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同步课时训练

1、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2、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3、“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4、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

B.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

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

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5、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据此判断,胡适( )

A.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马克思主义

6、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可见此时期文学革命的一个特点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B.提倡写小说

C.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D.使用标点符号

7、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据此,陈独秀认为真正实现立宪关键在于( )

A.民众思想得到解放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D.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8、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学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

A.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肯定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C.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9、五四运动前四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九个月。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

10、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1、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李大钊的是( )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2、“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 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13、《新青年》是中国近代一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杂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陈独秀认为,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材料二解放云者……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 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1.据材料一,分析《新青年》杂志创办的社会背景。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以“新青年”为刊物的名号。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实现这种“解放”的?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

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儒家思想,D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章应该是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故答案为C。A错误,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B错误,《少年中国》,五

四运动时期政治学术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1919年 7月15日创刊于北京。D错误,《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从材料看,陈独秀认为,促使社会焕然一新的只有两件事——人权和进化论,这里的人权指的是西方民主思想,进化论代指西方的科学。故选B。A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明显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内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的过激行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ABD均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胡适观点的中心思想是文学,故A项正确;“民主与科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新道德和旧道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胡适不提倡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批判传统封建道德,体现出的特点是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C项与之相符。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只有少数精英主张民主政治,而多数国民没有民主觉悟,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可得陈独秀主张解放民众思想,使其民主觉悟真正提高,A 项正

确材料着重强调民主思想的重要性,没有强调制度内容, B、C项错误;材料重点强调民众觉悟的提高,D项是方法之一, 但并非材料主旨。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陈独秀在强调社会利益的同时,更强调“实际”“实利”“个人利益”“自利心”,这些观点都是对传统儒家重义轻利观的批判,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属于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中的学者不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有利于各国学者的访华讲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哲学家,还有文学家,这不完全是哲学教育受到重视的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多名外国学者来华讲学,反映的是各种新思想的传播,而非政治领域的变化,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题干材料表明李大钊既否定孔子(“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又主张改造儒家思想使之“日新”,这是李大钊要求对孔子及儒家思想批判地加以继承的体现,故答案为A。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是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文章,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文章,故B、C和D排除。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项,李大钊是《新青年》的撰稿人之一,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的历史贡献,故A项错误。B项,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题目中所言“微言如闪首传真”正体现了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特殊历史贡献,故B项正确。C项,《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陈独秀,而不是李大钊,故C项错误。D项,批判复古思潮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这并不是李大钊主要的历史贡献,也与诗中所写的情况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社会背景:民众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建立民主政治的能力,民主共和名存实亡。原因:当时中国社会积腐太深,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内涵:人格自由,个性独立。实现“解放”: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社会影响:使近代中国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颠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推动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格局的出现。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分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社会背景;结合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来回答“原因”。

2.根据材料二“独立自主之人格”即可得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再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来回答如何实现这种“解放”; 根据材料三“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等即可概括指出社会影响。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因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晚清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说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答维新派的主张也可)。

2.原因:是封建礼教秩序的精神支柱;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表现:提倡白话文。

3.背景: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贡献: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启示: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 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A B = 真子集 A ≠ ?B (或 B ≠ ?A )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1)A ≠ ??(A 为非空子 集) (2)若A B ≠ ?且B C ≠ ?,则 A C ≠ ? B A 集合 相等 A B = A 中的任一元 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 (1)A ?B (2)B ?A A(B)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 称 记 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交集 A B I {|,x x A ∈且}x B ∈ (1)A A A =I (2)A ?=?I (3)A B A ?I A B B ?I B A 并集 A B U {|,x x A ∈或}x B ∈ (1)A A A =U (2)A A ?=U (3)A B A ?U A B B ?U B A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2019-2020年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课后练习:第2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1.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由此可知王阳明( ) A.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 B.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C.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 D.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2.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 ) A.注重德性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 C.认同先秦儒学D.追求个性自由 3.王阳明《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 ) A.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脱心态 B.王阳明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 C.思通万里,胸开三界,充满禅机理趣 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 4.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 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 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5.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 孟子荀子董仲舒不够充分混乱不清或错误粗浅,已误入歧途 A.传承性B.批判性 C.佛学化D.超前性 6.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 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知行合一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 课题:§0 高中入学第一课(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 级学校深造。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 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 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 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 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 一年,… 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 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

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 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 二、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 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 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书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

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 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 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分别有2、3、6、10个模块)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②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⑨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本期学习内容:高一必修①、②,共72课时,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二】 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若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1.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北师大版必修3

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二单元)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A[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对应的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符合材料中“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的说法,故A项正确。] 2.“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杜甫的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尧舜之治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春秋战国时期与杜甫这一向往相近的思想学派是( ) A.道家B.墨家 C.法家D.儒家 D[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杜甫称赞尧舜之治和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关注现实,希望君主施行仁政,像古代尧舜那样的明君一样,以仁政治天下,故D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法家主张法术势,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3.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 B[由“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和“君权神授”“大一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维护统治秩序,为统治者服务,因此选B项。]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 A.《孟子》B.《庄子》 C.《韩非子》D.《道德经》 A[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的仁、义的思想,孟子属于儒家思想,A项符合题意,正确;《庄子》是道家的思想而不是儒家的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课时训练 人教(新版)(含答案)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课时训练 一、明辨是非(正确“√”错误“×”) 1、星期日,我和李玉林,王浩一起玩捉迷藏,我们都很开心。() 2、小明给张志讲故事,却不让我们听。() 3、我发现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可以相互学习。() 4、如果大家能够相互谦让、包容,互相协商,一般都会玩儿得痛痛快快。() 5、和不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就要把胆子放大一些,要敢于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与更多的人成为朋友,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6、我要像小布丁一样和你们玩,过好快乐的每一天。() 二、择优而选 7、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我不想和李龙玩,我看到他就生气。 B、我不玩踢毽子游戏,因为小明踢得好,他总是踢的多,我心里不舒服。 C、我和小红玩沙子,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8、下列事件中,哪一件不是欢乐气氛的() A、我和几个小朋友玩沙子。 B、王明在全班同学讲故事。 C、小李生气了,不和同学们玩。

9、下图中哪一种行为是不对的() A、小狗狗和黑黑玩的很开心 B、大熊和小熊高兴的玩去了 C、猫咪和熊哥哥吵起来了 三、活动与交流 10、当陌生的朋友不和你玩,你该怎么办?说一说,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方法总结 学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注意文化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学会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2、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完整理解,注意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 3、注意寻找这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如当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立,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学习中注意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 全册 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 全册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A B B ?U 补集 {|,}x x U x A ∈?且%1 ( %1 %1 %1 %1 ⑼ 集合的运算律: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Y Y I I ==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Y Y Y Y I I I I ==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Y I Y I Y I Y I Y I == 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I U I U 等幂律:.,A A A A A A ==Y I 求补律:A ∩ A ∪=U 反演律:(A ∩B)=(A)∪(B) (A ∪B)=(A)∩(B) 第二章函数 §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映射1.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 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 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 到 的映射;记作 .2.象与原象:如果f :A →B 是一个A 到B 的映射;那么和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 叫做象; 叫做原象.二、函数1.定义:设A 、B 是 ;f :A →B 是从A 到B 的一个映射;则映射f :A →B 叫做A 到B 的 ;记作 .2.函数的三要素为 、 、 ;两个函数当且仅当 分别相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大全(必修)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大全(含必修和选修) 北师大必修 《数学1(必修)》 全书目录: 第一章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集合的基本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阅读材料康托与集合论 第二章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3 函数的单调性 §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5 简单的幂函数 阅读材料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数指数函数 §2 指数概念的扩充 §3 指数函数 §4 对数 §5 对数函数 §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阅读材料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 第四章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阅读材料函数与中学数学 探究活动同种商品不同型号的价格问题

必修2 全书目录: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 §2 三视图 §3 直观图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5 平行关系 §6 垂直关系 §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8 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阅读材料蜜蜂是对的 课题学习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2 圆与圆的方程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阅读材料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探究活动1 打包问题 探究活动2 追及问题 必修3 全书目录 第一章统计 §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 §2 从普查到抽样 §3 抽样方法 §4 统计图表 §5 数据的数字特征 §6 用样本估计总体 §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 相关性 §9 最小二乘法 阅读材料统计小史 课题学习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 第二章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 §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 第二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考纲: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第6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7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七、考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9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十、考纲:(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第12课新时期民主法治的重建与完善 第13课“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十三、考纲:(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第五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十五、考纲:雅典民主政治。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2、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第17课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罗马法 十六、考纲: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1)、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2)、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六单元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第18课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十七、考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练习(P5) 1、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正实数r . 第二步,计算以r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2 S r π=. 第三步,得到圆的面积S . 2、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 . 第二步,令1i =. 第三步,用i 除n ,等到余数r . 第四步,判断“0r =”是否成立. 若是,则i 是n 的因数;否则,i 不是n 的因数. 第五步,使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 第六步,判断“i n >”是否成立. 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练习(P19) 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精确度d ,令1i =. 第二步,取出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不足近似值,赋给a 的到小数点后 第i 位的过剩近似值,赋给b . 第三步,计算55b a m =-. 第四步,若m d <,则得到5a ;否则,将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返 回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5a .

程序框图:

习题1.1 A 组(P20) 1、下面是关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收费的问题. 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订了以下生活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未超过7 m 3时,每立方米收费1.0元,并加收0.2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超过7m 3的部分,每立方收费1.5元,并加收0.4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 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 m 3,应交纳水费y 元, 那么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1.2,07 1.9 4.9,7x x y x x ≤≤?=? ->? 我们设计一个算法来求上述分段函数的值. 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用户每月用水量x . 第二步:判断输入的x 是否不超过7. 若是,则计算 1.2y x =; 若不是,则计算 1.9 4.9y x =-. 第三步:输出用户应交纳的水费 y . 程序框图: 2、算法步骤:第一步,令i =1,S=0. 第二步:若i ≤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 第三步:计算S=S+i 2. 第四步:i = i +1,返回第二步.

2019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含答案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2.知道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3.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概括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4.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情景导学] 材料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思考:材料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教材导学]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表现 (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影响 (1)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与集合的关系是,或者,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具有的性质},其中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子集(或 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1)AA (2) (3)若且,则 (4)若且,则或真子集 AB (或BA), (A为非空子集) (2)若且,则集且B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1) 合相等 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B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 (1)AB (2)BA (7)已知集合有个元素,则它有个子集,它有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

集、并集、补集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且(1)(2)(3)⑷Α?B?A∩B=A 并集或(1)(2)(3)⑷A?B?A∪B=B 补集?uA ⑴(?uA)∩A=?, ⑵?uA∪A=U, ⑶?u?uA=A, ⑷?uA∩B=?uA∪?uB, ⑸?u(A∪B)=(?uA)∩(?uB) ⑼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 0-1律:等幂律:求补律:A∩?uA=? A∪CuA=U ?uU=??u?=U 反演律:?u(A∩B)=(?uA)∪(?uB) ?u(A∪B)=(?uA)∩(?uB) 第二章函数§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映射 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到的映射,记作 . 2.象与原象:如果f:A→B是一个A到B的映射,那么和A中的元素a对应的叫做象,叫做原象。 二、函数 1.定义:设A、B是,f:A→B是从A到B的一个映射,则映射f:A→B叫做A到B的,记作 . 2.函数的三要素为、、,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分别相同时,二者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3.函数的表示法有、、。 §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义域: 1.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式的集合. 2.常见的三种题型确定定义域:①已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第3单元 第10课 同步课时训练及答案解析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鞭笞.(chī)膏腴 ..(gāo yú) 召.滑(shào) 瓮牖.绳枢(yǒu) B.藩.篱(fán) 逡.巡(qūn) 锋镝.(dí) 度长挈.大(xié) C.谪.戍(zhé) 崤.函(yáo) 乐.毅(yuè) 亡矢遗镞.(zú) D.氓.隶(méng) 窥.视(kuī) 隳.名城(tuī) 一夫作难.(nàn) 解析:B项,“藩”应读fān;C项,“崤”应读xiáo;D项,“隳”应读huī。 答案:A 2.下列加点词的解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爱:喜爱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 B.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制:控制 追亡逐北.北:溃败(的军队) C.铸以为 ..金人十二以为:把……制成…… 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抵抗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解析:A项,爱,吝惜;B项,制,统率;D项,抗,匹敌,相当。 答案:C 3.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秦⑤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 .①⑦⑧/②③④⑤/⑥ D .①⑦/②③⑥⑧/④/⑤ 解析:①⑦为名词作状语;②③⑥⑧为使动用法;④为名词作动词;⑤为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 河为池 B.????? 奋六世之.余烈以致天下之. 士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以. 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D.?????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叩关而.攻秦 解析:A 项中前者是动词,沿袭;后者是介词,凭借。B 项中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 项中前者是连词,来;后者是介词,凭借。D 项中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承接。 答案:B 5.下列各句没有介词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解析:C 项,省略代词“之”,以(之)为桂林、象郡;其他省略介词“于”。A 项,身死(于)人手,为天下笑;B 项,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D 项,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答案:C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