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的《倍数和因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所处位置

本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两道“试一试”及相应的“想想做做”。例1教学: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并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倍数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再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倍数与因数》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非0的自然数的乘法关系和除法关系,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数字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是浅显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混合运算等做好准备。

2、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读讲精炼”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探索数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同时形成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读讲精练教学法,以学生读讲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通过读、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抽象、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是围绕这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读讲探究,掌握新知——分组精练、巩固提升——课堂回眸、畅谈感受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你们认识这三个卡通人物吗?那谁来说说他们三人之间相互是什么关系?由于学生们对灰太狼、红太郎、小灰灰这三个人物太熟悉了,因此很快就能说清楚他们相互的关系。接着我

又问:请再仔细观察,在他们的帽子上还有各自的幸运数字呢!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能说出三者之间的乘法和除法关系。这时,我及时抓住他们的心理马上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两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从说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到说数字之间的关系,再引入新的课题。从生活到数学,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又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引起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读讲探究,掌握新知

(1)初读教材,分析概括。

我首先提出初读要求:请自学教材70~72页内容,仔细阅读、边思索,边圈点你认为重要的内容。3分钟后,学生们便完成初读任务,并分析归纳出本节课的内容:

1、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2、找几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找几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2)再次精读,自主探究。

我在充分肯定了学生对教材的概括能力后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

★你是怎样理解倍数和因数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方法是怎样的?怎样找才不重复、不遗漏?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和前面的三个问题再次精读,自主探究新知。(3)讲解汇报,点拨疏通。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后,我问:“谁来当当小老师,把你读懂的知识告诉大家吧!”

由于孩子们精读教材后,有了一定的想法和体会,每个人都急着想表达出来。一个小老师汇报说:我理解了倍数与因数的意义。例如:5×6=30,我们可以说30是5、6的倍数,5、6都是30的因数。但我们不要说反了,我有个好方法能帮助大家记住。以前我们学习乘法的时候就知道,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是因数,所有5和6都是30的因数,你就不会说成5和6都是30的倍数了。

多聪明的孩子,我马上表扬:“小老师不但举例说明了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还介绍了自己理解的方法真不错!关于这个内容大家还有补充吗?”

接着,又有小老师举例说明了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还有一个思维独特的小老师想到了除法算式,并说明了在除法算式中也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通过这些小老师的补充,这一知识点逐步突破。

接着,小老师们争先恐后的汇报了教材中找3、2、5的倍数的情况和找36、12、15的因数的情况,并总结了他们的发现: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依次分别去乘1、2、3、4、5等等就可以得到它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最小倍数的是本身,最大的没有,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想相关的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从1找起,一组组的往下找。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讲是读的继续、延伸,通过讲述可以进一步明确问题,强化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他们的能力,使学生们的数学语

言能力和把思维能力发挥到了一种极至。

(4)质疑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讲读完毕后,我特意提出两个问题请小组讨论:

1、5×6=30,我们可以说30是倍数,5和6都是因数吗?

2、请举例说明,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怎样才不会遗漏或重复?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学生们在读讲探究环节中对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仍然模糊。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有遗漏和无序的现象。为了澄清认识,突破教学的难点,特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知识。

(5)牛刀小试,反馈纠错。

1、填空:7×8=56,()和()是()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63÷9=7,()和()是()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2、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和因数

倍数(从小到大写5个)

因数

5

7

9

10

这一环节,旨在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系统整理,知识建构。

知识是一个系统,为了是

3、分组精练、巩固提升

我设计了如下的分组练习。

A组练习题(后进生)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B组练习题(中等生)

猜门牌号。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

课件

小明:你家住哪儿?

小敏:我家的门牌号是三位数:个位上的数的因数只有一个;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倍数是5;百位上的数是2和3的倍数。你能猜出这个门牌号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C组练习题(上等生)

猜老师的QQ号码。

师:想和老师成为QQ好友吗?请猜猜我的QQ号码。

课件:老师的QQ号码是9位数,后四位是7290,请猜猜前5位数字。

提示:

(1)前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它在50至60之间。(2)第三、四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是23的倍数,并且第三个数字比第4个数字小3.

(3)第五个数字既是21的因数,又是28的因数而且比1大。

这一环节我采用分层练习,分组自批自改。因为分层练习能“着眼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逐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A组为基本的练习题,进一步加强巩固,并让学生感悟“许多数有共同的因数和共同的倍数”,为以后学习公因数和公倍数做准备。B组为稍难的综合题,C组为较难的综合题。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他们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4、课堂总结、畅谈感受

师:这节课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最为自豪的是什么?

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结束全课。

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的《倍数和因数》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所处位置 本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两道“试一试”及相应的“想想做做”。例1教学: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并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倍数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再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倍数与因数》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非0的自然数的乘法关系和除法关系,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数字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是浅显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混合运算等做好准备。 2、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读讲精炼”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探索数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同时形成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读讲精练教学法,以学生读讲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通过读、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抽象、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是围绕这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读讲探究,掌握新知——分组精练、巩固提升——课堂回眸、畅谈感受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你们认识这三个卡通人物吗?那谁来说说他们三人之间相互是什么关系?由于学生们对灰太狼、红太郎、小灰灰这三个人物太熟悉了,因此很快就能说清楚他们相互的关系。接着我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冀教版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最重要知识之一,在四年级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已经掌握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单元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自然数。第二课时倍数,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第七课时,综合练习 在对整数和自然数的认识中,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在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相关计算的编排上,采取与相关知识整合、分散编排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2.了解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乘数也叫因数,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分解质因数。

4.在观察、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良好品质。 四、重点 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寻找2.3.5的倍数的特征。 4.区分倍数和因数 5.区分质数和合数 6.分解质因数。 五、说教法、说学法 1.在第一课时自然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自然数,认识奇数和偶数。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立足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决定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法,观察发现法以及直接讲授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新知,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2.在第二课时《倍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倍数是基础,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会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3.在第三、四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两个课时,这两个课时都是找规律。我会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 4.在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这一课时,我会利用故事激趣,设疑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故事,引入质数、合数的概念,举例讲授质数、合数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习加深理解。然后会让学生合作探究找一个因数的方法。从而导入这节课的教学活动。 5.在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这一课时,通过复习因数质数、合数导入新知,然后在合作、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最后让学生通过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第一篇:《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生认知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变传统课程实施中过分依靠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本节课的设计,按照这一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首先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入,然后结合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

因数,最后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境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2.结合运动会上两个班排出的队形图列出乘法算式来认识倍数与因数。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与因数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质疑、交流,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3.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我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我先提出问题:1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14、17、25、77)这一问题的提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规律。然后发现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然后我再提出下面两个问题:能不能再找出7的其它倍数呢?用哪种方法找好呢?(体会用乘法比较好,有序思考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找得完吗?(学生操作之后汇报明确一个数的倍数有无穷多个,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设计这样一系列有梯度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猜测、探究,最后发现方法。 4、巩固新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有填空、有判断还有游戏,既有基础性的题,还有拓展延伸,这样设计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公倍数打下基础。 第二篇: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 南凡中心校 刘甜甜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南凡中心校槐泉小学刘甜甜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精选5篇)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精选5篇)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

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有序地写出2、5的倍数,然后在整体观察2、3、5倍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念的能力。 (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从例中看出4、3、6、2、12、1都是12的因数,那我们可以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先让学生独自找36的因数,再指名几个学生说说是怎么找的,通过几位学生找的方法的比较得出较合理的方法。接着又找了15、16的因数,归纳出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四)全课小结 (五)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又补充了两个练习: 1、判断题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出示几张数字卡片。从中选择只有倍数和因数关系,比谁选择得多。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2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电子白板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说课稿《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如皋实验小学杨琴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杨琴,来自实验小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不同的乘法算式,建构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使学生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与方法。因此本课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能自主学习、能合作学习,以“活动单导学”为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电子白板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数字王国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流程: 动画激趣,孕伏关系 巧用模型,建构意义 自主探究,提升思考 探寻规律,感受奥妙 检测反馈

下面我将根据教学环节具体阐述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整合情况: (一)动画激趣,孕伏关系 上课之前,播放动画《找朋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理解朋友是表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数字王国里也有描述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概念。课前谈话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巧妙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关系”“谁是谁的”这些关键词上。 (二)巧用模型,建构意义 教材例题是用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由此得到乘法算式理解意义,备课初我犹豫:四年级的孩子需要操作得算式吗?最终我认为要摆,摆的过程既是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建模的过程。利用白板的覆盖、拖拉功能,我将学生无序的汇报进行有序地排列。有序是学习倍数和因数的基调,有序排列也暗合求一个数的因数时要有序、成对地找。然后我追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还能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吗?追问蕴含一个重要的数学信息:排除同样的摆法这里只能摆1、2、3排,一个数的因数其实是有限的。在此渗透看似无痕,却隐藏着教者丝丝如缕的匠心。此后我大胆放手。 活动一 自学数学书第70页图形下面的一段话。 1.小组交流:你有哪些收获? 2.回顾刚才摆图形,说关系的过程,你对倍数和因数有了哪些认识? 不同的学生与数学文本对话,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思考。星星点点的收获是学生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自主建构,零零碎碎的认识是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后的主动生成。有了这些基础我追问:你能不重复、不遗漏地说出12所有的因数吗?从形到数,数形结合,从操作到算式,直观与抽象结合,追问实现了将学生机械的模仿顺利提升到理性的数学思考。 (三)自主探究,提升思考 明确概念内涵之后,我顺水推舟,重组教材,由12的因数直接过渡到找36的因数。这样设计: 活动二 1.36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怎样摆长方形?在脑中有条理地摆一摆,再想 一想算式。 2.你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36所有的因数吗?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进修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熟悉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体系地控制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根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进修.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熟悉,为学生进一步进修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基基本. 教授教养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常识.技巧目标: 1.使学生联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熟悉倍数和因数的寄义,摸索并控制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办法,发明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点.能在1到100的天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使学生在熟悉倍数和因数以及摸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进程中,进一步领会数学常识之间的内涵接洽,进步数学思虑的程度. (二)情绪.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讨非零天然数的特点及其互相关系,造就学生的不雅察.剖析和抽象归纳分解才能,领会教授教养内容的奥妙.有味,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本课的教授教养重点是懂得倍数和因数的寄义与办法. 教授教养难点是控制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办法. 二.学生进修情形剖析 本班多半学生在日常平凡的进修中缺乏自动性,目标性.一部分学生怕艰苦,缺乏自力思虑的习惯,同时,斟酌问题也不敷周全.在本堂课的教授教养中,重要调动学生的进修积极性进步学生教室运动的介入性,体验成功的乐趣,经由过程学生的亲自摸索和体验来达到进修常识,控制所学常识的目标.同时,感触感染数学中的奥妙,增长进修数学的兴致. 三.教法与学法指点 当今社会.人类的成长离不开本质教导,而实行本质教导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室教授教养要环绕造就学生的摸索精力.创新精力动身,为周全进步学生的分解本质打下必定的基本.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才能与心理特点来进行教授教养计谋和办法的设计. 1.遵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纵.探讨为主线的理念,起首从学生的操纵入手,由浅入深,运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熟悉,在操纵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评论辩论法.以学生评论辩论.交换.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办法进行优化处理,晋升.巩固学生办法表达的完全性.有用性,防止学生只控制了办法的懂得,而不克不及周全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关系,确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出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

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语言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 1、揭示主题 老师直接揭示主题,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为了导入而导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 2、合作交流,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师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内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3、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本节课中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得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真正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化解难点。 4、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寻找共性,找出不同,得出一个数的因数,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教师的教学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倍数和因数》的认识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的认识说课稿 白山镇明德小学许德松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倍数和因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好本章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增强根据树的特征灵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展示尝试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本章的基础,为了本章后面知识的学习,所以我认为是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我觉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办法是让学生学会尝试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倍数和因数。 教材分析: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理解了亿以内及一些整亿数,掌握了非零自然数的乘法关系、除法关系,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单元继续教学非零自然数的一些特点以及相互关系,进一步充实相关自然数的知识,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与过去的相关教学内容相比,本单元把“约数与倍数”改成“倍数和因数”,尽量使中小学的数学概念相衔接;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重新组织知识体系,精简了整除、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内容,保留了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我所执教的《倍数和因数》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具体教学目标有: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通过探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出一个数的倍数及因数的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水平,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完整性和,加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塑料片、作业纸 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的已有理解,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通过师生互动,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实行优化处理,提高、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3篇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3篇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1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冀教版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最重要知识之一,在四年级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已经掌握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单元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自然数。第二课时倍数,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第七课时,综合练习。 在对整数和自然数的认识中,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难

以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在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相关计算的编排上,采取与相关知识整合、分散编排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2.了解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乘数也叫因数,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分解质因数。 4.在观察、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良好品质。 四、重点 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寻找2.3.5的倍数的特征。 4、区分倍数和因数 5、区分质数和合数 6、分解质因数。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整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说学情】 这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教学目标】 1、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因数、倍数的意义,知道因数、倍数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学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1、建立因数、倍数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掌握。

2、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理解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的“因数”的不同,过去学习的“倍”的概念和这里的“倍数”的不同。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课开始之前,与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关系、父子关系等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一)动手操作、抽象出3道乘法算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师: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摆一摆的小游戏。每个小组的信封里有12个小正方形,用上所有的小正方形你能把它们摆成一个长方形吗,开始。 生:…… 师:谁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摆法, 生:2×6=12 (点击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相应的课件】 师:你是怎么摆的, 生:…… 师:是这样吗,(点击课件出现2行6列的图形) 师:当然也可能是一行摆(2个),摆了(6行)。 【在这里,通过问引导、暗示学生,但答案最好让学生说出,先让学生头脑中自主建构形状相同的另外一种摆放。】

数学《因数与倍数》复习说课稿

数学《因数与倍数》复习说课稿 数学《因数与倍数》复习说课稿 数学《因数与倍数》复习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单元分析 《因数与倍数》这章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再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3,5的倍数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基础上,又安排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这次复习,使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归纳整理“因数与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技能目标:

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3、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在整理中构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网络。 目标应该清晰简明: (1)形成知识网络 (2)查缺补漏 (3)综合运用知识 (4)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作为五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知识; 3、对于概念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机械地记忆概念和结论。 三、说教法与学法 1、加强对概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从本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精选3篇)

Being hurt by a friend is the same as being hurt by a stranger. Don't doubt friendship, people don't owe you, but beware of those who betray you.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精选3篇)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们团队所执教的是《因数和倍数》。 一、说教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关系,确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出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语言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篇一 一、说教材 1、单元分析 《因数与倍数》这章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再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3,5的倍数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基础上,又安排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这次复习,使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在整理中构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网络。 目标应该清晰简明: (1)形成知识网络 (2)查缺补漏 (3)综合运用知识 (4)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作为五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知识; 三、说教法与学法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小组合作复习,让学生在交流探索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概念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抽象且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系数较大,所以课前要作好铺垫,要做好准备,还要精心设计练习题。我在设计中先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回顾梳理本单元的概念,以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然后加以练习,在练习中明晰概念,深化理解,强调重难点。

因数和倍评课稿(合集5篇)

因数和倍评课稿(合集5篇) 第一篇:因数和倍评课稿 《因数和倍数》评课稿 《因数和倍数》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小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但胡老师以其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教育智慧将这节课上得朴实、高效,教师的情与智无声地流淌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个教学流程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胡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是建立在深度把握教材体系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的,其流程如下:游戏激趣,理解意义→探索方法,有序思考→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回顾反思,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发展思维。每个环节都有其强烈的目的性,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较轻松。让人欣赏的是前后两个环节不是独立存在的,几乎所有的环节在解决一个问题后,总是能引导学生接着思考一个新的问题,而这个新的问题正好就是下一个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两者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例如:当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后,教师自然过渡:“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8的因数有3,那18的因数是不是就是只有3呢?”随着问题的抛出,学生自然就会产生探究找全18的因数的方法的欲望。在学生探究出找全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教师提问:“我们已经会不遗漏地找全一个数的因数,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有序地找2的倍数呢?”同样,学生也会自然产生探究有序找2的倍数的方法的欲望。胡老师通过对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衔接,让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同学们很轻松地学习到本课的知识点的同时又让人领路到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所带来的精巧的震撼。 二、整节课踏实、高效,彰显出教师朴实的教育智慧,厚重的教育情感。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理解因数和倍数含义时,教师通过站队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四下41——42页的内容。 教材情境是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合作探索中有一个红点和两个电脑标示的问题。红点问题是认识因数和倍数,两个电脑是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一节课时间,我精心准备教授第一个小红点:因数倍数。 红点问题以“怎样排队?”这个问题为引领,呈现了3种排法每排6人,排了2排;每排4人,排3排;每排12人,只排1排。阐明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解概念。 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一支,研究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在整数和自然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并未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分解质因数提供必需的知识储备。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内容逐渐增多,难度加大。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恐惧厌烦的心理,考虑问题不全面,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教学目标 理解因数、倍数的含义,并掌握求一个倍数与因数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数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抽象能力。 经历有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

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难点:有序寻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教具准备:12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朋友关系,表示两个同学之间的一种关系,不能单独说张三是朋友,应说张三是李四的朋友。目的是渗透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情境导入问题引领 以学校足球操为现实载体,预在班里举行球操表演,选派12名同学在全校展演,提问“可以怎样排队”引领探究。 二、抽象乘法算式理解因数与倍数 (一)、活动操作感知概念 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摆队形2、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摆3行4列,4行3列;或2行6列,6行2列;1行12列,12行1列。 (二)、汇报交流理解概念 1、提问一生的摆法 用什么算式表示。 生:3×4=12,摆了3行4列。 师追问还可以怎样摆(4行3列) 总结第一种方法旋转一下就是第二种了,那么我们把这两张摆法归为一类,用乘法算式“3×4=12”来表示。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The earth is in motion all the time, and a person will not always be in an unlucky position.简单易用轻享办公 (页眉可删)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1 一、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与倍数。 1、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课前准备了几个小正方形,如果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让学生独立拼摆) 2、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拼一拼,拼法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指出:有三种拼法,列出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藏在着三个算式中。 3、教师选择一个算式指出4×3=12,4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看这个算式还可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4、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 5、看其他两个算式,你还能说什么吗?你觉得哪个算式给你的感觉有些特别?

6、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让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选一些特殊的例子:如0×8=0的形式16÷2=8。辨析:能不能说16是倍数,2是因数。 7、完成想想做做(1)。 8、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应付元数与4元有什么关系?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从这个省略好你知道了什么?) 9、想想做做(3)。(从中发现了什么?24有那些因数?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二)找倍数和因数。 1、找一个数的倍数(让学生自己在纸上写,然后交流:你是怎么找的?) 提问: (1)3的最小的倍数是几?最大的呢? (2)3的倍数有无数个,那么该怎么表示? 2、完成试一试。 反思: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几?找得到最大的倍数吗? 3、找一个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1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倍数和因数的认识”。本课虽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新教材重建了知识体系,依据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中积与乘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本课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认识倍数和因数;第二段,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前者是形成概念,后者是应用概念。要求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同时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其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流程: 流程1:导入新课 流程2:认识倍数和因数 流程3: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流程4:完成“试一试”,总结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流程5: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流程6:完成“试一试”,总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流程7: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流程8: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流程9:数学游戏 流程10:课堂总结 流程11:教学“你知道吗?” 第一段:导入新课 流程1:导入新课 师:(拿数学课本,手指“数学”)同学们,这是我们的数学书。“数学”包括了许多有关数的学问。你们身边有数吗?我想如果请同学们举例的话,说都说不完,因为我们身边的数实在太多了。数中有很多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第二段:认识倍数和因数 流程2: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12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片,前后四人一组摆一摆。

师:要求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几排呢?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出这样一些长方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可以拼成一行,或者是拼成一列,用乘法算式12×1=12表示;也可以拼成2行,每行6个;或者拼成2列,每列6个,用乘法算式6×2=12表示;还可以拼成3行,每行4个;或者拼成3列,每列4个,用乘法算式4×3=12表示。 师:同学们,由乘法算式4×3=12,我们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那根据另外两个乘法算式,同学们会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请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12×1=12,12是1的倍数,12也是12的倍数,12和1都是12的因数;6×2=12,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6和2都是12的因数。 师:同学们是这样说的吗?这里还有几个算式,同桌的两个人继续练习说一说(学生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