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管理机制初探 ——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绿道管理机制初探 ——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绿道管理机制初探 ——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绿道是一种沿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人工系统由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的发展节点、慢行道、

2010年初,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

在珠三角率先开展绿道建设,先行构建起2000多km的珠三角绿道网骨架。半年多来,珠三角绿道网建成量已经过半,部分路段已逐步投入使用。绿道作为公共产品,是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绿道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为了保障绿道功能的发挥,解决多级政府、多个城市、多个部门单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绿道

绿道网由区域、城市、社区三级构成,

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a 区域绿道

b 城市绿道

c 社区绿道

2 省市联动的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管理架构

四、结语

绿道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物,绿道网建设

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乡的重

要内容。珠三角绿道网不仅能满足居民日益增

长的亲近自然的生活需求,增强城市的亲和力

和吸引力,还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创新手

段。通过研究和探索可行的绿道管理机制,可

有力保障珠三角绿道网真正建成惠及广大百姓

的标志性工程,确保绿道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建设厅. 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S]. 2003-10.

[2]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绿道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2010

(01).

[3] 年兴等.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 (9):3108-3116.

[4]

(01).

[5]

2006,30(11):46-50.

[6] 深圳市规划局,关于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的

实施意见(代拟稿).2007-03.

[7]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指导手册

.2010(04).

3 动态检测系统

绿道管理机制初探——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作者:郭建华, 高磊, 黄卓, 唐路, Guo Jianhua, Gao Lei, Huang Zhuo, Tang Lu

作者单位:郭建华,高磊,Guo Jianhua,Gao Lei(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广州,510031), 黄卓,Huang Zhuo(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290), 唐路,Tang Lu(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510290)

刊名:

南方建筑

英文刊名:SOUTH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10(4)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 2003

2.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绿道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2010

3.年兴绿道及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6(09)

4.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7(01)

5.马向明;吕晓蓓区域绿地:从概念到实践[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6(11)

6.深圳市规划局关于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的实施意见(代拟稿) 2007

7.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指导手册 201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姜允芳.石铁矛.苏娟.Jiang Yunfang.Shi Tiemao.Su Juan美国绿道网络的实施策略与控制管理[期刊论文]-规划师2010,26(9)

2.方正兴.朱江.袁媛.邱杰华.彭青.Fang Zhengxing.Zhu Jiang.Yuan Yuan.Qiu Jiehua.Peng Qing珠三角绿道建设误区及规划对策[期刊论文]-南方建筑2010(4)

3.朱泽君.Zhu Zejun论绿道对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以增城绿道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例[期刊论文]-城市观察2010(3)

4.锁秀.高阳.王煦侨.何昉.Suo Xiu.Gao Yang.Wang Xuqiao.He Fang绿道——珠三角宜居城乡规划建设的生态途径[期刊论文]-南方建筑2010(4)

5.徐文雄.黎碧茵.XU Wenxiong.LI Biyin绿道建设对于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期刊论文]-热带地理2010,30(5)

6.曾宪川.马向明.郭建华.高磊.展安.Zeng Xianchuan.Ma Xiangming.Guo Jianhua.Gao Lei.Zhan An珠三角绿道网——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的新举措[期刊论文]-南方建筑2010(4)

7.邱建丽.侯碧清.马红岩.彭峰.Qiu Jianli.Hou Biqing.Ma Hongyan.Peng Feng广州休闲绿道网络建设实践与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城市林业2011,09(1)

8.吴隽宇.WU Juan-yu广东增城绿道系统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11,27(4)

9.郭栩东.武春友.GUO Xudong.WU Chunyou休闲游憩绿道建设的理论与启示——以广东珠三角九城市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11(7)

10.何昉.锁秀.高阳.黄志楠.HE Fang.SUO Xiu.GAO Yang.HUANG Zhi-nan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期刊论文]-风景园林2010(2)

引证文献(2条)

1.羊芸.王同俊关于成都市绿道规划建设的探讨[期刊论文]-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4)

2.郭建华.吴昊《绿道连接线建设及绿道与道路交叉路段建设技术指引》解读[期刊论文]-城市交通 2012(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a3881338.html,/Periodical_nfjz201004010.aspx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项目组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

珠三角三级绿道网络规划构建实践

066 发现有两个重要的深入方向:首先要保障“绿”的实现,即划定足够面积的绿道缓冲区,为珠三角的健康发展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维护珠三角地区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体系;然后在满足生态容量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绿道网和社区绿道网,实现珠三角绿道的“三级”网络构建。 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珠三角绿道网生态容量计算 哈丁(Hardin)在1991年进一步明确定义生态容量,即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实现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率。生态足迹研究者接受了哈丁的思想,并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以表征该地区生态容量。因此,珠三角绿道网的生态容量是指满足珠三角绿道缓冲区的正常功能使用,但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的最大人口容量[3-4]。 2.1 计算方法 生态承载力则是指在不削弱某一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情形下,该区域所能持续支持某一种群的最大生物数量。其计算方法为:将生态缓冲区内的现有耕地、草地、林地、建 土地利用类型均均衡因子产量因子耕地 2.82 1.66林地(园地) 1.140.91草地0.540.19水域0.22 1.00化石燃料 1.140建筑用地 2.82 1.66 珠三角三级绿道网络规划构建实践 The Planning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Greenway Network 何昉 高阳 锁秀 叶枫 HE Fang, GAO Yang, SUO Xiu, YE Feng 中图分类号:TU98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1)01-0066-06收稿日期:2010-12-25修回日期:2011-01-10 摘要:目前作为景观都市主义集大成者的珠三角绿道网已经实现全面贯通,初步完成了预期的首年任务。而在珠三角绿道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珠三角绿道网生态容量的计算,发现只有进行珠三角三级绿道网络构建,实现城市和社区绿道网的合理规划布局、棕地再利用、不同功能组团转换,才能将珠三角绿道网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关键词:风景园林;绿道;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Greenway, a practice of landscape urbanism, has almost realized. The goal for the first yea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was achieved. In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Greenway Network, the authors calculated the eco-capacity of the Greenway Network and found out that the reasonable layout, brownfield reu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can achieve the maximum of the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 表01 各类土地类型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Table 01 Equivalence Factor and field factor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 1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地区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开发建设强度最大的城镇密集区域之一。特别是长期以来,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而城市被当作放大的建筑来设计。加之快速的城市化,以及对城市中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导致城市绿色空间被大量挤占,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健康危机。因此,现代城市建设尤其是珠三角都市群的规划设计需要从更生态的角度和理论去摸索。代表景观都市主义的“珠三角绿道网”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走到我们这些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面前[1-2]。 珠三角绿道网是在珠三角自然生态格局、历史文化遗产和城乡发展状况等资源本底的基础上,对具有休闲娱乐价值的生态和人文要素进行识别,通过自行车道、步行道等人工走廊进行串联,同时配置完善的设施和多元化的功能,形成供城乡居民休闲游憩的开敞空间,是珠三角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途径。经过2010年一年的规划建设工作,珠三角九市已经累计完成2 372km的区域绿道建设工作,珠三角区域绿道网骨架已基本成型。但如何最大化实现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我们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试行)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Pearl River Delta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为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为保障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引和规范以及实际案例,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目录 1 总则 (1) 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 (2) 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 (4) 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6) 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 (8) 6 慢行道规划设计 (10) 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2) 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5) 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 (16) 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8) 附图 (20) 附表 (23)

1 总则 1.0.1本指引为适应和满足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1.0.3本指引主要针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工作,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各城市。 1.0.4区域绿道(省立)是区域绿地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区域绿地统一规划布局。 1.0.5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的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旅游、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和职能分工,依法履行职责。 1.0.6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0.7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规划设计可参照本指引。 1.0.8本指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区域绿道(省立)的义务;有权监督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检举违反区域绿道(省立)规划的行为。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及值日表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及值日表 为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推进公司日常工作规范化、秩序化、树立公司形象,经研究制定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小仓库,每天由员工轮流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三、个人办公区域的维护要求 1.每位员工应时刻保证自己办公桌面物品整齐、整洁无杂物; 2.员工离开办公桌,长期不使用电脑设备是,应锁定并关闭显示屏,做到节约用电; 3.员工下班离岗应保证个人桌面清洁,如有食品食物应存放进个人储物柜,将座椅摆 放整齐并将垃圾桶的垃圾清理干净。’ 四、公共办公区域的维护 1.每天早上在上班前,办公室值日生将所有办公区域的地面清扫一遍;会议室的台面 以及饮水机擦拭一遍; 2.办公区域的绿色植物每周定期浇水; 3.员工应注意保持地面及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及时清理污物。 五、办公室环境维护原则 行政人员根据公司现状及人员配备制定出卫生值日表,公司员工变动以及时更新的值日表为准。

第一条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及责任相互监督及个人自觉保持办公室环境的整洁、干净。第二条每一位员工需无条件遵守以下条例: 离开办公桌徐江座椅推入办公桌内; 离开办公位置超过半小时的需关闭计算机显示屏,做到节约用电; 办公桌面拜访整齐,不得随意丢弃堆放各类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物品; 废弃的文件、发票、废纸应整理放入指定位置,每隔三个月清理一次; 公司配备的个人电脑应经常清除灰尘,保持个人配备电脑的干净无尘; 第三条当日值日员工需提前10分钟到达公司开门进行办公室的清扫和擦拭;值日员工完成当日值日工作将公司钥匙递交隔日值日员工手中;如有个人特殊情况无法完成当 天值日工作者需提前与其他同事做到替换工作。 六、员工值日表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含义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伤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 2.110、120、122及其他部门转送的“三无”患者(无钱、无家属、无身份证明)的急诊抢救;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交通事故、中毒等)中患者的急诊抢救; 4.其它应当开通“绿色通道”的情况。 (三)绿色通道的措施 符合医院绿色通道范围的病员来院接诊后,应采取下述措施: 1.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服务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2.急诊科实行二十四小时连续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

点。 3.伤病员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CT室、药房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入出院处、服务队等)必须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4.“绿色通道”安排服务队实行24小时服务,负责迎、送伤病员和入院后有关检查、交费、取药、手续办理的帮助服务。遇危重病人需送检查或入住院的,接诊科室必须安排医务人员亲自护送。 5.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对干扰“绿色通道”的个人和科室,需追究责任。 6.绿色通道范围内患者,除属ICU收治范围者外,要确保实现专科收治,原则上由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相应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协商解决。需立即手术的患者,应立即通知手术室,由手术室按急救手术绿色通道予以特殊保障。 7.接诊科室遇到重大急救,病员较多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8.突发事件(交通事故、中毒及其它重特大突发事件)在分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12T09:43:11.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宋宸[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发展绿道网的同时要兼顾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管理也需要更加模式化和具体化,并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居民对于绿道网的认识,从而加强居民的自觉维护意识,除了内部改 革以外,还应该动国家、地区间的交流,综合分析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道网建设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尽量少走弯路。我国绿道网的建设需要我们一直站在科学的角度进行审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 关键词:绿道建设;规划方式;绿道管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诸多改善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措施应运而生。“绿道”概念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和谐的同步发展。城市绿道在绿化城市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放松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我国的绿道建设起步比较晚,大范围实施成功的城市案例也屈指可数,在当代人类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时,绿道的建设规划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一、绿道网建设在我国的发展 1.1我国“绿道”思像的雏形 中国人最讲究天人合一,据记载,早在公元前的周代就有了关于“绿道”的雏形,周朝修建的周道便很好的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周道的石板节节相接处就有一定空隙。使得小草得以生长,道路两旁值有绿树,下雨天雨水流向低洼的地方,使得草木得到水分。这样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当时走在路上的只有人和牲畜,因此“周道”行得通,放在当下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交通工具将大路堵的水泄不通的形势下,也就另当别论了。 1.2“绿道”的发展过程 “绿道”一词正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景观设计中,原意为一种与生态景观相结合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休闲娱乐和活动场地的线型开阔空间。在长时间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一些国家对于“绿道”的研究和设计已经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我国近代引进这种思像比较晚,对于绿道网的建设更是刚刚起步,比较成功的有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建设。该工程开始于2010年历时3年完成,已成为全省以及全中国的标志性工程。珠三角的绿道网很好的解决了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是我国绿道网建设的重大成就。但在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绿道网建设事业仍存在诸多不足。 二、关于城市绿道网的规划方式 2.1因地制宜 城市绿道的建设通常来讲都是依山傍水,在建设线型空间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范围,因此绿道网的建设选址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仍然以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为例,基于中国传统的理念,该区绿道网的建设更加注重这座城市原本的元素,根据“山”“江”“海”“林”等原素开展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完善加强,创造更加优异的生态长廊。因此可见,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根据就是因地制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在城市的建设中仍然适用。 2.2将目光放到长远的角度 绿道网的建设不可能完成于一朝一夕,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它的规划需要考虑到诸多可变元素,例如城市发展的规模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城乡的均衡等等… 在当下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根据时代不停的改变,不断的完善才是正解,因此我国在建设“绿道网”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国家也应支持有关于环境生态建设等部门的发展,各个高校加大培养有关专业人才的力度,源源不断的为“前线输送人才”,欧美等各国在不断地发展和研究中才得到了现在的成就,我国也应把绿道网的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当下的时代城市环境的保护关乎人类以后的发展。 2.3将“绿道网”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 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7月28日根据当下我国的国情讲话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有一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此处讲的“科学发展”并不是说我们只发展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而放弃环境,更不是完全以保护当下的生态系统为中心,不要经济建设了。要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统筹”。在“绿道网”的修建中,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以多为好,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状况,做出合理的规划,使“绿道” 带动起城市的“呼吸”,让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三、绿道的管理“道阻且跻” 3.1绿道网建成后面对的主要问题 绿道的建设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绿道建成之后面我们临着更加严俊的考验,一些绿道的建成可能会吸引“外来”物种的入住,影响和危害原本的生态链和系统结构。绿道网建成后更是面临着维护和整改的问题,毕竟城市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改变着的,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极其迅速,要时刻保持绿道网的建设和人们的需求相适应。政府相对应的保护政策不够完善,等等。 3.2建立完善有关于绿道管理的机制 绿道的发展在我国并没有太长时间,但是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值得重视,我国政府机关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但是并没有成立相关的机关部门去专门的进行管理保护和功能开发,于是乎我国的绿道网仍处在一个“有人生没人养”的状态中,但反观其他绿道机制已经较为完善的国家,这一方面做的就很好,于是“绿道网”系统可以很好的很长久的,更加与人类和谐的发展下去。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成立这一部门的进程。

绿道网“兴奋点”开发策略研究——以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为例

绿道网“兴奋点”开发策略研究 ——以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为例 孔婷婷雷志强 【摘要】2010年广东省在国内率先全面启动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2012年6月19日,汪洋副总理在绿道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绿道兴奋点的建设为抓手,完善绿道功能,完善绿道服务”。2012年7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始编制《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截止到目前,广东省已建成2000多千米省立绿道贯穿珠三角9市的200多处森林公园、海岸河堤、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等,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本文基于广东省绿道及“兴奋点”建设的领先性及在宜居城市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结合《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及广东省绿道网实施现状,总结提出绿道网“兴奋点”综合开发的策略,为今后的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绿道网“兴奋点”;领先性;宜居;策略 1.广东省绿道网规划建设的领先性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绿道网的规划建设,其规划理念、建设方式、实施管理条例等在全国具有领先性,可为其他城市绿道网的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参考。 广东省于2009年首次提出建设全省统筹的绿道网络。2010年,率先全面启动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将珠三角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2012年6月19日,汪洋副总理在绿道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绿道“兴奋点”的建设为抓手,完善绿道功能,完善绿道服务”,自此“兴奋点”的规划建设成为完善绿道网体系的重要举措。 2012年7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始编制《珠三角绿道网“兴奋点”规划建设指引》,指导与规范“兴奋点”的开发建设。 2.广东省绿道网规划概况 广东省将绿道分成省立绿道和市立绿道两个层级。前者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绿道,后者为城市内部的绿道。 截止到目前,广东省已建成2372千米省立绿道,市与市之间的18个城际交界面全部实

办公室管理制度

办公室工作规章制度 为完善公司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公司各项行政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特制订本制度。 一、工作职责范围 综合部工作的职责范围:行政管理、人事管理。 1、拟定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方针、目标,编制经济责任制方案。起草公司合同及行政工作安排、总结、报告等文件。 2、负责公司各种相关证件、资质的年检考核工作。 3、负责保管好公司公章、业务章、工程章、合同章,并做好使用登记工作。 4、管理公司的车辆、电脑、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5、负责员工的考勤管理工作及员工的录用、考核、奖惩、离职工作。 6、负责人事档案、技术档案、文书档案等资料的归档和管理。 7、负责按月缴纳公司的电话费、水、电、暖、气、网费等物业管理费用。 8、负责采购、分发、管理公司的办公用品、图书、音像资料等。 9、做好各种文件的收发、传递、催办、整理等工作。 10、负责公司办公会议的召集和会议纪录,整理会议纪要和决定,印发相关文件,并负责督促检查文件的执行情况。 11、督促检查部门职责和员工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搞好综合管理,协调公司各部关系。 12、负责员工的社会保险工作。 13、负责监督检查公司的卫生清洁工作,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14、处理好公司与外部的公共关系,做好接待工作。 15、完成公司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二、具体工作规定

第一条文件收发规定 一、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拟稿。文件形成后,属董事会的由董事长签发,属公司的由总经理签发。 二、业务文件由有关部门拟稿,分管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审核、签发。 三、属于秘密的文件,核稿人应该注“秘密”字样,并确定报送范围。秘密文件按保密规定,由专人印制、报送。 四、已签发的文件由核稿人登记,并按不同类别编号后,按文印规定处理。 五、文件由拟稿人校对,审核后方能复印、盖章。 六、董事会和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报送。送件人应把文件内容、报送日期、部门、接件人等事项登记清楚,并报告报送结果。 七、秘密文件由专人按核定的范围报送。 八、经签发的文件原稿送办公室存档。 九、外来的文件由办公室文书负责签收,并于接件当日填写阅办单,按领导批示的要求送达有关部门,办好文件阅办;属急件的,应在接件后即时报送 十、文件阅办部门或个人,对有阅办要求的文件,应在三日内办理完毕,并将办理情况反馈至办公室。三日内不能办理完毕的,应向办公室说明原因。 第二条文印管理规定 一、所有文印人员应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工作中接触的公司保密事项。 二、打印正式文件,必须按文件签发规定由总经理签署意见后打印。各部门草拟的文件、合同、资料等,由各部门自行打印。打印文件、发传真均需逐项登记,以备查验。 三、文印人员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打字、传真、复印任务,不得积压延误。工作任务繁忙时,应加班完成。办理中如遇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有关人员校对清楚。 四、文件、传真等应及时发送给有关人员。因积压延误而致工作失误或造

1、办公室环境管理办法

办公室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条总则 为创造优良办公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办公环境的制度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办公环境规范 一、办公区域: 1、办公桌:所有员工均有责任保持工作环境和办公桌面的整洁,文件必须尽快归档。 办公桌面除电脑、饮水杯、电话、文具(必须放置于笔筒内)、文件筐、相框(不超过1个)、名片盒、装饰品(两个以内)、小型植物(一盆)外,不允许放其他物品。人离开座位半小时以上应于离开前将桌面收拾干净。 办公桌面文件筐必须经常整理,将过期或无效文件送档案室存放,文件筐内不允许放置个人杂物或食物等。 垃圾篓应罩塑料袋,置写字台下。保持办公设备清洁,主机和显示屏的正面、背面、送风口无污垢,主机上不放置书籍、杂志、纸张等物品。 2、个人物品:个人的参考资料(文件夹、书籍、手册等)、文件卷宗(各种信息、草拟的文件材料等)、空白稿纸等文具必须收到个人储物柜中; 私人物品如提包、背包、饭盒、食品、洗洁精、化妆品等应放入个人抽屉,不许摆放在办公桌面、电脑机箱或公用资料架上; 3、墙上不能随意张贴图片,更不准乱写乱画;办公区域内各种绿色植物员工应自觉爱护,不得随意撕扯、挪动、浇水、施肥、涂画,以免损坏。 4、下班前或加班后,员工应清理桌面及办公环境。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电源,将座椅推入办公台下或排列整齐。最后离开的员工应负责关闭本办公区域的照明、饮水器和空调。 5、会议室的使用部门或个人应负责清理桌面整洁,将会议椅排列整齐,会议结束关闭电器设备电源和照明灯、空调。 6、员工公共使用的办公区域,例如:门口区域、交流室、接待区等区域,必须注意在使用过程中不随意丢弃物品,使用之后将区域内物品及设备摆放整

绿色办公室管理制度

绿色办公室管理制度 为创造绿色办公环境,践行低碳节能,建设美丽五峰,特制定“绿色办公室”环保准则: 一、电灯与电器设备 1、上班时,使用电水壶集中烧水,减少用电量,使用厕所后做到随手关灯;下班后,关闭办公室内所有的灯、电脑等电器。 2、及时关闭会议室的电灯、空调; 3、天气晴朗的时候,使用自然采光,减少用电量; 4、采购新电器用品时,在考虑价格因素的同时,尽量挑选省电、省能源的产品。 二、通风设备及空调 1、用完会议室后要及时关闭会议室的空调、换气扇; 2、办公室使用的电扇或取暖设备下班要及时后关闭; 3、控制室内的空调温度,适宜的温室一般是26度,调整空调温度的设定应大于26度; 4、在天气好的时候不开空调和电扇,引入自然风。 三、节约用水 1、随手关上水龙头,遇到没关紧的水龙头马上关紧; 2、为保护水源、减少污染,应尽量使用无磷洗涤剂、可降解清洁用品等。 四、有效减少废弃物

1、提倡无纸化办公,或者以传阅文件的形式,减少复印纸张; 2、复印文件时尽量采用正反打印的方式,节约用纸; 3、提倡减少纸巾的使用量,多用抹布、毛巾。 五、办公用品回收再利用 1、提倡打印、复印时,将单面用过的纸回收再利用。 2、设立“办公用纸回收箱”,可将废弃办公用纸、报刊报纸及包装集中收集 3、提倡使用再生纸,可替换内芯的笔、碳粉盒和充电电池及其它可循环使用的物品; 六、改善办公室内工作环境 1、将复印机放置在不影响员工办公的空气流通处,防止噪音和空气污染; 2、种植绿色植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3、定期打扫办公室,保障办公区域的干净整洁; 4、设置垃圾桶,减少废弃物的乱丢乱放。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1目的 系统的规范急性重危患者的接诊、分诊、检查、诊断、治疗、抢救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性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 2范围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适用于全院工作人员对急性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工作的管理。 3定义 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在医院抢救危重病人时,为抢救其生命而设置的通畅的诊疗过程。 4要求 4.1院前急救 按《院前急救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所需仪器设备、药物的要求。 4.2急诊急救绿色通道 4.2.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立即将患者送人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患者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检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或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抢救病历。

4.2.2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根据患者病情下达抢救医嘱、下达会诊医嘱、下达检查医嘱、下达手术医嘱。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及护士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口头医嘱的补录。 4.2.3经急诊科外科、妇产科医生评估,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患者,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等,在快速做好术前必要准备的同时,由急诊科医生通知专科医生直接到手术室,并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急诊科医生将患者送到手术室,在专科医生到达手术室之前由急诊科医生、麻醉师共同抢救患者,专科医生到达后,与急诊科医生交接患者,由专科医生完成治疗与手术。术前必须有书面的手术通知单,写明术前诊断、手术名称及患者基本信息。 4.2.4病人病情危急,来不及进入手术室处理的患者,由急诊科医生通知麻醉医师、相应专科医生到抢救区就地实施手术。 4.2.5所有急性危重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医生和护士的监护下进行。 4.3门诊急救绿色通道 4.3.1门诊发现需要抢救患者,由接诊医生和门诊护士负责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

浙江省绿道网技术标准研究及省级绿道网规划

编制说明 为适应我省绿道规划设计需求,有效指导、规范和协调全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我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或具体化。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编制人员:顾浩陈桂秋赵栋胡智清 高黑孙鹏周俊马敏 马浩杨永康周伊峰黄勤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 年12月12日

目次 1 总则 (3) 2 绿道定义 (4) 2.1 绿道的定义 (4) 2.2 绿道的构成 (4) 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 (8) 3.1 绿道分级 (8) 3.2 绿道分类 (9) 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 (10) 4.1绿道规划类型 (10) 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 (10) 4.3 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 (11) 4.4 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 (11) 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 (12) 5.1 绿道选线原则 (12) 5.2 绿廊 (13) 5.3 慢行道 (15) 5.4 驿站 (18) 5.5 标识 (22) 5.6 节点 (23)

1 总则 1.0.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1.0.2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1.0.3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绿道定义 2.1 绿道的定义 2.1.1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以自然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 2.1.2绿道主要功能是我省生态空间的保护系统、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健康生活的活动系统、旅游网络的支撑系统和城乡统筹的连接系统。 2.2 绿道的构成 2.2.1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大系统构成,主要包括绿廊、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五个部分。 2.2.2绿廊系统是慢行道两侧由植物群落、水体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景观生态廊道。 2.2.3 人工系统由慢行道、驿站、标识和节点等四个部分构成。 2.2.4绿道组成的具体要素见表2-1。

城市绿道介绍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如今的人们更多地渴望到山林海边寻求惬意,踏上没有噪音尾气的城市绿道。而这份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在我们身边实现,贯穿整个城市的绿道网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今后,市民朋友或许只要出门走上几步路,就能踏上精心设计、设备齐全的绿道,尽享自然惬意。 什么是绿道? 北京近山松认为绿道上应有自行车专用道,还有驿站 “绿道,简单地说就是绿色生态之道。”绿道是提供给行人、骑车者休闲健身的道路,也被认为是慢行之道。 绿道到底是什么样子? 北京近山松认为绿道里面有自行车道,有步行道路,有绿色的环境,有标识系统,还有停下来休息的地方,类似于古代的驿站。 绿道特征 绿道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在我国国内尚无完整的经验可循。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根据需要,绿道外围可以划定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或组团隔离带。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

体。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绿道与人行道的区别? 人行道:上班绿道:休闲 绿道与人行道有何区别?绿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是分开的,非机动车道从城市功能来说是供日常生活,包括上班行走的一条道路。绿道是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空间,当绿道由于很多原因不能连贯时,可能借用非机动车道使绿道连接起来。 绿道六大组成要素: 一、绿廊,由现行的带状空间两侧来控制一定的绿化控制带,这个绿化控制带通过景观修复来打造绿廊。 二、游径,在绿道里面设计一定的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和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游径系统。 三、标识,通过标识牌、标识信息的设计,让大家在绿道里安全行驶。 四、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基础设施系统。 五、服务,在一定的范围内设计驿站,保证市民享受到服务设施。 六、发展节点,绿道不单单是一条线,在绿道网络上依托森林公园、市域公园发展为绿道的重要节点。

绿道管理机制初探 ——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绿道是一种沿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人工系统由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的发展节点、慢行道、 2010年初,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 在珠三角率先开展绿道建设,先行构建起2000多km的珠三角绿道网骨架。半年多来,珠三角绿道网建成量已经过半,部分路段已逐步投入使用。绿道作为公共产品,是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绿道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为了保障绿道功能的发挥,解决多级政府、多个城市、多个部门单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绿道 绿道网由区域、城市、社区三级构成, 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a 区域绿道 b 城市绿道 c 社区绿道

2 省市联动的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管理架构

四、结语 绿道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物,绿道网建设 是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乡的重 要内容。珠三角绿道网不仅能满足居民日益增 长的亲近自然的生活需求,增强城市的亲和力 和吸引力,还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创新手 段。通过研究和探索可行的绿道管理机制,可 有力保障珠三角绿道网真正建成惠及广大百姓 的标志性工程,确保绿道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建设厅. 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S]. 2003-10. [2]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三角绿道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2010 (01). [3] 年兴等.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 (9):3108-3116. [4] (01). [5] 2006,30(11):46-50. [6] 深圳市规划局,关于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的 实施意见(代拟稿).2007-03. [7]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指导手册 .2010(04). 3 动态检测系统

办公室日常管理制度

办公室日常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办公区域的工作秩序,营造整齐、清洁、安静、美观的办公环境,提高员工个人办公素养,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区域及全体员工。 三、权责 1.全体员工在所有办公区域必须遵守本规定; 2.行政人事部负责办公环境的监管工作。 四、员工行为规范 1.员工应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不旷工,自觉遵守公司考勤制度,有 事及时请假。 2.员工应于上班时间提前5分钟到达办公室,以保证办公桌面的清洁及物品摆放的整 齐。 3.上班期间必须佩带工作牌。工作牌严禁转借、复制、伪造和涂改,丢失或破损要及 时补办。 4.进公司后不得在座位上用餐(可在茶水间就餐,餐后及时清理自己就餐区域,保持 环境卫生)。 5.工作时间内不得闲聊、吃零食,确保办公环境的干净整洁。 6.在办公室坐姿要端正,不允许将腿脚搭在桌椅上;站立时不要身倚墙壁、柱子等。 7.洗手池不得倾倒茶叶,残渣;不得将烟头及茶叶,水等随意倒入办公区绿色植物盆 内。 8.在工作期间严禁大声喧哗、打闹,禁止传播“小道消息”。 9.进入办公室前应先敲门,严禁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办公室。 10.严守保密纪律,未经允许不能随意翻看、查找或擅用他人物品、文件等。 11.员工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露公司机密或提供任何协助予同业竞争者的信息。 12.接待时需统一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待来访人员离开后及时整理好接待区域,将所有 物品归位。 13.来电时,须在电话铃响两声内接听。当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业务时,应及时向上级领 导或相关人员请示后再给予答复;通话结束时应等对方先挂电话,不抢先挂断。 14.员工不得使用公司电话、通讯设备处理私人事务。 15.员工在接听电话时,不得以聊天寒暄方式影响同事工作和内外信息的畅通。 16.员工电话时应保持态度诚恳亲切,用语谦逊文雅、温和有礼,声音适中、尽量简洁、 明确。 17.严禁工作时间用公司电脑闲聊或做与工作无关的相关事宜。 18.办公室内禁止使用私人电脑并禁止随意调换他人电脑的部件,如鼠标、键盘等。 19.员工在工作时间会客(公司客户),应安排在会议室里接待。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一 律不得进入会议室。如有特殊情况,需事先征得部门领导批准。 20.上班期间严禁擅离职守,外出办事必须提前向上级汇报申请,填写《外出申请单》。

广州绿道、广东绿道

广州绿道、广东绿道 我们车友有福啦!快看看自己附近有何绿道规划,有空就与大自然交流交流! 熊人自认是懒熊一只,没魄力,跟哪些动不动就骑车到西.藏、青海、北京的牛人、猛人没的比。心里就只能意淫:自己骑着公爵700(不是驾着五彩云霞),从珠穆朗玛峰飞驰下来,酷毙了!现实版的熊人是看看周边有什么好的地方,有空就去撒撒野而已! 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省ZF决定在珠三角区域绿地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 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乡的绿道网络系统。

其中,涉及广州市域范围的绿道共有四条,长约340公里,而实际上,广州计划在今年亚运前完成的绿道总长大约480公里。 广州绿道网按照广东省的总体规划部署,在广州市规划局的绿道建设规划基础上完成。重点依托青山绿地、河涌整治等工程建成的路网、水网和绿化带展开,串联沿线的人文、地理、生态景观。广州绿道网建设在时间安排上分期推进,2010年计划完成6条绿道主干线,全长约480公里,形成基本绿道骨架网,2011年至2012年继续完善优化。

6条绿道主干线分别为流溪河绿道、芙蓉嶂绿道、增江绿道、天麓湖绿道、莲花山绿道、滨江绿道。6条绿道主干线纵横广州12区(市),其中流溪河绿道主线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沿流溪河沿线经从化市、花都区、白云区、石井河、增埗河进入广州市区,支线从广从路、白云山、麓湖路进入广州市区,横跨长度最长。

办公环境管理制度

办公环境管理制度 一、总则 办公环境是指公司办公场所的自然环境,包括公共场所、样板间及各部门办公室的空间环境与安全环境。为创造优良办公环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提升管理水 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共场所环境管理 1、公司所有工作人员应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严禁堆放杂物,严禁丢 弃垃圾、废品、碎屑,严禁随地吐痰、倾倒污水和茶渣。 2、饮水机及周围必须保持清洁,严禁倒杂物;每一位员工务必注意节约用水。 3、公共场所及样板间内各种公物、绿色植物员工应自觉爱护,不得随意撕扯、 挪动、浇水、施肥、涂画,以免损坏。 4、使用样板间后请将物品及时放回原位,保持环境卫生。 5、为减少办公室的污染和尊重所有工作人员的感受,办公室内应该禁止吸烟, 以保证空气的新鲜。 6、办公区内走路要轻盈、快捷,见到领导要主动让道或在领导左侧或后面行走。 7、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谈话或讨论问题,避免大声呼唤、说笑,影响他人。 8、不要与来访人员在公共场所谈话、更不要争吵。 三、办公环境管理 1、办公区环境本着方便、舒适整洁、和谐统、安全。 2、公司各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自觉维护本办公室的环境卫生,各办公室负责人对 本办公室的环境卫生负责。 3、进出办公室必须轻轻关门,不能产生很大声响。 4、办公桌上的物品应摆放得体,素雅、整齐、清洁,各类文件存放应注意保密,

不得随意摆放; 5、桌面和室内办公设备摆放整齐,保持外表干净; 6、室内文件柜文件摆放科学有序,外观整洁; 7、办公座椅不能随意摆放,离座后要将座椅在桌前摆正; 8、门、窗能够正常使用,防止安全隐患; 9、对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应有其独立的空间,要考虑到其他人员对设备 的使用,摆放时既要方便他人,又不要妨碍他人的工作。 10、会议室的使用部门或个人应负责清理桌面整洁,将会议椅排列整齐,会议 结束关闭电器设备电源和照明灯。 11、下班前或加班后,员工应清理桌面及办公环境。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电源,将座椅推入办公台下或排列整齐。最后离开的员工应负责关闭本办公区域的照明、 饮水器和空调。 四、办公安全环境管理 1、常见的安全隐患: (1)办公建筑隐患:办公时注意地面防滑、墙、天花板及门、窗是否有安全隐患;离开办公室前关窗、锁门。 (2)办公家具方面的隐患:如办公家具和设备等摆放不当,阻挡通道;家具和设备有突出的棱角;橱柜等端堆放太多东西有倾斜倾向等。 (3)办公设备及操作中的隐患:如电线磨损裸露,拖曳电话线或电线,电脑显示器摆放不当的反光,复印机的辐射,违规操作等。 (4)工作中疏忽大意的人为隐患:如站在转椅上举放物品,女士的长头发卷进有关的机器设备,复印后将保密原件遗留在复印机玻璃板上,不能识别有关的安全标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