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形模型上机实习二分解

数字地形模型上机实习二分解
数字地形模型上机实习二分解

数字地形模型课程实习2

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是通过指定栅格类型的方式添加到镶嵌数据集中的。栅格类型用于与栅格格式一起标识元数据,例如地理配准、采集日期和传感器类型。栅格格式用于定义像素的存储方式,例如,行数和列数、波段数、实际像素值,以及其他栅格格式特定的参数。但是,根据栅格类型添加栅格数据时,会读取相应的元数据并将其用于定义任何需要应用的处理。

Esri Grid 格式

格网是Esri 栅格数据的原生存储格式。通常包含以下两种类型的格网:整型和浮点型。整型格网多用于表示离散数据,浮点型格网则多用于表示连续数据。

整型格网的属性存储在它的值属性表(V A T) 中。格网中的每个唯一值对应于表中的一条V AT 记录。该记录存储了这个唯一值(V ALUE 是表示特定类或像元分组的整数)和它所表示的格网像元数(COUNT)。例如,如果栅格中共有50 个代表森林的值是 1 的像元,则在V AT 中,这些像元将显示为一条V ALUE = 1 和COUNT = 50 的记录。

图1 Esri Grid 格式

浮点型格网没有VAT,因为格网中的像元可以是给定范围的任意值。此格网类型中的像元不能整齐地落在各个离散类别中。像元值用于描述其所在位置的属性。例如,在使用米作为单位的表示高程的高程数据格网中,像元值10.1662 代表其所在位置高于海平面大约10 米。

可存储为格网值的数据值的范围如下:浮点型格网可存储值的范围为-3.4 x 1038至3.4 x 1038。整型格网可存储值的范围为-2147483648 至2147483647(-231至231-1)。

对于整型格网,此信息仅适用于V ALUE 项。整型格网可将其他INFO 项添加到值范围取决于该项定义的VAT。

格网的坐标系与其他地理数据的坐标系相同。行和列分别与坐标系的x 和y 轴平行。由于格网中的每个像元都与其他像元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通过行和列可轻松地确定任意像元的位置和其所覆盖的区域。这样,格网的坐标系就可由像元大小、行和列的数目,以及左上角的x,y 坐标定义。格网也可传递其他信息,例如与格网相关联的坐标系。

不同格式的比较

不同类型的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国家基础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示地表区域上地形的三维向量的有限序列,即地表单元上高程的集合,数学表达为:z=f(x,y)。

Contour

等高线通常被存储成一个有序的坐标点序列,可以认为是一条带有高程值属性的简单多边形或多边形弧段。由于等高线模型只是表达了区域的部分高程值,往往需要一种插值方法来计算落在等高线以外的其他点的高程,又因为这些点是落在两条等高线包围的区域内,所以,通常只要使用外包的两条等高线的高程进行插值。

缺点:

1.数字化现有等高线地图产生的DEM比直接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产生的DEM质

量要差;

2.数字化的等高线对于计算坡度或生成着色地形图不十分适用。

TIN to Contour

1.等高线追踪,利用TIN点的高程内插出格网边上的等高线点,并将这些等高线点

排序;

2.等高线光滑,进一步加密等高线点并绘制光滑曲线。

图2 某地区Mo的含量

与TIN点转为等高线相似,采样点内插得出网格点,再连接等值点,光滑后得到等值面

Grid to Contour

1.等高线追踪,将网格中的等高线点排序;

2.等高线光滑,进一步加密等高线点并绘制光滑曲线。

Grid

规则格网法是把DEM表示成高程矩阵,此时,DEM来源于直接规则矩形格网采样点或由不规则离散数据点内插产生。它结构简单,计算机对矩阵的处理比较方便,高程矩阵已成为DEM最通用的形式。高程矩阵特别有利于各种应用。

缺点:

1.地形简单的地区存在大量冗余数据;

2.如不改变格网大小,则无法适用于起伏程度不同的地区;

3.对于某些特殊计算如视线计算时,格网的轴线方向被夸大;

4.由于栅格过于粗略,不能精确表示地形的关键特征,如山峰、洼坑、山脊等;

优点:计算机处理以栅格为基础的矩阵很方便,使高程矩阵成为最常见的DEM;TIN to Grid

利用TIN点的高程内插出格网边上的点的高程

Contour to Grid

利用等高线内插出格网边上的点的高程

TIN

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表示法利用所有采样点取得的离散数据,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把这些离散点(各三角形的顶点)连接成相互连续的三角面(在连接时,尽可能地确保每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或是三边的长度近似相等—Delaunay)。因为TIN可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来确定采样点的密度和位置,能充分表示地形特征点和线,从而减少了地形较平坦地区的数据冗余。

表示方法:将区域划分为相邻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都将落在三角面顶点、线或三角形内。落在顶点上其高程与顶点相同;落在线上则由两个顶点线性插值得到;落在三角形内则由三个顶点插值得到。生成方法:由不规则点、矩形格网或等高线转换而得到。

TIN允许在地形复杂地区收集较多的信息,而在简单的地区收集少量信息,避免数据冗余。对于某些类型的运算比建立在数字等高线基础上的系统更有效,如坡度、坡向等的计算。

优缺点:不规则三角网(TIN)表示法克服了高程矩阵中冗余数据的问题,而且能更加有效地用于各类以DTM为基础的计算;但其结构复杂。

Grid to TIN

利用网格的高程内插出TIN点的高程

Contour to TIN

利用等高线的高程内插出TIN点的高程

插值方法原理

三次样条插值

分段线性插值的优点:计算简单、稳定性好、收敛性有保证且易在计算机上实现

缺点:它只能保证各小段曲线在连接点的连续性,却无法保证整条曲线的光滑性,这就不能满足某些工程技术的要求。

三次Hermit插值优点:有较好的光滑性,缺点:要求节点的一阶导数已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由于航空、造船等工程设计的需要而发展起来所谓样条(Spline)插值方法,既保留了分段低次插值多项式的各种优点,又提高了插值函数的光滑性。今天,样条插值方法已成为数值逼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在许多领域里得到越来越多广

泛应用。

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的定义:

给定区间],[b a 上的个节点b x x x a n =<<<= 10和这些点上的函数值

),,1,0()(n i y x f i i == 若)(x S 满足:

(1)),,2,1,0()

(n i y x S i i ==;

(2)在每个小区间],[b a 上至多是一个三次多项式; (3))(),(),(x S x S x S '''在],[b a 上连续。

则称)(x S 为函数)(x f 关于节点的n x x x ,,,10 三次样条插值函数。

边界问题的提出与类型

单靠一个函数表是不能完全构造出一个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我们分析一下其条件个数,条件(2)三次样条插值函数)(x S 是一个分段三次多项式,若用)(x S i 表示它在第i 个子区间],[1i i x x -上的表达式,则)(x S i 形如

],[,)(1332210i i i i i i i x x x x a x a x a a x S -∈+++=

其中有四个待定系数)3,2,1,0(=j a ij ,子区间共有n 个,所以)(x S 共有n 4个待定系数。

由条件(3))(),(),(x S x S x S '''在],[b a 上连续,即它们在各个子区间上的连接点110,,,-n x x x 上连续即可,共有)1(4-n 个条件,即

???

???

?==-=+''=-''-=+'=-'-=+=-),2,1,0()()1,,2,1)(0()0()1,,2,1)(0()0()

1,,2,1)(0()0(n i y x S n i x S x S n i x S x S n i x S x S i i i i i i i i 共有241)1(3-=++-n n n 个条件,未知量的个数是n 4个。

这样需要加2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通常在插值区间],[b a 的边界点

b a ,处给出,称为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的类型很多,常见有: (1) 给定一阶导数值n

n y x S y x S '='=')(,)(/00; (2)给定一阶导数值n

n y x S y x S ''=''=

'')(,)(//00;(特别地0)(,0)(0=''=''n x S x S 时称为自然边界条件,满足自然边界条件的次样条插值函数称为自然样条插值函数)

(3) 当)(x f y =是周期为a b -的函数时,要求)(x S 及其导数都是以a b -为周期的函数,相应的边界条件为:

)0()0(),0()0(00-''=+''-'=+'n n x S x S x S x S

注:1. 由)(x f 是周期函数

n y y =0,必有)0()0(0-=+n x S x S 。

2. 虽然可利用边界条件及方程组可求出待定系数)3,2,1,0(=j a ij ,从而得到三次样条插值函数)(x S 在各个子区间],[1i i x x -的表达式)(x S i ,但计算量大,不便于应用,我们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M 方法或三弯方法): 设

),,2,1,0()(n i M x S i i ==''

因为在子区间],[1i i x x -上)()(x S x S i =是不高于三次的多项式,其二阶导数

)(x S ''必是线性函数,所以

],[,)(11

1

11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x x x x x M x x x x M x S -----∈--+--='' (1)

设1--=i i i x x h ,则有

],[,)(11

1

i i i

i i i i i i x x x h x x M h x x M x S ---∈-+-='' (2) 连续二次积分得:

i i i i

i i i i i i B x x A h x x M h x x M x S +-+-+-=---)(6)(6)()(13

131 (3)

其中i i B A ,是积分常数,

利用插值条件 i i i i i i y x S y x S ==--)(,)(11,带入(3)中得: )(6

11-----=

i i i

i i i i M M h h y y A

2116

1

i i i i h M y B ---

=, 带入(3),整理得: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h x x h M y h x

x h M y h x x M h x x M x S 1221133

1

)

6()6(6)(6)()(------+--+-+-= ).,2,1];,[(1n i x x x i i =∈- (4) 从而只要确定n M M M ,,10这1+n 个未知数,即可定出三次样条插值函数)(x S 。

根据)1,,1,0)((-=n i x S i 的连续条件,即:)0()0(-'=-'i i x S x S 等同于: )0()0(1+'=-'+i i i i x S x S , (*) 由(4)得

)(6

2)(2)()(112121-------+-+--='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M M h h y y h x x M h x x M x S (5)

所以 i i i i i i i i i M h

M h h y y x S 3

6)0(11-+-=

-'-- (6) 将(5)式中的1+→i i ,得)(x S '在子区间],[1+i i x x 上的表达式为)(1x S i +',

11

11113

6)0(++++++-+-=+'i i i i i i i i i M h M h h y y x S (7)

将(5)(7)代入(*)式中,整理得: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h y y h y y M h M h h M h 1

111111636-+++++----=+++,

两编同乘

1

6

++i i h h 得

)(6

211111111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h y y h y y h h M h h h M M h h h -+++++-+---+=++++

(8)

令???

??

?

???-+=

-=+=+=-+++++],[],[(61111

1

11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f x x f h h g h h h h h h μλμ()1,,2,1-=n i (9) 则所得方程可简写为:

)1,,2,1(211-==+++-n i g M M M i i i i i i λμ

即???????=++=++=++-----1

1121232212121101222n n n n n n g M M M g M M M g M M M λμλμλμ (10) 在(1)边界条件下,即n

n y x S y x S '='=

')(,)(/00, 由于)(x S 在子区间],[10x x 上的导数为

)(6

2)(2)()(011101120112101M M h h y y h x x M h x x M x S ---+-+--='

由 /

00)(y x S ='得 )(62/01

1110y h y y h M M --=

+ (11) 同理由 /)(n

n y x S ='得 )(62/1

11n n

n n n n y h y y h M M +--

=+-- (12) (11)(12)与(10)合在一起得下列的关于n M M M ,,,10 的线性方程组

?????

??

?

???

?????=???????????

???

?

?????????????????----n n n n n n g g g g M M M M 110110

1

111212212 λμλμ (13)

其中???

?

???--=-=-)],[(6

)],[(6//

01010n n n n n y x x f h g y x x f h g (14)

在(2)边界条件下,即n n

n M y x S M y x S =''=''=='')(,)(0//00,在方程中实际上只包含有1-n 未知数

1

21,,-n M M M ,并且可以改写为:

???????

?

??

?

??

???--=???????????

???

?

?????????????????--------//

1122//

1112211

2

2

221

2

2

22n n n n o n n n n n y g g g y g M M M M λμμλμλμλ

(15) 在(3)边界条件下,)0()0(),0()0(00-''=+''-'=+'n n x S x S x S x S 由)0()0(0-''=+''n x S x S 得 n M M =0 (15) 由)0()0(0-'=+'n x S x S

)(6

2)(6211011

10110-----+=---+-n n n n n n n n M M h h y y h M M M h h y y h M

注意到:n n M M y y ==00,,将上式整理得:

)(6

2110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h y y h y y h h M h h h M M h h h -----+=++++

h

h h n

n +=

1μ=

n λ

]),[],[(6

,1110111n n n

n n n x x f x x f h h g h h h --+=-=+μ

n n n n n g M M M =++-211μλ (16)

结合(15)(16)(10)得n M M M ,,21的线性方程组为:

??????

?

?

????????=???????????

???

?

?????????????????----n n n

n n

n n n g g g g M M M M 1211211

1

2211

2

222

μλλμλμμλ

由代数知识知:三对角方程组由于主对角占优,方程有唯一解,具体方法一

般应用三对角的“追赶法”求解。

参数设置

克里金法

克里金法假定采样点之间的距离或方向可以反映可用于说明表面变化的空间相关性。克里金法工具可将数学函数与指定数量的点或指定半径内的所有点进行拟合以确定每个位置的输出值。克里金法是一个多步过程;它包括数据的探索性统计分析、变异函数建模和创建表面,还包括研究方差表面。当您了解数据中存在空间相关距离或方向偏差后,便会认为克里金法是最适合的方法。该方法通常用在土壤科学和地质中。

由于克里金法可对周围的测量值进行加权以得出未测量位置的预测,因此它与反距离权重法类似。这两种插值器的常用公式均由数据的加权总和组成:

(17)

其中:Z(s i)= 第i个位置处的测量值, λi= 第i个位置处的测量值的未知权重, s0= 预测位置, N= 测量值数

在反距离权重法中,权重λi仅取决于预测位置的距离。但是,使用克里金方法时,权重不仅取决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预测位置,还取决于基于测量点的整体空间排列。要在权重中使用空间排列,必须量化空间自相关。因此,在普通克里金法中,权重λi取决于测量点、预测位置的距离和预测位置周围的测量值之间空间关系的拟合模型。以下部分将讨论如何使用常用克里金法公式创建预测表面地图和预测准确性地图。

参数设置

反距离权重法

反距离权重法主要依赖于反距离的幂值,幂参数可基于距输出点的距离来控制已知点对内插值的影响。幂参数是一个正实数,默认值为2。(一般0.5到3的值可获得最合理的结果)。

通过定义更高的幂值,可进一步强调最近点。因此,邻近数据将受到更大影响,表面会变得更加详细(更不平滑)。随着幂数的增大,内插值将逐渐接近最近采样点的值。指定较小的幂值将对距离较远的周围点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平面更加平滑。

由于反距离权重公式与任何实际的物理过程都不关联,因此无法确定特定幂值是否过大。作为常规准则,认为值为30的幂是超大幂,因此不建议使用。此外还要牢记一点,如果距离或幂值较大,则可能生成错误结果。

在IDW插值之前,我们可以事先获取一个离散点子集,用于计算插值的权重;

原因1:离散点距离插值点越远,其对插值点的影响力越低,甚至完全没有影响力;

原因2:离散点越少可以加快运算速度;

参数设置

景观模型制作

第四章景观模型制作 第一节主要工具的使用方法 —、主要切割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 (—)美术刀 美术刀是常用的切割工具,一般的模型材料(纸板,航模板等易切割的材料)都可使用它来进行切割,它能胜任模型制作过程中,从粗糙的加工到惊喜的刻划等工作,是一种简便,结实,有多种用途的刀具。美术刀的道具可以伸缩自如,随时更换刀片;在细部制作时,在塑料板上进行划线,也可切割纸板,聚苯乙烯板等。具体使用时,因根据实际要剪裁的材料来选择刀具,例如,在切割木材时,木材越薄越软,刀具的刀刃也应该越薄。厚的刀刃会使木材变形。 使用方法:先在材料商画好线,用直尺护住要留下的部分,左手按住尺子,要适当用力(保证裁切时尺子不会歪斜),右手捂住美术刀的把柄,先沿划线处用刀尖从划线起点用力划向终点,反复几次,直到要切割的材料被切开。 (二)勾刀 勾刀是切割切割厚度小于10mm的有机玻璃板,ABS工程塑料版及其他塑料板材料的主要工具,也可以在塑料板上做出条纹状机理效果,也是一种美工工具。 使用方法:首先在要裁切的材料上划线,左手用按住尺子,护住要留下的部分,右手握住勾刀把柄,用刀尖沿线轻轻划一下,然后再用力度适中地沿着刚才的划痕反复划几下,直至切割到材料厚度的三分之二左右,再用手轻轻一掰,将其折断,每次勾的深度为0.3mm 左右。 (三)剪刀 模型制作中最常用的有两种刀:一种是直刃剪刀,适于剪裁大中型的纸材,在制作粗模型和剪裁大面积圆形时尤为有用;另外一种是弧形剪刀,适于剪裁薄片状物品和各种带圆形的细部。 (四)钢锯 主要用来切割金属、木质材料和塑料板材。 使用方法:锯材时要注意,起锯的好坏直接影响锯口的质量。为了锯口的凭证和整齐,握住锯柄的手指,应当挤住锯条的侧面,使锯条始终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然后起锯。施力时要轻,往返的过程要短。起锯角度稍小于15°,然后逐渐将锯弓改至水平方向,快钜断时,用力要轻,以免伤到手臂。 (五)线锯 主要用来加工线性不规则的零部件。线锯有金属和竹工架两种,它可以在各种板材上任意锯割弧形。竹工架的制作是选用厚度适中的竹板,在竹板两端钉上小钉,然后将小钉弯折成小勾,再在另一端装上松紧旋钮,将锯丝两头的眼挂在竹板两端即可使用。 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将要割锯的材料上所画的弧线内侧用钻头钻出洞,再将锯丝的一头穿过洞挂在另一段的小钉上,按照所画弧线内侧1左右进行锯割,锯割方向是斜向上下。 二、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一)钻床 是用来给模型打孔的设备。无论是在景观模型、景观模型还是在展示模型中,都会有很多的零部件需要镂空效果时,必须先要打孔。钻孔时,主要是依靠钻头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完成这个过程的。在具体的钻孔过程中,只有钻头在旋转,而被钻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钻床分台式和立式两种。台式钻床是一种可以放在工台上操作的小型钻床,小巧、灵活,使

【期末复习】《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40分) 1.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中,地面测量的主要观测量有、和高差。 2. 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地球椭球面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3. 地球曲率对的影响,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必须加以考虑。 4. 我国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主要有、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和。 5. 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主要有和。 6. 东经114?51′所在6?带的带号和中央子午线为和 ;该点所在3?带的 和。带号和中央子午线为 7. 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x=3367301.985m, y=17321765.211m, 则该点位于第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在中央子午线的侧。 8. 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旋转至该直线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三北方向(基本方向)是指、和真北方向。 9. 当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作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目标有相对

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 10. 设A为前视点,B为后视点,当后视黑面读数b=0.863m,红面读数 b=5.551m,前视黑12 面读数a=1.735m,红面读数a=6.521m,则A、B的高差为: 。 12 11.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零点差通过方法消除。 1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13. 在B、A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其水准路线长度为2km,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 hhBAAB高差为=-0.011m,=-0.009m,已知B点高程85.211m,则A点高 程。 14. 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对水平角的影响,在每一个测回的盘位置方向 配置度盘。当观测6个测回时,第4个测回度盘的位置为。 15. 已知某全站仪盘左时望远镜指向水平时读数为 90?。今用该仪器观测某个目标盘左读数为90?31′22″,盘右观测得读数269?28′30″,则竖盘指标差 __________,垂直 角__________。 16. 相位式测距仪的原理中,采用一组测尺来组合测距,以短测尺(频率高的调制波,又称 精测尺)保证,以长测尺(频率低的调制波,又称粗测尺)保证。 17. 某全站仪标定精度为m=2mm+2ppm?D,现用该仪器测得某段距离值为1250.002m,依据仪器标称精度,该观测距离的误差约为。 1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报告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 题目: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 112 姓名:许艳超 学号: 2011122712 2013年 7月10日

成绩 目录 1 概述·3 1.1实习名称··3 1.2实习时间··3 1.3实地地点··3 1.4指导教师··3 1.5实习目的及要求··3 1.6仪器及工具··3 2测区概况·3 3平面控制测量·3 3.1平面坐标系统··3 3.2导线等级及精度指标··4 3.3导线控制网的布设··5 3.4导线施测方法··5 3.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5 4 高程控制测量·7 4.1高程系统的选择·7

4.2精度等级及技术指标··7 4.3水准网的布设··7 4.4高程施测方法··8 4.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8 5 碎部点测量··9 5.1 碎测量的步骤··9 5.2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9 6 成图方法··9 6.1测量数据传输··9 6.2 南方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9 7 分幅与编号··10 7.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10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10 7.3 1:500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10 8 实习体会··10 附图、附表··11 1 概述 1.1实习名称: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1.2实习时间:2013.6.17-2013.7.14 1.3实地地点:淮海工学院校区第四测区

1.4指导教师:赵宝锋 1.5实习目的及要求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是《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程所学知识的必要的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次数字地形测量的实习,是对我们数字化测图学习情况的一次实践检验,同时也是一次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的难得机会。 实习要求: (1) 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2) 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过程与方法、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 (3) 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4) 掌握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5) 掌握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外业测量方法及内业软件的使用; (6) 熟悉大比例尺测图的工作内容及作业过程; (7) 掌握地物、地貌的合理表示与取舍原则。 1.6仪器及工具: (1)水准仪每组一套,包括:水准尺一对、水准仪一台、水准仪脚架一个; (2)全站仪一套,包括:主机、脚架一个、棱镜两个、对中杆两个、充电器; (3)铁钉、斧子 (4)导线测量、等外等水准测量、测量手薄、计算表自备 2 测区概况 淮海工学院第四测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处苏北平原,平均海拔高程约3.7米。测区内均为人造河流、湖泊、草地等,另外有体育馆和体育场等。测区属季风特点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湿润,常年平均气温14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910-980毫米之间,降雨期集中在7-9三个月。 测区内地势较为平坦,道路通畅,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这都有利于我们测量的进行。实习中,我们使用中纬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作业,同时我们会避开正午的高温天气,利用早出、午休、晚归的作业方法,摆脱酷热天气的影响,使我们的测量实习可以顺利的进行。 3 平面控制测量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结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结 -论明清家具的结构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录 1 前言 (4)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技巧与方法 (4) 2.1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4) 2.1.1设计思路 (4) 2.1.2材料与工具选择 (4) 2.1.3制作过程 (5) 2.1.4小结 (5) 2.2卡纸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6) 2.2.1设计思路 (6) 2.2.2材料与工具选择 (6) 2.2.3制作过程 (6) 2.2.4小结 (7) 2.3石膏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 (8) 2.3.1设计思路 (8) 2.3.2材料与工具选择 (8) 2.3.3制作过程 (8) 2.3.4小结 (9) 2.4木质家具模型设计与制作 (9) 2.4.1设计思路 (9) 2.4.2材料与工具选择 (9) 2.4.3制作过程 (9) 2.4.4小结 (10) 3明清家具结构的分析 (10) 3.1文献解读 (10) 3.2案例分析 (11) 3.3见解与分析 (12) 4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结 (12)

4.1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 (12) 4.2对该课程的建议 (12) 4.3心得与体会 (13) 5参考文献 (13) 1.前言 模型作为设计理念和形态的表达,由二维的设计方案转化为三维的实施

模型,使设想变成现实,是产品的立体表现技法,模型的制作能直观立体的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想法[1]。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就是根据设计的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微缩制作,要求制作材料的相似,特别注重细节,同时在制作方面注重精细,完整。模型制作的精细非常重要,才能保证实体的顺利制作。同样,模型也是适用于展示,收藏的艺术品。由此可见,模型的制作对于设计创造非常重要。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技巧与方法 2.1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2.1.1设计思路 对于手工艺的制作,我选择了一个我较为熟悉的乐器,二胡。整体看来,二胡的结构还是较为简单的,大体上由琴筒、琴杆、琴头、琴轴、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还有千斤、琴马等细小部分。可以按照一比三的比例作一个缩小版二胡。底盘由400mm*300mm*15mm的长方体构成。如图 1.1 图1.1 二胡 2.1.2材料与工具选择 主要材料,牙签,一个和琴筒类似的塑料材质的空心圆柱体,废纸来做琴杆,硬卡纸,琴弦由白线制成,底盘则由卡纸制成。 工具上需要,剪刀,直尺,美工刀,双面胶,U胶,胶水等。 2.1.3制作过程

GIS课程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 课程考核报告 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学号: 授课老师: 2013年1月4日

摘要 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施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在地质灾害评估中,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坡向不仅可以定量描述地形地貌特征,同时和滑坡灾害的发育存在很大相关性。需要对评估区域的地形进行空间分析,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地形分析数据。将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空间分析中,可以较好地解决地形空间分析的问题。主要内容如下:1.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质灾害分析的关系;2.GIS在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方法,包括其数据的准备、构建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形因子的提取;3.GIS技术在地质灾害评估空间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字:GIS;地质灾害;空间分析;坡度;坡向

目录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质灾害分析 (4) 二 GIS在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方法 (4) 2.1 GIS数据准备及分析软件 (5) 2.2 构建格网数字高程模型 (5) 2.3 地形因子的提取 (6) 三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评估空间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6) 3.1 三维地形图 (7) 3.2 高程分析 (7) 3.3 坡度分析 (8) 3.4 坡角分析 (9) 四感悟 (9) 参考文献 (10)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质灾害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物体的地理分布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属性的计算机系统’它是由一些计算机程序和各种地学信息数据组织而成的空间信息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测绘学、遥感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及数据库技术于一体"以其对空间地理数据强大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处理功能而鲜明的区别于普通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空间数据处理#属性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与模型分析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能够对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管理和分析建模"为我们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多学科集成的基础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有效表达、处理以及分析与地理分布有关的专业数据的一种技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展示有关地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新的手段和平台。从20世80年代以来,GIS在灾害管理中得到逐步深入的应用:从简单的灾害数据管理、多源数据集数字化输入和绘图输出,到DTM和DEM模型的建立和使用;从GIS结合灾害评价模型的扩展分析;到GIS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再到WebGIS。GIS的核心是空间数据管理子系统,由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构成。运用GIS所具有的数据采集和提取、转换与编辑、数据集成、数据的重构与转换、查询与检索、空间操作与分析、空间显示和成果输出及数据更新等功能,我们可以根据地质灾害评估的需要,建立以GIS技术为基础的、用于地质灾害评价的空间分析模型,评价结果可以图层的形式显示或者报表、表格形式输出,为专业部门或决策部门提供灾害管理和决策依据。 二 GIS在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方法 地质灾害是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应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与风险共存,始终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减灾和灾害管理的基本点和出发点。 基于GIS技术的面向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利用多源数据的地质灾害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研究,是面向我国政府部门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出的重大需求,服务于政府及地方社会解决突发性地质灾害损失应急评价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为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救灾、减灾等提供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

手工制作动物模型幼儿园用

用一次性纸杯做可爱的小企鹅 材料准备: 一次性纸杯、卡纸、颜料、画笔、活动眼珠、白胶、剪刀 步骤: 1)将纸杯倒扣在卡纸上,沿杯口画圈,并贴着圆边外添画一对脚丫子,剪下,作为企鹅的底座,备用。 小贴士:对小年龄的孩子,也可以先将圆剪下,再另外剪一对脚丫子贴上去。 2)将白胶涂抹在纸杯口上,将带脚丫子的底座粘贴到纸杯口上。 小贴士:注意保持按压一小会固定住。 3)将翅膀画在纸上,并剪下。 小贴士:注意不要太宽。 4)将嘴巴画在纸上,并剪下。 小贴士:注意不要太宽。 5)将翅膀和嘴巴各折叠一小条边,用白胶粘贴到纸杯上适当的位置。 小贴士:注意保持按压一小会固定住,同时保持纸杯一直按压在底座上。 6)给企鹅身体上色,小心空出嘴巴和脚丫子。 小贴士:注意保持纸杯一直按压在底座上。 7)给企鹅的翅膀和嘴巴上色。 8)待全部干透,最后粘贴眼睛和白肚子。

彩色小刺猬 材料:彩色卡纸鞋盒双面胶 先在鞋盒上面画出小刺猬的形状,剪下来备用。彩色卡纸剪成三角形,比平时的稍长一些~~小刺猬最麻烦的就是剪这个三角形,冰冰剪了好多都不管用,太短了~ 我们贴的都是用我剪的三角形,剪了足够多的时侯就可以贴了,用胶水也可以,我觉得干的慢,所以用的双面胶~双面胶选择用的宽的,省事~~往上贴的时候用手划一下~让三角形出来弧度就可以贴了,这样贴来立体感强~

猫头鹰 材料:黑色卡纸彩纸 黑色卡纸用圆规画个大大的圆型剪下来,再把彩纸剪成长的半圆型~~剪好后直接往黑色卡纸上贴就行了~ 看看猫头鹰头上的白色两道了没,是冰用橡皮擦的,上面原来有些小白点,不擦还看不出来呢,擦完就成这样了

小熊 材料:彩纸 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对折剪成椭圓型~ 再把中间剪开,用长纸条一上一下的穿过去~~ 这个小熊我们做了五六个~剪的纸条太多了~嘿~`

【期末复习】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0**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含参 考答案)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43分) 1.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 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3. 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x=3367301.301m, y=19234567.211m, 则该点属于度带,位于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在 中央子午线的侧。 4. 坐标方位角是以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某直线的夹角。数值在范 围。 5. 地面测量几何要素为角度、_________、。 6. 交会法测量是测定单个地面点的平面坐标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交会法测量方法主要 有后方交会、、。 7. 测量误差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8. 试判断下列误差为何种类型的误差: A 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对测距的影响, B 照准误差,

C 直线定线误差。 9. 距离测量中,L1,300m,中误差为?10cm, L2,100m,中误差为?5cm,则 _______的 精度高。 10. 水准测量中采用可以消除水准尺的零点差。 11. 设A为前视点,B为后视点,当后视黑面读数a1=0.,957m,红面读数 a2=5.,647m,前视 黑面读数b1=1.,857m,红面读数b2=6.645m,则A、B的高差为: 。 1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13.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差的计算公式为。其高程闭合差的分配处理是将 高差闭合差反号按或成比例分配到各观测高差上。 hAB14. 在A、B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0.007m, hBA=0.008m。已知B点高程69.666m,则A点高程。 15. 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对水平角的影响,在每一个测回的盘位置方向 配置度盘。当观测9个测回时,第6个测回度盘的位置为。 16. 整平全站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_____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转动照准部________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17. 已知某全站仪盘左时望远镜指向水平时读数为 90?,天顶时为 0?,今用盘左观测某 1 个目标得读数为89?11′36″,盘右观测得读数270?48′12″竖盘指标差 ___________,垂直角___________。

数字地形模型上机实习二分解

数字地形模型课程实习2 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是通过指定栅格类型的方式添加到镶嵌数据集中的。栅格类型用于与栅格格式一起标识元数据,例如地理配准、采集日期和传感器类型。栅格格式用于定义像素的存储方式,例如,行数和列数、波段数、实际像素值,以及其他栅格格式特定的参数。但是,根据栅格类型添加栅格数据时,会读取相应的元数据并将其用于定义任何需要应用的处理。 Esri Grid 格式 格网是Esri 栅格数据的原生存储格式。通常包含以下两种类型的格网:整型和浮点型。整型格网多用于表示离散数据,浮点型格网则多用于表示连续数据。 整型格网的属性存储在它的值属性表(V A T) 中。格网中的每个唯一值对应于表中的一条V AT 记录。该记录存储了这个唯一值(V ALUE 是表示特定类或像元分组的整数)和它所表示的格网像元数(COUNT)。例如,如果栅格中共有50 个代表森林的值是 1 的像元,则在V AT 中,这些像元将显示为一条V ALUE = 1 和COUNT = 50 的记录。 图1 Esri Grid 格式 浮点型格网没有VAT,因为格网中的像元可以是给定范围的任意值。此格网类型中的像元不能整齐地落在各个离散类别中。像元值用于描述其所在位置的属性。例如,在使用米作为单位的表示高程的高程数据格网中,像元值10.1662 代表其所在位置高于海平面大约10 米。 可存储为格网值的数据值的范围如下:浮点型格网可存储值的范围为-3.4 x 1038至3.4 x 1038。整型格网可存储值的范围为-2147483648 至2147483647(-231至231-1)。 对于整型格网,此信息仅适用于V ALUE 项。整型格网可将其他INFO 项添加到值范围取决于该项定义的VAT。 格网的坐标系与其他地理数据的坐标系相同。行和列分别与坐标系的x 和y 轴平行。由于格网中的每个像元都与其他像元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通过行和列可轻松地确定任意像元的位置和其所覆盖的区域。这样,格网的坐标系就可由像元大小、行和列的数目,以及左上角的x,y 坐标定义。格网也可传递其他信息,例如与格网相关联的坐标系。

建筑模型手工制作方法

建筑模型手工制作方法 建筑模型手工制作方法2010-05-08 16:32 介绍一下基本工具:界刀,切圆器,45度切割刀,U胶,切割板,剪刀, 尺子,乳胶,双面胶。接着介绍一下基本材料:各色卡纸,KT板,航模木板, 塑料棒,透明胶片,磨砂胶片,人,草屑,色纸,树,粘土,丙烯颜料。 下来,我们就讲讲的方法。 一计划 在着手制作模型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恐怕是模型的"利用方法"或者说"表现方法"问题,按照"利用方法"便可确定方针,比例等。城市规划,住宅区规划等大范围的模型,比例一般为1/3000--1/5000,楼房等建筑物则常为1/200--1/50,通常是采用与设计图相同的比例者居多。另外,若是住宅模型,这与其他建筑 物的情况稍有不同,如果建筑物不是很大,则采用1/50,竟可能让人看得清楚。一般情况下,制作顺序是先确定比例,比例确定后,先做出建筑用的场地模型,模型的制作者也必须清楚地形高差,景观印象等,通过大脑进行计划立意处理,然后再多作几次研究分析,就可以着手制作模型了。 二底座与建筑场地 比例决定之后,随后,就可着手做模型了,我一般习惯先做模型底座与基地。如果建筑场地是平坦的,则制作模型也简单易行。若场地高低不平,且表 现要求上也有周围邻近的建筑物,则依测量方法的不同,模型的制作方法也有 相应的区别。尤其是针对复杂地形和城市规划等大场地时,常常是先将地形模 型事先做成,一边看着模型一边进行方案设计的情况较多,因而必须在地形模 型的制作上多下些功夫,但也不需把地形做的过细。 等高线做法(多层粘帖法) 场地场地高差较大,用等高线制作模型时,要事先按比例做成与等高线符 合的板材,沿等高线之曲线切割,粘帖成梯田形式的地形。在这种情况下,所

使用Civil 3D建立数字地形模型

AUTODESK CIVIL 3D 2007 白皮书 使用 Civil 3D 建立数字地形模型 1. 简介 Civil 3D 软件是Autodesk为土木与基础设施行业提供的三维设计解决方案,适用于勘测、场地规划、总图、道路设计、水利工程、地质矿产等多个不同的行业领域。Civil 3D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三维数字地形模型。使用数字地形模型,既可用于直观的查看场地的三维效果,也可用于土方计算、纵横断面绘制等设计与计算用途。因此,详细了解如何生成数字地形模型非常重要。本文不是一份全面的Civil 3D入门教材,而是着重讨论如何在Civil 3D中根据多种原始数据创建数字地形模型。 在Civil 3D中,数字地形模型被称为“曲面”。用户需要首先创建一个曲面对象,然后把源数据(例如测量点、等高线、DEM文件等)添加到曲面定义项中,就可以生成曲面。在Civil 3D中创建曲面对象的步骤是:在工具空间的“浏览”选项板上找到“曲面”结点,单击右键,选择“新建”,然后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新建曲面的名称与描述(可选),确定即可。 创建了曲面对象之后,在工具空间的浏览选项板上,展开“曲面”结点前的 按钮,就可以看到 新生成的曲面对象。继续展开该曲面对象以及其下的“定义”结点,就可以看到在“定义”目录下面列出了多种源数据类型。Civil 3D能通过列表中的任一种源数据生成曲面,也可以混合使用多种源数据,只要把这些源数据添加到曲面的定义目录下面即可。然而,根据源数据的类型和质量不同,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下文将详细介绍。 1

2. 使用测量点数据 使用原始的测量点数据创建地形模型是最直接、最准确的方式。在Civil 3D中,如果能获取测量点数据,那么最好是直接从测量点数据创建地形曲面,因为这样能避免通过其它软件进行处理而引入的额外误差。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取得点数据文件,而有些时候我们只能利用现有DWG图上绘制的测量点对象。因此,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创建方式。 2.1 使用点数据文件 或 .csv)。例如,右图是一个典型的点数据文件,文件的每一 行表示一个测量点,而四列数据分别表示点编号、X、Y、Z坐 标,列之间用空格分隔。这样的数据格式被称为“PENZ(空 格分隔)”格式。Civil 3D中预定义的数据格式还有NEZ、 PENZD等。格式名称中的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如下: P -点编号 E -东距(AutoCAD中的X坐标) N -北距(AutoCAD中的Y坐标) Z -标高(AutoCAD中的Z坐标) D -点描述(任意字符串) 2

手工建筑模型制作工具、材料及步骤概要

模型手工制作工具及主要材料 一.常用刀具 1.常用美工刀 又称为墙纸刀,主要用于切割纸板、卡纸、吹塑纸、软木板、即时贴等较厚的材料。 2.美工钩刀 切割有机玻璃、亚克力板、胶片和防火胶版的主要工具。 美工刀美工钩刀 3.手术刀 主要用于各种薄纸的切割与划线,尤其是建筑门窗的切、划。 4单、双面刀片 单、双面刀片的刀片最薄,极为锋利,用于切割薄型材料。 5.木刻刀 用于刻或切割薄型的塑料板材。

木刻刀剪刀 6.剪刀 用于裁剪纸张、双面胶带、薄型胶片和金属片的工具。根据用途通常需要几把不同型号。 7.微型机床、切割机 相比手工切割,使用小型或者微型机床进行切割能够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使用高精度的锯片,能够使切割面更加整齐、平整。微型切割机搭配不同的锯片,能够用于切割比较厚、硬的板材。 二.常用度量工具 形尺 用于测量尺寸,同时辅助切割。 2.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 用于测量平行线、平面、直角,画圆、曲线等。

三角板钢直角尺 3.钢角直尺 画垂直线、平行线与直角,也用于判断两个平面是否相互垂直,辅助切割。 4.卷尺 用于测量较长的材料。 三.修整工具 1.砂纸 用于研磨金属、木材等表面,以使其光洁平滑。根据不同的研磨物质,有干磨砂纸、耐水砂纸等多种。干磨砂纸(木砂纸)用于磨光木、竹器表面。耐水砂纸用于在水中或油中磨光金属表面。 砂纸锉 2.锉 用于修平和打磨有机玻璃和木料。分为木锉与钢锉,木锉主要用于木料加工,钢锉用于金属材料与有机玻璃加工。 按锉的形状与用途,可分为方锉、半圆锉、圆锉、三角锉、扁锉、针锉,可视工件的形状选用。

按锉的锉齿分粗锉、中粗锉和细锉。锉的使用方法有横锉法、直锉法和磨光锉法。四.其他工具 1.各种铅笔 用于做记号,在卡纸材料上通常用较硬的铅笔(H—3H)。 2.镊子 制作细小构件时需要用镊子来辅助工作。 3.鸭嘴笔、勾线笔 画墨线的工具。 4.清洁工具 模型制作过程中,模型上会落有很多毛屑和灰尘,还会残留一些碎屑。可以用板刷、清洁用吹气球等工具来清洁处理。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题A专升本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名词解释 1、等高线: 2、碎部测量: 3、转折角: 4、磁偏角: 5、磁北方向: 二、填空题 1、3S技术指、、。 2、山脊线、山谷线、陡坡骨架线都是。。 3、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地面野外数据采集按碎部点测量方法,主要分为和测量方法。 4、野外数字测图时,测站点的点位精度,相对于附近图根点的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5、数字地形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和。 6、野外数字测图的控制测量包括和。 7、野外数字测图既可采用传统的、的作业原则,也可采用图根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同步进行的“一步测量法”。 8、主要用于1∶500~1∶5000大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采用。 9、野外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和。 10、野外数据采集就是在野外直接测定的位置,并记录地物的及其,为内业数据处理提供必要的绘图信息及便于数字地图深加工利用。 11、一切地图图形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图形要素,其中是最基本的图形要素。 12、就是直接测定仪器所发射的脉冲信号往返于被测距离的传播时间而得到距离值。 13、直线定向中的三个标准方向分别为、、坐标北方向。

15、已知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的高程为97.320m,后尺读数为1834mm,前视点B尺读数为1356mm,则视线高程为,B点高程为。 三、选择题 1、数字测图是一种()测图技术。 A、图解法 B、全解析法 C、半解析法 D、图示法 2、点状符号只有()个定位点,对应一个固定的、不依比例变化的图形符号。 A、1 B、2 C、3 D、4 3、大比例尺测图是指()比例尺测图。 A、1/500~1/1000 B、1/500~1/2000 C、1/500~1/5000 D、1/500~1/10000 4、数字测图的野外数据采集采用测角精度不低于()、测距精度不低于5+5ppm。 A、6″ B、2″ C、1″ D、0.5″ 5、目前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方式中,应用最多的是()。 A、摄影测量法 B、全站仪测量法 C、RTK测量法 D、经纬仪测量法 6、对地形图上的地物符号进行数字化,其中独立地物符号(非比例符号)的特征点的采集就是符号的()。 A、定位点 B、几何中心 C、任意位置 D、同比例符号 7、数字测图的()是数字测图系统的关键。 A、软件 B、计算机 C、硬件 D、测绘仪器 8、以下方法中,工作量轻,采集速度快,是我国测绘基本图的主要方法的是() A、航测法 B、数字化仪法 C、野外数字测图法 D、模拟测图法 9. 计算机屏幕坐标系是以屏幕()为原点,左至右的水平方向为x轴,上至下的垂直方向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 A、左上角 B、左下角 C、右上角 D、右下角 10、利用扫描仪将原地形图工作底图扫描后,形成的图像文件是()。 A、栅格文件 B、矢量文件 C、dwg文件 D、文本文件 四、判断题 1、光栅度盘每个位置的刻度值是固定。() 2、相位法测距至少要采用两种以上的测距调制频率才能测距。() 3、大部分测距仪(全站仪)都有精测、粗测、跟踪测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报告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习报告 教学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 专业名称: 14级测绘工程 学生姓名:王小霞 学生学号: 201493134010 指导教师:徐春迪张辉 2015年7 月3 日

一、实习目的 1、熟悉GIS软件——ArcGIS的体这种系结构,掌握ArcMap用于地图数据的编辑、显示、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了解ArcCatalog对数据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GIS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掌握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图像配准,进一步理解坐标变换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利用ArcMap对数据的获取及存储,熟悉ArcMap的空间查询、叠加、缓冲区分析等常用的地图分析功能,能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掌握地图渲染方法及制图输出。 5、根据采集数据集,建立DEM,并基于DEM进行地形因子提取,制作专题图,并进行三维可视化,了解虚拟现实的构建过程。 二、实习任务 (1)熟悉ArcGIS (2)完成给定区域的地图矢量化,建立地理数据库。 地理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分层组织,先从几何特征分为:点、线、面三大类基本类型的空间对象。 (3)进行地图编制,制作专题地图并进行渲染输出。 (4)以采集的等高线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三、实习内容(附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1、熟悉ArcGIS软件结构及基本功能 2、地理数据库的创建 3、图像配准及矢量化 4、空间查询 5、地图渲染 6、制图输出 7、构建TIN 四、实习时间 2015.6.23——2015.7.3

五、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 实习地点:科技楼518实验楼机房 实习时间:上午(1~4节课)、下午(5~8节课) 六、实习总结 1、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基本熟悉了GIS软件——ArcGIS的体这种系结构,掌握了ArcMap 用于地图数据的编辑、显示、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了解了ArcCatalog对数据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GIS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掌握了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图像配准,进一步理解了坐标变换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了利用ArcMap对数据的获取及存储,熟悉了ArcMap的空间查询、叠加、缓冲区分析等常用的地图分析功能,能有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4、掌握了地图渲染方法及制图输出。 5、根据野外采集的离散点数据集,建立了DEM,并进行三维可视化,了解了虚拟现实的构 建过程。 6、在完成了此次的实习后,我更加学会了怎样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与同学交流,遇到不懂的通过自己上网查询、求助同学、向师哥师姐及老师请教,因此也让实习进行得很开心、 较顺利。如此,提高了自己的交流能力,也增进了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这 次实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意义非凡。 7、当然此次实习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实习一开始我并没有利用点、线、面的捕捉功能,对于矢量化中拓扑关系的建立,一开始都是手动连接,导致后面多边形之间放大后空隙较大,也不得不返工检查补修,造成了不少时间的浪费。所以在实习中,遇到不懂的或不理 想的应该多询问老师,这也让我明白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的含义。在此后 的学习中引以为鉴,脚踏实地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七、实习注意事项: 1、各图层坐标系严格一致,均为Gauss-Kruger,Beijing-1954-GK-Zone-18; 2、尽量多数字化一些内容,尽量提高数字化精度; 3、每加一图层,最好至少矢量化一个要素,否则很难保证在一个视窗范围内显示; 4、及时保存实习结果。

建筑模型制作流程

建筑制作项目流程 1、制作前期策划 根据甲方提供的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及模型要求,制定模型制作风格。 2、模型报价预算 预算员根据[1]、模型比例大小、材料工艺及图纸深度确定模型收费、签订制作服务订单。 3、制作组织会审 技术人员将核对分析图纸,确定模型材质、处理工艺、制作工期及效果要求。 (1)建筑制作进程: 建筑制作师根据甲方提供的图纸施工制作,效果以真实、美观为原则。所有建筑均采用AutoCAD绘图,电脑雕刻机切割细部、建筑技师手工粘接的流水线作业法,既保证了各部件的质量又保证了工期。 (2)环境景观设计制作进程: 总体环境将由专业景观设计师进行把控。专业制作人员结合图纸进行设计制作。原则是根据甲方的设计图纸再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切不可胡乱操作,自由发挥。同时使用仿真树木、小品、雕塑等进行点缀,使得整个景观部分美观精致。 (3)建筑环境灯光组装: 灯光系统根据甲方要求进行设计制作,体现沙盘的夜景效果。 4、制作完工检验 质检部经理及项目负责人对照图纸,进行细部检查和调整。 5、模型安装调试 模型服务人员在模型展示地现场调试安装清洁,达到甲方满意后离开。 编辑本段 建筑模型分类 黏土模型 黏土材料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经过“洗泥”工序和“炼熟过程其质地更加细腻。黏土具有一定的粘合性可塑性极强在塑造过程中可以反复修改任意调整修刮填,补比较方便。还可以重复使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型材料,但是如果黏土中的水分失去过多则容易使黏土模型出现收缩龟裂甚至产生断裂现象不利于长期保存。另外,在黏土模型表面上进行效果处理的方法也不是很多,黏土制作模型时一定要选用含沙量少,在使用前要反复加工,把泥和熟,使用起来才方便。一般作为雕塑、翻模用泥使用。 油泥模型 油泥是一种人造材料。凝固后极软,较软,坚硬。油泥可塑性强,黏性、韧性比黄泥(黏土模型)强。它在塑造时使用方便,成型过程中可随意雕塑、修整,成型后不易干裂,可反复使用。油泥价格较高,易于携带,制作一些小巧、异型和曲面较多的造型更为合适。一般像车类、船类造型用油泥极为方便。所以选用褐油泥作为油泥的最外层是很明智的选择。油泥的材料主要成分有滑石粉62%、凡士林30%、工业用蜡8%。 石膏模型 石膏价格经济,方便使用加工,用于陶瓷、塑料、模型制作等方面。石膏质地细腻,成型后易于表面装饰加工的修补,易于长期保存,适用于制作各种要求的模型,便于陈列展示。 塑料模型 塑料是一种常用制作模型的新材料。塑料品种很多,主要品种有五十多种,制作模型应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资料

1.水准面:液体受重力而形成的静止表面称为水准面。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 续曲面。 2.与平静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通过陆地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3.水平面 4.水准面和铅垂线是野外观测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5.椭球定位:地球椭球的形状大小确定之后,还应进一步确定地球椭球与大地体的相关位 置,才能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这个过程称为椭球定位 6.参考椭球定位的原则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使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最为吻合, 其方法是首先使参考椭球体的中心与大地体的中心重合,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适当选定一个地面点,使得该点处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重合。 7.这个用于参考椭球定位的点,称为大地原点。 8.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9.大地坐标系是椭球面坐标。它的基准线—法线,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10.大地经度L:过地面点P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起始子午面:向东为正 0-180 东经,向西为负0-180西经。 11.大地纬度B:过地面点P的椭球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赤道面:向北为正0-90 北 纬,向南为负0-90 南纬。 12.空间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 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13.因此,测量工作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解析几何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所不 同,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以X轴为纵轴,表示南北方向,以Y轴为横轴,表示东西方向,

14.54大地原点在苏联的科尔索沃。 15.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是采用了新的椭球元素进行定位定向,a=6378140m, b=6356755m,1978年以后,建立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其大地原点设在我国 中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16.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17.高斯投影特性 (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 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18.中央子午线投影到投影面上;扩大赤道面与横椭圆柱相交,这条交线必与中央子午线相 垂直。沿过N或S的母线切开并展平后,这两条直线是正交的。所以,把交点作为原 点,中央子午线作为纵坐标轴X轴,把赤道的投影作为横坐标轴Y轴。这样就构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9.高斯投影中,为减少投影时的变形,先把椭球按经度分成若干范围不大的带, 20.将地球按一定的经差值分割成若干带,按一定的投影方法进行投影。一般采用按经差6° 和3°进行投影分带。 21.长度变大大对测图、用图和测量计算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限制长度变形。 限制长度变形的方法是采用分带投影、也就是用分带的办法把投影区域限定在中央子午 线两旁的一定范围内,具体做法是:先按一定的经差将参考椭球面分成若干个瓜瓣形, 各瓜瓣形分别按高斯投影方法进行投影。 22.若知道某点的经度,就可以计算出该点所在6°带的带号N,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案

*****学院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2018年2月

《数字地形测量学》 课程介绍与教学总体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2,其中课堂教学52学时、实验20学时,学分分。 2. 课程地位与作用 (1)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后续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地籍测量、房产测绘、矿山测量等。基础表现在:原理方法、技能、测绘思路)。 (2)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做好测绘工作或测绘项目的必备基础。 (3)本课程内容是部分学校考研的内容。 (4)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培养测绘思路,提高测绘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潘正风等主编,数字地形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1)杨晓明等主编,数字测图,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2007) (3)《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4)《工程测量规范》(GB/T 50026—2007) (5)相关期刊 三、课程特点、学习方法与要求 1.课程特点 (1)包含了测绘工作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是后续学习、工作的基础。 (2)内容较多:测量学基本原理、误差理论、仪器使用、作业方法、基本计算等。 (3)实践性强、责任心高、团结互助、必须遵照测量的规程、规范。 2.学习方法与要求 (1)思想重视。就是体现出“态度端正、要求严格、持之以恒”。 (2)行动自觉。就是做到“不缺勤、认真听、勤思考、独立做、善总结”。 (3)方法正确。 ①注意各章节间的联系;透彻理解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 ②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课堂学习、实验、课后复习,巩固理论、提高动手能力; ③学习完一章内容或每次实验后,一定要自己总结,从中提炼出原理、方法步骤、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培养测绘工作思路; ④同学们要主动学习、带作问题学习,多想、多问、多练,独立完成每次作业、认真编写实验报告; ⑤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提高自学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实验14 数字地形模型(刘斌堡)

实验14 数字地形模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EM建立的原理与方法; 2.熟悉数字高程模型的一些基本应用; 3.掌握ArcGIS中创建DEM与TIN的方法; 4.掌握ArcGIS中利用DEM计算基本地形因子的方法; 5.掌握ArcGIS中利用DEM进行通视分析和剖面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背景 20世纪中叶,伴随着计算机、现代数学与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各种数字地形表达得到迅猛发展。借助于数字地形表达,现实世界的三维特征能够得到充分而真实地再现。 1数字地形模型 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是在空间数据库中存储并管理的空间地形数据集合的统称。是对目标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DTM中属性为高程的要素叫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高程是地理空间的第三维坐标,在目前GIS中,数据结构通常只具有二维意义,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图14-1 北京延庆县刘斌堡数字高程图 DEM与传统地形图相比有如下特点:1、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地形信息,DEM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能快速方便地产生纵横断面图与立体图,而常规地图

一旦制作形成,比例尺不容易改变,再制作其它产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2、精度不会损失,不存在载体变形的问题; 3、形象逼真,能够进行三维显示。2DEM的数据模型 DEM的数据模型主要有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1)格网模型(如图14-2所示) 由于计算机对矩阵的处理比较方便,以栅格为基础的GIS系统中高程矩阵已成为DTM中最通用的形式。网格点对应的地面距离为地面分辨率,常用采样点密度表示,它的选择取决于实际地貌破碎程度和对数据的精确要求。 图14-2 (2)等高线模型(如图14-3所示) 用扫描方法或数字化生成等高线,数据以矢量线形式保存。基于等高线模型可以进一步生成DEM或TIN模型。 图14-3 (3)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如图14-4所示) 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模型也是ArcGIS支持的另一种地理数据类型,它是一种用不规则三角网来表示连续表面的数据模型。不规则三角网把一个表面表示为一组相邻而不重叠的三角形。这种数据格式能更好地表达地表形态。TIN文件类型是由等高线转换成格网文件必需的过渡文件,此外,TIN文件在ArcGIS系统中不能进行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