狱将犯人隔离,是限制和剥夺罪犯犯罪能力的一种刑罚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保卫了社会安全。

对于隔离,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对待重大刑事犯罪分子的处罚上,采取了限制减刑的规定,既是一种刑事政策严厉的体现,也是从根本上削弱了犯罪分子的犯罪能力,简言之,就是要将犯罪人的监禁时间延长,尽可能地减少具有再犯罪倾向的人的可能犯罪能力,从而达到保护社会和实现社会防卫的目的。

保卫社会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在监禁场所内保护罪犯安全,即,通过安全风险评估,评价罪犯安全等级,并处之于合适的监禁设施,防范罪犯脱逃、凶杀、自杀等行为;另一方面,隔离只是一种最简单的防卫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保卫社会,如德国著名学者耶林指出:“刑罚如双刃之剑,用之不当,则国家和个人两受其害。

” 菲利也认为:“用暴力来矫正暴力总不是一种好办法。

” 因之,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如,循证矫正、心理矫治、医学治疗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将罪犯矫正好,最大程度地降低重新犯罪率,才能够从防卫的本质上维护社会安全。

第三,保障罪犯权利,是现代监狱的文明底蕴。

清末我国监狱改良之父沈家本曾援引法国学者义佐的说法:“觇其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程度之文野”,监狱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缩影。

尊重人权,保障罪犯权利,不仅是我国宪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现代监狱建设的必然要求。

现代监狱之文明,不在于监狱设施的现代化,监狱外在环境的幽雅,而在于处处体现对罪犯权利的保护,对罪犯人格的尊重。

20xx年,我省课题调研组在对10000余名罪犯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目前犯罪的群体中,有80%以上的罪犯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公民,他们的犯罪固然有主观因素,但客观存在的现状是:他们就业环境的恶劣,就业条件的苛刻,就业能力的缺乏,社会保障的缺位,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们的犯罪。

前不久逝世的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阐述:“有一种说法,即没有在监狱呆过的人不能真正了解一个国家。

要评判一个国家,不应该看它如何对待最高层的公民,而应该看它如何对待其最下层公民。

”可以说,目前监狱关押的罪犯群体中,多数是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人们。

现代监狱的发展,不仅在于监狱的革新和创新,更在于监狱要让最下层的罪犯感受到尊严,以及监狱对其人格的尊重和保护。

悲观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罪犯的可能,因此,“保护罪犯

的权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 现代监狱有保障罪犯权利的义务。

要履行好这项义务:一是要了解罪犯权利的基本内容,采取有效路径帮助罪犯享有的合法权利,履行自身的义务;二是当罪犯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监狱应当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帮助罪犯实现自己权利;三是增强对罪犯的教育培训力度,帮助罪犯学好技能,使其有一技之长,摆脱成为最底层人群的可能。

鉴于此,1998年,曼德拉对南非监狱工作人员的讲话中,就特别强调“监狱可让一个国家的犯罪率不断下降,同时监狱的贡献还在于他们对待罪犯的方式。

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现代监狱的文明,就是我们怎样对待罪犯的方式。

第四,提高矫正质量,是现代监狱的目标追求。

“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是监狱的工作方针,也是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目标。

教育矫正罪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是现代监狱的目标追求。

刑事社会学派的创立者李斯特申明了教育刑的思想,“矫正可以矫正的人,不可矫正的不使之为害”。

长期以来,我国监狱一直将改造罪犯作为监狱工作的重要职能,在改造罪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矫正成效,实现了良好的矫正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现代监狱在建设进程中,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监狱押犯构成的复杂,社会矛盾积累程度的积聚,监狱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和排解场所,对罪犯的教育矫正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诸如,保外就医难、释放就业难、死亡处理难等问题已经困扰着监狱机关,教育矫正罪犯已经不在是监狱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事情,它已经成为了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监狱的建设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罪犯矫正质量的高低。

秉承“安全为先、矫正为本、创新为用”的基本理念,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一是要科学地认识罪犯,合理地评估和评价罪犯,将可以矫正的罪犯矫正好,将不可能矫正的罪犯或者是短时间内无法矫正的罪犯隔离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社会的危险;二是遵循矫正罪犯的基本规律,认识到矫正罪犯需要一定的时间、技术和环境,认识到有的人属于“花岗岩的脑袋”,无法矫正;三是提高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如前人所言:“马可以拉车,牛可以耕田”,人亦可以矫正,问题是要有恰当的方法,当下,循证矫正方兴未艾,乘此之势,加强循证矫正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特别是罪犯风险评估、罪犯需求分析、矫正证据的收集使用、矫正项目的设计论证、矫正方案的实施等,都需要加大力度和进度,以期尽快产生矫正效益,以提高罪犯矫正质量,实现现代监狱的目标追求。

第五,服务发展大局,是现代监狱的工作引导。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时期,监狱重要工作主要体现在主动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维护社会秩序,自觉服从大局,主动融入大局,更好服务大局。

保持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现代监狱建设的责任和使命。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尤其是西方国家和日本等周边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阻碍和破坏,监狱适时需要发挥国家机器的功能,为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从现代监狱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视角分析,从宏观角度看,将罪犯管理好、控制好、教育好,符合国家的政治需要、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符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一方平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从中观角度看,将罪犯教育矫正好,最大限度地减少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也是维护罪犯家庭,促进邻里和睦、同事和谐的需要;从微观角度看,利用监狱资源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监狱作为警视教育基地的作用不容小觑,让广大社会公众通过“全景敞视主义”,近距离观察罪犯生活及监狱的管理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和警戒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能够悬崖勒马,不会堕入犯罪的深渊。

同时,建设现代监狱,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不断完善自身的体制和机制建设,通过对自己的改善,强化自己的造血和输血功能,为我

国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支持。

一是提高现代监狱的运行效能,大力推进监狱的司法领域一体化,确立现代监狱在整个司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加强现代监狱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监狱法》的修订和完善,从制度上解决现代监狱建设的基本问题;三是实施现代监狱顶层设计战略,科学规划现代监狱建设的路线图,扎实有效地推进现代监狱建设的进程。

第六,全面融入社会,是现代监狱的未来走向。

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切的封闭与隔离将会与社会发展相背离。

被普京誉为“俄罗斯良心”的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一书中将前苏联劳改营比喻为“群岛居民”,一方面揭示了当时苏联法制历史的黑暗;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群岛居民”的封闭和隔离。

从国外监狱的发展历史考察,从流放孤岛到建立监狱城,再到将监狱建立在社区,以栅栏代替高高的狱墙,这可以说明监狱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从隔离到全面融入社会。

1949年建国以后,囿于当时历史环境复杂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大批农场、矿山作为改造罪犯的场所,为建国初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大多数监狱设置在偏离城市之外,监狱也成为了一个个“小社会”,与社会发展相脱离。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4年《监狱法》的颁布,及本世纪初推

动的监狱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监狱的发展,经过撤、并、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监狱建筑在城市或城郊出现,监狱逐渐走入社会,走近人们的视野,监狱的社会功能日益得到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步伐的加快,现代监狱建设必须因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适应开放社会的需要,逐步改变当下监狱相对独立运行的局面,加快形成行刑一体化的格局,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因此,现代监狱的使命决定了现代监狱的当前任务和未来发展走向,也进一步推动了监狱工作社会化。

主要表现为:一是提高社会认同感。

监狱要全面融入社会,必须主动接触社会,提高现代监狱的执法、管理、行刑、教育、矫正等工作中透明度和影响力,适时地将现代监狱建设推介给广大公众,促使其由不了解到了解、理解和支持,最大程度地取得社会公众对监狱工作的认同。

二是发挥监狱行刑资源的效能。

在社会矛盾凸显时期,监狱行刑资源是有限的,刑罚也不是万能的,不当的刑罚可能无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因而,贝卡里亚曾指出:“一种正确的刑罚,它的强度只要足以阻止人们犯罪就够了。

” 这样的刑罚,不仅是正确的,也是经济的。

行刑经济性,不仅是监狱执行刑罚的需要,也是社会注重行刑效

果的需要。

从这个含义来理解,监狱应当只对必须适应刑罚的人进行惩罚,对于社会危害性小、短刑期罪犯、未成年犯、少数女犯和病残犯,可以适应社区矫正,这不仅适应了国际行刑发展趋势向非刑罚化、非犯罪化、非监禁化转变的需要,也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三是将监狱纳入社会治理综合体系中。

监狱是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门,受地缘环境、监狱管理等不利条件的影响,监狱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监狱在威慑犯罪、教育社会公众的作用。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现代监狱必须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独立到融合,从“小群体”到“大社会”的转变,将监狱教育与社会教育、社区矫正等紧密衔接,促进罪犯管理与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无缝对接,有效控制罪犯风险,确保社会综合治理产生效果。

四是积极争取和利用社会资源,取得社会的全力支持。

逐步建立现代监狱状态下的罪犯社会保障机制,将罪犯群体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纳入到公民待遇的基本保障体系中,彻底地从运行上解决罪犯就医难、保外难、释放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三共”体系建设,建立黄金五分钟的应急处突机制、常态化的社会帮教机制、多层次的执法监督机制、动态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全力争取社会各部门、各层次人员的支持,最终实现全面融入社会的目标。

(编辑:琛哥)

民主法治建设论文

民主法治建设论文 始终突出“四个”坚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实行依法治国,建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急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为其保驾护航。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一、民主法治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明确载入宪法的。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司法行政是我国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的重要职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司法行政工作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有效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围绕全县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幸福和谐竹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创了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坚持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有机统一,紧扣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提供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司法行政机关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所信赖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机关。健全完善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机制,积极争取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尤其要争取县委解决基层司法所长的职级待遇及基层基础建设落后等实际问题,以更加优良的司法行政工作环境,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努力为全县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民主法治建设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当前,竹山正处于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潘口、小漩、龙背湾三大水电站即将建成投入运营,谷竹高速不久也将全线贯通,竹房城镇带建设全面实施,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必将逐步显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民主法治建设只能为生态水电大县建设鼓劲助力,绝不能分心添乱。因此,司法行政工作要树立民主意识,摒弃“唯我”思想,海纳百川,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问计于民,共同干好事业;要树立民本思想,摒弃“本位”观念,时刻谨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发挥团队作用,齐心协力推进发展;要严格依法办事,摒弃“特权”思想,遵守规则、程序和法律,积极化解矛盾,绝对不能伤害群众感情;要转变工作作风,摒弃“观望”思想,抓住发展机遇,正确分析形势,超前思维,应对挑战,努力把全体司法行政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上来,把智慧凝聚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把力量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为建设生态水电大县和山区经济强县作出积极贡献。 三、民主法治建设要始终坚持促进和谐这个基本功能。民主法治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有效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民主法治的基本功能。因此,必须发挥民主法治对社会利益的协调和整合作用,形成具有鲜明民主法治特征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地维护安定团结。司法行政机关要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履行法律援助、公证职能,以个案案件代理为切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情枉法、以权压法的问题,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和权威。要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畅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

古代监狱 据王志亮《中国监狱史》

中国古代监狱演变 1据北宋时期《广韵》彭氏注:“皋陶作狱,其制为圜,象斗,墙曰圜墙,扉曰圜扉,名曰圜土。” 2《易·坎卦·上六》:“系用徽继,置于丛棘” 3《竹书纪年》:“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4《史记·夏本纪》:“召汤而囚之夏台” 5《风俗通》:“三王始有狱,夏曰夏台,殷曰里......”/《史记·殷本纪》:“纣囚伯于里”

6张华《博物志》:“夏曰念室,殷曰动止,周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 7《山西通志》和《山西太原府志》:“三角城,太原县治西北,一名‘徒人城’”且“旧志云:赵襄所筑,以处徒刑,其城三面,故名三角城”据史籍记载,吴越地区也建有狱城。 8主要有:第一类为囚禁皇族与将相大臣的监狱,主要有太子家令狱、内宫狱、左右都司空狱、若卢狱、郡邸狱;第二类为囚禁后妃和宫内女性的监狱,主要有掖庭狱(永巷)、暴室(宫中监狱薄室)。以上两座由宦官管理。第三类为囚禁官署吏卒的监狱,主要有上

林狱、都船狱、寺互狱、共工狱、未央厩狱。 9《晋书·高光传》:“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囚。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陈垣《史讳举例》:“晋太始四年,又置黄沙狱持书侍御史一人。”

10京兆、河南府治所的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四县称为京县 11参见《宋史·刑法制》 12殿前马步军司、左右军巡院和四排岸司的监狱 在《宋史·刑法志》中记载了设置在京畿的监狱种类,嘉泰四年,京师各官司的监狱为: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上述监狱的设置,大都与一些军国大事有关。殿前马步军是皇家禁军,宋朝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禁卫军体系,“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兵者,天子之

新时期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越来越被看作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区是监狱的基本单元,监区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构建的一部分,是监狱改造理念的具体体现,其潜移默化教育作用的发挥,对于提升罪犯改造质量,促使其重铸灵魂,成为奉公守法、积极向上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一、监区文化的界定 关于监区文化,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监区文化包括监狱的各种工作制度建设、各种工作的成效和收获、人民警察的工作作风、警容风纪、道德风貌、单位工作风格、狱内环境美化、生活卫生管理和组织罪犯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监区文化主要包括监区风气理念、罪犯行为规范和组织罪犯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及环境美化等。笔者认为,监区文化拟从狭义上理解,因此,更赞成后一种观点,本文也将立足于这一概念基础来探讨监区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 依据监区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可将其相对划分为自上而下的三个层面,即理念层、制度行为层和器物层。其中理念层是监区文化的上层,包括执法理念、监区风气、价值取向等。制度行为层是监区文化的中间层次,是指以规章、制度、规范、纪律等为内容的,监区集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器物层,主要指监内的硬件设施与自然环境,包括监舍、车间及其他公用设施、设备等。其中,理念层是监区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行为层是理念层的具体体现,器物层则是形成监区文化理念层和制度行为层的基本物质条件,由于受到二者的浸润与附着,常成为理念层与制度行为层的物化与外显的载体。 二、监区文化的功能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二字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中就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早期文化的含义与功能。几经流转嬗变,时至当代,文化的含义与功能更趋丰富,但一直以来,文化涵养人、化育人的功能作用却几乎是亘古未变的。同样,监区文化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抑制功能。监狱由于其刑罚执行的特殊性、管理的强制性和封闭性,客观上迫使罪犯抑制、收敛一些不良意念,但是却很难从根本上抑制其不良嗜好和恶习。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去占领罪犯劳动和学习后的业余时间,转移罪犯的兴趣和注意力,则可有效挤占罪犯不良行为习惯的时间和空间,从内心深处抑制其不良意念,为改造罪犯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矫正功能。监区文化建设除了具有抑制罪犯不良需求、兴趣和习惯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潜移默化的矫正功能。如通过监区环境的“绿化、洁化、亮化、人文化”,为罪犯营造心情平静、舒畅的环境,消除他们的疲劳感、紧张感,培养他们文明、有序、规范的行为习惯等,都体现了监区文化对罪犯具有良好的矫正功能。 (三)激励功能。风清气正的监区改造风气,格调高雅的监区环境,“会说话”的文化宣传墙壁,内涵丰富、催人奋进的各种雕塑,特别是在罪犯中组织开展的歌舞表演、读书

监狱现场管理论文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管理将伴随人类的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 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都需要管理,大到一个国际组织,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组,一个家庭。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们的生产劳动、工作、学习、生活、休息、娱乐的方方面面。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上升到国家法律的管理形式,也有较为简单的约定俗成的管理形式。我这里讲的管理,是监狱管理中的一种形式,即监狱基层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对罪犯的现场直接管理。为讲清或阐明我的观点,必须特别点明,这种管理的前提一是监狱基层警察,二是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很显然,管理的对象是在押罪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和突出现场直接管理呢,这正是我想谈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现场直接管理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但同时又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挑战期,各种经济利益相互冲撞,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监狱承担着繁重的收押改造罪犯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监狱工作任何时候都要服务于、服从于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要服务好大局,监狱的安全稳定尤为重要,在强化管理,保证安全中要人防、物防,技防并举,但在当前的条件下仍然是以人为主,在人防中要突出现场直接管理的重要作用。(一)现场直接管理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需要

现场直接管理是监狱基层警察警务活动的基本内容,是获取狱情犯情的主要渠道。只有直接管理才能了解犯情,熟悉犯情,才能发现问题,掌握动向,及时清除隐患。只有直接管理,才能打掉“拐棍”,根除犯群中的牢头狱霸,维护监狱正常的改造、生产、生活秩序,实现监狱的安全稳定。 (二)现场直接管理是教育改造罪犯的需要 对罪犯的大会教育、课堂教育、个别谈话、心理咨询、服刑指导都要由警察去实施完成。离开了警察的直接管理,这些活动无任何实际意义,教育改造罪犯要攻心为上,只有了解罪犯想什么,渴望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化解思想矛盾,解开思想疙瘩,才能有效地改造罪犯的旧思想,旧观念,彻底转变他们的立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破坏力量为建设力量。 (三)现场直接管理是组织罪犯进行有效生产的需要 劳动改造罪犯是改造罪犯的三大手段之一,在组织罪犯进行生产劳动中需要警察进行劳动组织、安全检查、纪律检查、质量检查、总结讲评,这些活动都是面对面地进行,在直接管理中实施完成的。罪犯在生产劳动中需要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警察的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尽职,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劳动效率的高低,安全状况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狱组织罪犯生产劳动,不仅是弥补监狱经费不足,减轻国家负担,创造社会财富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矫正罪犯好逸恶劳,不劳而

试论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

试论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 试论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 :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以现代化的监管改造设施和健全的狱政制度为基础,依法对罪犯实施科学文明管理和改造的社会主义监狱。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应当遵循五个原则,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尤其要注重软件建设的原则;分层次创建的原则;分类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讲求实效的原则。我国的现代化文明监狱是社会主义的监狱。着意味着它要体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和发展起来的监狱工作经验,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文明,监狱 我国的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神圣职责,对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主义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及法治化进

程的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明监狱事在必行。 一、正确认识、深刻理解贯彻《监狱法》和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关系,是增强现代化文明监狱紧迫感、提高自觉性的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施行,是全国监狱机关和全体监狱工作监狱人民警察盼望已久的盛事。《监狱法》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监狱工作法典,它的颁布实施不仅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决心和法制建设工作的日趋完善,也反映了我国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趋势,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贯彻《监狱法》与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二者是相互联系互为要求,相辅相成的。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既是贯彻《监狱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监狱法》的必然结果,为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尤其是“软件”建设的硬性标准集中体现在《监狱法》的概括规定中,用精练的法律语言表述出来,为监狱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这不仅使现代化文明监狱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而且还有利于保障和制约现代化文明建设在法制建设轨道上健康顺利的发展。因此,要达到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就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监狱法》,依法建设是前提,是基础,决不可偏废,这样才能保证准确正确地建设好现代化文明监狱。另一方面,贯彻《监狱法》,

监狱考察调研报告怎么写

监狱考察调研报告怎么写 (一)思想要解放 在当前社会文化日益多元、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监狱民警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开展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监狱警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文化性质的政治性。监狱警察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与社会主义文化保持高度一致,诸如“监狱机关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政治建警”等,这些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表述,在实践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文化内涵的人本性。监狱警察文化建设就是以人为核心,注重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塑造人,满足监狱民警自尊、自爱、自我实现等高层次心理需求。 文化表象的教化性。监狱警察文化不同于公安文化、军营文化,监狱警察还担负着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它必然彰显着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色彩。 文化演进的时代性。监狱警察文化是监狱警察对服刑人员监管改造实践活动状况的一种积淀,对服刑人员的监管改造实践活动随时代变迁,监狱警察文化亦随时代变迁而变化。文化机制的吸纳性。监狱警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可能孤立地封闭在监狱警察自身领域的框架里完成。相反,它总是

要在多种文化交织而成的庞杂文化网络中,通过吸收和接纳其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加以完善和发展。 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的作用 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引导监狱民警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各种诱惑面前,个别警察价值取向和行为出现扭曲。要解决监狱警察深层次思想问题,必须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软环境,以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民警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 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增强监狱民警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监狱警察文化是长期形成的,是无形的,但又无时无处不在,体现在监狱民警的工作、言行中。因此,必须把提高监狱民警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放在首位,只有锻造出一流的监狱民警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有力保障。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监狱警察文化的教育、启迪、激励等作用,通过潜移默化,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科学管理监狱警察队伍的必然选择。当前,监狱机关研究制定了对民警工作科学的、严谨的管理目标要求和规章制度,但往往忽视人文管理,仅仅把民警看作一个被动的执行者,降低了管理效率。而文化的作

建设法律法规论文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 院 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认知 姓名:洪日明 学号:23021001016 班级:10工管一班 指导老师:林伯青

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认知 摘要:1998 年《建筑法》的实施,保证了国家从法律上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的管理。实施10 多年来,有效地规范了建筑市场的交易行为,维护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了建筑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顺利发展。主要涉及到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建设监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建设监理; 一、招标投标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第一部分,目前我国招标投标制度存在的漏洞 首先介绍下何为招标投标,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有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在这种交易方式下,通常是由项目采购,包括货物的购买,工程的发包和服务的采购的采购方作为招标方,通过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向一定数量的特定供应商,承包商发出招标邀请等方式发出招标采购的信息,提出所需采购的项目的性质及其数量、质量、技术要求,交货期、竣工期或提供服务的时间,以及其他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资格要求等招标采购条件,表明将选择最能够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承包商与之签订采购合同的意向,由各有意提供采购所需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报价及其他响应招标要求的条件,参加投标竞争。经招标方对各投标者的报价及其他的条件进行审查比较后,从中择优选定中标者,并与其签订采购合同,当然,招标投标应该是买方占主导地位的,我的理解就是买方从卖方中挑选,但是也得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开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二是必须存在招标采购项目的买方市场,对采购项目能够形成卖方多家竞争的局面。有市场就有市场规范,这个规范就是《招标投标法》。我国《招标投标法》被称为投资,建设领域的阳光法案。《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一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项目招投标违法违规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 第二部分,招标投标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然,说到底就是为了金钱和利益,但是这种现象的泛滥也应该有法律制度和监理方面职责的缺失等等。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原因: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一,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招标投标业务的快速发展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的突出矛盾,是招标投标活动出现上述问题

监狱文化建设现状

监狱文化现状实证研究 摘要:监狱文化是监狱人民警察在执行刑罚、改造罪犯实践中,通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够对罪犯发挥改造功能作用的、具 有较强时代性的行刑理念、思想观念、行为模式、行为规范、 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环境的总和。本文从监狱文化的内涵、分类、特征、现状和构建途径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对监狱文化建 设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监狱文化内涵分类特征现状构建途径 一、监狱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殊性 监狱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产生于监狱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之中,有其特别的属性,它既要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和共同准则,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具体而言,监狱文化是在监狱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行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治监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承载这些精神产物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具有导向熏陶、管理约束、团结凝聚、激励鼓舞等多种功能。监狱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的监狱,是监狱工作的灵魂,是监狱建设发展的“软实力”,必须坚持以理性的思维认识监狱文化建设。 (一)监狱文化主体的特殊性 监狱是干警监管改造罪犯的地方,存在行刑主体的干警和 服刑改造主体的罪犯两种主体,监狱文化自然也就由于监狱人 民警察文化和罪犯文化两个方面构成。 1、监狱人民警察文化。 监狱人民警察文化指的是带有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价

值取向,是这一类群体所特有的思想、道德、精神、作风、意志、品质、气质、风格、仪表等方面的总和。新中国监狱人民 警察文化的产生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随着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成立、成长、壮大和监狱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监狱人民警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罪犯管理工作 和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2、罪犯文化。 由于罪犯关押在监狱内部,客观上与外界隔绝,加上罪犯 一般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疾病,罪责感、孤独感、失望感等心 理负担沉重,他们忧郁有加、度日如年。因此,罪犯这一特殊 群体自然具有特殊的文化。罪犯文化是罪犯思维精神在日常改 造生活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改造生活中的语言行为习惯、兴 趣爱好以及教育改造内容等方面。 监狱文化虽然从主体上分为监狱人民警察文化和罪犯群体 文化,但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的综合体。这是因为 干警和罪犯日常在监狱这一共同环境中工作生活或服刑改造, 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精神作为人身时刻存在的东西,必然会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干警文化会对罪犯文化产生明显 的作用:积极向上的干警文化会导引罪犯的思想意识,形成一 种健康的文化氛围,浸润罪犯的内心深处,塑造罪犯的思想行为,促使罪犯认罪悔罪,自觉主动改造,这也可以称之为“改造 文化”;反之,罪犯的压抑、消极、失望、沉沦等不良情绪,渐 成风气以至蔓延,形成一种萎靡荒废的不良风气,使罪犯感觉

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一单元 第一专题监狱的历史发展 一、监狱的产生 以中国为例,说明监狱的产生问题 中国监狱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 1、原始社会——没有也不需要监狱 2、原~向奴~过渡——监狱胚胎形式 皋陶造狱的传说 社会背景 经济条件----私有制 政治条件----阶级分化 关键现象战俘的处理 肉体消灭→牺牲→劳动力 胚胎监狱 牢——本意和引申义 “系用徽墨寘于丛棘” 3、前21世纪夏朝建立——监狱正式产生 监狱形式 圜土——土筑圆形围墙用以拘押囚犯 法律制度 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刑罚制度 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总结—— 1、中国监狱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而正式产生于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奴隶制时 期。 2、奴隶制监狱产生的同时,也建立了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和刑罚制度。 3、奴隶制监狱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4、中国监狱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较早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 (一)监狱的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和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从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监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由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监狱现象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二)监狱的产生时间及过程 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必须以共同劳动的形式才能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公有制。 当时,没有阶级,没有阶级之问的压迫和剥削,没有犯罪,也没有监狱。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的劳动产品逐渐成为氏族首领使用权力占有的私有财产。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生产资料由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家庭所有制,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私有制的产生导致社会逐渐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人类社会也就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到第一个阶级社会。 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国家组织形式。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国家的意志体现出来,这就是法律。 违法者被视为犯罪,对犯罪者要进行惩罚,由此出现了刑罚和监狱。 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二、监狱的演变过程 监狱从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监狱的发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相适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监狱、封建制国家监狱、资本主义国家监狱和社会主义国家监狱。 古代监狱的主要特点是残酷、野蛮、落后,刑罚以生命刑和肉刑为主;监狱是一个变相体罚的场所,很难谈及监狱管理制度,监狱行刑理论更是无从谈起。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社区法治初探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我国社区是广大群众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区,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部位,其建设和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法治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石景山区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引发如下思考: 一、社区建设呼唤法治,法治是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是“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规范社会行为需要法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位实现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减少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和依赖关系,开始走向市场,改变了企业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机关办社会的错位现象,广大职工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个人的生活与社会需求将主要通过社区得以满足,社区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迅速发展,变成真正的无主管企业,同时,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外来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依靠单位、户口等行政管理日益困难,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各类组织、社区管理者、居民及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法律关系,需要法律来明确有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依法规范社会行为。 二是维护社区稳定,保障人们权益不受侵犯需要法治。有法律的维系,社区才能稳定。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民稳则社区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法律需求不断增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呼声日高,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北京人对法律帮助的需求比例为38.3%,而在职职工、离退人员、辞停人员、下岗职工对社区法律服务的需求率分别为44.3%、30.5%、27.6%、48.9%,我们对八角街道社区搞了两次法律需求抽样调查,被调查对象有居委会干部、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来人员等,据统计,有6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法律服务,并认为应在居住的小区搞一些集中咨询或专题讲座等。随 。 区法律服务工作,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就近便利服务;利用双休日,参加社区“助残日”、“环保日”等义务咨询;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到法制课堂授课等;信息网络,由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法律分中心、法律事务中心电脑数据库、社区分中心电脑、触摸屏组成。它是一放射状网络,甚至可同居民家中电脑联接。 居民若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选择上网查找法律事务中心的服务信息、联系服务单位,或者拨打法律事务中心的电话或社区服务中心(分中心)的电话获取法律帮助,使群众享受到了“足不出户”的服务。另外,也可以就近向法律服务志愿者、调解员咨询,或到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门式”服务中法律咨询窗口,免费解答法律咨询;法律事务中心专人值班,接待来访及电话咨询。 三网一体的“社区法律服务网络”,使社区内基本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法律服务人员,哪里就有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1月,我区法律服务机构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6000人次,其中免费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代书441份,诉讼代理400余件,非诉代理110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20余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仅八角社区法律事务中心6个月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70余件,开展大型义务法律咨询3次,指导非诉调解94件,较好地满足了社区成员的法律需求。 (二)依托载体,规范引导社区成员行为,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一是以社区法律事务中心为载体,加强社区法制建设。在全区各个街道依托司法所建立起社区法律事务中心,以提高社区成员法律素质为核心,从法制宣传教育切入,在社区内设置法制宣传橱窗、法律信箱、法律书架和法律法规自由索取点,营造社区法治氛围,规范社

创新监狱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创新监狱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文化是一种日常的情感渗透与秩序维护,又是关键时的行为自我矫治与道德遵循。对于监狱这种聚集着一些特殊人群的特殊场所,位于社会角落却又倍受社会关注,监狱文化建设成为监管安全工作重要支撑,也是安全工作软实力体现。加强监狱文化建设非常必要,也极为迫切。 一、监狱文化建设背景长期以来,政府司法部门极为重视监狱“硬件”建设,但在社会日益信息化背景下,监狱文化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在探索建立人性化监管机制,以文化软实力确保监狱安全等方面,认识尚未完全统一,现实意义尚未把握充分。 1、加强监狱文化建设,是顺应新形势下人权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趋势也带来人权要求的国际化,人权已不再是单纯的国内管辖事项,正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从而触发人权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监狱是国际人权问题焦点之一,我国是《国际人权公约》承认国,加强监狱文化建设,是助推人权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监狱人性化监管的一种进步。 2、加强监狱文化建设,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总体构想。大力加强监狱法治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全体人员养成崇尚法治权

威、严格依法办事习惯,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对于诚信友爱氛围的形成,对于监狱安全规范秩序的建立,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文化与法治相辅相成,监狱的法治建设需要深厚监管文化底蕴来作保证。 3、加强监狱文化建设,是提升监狱整个效能监管的需要。监狱是最讲求思想教育场所,监狱文化是司法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重视用先进文化占领监狱思想文化阵地,如果不重视监狱文化的教化、养成作用,那么,对在押人员的思想改造质量提高,就会像石上之树难以挺拔,监狱工作就会像无源之水难成绵延之势。因此,加强监狱文化建设是高效能监管工作必然要求。 二、当前监狱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监狱是教育人、改造人的场所。面对在押人员不同程度扭曲了的灵魂和错误思想,监狱这个特殊“学校”应拿什么去拯救他们?用什么来帮助他们呢?我认为,要在继续抓好“硬件”建设同时,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文化软实力建设上来。整个监狱文化包括了司法警察文化和监区看守文化两个部分。司法警察文化有着整个司法体系、队伍管理、职责践行的共性,而监区文化则有其特殊性。从整个监狱文化环境看,“硬件”主要体现在教育设施和文化设备上;“软件”则主要体现在监管民警文化素质和监区场所文化氛围。个人认为,目前监狱文化不同程度落后于形势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

司法部关于印发《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4-9-20 执行日期:2004-9-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狱局:自1995年以来,司法部在全国监狱系统组织开展了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活动。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监狱管理水平和改造罪犯质量,促进了监狱工作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贯彻依法治监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改造罪犯质量,带动整个监狱工作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安全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司法部认真总结了创建工作的经验,并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监狱工作的现实需要,对1994年制定的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进行修订。 新修订的《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体现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和监狱体制改革的需要,要求更高,将原来的达标性指标与考核性指标相结合统一修改为达标性指标。司法部将于每年的下半年对申报的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进行考核验收。现将新修订的《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0四年九月二十日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总则 第一条为了不断提高监狱管理水平和罪犯改造质量,促进监狱工作的全面发展,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监狱工作要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逐步实现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 第三条现代化文明监狱应当符合本标准所列全部条款的要求。 第四条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考核周期为三年。 第五条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申报,由监狱申请、省(区、市)监狱管理局验收、省(区、市)司法厅(局)向司法部提出申报。 第六条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申报、评审和命名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申报工作在每年4月30日之前完成。 第七条现代化文明监狱每三年复查一次,经复查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其现代化文明监狱称号。队伍建设。 第八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勤政廉政,求真务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下。班子成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年终考核称职率达到100%.第九条警察队伍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执法严明。队伍中

(完整word版)新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新中国的监狱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一)创建阶段的概况(1949年~1954年) 新中国的监狱工作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创立发展起来的。1951年5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公安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组织罪犯劳动改造的问题。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和审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转发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指出:“大批应判徒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根据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所作出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各地迅速建立了罪犯劳动改造机构,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参加国家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公路、垦荒、开矿及从事手工业、农业、副业等项生产。通过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劳动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监狱关押的罪犯坐吃闲饭、监管场所拥挤、监狱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确立了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径。 (二)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是:(1)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入劳动改造之中;(2)确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3)基本上解决了监狱面临的困难。 昨日在普通高中招生咨询会举行中,如何填报志愿成为众考生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二、初步发展阶段 (一)初步发展阶段的概况(1954年~1966年) 在总结新中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于1954年9月7日颁布实施。以此为标志,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劳动改造条例》明确规定了我国监狱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狱的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方法、手段以及监狱的经费等。《劳动改造条例》把我国监狱工作创建的成功经验用法规加以总结,使监狱工作及时、准确地纳入了法制的轨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我国监狱工作无论在罪犯的改造上还是在监狱生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在罪犯改造上,我们成功地把日本战犯

监狱文化标语

1、宽容是这世界上最好的解药,谅解是解决问题最有力的武器。) 2、在失败的河流中重新拉其成功的纤绳,把过去的和失去的都抛在身后,坚信在前行的曙光里,得到的总比失去的多。*不要犹豫徘徊,憧憬美好的未来,走出人生低谷,沐浴灿烂阳光,把所有的快乐留在昨天,把所有的努力放在今天,把所有的希望寄予明天。) 3、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能相信你。) 4、生活的道路上每一个里程碑,都刻着两个字——起点。) 5、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6、洗去罪责的唯一途径是以最悔罪,清除恶习。*人学会走路就要先学会摔跤,只有学会了摔跤你才能学会走路。*人无信而不立,欺人期世终自欺。) 7、安全重于泰山,请敬畏我们的生命。 8让我们扬鞭策马,甩掉所有的旧装;让我们拥抱明天,那里有自由的花香;让我们努力攀登,成功就在我们的脚下。 9告别罪恶,洗心革面,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0奋斗改变命运,梦想昭示未来。 11服刑改造既然已经成为我们人生中必须跨过去的坎儿,那么就让我们迎着风、顶着雨,在风雨中一路前行 12挥洒的是汗水,净化的是身心,付出的是艰辛,换来的是新生。13请自觉遵守公共卫生,为我们自己创造清洁的环境。 14对爹娘报以孝心,对手足报以诚心,对亲人施以爱心,才不枉亲人对我们的一片深情和真心。

15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生的方向靠自己把握。 16勤奋是成功道路的开端。 17人生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18书是有字的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20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出去做好人 21湖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懂得身处低下。 22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23任何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 24昨天是今天的镜子,明天是今天的希望。 25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就是梦想。 2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7当你陷入迷茫,别忘了我们援助的手 28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新生的彼岸 29浪子回头金不换,悬崖勒马是圣人。 30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1失足未必千古恨,今朝立志做新人 32花朵蒙尘逢喜雨,桃李争春沐朝阳 33灵魂深处的忏悔。是重新做人的开始。 34进来流尽满腔血泪,出去换得一身正气

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论文

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论文 1.证券法修改过程中,一直明确要处理好规范和发展的关系,要通过这次修改促进证券市场的创新。这其实是在宏观上为证券市场以及参与各方总体定位。 2.发行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要逐步强化市场的约束机制,我国最终会实现证券发行审核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但是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3.我国相关法律规则的颁布和实施在改善券商赢利模式、推进券商向现代金融企业方向发展的努力十分明显。年里,一些直接将证券市场与推进企业改革联系的法律规则和规范性文件予以发布,涉及到上市公司的资产治理和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改制的规定专门涉及到了治理层收购,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5.值得关注的是,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对一些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法律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同时也为基金治理公司日后受托理财预留了空间。6.证券市场的监管在注重实效的同时下,也要进一步体现法制化的要求,强调依法监管。交易所相关自律中介组织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7.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建立,给投资者请求司法救济的权利,但这一制度应“备而不用”,更应强化行政与刑事责任对违规行为的处罚、遏制作用,而探讨投资者权益的民事保护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司法介入并非万能,要适度。2003年,我国证券监管部门遵循“法制、监管、

自律、规范”的既定方针,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的可承受程度相统一原则,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市场机制的调整上。从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效果考察,证券市场的法治观念已经渗入到参与证券市场的各方主体;法制手段被更多地用来解决这一特定阶段中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一、《证券法》修改为证券市场及参与各方总体定位关于证券市场以及参与各方的总体定位是通过《证券法》的修改体现出来的。早在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就提出《证券法》修改征求意见稿。在2003年6月,《证券法》的修改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03年的13项立法计划之一。2003年7月,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法》修改起草工作组成立。原计划在2003年年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证券法》修改草案因预备工作不足被推迟。在《证券法》修改过程中,一直明确要处理好规范和发展的关系,要通过这次修改促进证券市场的创新。这其实是在宏观上为证券市场以及参与各方总体定位。《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为证券市场定位,也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设定基本框架。其中具体规定所涉及到的问题,比如分业经营与治理、现货交易、融资融券、国企炒股、银行资金入市等,给参与各方设定了活动空间。实际上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通过《证券法》的修改还不够,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法律规则的相应修改。比如分业经营与治理问题,就

监狱论文

教育改造是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罪犯思想转化的程度。随着形势的发展,监狱越来越凸现出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业位置。然而,在这项工作上,我们还很难有所突破,主要原因是我们陷入了一些困境。传统有效的教育改造方式方法,教育内容等等,有些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施展不开。因此,教育改造工作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只有改革,才能开创教育改造工作新局面。 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困境分析 ㈠教育内容空泛的困境。思想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教材,也缺乏对人性回归的引导以及思想净化方面的辅导。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适合成年罪犯的教材,也无法开展。技术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其实践性也不是很强,出监教育也缺乏相应教材,而且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 ㈡从教人员缺乏的困境。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从教人员以警察为主。推行警察直接管理之后,大大的增加了警察的工作量。目前,基层警察肩负着狱内看守、日常管理、教育改造、生产管理四大任务,每项任务都十分繁重,加上我监警察上班路途较远,上班后,日常事务已是相当繁忙,很难再分出精力搞教育,即使搞了,也被其他工作弱化了。并且,教育也缺乏连贯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保证教育的质量。 ㈢从教人员实施教育水平不高的困境。尽管我监警察整体素质较高,人才济济,但是,实施教育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或者说,有些人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很讲究方式方法,倘若方法不对,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㈣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的困境。罪犯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扭曲,他们对警察的教育,不但不予接受,甚至存有逆反心理,经常不服管教。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不要说效果、质量,能够顺利完成教育课目已经就不错了。 ㈤教育评估体系缺失的困境。监狱的教育效果应该怎么评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假如评估仅限于台帐、警察背“四知道”以及违纪率等,则肯定会出现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弊端。相比于劳动生产,教育改造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缺乏对罪犯受教育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的考核体系。 ㈥分类教育不切实际的困境。分类教育不仅教材缺乏,分类也不尽合理,分类编班困难重重,分类教育难以实施,实施意义也不大。 以上所述困境,制约着教育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从教人员陷入的困境以及罪犯拒绝接受教育的困境,是整个教育改造工作困境的关键矛盾,如果解决了这个矛盾,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教育改造工作也就容易上台阶,出成果。 二、教育改造走出困境的思考 ㈠教育自成体系,走专业化之路

浅谈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浅谈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007年5月29日,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刑罚执行的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广大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更好地发挥监狱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监狱信息化建设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需要,也是提升改造质量,实现监狱工作宗旨的内在要求。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可以丰富监狱教育改造内容,完善教育改造手段,提高教育改造效果,促进改造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监狱刑罚执行的好坏,也仰赖于采用信息化技术营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刑环境。 当前,监狱管理正处于体制转换的重要时期,一些长期影响和制约监狱工作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监狱管理方的角度看,长期以来,监狱主要依靠监狱警察人盯人的方式来管理罪犯,监狱警察工作严重超负荷,给监狱警察身心带来极大危害;监狱警察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时刻面临生命威胁;安防设施落后,技术装备老化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物防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技防手段严重不足。再从服刑人员的角度看,随着服刑人数不断增加、复杂化,传统的狱政管理和罪犯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已越来越难

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大量刑满释放人员,在法律意识、行为习惯、谋生技能等各方面难以适应回归社会的需要。监狱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警”、“科技兴监”的必由之路。 监狱信息化建设大致上可以由以下七部分组成: 1、通讯网络系统 通讯网络系统是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监范围的100M以上快速以太网(建议1000M),它是监狱工作信息化系统中所有子系统的基础平台,是各种信息快速传递的“高速公路”。它不仅要满足所有子系统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同时要能满足同其他各种功能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并能实现同上级管理部门、其他相关业务机关(如当地政府、公、检、法等机关)的数据传输(如音视频、数据等)。 2、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应用软件,而且在社会上的使用也比较广泛。通过这一系统,可以进行文件的收发、工作安排和复命、请示和报告,同时还可以完成通知下达、会议安排、内部邮件收发等任务,从而实现监狱日常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网络化,节约办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3、监狱管教信息系统 监狱管教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等技术,对服刑人员在监狱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如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教育改造信息、生活卫生管理信息、家属的探视信息、心理生理健康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