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长句子播读

新闻长句子播读
新闻长句子播读

新闻播读技巧:长句子与读稿速度

2015-06-21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新闻稿件中也存在着长句子。一般来讲,新闻稿件的句式应该是简短精悍的,但有的时候,为了叙述的连贯性或者表达的明确性等原因,长句子也会出现在新闻稿件中,这就要求我们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将句子的语法关系、逻辑联系表达清楚准确,使语句的目的鲜明,使听众、观众能一听就明白。

首先,要在搞清楚语句的意思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停与连,以免造成语意的含混。为了使长句子的语意清楚又连贯,常常是停声不停气,也就是说。采用一种似停非停似连非连的方法,以语流曲线的细微变化来表现语句关系。

其次,要精选重音,以免由于重音过多而使听众、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不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也可以避免因重音过多而破坏了新闻节奏的明快感,还可以节省气息,使语流通畅自如。

最后,要注意语势的承上启下,加大语流的起伏变化。突出语句目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启航横穿太平洋》之中的两个较长的句子应该怎么来处理。

这是"大洋一号"/在全面改装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船后的/首次航行,⌒也是我国首次进行/横穿太平洋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航行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科考过程中/还将首次使用/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水下机器人等多种先进设备。

这一句话主要就是说大洋一号要进行横穿太平洋的综合性科考,那么该强突出的作用,否则强调太多就突现不出来重音了。另外,这个句子的停连要依据其意思、语法关系合理地进行分解。句中"|"是停顿,"/"是顿挫,也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停声不停气的表达方法,⌒是不停顿连接的语气。在语势上,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第三分句之间都是向上扬的,让听的人明白一个意思还没完,到第三分句完时就使用降调,以提示一个小意群的结束,第四分句开始时再向上扬起到降调结束,这样层次感才清楚。

此次远洋科考任务/是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实施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钻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试验工作。这一长句子的重音是"国际""勘查""深海".因为听众对谁来组织实施的不是很关注,对深奥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名词术语也不是很清楚,也不会很关心,而对我们的科考船进入了"国际"海域进行考察。并在"深海"作业这样易于了解的事实比较关注。突出这几个词说明了"被别人承认"、"科学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达到播出目的。句中停连的处理,|是停顿,/代表顿挫,⌒是连号,在"主要使命是"的后面的顿挫,使后面的重音得以显现。在"等资源为重点的"后面的顿挫,使"勘察"、"深海"两个重音显现出来。"勘查和深海"之间的"和"字前后就不要有停顿,以免破坏原有的意思。

(六)对新闻稿件中数字的处理

大多的新闻稿件都会包含数字在其中,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将数字放在稿件中的,必定有他的目的。那么,在播读这些数字的时候,就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其所代表的内涵表现出来。

对数字的处理,读准读清是基本的要求。

给数字着色,这是处理新闻稿件中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要根据新闻事实来赋予数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不同的色彩,对听众、观众起到提示的作用,便于受众了解数字真正的含义,引起他们的思考。

还要注意对数字着色要有选择。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如果有多处出现了数字,就要精选有价值的、最直观的数字来给予着色,这样才不会使整条新闻变得杂乱、累赘,使有声语言的表达

简洁明快。下面来看两则数字比较多的新闻稿件中的句子是怎样处理的。

昨天,距大运会落幕还有4天。中国选手再夺4金3银3铜,以25金连续三天居奖牌榜之首,俄罗斯、韩国分别以21金、19金居二三位。

在这篇新闻稿中,需要强调的是"25",以及"4、3、3",但后者作为次重音强调就行了。这里要选取最易理解最易记忆的数字来着色,"25"和"4、3、3"都应多着色,因为它们体现了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以及实力,其他的数字就可以弱化处理以明确消息的主题。

外经贸部昨天援引世界贸易组织最新统计数字说,200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六位,进出口总额达到5098亿美元。

本篇稿件只需强调数字"六"就可以了,以表明中国货物进出口额良好的发展态势,突现主题。(七)播报速度的把握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对信息的量的要求,促使了新闻播音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清楚明快。最初新闻的播音速度在每分钟180字到200字之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播音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达到250字到300字之间,甚至有些已经超过了300字。如此速度不但超越了听众收听反应的极限,而且使播音员在播读稿件的时候对稿件的内容没有感觉,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新闻播报的提速一定要"有度".即播报速度的加快不能超过让人说清楚听清楚的极限。收听新闻的观众对听到的内容要有所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速度太快,不仅让听的人反应不过来,同时也会使播报者的语音与思维脱节。一味的"快""赶",平均压缩音节,没有度的任意提速,都会降低语音的清晰度,语流僵直,气息上提,处于"见字出声"的被动状态,造成播报的新闻内容肤浅不清楚。因此播报速度的"有度"提速就要: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在对整体内容的把握下少停多连。由于文字语言的表达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停连"就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新闻稿件播报中的停连要符合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要让人听懂。

用语气的转折和起伏来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由于受众是靠线性传播来接收信息的,声音稍纵即逝,所以只有加强对比,引起受众的注意才能让听众听清楚稿件的内容。

利用语流的疏密变化,加大层次间以及语句内部的主次对比,也就是说,舒展主要的,带过次要的。但"带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快速读过,而是要在整体的控制下相对的"带过".

下面通过一篇新闻稿件的分析来具体体会一下提速的方法。

新华社消息:V截至昨天,⌒齐齐哈尔市近日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在华的化学毒剂泄露事件/已确认受害人数为/36人,V——其中门诊治疗7人,一一另有29人接受住院治疗。据集中收治本次事故患者的解放军203医院介绍,⌒本次事故的受害者入院时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皮肤糜烂、头晕、恶心、呕吐、双目刺痛等临床症状,V⌒但到昨天为止,⌒除仍有三名与毒剂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出现了/白血球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弱、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之外,⌒多数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V⌒担按照权威的看法,患者的潜伏期可能是几小时甚至几个月。

V是偷气、抢气的气口,/是顿挫,⌒是曲连,——是平连。在第一段每一分句间语势都是相连的,语尾不往下滑,直到一层意思结束。在"36人"与"其中""另有"之间也应该是平连,语调平收,以说明情况。重音只强调"侵华日军""36".用"发生的"后的顿挫是来突现"侵华日军"这个重音以引起听众的注意。用"事件"后的顿挫以及"带过""已确认"的"已"字,扬起"确认"二字,来突出泄漏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其后果,以强调"36"人,突现主题。"介绍"与"本次"之间作连接的处理,表现的是总分关系的意群,不可分解。"出现了"与"皮肤"之间的连接主要是为指出病情的发作表现,是并列的关系。"症状"与"但"之间的连接是要说明这些人的整体病况。"稳定"作为重音来处理。"稳定"与"但"之间的连接是为了表示毒剂伤人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停连重音的处理,才能既清楚地播报新闻,又能在停少连多的情况下提高播报

速度。

新闻的主体部分,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对导语中所提出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作进一步的阐述,使观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完整具体的认识。因此,要处理好主体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才能把主体部分叙述清楚,让听众、观众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达到宣传的目的。1.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

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意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2对主体部分主次的处理

要注意运用对疏密变化的调节来区分主次,对不重要的内容往往加快速度放平语势,在清楚表达的前提下一带而过;对重要的内容,就要放慢速度扬起语势,加重语气,说透说清,给受众造成一种“反差”以引起他们的关注。来看《我国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这篇新闻,对它的主体部分的层次和主次做一个分析。

新华社4月13日电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我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些国家所视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做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日前完成。这项研究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同时考虑指标的国际可比性,以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和金融参数合理化等作为测度体系,认为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外在推动,市场化程度在2002年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所长李小西说,60%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的临界水平,中国达到69%的市场经济水平,无疑是市场经济国家。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说,是否为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重要的概念。目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成为我国在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这项成果对继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谋求公平公正的贸易地位将产生积极影响。

这条新闻是由四个自然段构成的。第一自然段为新闻的导语,第二、三自然段为新闻的主体,第四自然段是由新闻的主体加结尾构成的。下面来对这篇新闻稿件的主体部分进行层次的划分,然后找出主次。主体是由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构成。主要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的研究程序及其原因。

主体的第一层次就是第二自然段,它主要对导语中的“何人”,即什么人做的研究,什么人得出的这个结论进行了阐述,并且详细叙述了研究的步骤。

主体的第二层次是第三自然段,通过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李小西的话,介绍了“结论”得出的依据是什么。

主体的第三层次是稿件的第四自然段。通过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的话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什么原因”进行了介绍。

在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由谁研究的这个项目和第二个层次即研究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和为什么要找出它的依据来比较而言,应该说,为什么要找出它的依据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主要层次应该是第四自然段,次要层次是第三层次和第二层次。

那么我们在处理这样一篇新闻稿件的主体时,首先要让每一个层次内的语意抱团,比如,第二自然段也就是第二个层次,只有两句话,分别又是第二个层次内部的两个小层次,那么在表达的时候,就要让两个层次相对的作为新闻稿件中的具体情节处理。在一些近似于新闻专稿的消息类稿件中,有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的较详细的叙述,但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追求语言表达的“绘声绘色”的感觉,要把握住简要概述的语言风格,否则会影响到新闻的节

奏感和整体的把握。

(四)新闻稿件中具体情节的处理

对具体情节的处理,一定要把握“感而不入”的境界。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我们在把握住新闻稿件新鲜点的基础上,要切身地去感受,有了真实的感受而形成播讲的愿望,才能播讲清楚。但是,作为一篇消息播出,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叙述报道与信息的传递,因此,必须注意新闻的节奏感,并且与消息类新闻的整体相协调。所以,要做到“感而不入”,也就是说,要有真切的感受,但不要陷进去,否则将会影响到对稿件的整体把握。下面就这篇《四川江油蒙面歹徒挟人质抢银行》的稿件来做一个分析。

记者黄志富成都报道

前日下午5时10分左右,一名身份不明的劫匪身绑炸药,外穿雨衣,头用一肉色丝袜套住,劫持一名年轻女子突然闯入江油市金轮干道解放碑附近的建设银行企图抢劫。江油警方与劫匪相持两小时后,劫匪被击毙,人质安然无恙。

据当时在该行取款的一位杨姓男子介绍,当时是下午5时10分左右,他和一些人正在办理取存款业务,突然从门外闯进来一个头部用肉色丝袜套住、穿着一件雨衣的小个子男子和一个吓得浑身发抖的年轻女子,那个大约1.5米多高的男子,看样子有30多岁,他一手抓住那个年轻女子,一边凶狠地对营业厅里的顾客吆喝道:“出去,出去。”随后又对银行柜台里的几个营业员喊道:“快把钱拿出来!不然我就拉响炸药,同归于尽!”杨氏男子说,他在往门外跑的时候,隐约看见那个满脸凶光的歹徒腰上捆着炸药包,那件雨衣有些小,穿在身上紧巴巴的。在警戒线边,记者看见两个中年男女正在门外街上痛哭,打听得知,他们就是被劫持的女青年的父母。事发前,他们一家正从太白公园外经过,冷不防被劫匪抓走女儿,后又挟持着进了营业大厅。

接到报警,江油市公安局立即调集各警种赶到了现场。与此同时警方开始与歹徒周旋对话,解救人质。在一个多小时的僵持中,劫匪的态度一直很狂妄。

下午6时40分,现场民警在应急小组的布置下,为了保证人质和现场上万名围观群众的安全,最后一次要求歹徒释放人质,走出营业厅投降。在劝说无效后,随着一声枪响,狙击手一枪击中劫匪的太阳穴,劫匪当场毙命,人质安然无恙。7时,现场公安人员开始陆续撤离现场。

目前,江油市警方正在对此案进行深入调查。

这篇新闻稿件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来报道这一新闻事件的,而且描写的篇幅相对要多一些,较为详细。稍不留意,就会过多地去渲染这些细节,使消息类的播报偏向了通讯的播报,就显得整体不协调,节奏混乱。因为消息类的稿件主要是用客观叙述的方法及时地传递新闻信息,不同于通讯稿件是借鉴文学手法来描绘新闻事实。所以在播报时,一定要分清消息类和通讯类新闻稿件的播报样式。在某些消息类稿件中,有对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让受众能更详细真切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但这并不是消息类稿件报道的主要的目的,主要的还是让人们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所以在播报时,就要把握住“感而不入”的境界,不要陷入特有的情节里不能自拔,感情控制不自如,应该把语气控制在概述的样式中。

消息中的描写语句,比如“头部用肉丝袜套住、穿着一件雨衣的小个子男子”“大约1.5多高,看样子有30多岁”“满脸凶光的歹徒”“那件雨衣有些小,穿在身上紧巴巴的”以及“他一手抓住那个年轻女子,一边凶狠地对营业厅里的顾客吆喝道:”出去,出去。‘随后又对银行柜台里的营业员喊道:“快把钱拿出来!不然我就拉响炸药,同归于尽!”,等等,这些非常形象的描写,在播报时都要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着眼于细节,而忽略从整体上把握它。新闻播读技巧(1):导语处理

(一)播报新闻稿件的态度把握

播报的态度,就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赞

同的还是反对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

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性,但在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必然要对新闻机构的宣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媒体在选择进行报道的事实的时候,就必定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作为新闻报道指导思想,不同的选择标准就会就会有不同的新闻报道。新闻稿件的作者也充分考虑了这点,所以稿件的内容也是用叙述事实来体现作者的意见的,将主观寓于客观,具有内在的倾向性。但是,从受众的角度,他们收看收听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新鲜的信息,而不愿意听播音员说教,所以,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说要注意态度的分寸控制。

怎样有分寸地把握播报态度呢?可从下面两方面来把握:

1,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

也就是说将我们的倾向性隐藏在客观事实背后,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达到宣传的最佳结果。内在语就是文字语言未能或不便表露的语句本质和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播报时,应抓住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努力挖掘语言背后更深一层的意思。

2,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和欠

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所处的历史条件,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新闻背景对稿件的主题有烘托、深化的作用,有助于读播者找准播报的着眼点以及感情态度的分寸把握,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分析体会一下。

在2004年初,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使得许多的国家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种禽场,养殖户等受到较大的影响,人们的正常饮食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在播报与此相关消息时,既要引起人们对此事件的一定关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要特别注意感情分寸的控制,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本报讯

昨天,来自疫区的2吨禽类产品在顺义张镇无害化处理厂被销毁。据悉,这是自1月16日北京防治禽流感以来,北京市第一次大规模销毁疫区禽类产品。

此次销毁的禽类产品是由京石高速公路兽医卫生检疫监督站查获的,共计2吨。昨天,整个焚烧工作是在11点45分左右正式展开的。进入焚烧车间,一股浓浓的异味扑面而来,让人有些透不过气。记者看到,无害化处理的现场竖立着3个焚烧罐。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吨禽类产品只需要用一个大罐进行处理就可以了。据了解,目前,北京市需要销毁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主要集中在这里。工人们将车上的肉制品剥去外包装装上推车,用起重机将小推车吊上工作台,倒入焚烧罐内。就在工人们搬运焚烧物时,记者看到这些禽类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任何产地标识。现场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来自疫区的禽类产品。具体产地不详,货主也不能提供有效检疫手续。为防止害病动物产品上市,保障食品安全,北京市农业局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关公告的要求,对来自疫区国家但具体产地不详的禽鸟及其产品,视同疫区禽鸟及其产品进行处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48条第二、六款的规定,对这2吨动物产品予以没收并作销毁处理。

据现场的工人介绍,要处理这些肉制品需要蒸煮大约一个半小时,经过蒸煮处理的肉制品在出炉后,还要在烘干炉里对其再进行3到4个小时的烘干处理,无害化处理才算结束,而整个过程必须由执法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督。

据了解,自北京防治禽流感以来,北京市各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动物及产品的无疫安全,各进京路口公路兽医卫生监督检查站共检疫进京动物30余万头只、动物产品5万多吨,消毒进京车辆近2万车次。

世卫组织专家:禽流感疫苗预计半年内可问世

新华网香港3月2日电

世界流感专家最近在制造禽流感疫苗的技术方面获得突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协作中心总监韦伯特利用基因逆转技术,成功利用H5N1病毒制成疫苗,目前已通过实验室和动物测试,预计半年内完成人体临床测试后正式使用。

韦伯特教授1日抵港,为香港大学的短期"世卫动物流感培训课程"担任客座教授。在首堂课后的记者会上,韦伯特透露,他的研究队伍刚刚突破禽流感疫苗制造技术的障碍,并已完成在试管和动物身上的测试,证实能有效中和H5N1禽流感病毒,观察动物反应也没发现存在毒性,因此很快将展开临床人体测试。

他表示,由于现在亚洲的禽流感爆发已到尾声,计划在美国进行的疫苗测试将只限于试验其安全度,若证实疫苗的病毒毒性对人体不构成危险后,以及人体接种疫苗后能产生抗体,即代表通过测试并投入生产,整个过程约需6个月。

港大微生物学系系主任袁国勇解释说,过去各国专家多次尝试制造H5N1疫苗均告失败,是由于此病毒的毒性太强,以致每当用以培植病毒的鸡蛋被注入病毒,鸡蛋胚体便会迅即死亡。而韦伯特的基因逆转概念,是将H5N1病毒的8个基因段落里最毒的几段先抽出来,鸡蛋胚体不但不会被病毒杀死,还可培植成疫苗注射剂。

这两条新闻都与禽流感有关。第一条新闻主要是北京首次大规模地销毁来自疫区的禽类产品,播报时对态度感情的把握不能过也不能欠,也就是说尽量客观,既不能故意制造紧张情绪,骇人听闻,也不能漠不关心。第二条新闻是禽流感疫苗即将问世的消息,播报时的态度也应把握好度,既不能播得过于振奋人心,好像禽流感的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也不能对此漠然置之。

(二)导语部分的处理

新闻稿件的导语,是指每一条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个自然段,揭示了新闻的要点,突出新闻的精华。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受众收听或收看新闻的全部内容,提起受众想了解新闻详细内容的兴趣。所以,对新闻导语部分的处理要得当,以免造成受众的流失。

对新闻稿件导语的处理,要注意的是重音的处理以及语势的起伏。语句的重音切忌太多,因为太多的重音选择反而没有了重点,一定要精选重音,找准声音的着力点,使整个语句的走势有起伏变化,引起听众、观众的兴趣,切忌语势僵直。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清朝瓷器昨拍出世界最高价》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应该怎么处理,先来看稿件:

新华社香港5月7日电(记者李凯)

香港苏富比今天在此间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一件清朝雍正年制的粉彩蝠桃"福寿"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价格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价格世界最高纪录。

据介绍,同时期这类花瓶多以青花设计,粉彩设计花瓶尚属首次发现。橄榄瓶表面点缀着象征福寿的桃与蝙蝠,做工精致、细密。优雅的瓶体上繁花硕果的设计体现了粉彩作品的魅力。苏富比中国及东南亚区执行董事司徒河伟介绍说,这件瓷器在美国及亚洲地区展览时已受到收藏家的青睐。拍卖一开始价格即迅速脱升,以致很多收藏家都没有机会投标。

全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清朝时期的一个花瓶以4150万港元被拍卖,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这五个新闻要素组成。时间是5月7号,地点是在香港,新闻事件的人物就是一家叫做"苏富比"的拍卖公司,事件就是苏富比拍卖公司以4150万港元的高价拍卖成交了一件清朝雍正年制的粉彩蝠桃"福寿"橄榄瓶,结果是拍卖的价格创世界最高纪录。那么在处理导语的时候,就要注意重音的选择,一定要少要精,比如这篇新闻的导语只需在播讲得时候强调"4150万港元"和"最高"就行了,然后将"苏富比"以及橄榄瓶作为次重音也是可以的。另外,语势上,第一句话平起,慢慢地形成一个向上走的趋势,到"4150万港元"的时候形成第一个小高潮。然后又平走最后在:最高纪录"的时候达到最高潮,然后

再稳中结束。这一导语语势就呈波浪形,起伏有变化。反之如果直地架起,就不能引起听众观众收听收看的兴趣了

新闻稿件朗读技巧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实例1

新闻稿件播读实例

新闻稿件实例 据《华夏时报》报道,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贫困生武玉杰,由于代同学买火车票获利被铁路警方刑拘。校方确认武玉杰是在代同学买票,而铁路方面认为武玉杰的行为属倒卖车票。如果铁路警方对武玉杰作出刑事拘留的正式处罚的话,那么根据校规武玉杰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报道说,武玉杰是一名从安徽农村来京求学的贫困大学生。2005年,他曾因家庭贫困欠下2000多元住宿费而被学校“清理”出学生宿舍,辗转之中,他依然坚持求学。而他成为“票贩子”的罪证就是他确实是给同学买票了,而且每张票收取5元的辛苦费。 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一是武玉杰是“贫困生”;其次,时下正值春运时节,而大学生“票贩子”让人感觉比较新鲜;再次,就是这个贫困生将会面临何种处罚。 播读提示 这是一条社会新闻且是负面新闻,“贫困大学生武玉杰倒卖车票被警方刑事拘留”。播读之前先将稿件全文浏览一遍。虽然作者是客观报道,但也流露出对这位大学生的惋惜之情。播音的态度、分寸的把握应和消息的报道者一致。由于一边是法,一边是情,让受众一时难以分辨,给他们留出了思考的余地。全文的基调应当把握在客观、惋惜、思考的尺度上。第一段虽是导语,新闻事实已经基本明晰。 什么人——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贫困生武玉杰。 什么事——被铁路警方刑事拘留。

什么原因——由于代同学买火车票获利。校方确认武玉杰是在代同学买票;铁路方面认为武玉杰的行为属倒卖车票。 什么结果——如武玉杰被警方正式处罚,他也将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危险。 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层意思中,“贫困生”“武玉杰”“代买火车票”“获利”“刑拘”应看成是主要重音加以强调,态度要郑重。第二层意思中分别介绍了校方和警方分析的原因。警方和校方比较的结果,当然警方是强势。强势处理武玉杰的后果,他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播音中要把武玉杰面临的最坏结果显现给受众。“那么根据校规武玉杰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的语气是遗憾的。 第二段作者介绍了武玉杰的背景资料以及被刑拘的原因。在这里被刑拘的原因是主要的,要凸现一下“确实”“5元”。 新闻的结尾是在最后一段,出现新闻后的趋势及其发展。“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争议有三点,这三点应该说都很重要,但第三点是受众最为关注的。“这个贫困生将面临何种处罚。”这里的“何种”这个词要提示给受众。

新闻播报技巧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新闻稿件播读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

3分钟新闻稿件播读范文

[新闻联播演讲稿]3分钟新闻稿件播读范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电视上看到的新闻主持人多么的专业,专业的就是不一样。接下来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新闻联播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闻联播演讲稿篇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作一次时政演讲。在演讲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我今天的演讲主题就是“欧洲寒流”事件。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估计约万名乘客受影响。 欧洲大陆官方数据显示,至少有297人死亡。目前欧洲大部分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低。瑞士夜间温度已降至零下35度,捷克部分地区温度则降至零下度。 匈牙利中央银行的办法是——“烧

钱”!为了给穷人供暖,他们焚烧由旧钞票做成的“钱砖”,足足烧了2000亿福林。) 受欧洲寒流影响,今年日本部分地区遭强降雪,气温降至零下20度,造成50多人死亡。2012年1月18日,美国西北部各州迎来最为恶劣的暴风雪。1月31日,韩国迎来降雪天气。 为什么今年这么冷呢?原来,现在的天气要不就很热,要不就很冷,温差大起大落,春天和秋天越来越短,这都是“全球变暖”惹的祸! 我很同情死去的人们,也希望欧洲寒流早点离开人类,让亚欧地区迎来春天。大自然对人类是多么无情啊!人类毫无办法,只能屈服。当然,人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自作自受。地球一旦毁灭,人们也没有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们释放二氧化碳,就是为了赚一点小钱,而破坏了大自然,忽略了大自然的重要性。大地不属于人类,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在这样下去,地球上的资源总有一天会

枯竭。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不能乱砍滥伐,乱杀乱猎。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节约资源,控制有害气体、污水的排放,比如说:水循环使用,多种树木,垃圾分类等等。我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做长远打算。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不让地球继续哭泣! 谢谢大家! 新闻联播演讲稿篇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正一天又一天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果,更是我们人民对国家经济向好的信心,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7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其中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较上次提高了个百分点,达到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了8%,“保八!保八!”这似乎成了今年中国经济

新闻播读技巧

新闻播读技巧 一)播报新闻稿件的态度把握 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说要注意态度的分寸控制。 1,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 2,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和欠 二)新闻稿件中长句子处理 一般来讲,新闻稿件的句式应该是简短精悍的,但有的时候,为了叙述的连贯性或者表达的明确性等原因,长句子也会出现在新闻稿件中,这就要求我们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将句子的语法关系、逻辑联系表达清楚准确,使语句的目的鲜明,使听众、观众能一听就明白。 1、要在搞清楚语句的意思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停与连,以免造成语意的含混。为了使长句子的语意清楚又连贯,常常是停声不停气,也就是说。采用一种似停非停似连非连的方法,以语流曲线的细微变化来表现语句关系。 2、要精选重音,以免由于重音过多而使听众、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不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也可以避免因重音过多而破坏了新闻节奏的明快感,还可以节省气息,使语流通畅自如。 3、要注意语势的承上启下,加大语流的起伏变化。突出语句目的。 三)对新闻稿件中数字的处理 对数字的处理,读准读清是基本的要求。 给数字着色,这是处理新闻稿件中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要根据新闻事实来赋予数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不同的色彩,对听众、

观众起到提示的作用,便于受众了解数字真正的含义,引起他们的思考。注意对数字着色要有选择。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如果有多处出现了数字,就要精选有价值的、最直观的数字来给予着色,这样才不会使整条新闻变得杂乱、累赘,使有声语言的表达简洁明快。 四)播报速度的把握 收听新闻的观众对听到的内容要有所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速度太快,不仅让听的人反应不过来,同时也会使播报者的语音与思维脱节。新闻稿件播报中的停连要符合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要让人听懂。 用语气的转折和起伏来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由于受众是靠线性传播来接收信息的,声音稍纵即逝,所以只有加强对比,引起受众的注意才能让听众听清楚稿件的内容。 利用语流的疏密变化,加大层次间以及语句内部的主次对比,也就是说,舒展主要的,带过次要的。但“带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快速读过,而是要在整体的控制下相对的“带过”。 技巧与训练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学习播音主持中新闻播报的技巧

学习播音主持中新闻播报的技巧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播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各个台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成为这个台的标识性人物,人们也往往拿他们的播报水平和主持形象作为评价一个台的重要依据。掌握新闻播报的规律,切实提高自己的播报水平,是每一个有志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所期望的。下面的训练就是希望能帮助大家逐步实现这一期望。 新闻稿件的特点对新闻播音产生规定性影响,从对新闻稿件由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认识中可以进一步寻求到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体会到新闻播报的语言特色。“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简略地概括了新闻播音的特点,换个角度说就是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一是叙事要清楚,二是新鲜感要强。 1.叙事要清楚 透过稿件文字还原新闻事实,在播报之前不仅做到“知其然”,而且还得略知其“所以然”,这是将新闻事实叙述清楚的前提条件。新闻内容包罗万象,有的是简单的信息,有的却是引人注意的动态或是发人深省的现象,所以在凭借稿件文字了解事实表象之后,往往还需要探求其深层含意。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一事实摆置在它特有的时、空坐标上,上挂政策,下联实际,明确其宣传背景和宣传目的。广义备稿在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积累知识,学习政策,了解实际,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程度,是每一个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所必需的,否则只能做一个“匠人”,停留在见字读音、简单成句的水准。业内人士常说:“播新闻不难,播好新闻可太难了。”恐怕道理就在这里。 新闻稿件的结构缘起于它的体裁特征,熟悉其导语、主体和结尾(有的还有背景材料)的三段式结构,对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十分重要。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分别注意以下问题: 分析确定导语的语句重心,避免语式平直架起。导语“纲举”鲜明,导向清晰,新闻事实本质便“一目了然”,而后的新闻主体部分方可顺其势“目张”明了。 新闻主体部分是事实的展现部分,最忌讳的就是摆单句,摆成一片散沙或一团乱麻。应该从宏观入手,先确定重点和层次,通过语流曲线的对比变化将重点突出,将层次内部集中,将层次间的转换显露,而后再一步步地走向微观落实,如层次内部的相对集中,是通过关连密切的语句关系和每一语句的准确表达来实现的。在这一环节,处理好句子,强化句与旬间的关联至关重要。 明确背景材料的用途,充分发挥内在语的作用,避免直白肤浅和故弄玄虚,不躁不饰地将背景材料交待透彻,这样才能使新闻内容更加重点突出,使新闻的价值所在更加明确。 结尾部分要注重与全篇消息的呼应,将语气自然过渡转换,自信平稳地将句尾“蹲住”,给人以结束感,并将新闻内容引向深化。 为了在快速运动的语流中仍能将事实叙述清楚,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做保证。比如,明亮、坚实的声音,通畅自如的气息,标准清晰的字音,灵活的口齿等等。这些是需要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逐步加强的,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切不可着意去调整、改进某一项目,或是着意去展现某一项目,瞬间对内容的疏忽都会直接影响语意的清晰度,使事实含混。 2.新鲜感要强 我们的新闻播音要用时代的新鲜气息吸引和感染听众。这种新鲜气息来源于播音员对新闻事件、新闻稿件的认识和感受,而这些又直接受到他个人的政策水平、新闻敏感度和知识结构状况的影响。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一篇新闻稿件到手,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到新鲜点、感受到

普通话考试之播读新闻和评述新闻

播读新闻和评述新闻 第一节播读新闻和评述新闻的准备 在一些院校的复试中,仍有指定稿件朗读,但只存在新闻稿件一种类型了。这种新闻稿件一般不同于初试的新闻稿件播读,这类新闻稿件容易使受众有想法。在复试的时候不但要朗读发给你的新闻稿,而且要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这类新闻稿件和其他新闻稿件比起来不太一样。首先,它不是简洁的纯消息,而是详述新闻事件,介于新闻速写与专稿之间的写作方法,带有一定的新闻情节,运用了描绘、对话、评议等手段,稿件较为生动。另外,时政新闻少,社会新闻多,写作者报道这类新闻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受众思考、品评、议论。这些新闻与简洁明快的新闻比稍长,又比专稿短多了,而且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可看性、可读性。 一般院校所选的这类社会新闻应该是与考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较为接近,这样考生理解起来会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看完稿件后有话可说。但也有一些稿件选择的角度很开阔,时政、经济都有所涉及,对考生来说存在着一定难度。通过这种方式的考试进一步考察考生所掌握的知识、所具有的素养,考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记忆力以及陈述能力。复试要注意: (1)从发给学生考题到进入考场参加面试大约有15~20分钟的准备时间,准备稿件期间除充分地准备新闻稿件之外,还要准备评论,当然评论是没有稿子了,需利用好时间进行重点准备。考生一定紧紧围绕新闻事件进行准备,千万别跑题。思考后可写出提纲、腹稿强记于心。 (2)招生院校在复试时要对全过程进行录像,一方面是电视从业的特殊要求,一方面是对考生进一步研究审核并留做资料。要求考生从播读新闻到评述新闻一气呵成,中间不停。考试时切忌慌乱,要心态平稳,准备充分,自然胸有成竹。因为是录像,考生要适当考虑自己的外在形象,从服饰、发型上一看就是中学生,但比一般中学生讲究、认真,考官一看到你的形象,就会感到你很重视这次考试。 社会新闻的选题有好人好事、有批评教育、奇闻趣事、揭露弊端。有的稿件有强烈的倾向性,有的也让你判断,得出结论。播讲时要确立基调,郑重、严肃、兴奋、热情、劝慰、批评等,以便为全篇的播出确立感情色彩。由于多是社会新闻,对有的句子、词组要深挖内在语,并把握全篇的播讲目的。 稿件作者无论观点是否明确,考生在评论时首要的是确立你的倾向。也就是首先明确观点。是好是坏,程度如何?要求胸有成竹。你的倾向性也就显现出来了。赞成、反对,态度要鲜明。提出的见解符合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 现在的社会新闻中的评人论事既要求考生有态度感情,但还要注意不要声色俱厉,分寸火候要掌握适度。语气要和缓,内心要真诚。用声在中声区范围之内,切忌高八度或低八度。吐字清晰、语句流畅。 第二节播读新闻和评述新闻实例 实例1 新闻稿件 据《华夏时报》报道,北京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贫困生武玉杰,由于代同学买火车票获利被铁路警方刑拘。校方确认武玉杰是在代同学买票,而铁路方面认为武玉杰的行为属倒卖车票。如果铁路警方对武玉杰作出刑事拘留的正式处罚的话,那么根据校规武玉杰将面临被开除的危险。 报道说,武玉杰是一名从安徽农村来京求学的贫困大学生。2005年,他曾因家庭贫困欠下2000多元住宿费而被学校“清理”出学生宿舍,辗转之中,他依然坚持求学。而他成为“票贩子”的罪证就是他确实是给同学买票了,而且每张票收取5元的辛苦费。

新闻播读技巧

二、新闻稿件播读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

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新闻播报的11种技巧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新闻播报的11种技巧(1)停顿简洁(少停多连)句尾处理有停连(2)重音少而精,选择重音要从整篇消息选(3)对字头字尾的处理,字头叼住字尾上扬(4)语句规整,注意词的轻重格式和词组的断连(5)读好语句中的中心词(6)注意对助词的地得一般一带而过,时态 助词当……的时候处理好(7)气匀流畅(呼吸和口腔控制)(8)语流晓畅(不能让自己的语 势下滑)保持多上扬的语气(9)新闻播音声区,自如声区(中声区)(10)用实声不用虚声播新闻(11)出口积极看准了就念 新闻播音的语言样式:播报式,宣读式,谈话式 宣读式语言特点:又称播读式,是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样式中规整性要求最严的一种。这种语言样式带有很强的书面语的影响,它的吐字归音,语句停连处理都较为规整,气息控制也较匀畅沉稳,声音坚实宏亮。 谈话式语言特点:这种样式较播报式灵活自然,语气稍松缓,交流感强,使受众更有一番贴 近感。它的词语组织更加口语化,比如更多地使用简单句和短句,使用惯用词和听觉容易分辨的词。它对规整性,简洁性都还是有要求的。不能说半句话,不能拖泥带水,反反复复, 不能想想说说停停。一个贴近内容,语言又比较自然地播报和一个语言比较讲究的说新闻, 单在语言样式方面比较时没有太大差异的。 说新闻得具体做法1强记信息要点和叙事的逻辑顺序,需要在原文基础上重新组织语序,不必拘泥于原来的词句,注意叙事层次流畅和语句抱团儿推进。2语序调整,依据听觉接受的 线性特点,要对新闻事实较为复杂,背景相对生疏的语句做语序调整,背景提前,兴趣关注点提前,以事件发生发展时间或空间为序,由主到次一一交待或根据因果比较点面结合的逻 辑结构进行调整。3词语处理,将生涩刻板的书面文字换成口头词语,但必须符合新闻语体,少用或不用专门术语,多用倒装句和欧化句。语音避免同音字误听误解,词语朗朗上口,入 耳动听。4交流感和讲述感的加工,从故事性的各案切入,把握适当的细节描述,口语式第 二人称,赋予交流感的设问或自问自答。5状态要专注积极,松弛自信而有活力,眼神表情 要真诚到位,吐字清晰,语流松紧疏密,要紧扣新鲜信息要点,要与观众信息要求呼应即合,态度基调具体贴切,要有适度变化,只有这样才不失新闻节目的权威感,公性度和亲和力。 6说新闻不可以与社教服务类节目主持串味。 说新闻考察的3个能力1信息的把握能力2语言加工能力3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流畅清晰,口头表达) 新闻评论播音的特点:1新闻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不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评论则正好相 反,它的任务是通过对新闻事件或新近出现得问题,动向的分析直接地明确地发表作者的观点,表明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起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指导社会生活的作用。 评论播音的特点是: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 评论握住论点,使其在受众中留下清楚而又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必须将鲜明的态度贯穿 于一文章的中心论点,它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红线,是评论文章的灵魂。评论播音首先要清清楚楚地把篇评论播音的始终,使受众毫不费力地明白评论在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让受众自己去思考,判断评论的主张。2A观点鲜明:播音员或主持人必须在总揽播出背景的前提下, 明白评论针对的是什么样的事或问题,针对的是什么样的人,发表这些看法对社会生活有什 么现实意义,应取得什么样的社会效果。这就需要播音员或主持人自觉地用党的政策去引导 社会生活。 B评论播音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严密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表现出来了。逻辑严密,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问题,即条理清楚,充分运用内,外部技巧通过有声语言体现出这个过程。重点突出,重点就是论点和播讲目的得以集中体现的地方。语句重音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

播音主持教程 播音员主持人新闻稿件播读实例解析一

播音主持教程播音员主持人新闻稿件播读实例解析一 在阅读练习本实例之后,播音主持教程在文章尾部对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不要错过。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播读新闻稿有一定技巧,新闻稿件播读技巧有哪些,以下的新 闻稿件播读技巧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1】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 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 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 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 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 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 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 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 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 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新闻稿件播读

新闻稿件播读范文

新闻稿件播读范文 新闻稿件播读 新闻稿件【1】 暴风雪袭击美国东海岸 新华网华盛顿12月19日电(记者杨晴川王薇)美国东海岸广大地区19日遭受暴风雪袭击不少地区积雪累计已超过30厘米当地民众在圣诞节前的周末旅行和购物活动严重受阻 美国国家气象局预测包括华盛顿、巴尔的摩、费城和纽约在内的东海岸中部地区积雪将达50厘米 美国首都华盛顿也迎来6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19日凌晨美国总统乘专机从哥本哈根返回华盛顿在抵达华盛顿郊外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遇上了大雪 由于天气十分恶劣乘坐专车返回白宫而不是按惯例坐“海军一号”直升机 华盛顿市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暴风雪还导致大批航班延误或取消给民众圣诞节前的出行造成困难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和里根国家机场要求旅客在家中确认航班情况后再去机场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已取消了19日当天从东海岸起飞的大部分航班

铁路部门正在增加值班人员清除电动列车轨道上方电线上的冰 块 气象部门预计这场暴风雪20日将北移至加拿大大西洋沿岸 新闻稿件【2】 习抵达仰光开始访问缅甸 新华网仰光12月19日电(记者李诗佳张云飞)国家副主席习19日下午抵达仰光开始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 习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 他说中国和缅甸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 建交以来由两国几代领导人缔造和培育的中缅友谊不断发扬光 大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卓有成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协调 和配合 中缅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 习说访问期间我将会见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与 貌埃副主席举行会谈 我将本着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同缅甸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我也将有机会了解缅甸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此访将取得积极成果为中缅睦邻友好合 作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普通话考试之朗读指定稿件

朗读指定稿件 朗读指定稿件是播音主持专业初试的一个主要项目。稿件内容包括新闻消息、散文、故事等。通过让考生朗读这些不同的文体样式主要考察: (1)语音面貌——普通话标准程度如何?有无方音?如有方音,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严重与否? (2)声音条件——嗓音条件如何?是否受听?男声是否宽厚?女声是否柔美?圆润还是沙哑?有无鼻音、喉音等。 (3)吐字归音——发出的字音是否清楚?字音的清晰度与声音的响度是否匹配?字音的饱满程度如何?力度如何? (4)语言表达——有声语言是否有表现力?语流是否顺畅、明晰?层次是否清楚?全篇是否完整?有无感染力? (5)形象气质——外形是否端庄、大气、质朴、干练?是否适合出镜、上像?是否热情、爽朗?是否理性、睿智? 初试所考察的这些条件并不是需要考生必须样样具备,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某一方面特点突出,考官也会综合你的条件,全面去衡量、考察。因为这只是考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播音主持的先决条件,还要待进校后进行雕琢。 因为是指定稿件朗读,考试时会给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才进入考场。考生要注意的是:(1)准备稿件仔细阅读。 学生先进入备稿室,待拿到稿件后,不必急于朗读,先看一下是什么样的文体样式,稿件内容是什么,亮点在什么地方,思考自己谈如何去表现,有无不认识的字或发不准的字音,并对其进行标注、改正、记忆。 考题前一般会有一提示说:“有感情地朗读”。出声朗读的时候,验证一下自己感受到了稿件中的人和事吗?表现出来了吗?读得层次清楚吗? (2)进入考场镇定自若。 开始朗读时,备稿中易出现的一些读音错误、声音如何表现等问题就不要想了。你的思想要全部集中在稿件内容里,但你思维的外缘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我在考试,考官在听。你会感到压力,但不要太紧张。适度的紧张会让你动员全部潜力,会有更好、更加出色的发挥。 播稿中如出现念出错别字、不正确的发音等问题,感觉到后,继续往下播,不必停下来。出现了磕绊儿,语流出现了断续,看错了行等情况同样如此。 (3)面对考官旁若无人。 不必去看考官。有时候同学为了引起考官的注意,在稿件的间歇处有意识地去和考官做无声的交流,这是不必要的。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思想也会游离于稿件之外,反而弄巧成拙。 不受干扰。在考试过程中,考官的任务就是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判。他们有的在写,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使用计算器,还有的在窃窃私语或耳语,这是他们的正常工作,考生应不受他们干扰。 第一节新闻稿件播读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新闻稿件播读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臵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

新闻稿件

播音主持新闻稿件播读技巧及案例分析 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补充: 一)播报新闻稿件的态度把握 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只需要把新闻事实叙述清楚,让受众自己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说要注意态度的分寸控制。 1,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 2,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和欠 二)新闻稿件中长句子处理 一般来讲,新闻稿件的句式应该是简短精悍的,但有的时候,为了叙述的连贯性或者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稿件播读的准备 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稿件的理解 当我们理解一篇新闻稿件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思路去详细、具体地把握稿件的内容。

新闻长句子播读

新闻播读技巧:长句子与读稿速度 2015-06-21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新闻稿件中也存在着长句子。一般来讲,新闻稿件的句式应该是简短精悍的,但有的时候,为了叙述的连贯性或者表达的明确性等原因,长句子也会出现在新闻稿件中,这就要求我们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将句子的语法关系、逻辑联系表达清楚准确,使语句的目的鲜明,使听众、观众能一听就明白。 首先,要在搞清楚语句的意思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停与连,以免造成语意的含混。为了使长句子的语意清楚又连贯,常常是停声不停气,也就是说。采用一种似停非停似连非连的方法,以语流曲线的细微变化来表现语句关系。 其次,要精选重音,以免由于重音过多而使听众、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不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也可以避免因重音过多而破坏了新闻节奏的明快感,还可以节省气息,使语流通畅自如。 最后,要注意语势的承上启下,加大语流的起伏变化。突出语句目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启航横穿太平洋》之中的两个较长的句子应该怎么来处理。 这是"大洋一号"/在全面改装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船后的/首次航行,⌒也是我国首次进行/横穿太平洋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航行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科考过程中/还将首次使用/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水下机器人等多种先进设备。 这一句话主要就是说大洋一号要进行横穿太平洋的综合性科考,那么该强突出的作用,否则强调太多就突现不出来重音了。另外,这个句子的停连要依据其意思、语法关系合理地进行分解。句中"|"是停顿,"/"是顿挫,也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停声不停气的表达方法,⌒是不停顿连接的语气。在语势上,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第三分句之间都是向上扬的,让听的人明白一个意思还没完,到第三分句完时就使用降调,以提示一个小意群的结束,第四分句开始时再向上扬起到降调结束,这样层次感才清楚。 此次远洋科考任务/是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实施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钻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试验工作。这一长句子的重音是"国际""勘查""深海".因为听众对谁来组织实施的不是很关注,对深奥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名词术语也不是很清楚,也不会很关心,而对我们的科考船进入了"国际"海域进行考察。并在"深海"作业这样易于了解的事实比较关注。突出这几个词说明了"被别人承认"、"科学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达到播出目的。句中停连的处理,|是停顿,/代表顿挫,⌒是连号,在"主要使命是"的后面的顿挫,使后面的重音得以显现。在"等资源为重点的"后面的顿挫,使"勘察"、"深海"两个重音显现出来。"勘查和深海"之间的"和"字前后就不要有停顿,以免破坏原有的意思。 (六)对新闻稿件中数字的处理 大多的新闻稿件都会包含数字在其中,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将数字放在稿件中的,必定有他的目的。那么,在播读这些数字的时候,就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其所代表的内涵表现出来。 对数字的处理,读准读清是基本的要求。 给数字着色,这是处理新闻稿件中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要根据新闻事实来赋予数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不同的色彩,对听众、观众起到提示的作用,便于受众了解数字真正的含义,引起他们的思考。 还要注意对数字着色要有选择。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如果有多处出现了数字,就要精选有价值的、最直观的数字来给予着色,这样才不会使整条新闻变得杂乱、累赘,使有声语言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