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教学法

认知教学法
认知教学法

认知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 摘要] 认知教学法主张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前提下,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操练。这种方法就是要推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避免被动接受,主动认知,最终培养起语言学习能力。对当前的应试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推动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改变。

[ 关键词] 认知教学法英语教学

一、认知教学法的定义

认知法是一种外语教学法,它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这一教学法认为学习者要主动参与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特别是在学习语法规则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认知法认为语言是一个意义系统,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学习语言。

二、认知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认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是作为听说法对立面产生的。卡鲁尔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知识体系,外语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分析来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而语言的运用将会随着语言在情景中的使用而得到发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听说法的许多缺陷显现出来并开始走下坡路时,人们都在试图探索新的教学法以满足外语教学新的需要。认知法是在听说法受到抨击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认知法试图给语言教学,诸如心理学、语言心理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注入新观点和新认识。

语言学理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一场革命,生成语言学派给语言研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此同时,认知心理学同样受到那些研究行为方式人们的关注,他们抛弃了机械性的条件反射理论,而提倡有意义的学习。

三、认知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1. 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他提出一个“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来解释语言学习过程,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的运用过程。人类能借助有限的规律,推导、转换、生成无限的句子。

2. 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是:知识是怎样通过人们的思维和心理活动最终形成和发展的。他还提出了适应外部世界的两大主要方法:“同化”和“顺应”。感知外部世界与原有认知相同,新信息就可以同原有的结构同化;头脑内部的结构需要进调整才能适应新的知识。

3. 杰罗姆·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课程论》和《教学论》等著作中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

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3个认知学习过程。他指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3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同时他又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

他认为发现学习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⑵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⑶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⑷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

四、认知教学法的特点: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从言语实践中发现规则,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活用规则的机会和情景,从而使学生掌握规则。

2. 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创造性地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

3. 注重理解,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反对机械性的死记硬背。

4. 反对听说领先,认为语言的声音和文字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相辅相成,主张一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5.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主张对错误进行分析疏导,只改主要错误,反对有错必纠。

6.必要时可利用母语,允许适当利用母语进行讲解和翻译。

7.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创造语言环境,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五、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give explain

save donate

read suggest

tell report

lent indicate

teach generate

1.让学生去找出这两类动词的使用规则的差异。

2.教师有意识地将这些动词分成两组,学生会发现一组是可以带“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结构的,另一组是不可以带“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结构的(必须使用“动词+间接宾语+介词+

直接宾语”的结构)。

3.然后学生还要推测这两组词到底有什么区别。有学生尝试总结规则:左边这组是单音节词,右边这组是多音节词。这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现象,总结出来的正确的语言规则。

4.教师还可以对这种语言规则进行解释:多音节的词往往是外来语,可能是从法语引进的。这种方法与直接告诉学生语言规则比起来,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但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则。

以下是大学体验英语3 第4单元

The news that a sheep in Scotland has been successfully cloned got me wondering.

What good would it be to clone humans? What would I do with a clone of myself? Then it hit me that I could have my clone go into work for me while I went out hiking, biking, skiing, etc.! I really could be in two places at once.

But wait a minute. If that’s what I would do with my clone, how do I know that I’m not a clone myself? What if the original me had himself cloned and sent the clone (that is, me) in to do his work for him?

This explains a lot:

—all those mysterious checks I find in my bank statement every month but don’t remember writing,

—why my wife doesn’t seem to notice when I’ve been out of town,

—all those traffic tickets I have to pay but swear I never received in the first place,

—why my friends say things like, “I thought I saw you out skiing last week,” when I know I was at work,

—why I keep getting fines for overdue books at the library, when I only check out CD’s,

—the unexplained charges to my credit card (the one with my picture on it) from London, Paris, New York ...

I can only hope the original me never gets sentenced to prison.

1.观看反映克隆的英文电影片段第六日

2.问题讨论

A.What is cloning?

B.Talk about the pros and cons of cloning?

C.Why shouldn’t we use cloning?

提供给学生的参考词汇,并要求尽量多的用到下列单词和表达

gene regulation DNA illegal irrational

moral prohibit reproduce regulation

cures to fatal diseases endangered species

agricultural industry ethnical problems

3.角色扮演

Einstein with Obama at Nobel Prize Award Ceremony

4. 单词理解(通过以下几组句子,让学生总结这几个单词在不同语境的用法。)

Swear 听林忆莲英文歌曲I Swear

hit fine charge wonder be sentenced to death

The plan to charge motorists £75 a year to use the motorway is going to hit me hard.

It hit me that I had a choice.

The song became a massive hit in 1945.

Our small company has had 78,000 hits on its Internet pages.

a fine Georgian house

She was fined £500 and banned from driving for one month.

Breakfast is provided at no extra charge.

a charge of felony

The cook is in charge of the kitchen helper.

He charged the minister with lying about the economy.

Alex had forgotten to charge the battery.

I wonder who she is.

They come in droves to see the natural wonder.

Brad was Jane's brother! No wonder he reminded me so much of her.

a lecture on the wonders of space and space exploration

五、认知教学法的评价

认知法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地去掌握所学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语言形式的方法来掌握语言知识。只要学生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掌

握达到一定程度,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将会随着语言在有意义的情境中的使用而得以自行发展和提高。”

根据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来看,认知理论主要针对听说法的缺陷提出来的。认知法尖锐地指出听说法这一早期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和缺点,被听说法忽视的语言和语言学习这两个重要方面,如创造性和意义。

认知法在语言实践中强调外语学习要更积极地发挥学生的智力,这一点尤其符合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情况。学生要采用有意义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学习方式会使其更加令人愉快,因为学生并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一个机械装置。学生有思想、文化背景、情感、经验等等,有意义的学习依赖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因而学习效果更好。

认知法的另一个特征是从外语学习一开始就注意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真实的语言交际特征。因为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很少只用一种语言技能。认知法的最大贡献是它吸收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和外语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外语教学,从而使外语教学法更具科学性。

然而,认知法也有自身的缺点。首先,目标定位在有意义的学习上,教师发现给学生选择和准备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很困难。其次,对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用认知法学习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不佳,因为学习主要依靠分析和理解。此外,认知法还是有一个缺点,它至今尚未找到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方法供课堂教学所使用。作为认知法的理论基础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因而,认知法作为新的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五、总结

目前还不存在外语教学的“万应灵方”或“最佳方法”。由于外语教学法的各个流派的方法体系都有各自相对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具体分析各派的主张,吸取它们的长处,1.在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方面。

2.在处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方面,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并且一开始就注重语言能力。

3.加强实践性练习。练习既要连贯又有情景,其类型,主要是有意义的交际性练习,辅以机械性练习。

4.在掌握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注意发挥语言知识和学生智力的作用。随着学生学习的材料增多,越应发挥这两方面的作用。

5.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设备,用外语教外语,适当利用母语。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Theodore S.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郑声衡,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外语学,1999(1).

[4]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5]王春湘,认知教学法综观,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

英语教学法教程教案(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教案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主讲:姚向礼 教材:《英语教学法教程》 主编:王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Teaching approaches & Methods Approaches & methods of Language Teaching 众说纷纭,现以学习理论作为分类标准,将学派分为认知性的,连接性的和综合性的三大类。并简介翻译教学法,自然教学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功能教学法,在这之前首先概述一下拉丁语教学法、。 ①拉丁语教学法,指(15-16世纪)为欧洲语言的极盛时期,学校里教授作为外语之拉丁语的直觉模仿法。它在(15——16世纪)为语法模仿法:16世纪末到17世

纪,由于民族语渗入学校,拉丁语教学法主要为词汇模仿法。先后提出了自觉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这一时期的两大代表人物①惜提哈(ratch1571-163500))②夸美纽斯教学法Conienius(1592_1670) ①德国论点是通过经验与分析去学习一切。认为只从理论途径得到的记忆才是可 靠的。词汇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真教学法。 二、联结性的教学法学派 特点: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重视外语话语与实物,观念,概念等外部世界与思维的直接联系;侧重口头操练。 自然教学法(绝对排斥本族语的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习惯) 听说教学法 视听教学法 功能教学法(又名意念法,交际法或意念——功能—交际法 三、综合性的教学法学派,来源于直接法与翻译的综合 自觉实践法 折衷法(又是极端) 分阶段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Reading Method ,classical Method ).In China, it is called old method and is probably the most widely known and has been the most widely used of al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still used today in various forms .And the main drill in translation. The mains features are as the followings. 1.Classes are taught in the mother tongue,with little active use of the target lauguage. 2.Much vocabulary is taught in the form of lists of isofated words. 3.Long elaborate explanations of the intricacies of grammar are given. 4.Little attention explanations of the intricacies of grammar are given. 5.Often the only drills are exercises in translation disconnecfecl sentences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into the mother tongue. 6.little or no attention is given to pronunciation. 希腊文、拉丁文、通过翻译来学习外语。 认为背诵文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使用的课本,开始是孤立的单词和孤立的语法例句,都是从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名著里摘引出来的。 Advontedges: 1.在外语教学里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2.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3.着重阅读,着重学习原文或原文文学名著; 4.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 Disadvanfudges: 1.忽视口语教学。在教学里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 2.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 3.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易使学生在使用外语时对翻译有依赖性;

问题教学法心得体会

问题教学法心得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心得体会 一、 “情境——问题”教学法 情境问题教学学习是教师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典型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情境问题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探究性、主动性四个基本特征。本文从心理学、认识论、数学教育理论三种不同角度探讨了情境问题学习的理论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问题教学可采用随机进入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此模式的核心: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 内在联系:创设数学情境是前提, 提出数学问题是核心, 解决数学问题是目标, 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 二.“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 ( 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 )

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学,首先要理解“启发”的意义: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质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疑——问——思——进!”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结出来的关于学习的真理,只有在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下,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启”、“发”,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启发”重点体现在“问题教学法思维”上,例如:已学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那样得到的结论可靠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您是怎么想到的您依据什么说….还有哪些途径都理解清楚了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你打算怎样去思考等等。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创设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境是前提。在情境的预设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取学科情境以形成学科问题链。之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最后通过迁移练习等手段、在知识的应用中拓展升华、形成技能。 三、“问题教学法”的具体要求

认知法

认知法 一、定义: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 Approach),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卡鲁尔、布鲁纳。它强调人能够进行感知、记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它符合现代外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点,因此受到不少人的推崇。关于认知法的理论来源,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来自于某一派的理论,而是几种理论的汇合,例如,60 年代初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P iaget )创立的“发生认知论”及另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 B runer)提出的“基本结构”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对其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皮亚杰认为,掌握新知识是一种智力活动,而每种智力活动都包含一定的认知结构。无论是接受刺激还是对刺激作出反应都是受认知结构支配的。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即指概念、基本原理、规则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学生掌握基本结构,更易于理解本学科,有助于在记忆中长期保持所学的知识。随后,乔姆斯基(NoamChom sky)提出,语言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掌握规则、记忆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人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无限的句子。而认知心理学家奥斯贝尔(D. P. A u subel)也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即认知学习,它与机械性实习中的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同,它强调学生对所学基本规则和概念理解,了解其内在联系, 促进记忆, 认识是学习的开始, 并以理解为目的。他反对外语学习中的模仿的操练, 主张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操练, 受到了上述几种思潮的影响, 认知法认为,成千人学习外语与幼儿学习母语相比,有不同的特点:1.缺乏幼儿学习母语的语言环境,是在人为的语言环境(教室)中学习的;2.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3.学习是自觉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根据这些特点,把外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能力(competence)、语言运用(performance)。 二、认知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1. 语言学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他提出一个“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来解释语言学习过程,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的运用过程。人类能借助有限的规律,推导、转换、生成无限的句子。 2. 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是:知识是怎样通过人们的思维和心理活动最终形成和发展的。他还提出了适应外部世界的两大主要方法:“同化”和“顺应”。感知外部世界与原有认知相同,新信息就可以同原有的结构同化;头脑内部的结构需要进调整才能适应新的知识。 3. 杰罗姆·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课程论》和《教学论》等著作中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 4.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3个认知学习过程。他指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3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同时他又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知识的发现学习。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

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我校于上学期期末放假之前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现就我个人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 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 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 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 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 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弟子规》中说到:“学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与“探”的妙处是: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因此,“三 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还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是课堂效率低下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只好采取加强课前预习,加大课后练习的方法来弥补不足,过重的课后作业和严格的课前预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三疑三探”教学模 式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认为课外预习实际上是占据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属于变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迅速解决问题;而过于繁多的作业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倦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此外,由于学生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基本不用再布置课外作业,所以学生不存在课外负担的问题,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

《优质提问教学法》读后感#(精选.)

读《优质提问教学法》有感 假期中,拜读了学校发的《优质提问教学法》一书,其实在读此书之前,关于此类的一些文章和观点也在校中心组的学习会和课外阅读中有所涉及。书拿在手上,感觉正如学校发书时所说的一样,书并不是很厚,只有150多页,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可能很快就能读完。但是翻开这本书,用心的去阅读之后,发现和自己当初之所想背道而驰,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个图示都值得我去仔细思考、细细品味。 本书一共有8个章节,分别从“问题对课堂的影响”、“优质问题的特点”、“谁来回答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成为更好的提问者”等这几点上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笔者的研究充满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优质的问题和优质的提问是优质教学和学习的核心。下面我就以三个问题的形式来谈一谈阅读此书的一些心得。 一.什么是优质的问题? 记得书中有一项实践研究,是对教师30分钟内提出了多少问题进行了调查,教师们估计他们大概会提出15个左右的问题,并认为15个问题也是比较合适的数量,但通过研究者进行观察之后发现,教师们大概提了平均50.6个问题。结果竟然是自我预计的三倍多,我想这个结果对于那些教师而言,恐怕是难以置信的。 看到这一幕,我也是很震惊,自己是不是也和研究中的教师一样,

不断的对学生抛出一个个问题,把他们问到头晕眼花、哑口无言才罢休。问题多就好吗?我想绝大多数教师对此都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精化,去掉无意义、无营养的问题,留下优质的问题来留给学生。 书中对优质问题的四个特征做出了解答:1.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2.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3.能够促进在规定的认知水平上思考;4.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内容。笔者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高深的。结合到自己身上应该去如何落实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可能就可以抓住优质问题的关键。 1.问题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 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自己准备时要多大声的朗读几遍,问题是不是清晰,有没有歧义,容不容易理解,自己要先做出了解,不然把一个不清晰的问题问向学生,得到的只能是学生的一脸茫然。同时问出的问题目标必须是明确的,问题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达成什么效果要提前预计好,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才能使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脚手架。 2.问题应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由浅入深。 课堂上诸多问题的设计我想更多地应该像一场战役而不是游击战。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不应该东一枪西一枪,逮到一处是一处,毫无关联。太过分散的问题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到底教师要问的是什么,要学生掌握的是什么,学生不知道。问题的设计应该向一场战役一样,有组织、有预谋,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形成一个方向明确的问题链,

认知主义教学法

专题五认知主义教学法 虽然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结合而成的听说法从其协调性和客观性都是相当完美的,但是由于它只重结构,不管意义而陷入困境,而且很快受到多方力量的置疑而举步维艰。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不管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还是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都诱导新的外语教学法的产生。在这种背景下,以认知主义心理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的认知法出现在外语教学的历史舞台。 学习语言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相提并论,否认人的智力和能动性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造成教学效果不如人意。20世纪60年代后期,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皮亚杰、片鲁尔等人的认知理论成为语言学界倍受注目的学派。他们把学习语言的活动看成是一种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人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认知法主张的“有意义学习”与听说法的“反复操练”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这是外语教学法对人的智力、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认识上的理性回归,是对听说法的反动。可见,外语教学法在不断发展,追求科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学、教育学以及人的发展等多种理论和力量的影响形成了这种“钟摆运动”特征,其实质是外语教学方法时代在追寻“科学”的发展道路上面临各种新理论所作出的选择和改进,是一种在对原来教学法理论的否定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一种否定之否定的上升过程。 一、认知理论与认知法的形成 认知这个术语来自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家重视感知、理解、逻辑思维等智力活动在获得知识中的积极作用,试图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外语教学。它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出现。 1.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与语言学习“天赋观念论” 1957年,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出版了第一部著作《句法结构》,本书正式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此后连续出版了《句法理论要略》(1965),《笛卡儿语言学》(1966),《语言和心理》,这些作品的出版问世,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人类使用语言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通过理解掌握语言规则,举一反三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过程,其语言理论之核心即语言的规则系统和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转换生成语法作为一种理论模式在许多方面与结构主义相对立。因此,建立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基础上的认知教学法是听说法相对立的产物。 乔姆斯基对结构主义理论作了全盘的否定,是对结构主义的最严厉的批判。乔姆斯基反对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是人类后天经过反复刺激一反应形成的习惯的产物,认为语言是人类先天所具有的能力,是人生下来大脑中就固有的能力,即主张语言学习“天赋观念论”。认知法在语言学习“天赋观念论”的基础上形成。 2. 认知理论与认知法的产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伊(Jean Piaget)是认知主义心理学代表。他认为对知识的掌握是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二、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在最近的学案使用中,个人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如: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等。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unit1

Unit 1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ims of the unit In this unit we will discuss some general matter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five questions on particular: 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 2.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3.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4.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5.How can one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1.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 Mach of human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ir experiences. The way language teachers teach in the classroom is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d by the way they learned languag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efore we discuss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let us first reflect on our own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Task 1 Below is a list of interview questions on how peopl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first column, write down your own responses. Then interview three other students in your class and enter their responses in the other columns. Discuss your findings in group of 4 and draw some conclusion.

生物学习方法总结(共6篇)

篇一:生物学习方法总结 2013年北京学习总结 关于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明情定标,把握生物高考复习的方向 (一)高考考情 4.能力考查全面到位,综合性强 (二)学情反馈 (三)一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一轮复习的性质和特点 特点:章节的课时教学为主体,兼顾知识的综合,适度的能力培养 2.一轮复习的基本目标 二、创新一轮生物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扣疑讲练背五合一复习法 (二)复习建议 1.从局部到整体,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概念图) 2.注意共性和特异性的结合,即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理清易于混淆和容易错误的概念 告诉学生哪些是一般了解内容,哪些需要拓展深度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知识要拓展其深度,一般识记的知识只需要了解即可 5.倡导“问题教学法”,提高复习效率 6.严格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4+2习题训练法) 规范解题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按正确的答题程序答题: (一)注意近三年的全国高考题 (三)高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就可以考上二本 (四)要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整理,学会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类,学会从题干中找到关

(五)注意:以下内容已不属于新课表标及大纲考查范畴: 物质代谢及新陈代谢类型、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内容、植物个体发育的内容,特别是种子和果实发育的内容、遗传病的复杂计算、氨基酸的数目、分子量、肽 键的计算方法 (六)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恰好是高考的重点: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 果蝇的伴性遗传 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及设计 新增加的实验的原理及方法 科学史及其中的科学方法 其他植物激素(ⅰ→→ⅱ)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七)一轮复习忌讳以下几个方面: 2.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层次不清晰: 3.知识点孤立,无系统: 4.教学方法死板,不灵活: 5习题训练缺乏针对性: 6.教学环节粗糙不扎实: (八)复习内容应涉及教材中的所有栏目,包括章节前言、小结、旁栏、经典正文、 (九)注重主干知识的整理---专题化、系统化因为生物知识点特别零碎,所以主干的知识非常重要,要重点复习。 (十)巧用解题模板“万事皆有规律”---针对题型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解决该类试题的通用解题模板。 (十一)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十二)实战中训练程序化 1.观察、鉴定、探究类试题:审题(思考)、解答的模式1.审题、思考模式①性质(验证\探究) ②目的(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 ③标准 (描述实验的指标) ④理论基础 (迁移课本实验的方法、取材、仪器) ⑤确定分组 (据自变量、所给试剂) ⑥主要步骤 (过程) ⑦可能的结果与结论 2 .解答、书写模式 ①获取材料、仪器、分组并编号 ②设置(体现)实验组与对照组 ③控制无关变量 ④简述过程(进行实验) ⑤观察并记录结果或现象

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篇一: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一】 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一:有效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为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 效益,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方案》,促 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 面和谐发展,落实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高效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校于2010年9月15日正式启动“有效 教学”模式培训,对上海一师附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武汉常青实验 小学、南京行知实验小学的四种现代教学模式进行了学习。经过这 几周的学习,我的心灵受到极度的震撼。下面谈谈本人粗浅的体会:一、教改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改革,更是学校对课程的革 新 课程包含了教法、教材、教师这三大方面,课堂要高效,离不开对 课程的认识,离不开对课程的改革。 一、改革教法 首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用教材,是指不是教材里有 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说就怎么教,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不 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结 构来选择教学内容。 其次,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 当学生发生学习需求时,教师是引路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 教师是服务者;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是欣赏者。 二、改革教材 成功的校园生活是发现人的潜能,让人的潜能充分燃烧,只有开辟 了校本课程,才能让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才能让他们的潜 能充分燃烧,才能让他们的潜能充分燃烧。 三、改革教师 除了自身的提高,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爱心,一个包容的心对 待孩子,既要看到盛开的鲜花,也要善待迟开的花苞,修炼出一个 花苞心态。抱怨会导致失败,赏识能导致成功。通过学习比较我发现,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几乎都是在教教材,很少考虑到孩子的需 求和兴趣,大部分时间还是考虑把课本上的知识滴水不漏的教给学

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主编

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 Communication principle:activities that involve real communication promote learning Task principle:activities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for carrying out meaningful taskspromote learning Meaningfulness principle: language that is meaningful to the learner supports the learning proce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need to be refined in terms of the real communicative use,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chance to listen to and produce what is meaningful, authentic, unpredictable, and creative if possible. Reading is extract meaning or information and the learning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s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Writing:In CLT, students have the chance to write to express their own feelings or describe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us making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Language content (to incorporate functions); CLT just has only expanded the areas Learning process (cognitive styl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oduct (language skill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in fact,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t shares the same beliefs, as language should be learned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how it is used in real life. It ha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to combine for m-focused teaching with communication-focused teaching Four components of a task A purpose: making sure the students have a reason for undertaking the task. If the students don't understand why they undertake the task, they will lost interest and the task will face failure. A context: the task can be real, simulated or imaginary, and involves sociolinguistic issues, such as the location,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e time and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A process: getting the students to use learning strategies such as problem solving reasoning, inquiring, conceptualizing and communicating. A product: there will be some form of outcome, either visible (a written plan, a play, a letter. etc.) or invisible (enjoying a story, learning about another country, etc.) The PPP Model & The 5-step teaching method 3p:Step I. Presentation Step II. Practice Step III. Production 5-step Model:Step I. Revision Step II. Presentation Step II. Presentation Step IV. Practice Step V. Consolid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PPP and TBL:1.The way students use and experience language in TBL is radically different from PPP 2.TBL can provide acontent for grammar teaching and form-focused activities.PPP is different in this aspect. Steps of designing a tasks:

观看视屏教学课的心得体会

观看视频教学课的心得体会 在邢老师的引导下,我观看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朱征老师的视频教学课,这次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使我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现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本次视屏教学课的课题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活动非常丰富,从提出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得出结论都由学生完成,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等等,这充分符合了我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对于朱老师课,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具体操作尤其值得我们学习。而反思自己以前有的老师的教学,虽然明知放手给学生的诸多好处,但是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往往刚刚放手给学生就急于收回得出结论。通过观看这次视屏教学课之后,让我想到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中,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点内容或者能开拓学生思维的内容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发善思维能力。 一、烘托渲染——情景设置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的时间里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观看视屏教学后我觉得朱老师的课堂设计具有很多亮点:习中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可能激发探究学习的潜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好奇心是不可阻挡的,一旦启动了它将会有不可估计的力量,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而轻过程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会学”,使学生“要学”,让学生“喜欢学”。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而朱老师给学生创设烟火燃烧的情境:首先给学生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其次鼓励学生有新奇的想法。再次能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态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四鼓励学生给老师“找”麻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而这些其实是老师放低自己的位置,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创设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的氛围。同时也是结合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以致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同学们都积极发言。 二、环环相扣——问题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朱老师在给学生创设烟火燃烧的情境后,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人,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探究”这个环节,这正是将问题教学法付诸实践的表现。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除了掌握概念,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还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究”、“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研究过程,改变原来的学习行为,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而教学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相应的材料收集,而这些想必朱教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课堂上学生讨论,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根据问题和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思考,并努力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峰回路转——反馈预计 朱老师在同学们的讨论得出的问题的答案之后,再根据学生们总结出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自己的教学演示实验的引导,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再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操作,最后学生陈述实验内容等等。这种教法在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本次课的内容印象的同时,我想这也是朱老师课前预计的反馈吧。 四、拨开迷雾——引导过渡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当同学们对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是,朱老师及时的点拨,当同学们不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时,朱老师也及时地提醒同学根据自己研究的因素从而进行设计。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要做到且做好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每一次课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整过教学过程中去。 五、多种教学媒体功能得到发挥

认知教学法-(英语)

认知法 一、Brief introduction 认知教学法,又称认知-符号法,或认知-符号学习理论,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二、Basic theory Like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the Cognitive Approach looks for a rationale in linguistics and psychology.he Cognitive Approach seeks in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a basis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1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Chomsky maintained that language is an intricate rule-based system;Every normal human being is born with a 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It is competence that a child gradually acquires, and it is this language competence that allows the child to be creative as a language user. 2 Cognitive psychology: Cognitive psychology emphasis on the various mental processes used in thinking, remembering, perceiving, recognizing, classifying, etc.The Cognitive Psychologist hold that learning must involve organization of material and learning should be structured.Structure has given meaning to parts previously incomprehensible. 三、characteristics 1)认知法明确指出,外语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主,而不应让 教师主宰课堂。采取直接法和听说法的教师往往主观设计各种教学环节, 认知法却要求教师的备课建立在学生认知的特点上,根据学生认知过程 进行教学。 2)认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反对机械模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鼓励学习和使用外语中的创新精神。为此,认知法要求让学生明 确每堂课甚至每一练习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学习语言知识还是技能训练 都强调理解其中的内容,使学生能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学习。 3) 认知法的教学重视语法,必要时可用母语进行教学。然而,认知 法的语法教学又与语法翻译法不同,它要求通过有意义的练习达此目的。 同时,认知法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从学生已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