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

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

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这些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现实和借鉴意义。

四、拓展延伸,感悟联想

(投影反灯片)

1、儒雅的君子风度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

(2)时习:按时温习,练习。

(3)说(yuè):同“悦”。

(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

(5)愠(yùn):怒。

▲补注

⑴、君子

本敬称官大人,孔子用来特指儒家的理想人格,它的对词是“小人”。

⑵、悦、乐

这体现了中国现世乐感文化的人生观,不同于基督教、佛教的罪感、耻感文化的人生观。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美句美段积累】

(1) 宋黄山谷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2) 清张潮《幽梦影》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3) 张放《什么是人生快事》

“悦“是会心的欢喜,仿佛晴云展容、西子含笑。而“非斯文”的欢喜,不是狂笑,就是胡闹,或是恬不知耻的炫耀。……读本书,一有什么心声和体悟就把它写下来,天天不乏饱满的精神与葱茏的活力,这才是圣人之“悦”。

【感悟联想】

片断一: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好一个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

现代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知识爆炸,读书囫囵吞枣犹恐不及;人情淡薄,交朋结友工于算计;追名逐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沛然而生。你我扪心自问:还有儒雅的君子风度吗?还有几多衷心喜悦几多无猜欢乐呢?

片断二:人不知而不愠,于己于人皆好。于己,可以节约许多不必要的倾诉时间,还可以避免把自己的心情搞坏;于人,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生本短,其乐融融,当然不错。

然而,人不知而愠怒,说说话话的,也是人之常情。抱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岳飞,当然是君子;抱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更是一位响当当的君子。

人不知,愠与不愠,可能公私有别吧!

2、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注释】

谄(chǎn):巴结,奉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求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

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名。诸:之于。

▲补注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学生,公元前520年生,小孔子32岁。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周游列国时给孔子以经济资助。能言辩,善外交,曾说楚昭王解孔子陈国绝粮之困。性格活泼,交往甚广,左右逢源。孔子评他:瑚琏之器,可举一反三。他为其守墓六年。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贫穷而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所说的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已经可以领会未告诉你的事,举一反三了。”

【美句美段积累】

(1)、林语堂

“贫而乐”就是化痛苦为快乐,这种精神可见于欢快饶舌的北京黄包车夫身上,他们一路上总是谈笑风生地逗乐,这种精神也可见于那些气喘吁吁、汗流侠背地用山轿把你抬上山顶的苦力身上,这种精神还可见于四川那些拉船逆急流向上的纤夫身上。

⑵、张振德《名著精华的现代应用》

格里高利·派克为种族歧视而奔波;麦当娜为艾逆病患者呐喊;迈克尔·杰克逊为世界环保问题而义演……比尔·盖茨说:“当我50岁时,我将把95%的财产用于资助慈善事业和科研工作”。他们无论是附庸风雅,道貌岸然,还是树立形象,出风头,抢镜头,总之,富人们都彬彬有礼的关注着社会问题,物质上的丰裕使他们竭力寻找精神上的丰裕。因而,“富而好礼”似乎比“富而无骄”更是水道渠成的事。

【感悟联想】

片断一:能做到子贡说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孟子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当然很不错,但严格说来,这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物质计较,尚未上升到对“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精神境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孔子“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不改其乐”(《雍也》),砺德求道,始终与理想同在,才算是入境。

当然,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大款”不摆派头固然不错,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学问,讲究做人,追求涵养,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岂不更好?

片断二:说来奇怪,“贫而乐”做得精彩的,不是谨从儒学的研修者,反倒是批判儒学的道学信奉者。

接舆披头散发,高唱凤歌,把“贫而乐”做到了狂者的绝境;庄周持竿濮水,笑拒使臣,则把“贫而乐”做到了狷者的妙境。而陶渊明归园行乐,与其说是对儒学的谨从,不如说是对道学的皈依;刘禹锡陋室赋歌,与其说是对大众礼义的追求与歌颂,不如说是对一己人品的自矜与自嘲:他们的“贫而乐”并不合圣人的要求。

难矣,常人之求圣人之“贫而乐”!抑或如涉海凿河,使蚊负山哉?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吴玉梅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材分析: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论语》是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儒家学说之一,这部经典《论语》从它诞生起就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论语片段,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 教法设计: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诵读、积累与领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把握语义基础上,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 性。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名著导读练习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 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国籍)小说家 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 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语文必修1论语名句及解释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译文: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15、子曰:“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xx!”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xx、季路侍子曰:“盍各xx?”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xx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xx” 子曰:“老者xx,朋友信之,少者xx”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xx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版本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版本推荐 必修一:《论语》《大卫·科波菲尔》 必修二:《家》《巴黎圣母院》 必修三:《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四:莎士比亚戏剧《谈美》 必修五:《三国演义》《堂吉诃徳》 推荐: 1、《论语》,推荐中华书局的杨伯峻译注版,认识繁体字的可选繁体字版 蔡志忠漫画《孔子说》《论语》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 央视网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086905.html,/video/C18892/4677f1bfadc54ed7ad673090ba67812b 2、《大卫·科波菲尔》,推荐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董秋斯译本,上下两册

《大卫·科波菲尔》(BBC上下两集)(国语配音)1.38GB 百度云: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086905.html,/s/1X81T3DrtecdPJA2MA-Dcqg 提取码:7tue 3、《家》 百度云: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086905.html,/s/1uegblnqdZohMPb-Tlveasg 提取码:ikl0 4、《巴黎圣母院》,推荐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陈敬容译本 《巴黎圣母院》(上译国配)605.72MB

百度云: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086905.html,/s/1N572bmpotmcFvAoxCQ7VPA 提取码:vbmc 5、《红楼梦》,推荐脂评本《红楼梦》,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红楼梦〉名家汇评本》上下两册 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23.70GB 百度云: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086905.html,/s/1vPcj92d9I5bO2TWpw3QV7Q 提取码:bbvm 周汝昌《红楼小讲》 百家讲坛《红楼六家谈》12集 央视网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086905.html,/videoset/C33059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45集 哔哩哔哩: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086905.html,/video/av37013078?from=search&seid=5308694385631143796 百家讲坛《新解红楼梦》18集 哔哩哔哩: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915086905.html,/video/av3836602/ 6、《高老头》,推荐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傅雷译本,或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张冠尧译本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5.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7.有教无类 翻译: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名著导读之《论语》 一、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二、论语名句翻译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3、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 ★译文: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 三、名句默写 1、子曰:“岁寒,。” 2、,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 4、,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6、,,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之二 一.教学任务 1.了解、记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2.了解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3.了解、记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主题等知识; 4.阅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完整版或简缩版

二.教学过程 1.了解、记忆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1)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 (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 (4)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1)遗腹子大卫与母亲相依为命,女仆佩葛蒂十分爱护他 (2)继父默德斯东凶残、贪婪,来做管家的姐姐更为冷酷 (3)大卫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母亲不敢救他,只有 佩葛蒂半 夜时悄悄来安慰他 (4)母亲被继父折磨死后,大卫被继父送去做童工,磨难 中他找到 了唯一的亲人姨婆,姨婆培养他后来成为一名作家(5)佩葛蒂的哥哥是位善良的渔民,收养了两名孤儿:外

甥女艾米 莉和侄儿海姆 (6)大卫长大后带同学、富家少爷史蒂尔福斯去佩葛蒂先 生家玩, 史蒂尔福斯却趁机诱骗即将与海姆结婚的艾米莉私奔了 (7)佩葛蒂先生在大卫的带领下找到史蒂尔福斯的家,但 史蒂尔福 斯的母亲断然拒绝了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8)佩葛蒂找回了被抛弃的艾米莉,带他移民到澳大利亚,

她终生 未嫁,成为一个热心助人、受人尊敬的人 (9)渔民海姆有一天下海去抢救一艘在暴风雨中将要沉没 的船只, 风浪中他认出了正在挣扎的史蒂尔福斯,为了救他,两人都 被大海淹没了 (10)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自己父母为原型 塑造的 (11)大卫的道德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确立 起来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

12《论语》十二章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 . (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 . (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 (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斯:________ .. (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 .

(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 . 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D.xx送xx之xx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 ...新。 .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

经典著作《论语》导读 教学目标:《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清楚名著导读的结构安排: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教师补充介绍xx的十大贡献 第一、文化上的贡献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 《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第五、史学上的贡献 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第六、教育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 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他所选编设置的六种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服务的。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把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学,取得了新的成就。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翻译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所引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9?6)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7?22)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12?11)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1?3)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6?23)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15?24)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12?24)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5?26)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论语?季氏》16?12)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12?1) 翻译: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了。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依仁了。成就仁在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教的事,就不要去看,也不要去听,也不要去说,也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愿意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1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7?30)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地到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名著导读练习

语文必修1、2名著导读检测题 一、填空: 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答案:1、春秋战国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2、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二、翻译、背诵与理解:(课本中出现的例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译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看见贤德的人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而内心自我省察。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文: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三、模拟题: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 导读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名著导读之《论语》 一、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二、论语名句翻译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3、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 ★译文: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 三、名句默写 1、子曰:“岁寒,。” 2、,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 4、,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6、,,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

新人教版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