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与解答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与解答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号;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号。) 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2.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3.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4.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5.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6.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与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7.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 8.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9.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于邻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化合物Cl2CH—CH2Cl 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11.苯环与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12.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3.不同的原子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需的磁场强度(B0)与射频频率(v)不同。()14.(CH3)4Si 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15.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δ值就越小。() 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l0.√ 11.√ l2.√l3.√l4.×l5.×(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的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

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A.峰的位置;B.峰的裂分;C.峰高;D.积分线高度。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B.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C.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D.弛豫分为纵向弛豫与横向弛豫两种。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A.I=1/2;B.I=0;C.I=1;D.I >1。4.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A.CH3Br;B.CH4;C.CH3I;D.CH3F。5.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A.极谱法;B.色谱法;C.红外光谱法;D.核磁共振法。6.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信号有几个氢?() A.3(1H);B.6(1H);C.3(3H);D.6(2H)。7.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九A.CH3CH2C1;B.CH3CH20H;C.CH3CH3;D.CH3CH(CH3)2。8.下列4种化合物中,哪个标有*号的质子有最大的化学位移?() 1 9.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A.质荷比;B.波数;C.化学位移;D.保留值。10.分子式为C5H10O的化合物,其NMR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最有可能的结构式为()。A.(CH3)2 CHCOCH3;B.(CH3)3 C-CHO;C.CH3CH2CH2COCH3;D.CH3CH2COCH2CH311.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不能直接提供的化合物结构信息是()。A.不同质子种类数;B.同类质子个数;C.化合物中双键的个数与位置;D.相邻碳原子上质子的个数。12.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当质子核外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时()。A.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

现;B.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C.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小,峰在高场出现;D.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13.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哪一种?() A.14N7;B.28Sil4;C.31P15;D.33 S16。14.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广义上说也是一种吸收光谱法,但它与紫外-可见及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关键差异之一是()。A.吸收电磁辐射的频率区域不同;B.检测信号的方式不同;C.记录谱图的方式不同;D.样品必须在强磁场中测定。l15.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如果一组H受到核外电子云的屏蔽效应较小,则它的共振吸收将出现在下列的哪种位置?( )A.扫场下的高场与扫频下的高频,较小的化学位移值(δ);B.扫场下的高场与扫频下的低频,较小的化学位移值(δ);C.扫场下的低场与扫频下的高频,较大的化学位移值

(δ);D.扫场下的低场与扫频下的低频,较大的化学位移值(δ)。16.乙烯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比乙炔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大还是小? 其原因是()。A.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B.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C.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D.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17.化合物(CH3)2CHCH2CH(CH3)2,在1H NMR谱图上,有几组峰?从高场到低场各组峰的面积比为多少?()。A.五组峰(6:1:2:1:6);B.三组峰(2:6:2);C.三组峰(6:1:1);D.四组峰(6:6:2:2)。18.在下列化合物中,字母标出的4种质子,它们的化学位移(δ)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a>b>c>d;B.b>a>d>C;

C.c>d>a>b;D.d>c>b>a。1 19.某二氯甲苯的H NMR谱图中,呈现一组单峰,一组二重峰,一组三重峰。该化合物为下列哪种?() 2 20.2-丙醇CH3CH(OH)CH3的1H NMR 谱,若醇质子存在快速化学交换,当仪器的分辨率足够时,则下列哪一种预言是正确的?()A.甲基质子是单峰,次甲基质子是七重峰,醇质子是单峰;B.甲基质子是二重峰,次甲基质子是七重峰,醇质子是单峰;C.甲基质子是四重峰,次甲基质子是十四重峰,醇质子是单峰;D.甲基质子是四重峰,次甲基质子是十四重峰,醇质子是二重峰。21.下面4种核,能够用于核磁共振试验的有()。A.19F9;B.12C6;C.16O8;D.32 S6。22.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是()。A.CH4;B.CH3F;C.CH3C1;D.CH3Br。23.化合物在1H NMR中产生的信号数目为()。B.4;

C.5;D.6。A.3;24.化合物在1H NMR中各信号的面积比为( )。A.3:4:1:3:3;B.3:4:1:6;C.9:4:1;D.3:4:7。25.化合物CH3CH2CH3的1 H NMR中CH2的质子信号受CH3耦合裂分为()。A.四重峰;B.五重峰;C.六重峰;D.七重峰。26.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是( )。A.19 F9;B.12C6;C.1 H1;D.15 N7。27.当外磁场强度B0逐渐增大时,质子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A.不发生变化;B.逐渐变小;C.逐渐变大;D.可能不变或变小。28.下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时,如果外磁场强度相同,哪种核将需要最大照射频率?() A.19 F9;B.13C6;C.1 H1;D.15 N7。29.化合物CH2F2质子信号的裂分峰数及强度比分别为()。A.1(1);B.2(1:1);C.3(1: 2:1);D.4(1:3:3:1)。30.下列哪一个参数可

以确定分子中基团的连接关系?() A.化学位移;B.裂分峰数及耦合常数;C.积分曲线;D.谱峰强度。31.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屏蔽效应大小的参数是()。A.化学位移;B.耦合常数;C.积分曲线;D.谱峰强度。32.化合物A.四重峰;在1 H NMR中Ha的精细结构有几重峰?() B.五重峰;C.六重峰;D.七重峰。33.化合物有几重峰?( ) 的HA、HM 与HX构成AMX自旋系统(其中有远程耦合),HA在 1 HNMR中 3 A.三重峰;B.四重峰;C.五重峰;D.六重峰。34.结构A.三重峰;中如果Hb核与Hc核磁等价,Ha核裂分为几重峰?() B.四重峰;C.五重峰;D.六重峰。35.结构答案A.五重峰;中如果Hb核与Hc 核磁不等价,Ha核裂分为几重峰?() B.六重峰;C.八重峰;

D.九重峰。(二)选择题1.C 2.C3.A4.B5.B6.A 7.C8.D9.C l0.B 11.C l2.C l3.B l4.A l5.C l6.B l7.C l8.D l9.A 20.B 21.A22.B23.B24.B 25.D26.B27.C28.C 29.C30.B 31.A32.C33.B 34.B35.D (三)简答题1.试述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什么? 2.核磁共振波谱基本原理是什么?主要获取什么信息? 3.一个自旋量子数为5/2的核在磁场中有多少种能态?各种能态的磁量子数取值为多少? 4.什么是化学位移?它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5.简述自旋一自旋裂分的原理。6.何谓一级图谱?一级图谱的自旋耦合裂分有哪些规律?7.什么是化学等同与磁等同?试举例说明。8.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在原理上与连续波核磁波谱仪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优点?

9.射频辐射的频率固定时,要使共振发生,氟核与氢核哪一个将需要更大的外磁场?为什么? 10.使用60.0MHz NMR仪器时,TMS的吸收与化合物中某质子之间的频率差为l80Hz。如果使用400MHz的NMR仪器,它们之间的频率差将是多少? 11.三个不同质子A、B与C,它们的屏蔽系数大小次序为dB>dA>dC。问它们在一样磁场强度下,共振频率的大小次序为何? 12.一个化合物估计不是二苯醚就是二苯甲烷,试问能否利用l H NMR谱来鉴别这两个化合物,并说明原因。13.在1H NMR谱中,下列化合物中OH氢核的化学位移为ll,对于酚羟基来说这个化学位移比预计的结果在低场一些,试解释原因。14.对于醇类化合物来说,如果测定时升高温度,将对OH 信号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在测定时加几滴D20,将对0H信号产生什么影响? 15.请指出下列分子中氢核属于什么自旋系统,并指出氢核谱峰的裂分数。

4 (四)结构解析题1.在下列化合物中,比较Ha与Hb,哪个具有较大的δ值?为什么? 2.根据1 H NMR谱中的什么特点,能否鉴别下列两种异构体(A)与(B)? 3.一个分子的部分lH NMR谱图如下,试根据峰位置及裂分峰数,推断产生这种吸收峰的氢核的相邻部分的结构及电负性。4.某化合物的两个氢核的共振频率分别为vA = 360Hz与vB = 300Hz,JAB =18Hz,其部分lH NMR谱图如下图所示,请指出A与B两个氢核构成什么自旋系统,并解释原因。5.在下列AMX系统中(考虑远程耦合),HA,HM 与Hx各裂分为几重峰? 5

专题13-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图表题(典题特训)-2019届高考化学图表题专项突破(解析版)

专题13-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图表 题(典题特训)-2019届高考化学图表题专项突破(解析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13 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图表题 【高考真题训练】 1.(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海南卷))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的有 A.乙酸甲酯 B.对苯二酚 C.2-甲基丙烷 D.对苯二甲酸 【解析】A.乙酸甲酯结构简式为CH3COOCH3,两个甲基所处化学环境不同,故分子中有2种H原子,原子数目之比为3:3,故A错误;B.对苯二酚()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故B正确;C.2-甲基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9:1,故C错误;D.对苯二甲酸()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故D正确;故选:BD。 2.(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浙江卷))某兴趣小组以苯和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药物普鲁卡因: 已知: (1)对于普鲁卡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与浓盐酸形成盐B.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D.能形成内盐 (2)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________。 (3)写出B→C反应所需的试剂________。

(4)写出C+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分子中含有羧基 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通常采用乙烯为原料制得环氧乙烷后与X反应合成D,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以乙烯为原料制备X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A、C (2) (3)酸性KMnO 4 溶液 (4)+HOCH 2CH 2 N(CH 2 CH 3 ) 2 +H 2 O (5)、、 (6)CH 2=CH 2 +HCl—→CH 3 CH 2 Cl,2CH 3 CH 2 Cl+NH 3 —→HN(CH 2 CH 3 ) 2 +2HCl 【解析】有和CH 2=CH 2 化合生成A:。根据普鲁卡因对位结构确定B是 ;再进一步氧化侧链,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得到C是 。 (5) B的同分异构体中:①分子中含有羧基,即-COOH;N原子只能与碳原子相连;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两个侧链是对位结构。

核磁共振作业参考答案

核磁共振作业参考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核磁共振波谱作业参考答案 核磁谱图分析有点混乱,请参考谱图分析第8题。 一、判断题 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2.质量数为奇数,荷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3.自旋量子数I =2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4.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5.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偶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 6.化合物CH 3CH 2OCH(CH 3)2的1H-NMR 中,各质子信号的强度比为9:2:1。(×) 7.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邻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8.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9.碳谱的相对化学位移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 10.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二、选择题 1.在N 14 7、O 168、H 11、C 136原子中没有核磁共振信号的是(B ) A .N 14 7;B .O 168;C .H 11;D C 136 2.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D ) A .自旋核加热过程; B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 C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 D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的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 3.用频率表示的化学位移值与外加磁场强度的关系是(B ) A .无关; B .成比例; C .不成比例 4.偶合常数2J HH 值,与外加磁场强度的关系是(A ) A .无关; B .成比例; C .不成比例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号;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号。) 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 2.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 3.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 4.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 5.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 6.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 7.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 ) 8.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 9.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邻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 10.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 11.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 12.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 13.不同的原子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需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v)不同。( ) 14.(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 15.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δ值就越小。( ) 答案 (一)判断题 1.√2.×3.×4.×5.√6.×7.√8.×9.√l0.√11.√l2.√

l3.√l4.×l5.×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的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 A.峰的位置;B.峰的裂分;C.峰高;D.积分线高度。 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 B.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 C.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D.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两种。 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 A.I=1/2;B.I=0;C.I=1; D.I>1。 4.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 )。 A.CH3Br;B.CH4;C.CH3I;D.CH3F。 5.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 A.极谱法;B.色谱法;C.红外光谱法;D.核磁共振法。 6.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信号有几个氢?( ) A.3(1H); B.6(1H);C.3(3H);D.6(2H)。 7.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九 A.CH3CH2C1;B.CH3CH20H;C.CH3CH3;D.CH3CH(CH3)2。 8.下列4种化合物中,哪个标有*号的质子有最大的化学位移?( ) 9.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

核磁共振波谱法作业题

核磁共振波谱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原理 第三节.化学位移 第四节.自旋偶合和自旋系统 第五节.核磁共振仪和实验方法 第六节.氢谱的解析方法 第七节.碳谱简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基本原理 填空题 1.原子核是否有自旋现象是由其自旋量子数Ⅰ决定的,Ⅰ为的核才有自旋,为磁场 性核。 2.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时,样品要置于磁场中,是因为。 3.对质子( =2.675×108 T-1·s-1)来说,仪器的磁场强度如为1.4092T,则激发用的射频 频率为。 选择题 1.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哪一种? A.14N B.28Si C.31P D.33S E.1H 2.下述核中自旋量子数I=1/2的核是 A.16O B.19F C.2H D.14N E.12C 3.1H核在外磁场中自旋取向数为 A.0 B.1 C.2 D.3 E.4 4.若外加磁场的磁场强度H逐渐增大时,则使质子从低能级E跃迁至高能级E所需的能 量: A.不发生变化 B.逐渐变小 C.逐渐变大 D.不变或逐渐变小 E.不变或逐渐变大 简答题 1.试述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什么? 2.一个自旋量子数为1/2的核在磁场中有多少种能态?各种能态的磁量子数取值为多 少? 3.哪些类型的核具有核磁共振现象?目前的商品核磁共振仪主要测定是哪些类型核的核 磁共振? 4.为什么强射频波照射样品会使NMR信号消失?而UV与IR吸收光谱法则不消失。 计算题 1.试计算在1.9406T的磁场中,1H、13C的共振频率。 2.试计算在25o C时,处在2.4T磁场中13C高能态核与低能态核数目的比例。

第三节.化学位移 填空题 1.有A,B,C三种质子,它们的共振磁场大小顺序为B A>B B>B C,则其化学位移δ的大 小顺序为。 2.有A,B,C三种质子,它们的屏蔽常数大小顺序为σA>σB>σC,试推测其共振磁场 B的大小顺序为。 3.在化合物CH3X中,随着卤原子X的电负性增加,质子共振信号将向磁场强度方向 位移。 选择题 1.不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是: A.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 B.核外电子云密度 C.磁的各向异性 效应 D.所采用的内标试剂 E.使用的溶剂 2.在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ppm)最大者为: A.CH 3Br B.CH 4 C.CH 3 OH D.CH 3 I E.CH 3 F 3.CH3X中随X电负性增大,H核信号: A.向高场位移,共振频率增加 B.向高场位移,共振频率降低 C.向低场位移,共振频率增加 D.向低场位移,共振频率降低 E.变化无规律 4.在磁场中质子周围电子云起屏蔽作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越大,则屏蔽作用越小 B.屏蔽作用与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无关 C.屏蔽越小,共振磁场越高 D.屏蔽越大,共振频率越高 E.屏蔽越大,化学位移δ越小 5.抗磁屏蔽效应和顺磁屏蔽效应对化学位移有重要贡献,结果是: A.抗磁屏蔽使质子去屏蔽,顺磁屏蔽使质子屏蔽 B.抗磁屏蔽使质子的共振信号向低场位移,顺磁屏蔽使质子的共振信号向高场位移 C.抗磁屏蔽使质子的δ值增大,顺磁屏蔽使质子的δ值减小 D.抗磁屏蔽使质子的δ值减小,即产生高场位移;顺磁屏蔽使质子的δ值增大,即产生 低场位移 E.抗磁屏蔽和顺磁场屏蔽均使质子去屏蔽 6.乙烯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比乙炔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大还是小?其原因是什么? A.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 B.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 C.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

第十二章 醛和酮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醛和酮 核磁共振谱习题答案 12-1 (1)3-甲基戊醛 (2)2-甲基-3-戊酮 (3)环戊基甲基酮 (4)3-甲氧基苯甲醛 (5)3,7-二甲基-6-辛烯醛 (6)α-溴代苯乙酮 (7)1-戊烯-3-酮 (8)丙醛缩二乙醇 (9)环己酮肟 (10)2,4-戊二酮 (11)丙酮-2,4-二硝基苯腙 12-2 CH 3CH=CHCHO C O (1)(2) O OH CH 2CH 2CHO (3) (4) H 2C=NNH CH 3 2O H 3C (5)(6) CH 2CH 23 Br O CH 3 (7) (8) CHO OH (9) (10)CH 2 CH 2 CH 2O O O 12-3 CH3CH2CH2CH2CHO 戊醛 CH3CH(CH3)CH2CHO 3-甲基丁醛 CH3CH2CH(CH3)CHO 2-甲基丁醛 (CH3)3CCHO 2,2-二甲基丙醛 CH3CH2COCH2CH3 3-戊酮 CH3CH2CH2COCH3 2-戊酮 (CH3)2CHCOCH3 3-甲基-2-丁酮 12-4 CHCH 2CH 3 OH (1)(2) CH 3CH 2CH 2OH SO 3Na (3)(4)CH 3CH 2CH 2OH CH 3CH 2CHOH OH (5)(6)CH 3CH 2CHCN CH 3CH 2CHCHCHO OH 3

CH 3 (7)(8)CH 3CH 2CH 3CH 2CH 2OH Br (9)(10)CH 3CH 2CH O O CH 3CHCHO (12)CH 3CH 2COOH CH 3CH 2CH=NOH CH 3CH 2CH=N NH (13)(11) 12-5 + (2)CH=CHCHO CH 3 (1)CH 2OH CH 3COONa CH 3 +(4)CH 3 (3)CH 2OH CH 3 COOH HOOC HCOONa COOH (5) 12-6 O +(2) NO 2 (1) CCH 3 COO HCCl 3 (4) CHCH 3 (3) OH CCH 3OMgBr OH ; CCH 3 12-7 (1)CH3COCH2CH3能发生碘仿反应,也能和饱和NaHSO3水溶液加成。 O 3Na +CH 3CCH 2CH 2COONa HCI 3 2CH 3 (2)CH3CH2CH2CHO 不能发生碘仿反应,但能和饱和NaHSO3水溶液加成。 3 CH 3CH 2CH 2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 习题

第三章核磁共振氢谱习题 一、判断题 [1]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2] 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3] 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4] 氢质子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5]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6] 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7] 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临近氢核的个数。 [8] 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9] 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临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 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11] 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12] 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的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13] 不同的原子核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须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υ不同。 [14] (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15] 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化学位移值就越小。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特征提供分子结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A. 峰的位置 B. 峰的裂分 C. 峰高 D. 积分线高度 [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标书中,错误的是()。 A. 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 B. 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 C. 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 D. 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A. I=1/2 B. I=0 C. I=1 D. I>1 [4]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A. 极谱法 B. 色谱法 C. 红外光谱法 D. 核磁共振法 [5]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有几个氢?()。 A. 3(1H) B. 6(1H) C. 3(3H) D. 6(2H) [6]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A. CH3CH2Cl B. CH3CH2OH C. CH3CH3 D. CH3CH(CH3)2 [7]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 质荷比 B. 波数 C. 化学位移 D. 保留值 [8]分子式为C5H10O的化合物,其1H NMR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最有可能的结构式为()。 A. (CH3)CHCOCH3 B. (CH3)C-CHO C. CH3CH2CH2COOH D. CH3CH2COCH2CH3

波谱解析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

6 6 6 6 第三章 核磁共振氢谱参考答案 1. 60MHz 核磁 化学位移 δ(ppm ) 300MHz 化学位移(Hz ) 132Hz δ=132Kz×106=2.20 ppm ν=2.20×300×106Hz×10-6=660Hz 60×10 Kz 226Hz δ=226Kz×106=3.77 ppm ν=3.77×300×106Hz×10-6=1131Hz 60×10 Kz 336Hz δ=336Kz×106z =5.60 ppm ν=5.60×300×106Hz×10-6=1680Hz 60×10 Kz 450Hz δ=450Kz×106=7.50 ppm ν=7.50×300×106Hz×10-6=2250Hz 60×10 Kz 5. (5B) 谱图中总共有六组峰,峰面积之比为:2:2:1:1:1:1。由于苯乙烯分子 总共 8 个氢原子,因此峰面积之比即为不同种类氢原子个数之比。结合苯环氢化 学位移为 7.27 分析,不难得出,从低场到高场这六组峰分别为: 7.41(2H, d):芳环上的 H ,大致为双峰,表明邻近碳上有一个 H ,故为苯环上 A , A’ 碳 上 氢 原 子 的 信 号 ; 7.34(2H,t):同样是芳环上的 H ,大致为三重峰,表明邻近碳有两个 H ,故为苯环上 B ,B’碳上氢原子的信号; 7.25(1H,tt):同样是芳环上的 H ,根据峰面积只有一个 H ,只能是苯环上 C 碳上氢原子的信号,与 A ,A’碳上氢原子、B ,B’碳上氢原子偶合会产生 tt 峰; 6.72(1H, dd, J 1=12Hz ,J 2=17Hz):为 H x ,化学位移移向低场,3J X-M =17Hz , 3J X-A =12Hz ; 5.75(1H , dd, J 1=17Hz ,J 2=2Hz):为 H M ,由 J 值判断; 5.25(1H, dd, J 1=12Hz ,J 2=2Hz):为 H A ,由 J 值判断; 此外,也可通过烯氢被苯环取代后,剩下的三个烯氢原子化学位移为同>顺>反来归属上述三种烯烃氢原子。

核磁谱图解析例题

核磁谱图解析例题 核磁谱图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学技术,对于各式各样的化学分析都有帮助。可以用来识别和鉴别物质,探测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构,分析复杂的有机、无机和蛋白质结构。核磁谱图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研究有机物质的加工、形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核磁谱图解析主要包括核磁共振谱、氢谱、氧谱等多种谱图,依据不同的氢谱特征可以控制不同的化合物。核磁谱图解析需要结合原子比例、氢谱特征、极化效应、共振频率等多种参数,解释谱图中的信息,从而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本文将以一道核磁谱图解析例题为基础,介绍核磁谱图解析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实现此项技术。 例题:有一种物质,核磁谱图与下表相符。 PPT指数状碳化效果(ppt) 56串碳 3.6 44碳 4.3 核磁谱图解析要求按照一定步骤进行,第一步要理解谱图中的各个碳核信号,即什么是碳核峰、氢核峰、氧核峰及其极化效应。对于本题,根据谱图结果,应该有两个碳核峰。一个是链状碳,ppt指数为56,极化效应为3.6;另一个是辅碳,ppt指数为44,极化效应为4.3。 第二步,要确定不同碳核的具体安排,例如,链状碳可能安排在键中间,辅碳可能安排在键边,或者分子上其他位置。对于本题,应该有三种可能性:1)链状碳在键中间,辅碳在键边;2)链状碳在键边,辅碳在键中间;3)链状碳和辅碳都在键边。

第三步,要在不同可能性中分析出最可能存在的结构。该分析主要依据氢谱图,它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的有用信息,有助于确定分子的拓扑结构和碳链的安排。例如,可以根据氢谱图确定特定碳核的位置、共价键的次序、氢离子的数量、链式碳的数量等。对于本题,应该考虑到链状碳极化效应较高,且链状碳可能在键中间,所以可能是链状碳安排在键中间,辅碳在键边的情况。 第四步,确定一种最可能的结构,要综合考虑氢谱图、极化效应和共振频率等更多信息,确定最终的结构。对于本题,应该根据极化效应和其他参数确定最有可能的结构,即链状碳安排在键中间,辅碳在键边的情况。 以上就是核磁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同样的流程也可以用在其他核磁谱图解析题中。当需要解决分子结构问题时,核磁谱图分析也是有效的,能够有效的提供有用的信息。核磁谱图解析技术在化学领域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以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理解各种化学反应。 总之,核磁谱图解析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探究分子结构,从而进一步研究有机物质的加工、形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完整word版)现代分析化学核磁共振练习题

1.一个化合物估计不是二苯醚就是二苯甲烷,试问能否利用1H NMR谱来鉴别这两个化合物,并说明原因。 答:这两种化合物可以用1H NMR谱来鉴别,因为二苯醚的氢谱只有苯环上的氢的峰而且连有电负性的氧后会出现裂分,而二苯甲烷的氢谱有两个峰,苯环上的氢的峰不会裂分。 2.在下列AMX系统中(考虑远程偶合),Ha,Hm和Hx各裂分为几重峰? 答:Ha和Hx会裂分成双重峰,Hm会裂分成四重峰。 3。某化合物C9H11NO (M = 149)根据下列谱图解析此化合物的结构,并说明依据。 答:有图中分析,该化合物不饱和度为5,在氢谱中1—2。5之间出现了双重峰和三重峰的耦合可以判断结构中有乙基这与质谱中29的峰吻合,且质谱中29的峰和57的峰差28,该处应为乙酰基57脱羰基生成乙基29,质谱中77的峰为C6H5的峰,从核磁谱图中分析,苯环上应为电负性基团单取代机构,而8.0处出现一个单峰,故可以判断,在乙酰基和苯环之间存在一个氨基。综上,其机构式为:(C6H5)NH(CO)CH2CH3。

4.下列哪个化合物符合如下1H NMR谱图,并说明依据。 答:a)的结构符合图中所示的谱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在2。35左右出现了一个单峰不发生耦合,而4.4处为四重峰与1。7处的双重峰应该存在耦合,结构中应该存在一个氢和三个氢之间的耦合。综上,只有a)的结构符合谱图。 5.根据下列各化合物的部分13C NMR谱,确定二甲氧基苯的取代位置.

答:从图中碳谱分析,(a)为临位取代、(b)为间位取代、(c)为对位取代。 6.化合物C4H10O2,根据如下13C NMR和1H NMR谱图确定结构,并说明依据。 答:该化合物不饱和度为0,由碳谱可以看出该式中含有1个伯碳、2个仲碳、1个叔碳,另外两个氢和两个氧组成两个羟基;对照氢谱0.8处的峰应该为甲基,该处峰出现裂分成双重峰,故可以判断甲基应该与叔碳相连,而3。5处出现的4个氢的峰应该为两个仲碳氢的峰,同样从裂分情况判断,两个仲碳也与叔碳相连,而1.8处的叔碳氢的峰出现多重裂分也符合推断,而4。4处出现的单峰因为羟基氢的峰,且从仲碳氢化学位移的低场偏移来看,羟基应该和两个仲碳分别相连.综上所述,该化合物的机构因为HOCH2CH (CH3)CH2OH 。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例子

核磁共振氢谱 【色谱世界】【本书目录】【引用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b19339707.html,/books/B/2605/0.html 推断未知物结构时一般需要几种谱图,因此下面所列举的例题不能仅依靠核磁共振氢谱。但是,下面的氢谱例于说明了解析方法,阐述了氢谱的重要作用。 倒1.1经质谱测定某未知物分于式为C6H1402,其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5所示,试推导其结构。核磁共振氖谱是用300 MHz谱仪测定的。 解根据分子式C6H14O2计算该未知物不饱和度为。,即它是一个饱和化合物。 在4.78 ppm的峰是水峰。 在低场3.65 ppm的单峰(对应两个氢原子)加重水交换后消失,因此可知它对应的是活泼氢。因为分子式仅含氧原子,所以两个活泼氢只能是羟基。 在氢谱的最高场(1.18 ppm)是一个双峰,峰面积为3,因此对应的是一个连接CH的甲基。 往下的两个单峰(1 26 ppm.] 31 ppm),积分面积均为3,肯定对应两个孤立的甲基,它们应该连接在季碳原子E。 f场4 21 ppm处盼多重峰(对应一个氢原子)显然是由相邻基团耦合裂分产生。 约1. 6 ppm的峰组对应两个氢原子,因此是一个亚甲基。其中左面的四重峰看得比较清楚,右边的峰组粗看是两重峰,看得不清楚,它们实际上是d×d的峰组,只不过其中一个耦合常数比较

小,因而裂分不显著。从左往右第1-第3的跨距等于第2~第4的跨距,也等于右边峰组的较大的裂分间距。这是大的耦合常数,应该是2,。进一步的二裂分,是旁边的CH裂分所致。 例l_2某化台物具有下述结构: 其核磁共振氢谱如同1.6所示,氢谱的局部放大谱如图1.7~m 1.9所示。试分析核磁共振氢谱与它的结构是否相符。核磁共振氢谱是用600 MHz谱仪测定的,溶剂为氘代甲醇。

核磁习题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习题 一、简答题 1.根据νo=γH0/2π,可以说明一些什么问题? 2.振荡器的射频为56.4MHz时,欲使19F及1H产生共振信号,外加磁场强度各需多少? 3.已知氢核1H磁矩为2.79,磷核31P磁矩为1.13,在相同强度的外加磁场条件下,发生核跃迁时何者需要较低的能量? 4.何谓化学位移?它有什么重要性?在1H-NMR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 5.下列化合物OH的氢核,何者处于较低场?为什么? 6.解释在下列化合物中,Ha、Hb的δ值为何不同?

7.何谓自旋偶合、自旋裂分?它有什么重要性? 8.在CH3-CH2-COOH的氢核磁共振谱图中可观察到其中有四重峰及三重峰各一组。(1)说明这些峰的产生原因;(2)哪一组峰处于较低场?为什么/ 9.简要讨论13C-NMR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作用。 10.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 二、选择题 1.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μLi=3.2560, μB=2.6880, μ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 A B Li>B B>B As B B As>B B>B Li C B B>B Li>B As D B Li>B As>B Li 2.在 O-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 A 2 B 1 C 4 D 3 3.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 A CH3-OOC-CH2CH3 B (CH3)2CH-O-CH(CH3)2 C CH3-OOC-CH2-COO-CH3 D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NMR习题

第四章NMR习题 一、选择题 1. 若外加磁场的强度B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 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如何变化? (1)不变(2). 逐渐变大(3). 逐渐变小(4). 随原核而变 2. 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1). 12C (2). 15N (3)19F (4)31P 3.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质子属于磁等价核 (1)H a H b C=CF a F b(2)CH a H b F(3). R—CO—NH a H b(4) 4. 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移最大 (1)—CH2CH3(2)—OCH3(3)—CH=CH2(4)—CHO 5. 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乙炔(1.80)>乙烷(0.80),其原因是 (1)诱导效应所致(2)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3)向异性效应所致(4)杂化效应所致 6. 在通常情况下,在核磁共振谱图中将出现几组吸收峰 (1)3 (2)4 (3)5 (4)6 7 .化合物Ph—CH2—CH2—O—CO—CH3中的两个亚甲基属于何种自旋体系 (1)A2X2(2)A2B2(3)AX3(4)AB 8. 3个不同的质子H a、H b、H c,其屏蔽常数的大小为σb>σa>σc。则它们的化学位移如何?(1)δa>δb>δc(2)δb>δa>δc(3)δc>δa>δb(4)δb>δc>δa 9. 一化合物经元素分析C:88.2%,H:11.8%,它们的1H NMR谱只有一个峰,它们可能的结构是下列中的哪个?

10. 下列化合物中,甲基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是 (1)CH3CH3(2)CH3CH=CH2(3)CH3C≡CH (4)CH3C6H5 11. 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 (1)全去偶谱(2)偏共振去偶谱(3)门控去偶谱(4)反门控去偶谱 12. 1J CH的大小与该碳杂化轨道中S成分 (1)成反比(2)成正比(3)变化无规律(4)无关 13. 下列化合物中羰基碳化学位移δC最大的是 (1)酮(2)醛(3)羧酸(4)酯 14. 下列哪种谱可以通过J CC来确定分子中C—C连接关系 (1)COSY (2)INADEQUATE(3)HETCOR (4)COLOC 15.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1)紫外和核磁(2)质谱和红外(3)红外和核磁(4)质谱和核磁 二、解答及解析题 1.下列哪个核没有自旋角动量? Li37,He24,C612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经典习题

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经典习题 1.试对照结构指出图14-1上各个峰的归属。 解:δ1.2 三重峰 3H-CH2-CH3 δ2.0 单峰 3H-CO-CH3 δ4.0 四重峰 2H-O-CH2-CH3 δ6.8~7.6 4H-C6H4- δ9.8 单峰 1H-NH- 图14-1 例题1的1H-NMR谱 2.由下述1H-NMR图谱,进行波谱解析,给出未知物的分子结构及自旋系统。(1)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10O,1H-NMR谱如图14-2所示。 图14-2 C4H10O的 1H-NMR谱 解:u=(2+2×4-10)/2=0 δ1.13 三重峰 6H -CH2-CH3(2个) δ3.38 四重峰 4H -O-CH2-CH3(2个) 可能结构式为:CH3-CH2-O-CH2-CH3

自旋系统:2个A2X3 (2)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2,1H-NMR谱如图14-3所示。 图14-3 C9H12的1H-NMR谱 解:u=(2+2×9-12)/2=4 δ1.22 二重峰 3H -CH-CH3 δ2.83 七重峰 1H -CH-(CH3)2 δ7.09 单峰 5H C6H5- 可能结构式为: 自旋系统:A6X,A5 (3)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0Br2O,1H-NMR谱如图14-4所示。 图14-4 C10H10Br2O的1H-NMR谱 解:u=(2+2×10-12)/2=5 δa 2.42 单峰 3H -CO-CH3 δb 4.88 双峰 1H δc 5.33 双峰 1H

δd 7.35 单峰 5H C6H5- 可能结构式为: 自旋系统:A5、AB、A3 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2O4,NMR图谱如图14-6所示,δa=1.31(三重峰,)δb=4.19(四重峰),δc=6.71(单峰),Jab=7Hz,峰面积积分值比a:b:c=3:2:1,试推断其结构式。 图14-6 C8H12O4的氢核磁共振谱 解:(1)计算不饱和度u=(2+2×8-1)/2=3 (2)由积分值比计算氢分布:a:b:c=3:2:1 分子式有12个H,可知分子具有对称结构为a:b:c=6H:4H:2H (3)偶合系统(ab) 为一级偶合A2X3系统(二个质子的四重峰与三个质子的二重峰) (4)根据δa=1.31,δb=4.19及偶合系统可以推测有-CH2CH3存在,并均向低场移动,故为-OCH2CH3型结构。 (5)δc=6.71一个质子单峰,由不饱和度可知不是芳环质子峰,在如此低场范围内的质子,可能为烯烃质子旁连接一个去屏蔽基团,使烯烃质子进一步去屏蔽,又因分子式中含有4个氧原子,可能有羰基,因此推测有型结构。 (6)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化合物种可能有以下结构 以上正好为分子式的一半,故完整的结构式为 烯烃质子为等价质子(化合物结构对称呈现单峰),二个乙氧基峰重叠,此化合物有二种构型。

核磁共振作业参考答案

核磁共振波谱作业参考答案 核磁谱图分析有点混乱,请参考谱图分析第8题。 一、判断题 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V) 2•质量数为奇数,荷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X) 3•自旋量子数1=2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X) 4.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V)5•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偶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V) 6. 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NMR中,各质子信号的强度比为9: 2 : 1。(X ) 7 .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邻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V) &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n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V) 9. 碳谱的相对化学位移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X) 10 •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V) 二、选择题 i .在174N、;o、;H、163C原子中没有核磁共振信号的是(B) A. ;N ;B . 18o ;C. ;H ;D;c 2. 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D) A. 自旋核加热过程; B. 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 C. 自旋核由高能态返回低能态,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 D. 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的能量以无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 3. 用频率表示的化学位移值与外加磁场强度的关系是(B) A.无关;B .成比例;C.不成比例 4. 偶合常数2J HH值,与外加磁场强度的关系是(A) A .无关; B .成比例; C .不成比例 5. 化学全同质子(B) A . 一定属磁全同; B .不一定属磁全同;C.视情况而定 6. 磁全同质子(A) A . 一定属化学全同; B .不一定属化学全同; C .视情况而定 7 . TMS的3 =0,从化合物的结构出发,它的正确含义是(B) A .不产生化学位移; B .化学位移最大;C.化学位移最小 &在外加磁场中,H2C=CH2乙烯分子中四个质子位于(B) A .屏蔽区; B .去屏蔽区; C .屏蔽区和去屏蔽区 9. 在外加磁场中HC=CH乙炔分子的两个质子位于(A) A .屏蔽区; B .去屏蔽区; C .屏蔽区和去屏蔽区 10 .在外加磁场中醛基质子位于(C)

专题20 核磁共振氢谱与有机分子结构

1. (2009浙江卷29题节选) 用1H 核磁共振谱可以证明化合物C( COOCH 2CH 3O 2N )中有______种氢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 2. (2008江苏卷16题节选) 由E 制备的E(C 2H 5)2的结构如右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 E 。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 种峰,错误的结构有 种峰。 3. (2015·重庆卷38题节选) CH 2BrCHBrCH 2Br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峰的组数为_______。 4. (2011浙江卷29题节选) 化合物A 不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NaHCO 3反应放出 CO 2,经推测A 为COOH OCH 3CH 3O ,其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中显示有_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_____。 5. (2014安徽卷26题节选) TMOB 是H O CH 3 COOCH 2CH 3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吸收峰外仅有1个吸收峰;②存在甲氧基(CH 3O —)。TMO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6. (2014天津卷8题节选) 含两个—COOCH 3基团的C(COOH HOOC )的同分异构体,且核磁共振氢谱呈现2个吸收峰的异构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7. (2017新课标 Ⅰ卷36题节选) 芳香化合物X 是F C C COOC 2H 5的同分异构体,X 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2CO ,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题(对的的在括号内填“√”号;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号。) 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取光谱法同样,都是基于吸取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 2.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 3.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也许有两种取向。( ) 4.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 5.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 6.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 7.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 ) 8.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 9.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邻近核的核自旋互相作用。( ) 10.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 11.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 12.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 13.不同的原子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需的磁场强度(B0)和射屡屡率(v)不同。( ) 14.(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在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 15.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δ值就越小。( ) 答案 (一)判断题 1.√ 2.×3.×4.×5.√ 6.×7.√ 8.×9.√l0.√11.√ l2.√ l3.√ l4.×l5.×

核磁共振试题

选择题: 1 .下列哪一组原子核的核磁矩为零;不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的是( D 16O 12C D 19F 31P 12C 状态? ( B 6•下面四个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D CHCH(CH 2 7. 下面四个化合物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小的者是( A 2Hz 10. HF 的质子共振谱中可看到( A 的两个双峰 A 2H 、14N B 19F 、 12C 1H> 13 2.在外磁场中,其核磁矩只有两个取向的核是 (D A 2H 19F 13C B 1H> 2H 、 13C 13c 、 19F 、 31 3、 4. 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 HCHO B CH B OH C HCOOH 不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是( A D CH 3COOGH ) A 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 B 核外电子云密度 C 磁的各向异性效应 D 内标试剂 5 •自旋量子数1=1/2的原子核在磁场中, 相对于外磁场, 有多少种不同的能量 A CHCHCI B CHCHOH C CHCH A CHF B CH C CHC A 质子的双峰 B 质子的单峰 C 质子的三峰 D 质子和19F

C S 差为 1.1 , J 为 0.4Hz D共振频率差为110Hz, J为5. 11. 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 S H3,在它的氢谱中仅有一个单峰,它的结构可能是 ( D A D 12.有一样品,从它的氢谱中得知,有两种不同的羟基氢:分别为S 5.2和10. 5,它的结构为( ph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3.某化合物中三种质子相互耦合成 AMX 2 系统 J A EOH Z , J xh =4Hz, 它们的峰形 为( CA 为单质子单峰,M 为双质子6重峰,X 为双质子三重峰 DA 为单质子二重峰,M 为双质子6重峰,X 为双质子三重峰 在下列三个结构式中,标记的质子的屏蔽常数大小顺序是( D3>1>2 16. 在100MH Z 仪器中,某质子的化学位移S = l ,其共振频率与 TMS 相差 1 0 0 H Z B 6 0 H Z 17. C 1H Z D 200H 若外加磁场的磁场强度H 0逐渐增大时,则使质子从低能级E 跃迁至高能级E 2 所需的能量( AA 为单质子三重峰,M 为双质子 4重峰,X 为双质子三重峰 BA 为单质子三重峰,M 为双质子 6重峰,X 为双质子三重峰 14. F 列化合物结构中标记的质子化学位移归属正确的为( S i 在 1.5 - 2.0 S 2 和 S 3 在 5.5 - 7.5 , S 1 在 1.5 - 2.0 S 2 和 S 3 在 5.5 - 7.5 , S 4 在 9-10 15. B 2>1>3 C 3>2> S 2 和 S 3 在 5.5 S 4 在 9 - 10 S 2 和 S 3 在 1.8 - R R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