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过去那种封闭、单一、程式化、低效率的教学局面正在被打破。通过提高教师观念,规范合作程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素质,科学合理分组,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策略

有效的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我们要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教学及学习方式的根本目标。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展开,并取得有效的成果,现浅谈如下:

一、科学合理分组,建立小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

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二、设计恰当的问题

(1)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这些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它们没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因而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这样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

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设计问题应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习惯。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应合理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并做好有序调控,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前,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课题要进行独立思考,针对问题自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

有利于把对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否则,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会使我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发展受阻,影响思维品质的发展。

(2)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的习惯。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前,要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点。如学习“大一统的汉朝”时,老师设计这一论题:面对汉朝初年萧条之局面,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样?针对论题有的同学问:我们现在年龄还小,自己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这么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做到“在疑中学,在学中疑”。

(3)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认知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求学生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互补整合,而且也要学会参与、学会尊重他人。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自己的分工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努力使自己“会说”、“善辩”。

(4)认真倾听和评价其他同学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但要会说、善辩,而且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如不要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努

力掌握同学发言的要点并友好地作出切中要害的合理评价等。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

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注:本论文是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课题类别: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DX[2013]GHB110。

小组建设方案(2)重点

组建和评价学习小组,是班主任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和提升课堂效率 的有效保障。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非简单地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原则 1.组间同质,实力均衡。组间同质就是小组之间尽量减少差异, 使各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组与组之间要做到基本的实力均衡,小组内的男女生人数也应做到均衡分布,这样就有利于每个小组能进行充分的讨论,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形成竞争态势。 2.组内异质、同质结对。组内异质就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至六个人左右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的心理性格、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是不同层次的,有优秀生、中等生、希望生之分。充分尊 重学生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成为合作互助,独立运行的团队。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的学生结对,组合成 BB CC对子,体现交流的平等对话。另外,把优秀生和中等生结成一个帮扶对子,把中等生与希望生结成一个帮扶对子,便于进行“对学”和 “异质帮扶”,达到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学习效果。 3.适时调整,动态管理。一个学习小组确立后,不能一成不变, 在必要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 长的调整,也包括组名、组规及小组发展目标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 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1.确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 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班级建设创新案例

班级“小组化”管理大放光彩 ——班级建设创新案例作为一个班主任,二十几年来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形成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需要点策略,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我不由的想到了一个词语“换整为零”,把班级合理分为几个小组,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于是我先组建了班级小组,从培养小组精神入手,逐渐扩大小组的面,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班级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管理实施 1.创设美好愿景激发斗志是管理成功的起点 向心力是促进班级转化是原动力,因此,开学第一天,我首先向同学描绘班级发展的美好愿景:我们可爱的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全班同学就是这个大家庭中飞兄弟姐妹。大家心往一处放,力往一处使,就能围城无坚不摧的大团圆。2.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是管理成功的前提 提出大团圆愿景后,接下来连续俩个星期,我静观学生,发现可以把学生分为4类:A类学生自觉性强,做事认真,能保持平静心态完成一向又一向的学习任务; B类学生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主要任务,接着就会左右观望,说说笑话,搞搞小动作,才继续进行第二项任务。 C类学生也能比较认真的完成主要任务,但完成了之后,也是去了学习的热情,于是就动起歪脑筋,说说小话,玩东西,“花样”陆续登场。 D类学生从头至尾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总是玩一会写一会,甚至边玩边写,之类学生一节课下来,也完成不了别人10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利用班会,我向学生分析如下: D类学生占优势,A类学生占优势,BC类学生占优势 班风尽歪。班风正气凛然。嘈杂与宁静并存。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方案word版本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方 案

七年级(11)班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方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学生个体化的自主学习,也要强调小组合作探究。合理组建并科学管理学习小组,对积极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形成高效互动的学习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要 求,我班 现制定如下小组建设方案: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1.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我班有学生50人,男25人,女25人。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性别、个性、才能、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家庭背景,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了6个小组,使各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组内成员之间又形成互补,确保组内学生互助互学,确保小组之间的交流与竞争。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选取组名、组歌,设计组徽,创建组号,务必使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组魂”。 2.小组人数:每个小组由8至10名学生组成。 3.成员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与职责,使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 (1)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资料员一名、发言人一名、板书员一名、学科代表各一名。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互换一些角色,给每个组员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2)组内编排座位时,要合理派对,从成绩、品质、行为、习惯、个性等方面综合衡量,强弱搭配,两人一队,对面而坐。每个小队两名学生分别担任A、B角色,便于落实“一帮一”学习制度和学习过程中形成角色互补。 二、四层管理机制建立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理,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教育,小组长都要对全组负责。小组长(值日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如课堂表现,发言、展示次数等,并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全组进行反馈(也可随堂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小组长在放学前把签名的记录表交至值日班长处。 第二层——值日组长管理。值日组长由各组小组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在夕会时将小组积分公布在教室公示栏内,并评出一个优秀小组。 第三层——班级值日生管理。班干部值日对全班进行整体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并在每天晨会课上公布,并组织小组长探讨班级内存在问题,给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的积极建议。对班级内各组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层——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热情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支持班委的工作,公平公正的评价各组的学习展示活动,对月优秀小组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那么,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有雄厚的竞争实力,也千万不可忽视合作精神。学生只有有了合作的动机,才会想到合作,才会设法合作,才会真正合作。如教学《早操》一文,如何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自编儿歌?我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鼓励学生说:“小作者丁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写儿歌的,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已经编好了,急于向他人展示;而有的学生难以用确切的语言来表

达,就想寻求帮助。学生有了合作的愿望,这时我请学生去找小伙伴说一说、改一改。就连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在同学面前也显得不那么拘束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一首首健康且充满童趣的儿歌很快在孩子们的口中诞生。 二、分派合作角色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每小组4~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适当的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不同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在具体的分组中,我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组织者”负责分配讨论的任务,“记录员”负责记载问题讨论的成果,“汇报员”负责汇报合作成果或决定汇报形式(个人汇报或小组汇报),“检查员”负责在讨论过程中督促同学认真进行。这样每个成员在该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不会再无所事事。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在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地进行奠定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学会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 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 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2. 让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系,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 3.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 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 学生探索怎样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水彩笔、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 初步交流,确定策略 1. 出示例1的两个图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独立思考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2 ?小组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 ⑵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规则图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引入:看来运用转化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转 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师: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学生交流。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学生回答:原来的图形比较复杂, 不容易看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不便于直接比较面积的大小。 转化成长方形后容易看出每个图形的面积,也就便于比较了。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师: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都是把新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板书:未知--已知) 教师小结:转化是一种常见的、 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时,你会怎样想? 三、 巩固运用 . 1 .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1) 出示方格纸上的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 转化)

新时期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和策略的研究

新时期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和策略的研究 【论文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也是学校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创建优秀班集体建设上下功夫,建构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本文先从班集体的内涵特征加以介绍,再分别就以下几点加以阐述: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育正确的集体舆论;以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人,从师生、生生等多方面来努力;以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人;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多创设机会让干部为集体服务;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班主任只有具备良好的德才学识和情感人格,才可发挥巨大作用等方面谈了谈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优秀班集体内涵特点策略

引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也是学校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创建优秀班集体建设上下功夫,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班级管理应该高度重视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模式来建设优秀班集体,为班级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为此,本人就如何在课改新理念下建设优秀班集体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班集体的内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它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社会群体,它传导和积淀着班级制度的社会文化基因。第二,班集体又是一个以教学为中介的共同活动体系,它以课堂教学为中介,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影响,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整合因素。第三,班集体还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正是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标志着集体形成的过程。第四,班集体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共同体,集体心理的统一性和社会成熟度综合反映了集体主体性的水平。 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集体。学生爱学习,有明确共同的目标,有自觉的组织纪律,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人际关系和谐,人人为班级,有“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优秀班集体的特点 1、有健康向上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来自于严格的班级制度。学期初,我们班级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人人明白班级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的不足之处,组织学生制定了班级公约,在班容班貌、清洁卫生、公共财物、两操劳动、课堂纪律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分起食饮居、劳动、体育锻炼、文明礼仪、学习等五大块,每块20分,总计100分,周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打分划等,并写进家校练习簿,及时和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构建教育的立交桥。对行为优秀的学生和为班级建设献计出策的家长大张旗鼓的表扬,还颁发喜报,树立典型和榜样。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合格了,成为了行为标兵、榜样、带头人。由于实施的这些班级制度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制定的,因而效果较好,对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比较到位。小到一只簸箕、一把扫把如何摆放,大到门窗、电灯的开与关,学生都能各负其责。 2、有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有强烈的集体观念,有浓厚的班级情感,有坚强的集体核心,有自己的班级特色。班干部和课代表在班上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班级事务井井有条。开学初,我们班让学生推荐自己信任的班干部,通过学生评选组建班级组织。在管理班级工作中,不断培养班干部自己学会管理班级。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本期召开的主题班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李春莲10月19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不仅要自主解决课文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而且要对课文有一个客观的整体把握和主观的主题感悟。可现状是,学生只满足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其他的就不做深入思考和探究,离我们的要求差之甚远。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意思。学生在解决了基本的阅读障碍后(字的读音、词的理解,有的词要放在文段中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应思索课文整体上讲了什么,也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学生现在的做法是,普遍借助工具书,这样就缺少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过程。要把握文章整体意思,必须逐段理解各自然段意思。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本不是太难的事,但问题在于学生层次不一,有的学生读完一段后能迅速抓住主要意思,而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一能力。细究原因,一是读书不细心,不会边读边想;二是读书能力欠缺,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三是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各自然意思。所以,有必要要求学生逐段弄清意思,再整体把握全文意思。连自然段意思都不能把握的,只有静下心来,逐句弄清意思。把握每句意思时,可以采用缩句的方法,把每句话缩写为“什么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再把各句意思综合起来,弄清每个自然段意思,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2、指导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课文主题感悟写作目的。学生弄清了课文内容后,引导其从单元、课文主题上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赞扬、批评、喜欢、厌恶、鞭挞……只有从主题上从思考,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这样用词、为什么这样修辞、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等。学生如能在自学阶段就感悟到这个程度,小组合作交流时,就有内容可谈了。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交给学生必备的合作技能。 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到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一般小组成员以6人左右为宜,在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中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表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三年级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积极探索研究,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科学合理分组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每组4-5人。分组时除了考虑学习能力,还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差异等因素,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每个小组分为Abbc三层,即每个小组一个优生,

两个中等生,一个差生。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二、小组建设 1、每组为自己组起一个组名,组号,组训(选择名言、警句),设计和组名有关的组徽,并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2、自我介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介绍自己,让别人了解你。 三、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 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在讨论后,负责发言人的提名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均衡组内成员到黑板板书的机会。 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

三一小学学习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三一小组建设方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随着我校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进行小组评价,如何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小组的组建 1、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 2、组建的方法: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即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44 人的班级规模构建4人合作学习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1个学习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1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各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号,挑选得力的组长安排各组的副组长(l 人)、学科组长(1人)。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②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良好以上;④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⑤服务同学的意识。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3、给组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对小组每个成员进行编号,4个成员分别编为1-4号,所有小组相同编号的学生都坐在每一组的同一个位置。小组4个成员进行详细分工。如1号任领导和主持人,2号是事物管理员,3号中心发言人,4号记录检察员。每个编号都有具体的职责,如1号主持人,负责编制本小组的活动规则,分配小组成员的任务,帮助化解矛盾和争端,提出有利于小组进步的建议,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保证小组内工作在即定时间内完成。2号、3号、4号也是如此。 注意:各成员角色可定期更换,职责定期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关注差生,让差生大胆发言,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4、座位的编排。 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人数自行设计座位安排,原则上一个学习小组的座位要有利讨论学习。另外,小组不能靠墙,留出空间给老师走动,便于巡视。 二、小组管理 自我管理,责任明确 三、小组文化 1、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精编版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展示性学习策略 关键词:数学、小组合作、展示、策略 一、现状分析 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参与效率低,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各唱各调、好学生的一言堂等现象;以合作学习代讲、代练;评价时轻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导向,轻集体评价……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背道而驰。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中职学校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中职学校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职学校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班级是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平台。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潜心探究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求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集体建设方法与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教育,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要使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经济、文化、生产岗位的需要,作为学生道德情操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应该明确自己所担负的神圣职责,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广阔平台。 一、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朝气和活力 毋庸讳言,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是中考中的受挫者,许多学生是抱着“混”的心理走进中职学校。班主任应该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用“师爱”打动学生,聚拢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

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例如:在新生军训期间,我和学生一样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一周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宿舍文化和卫生中,我每次都参与学生当中一起完成,尽管自己每次都累得不行,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二、制定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更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

(推荐)学习小组建设方案设计

学习小组建设方案(试用)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 第二部分: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第三部分:各成员的职责 第四部分:学习小组的培训 第五部分:学习小组的考核评价 总则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已经在新课堂中体现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解决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问题,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的合作学习,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专家及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做到“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才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本方案有不少重复、不一致的地方,特别是评价的尺度上和方向上各有不同,请大家根据班级实际取舍,编制适合自己班级或年级的相关手册。 第一部分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档,再按2:2:2比例搭配分组、小组人数一般以6人为宜。座位应调整为aaccbb相邻、相向。学生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每个学期可以根据学情变化进行2~3次的适当微调,要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二)人员分工 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亦可实行轮换制,同时要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课改专题之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开化县马金镇霞山小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改专题之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首要的课改任务,从而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首先,全组老师要学习新课标的理念,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观看新课程的优秀个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规律和特点,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具体安排如下: 一、当前任务 通过一系列学习的活动,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要进一步深入下去以达到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学期还要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校本教研活动。全体老师要继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和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上还要做一些进一步的探索;努力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积累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二、实施过程 (一)开展动员: 1.领导小组: 组长:丁国荣 副组长:汪芳 组员:全体教师 2.教师动员:(2017年9月1日) 召开小组合作专题会议,撰写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3.学生动员:通过广播会形式向全体学生宣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继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尤其是要确定好预习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 2.认真检查预习结果,精心设计预习检测试题。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习合作小组要及时表扬,树立学习样板,介绍预习经验,在班级推广。 3.精心设计研究讨论的内容。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1)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

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四、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研究 (一)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作为问题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不同于简单的练习,它不是简单的经过精加工的、封闭的、条件充分的、答案唯一的数学题目。它往往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或表现为内容的现实性,与学生的经验相连;或表现为问题的现实性,属于开放型、结构不良的、经过了简单的数学化的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考价值。当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去掉情境中的非数学的要素,发现并提炼出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即分析问题存在的范畴、情境中提供的可用的材料、联想以往的问题解决经验、初步制定问题解决的计划,选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例如:在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设计中,在导入阶段:教师先出示一个灯泡图,提问:“你能测它的体积吗?”再引出故事,爱迪生和阿普顿是怎样测灯泡体积的,最后,小结并板书课题。教师的第一问题促使大多数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继而紧张地思考,期待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再通过一则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是建“空中楼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策略的认识,在以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已经初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学生往往关注具体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缺乏应有的思考。这样设计,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促进其积极思考。 (二)新授阶段 第一、关注策略形成的过程,体验策略的价值 “问题解决”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指导过程。它从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过程和结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策略能否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需要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去经历、体验、感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实施计划、调整计划、再施计划、问题解决等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应用某种策略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中,将策略变为己有。 例如: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有一道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 张艳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操作,明确长方形周长是18米,推导出长和宽的和是9米。接着,通过小组操作找出不同围法;再引导学生在填表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具体思考方法,并能在小组里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最后让学生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中,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和宽的数值越接近,它的面积就越大。在此教学过程,学生运用操作、列表或画图的方法,不仅初步感知了“一一列举”策略的作用,而且有助于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同时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体现了策略与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掌握策略习得的方法 受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的更多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装进学生的口袋,装进学生的脑袋。他们的教学效益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由于对问题解决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上,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上,都没有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活动中的体验与反思作为关注点。显然,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间接知识的获得,而非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活动的经历。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获取某一具体策略,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探索策略的形成过程,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荷花小学李平菊小组合作学习在荷花小学已经实施两年的时间,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自然编班的情况下,按学生的个体差别分组,进行教学,各组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具有组织、合作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的超越。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过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一刀切”的“课堂中心”,注意本语文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扩展与思维的发散。新课程改革,倡导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利于课堂中师生、生生问的教学交往。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人为本”的学习活动。学习方面的合作: 由于不同的层次和差异,自主学习和辅导都会带来不便。组合 成为小组,成员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小组有很 好的分工与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促进,可以促进语文 学习水平的共同提高。 人力的合作:组成小组合作学习,只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

作,然后资源共享。 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会出现这样的 问题: 【现象1】教师宣布开始分组讨论, 同学马上围在一起, 整个教室一片嗡嗡声。片刻,教师说“停” ,学生马上安静下来。 【现象2】讨论开始, 优等生忙个不停,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 成了旁 观者…… 【现象3】整个教室乱作一团, 学生漫无边际地争论, 一发而不可收 【现象4】蜻蜓点水型:教师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学习,两三分钟便匆匆收场,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现象5】形式单一型: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但是,讨论时,一些优秀生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其他学生便失去了独立思考、以表意见的机会。 【现象6】无果而终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有些老师便匆匆进入新的教学环节,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没有对学习活动及时总结反馈。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脑海中仍然在想着合作结果和争辩的有关问题,陷在自己的思维中,弱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形式 一)小组合作的条件 1.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必要的心理条件保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安全。 其次,鼓励各成员尽可能多地发言,增强自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各成员间正相互依赖关系的建

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的做法

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的做法 为有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倾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背景下,确保学习小组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使之发挥高的效能,现就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在班级小组建设方面的做法。。 一、学习小组建设 划分小组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即每个学习互助小组都必须由好、中、弱三类学生组成,组长必须是成绩、能力最强的。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组建学习小组,每小组人数以6人。明确一名组长,组内可按学科特长分别设立各学科负责人,组内成员明确分工。班主任负责学习小组的划分,并将学习小组的名单印发给任课教师。班级学习小组的学习事务由学习委员负责,各学科教师与学习小组间的沟通可通过科代表来完成。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一定要将后面黑板的位置空出来以便学生上黑板展示。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由学生制定组内常规要求和纪律要求(组内公约),各班还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与优良学习小组创争评比、三好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的评选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制定有关课堂考核评比和记载的办法,并将结果载入学生的“成长记录”。所有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打分,并让学习委员或课代表及时记载,以便于班主任进行考核。 1.小组建设 ①组名口号 规定每个大组要有自己的组名,可用组长姓名命名,以凸现小组长的责任感,或以其他形式命名。把教室内的前后黑板分成块,作为各小组展示的主要阵地。 ②小组宣言 要求小组出一份小组宣言,宣言中包含着组名、组员、对手等几个方面。 ③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用胶带纸粘贴在课桌上。 努力进取、敢为人先;高效自学、积极发言;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④小组合作学习八种习惯,用胶带纸粘贴在课桌上。 尊重他人,学会倾听;欣赏赞美,取长补短;规范行为,遵章规 范; 履行职责,勤于进取;感恩知情,善待他人;诚实守信,知行合一;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及策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见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合理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建立一种促进学生能够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师可以选择针对性地训练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在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的时候,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生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必要的合作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运用同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组内互评。 为使学生在对同伴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培养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的态度,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因此,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评价标准对自己和本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做出反思,总结有益的经验,改进问题和不足。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评价,以多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及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愿望。 2.组际互评。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应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