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之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之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之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示例

长恨歌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

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

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

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

项,jiōng,jiǒng,jiǒng,jiǒng;B项,dì,tì,dì,tí;C项,均读diàn;D项,chuò,nào,zhào,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妩媚粉黛春霄芙蓉帐暖

B.闲暇揣磨城阙虚无缥缈

C.潇索渺茫缠绵沉湎欢娱

人寰迤逦踌躇不前

项,“霄”应为“宵”;B项,“磨”应为“摩”;C项,“潇”应为“萧”。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50710000)

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

..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

..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

..觅殷勤:热情而周到。

项,“悄然”意为“忧愁的样子”;B项,“去”意为“离开”;D项,“谢”意为“感谢”。

4.名句默写。

(1)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

识。,。,

(2),。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

春。

(3)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

六宫粉黛无颜色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3)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注意结合原诗分析。

,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不着一点色彩,但前句分明让我们看到桃李盛开的美景,后句分明让我们听到雨打梧桐的声音。前句是乐景,后句是哀景。但不论景是乐是哀,人物的哀情却是一样的。另外“春”“秋”二字也代指四季,显示时间跨度之长。

,选取春、秋季节中两个典型画面,一乐一哀,烘托了人物长年不断、无处不在的哀伤之情。

,诗人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然后细读诗句,认真筛选,结合诗句作答。

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如“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等;有的寄情于景,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等。

(2)通过人物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

(3)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对此如何不泪垂”“思悄然”等。

”起,诗人是如何层层表现“长恨”的?

,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

“长恨”。“天旋日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得伤心泪下。叙事中,增加了一层回忆的痛苦。

然后在景物描写中抒发唐玄宗的感慨,借以表现“长恨”。回长安后,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而这种苦苦的思恋,“花开夜”是这样,“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起他对往日欢娱的怀念,自是黯然神伤。

而后又转入直接描摹唐玄宗的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想要梦见故人,好不容易入眠,竟也看不见丽人的影子。通过唐玄宗的思念之苦表现“长恨”。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0题。(导学号50710001)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如第一首中的末句和第二首中的三、四两句。

,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请简要分析。

第一首中的三、四两句形成对比,有“不动心”的,就有“动心”的;第二首末句中的“比”字同样说明在诗中出现了对比。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说出形成对比的两方面的内容。

,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进行对比;袁诗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1~12题。(导学号50710002)

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安闲”的?请简要分析。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中的“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睡眠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淡的情怀。

“卧迟”,表现了他闲坐养神、不喜早睡的悠闲;“睡美”表现了他心无牵挂的闲适情怀;“未起”写出了他打算继续躺着的闲散,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

“霜叶满阶红”一句。

“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清静淡泊。

(或“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写法,以一夜秋雨后落叶满阶的景象来衬托老翁对此漫不经心的清静淡泊的闲适心态。

三、语言运用

13.按照要求把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可酌情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句意。

《长恨歌》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叙事诗。

白居易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作者。

诗人含蓄地批判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二人爱情之忠诚。

(1)以“《长恨歌》”为主语:

(2)以“白居易”为主语:

,首先要把句子的主干排列好,然后将枝叶部分放到句子的相应位置,注意不要遗漏原有信息。

《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含蓄地批判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二人爱情之忠诚的长篇叙事诗。

(2)白居易创作了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含蓄地批判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二人爱情之忠诚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14.右面这幅图片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插图,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图片中的情景。要求:语言鲜明、生动,50字左右。

,要联系《琵琶行》中诗人对当时环境以及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在组织语言时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句式整散结合,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月光如水,琵琶女端坐船头。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乐声如潺潺流水,与清风明月相应和。

15.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字) (导学号50710003)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了近3 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①,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②,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和横线前后的内容可知,第一个空应填“言和声是诗的……”,因为苗和华(花)是一个果树的外在形式,所以说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第二个空根据“大凡

人之感于事”可填出相应的内容。

②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白居易在自评其《长恨歌》时曾说:“一篇长恨有风情。”风情,即男女私情。《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恨在何处?一个皇帝竟无法保全心爱的女子,马嵬兵变,生死离别,昔日共聚的时光是多么美妙,分离之后的寂寞悲伤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全诗可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重生男重生女。”开头六句,叙写杨玉环被选入宫。接下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既有“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人之常情,也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失度荒唐,还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艺术夸张。第二部分写安禄山起兵后玄宗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第三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池的柳就想到杨贵妃的容颜,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潸然泪下,“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写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第四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寻找。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花冠不整下堂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第五部分,写杨贵妃的话,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杨贵妃托物寄词,又重申前誓,照应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把李杨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长恨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于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这是一首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篇幅很长。抒情成份很浓,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及它的悲剧结局。诗人从批判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诗人将爱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全诗荡气回肠、情节曲折,散发着浪漫主义的光彩,不愧为千古绝唱。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1 长恨歌 练习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示例 长恨歌 一、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 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 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 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 项,jiōng,jiǒng,jiǒng,jiǒng;B项,dì,tì,dì,tí;C项,均读diàn;D 项,chuò,nào,zhào,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妩媚粉黛春霄芙蓉帐暖 B.闲暇揣磨城阙虚无缥缈 C.潇索渺茫缠绵沉湎欢娱 D.萦纡人寰迤逦踌躇不前 项,“霄”应为“宵”;B项,“磨”应为“摩”;C项,“潇”应为“萧”。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50710000) 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 ..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 ..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 ..觅殷勤:热情而周到。 项,“悄然”意为“忧愁的样子”;B项,“去”意为“离开”;D项,“谢”意为“感谢”。 4.名句默写。 (1)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 识。,。 ,。 (2),。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3)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 遍。,。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3)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试分析画线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注意结合原诗分析。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长恨歌白居易解析

长恨歌白居易解析 导语:这首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 的叙事诗,以喜剧始,以悲剧终。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长恨歌 白居易 解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长恨歌白居易解析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花 开日 一作:花开夜;南内 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限时作业1 长恨歌

课后限时作业(一)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宫粉黛无颜色 ..颜色:美丽,光彩 B.东望都门信马 ..归信马:无心鞭马,任马前行 C.悠悠生死别经年 ..经年:一整年 D.珠箔银屏迤逦 ..开迤逦:曲折绵延 C解析经年:若干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 ..钟鼓初长夜 ..光彩生门户B.迟迟 C.遂教方士殷勤 ..多仙子 ..觅D.其中绰约 D解析A项,古义,可爱,可羡;今义,值得怜悯。B项,古义,缓慢的样子;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C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D项,古今同义,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D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 4.对下列句子中人物形象的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甲、迁客逐臣乙、游子思妇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 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甲:①④乙:③⑤丙:②⑥

B.甲:①⑥乙:③④丙:②⑤ C.甲:③④乙:②⑤丙:①⑥ D.甲:③⑥乙:②④丙:①⑤ A解析①出自唐代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从诗句中“去国”“投荒”可看出属于“迁客逐臣”;②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从诗句中“羌笛”“关山月”可看出属于“戍卒征夫”;③出自宋代何应龙《行人》,从诗句中“短长亭”可看出属于“游子思妇”;④出自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树”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迁客逐臣”;⑤出自宋代秦观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词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词为思妇词,属于“游子思妇”;⑥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从诗句中“辞君”“取楼兰”可以看出属于“戍卒征夫”。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观照、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 (3)《长恨歌》中用萤火虫、孤灯烘托唐玄宗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恨歌》中用梨花、春雨形容杨贵妃泪流满面、神情凄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一) (对应学生用书P5)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 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 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 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 着提纲挈领 ....、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 C.唐玄宗与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 ....,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 .. 涂炭 ..。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玉容寂寞泪阑干 ..光彩生门户 ..B.可怜 C.到此踌躇 ..重寄词 ..不能去D.临别殷勤 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 B.君臣相.顾尽沾衣相:互相 C.含情凝睇君王:感 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随意、随便 解析:C项,“”为辞别的意思。 答案:C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令.天下父母心 A.令.初下,君臣进谏B.乃令.武阳为副 C.岂合令.郎君D.便言多令.才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教案 一、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三、赏析诗歌 1、听朗读,梳理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 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智慧树知到《大学语文》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 《易经》 B. 《诗经》 C. 《楚辞》 D. 《乐府诗集》 正确答案:《诗经》 2.【单选题】《蒹葭》选自《诗经》中的哪一国风() A. 秦风 B. 郑风 C. 豳风 D. 齐风 正确答案:秦风 3.【单选题】下列诗句中出自《蒹葭》的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C.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D.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正确答案: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单选题】《诗经》中的国风共包括多少() A. 60 篇 B. 140 篇

D. 305篇 正确答案:160 篇 5.【判断题】根据音乐的不同,我们把《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的是( ) A. 宋玉 B. 屈原 C. 唐勒 D. 贾谊 正确答案:屈原 2.【单选题】《哀郢》选自() A. 《楚辞·九章》 B. 《楚辞·九歌》 C. 《楚辞·天问》 D. 《古诗源》 正确答案:楚辞·九章》 3.【单选题】楚辞体在形式上最明显的特征是( ) A. 讲究格律

C. 好用“兮”字 D. 以四言为主 正确答案:好用“兮”字 4.【单选题】屈原生活的时代是()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西汉 D. 东汉 正确答案:战国时期 5.【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A. 橘颂 B. 天问 C. 九思 D. 离骚 正确答案:九思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李白“谪仙人”的称号出自() A. 《本事诗》 B. 《唐才子传》 C. 《唐诗纪事》 D. 《蜀道难》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第12课 《长恨歌》——围炉夜话 (对应学生用书P60)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咫. 尺(zh ǐ) 2.停滞.(zh ì) 3.糯. 米(nu ò) 4.掰.开(b āi ) 5.短暂. (z àn ) 6.泥淖.(n ào ) 7.狩. 猎(sh òu ) 8.尸骸.(h ái ) (二)多音字 1.裳????? 霓裳.(ch áng )衣裳.(shang ) 2.空????? 空.洞(k ōng )空.白(k òng ) 3.薄????? 稀薄. (b ó)薄.饼(b áo )薄.荷(b ò) 4.折????? 折.断(zh é)折.腾(zh ē)折.耗(sh é) 5.结????? 打结.(ji é)结.实(ji ē) 6.脉????? 温情脉.脉(m ò)脉.搏(m ài )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是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作者摒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平民立场和女性视角,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与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与本文相关的情节: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但她意识到自己已不能与上海分开,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课文就是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高中语文选修《长恨歌》学案

高中语文选修《长恨歌》学案 这首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一个缠绵悱恻、委婉动人的悲剧,诗人不以传统的“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为目的,而是对杨、李的爱情悲剧寄予深深的同情,并为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深深感动。 白居易的情与恨 白居易的一生虽说基本安乐富足,但也没有逃脱文人诗人做官因耿直遭贬,漂泊四海的命运。但他在逆境中积极寻求到了安放自己的方式,苦中作乐,寻找人生的突破,在艰难时期让内心安然着陆。比如在江州努力办学堂,在杭州为民开渠灌溉,同时又创立弥勒佛运动,修佛进道,修善身心。 但这样一位看起来阳光健朗的大官诗人,也有着自己难以消解的秘密。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一生的心结——一份困扰他三十五年的情感。 白居易在洛阳老家有位青梅竹马的恋人叫湘灵,二人是邻居,童年相识,少年相恋,情深意笃,相恋数载,终因门第不当而被白家拒绝这门婚事。白居易直到三十七岁,才被母亲以死相逼娶他人为妻,而湘灵终生未嫁。相传,多年后,白居易在被贬赴职途中巧遇湘灵,二人相见,抱头痛哭,之后诀别。 与初恋未果,成为白居易的终生遗憾。他用多首诗歌表达对湘灵的思念和感情,包括《邻女》《寄湘灵》《冬至夜怀湘灵》《寄远》等等。《长相思》更是浓墨重彩地写了二人的情感:“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无独有偶,此长诗的结尾“枝枝连理生”与他最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的尾句“在地愿为连理枝”如出一辙。 所以,一个诗人,无论有天大的才华,没有真正经历,没有对生命透彻的感悟,都难以写出成功的诗歌。《长恨歌》最后也尽展作者的心机:“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在河南做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 重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

长恨歌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所以我们评论帝王的爱情一定不要离开他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四句又和前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相呼应,进一步描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唐朝统治者这种豪华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掠夺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陷于极度贫困的基础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写了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享乐生活后,接着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伥难再述。”正是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庭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1长恨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01 长恨歌 1.关于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号、。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 本诗取材于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 奇,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3.给加点字注音: 回眸.()骊.宫()鼙.鼓()马嵬.坡()临邛.()绰.约() 玉扃.()迤逦 ..()仙袂.()凝睇.()钗擘.() 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准确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御宇 ..多年求不得 六宫粉黛无颜色 .. 姊妹弟兄皆列土 ..光彩生门户 ..,可怜

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韩非子》 2.《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层递 C.对偶 D.排比 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 A.称王天下的方法 B.用仁政治理天下 C.夺取王位的方法 D.用武力统一天下 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历史著作是() A.《战国策》 B.《左传》 C.《国语》 D.《史记》 5.《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姜氏所偏爱的人是() A.共叔段 B.郑庄公 C.颍考叔 D.公子吕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短歌行》 B.《春江花月夜》 C.《春望》 D.《山居秋暝》 7.下列句子“于”表被动的是() A.顺流而东,至于东海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8. 下列作品是钱钟书写的是() A.《林家铺子》 B.《药》 C.《围城》 D.《边城》 9.下列诗作中,具有飘逸清丽艺术风格的是() A.郭沫若《炉中煤》 B.徐志摩《再别康桥》 C.闻一多《发现》 D.屠格涅夫《门槛》 10.《麦琪的礼物》运用了哪种结构方法?() A.追溯法 B.两条平行的清节线索 C.一虚一实,虚实结合 D.四条情节线索交叉叙述 1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论点论据论证 B.论点立论驳论 C.论证论证方法论证方式 D.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 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13.在巴金《爱尔克的灯光》里,引发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思考的是() A.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B.爱尔克的灯光 C.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光 D.故居园中的花树 14.小说《复活》的作者是() A.雨果 B.托尔斯泰 C.巴尔扎克 D.普希金

长恨歌语言赏析

长恨歌语言赏析 《长恨歌 》是白居易 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于元和元年(806), 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 周至)任县尉。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长恨歌语言赏析,欢迎参考! 长恨歌语言赏析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高中语文1.1.1长恨歌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云鬓.(bìn) 百媚.(mèi) 粉黛.(dài) 骊.宫(lì) B.萤.飞(yíng) 飘飖.(yáo) 金钗.(chāi) 人寰.(wán) C.罗衾.(qīn) 马嵬.(wéi) 耿.直(gěng) 搔.头(nāo) D.鼙.鼓(pí) 霓.裳(ní) 钗擘.(bò) 迤.逦(yǐ) 答案 D 解析A.“骊”读lí;B.“寰”读huán;C.“搔”读s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金屋妆成霓裳羽衣缓歌慢舞 B.鸳鸯城阙楼阁玲珑犁园弟子 C.踌躇金钗排空御气音容渺茫 D.绰约青娥春霄苦短蜀江水碧 答案 A 解析B.犁—梨;C.御—驭;D.霄—宵。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可怜 ..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 B.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纵横 C.雪肤花貌参差 ..是参差:不一致 D.耿耿 ..星河欲曙天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答案 C 解析参差:差不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 答案 D

解析A.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B.苦:意动用法,以……为苦。C.云、花: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5.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六宫粉黛无颜色 .. B.其中绰约 ..多仙子 C.遂教方士殷勤 .. ..觅 D.云鬓半偏新睡觉 答案 B 解析A.古义:姿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C.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 D.古义:睡醒。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6.下列对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夸张)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夸张、借代) 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喻、夸张) D.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对偶) 答案 C 解析没有夸张,用的是象征和比喻。 7.名句默写。(4分) (1)《长恨歌》中点明题旨,照应开头的一句是:“,。” (2)“,”两句通过视觉形象来描写杨贵妃的痛苦心情,玉容寂寞,泪水纵横,都是从脸上表现出来的内心苦楚。 (3)《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一笑倾城,使得唐玄宗后宫之中的其他妃子都黯然失色的句子是“,”。 (4)《长恨歌》中使得天下百姓都羡慕不已,恨不得自己也有这样的女儿,可以跟着沾光得福,至于历来让人看重的男孩,倒不放在心上的句子是“,”。 答案(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阅读达标] 阅读《长恨歌》选段,完成8~9题。(11分)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教学博苑 09-06 1258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一)诗人简介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二)创作背景:

长恨歌 赏析

卿人倾城,反思城市女性的特殊性 ——以《长恨歌》为讨论中心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105班丁雨秋1130010213 摘要:近三十年来,城乡巨变在新旧时代的更迭中悄然推衍。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思想精神,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影响。城市女性,在此次城市化历程中,不仅受到传统伦理观的影响,而且同样担任起新时代弄潮儿的角色。在农村与城市、保守与开放、落寞与繁华的层层矛盾中,城市女性异军突起,旗帜鲜明。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作家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分析,着重强调在这一特殊时代,城市对于女性的影响及城市女性自身的特殊性。 关键字:城市女性《长恨歌》王琦瑶式 王安忆凭借长篇小说《长恨歌》摘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书中王琦瑶式的女性形象无疑是新时代的特殊群体。她们在城市中成长、生活直至蜕变、老去,一生年华托付给一座城。是城市,给予她们外在的潮流时尚,内在的谨言慎思;也是她们,将灵动活力注入一座看似摩登时尚的空城。然而,另一方面,城市的浮华躁动也在暗中滋长。城市女性不得不依靠一定的物质基础,拜金主义苗头渐露。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女性投身其中左右周旋,其中既包括人伦(母女、夫妻),又包括同性、异性的友谊。 “从生活的巨流中截取一片波澜,一朵浪花,从风格细腻的描绘和挖掘,展现时代精神的风貌。”①这样的创作风格与其母茹志鹃的《百合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四十年间,动荡混乱此起彼伏。“作者并没有历史场面的刻画,依旧着力构造上海弄堂小人物生活情感的细枝末节。她以知识分子群体传统的精神话语营造了一个客体世界,不是回避现实世界,也不是参与现实世界,而是一种重塑。”②诚然,在小说中,王安忆构造的上海弄堂世界是平行于整个时代大背景的,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却很少嗅到政治的气味,作者意图与现实的洪流撇清关系,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人生发展仍然依附历史,这是无法完全规避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作者在着力重新塑造一段往事的同时,故事中的人物也越发真实丰盈。 一、城乡巨变中女性转身。 在以往很多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中,人物形象是深深扎根于农村土地的,其中自然包括许多农村妇女形象。余华《活着》中的家珍,苦苦规劝误入歧途的丈夫福贵,生活贫苦却甘之如饴;又如五十年代《“锻炼锻炼”》中的“小腿疼”“吃不饱”,在政治的氛围下,作者“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展开,自然地表现社会风习、伦理的变革在农民心里、家庭关系、公共关系上留下的波痕和冲突”③;在以七十年代中期为背景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许秀云温和恬静,可人生命运却颇为坎坷。小说中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依托于农村生活的轨迹。 相较于农村,城市的环境无疑更为复杂。一方面,城市的现代繁荣与农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没有集体劳作的日晒雨淋,没有春种秋收的轮回反复。这有哼唱着“四季调”的留声机、颇受欢迎的照相馆、人来人往的淮海路、各种各样的“派推”舞会、放着《乱世佳人》的电影院以及铺满康乃馨的选美舞台。即便是多年后,在王琦瑶的旧樟木箱中,仍然存有缀了珠子的手提包、法兰绒的贝蕾帽,时代的繁华缩影集聚在这琐碎物品之中。另一方面,城市也暗藏着污秽阴暗的死角。上海弄堂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类似爱丽丝公寓、平安里的地方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以李主任为代表的社会上层人士,或追逐权势,或金屋藏娇。繁华的淮海路上,是金钱堆积起的时尚。人们对物质的渴望从未淡却,即使是民风淳朴的邬桥古镇,也难免有从上海来的龙虎牌万金油广告画,也有上海的双妹牌花露水、老刀牌香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