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长恨歌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长恨歌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长恨歌

第一单元长恨歌

1.了解本单元各篇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与主旨。

一、以意逆志

即指在解说、欣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主旨,用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理解词义

即理解古典作品中文辞的意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的突破口。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其中的常用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2.挖掘词句内涵

即理解古典诗歌时,从诗歌字面意思出发,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关键词语,如诗眼、生动传神的字句等,进一步探究挖掘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不望文生义。

3.融入生活和体验

即在理解鉴赏古典诗歌时,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二、知人论世

一般指鉴赏古典诗歌时,探究诗歌作者的生平和为人,把握作者和时代背景,进一步领会诗歌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1.探究作者的生平

鉴赏古典诗歌时,我们应当利用现存的各类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了解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还要把握作者的具体创作时间,因为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2.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

许多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社会风俗等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

们的生活、创作,因而,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鉴赏诗歌只有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社会意义。

怎样“知人论世”呢?

1.知人

(1)了解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

比如读到“建安七子”的诗歌,就应该想到那些诗人刚健的人格与明朗的诗风,了解什么叫“建安风骨”。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经历唐朝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狂放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区别。(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读到王维,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诗风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读到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思乡、反战,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主题。读到刘禹锡的诗就应想到他处于晚唐政治倾颓时期,所以其作品以沉郁的怀古诗为代表。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伤今。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陆游的诗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姜夔的词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2)重视作家们的思想倾向

儒家的“入世” (也叫“用世”)思想。常见理念有“进取求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忠君爱民”“仁义礼智信”等。例如,“诗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雨漏被湿,仍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高适、王昌龄、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辛弃疾、岳飞、陆游等都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倾向。

佛家的恬淡、虚无、静修。主要理念有“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参悟宇宙自然妙谛”等。例如“诗佛”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道家的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主要理念有“清心寡欲” “不为天下先”“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等。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又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儒释道互补。李白:儒道兼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三家互补——《临江仙》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

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论世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1)借助背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笔下,大多词清调苦,流露的感情婉曲深挚,多有今昔盛衰之感,个人身世之悲。如“中州盛日……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与“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永遇乐》),就描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流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则是词人因只身流落金华,加之眼前又见赵明诚遗著《金石录》,睹物思人,无限感慨而在其词中投下的心灵阴影。李清照生在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期望收复失地。其所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项羽》)和“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无题》),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可见,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诗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思想主张,都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把握这一背景,往往就把握了诗歌的感情脉络。

(2)借助背景,把握诗歌中景物的特点

东晋诗人陶渊明厌恶污秽的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他42岁辞彭泽令后,写下了《归园田居》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其一”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乡村的榆柳桃李,还能听到黄昏的狗吠鸡啼。田园景物此时在他的笔下显得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景物的这些特点,只有诗人在摆脱官场羁绊、心存逸致时才能感受到。相反,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不仅黯然失色,甚至令人厌恨。这是因为,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此时正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许多情况下,诗人的追求、遭遇直接影响着诗人的心境,而彼时彼刻的心境又给景物蒙上了或悲或喜、或忧或愁的特定色彩。

(3)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以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到黄州。仕路蹭蹬,壮志难酬,又自感苍老。此时,游赏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联想到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就很自然了。词中借用周瑜的典故,正可以看出,词人多么渴望自己能如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这里对典故的理解,就离不开对背景的了解。这种情况在怀古类诗中较为常见。

长恨歌

一、字音认读

1.回眸.(móu) 2.粉黛.(dài)

3.骊.宫(lí) 4.萦纡.(yū)

5.霓裳

..(ní cháng) 6.临邛.(qióng)

7.旌.旗(jīnɡ) 8.鼙.鼓(pí)

9.仙袂.(mèi) 10.衣钿.(diàn)

11.凝睇.(dì) 12.钗擘

..(chāi bò)

13.马嵬.(wéi) 14.迤逦

..(yǐ lǐ)

15.衾.寒(qīn)

二、词语积累

1.御宇

..多年求不得御宇: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2.六宫粉黛无颜色

..颜色:容颜姿色

3.姊妹弟兄皆列土

..列土:封爵赐邑

4.可怜

..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

5.宛转

..娥眉马前死宛转:凄楚缠绵的样子

6.耿耿

..星河欲曙天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7.遂教方士殷勤

..觅殷勤:热情而周到

8.珠箔银屏迤逦

..开迤逦:曲折绵延

9.云鬓半偏新睡觉

..睡觉:睡醒

10.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纵横

11.含情凝睇.谢君王睇:微看

12.但令

..心似金钿坚但令:只要

三、佳句诵读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4.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5.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说作者

(一)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深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二)作品: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评价:唐代诗人,初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寻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

链常识

1.歌、行

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体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2.新乐府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反映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1.《长恨歌》这首诗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为什么却从“重色”说起,并且还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请简要分析。

提示:“重色”是“长恨”的原因,“长恨”是“重色”的结果。“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要“长恨”的原因。

2.在“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部分,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提示:一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刻画。有的景中见情,有的寓情于景,如“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二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如“踌躇不能去”“尽沾衣”“信马归”“孤灯挑尽”等。

三是直接描写心理。如“思悄然”“谁与共”等。

3.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提示: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救的终身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

4.从全诗来看,诗人是如何一层一层地来表现“长恨”的?

提示:(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矛盾和痛苦心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重经旧地,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了。

(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以及“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和执着,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极点。

5.《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①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②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

③双重主题说。就是以上两种观点都有。

结合下面《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看法。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烈,决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二十一年(805)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做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提示: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他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了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所以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在把握诗歌主题时,需要知人论世的,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元十八①溪居

[唐]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树林,错落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即“水槛山窗次第逢”。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自不待言,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①庙,柳色春藏苏小②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③,青旗沽酒趁梨花④。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 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吴国名臣。②苏小:苏小小,钱塘名妓。③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④梨花:梨花春,酒名。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突出杭州城濒江临海的特点,有笼住全篇之势。

B.颔联“入”字,由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传入庙中的滚滚涛声,气象雄浑。

C.“藏”写极目远望之景,写出了繁华的秦楼楚馆掩不住柳色的盎然生机,旖旎动人。

D.“梨花”只是说梨花酒,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

E.尾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

解析:选DE D项,“梨花”语意双关。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E项,并非拟人手法,是比喻,把“湖寺西南路”比作“裙腰”,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茏的迷人景色,而且使人联想少女飘逸的彩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

4.颔联用“伍员”和“苏小”的典故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考查典故的表达效果,首先分析典故,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效果。诗人以“伍员”对“苏小”,刚柔相济,更加彰显杭州春色之独有魅力。

答案:伍员为春秋刚烈之士,用此典与涛声之刚健有力相谐,写出春色的壮丽;苏小小为钱塘名妓,用此典与烟柳之娇媚相谐;诗人以“伍员”对“苏小”,刚柔相济,更加彰显杭州春色之独有魅力。

二、语言应用

5.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中西方诗歌比较

中西方诗歌比较 摘要: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关键词:中西诗歌诗歌比较意境韵味 1 前言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中西的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诗总在两个阴阳对立的诗潮中交替发展。“东西方各民族心灵的钟摆总是禁欲与纵欲,古典与浪漫、理性与非理性等二极对立之间作有规律的减幅振荡。趋向于禁欲、古典理性的这一极可以称之为阴性。趋向阳性的叫做阳性诗,趋向于阴性的叫做阴性诗。”“趋向于纯审美但偏重娱乐的诗歌称作阳性,把趋向于纯审美,但偏重于伦理性,认知性的诗称作阴性诗,把只重纯审美的诗叫作元诗,把只重认知性或实用性的诗叫作泛诗。用一条直线表示出来,则是:元诗——阳(阴)诗——阴(阳)诗——泛诗。阴阳元泛诗互相对立、融合,补充——转化。” 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 2 相似之处 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1 长恨歌 练习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示例 长恨歌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 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 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 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 项,jiōng,jiǒng,jiǒng,jiǒng;B项,dì,tì,dì,tí;C项,均读diàn;D 项,chuò,nào,zhào,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妩媚粉黛春霄芙蓉帐暖 B.闲暇揣磨城阙虚无缥缈 C.潇索渺茫缠绵沉湎欢娱 D.萦纡人寰迤逦踌躇不前 项,“霄”应为“宵”;B项,“磨”应为“摩”;C项,“潇”应为“萧”。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50710000) 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 ..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 ..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 ..觅殷勤:热情而周到。 项,“悄然”意为“忧愁的样子”;B项,“去”意为“离开”;D项,“谢”意为“感谢”。 4.名句默写。 (1)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 识。,。 ,。 (2),。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3)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 遍。,。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3)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试分析画线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注意结合原诗分析。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中西方诗歌传统比较

中西方诗歌传统比较 中华诗词之特美(二)已完成 1 下列诗句中,运用转喻手法的是: ?A、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D、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西方的史诗也好,戏剧也好,注重的是()。 ?A、内涵 ?B、描述的方法、技巧、情节 ?C、所表达情感 ?D、所用的语言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C 3 西方《诗学》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尼采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李白是诗句“美人如花隔云端”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A、拟人 ?B、暗喻 ?C、明喻

?D、隐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按照希腊的传统,希腊最早的诗指的是史诗。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以下哪句诗没有起到起“兴”的作用?()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将仲子兮,无逾我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A、像喻 ?B、暗喻 ?C、明喻 ?D、转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西方诗歌的起源是史诗和戏剧。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是? ?A、《为诗一辩》 ?B、《诗艺》 ?C、《诗品》 ?D、《诗学》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这句词采用了以下哪种叙写手法? ?A、外应物相 ?B、隐喻 ?C、拟人 ?D、转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外应物象(objuective correlative)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2 《诗经·郑风·将仲子》采用的是“赋”这种引起感发的叙写方式。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 西方诗学中总结出来的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不包括()。 ?A、明喻 ?B、转喻 ?C、起兴 ?D、象征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诗学》。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 “过尽千帆皆不是”所用手法为举隅。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6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1 长恨歌

课后限时作业(一)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宫粉黛无颜色 ..颜色:美丽,光彩 B.东望都门信马 ..归信马:无心鞭马,任马前行 C.悠悠生死别经年 ..经年:一整年 D.珠箔银屏迤逦 ..开迤逦:曲折绵延 C解析经年:若干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 ..钟鼓初长夜 ..光彩生门户B.迟迟 C.遂教方士殷勤 ..多仙子 ..觅D.其中绰约 D解析A项,古义,可爱,可羡;今义,值得怜悯。B项,古义,缓慢的样子;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C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D项,古今同义,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D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 4.对下列句子中人物形象的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甲、迁客逐臣乙、游子思妇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 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甲:①④乙:③⑤丙:②⑥

B.甲:①⑥乙:③④丙:②⑤ C.甲:③④乙:②⑤丙:①⑥ D.甲:③⑥乙:②④丙:①⑤ A解析①出自唐代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从诗句中“去国”“投荒”可看出属于“迁客逐臣”;②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从诗句中“羌笛”“关山月”可看出属于“戍卒征夫”;③出自宋代何应龙《行人》,从诗句中“短长亭”可看出属于“游子思妇”;④出自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树”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迁客逐臣”;⑤出自宋代秦观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词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词为思妇词,属于“游子思妇”;⑥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从诗句中“辞君”“取楼兰”可以看出属于“戍卒征夫”。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观照、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 (3)《长恨歌》中用萤火虫、孤灯烘托唐玄宗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恨歌》中用梨花、春雨形容杨贵妃泪流满面、神情凄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三、赏析诗歌 1、听朗读,梳理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 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对应学生用书P60)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咫. 尺(zh ǐ) 2.停滞.(zh ì) 3.糯. 米(nu ò) 4.掰.开(b āi ) 5.短暂. (z àn ) 6.泥淖.(n ào ) 7.狩. 猎(sh òu ) 8.尸骸.(h ái ) (二)多音字 1.裳????? 霓裳.(ch áng )衣裳.(shang ) 2.空????? 空.洞(k ōng )空.白(k òng ) 3.薄????? 稀薄. (b ó)薄.饼(b áo )薄.荷(b ò) 4.折????? 折.断(zh é)折.腾(zh ē)折.耗(sh é) 5.结????? 打结.(ji é)结.实(ji ē) 6.脉????? 温情脉.脉(m ò)脉.搏(m ài )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与本文相关的情节: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但她意识到自己已不能与上海分开,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课文就是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高中语文选修《长恨歌》学案

高中语文选修《长恨歌》学案 这首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一个缠绵悱恻、委婉动人的悲剧,诗人不以传统的“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为目的,而是对杨、李的爱情悲剧寄予深深的同情,并为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深深感动。 白居易的情与恨 白居易的一生虽说基本安乐富足,但也没有逃脱文人诗人做官因耿直遭贬,漂泊四海的命运。但他在逆境中积极寻求到了安放自己的方式,苦中作乐,寻找人生的突破,在艰难时期让内心安然着陆。比如在江州努力办学堂,在杭州为民开渠灌溉,同时又创立弥勒佛运动,修佛进道,修善身心。 但这样一位看起来阳光健朗的大官诗人,也有着自己难以消解的秘密。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一生的心结——一份困扰他三十五年的情感。 白居易在洛阳老家有位青梅竹马的恋人叫湘灵,二人是邻居,童年相识,少年相恋,情深意笃,相恋数载,终因门第不当而被白家拒绝这门婚事。白居易直到三十七岁,才被母亲以死相逼娶他人为妻,而湘灵终生未嫁。相传,多年后,白居易在被贬赴职途中巧遇湘灵,二人相见,抱头痛哭,之后诀别。 与初恋未果,成为白居易的终生遗憾。他用多首诗歌表达对湘灵的思念和感情,包括《邻女》《寄湘灵》《冬至夜怀湘灵》《寄远》等等。《长相思》更是浓墨重彩地写了二人的情感:“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无独有偶,此长诗的结尾“枝枝连理生”与他最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的尾句“在地愿为连理枝”如出一辙。 所以,一个诗人,无论有天大的才华,没有真正经历,没有对生命透彻的感悟,都难以写出成功的诗歌。《长恨歌》最后也尽展作者的心机:“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在河南做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 重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 中国的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是其标志特征,西方的诗歌同样的耀眼夺目,我们可以从数量浩大的诗作中发现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中国的诗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的诗歌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中外、古今之间虽自成体系,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一: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 (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 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 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 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 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 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 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① 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体现出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意境。这样的例子在中西方十个人中屡见不鲜。 相同点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含蓄,生动凝练。气氛只用寥寥数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只语就可表达。英美现代诗歌的创作显现出含蓄、凝重、集中、富有感情的特点跟他们的诗歌理论受中国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一些表达方式也基本相同。埃兹拉·庞德的名震西方诗坛的两句短诗《在地铁车站》含蓄、凝练,令人回味无穷:这些面庞在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朵瓣瓣 这与中国古典的“人面桃花相映红” 、“杨柳青丝” 、“梨花带雨”的意境是大致相同的,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1长恨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01 长恨歌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号、。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 本诗取材于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 奇,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3.给加点字注音: 回眸.()骊.宫()鼙.鼓()马嵬.坡()临邛.()绰.约() 玉扃.()迤逦 ..()仙袂.()凝睇.()钗擘.() 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准确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御宇 ..多年求不得 六宫粉黛无颜色 .. 姊妹弟兄皆列土 ..光彩生门户 ..,可怜

高中语文1.1.1长恨歌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云鬓.(bìn) 百媚.(mèi) 粉黛.(dài) 骊.宫(lì) B.萤.飞(yíng) 飘飖.(yáo) 金钗.(chāi) 人寰.(wán) C.罗衾.(qīn) 马嵬.(wéi) 耿.直(gěng) 搔.头(nāo) D.鼙.鼓(pí) 霓.裳(ní) 钗擘.(bò) 迤.逦(yǐ) 答案 D 解析A.“骊”读lí;B.“寰”读huán;C.“搔”读s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金屋妆成霓裳羽衣缓歌慢舞 B.鸳鸯城阙楼阁玲珑犁园弟子 C.踌躇金钗排空御气音容渺茫 D.绰约青娥春霄苦短蜀江水碧 答案 A 解析B.犁—梨;C.御—驭;D.霄—宵。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可怜 ..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 B.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纵横 C.雪肤花貌参差 ..是参差:不一致 D.耿耿 ..星河欲曙天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答案 C 解析参差:差不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 答案 D

解析A.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B.苦:意动用法,以……为苦。C.云、花: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5.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六宫粉黛无颜色 .. B.其中绰约 ..多仙子 C.遂教方士殷勤 .. ..觅 D.云鬓半偏新睡觉 答案 B 解析A.古义:姿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C.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 D.古义:睡醒。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6.下列对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夸张)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夸张、借代) 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喻、夸张) D.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对偶) 答案 C 解析没有夸张,用的是象征和比喻。 7.名句默写。(4分) (1)《长恨歌》中点明题旨,照应开头的一句是:“,。” (2)“,”两句通过视觉形象来描写杨贵妃的痛苦心情,玉容寂寞,泪水纵横,都是从脸上表现出来的内心苦楚。 (3)《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一笑倾城,使得唐玄宗后宫之中的其他妃子都黯然失色的句子是“,”。 (4)《长恨歌》中使得天下百姓都羡慕不已,恨不得自己也有这样的女儿,可以跟着沾光得福,至于历来让人看重的男孩,倒不放在心上的句子是“,”。 答案(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阅读达标] 阅读《长恨歌》选段,完成8~9题。(11分)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教学博苑 09-06 1258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一)诗人简介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二)创作背景: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长恨歌》练习题

课时达标训练12《长恨歌》 围炉夜话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就是() A、泥淖.(nào)石臼.(jiù) 糯.米(rú)懦.弱(nuò) B、琐屑.(xiè)湮.灭(yān) 应.景(yīng)应.届(yīng) C、霓.裳(ní)泔.水(gān) 舂.米(chōng)舀.水(yǎo) D、嗤.笑(chǐ)咫.尺(zhǐ) 弄.堂(lòng)玩弄.(nòng) 解析:A项,“糯”应读“nuò”;B项,“应景”的“应”应读“yìng”;D项,“嗤”应读“chī”。 答案:C 2、下列各组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就是() A、稀薄精雕细刻摇磨实慧 B、醇厚柔情密意狩猎肺腑 C、隔膜美轮美奂炉膛揉碎 D、停滞天蹋地陷煤屑体谅 解析:A项,慧—惠;B项,密—蜜;D项,蹋—塌。 答案:C 3、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语意连贯、音节与谐的一组就是() (1)最近,我又回到白云湖,时值初夏, (2)我们要育的就是莲藕,因为它 ①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 ②大湖之内,一望无际,碧波荡漾;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 ③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④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第一段文字就是一个描写性语段,描写的对象就是白云湖,在所填文字中,①按照从大堤到湖心再到大湖之内的顺序,描写合乎观察逻辑。②的顺序则不合观察逻辑。第二段文字就是一个议论性语段,议论的中心就是育“莲藕的原因”。③对莲藕的描写顺序不当。④的描写顺序合理。 答案: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就是() A、西湖周边建筑的“限高”标准屡被突破的真正动因,就是“高点观湖”的利益驱动所致,开发商与相关部门瞧重的就是高成本投入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 B、27日,印尼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继续喷发;自26日该火山开始喷发以来,高达600摄氏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西蕴按:在对中西诗情趣的辨析中,渗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透露出对中国“重实用”、“重现世”的民族性批判。而这种对本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反思与批判意识,正是五四以来的现代学人们所秉有的一种基本思路。在他们那里,文学的比较始终是与对民族性、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结合在一起的。而这一点,正是前辈们在比较文学领域所留下的优良传统。网上搜索不到完整的文章,我核对了搜到的一小部分,又将大半篇文章一字字写进来,又做了几个注释,供大家参阅。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朱光潜 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拿它们来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昧的研究。我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的有趣的同点和异点。西方诗和中国诗的情趣都集中于几种普泛的题材,其中最重要者有(一)人伦(二)自然(三)宗教和哲学几种。我们现在就依着这个层次来说: (一)先说人伦 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爱情诗。我以为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

比较_中西方诗歌文化

2000年第3期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 rnal of P ingx iang Co llege 2000 NO.3 ① 比较:中西方诗歌文化 段初发 (莲花县教研室 江西莲花 337100) 摘 要:本文从西方诗歌文化与中国诗歌文化交错运动的视野,分析文化全球化语境的建构对中国诗学文化的影响与现代诗创作的转型。作为中国诗歌文化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全球化语境把中国现代诗学及其写作带入了一个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的维度对于诗歌文化比较研究的根本意义是承受反抗一种“在世界中存在”的虚无;并成为全球化语境中的个体自我认同和诗歌文化比较研究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关键词:比较 诗歌文化 全球化语境 诗学 当今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一体化。在这种背景下,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文化究竟走向如何呢?是否也将和经济、科技一样逐渐一体化,也就是说逐渐趋同呢?三千余年来的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已经作了回答。在几千年漫长的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希腊文化传统,以孔、老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以犹太教先知为代表的希伯莱文化传统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等始终给当今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元文化的漫长传递过程有纵向的继承,也有横向的开拓。前者是对主流文化的趋同,后者是对主流文化的离异;前者起整合作用,后者起开拓作用,对文化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横向开拓尤为重要。 最值得重视、最复杂的是外来文化的影响,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化比较》一文所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摹仿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中国文化也和欧洲文化一样,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还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能不断吸收不同文化的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丰富和更新。显然,正是不同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一个中国诗歌文化的宝库,经常激发人们的灵感而导致当今中国诗歌文化的不断革新。没有差异,没有文化的多元格局,就不可能出现今天多姿多彩的中国诗歌文化。 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诗文化与西方诗学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存在形态也有许多近似之处,因此,运用当代多种新观念与方法,将那些与当代中西诗学、美学、文艺心理学、语言哲学等可以通融的,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学需要的比较诗学话语,加以认真清点,精心筛选,建构当代诗学的理论范畴、体系,为当代比较诗歌文化建设提供总体参照。 一、冯至与里尔克 近年来,冯至的《十四行集》与西方诗歌文 ①收稿日期:2000-06-21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第10课 《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第10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作品导读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课前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糯.米(nuò) 掰.开(bāi ) 俯瞰.(kàn) 命运多舛.(chuǎn ) 咫.尺(zhǐ) 煤屑.(xiè) 狩.猎(shòu) 哀恸.(tòn ɡ) 霓. 裳(ní) 湮.灭(yān ) 尸骸.(hái) 泥淖.(nào) 2.多音字 模??? 模.糊(mó)模.样(mú) 裳??? 霓裳.(chán ɡ)衣裳. (sh ɑn ɡ) 解??? 解 .剖(jiě)解.数(xiè)解.差(jiè) 薄??? 稀薄.(bó)薄.饼(báo )薄.荷(bò)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 沉miǎn (湎) miǎn (缅)怀 miǎn (腼)腆 ??? nuò(糯)米rú(儒)雅nuò(懦)弱 ??? 揉suì(碎)憔cuì(悴)纯cuì(粹) 三、词语积累 1.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联邦参议员、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以立场强硬著称,在共和党内也经常脱颖而出.... ,与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很多问题上立场相左。(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 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外诗歌比较

从悼亡诗看中外诗人不同的柔肠侠骨 我爱诗,爱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也爱雪莱“如果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坚定信念。我爱陆游心中承载爱情的沈园,也爱普希金毕生追求的那片自由的大海。我为舒婷《致橡树》中独立的爱情观所折服,也因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中的奉献精神而感动。 我相信,诗歌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纵使我们处在不同的时代,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弥尔顿的《On his deceased wife》可谓中西方悼亡诗的璀璨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是高中学的,当时只觉得旋律很优美。再度听见这首词是大学看《甄嬛传》时,果郡王从边关回来,见到甄嬛时,甄嬛内心百味杂陈,见到相爱的人,不能拥抱,甚至连眼泪也不能掉。千丝万缕的感情最终化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娓娓道来。那种感情,自此,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每读来,总是落泪。 也许读惯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的豪迈壮阔,大家都把苏轼评定为豪放派。在我看来,这个豪放的男子温柔起来,实在可以和容若媲美。 昔日伉俪情深的夫妻,如今已然阴阳相隔数十载。纵使我难以忘记你的温柔体贴,纵使我是那么的想和你“共剪西窗烛,话语夜雨时”,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连你的坟墓都那么的遥远。可是,就算见了又能怎样呢,十年的风雨沧桑,你还能否认出我就是当年那个子瞻。 日夜的思念,你是不是感觉到了呢?梦中,你坐在窗前,正在细细地梳着秀发。一切只如当年。相见的场面我想过千遍万遍,想说的话我有千言万语。然而,真正见了还是“相顾无言”,两行清泪。只是梦罢了,对你的思念无处寄托,只能期盼每年在你的坟墓前诉说衷肠。 我们再来看弥尔顿的“梦亡妻”: On his deceased wife(梦亡妻) 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我仿佛见到了爱妻的圣灵来归 Brought to me like Alcestis,2 from the grave, 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 Whom Jove's great son3 to her glad husband4 gave, 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 Rescued from death by force, though pale and faint. 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 Mine, as whom wash'd from spot of child-bed taint

2017_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一单元长恨歌

第一单元长恨歌 1.了解本单元各篇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与主旨。 一、以意逆志 即指在解说、欣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主旨,用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理解词义 即理解古典作品中文辞的意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的突破口。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其中的常用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2.挖掘词句内涵 即理解古典诗歌时,从诗歌字面意思出发,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关键词语,如诗眼、生动传神的字句等,进一步探究挖掘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不望文生义。 3.融入生活和体验 即在理解鉴赏古典诗歌时,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二、知人论世 一般指鉴赏古典诗歌时,探究诗歌作者的生平和为人,把握作者和时代背景,进一步领会诗歌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1.探究作者的生平 鉴赏古典诗歌时,我们应当利用现存的各类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了解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还要把握作者的具体创作时间,因为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2.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 许多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社会风俗等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

们的生活、创作,因而,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鉴赏诗歌只有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社会意义。 怎样“知人论世”呢? 1.知人 (1)了解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 比如读到“建安七子”的诗歌,就应该想到那些诗人刚健的人格与明朗的诗风,了解什么叫“建安风骨”。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经历唐朝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狂放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区别。(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读到王维,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诗风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读到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思乡、反战,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主题。读到刘禹锡的诗就应想到他处于晚唐政治倾颓时期,所以其作品以沉郁的怀古诗为代表。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伤今。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陆游的诗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姜夔的词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2)重视作家们的思想倾向 儒家的“入世” (也叫“用世”)思想。常见理念有“进取求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忠君爱民”“仁义礼智信”等。例如,“诗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雨漏被湿,仍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高适、王昌龄、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辛弃疾、岳飞、陆游等都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倾向。 佛家的恬淡、虚无、静修。主要理念有“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参悟宇宙自然妙谛”等。例如“诗佛”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道家的清静无为、崇尚自然。主要理念有“清心寡欲” “不为天下先”“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等。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又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儒释道互补。李白:儒道兼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三家互补——《临江仙》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