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直接制版原理与工艺

计算机直接制版原理与工艺
计算机直接制版原理与工艺

第七章计算机直接制版原理及工艺

第一节计算机直接制版概述

一、计算机直接制版概念

所谓计算机直接制版(Computer to plate,简称CTP)就是用计算机把原稿文字图像经数字化处理和排版编辑,直接在印版上进行扫描成像,然后通过显影、定影等后处理工序或免后处理制成印版。与传统的胶片晒版工艺相比具有工序简单、无需出片、晒版且制版周期短等优点。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发展

CTP(Computer-to-plate)技术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时期是直接制版技术研究的初期阶段。所以在此期间,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制版质量方面,都不很成熟。到了九十年代,设备制造厂商与印刷厂家密切配合,加速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步伐,并在此期间达到了成熟和工业化应用的程度。于是,在1995年Drupa印刷展览会上,展出了42种CTP 系统。

这一举措立刻引起印刷业对这项技术的极力关注。在1995-1997年之间,就有许多大型印刷公司采用了CTP系统,实现直接制版工艺,但是由于直接制版机在此期间仍十分昂贵,所以限制了这项技术在各中小型企业的使用和推广。1997年-1998年期间,直接制版机的价位大幅度下降,并且直接制版版材开始成熟和发展,所以大量中小型印刷厂开始接受并使用CTP技术。针对印刷厂的情况,开发的机器幅面包括对开,8开,16开不等。据统计,美国到1997年,已有65%的大型印刷厂(员工在100个以上)使用了CTP技术。据美国印刷技术权威机构GATF的调查,从1995-2000年期间,全世界已安装及预计安装CTP系统的数目如下(含报纸印刷业使用的CTP系统,包括8开,对开,全开机总计):

表7-1 1995-2000年CTP应用情况

从这组数据看来,CTP的应用普及速度以每年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着。从1995年到1998年的3年期间,增长的速度竟高达10倍。

CTP系统之所以可以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用户群中普及,除了它有良好的制版性能和取消了软片应用的优点外,CTP技术适用围的扩大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直接制版机可以适合大幅面,小幅面的印刷尺寸,单双色印刷和四色彩印,报纸印刷和商业印刷等多种情况的需要。所以,使用起来十分灵活。

而且,近些年来,版材的开发和改进速度也十分迅速。CTP设备价格在五年大幅度的下降促进了市场的上升与开发。

1998年6月美国报协主办的NEXPO98展览会上,共有11家厂商展出了各自的CTP系统。但没有一家有影响的厂商推出新的激光照排机及相关技术。这充分显示各厂家对CTP技术已不再犹豫,已进入实用阶段。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特点

1.计算机直接制版标志着印前工作流程的完全数字化

印版既是印前处理的最终效果,也是划分印前和印刷的分界线。计算机直接制版之前的印前技术,仅仅实现了印前工作流程部分的数字化。而计算机直接制版实现了数字页面向印

版的直接转换,实现了整个印前过程的数字化。

2.计算机直接制版大大提高了制版效率和制版质量

在计算机直接制版过程中,不再需要拼版、晒版、拷贝等复杂工序,具有更高的效率和速度。同时制版中的可变因素也降到了最低限度,所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印版。

3.计算机直接制版为企业提供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直接制版不需要再使用感光胶片和相关的设备、耗材,从长远考虑具有更低的综合成本,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由于以上特点,计算机直接制版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发展前景很好。

第二节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

一、CTP的基本工作原理

CTP直接制版机由精确而复杂的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以及机械系统三大部分构成。由激光器产生的单束原始激光,经多路光学纤维或复杂的高速旋转光学裂束系统分裂成多束(通常是200—500束) 极细的激光束每束光分别经声光调制器按计算机中图像信息的亮暗等特征,对激光束的亮暗变化加以调制后,变成受控光束。再经聚焦后,几百束微激光直接射到印版表面进行刻版工作,通过扫描刻版后,在印版上形成图像的潜影。经显影后,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信息就还原在印版上供胶印机直接印刷。每束微激光束的直径及光束的光强分布形状,决定了在印版上形成图像的潜影的清晰度及分辨率。微光束的光斑愈小,光束的光强分布愈接近矩形(理想情况),则图像的清晰度愈高。扫描精度则取决系统的机械及电子控制部分。而激光微束的数目则决定了扫描时间的长短。微光束数目越多,则刻蚀一个印版的时间就越短。光束的直径已发展到4.6个微米,相当于可刻蚀出6001pi的印刷精度。光束数目可达500根。该蚀一个对开印版的时间可在3分钟即完成。另一方面,版光束的输出功率及能量密度(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激光能量,单位为焦耳/平方厘米) 愈高,则蚀刻速度也愈快。但是过高功率也会产生缩短激光的工作寿命,降低光束的分布质量等的负面的影响。

图7-1 CTP的工作原理

制版机光源包括:气体激光(氩离子激光488nm ,功率:20m w 左右) ;固体激光器(FDYAG 532nm , 100mw 以上) ;半导体激光(LD,半导体激光中的红外半导体激光有低功率,长寿命的优点。)直接制版系统是一套综合性的多学科技术产业,它包括精密机械及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彩色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新型印版及材料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网络技术于一体的自动生产系统,是当代印刷工业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构成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计算机、成像系统和印刷版材(如图7-2)。每个部分现在的技术以相当成熟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

光学系统激光

计算机成像系统印版

图7-2 计算机直接制版的三部分

首先对于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来说,计算机由于影响到整个的工作流程,所以说它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在整个系统的许多方面都依赖计算机,如电子加网、用RIP解释、中间数据的储存以及对各个设备的控制。

此外,还有成像系统。数字印刷作业数据从计算机到印版表面成像的转移,由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的核心组件完成。这个核心组件就是制版机。在大多数系统中,通常使用激光制版机。激光的功率和波长必须与版材表面的光敏感性相匹配。

最后是印版版材,适合于计算机直接制版的版材类型很多。胶印版材根据片基和保护层而变化。在目前的印刷工业中,大多数版材仍然基于成像后溶解或水基处理方法而发展。

三、CTP设备分类

目前,CTP直接制版机一般分成鼓式,外鼓式,平台式三大类。在这三种类型中,使用的最多的是鼓和外鼓式;平板式主要用于报纸等的大幅面版材上,在这些形式中,外鼓式逐渐呈现主流趋势。

(一) 鼓式直接制版机

鼓式成像是把滚筒作为承托印版的鼓,印版被固定在滚筒轮廓的某个固定位置上。曝光时,声光调节器根据计算机图像信息的明暗特征,对激光器光源所产生的连续的激光束进行明暗变化的调制。调制后的激光束并不是直接照射在印刷版上,而是先照射到一组旋转镜上。随着镜子的旋转,激光束就被垂直折射到滚筒上,因此转动镜子也就转动了激光束。旋转镜一般是垂直于滚筒轴做圆周运动,那么激光束相对于滚筒做螺旋形运动。扫描印版时,一部分激光被印版吸收,而其余的光则被折射到记录器部。调整激光束的直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分辨力。调整镜子的转速,则可以调节曝光时间(如图7-3所示)。

鼓式CTP具有以下优点和不足:

1.优点

(1)扫描速度快,目前较先进的紫激光技术多采用这种激光方式。

(2)印版不动,机械稳定性好。

(3)采用单激光头,价格相对便宜。

(4)上下版方便,可支持多种打孔规格。

图7-3 鼓式CTP成像

2. 不足

(1)不适合大幅面的印版。

(2)不适合热敏版,网点受激光强度及显影处理会有变化。

目前市场上鼓式直接制版机主要有AGFA 公司的Galileo VS/VXT系统,海德堡的Prosetter, 宝禄德福的DMX/ImageMaker系统等。

(二) 外鼓式直接制版机

外鼓式成像是将版材包紧在滚筒表面上。当滚筒以每分钟几百转的速度沿圆周方向旋转时,版材会随着滚筒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与此同时激光照射在印版上,从而完成对印版的扫描。一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采用多个激光束进行扫描(如图7-4所示):

图7-4 外鼓式CTP成像

外鼓式CTP具有以下优点和不足:

1.优势

(1)外鼓式的优点是适用于大幅面印版的作业,多适用于热敏版材,采用多光束激光头。由于热敏式印版所需要的热量大,光源必须要有较大的功率,采用外鼓式制版机可以把光源的定位靠近印版。

(2)印版安装在滚筒外面,与印刷机上印版状态一样。能够模拟印刷机的弯版曲率,保证精度。

2. 不足

(1)适用的版材规格少。

(2)滚筒不能高速旋转,上下版慢,在滚筒转动时要保证转动稳定,需要特定的配重平衡

装置来维持印版的平衡稳定。

(3)激光束多,偏移量很大,影响网点成像质量,需要进行补偿。

目前市场此类型制版机主要有Lithotech 公司的Andromeda系统,Creo 的Lotem 400V/ Lotem 800V/Lotem XL, AGFA的Xcalibur系统,Screen 公司的Plate Rite 4000/ . Plate Rite 8000系统等。

(三) 平台式直接制版机

平台式直接制版设备比滚筒式结构的设备简单得多,无论自动还是手动,其装版和卸版都非常容易,而且大多数打孔系统都可以在平台式的设备上轻而易举地使用。平台式技术又分为单束激光系统和多束激光系统。

图7-5 平台式CTP成像

(1)单束激光系统

大多数平台式系统都使用一个转镜系统,使单束激光折射在印版表面。在单束激光系统中,印版被装在版台上向前运动,其运动的方向与激光扫描的方向垂直,其向前运动一个像素距离的时间,与激光从左至右扫描印版所需的时间是一致的。由于单束激光在扫描过程中,在印版的横向往复运动,其镜头到印版的距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为了确保曝光点尺寸和形状的一致,激光束必须通过一个特殊的透镜在印版上聚焦。因此这也限制了激光的扫描宽度,所以此类设备的制版幅面的宽度都不是很大。

平台式单束激光系统成像速度快,而且拥有最快的自动上版和卸版技术。但是,由于扫描宽度的限制,目前主要被应用于报纸印刷和小幅面和中等幅面的商业印刷生产。如果要使用单束激光系统生产更宽幅面的设备,一个选择就是使用多个激光头,将多组数据结合在一起使用,这就是多束激光系统。

(2)多束激光系统

一些公司的产品也采用是平台式结构,在保持快速自动上版和卸版技术的同时,加大了所能处理的印版尺寸。Bcrco 公司的产品使用了4-6个激光头,每一条激光扫描线是由3-5 束激光构成的。使用时将这些激光束用光学和数字式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生成一条激光线,大大提高了成像速度和成像面积。

平台式的优点和不足:

1.优点

(1)机械结构简单,设备维护要求较低,上下版容易,稳定性好。

(2)扫描速度高,价格相对便宜。

(3)可同时支持多种打孔规格。

2.缺点

(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适合于大幅面印版作业,多用于报纸制版。

目前市场上此类直接制版机主要有AGFA的Polaris 系统,Barco 公司的Mondrian系统等。

四、 CTP系统的要求

在使用CTP系统时,首先,要注意与前端系统的接口技术,即:彩色印前处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技术,以及后端设备的数据舆技术的完善化。对大容量的文件来说,数据交换速度与数据传输速度至关重要;其次,要求企业建立一整套新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完善数据保存及检索技术;然后,对彩色管理技术和R I P 技术的要求也很重要。大容量的文件要求R I P 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才可以达到高效的工作效率。对于打样和输出的一致性问题,就需色彩管理技术的参预。在购买CTP时,用户需根据自己的需要,作细致的系统论证分析后再作决定。新技术系统不要被要求与旧工作流程匹配,应综合考虑:综合效益,维护工作量,耗材价格及供应来源;系统必须开放,所用技术有升级可能。

五、设备主要供应商

CTP设备的供应商大多来自美国,以及德国,日本在美国设立的公司。大幅面设备的提供厂商有爱克发,巴可,Creo,海德堡,Gerber,ECRM,Optronics,赛天使美国印前公司,美国网屏公司等;中小幅面的生产厂商有:PrintWare公司,杜邦公司等多家。提供专用于报纸的设备有Creo公司,Krause公司等。

第三节计算机直接制版版材

对应于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的多样性,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版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银盐版材、热敏版材、光聚合型版材和喷墨版材四大类。

一、银盐版材

主要有银盐与PS版复合型版材、向上扩散型版材和向下扩散型版材三种类型。

银盐与PS版复合型直接版材主要利用银盐乳剂层的高感光度和宽感色围完成版材的激光直接扫描成像,利用PS版的优良印刷适性完成印刷工艺的要求,是一种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银盐感光材料和PS 版材技术构筑直接版材的巧妙组合,在直接版材出现的初期曾引起轰动。印刷适性和耐印率与传统的PS版完全相同。但是,这种版材结构复杂,而且需要多次曝光和显影(定影)等后处理,工艺烦琐。这也是这种版材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

向上扩散型直接版材由版基、银盐乳剂层和物理显影核层构成。激光扫描成像后,进行扩散显影。没有曝光区域的银离子向上扩散,在表层物理显影核的作用下还原成金属银,成为亲油表面;曝光区域的表层仍然为乳剂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这种版材的版基既可以是金属材料,如铝,也可以是柔性的高分子片基,如聚酯片基,在多数情况下为柔性的高分子片基,如,Mitsubishi Paper Mills公司推出的Silver DigiPlate。这种版材的耐印率一般在1~2万印,感光围基本上覆盖紫外到近红外的所有光谱围,而且可以在图像照排机上曝光成像,无须购置专用的印版照排机,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

向下扩散型银盐版材由具有良好亲水表面的铝版基、物理显影核层和银盐乳剂层构成。激光扫描成像后,进行扩散显影。曝光区域的银离子向下扩散,在底层物理显影核的作用下还原成金属银,成为最后的亲油表面;然后将乳剂层去掉,曝光区域的亲水版基表面裸露出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简介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简介 CTP技术发展历史简介 CTP(Computer-to-plate)技术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时期是直接制版技术研究的初期阶段。所以在此期间,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制版质量方面,都不很成熟。到了九十年代,设备制造厂商与印刷厂家密切配合,加速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步伐,并在此期间达到了成熟和工业化应用的程度。于是,在1995年Drupa印刷展览会上,展出了42种CTP系统。 这一举措立刻引起印刷业对这项技术的极力关注。在1995-1997年之间,就有许多大型印刷公司采用了CTP系统,实现直接制版工艺,但是由于直接制版机在此期间仍十分昂贵,所以限制了这项技术在各中小型企业的使用和推广。1997年-1998年期间,直接制版机的价位大幅度下降,并且直接制版版材开始成熟和发展,所以大量中小型印刷厂开始接受并使用CTP技术。针对印刷厂的情况,开发的机器幅面包括对开,8开,16开不等。据统计,美国到1997年,已有65%的大型印刷厂(员工在100个以上)使用了CTP技术。据美国印刷技术权威机构GATF的调查,从1995-2000年期间,全世界已安装及预计安装CTP 系统的数目如下(含报纸印刷业使用的CTP系统,包括8开,对开,全开机总计):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311 721 1686 3100 6200 12150 从这组数据看来,CTP的应用普及速度以每年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着。从1995年到1998年的3年期间,增长的速度竟高达10倍。 CTP系统之所以可以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用户群中普及,除了它有良好的制版性能和取消了软片应用的优点外,CTP技术适用范围的扩大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直接制版机可以适合大幅面,小幅面的印刷尺寸,单双色印刷和四色彩印,报纸印刷和商业印刷等多种情况的需要。所以,使用起来十分灵活。 而且,近些年来,版材的开发和改进速度也十分迅速。CTP设备价格在五年内大幅度的下降促进了市场的上升与开发。目前,8开机已从以前的0,000降至0,000-0,000之间. 对开机型也已降至约0,000。

柔印印刷制版设计文件要注意事项

转自:https://www.360docs.net/doc/592751208.html, uv灯管对柔印来说,印后上光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由于上光在一定水平上能够进步印刷品的耐水、耐磨等性能,同时还起到美化产品,提升产品层次的作用,在同样的价钱程度内,很多印后加工手腕是无法与上光效果相媲美的。因而,在过去的10年中光油技术的开展相当疾速,化学原料越来越廉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性能也越来越稳定。 目前,uv上光在柔印上光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且普通都采用联机方式。UV固化安装由一两个紫外灯管和反射安装组成。水基油墨印刷之后再印刷UV光油,可以对水基油墨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当然,也有一些特殊场所请求用水性光油,比方当最终产品需求停止喷码印刷时,就要用特制的水性光油停止印刷,另外一些厂家在停止亚光上光时也会选择水性光油由于UV亚光油在印长版活时容易变稠。柔性版印刷机最后机组及专用涂布机涂布,加工速度100~200m/min。UV映照光源普通采用高压汞灯或金属卤化物灯(以无极灯为佳),光源的功率也请求稳定。高压汞灯的输出功率普通为80~120W/cm,才干确保UV涂料的固化速度<0.5s;纸张UV涂料不合适对容易浸透的纸张停止加工。由于UV涂料中的低分子资料容易浸透到纸张中,惹起纸张的变暗以至渗透。这种状况下,只要加快印刷速度,并增加灯管数量。为了预防浸透现象,可先用红外底涂涂布底层,以防止涂布UV涂料时呈现浸透; 印刷制造设计的文件请留意如下的方方面面,他们会协助您俭省珍贵的时间。 1.请确认文档中有全部必需的文件,请确认图象文件一定已包含在文档中,有时图象固然可在显现呈现,但实践上缺图或者分辨率较低,所以请确认必需的图像并提供足够精度的图象文件在文档中。(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 2.别遗忘拷入必需的字体,请一定确认提供必需的文体,有些字体固然显现,但仍需拷入可出片的字体方可输出菲林。只要保证可显现又可输入的字体才干不会糜费您自已的时间。 3.别遗忘把所链接图片的颜色从RGB转为CMYK,否则出片后的菲林会呈现颜色紊乱现象。 4.当Pantone专色转成CMYK颜色后,请确认能否会到达同样的效果。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二者普通会产生一定的差别,局部Pantone专色转成CMYK 后,依照输出经历可到达同样效果,但那些ProcessPantoneColor肯定是CMYK所不能到达的,那么就只能用增加专色的办法来处理了。 5.图片双倍扫描;单倍输出,能够进步图片的扫描质量。 6.排版文件能否设好出血3mm这一简单问题也常常让一些资深经历的电脑高手折戟;排版软件中的颜色能否按色标值设定好?所以请做最后检查。 7.与菲林对应的印刷打样是印厂最省心的参照物。假如由于各种缘由没有打样,请您一定提供至少一份打印件(彩色最好,真实没有,黑白的也好),我们必需上述的二者之一来核对菲林。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第一章图像数字化与图文处理方法1 第一节数字图像1 一、图像和数字图像1 二、数字图像函数4 三、数字图像的主要优点5 四、数字图像的颜色模式和色域空间5 五、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8 六、图像扫描仪的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12 七、色位深度及其对图像的影响15 第二节扫描前的准备工作15 一、扫描仪的选择16 二、扫描原稿的审稿16 第三节图像扫描的定标原则17 一、全阶调定标法17 二、黑白场定标18 第四节扫描参数的计算与调整21 一、扫描参数的设定21 二、扫描分辨率的设定22 第五节彩色桌面出版系统24 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组成24

二、页面描述语言的基本概念24 三、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用的设备26 四、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图文复制工艺流程26 第二章数字图像的调节与校正28 第一节数字图像基础28 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参数28 二、控制图像分辨率、图像大小和文件大小的方法30 第二节图像调整的基础知识33 一、颜色的基础知识33 二、图像调节的内容37 第三节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层次的调节37 一、层次调节的必要性37 二、Photoshop中重要层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用途38 三、层次校正41 第四节颜色校正44 一、颜色校正的必要性44 二、在Photoshop中的颜色校正45 三、颜色校正方法51 四、层次调节和颜色调节是否会有相互影响53 第五节图像清晰度强调53 一、清晰度强调的必要性54 二、清晰度强调原理54

三、在Photoshop中图像清晰度的强调56 四、去网处理58 第六节在Photoshop中使用专色通道创建印刷用专色色版58 一、创建专色通道59 二、输出专色色版61 三、将专色与印刷四色相混合61 第三章数字印刷工艺62 第一节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和成像原理62 一、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62 二、数字印刷成像原理62 第二节数字印刷的特点和功能部件65 一、数字印刷的特点65 二、数字印刷的功能部件66 三、数字印刷系统的颜色合成方式67 中篇 第四章图像的色彩复制68 第一节图像色彩复制原理68 一、有关图像复制的基本概念68 二、色彩的分解与合成68 三、色差的产生71 四、颜色复制误差的校正74 第二节灰平衡77

凹版印刷的数字制版技术

凹版印刷的数字制版技术 凹版印刷主要应用在食品包装、人革、卷烟包装、建筑家居装饰材料、地板材料、布料等广泛领域。凹版印刷墨色光泽度高、着色力强、色彩鲜明、转印与叠印性能好,印刷密度高、反差大、网点阶调扩大均衡、印版耐印力高、印刷速度快等优越性。 国内众多凹印厂家使用的制版方式很多,但随着近年印刷制版技术的迅速提高,数字制版逐渐占据了市场主流。数字制版就是原稿在被复制到印版上的过程中色彩信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传递。它的主要优点是: ①简化了制版流程,制作好的图文文件通过计算机控制就能得到印版;②降低了制版直接成本,免除了菲林的使用费用; ③减少了色彩还原过程中信号的损失,更有利于色彩管理; ④解决了图形在滚筒上的连续无缝拼接,对于装饰、纺织等领域实用性大大加强; ⑤幅面尺寸变化更自由,目前国内可制2800mm2000mm幅面的印版,完全不用受照排机输出软片的限制;⑥可为在同一滚筒上实施多次工艺提供精确定位,同一版上可以有不同线数、不同网线角度的网点。根据国内现有实际情况,凹印的数字制版有三种方式: ①电子雕刻机方式; ②激光刻膜及后腐蚀处理方式; ③电镀合金的激光直接烧蚀制版方式。

一、电子雕刻机方式 电子雕刻机是应用集成自动化控制等现代化技术,具有高度质量稳定性的精密机械。以德国Hell机为例,雕刻频率4000Hz-8000Hz网线范围:40-140线/厘米,原稿经过分色制作后,通过RIP后以1-BitTiff图形格式或票据单元传送到电雕机工作站,通过数字信号驱动金刚石雕刻针在印版铜滚筒表面进行震动,雕刻出凹坑。金刚石雕刻头呈四棱锥状。电雕头打出的v形凹坑不仅有深浅的变化,还有面积大小的变化,从而完成了图文的半色调复制。 电雕所有生产数据都以数字化形式采集,可在后续活件中使用,可靠性强。原稿从被扫描开始就变成数字信号送经软件分色再传输至电雕机或彩色打样机,这样对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非常有利,从而对印刷品的质量更有保证。而且电雕工作站使用TIFF图文数据进行传递,经过HelioLight组版工作站进行方便的整合并设定工作参数配置,由雕刻软件产生电雕曲线,记录电雕参数和显示雕刻状态,直至刻录光盘保存档案(方便多次使用和改版)。 电雕工艺相对成熟,控制简单,层次还原逼真。缺点是实地的上墨量有限,墨层对有些粗糙的承印物遮盖力不足;由于机械雕刻的网穴与网穴之间有网墙分割,由网穴组成的线条边缘不可避免锯齿边的出现,印刷时细小文字不清晰且易断线或糊版。不过德国海尔最近新推出了Xtreme雕刻技术,它可以在高达400线/厘米的网线数下非常精细地再现最细微的部分,精细文字可不依赖于雕刻网线数而独立选定记录分

计算机直接制版原理及工艺

第七章计算机直接制版原理及工艺 第一节计算机直接制版概述 一、计算机直接制版概念 所谓计算机直接制版(Computer to plate,简称CTP)就是用计算机把原稿文字图像经数字化处理和排版编辑,直接在印版上进行扫描成像,然后通过显影、定影等后处理工序或免后处理制成印版。与传统的胶片晒版工艺相比具有工序简单、无需出片、晒版且制版周期短等优点。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发展 CTP(Computer-to-plate)技术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时期是直接制版技术研究的初期阶段。所以在此期间,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制版质量方面,都不很成熟。到了九十年代,设备制造厂商与印刷厂家密切配合,加速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步伐,并在此期间达到了成熟和工业化应用的程度。于是,在1995年Drupa印刷展览会上,展出了42种CTP 系统。 这一举措立刻引起印刷业对这项技术的极力关注。在1995-1997年之间,就有许多大型印刷公司采用了CTP系统,实现直接制版工艺,但是由于直接制版机在此期间仍十分昂贵,所以限制了这项技术在各中小型企业的使用和推广。1997年-1998年期间,直接制版机的价位大幅度下降,并且直接制版版材开始成熟和发展,所以大量中小型印刷厂开始接受并使用CTP技术。针对印刷厂的情况,开发的机器幅面包括对开,8开,16开不等。据统计,美国到1997年,已有65%的大型印刷厂(员工在100个以上)使用了CTP技术。据美国印刷技术权威机构GATF的调查,从1995-2000年期间,全世界已安装及预计安装CTP系统的数目如下(含报纸印刷业使用的CTP系统,包括8开,对开,全开机总计): 表7-1 1995-2000年CTP应用情况 从这组数据看来,CTP的应用普及速度以每年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着。从1995年到1998年的3年期间,增长的速度竟高达10倍。 CTP系统之所以可以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用户群中普及,除了它有良好的制版性能和取消了软片应用的优点外,CTP技术适用范围的扩大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直接制版机可以适合大幅面,小幅面的印刷尺寸,单双色印刷和四色彩印,报纸印刷和商业印刷等多种情况的需要。所以,使用起来十分灵活。 而且,近些年来,版材的开发和改进速度也十分迅速。CTP设备价格在五年内大幅度的下降促进了市场的上升与开发。 1998年6月美国报协主办的NEXPO98展览会上,共有11家厂商展出了各自的CTP系统。但没有一家有影响的厂商推出新的激光照排机及相关技术。这充分显示各厂家对CTP技术已不再犹豫,已进入实用阶段。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特点 1.计算机直接制版标志着印前工作流程的完全数字化 印版既是印前处理的最终效果,也是划分印前和印刷的分界线。计算机直接制版之前的印前技术,仅仅实现了印前工作流程部分的数字化。而计算机直接制版实现了数字页面向印

凹版制版原理及工艺

凹版制版原理及工艺 第一节概述 凹版印刷起源于中世纪的雕刻凹版画,它与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一样,是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印刷中的一种主要印刷方法。 一、凹版印刷及其特点 凹版印刷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复印的区别是,它通常以高速度进行批量生产,而复印只从原稿直接制作少数复印件。印刷产品有书籍、报纸、杂志、课本、图片、画册、地图、招贴、商品目录、表格票据、有价证券、包装材料和各种日用印刷品等。凹版印刷与平、凸版印刷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印刷质量好,通过不同深浅程度的油墨层,能将连续性色调原稿丰富的层次较完整地表现出来,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富于立体感,它的墨层比平印产品厚5倍之多,比凸印产品厚2倍以上。由于凹印具有能在各种大幅面的高级纸张、粗糙纸张、塑料薄膜和金属箔纸等承印物上印刷并能达到很高质量的优点,在现代印刷中常用来印刷各种精美的画册、画报,尤其在包装装潢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各种造型的商标、折叠纸盒、软包装材料(玻璃纸和各种薄膜材料)、礼品装材料、各种类型的包装纸和其他商品的包装、装潢材料的印刷等均可采用凹版印刷。又由于凹版印刷的印版耐印力高,在大批量印刷中优势最为明显,经济效益很好。 总之,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二、凹版制版工艺的发展 凹版制版是凹版印刷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凹版制版工艺也发生了变化。 从凹印工艺本身来讲,随着工艺技术的变化,凹印工艺也经历了其兴衰变化的历史。 在15世纪中叶,凹印版的制作首先是用手工的方式完成的。手工用刻刀在铜版或钢板上挖割。 17世纪初,化学腐蚀法被用于凹印版的制作。具体做法是:先在铜层表面涂一层耐酸性的防腐蚀蜡层,然后用锐利的钢针在蜡层面上描绘,经描绘的线条的蜡层被破坏,使得下面的铜面外露,并在下一步的腐蚀过程中与酸性溶液接触,从而形成下凹的痕迹。 18~19世纪期间多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给凹版制版工艺的巨大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包括:1782年发现重铬酸钾具有感光性;1839年照相技术的发明;1839年发现重铬酸钾曝光前后物理性能的不同;1864年碳素纸转移法等;1878年照相凹版技术诞生,并于1890年在维也纳正式投入生产。照相凹版法采用照相技术制作胶片,利用碳素纸作为中间体,从而彻底代替了手工雕刻,极大地提高了制版的质量和速度,但由于工艺特点的限制,使得当时的凹版印刷仍然只能印刷较低档次的印件,而随后出现的布美兰制版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凹印的质量。 直到出现了电子雕刻凹版工艺,从而使凹印版上不再单纯依靠一维变化来反应浓淡深

柔印工艺技术的原理及其新动向

柔印工艺技术的原理及其新动向 ?第一台柔性版印刷机1905年诞生于英国。上世纪50、60年代,柔印受到人们重视。1984年,由于激光技术的成熟发展以及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激光雕刻的网纹辊被柔印正式采用。此后柔印技术在欧美取得飞速发展,据统计,2000年欧洲包装印刷方式中,胶印占8%,柔印占32%;美国70%以上的包装产品则是采用柔印印刷的。 ? ?第六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2005国际柔印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暨技术交流会”上,有专家分析预测:在未来5年中,欧美柔印市场还将继续维持1%~3%的增长率;中国柔印市场的增长速度令人惊讶,可能保持8%的年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平或超过。 ? ?目前,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印刷产业构成很不一样,比如在美国,胶印、柔印、凹印各有其天下,柔印在软包装印刷中占的比例很高,而在我国这个比例不到8%;发达国家不干胶标签的人均年消费量是14 m2,美国是16 m2,而我国却只有0.5m2,差距接近30倍。我国人口众多,杜邦公司在China Print 2005展览会上预言:2010年中国将会有1亿的中级消费者,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将大大增强,中国印刷品市场增长空间不可估量。柔版印刷最适合的范围是软包装印刷,以及食品、医药、化妆品、洗浴用品等包装印刷,而我国柔印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刚刚起步,所占份额非常小,因此可以预见,柔印在我国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一、柔印技术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柔性版印刷具有承印材料广泛、印刷速度快、耐印率高、操作方便、印刷与印后加工可组成联动生产线、生产周期短且无公害污染等优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当作是一种“最优秀、最有前途的印刷方式”,在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包装印刷企业也正在不断地引进柔性版印刷生产线,提高竞争力。 归纳起来,柔印具有如下优势: 1.广泛采用无毒的水性油墨和UV油墨,有利于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和保护环境,在食品包装和日用品包 装领域显示出强劲优势。 2.承印介质广泛。柔性版印刷方式可广泛用于印刷各类包装产品,承印物厚度范围可以从0.012 mm到 0.6 mm,可在各类纸张、塑料薄膜、玻璃瓶体、软管、金属卡片等介质上完成印刷和后加工;广泛应用 于印刷生产各类商品的纸包装、折叠纸盒、纸袋、纸杯、纸餐具、墙纸;以及各类塑料薄膜、真空镀铝膜、纯铝箔包装产品印刷,如食品包装、饮料包装、日化洗涤用品及医用包装品印刷。 3.设备综合加工能力强。几乎所有的窄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都可以进行印刷和印后加工,如正反面印刷、 上光、覆膜、模切、横断、分切、打孔、扇折、自动排废等,甚至可以在印刷机组上增加打号码、烫金

激光凹版雕刻制版技术

激光凹版雕刻制版技术 借助激光这种高效能手段进行印版制作,是印前处理及制版领域长期不懈 努力的目标。作为一种高能量、高性能的记录工具,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激光雕刻机就已经在胶印、凹印制版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图 文信息处理的基础上,使用激光对胶片和胶印印版的图文记录输出是目前最常 见的及最有发展前途的胶印制版方法。所谓CTFilm,CTPlate 中理所当然地包含了激光印版记录。 众所周知,机械电磁式的凹版电子雕刻机是德国海尔(Hell GmbH)公司于1962 年发明的。这与激光的发明时间很接近。实际上,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当时就试图利用激光进行镀铜滚筒的雕刻,但由于铜对光线的高反射率而未能成功,他们转而投入高能电子束雕刻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凹印版的激光记录开始于1977 年,当时,英国Crosfield Electronics 公司曾使用激光在带聚合物树脂层的凹印滚筒上雕刻出网穴,制作出凹版滚筒。尽管 由于质量稳定性等原因,该系统并没有真正大量地投入实用,但作为一种有益 的技术研究和探索却为激光凹印版的制版指出了可以继续发展的途径。 2000 年5 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印刷盛会Drupa2000 上,人们看到,激光印版记录技术全面进入实用化阶段,除用于平印CTPlate 的技术成为热点以外,多家厂商都推出了凹印印版和柔性版的激光制版设备,成为 CTC(Computer To Cylinder)的一个亮点。 就凹版网穴的类型而言,通常有四种类型,即:面积可变网穴、凹下深度可 变网穴、面积和凹下深度都可变网穴、调频网穴。在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上, 这四种网穴的激光雕刻都已实现。 1.面积可变网穴

数字柔印技术

柔印数字印前工艺 第一部分绪论 一、印刷工艺: 1、综述: 2、有版印刷: 3、工艺流程: 二、柔版印刷:

1、定义:使用柔性版,通过网纹辊传递油墨的印刷方式 2、与凸版印刷区别: (1)柔:弹性印版、低粘度油墨、轻接触(印刷)压力、能在多种承印材料上印刷(粗糙-瓦楞纸、无吸收性-薄膜) (2)凸:版材硬度高、油墨粘度大、粘结力强,印刷压力较高 注:都是短墨路供墨系统(网纹棍) 3、原理: (1)图文高于空白部分 (2)属于短墨路传墨系统 1)双辊式传墨 2)单辊式传墨 (3)通过网纹传墨辊和刮墨刀来传墨 4、特性: (1)印版结构:它图文凸起,高于空白部分(凸印特性) (2)印刷适性:柔印的弹性版面与印刷接触(胶印特性) (3)印刷材料:使用挥发性油墨并能承印各种材料(凹印特性) 5、特点: (1)印版具有弹性 (2)制版周期短,制版设备简单,制版费用低 (3)承印材料非常广泛 (4)机器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设备投资少 (5)应用范围广泛 (6)使用无污染、干燥快的油墨 (7)印刷速度快、效率高、生产周期短 (8)经济效益高 (9)柔性版印刷着墨量大,印刷的产品底色饱满 6、柔性印刷机: (1)结构: 1)开卷部分:柔性版印刷机的输纸部分,其作用是使卷筒纸开卷、平整地进入印刷机 2)印刷部分:柔性印刷机的核心部分,每一个机组均装有墨槽、墨斗辊、网纹传墨辊、印版滚筒和压力滚筒等 3)干燥部分:印刷速度很快,在复卷前必须将油墨干燥 4)复卷部分:印刷机的收纸部分 (2)类型: 1)层叠式(叠加式):将多个机组一层一层地叠加装 配起来的一个整体(左图) a.安装翻转装置可进行正反面印刷,占地面积少 b.印刷部件具有良好的可接近性,便于调整、清洗等 操作 c.可以适应较大的印刷图 d.每个部件都有独立压印滚筒 2)卫星式(中心滚筒式):各印刷机组共用一个大压 印滚筒

柔印和胶印有什么区别

柔印和胶印有什么区别 柔印属于凸印的一种,印版的材料是柔性的树脂版。 柔印的三大重点领域是商标标签、塑料软包装、折叠纸盒(如牛奶盒)。 成套的柔印机组一般为轮卷机。 胶印属平版印刷,采用PS版作为印版材料。 书籍、纸质包装等一般都采用胶印。有平版机型与轮卷机型两种。 还有其他两种比较流行印刷方式——凹印或丝印 凹印主要的对象也是塑料软包装,不过凹印的墨厚,印刷的效果比柔印要好。比如方便面包装袋、香烟盒,基本上是凹印的; 凹印与柔印相比,凹印辊版的制版周期长,成本高,有污染,适合长版印刷;柔版的则成本低,制作简单,属于绿色制版,但是柔版印刷的印量不能太大。 丝印一般用于印制特种材料。如布匹、金属、皮革,也常用于印后特种效果制作。 当然,现实应用当中通常也有多种印刷方式组合运用的情况。 任何一种印刷的原理都离不开分色与网点,很多东西,不同的印刷方式都可以实现,但是具体工艺的安排,则要根据产品的数量、经济成本、客户的要求以及生产周期的长短来决定。 柔印 目录 定义 柔印是一种直接印刷方式,由于使用具有弹性、凸起的图像印版而称为柔版印刷。柔版的印版粘固在印版滚筒上,印版由一根雕刻的金属网纹

辊供墨。由于柔性版有很大弹性,能将液体或脂状油墨转移到几乎所有类型的材料上,柔性版印刷为轻压印刷。 原稿选择 根据柔性版印刷的特点,在选择原稿时应选择适合柔性版印刷的原稿: 1.要设计适合柔性印刷的各种图案,如线条、色块以专色为佳。 2.过分细小的文字和线条(尤其是反白要求)柔印是很难达到的,设计时应避免。 3.设计应避免严格的套准要求。 4.还应考虑印刷机的特点以及油墨能否将原稿真实还原,半色调原稿避免设计和选择大面积的高光原稿和图片。 5.原稿尺寸上应避免高倍率的缩小和放大,因为这些会造成层次的损失。 发展趋势 柔性版印刷具有独特的灵活性、经济性,并对保护环境有利,符合食品包装印刷品卫生标准,这也是柔性版印刷工艺在国外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胶印比较普及,凹印也已在包装行业占领了很大市场,而柔版印刷这种技术相对来说起步则比较晚,虽然近些年来的确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跟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工艺流程 从原稿设计和制版工艺角度来看,柔版印刷工艺自成体系、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其制版工艺流程基本如下: 原稿→电子分色或照相→正阴图→背曝光→主曝光→显影冲洗→干燥→后处理→后曝光→贴版 与胶印的差别 跟胶印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别: 1、可再现的色值范围。胶印为1%~99%(或2%~98%),柔印为3%~95%。 2、网点扩大(50%处)。胶印为15%~20%,柔印为30%~40%。 3、加网线数。胶印一般最高为175线/英寸,而柔印加网线数一般不超过150线/英寸。

凹版印刷工艺原理及其发展

凹版印刷工艺原理及其发展 凹版印刷是图像从表面上雕刻凹下的制版技术。它起源于中世纪的雕刻凹版画,它与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一样,是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印刷中的一种主要印刷方法。 凹版印刷是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一、凹版印刷工艺过程 印前准备→上版→调整规矩→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1、印前准备

凹版印刷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施工单的要求,准备承印物、油墨、刮墨刀等,还要对印刷机进行润滑。 印前准备要做到: (1)查印刷机各导向辊转动情况,特别是冷却辊。大部分中高速印机采用水冷,重量大、又是被动辊,很容易造成转动不顺,从而引起压印单元之间的基材张力不稳,直接影响到印品的套印精度。 (2)查压印滚筒。由于油墨、溶剂的作用使得胶辊表面产生不规则溶胀,特别是胶辊两端积累的油墨杂质更要清理干净,有溶胀现象的一律更换。建议尽可能地使用与基材宽度相符合的压印辊。 (3)清理干燥箱出风口、干燥箱内导向辊。检查温度控制部份及执行元件的可靠性。 (4)刮墨刀应正确安装。安装前应检查刮墨刀衬片是否平直,如产生波浪形应及时更换。 (5)油墨循环系统应清理干净。墨盘、搅墨辊、墨泵是否粘有杂物,在墨泵的吸入口应装有一个80一120目的金属网。对油墨进行过滤。以除去杂质。 并经常检查清洗。 (6)检查计算机自动对版装置。光电眼、反射板是否清洁,两者位置是否正确。 特别是调整辊系统要确保整个系统精度、动作可靠。 2、上版 上版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版面不被碰伤,要把叼口处的规矩及推拉规矩对准,还要把印版滚筒紧固在印刷机上,防止正式印刷时印版滚筒的松动。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制定人:陈春霞审核人:侯旋核准时间:2018.8.26 一、课程标准定位 1.课程名称 《制版原理与工艺》 2.修订版本 2017级第2版 3.教学对象: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二年级 4.学时学分 学时:56 学分:3.5 5.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印刷、制版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印刷工艺设计和制定能力,设备操作能力,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必修课程。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印刷技术基础》 后续课程:《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7.参考教材 《制版工艺》郝晓秀主编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5.07 8.课程开设依据 (1)《制版原理与工艺》的内容是主要针对传统印刷整个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制版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多门课程的前导性课程,也是保证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连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2)是传统印刷、制版企业从事制版工、印刷操作工等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印版设备操作、制版工艺原理与流程控制、印版检测等知识及技能的主要支撑课程。 (3)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也可作为学生今后创业的重要参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四大印刷方式印版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平版、凹版、柔版及丝网版的制版工艺流程; 3.熟悉平版、凹版、柔版及丝网版制版设备。 4.掌握胶印、凹印、柔印和丝网印刷制版的工艺参数。 (二)技术目标 1.会鉴别胶片和PS版的正反面和色别。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胶印、柔印、凹印印刷品的制版工艺流程制定。 3.会配备显影液比例、曝光时间、抽真空时间、感光胶配方、显影时间等工艺参数。 (三)素养目标 1.人文素养 (1)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3)具备一定逻辑思维。 (3)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4)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2.职业素养 (1)具备印刷企业制版工岗位应具备的严谨、协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2)具备“7S”意识。 3.技能素养 (1)熟练操作PS版晒版机、丝网版制版设备、氧化锌制版设备等。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印品印版的胶片输出、制版操作。 (3)能灵活选用2种不同类型的丝网印刷油墨完成手工丝网印刷作业,并在印(4)会分析和排除制版过程中的故障。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

制版工艺及其特点

制版工艺及其原理 依照原稿,复制成印刷的工艺过程,叫做制版。常用的制版有用铅字排成的活字版,有用阴图或阳图底片晒制而成的凸版、平版、孔版等。 文字排版:将文字原稿,依照设计要求,组成规定版式的工艺,叫做文字排版。书籍、杂志等书版印刷物是以文字排版为基础。目前文字排版的方法有铅活字排版、手动照排、计算机排版三种。 活字版排版工艺:活字版是由铅活字和各种排版材料组成的印版,活字版的工艺流程 1.制字模:字模是用铜或其它金属制成的,一般是凹型字符的铸字模具(制造字模的方法 有冲压字模法、电镀字模法、雕刻字模法三种) ①冲压字模耐用、加工简单,但只能制作笔画简单的字,对外文字母比较适用。 ②电镀字模,价格便宜、设备简单,但加工时间较长,使用寿命较低。 ③雕刻字模,字划精确、质量高、耐用、速度快,是制字模最常用的方法。 2.铸字:用铸字机通过字模将铅合金制成活字的过程。 3.拣字:依照原稿和版式设计要求,将活字排成毛条(规定行长的成品)的过程。 4.裝版:也叫拼版或组版,依照原稿及版式设计要求,将汉字、外文、公式、表格、插图 等组成一定规格的活字版。 5.打样校对:装好的活字版,要放在打样机上打出校样,然后依照原稿及版式设计要求, 在校样上检查并标注出排版的错误。 6.校对分为工厂校对和委印部门校对两种。 7.改版:依照校样的标注,对版面的差错进行修改。 照排工艺 1.照排是照相排版的简称。它是利用照排机,按照版面设计要求,需要排版的文字,通过 光学系统,准确的拍摄大感光材料上,在经冲洗处理,得到文字底片或照片。 2.手动照排工艺:从外形上看,是照相机和打印机的结合体,上方是照相机,下方是打印 机。它结构简单,操作和维修很方便,造价低廉,因此,国内一些印刷厂仍保留着,一般用于配插图的文字说明。 ①版面设计,手动照排机的齿轮每推进一齿为0.25mm,因此,在照排之前,要将版 的尺寸,文字的大小,字隙,字距,标题占行等折算成齿数。

柔版印刷中的技术和操作要点

从凸版印刷衍生的柔版印刷,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完善,不断吸收应用先进科技,提高印刷质量,如今,优良的柔印印品完全可与胶印媲美,它标志柔印印刷新里程碑的开始。近年来,柔印都以每年70%的惊人速度增长,目前已占全球印刷市场的20%以上,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柔印市场有望位居各印刷版式中的第二位。纵观柔印质量的显著提高,其关键是高新技术的应用,才使整体技术水平和材料质量不断提升。 制版中的数字化和激光技术 制版的高新技术当推计算机直接制版(也称为激光直接制版或数字化直接制版,即CTP)技术其核心工艺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激光技术。到了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设备材料等研究发展,CTP技术的成熟并不断显示其优越性,加速了CTP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化应用。据统计,美国到1997年,已有65%的大型印刷厂使用了CTP技术。从1995~2002年CTP的应用普及速度以每年1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计算机直接制版提高制版速度,提高印版量和印刷质量,有利于环保,有利于摆脱暗室操作等优点。如今,CTP技术已在平版印刷中分显示出其优越性,市场份额正不断扩大。随着其技术和CTP版材质量的提高,其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也可以说是未来印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CTP技术,不仅可印刷到纸张上,还可以印刷到其他承印材料上,如大量使用的各种塑料薄膜及复合薄膜、金属薄片、木材、玻璃、陶瓷、纺织品等。 数字化直接制版首先在其他印刷工艺中研究使用。柔印制版是各种版式中最后一个过渡到无软片制版的印刷方式,这是因为柔性版有一定的厚度,要以数字化信息通过高速激光直接在版材上曝光得到立体网点,其难度可想而知要比平版高得多。但是,传统制版方式的种种制约因素,例如:用软片制版需要经过多道图像处理,不仅稳定性差,且成本高,此外,温度和湿度都对软片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还得提防软片的擦伤划痕等;软片与版材密合曝光时,由于光扩散或是密合不良等可使图像质量受损,不能再现细微部的调子;由于较小网点不易印刷出来,往往只能采用粗网线数进行印刷。所以,柔版印刷只能徘徊在低质量的产品生产中。柔版直接制版机的推出,使图像直接曝光到柔版上,克服了上述因使用软片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用于直接制版的柔印版材与普通的版材不同,它的表面复贴了一层融蚀层-合成碳膜,这层合成碳膜同时还可避免粉尘颗粒。当激光扫描时,有光点处的复贴层被融化蒸发掉,不留任何痕迹,等于在表面上留下了一张极为清晰的阴图片,然後仍按通常的办法对柔性版进行背部曝光(这时曝光的时间决定版子的厚度)。主曝光(光源通过合成膜上已被融蚀的开口处,对其下层的光敏聚合物进行直接曝光,这样就没有任何散射或是漫反射,因此网点的边缘更光洁陡削。而且数码式版材即使曝光时间较长,也不会造成网点形状的虚化),最后进行腐蚀处理。 CTP技术的应用,可很好地解决了常规胶片制版中因材料和技术问题引起的一些故障。例如,背曝光时间过度造成浮雕较低底基厚度不一致、背曝光或主曝光时间不足造成线条变形和网点丢失、主曝光时间过度造成阴图较浅、后曝光的误差引起印版的硬度过高、洗版时间不足造成浮雕较低底基厚度不一致、洗版时间长,毛刷压力大造成线条变形和网点丢失、未感光材质未完全溶解造成阴图较浅等。随着CTP技术及相关技术材料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其优越性将会更加显现出来,它不但可以节约了时间、人力、材料等资源,提高印刷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还能精减优化的工艺流程,易于组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连续生产线等,再加上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可以相信,CTP技术将给柔版印刷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网纹辊制造中的纳米和激光技术 在柔版印刷中,印刷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纹辊的质量和运行结果。网纹辊是负责向印版上均匀地传递一定量的油墨,既是油墨的传递辊,又是油墨的计量辊,使墨量的使用实现了精确化。因此,网纹辊被柔版印刷的业界人士称为是柔印机的“心脏”。为了将低粘度的油墨稳定地供给柔版版面,网纹辊传墨系统是最理想的印刷方式。由于早期的网纹辊都是铁质辊筒,辊上的网纹是由压刻上去的,制作非常粗糙,从而使印刷质量及印刷成本很难保证。后来网纹辊逐步改成铜质辊,采用机械雕刻,并在辊的表面镀上一层较坚硬的金属(如在铜辊上镀铬),以提高耐磨性和精细度,增加携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印刷品的质量。从1970年开始,又研究出采用坚硬的陶瓷来制作网纹辊。 通常,网纹辊在陶瓷表面施以雕刻,根据其网穴的不同,有立方体型、锥型、斜线型等型状。根据型状、线数、深度等的不同,算出供墨量与油墨的保持量。在提高网纹辊的品质上,激光和纳米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起着主要的作用。激光作为20世纪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领域有着普遍的应用,在网纹辊制造上,它主要用来加工雕刻网穴,具有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好等特点。但由于在陶瓷上刻精细的凹道非常不容易,因此直到1984年激光技术的成熟发展并在印刷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后,激光网纹辊才得以广泛应用。目前使用激光雕刻的网纹辊主要有:CO 2型激光雕刻陶瓷网纹辊;YAG激光雕刻陶瓷网统辊;Ultracell超级网孔激光雕刻陶瓷网纹辊。从其加工来看,激光雕刻常用的方法有常规二氧化碳激光雕刻法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以及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印刷企业印刷生产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印刷工艺设计和制定能力,设备操作、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必修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标 1. 印刷工艺设计和制定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会进行制版工艺参数的设置,会制定印版制作工艺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印刷要求进行制版工艺流程的制定能力, 2. 设备操作、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 ①制版设备的选择及操作能力 通过教学与实践训练,使学生熟悉各种制版方法所用的设备及工具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和使用场合,熟练制版设备及工具的操作和使用。 ②制版工艺参数的设置与控制能力 通过教学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制版过程中温度、速度、时间、浓度等工艺参数的设置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印刷品类型及制版要求对工艺参数进行设置,同时学会控制工艺参数的值。 ③各种印版的制作能力 通过学习与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应用制版相关设备按照规范的工艺过程,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印版,并能结合实际印刷任务对制版过程进行调控制作出合格的印版。 ④制版故障排除及质量控制能力 通过教学与实践训练,使学生熟悉各种印刷方式的印版及制版设备的故障类型、原因及排除方法,熟悉印版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制版故障的排除及质量的控制。 3.职业证书等级 获得中级晒版工、中级制版工职业资格证书。 三、能力要求 1. 印刷工艺设计和制定能力 1) 能在规定时间内分组讨论制定出指定胶印、柔印、凹印等各1种印刷品的制版工艺流程。 2) 能合理设置制版工艺参数,如显影液比例、曝光时间、抽真空时间、感光胶配方、显影时间等。 2. 设备操作、故障排除和维护能力 1)5分钟完成对指定的1套胶片和2套PS版的正反面和色别的鉴别。 2)在30分钟内完成1种文字线条稿的1块PS版的制版,2分钟之内分析所做PS版的质量问题,并在操作中解决。 3)在15分钟内完成指定1种纸质原稿和1种电子原稿的氧化锌纸基版的输

柔印工艺技术的原理及其新动向

柔印工艺技术的原理及其新动向 第一台柔性版印刷机1905年诞生于英国。上世纪50、60年代,柔印受到人们重视。1984年,由于激光技术的成熟发展以及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激光雕刻的网纹辊被柔印正式采用。此后柔印技术在欧美取得飞速发展,据统计,2000年欧洲包装印刷方式中,胶印占8%,柔印占32%;美国70%以上的包装产品则是采用柔印印刷的。 第六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2005国际柔印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暨技术交流会”上,有专家分析预测:在未来5年中,欧美柔印市场还将继续维持1%~3%的增长率;中国柔印市场的增长速度令人惊讶,可能保持8%的年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持平或超过。 目前,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印刷产业构成很不一样,比如在美国,胶印、柔印、凹印各有其天下,柔印在软包装印刷中占的比例很高,而在我国这个比例不到8%;发达国家不干胶标签的人均年消费量是 14 m2,美国是16 m2,而我国却只有0.5m2,差距接近30倍。我国人口众多,杜邦公司在China Print 2005展览会上预言:2010年中国将会有1亿的中级消费者,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将大大增强,中国印刷品市场增长空间不可估量。柔版印刷最适合的范围是软包装印刷,以及食品、医药、化妆品、洗浴用品等包装印刷,而我国柔印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刚刚起步,所占份额非常小,因此可以预见,柔印在我国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一、柔印技术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柔性版印刷具有承印材料广泛、印刷速度快、耐印率高、操作方便、印刷与印后加工可组成联动生产线、生产周期短且无公害污染等优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当作是一种“最优秀、最有前途的印刷方式”,在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包装印刷企业也正在不断地引进柔性版印刷生产线,提高竞争力。 归纳起来,柔印具有如下优势: 1.广泛采用无毒的水性油墨和UV油墨,有利于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和保护环境,在食品包装和日用品包 装领域显示出强劲优势。 2.承印介质广泛。柔性版印刷方式可广泛用于印刷各类包装产品,承印物厚度范围可以从0.012 mm到 0.6 mm,可在各类纸张、塑料薄膜、玻璃瓶体、软管、金属卡片等介质上完成印刷和后加工;广泛应用 于印刷生产各类商品的纸包装、折叠纸盒、纸袋、纸杯、纸餐具、墙纸;以及各类塑料薄膜、真空镀铝膜、纯铝箔包装产品印刷,如食品包装、饮料包装、日化洗涤用品及医用包装品印刷。 3.设备综合加工能力强。几乎所有的窄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都可以进行印刷和印后加工,如正反面印刷、 上光、覆膜、模切、横断、分切、打孔、扇折、自动排废等,甚至可以在印刷机组上增加打号码、烫金或丝网印刷单元。因此,将柔性版印刷机称之为印刷加工生产线不无道理。在美国,由于自动贴标机的使用和不干胶的大量应用,柔性版印刷机成为主要的生产手段。 4.生产投资小。柔性版印刷机由于结构相对简单,设备投资低于相同规模的胶印机或凹印机,一般可低 30%~40%。 5.生产周期短。使用柔印技术,尤其是使用计算机直接制版、套筒技术、无轴传动技术和UV技术之后, 在印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生产周期进一步大大缩短,更加适合于短版印刷和按需印刷。

凹版印刷的原理及其特点(精)

1.凹版印刷的原理及其特点。 Key: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特点: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2.简述凹版与平版、凸版的不同点。 Key:凹版印刷与平、凸版印刷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印刷质量好,通过不同深浅程度的油墨层,能将连续性色调原稿丰富的层次较完整地表现出来,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富于立体感,它的墨层比平印产品厚5倍之多,比凸印产品厚2倍以上。 3.简述凹版的优缺点。 Key: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4.简述凹版的分类。 Key:凹印刷版按图文形成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雕刻凹版和腐蚀凹版两大类。5.简述雕刻凹版的制版工艺。 Key:雕刻凹版的制版工艺是利用手工,机械或电子控制雕刻刀在铜版或钢版上把图文部分挖掉,为了表现图像的层次,挖去的深度和宽度各不同。深处附着的油墨多,印出的色调浓厚;浅处油墨少印出的色调淡薄。雕刻凹版有:手工雕刻、机械雕刻、电子雕刻凹版。 6.电子雕刻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Key:电子雕刻机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子雕刻机上利用光电原理,根据原稿中不同层次的图文对光源反射不同的光量(若用透射原稿则透过不同光量),通过光电转换产生相对应的电量,控制进行雕刻刀具升降距离,对预先处理好当然金属版面进行雕刻,获得需要的图文。 7.简述凹印电子雕刻机原理。 Key:凹版电子雕刻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制作凹版设备,是由电子、光学与机械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所组成的利用电子与光学原理,通过机械等物理方法进行制版,把原稿、阳图片或平印用网目阳图片,经由全自动的电子扫描、阶调控制及雕刻系统,直接在印版滚筒上雕刻出与原稿相对应的网孔来。 8.简述照相凹版的制版原理。 Key:照相凹版制版法,又称为碳素纸过版法或碳素纸腐蚀法,这是一种传统的凹版制版方法,其工艺是将原稿通过照相或者电分制成连续调阳图,然后在敏化的碳素纸上先晒制凹网(又称为网格),再晒制连续调阳图片,经过曝光的碳素纸已具有凹网和阳图图案文字,过版在脱脂的滚筒上,并通过显影,从而在过版的碳素纸上形成了密度不同的网格。经填版后,用不同浓度的三氯化铁腐蚀液进行腐蚀,就形成了大小相同和深浅不同的凹版网孔9.简述照相网点凹版的制版工艺及特点。 Key:照相→脱脂去污处理→感光液涂布→晒版→显影及清洗→涂防腐剂→电解腐蚀 特点:这种工艺方法与氯化铁腐蚀法相比较,简单稳定、易控制。电解溶液耗尽后排放物易中和,价格便宜,以后工序过程及要求与照相凹版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