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从土壤水动力学到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展望_杨大文

5从土壤水动力学到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展望_杨大文
5从土壤水动力学到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展望_杨大文

土壤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期末土壤学考试试题(A卷)答案

2008年土壤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20 分) 1.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 2.同晶替代:矿物结晶时,有些原子(离子)可被性质相似、大小相近的其他原子(离子)替换 并保持原来的结构。 3.腐殖质:除未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4.当量孔径:相当于一定水吸力范围内的土壤孔隙的直径。 5.土壤水势:极小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可逆地移到和它温度相同,处于参比状态 水池时所作的功。 6.潜性酸: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所引起的酸度,以 cmol/kg表示。 7.反硝化作用:细菌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以NO3-或NO2-作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生成N2O 和N2的硝酸盐还原过程。 8.保护性耕作:一切以保护土壤地力而采取的深松、少耕、免耕以及培肥土壤的耕作方式。 9.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 的能力。 10.淋溶作用:是指土壤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由土壤的一层移动到土壤的另一层过程。 二填空题( 20 分) 1.HA是_胡敏酸,FA是_富里酸_。HA/FA比值说明_熟化程度_。 2.膜状水是_无效_水,而毛管水是_有效水_。 3.砂土的保肥能力远低于粘土,是因为_CEC比黏土低。 4.土壤适耕状态的含水量应在土壤可塑性的_范围以外。 5.构成层状铝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_硅氧四面体_和_铝氧八面体_。 6.土壤肥力的四大影响因素为_养分_、__空气__、__水分__、__热量__。 7.常见硅酸盐粘土矿物有_蒙脱石_、_伊利石_、_高岭石_和_绿泥石_组。 8.土壤中的阳离子可分为_盐基离子_和_致酸离子_。 9.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矿物质_、_有机质_和_生物__组成的。 10.土壤蒸发过程可分为_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_、导水率控制阶段_和_扩散率控制阶段_三个阶段。 11.土壤_水吸力_与_含水量_之间的相关曲线叫做水分特征曲线。 12.土壤水分运动是从温度_高_处向温度_低_处流动。 13.土壤孔隙可分为_无效孔隙_、_毛管孔隙_和__通气孔隙_几种类型。 14.土壤的成土因素主要有_母质_、_气候_、_生物_、_地形、_时间和_人为因素_。 15.次生粘土矿物可分为_层铝硅酸盐_和_含水氧化物_两大类。 16.常见的土壤质地类型有_砂土_、_砂壤土_、_轻壤土_、_中壤土_、_重壤土_和_粘土_。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有_可逆性_、_等价性_和_质量作用定律_。 18.土壤结构的种类有_片状_、_块状_、_核状_、_柱状_、_棱柱状_和_团粒__。 19.土壤退化包括_质量降低___和_数量减少_。 20.土壤圈位于_岩石圈_、_大气圈_、_水圈_、_生物圈__的_枢纽地位。 三判断题( 15 分) (√ )1.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呈碱性。 (√ )2.同一地区水田的腐殖质含量比旱地含量高。 (√ )3.土壤是一种具有生命的可再生的自然物质。 (√ )4.土壤中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流动。 (√ )5.使用石灰可降低土壤酸性,而施用石膏可降低土壤的碱性。 (? )6.同一地区,含石英矿物多的母质形成的土壤,质地较轻,盐基含量较高。 (? )7.土壤与其母质间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的母质形成的土壤类型必然不同。(√ )8.碱土是盐土脱盐后形成的。

土壤水动力学

修订时间:2013年3月 太原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2017 考试科目名称 土壤水动力学 招生学院代码 007 招生学院名称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代码 081500 招生专业名称 水利工程 参考书目 1.《土壤水动力学》,雷志栋,杨诗秀,谢森传,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88 2.《土壤物理学》,华孟,王坚,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考查要点 一、土壤水分的形态和能态 1. 土壤水的形态 2. 土壤水分运动的能态 3. 非饱和土壤流的达西定律 4. 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 5.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应用 重点:土水势、土壤水力传导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二、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

1. 土壤的物理点 2. 多孔介质水分运动的基本假定 3. 直角坐标系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 4. 土壤水分运动的其他基本方程 5. 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 重点: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的基本简化和假定、基本方程的变换和适用条件、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 三、土壤水分入渗 1. 土壤入渗过程 2. 土壤入渗过程的线性化解析解 3. Green-Ampt入渗模型 4. 水平渗吸条件下的Philip解 5.经验入渗公式与讨论 重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其驱动力、线性化解析解和各种经验入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四、土壤水分蒸发 1. 土壤水分入渗蒸发过程 2.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3. 层状土壤的稳定蒸发 4. 非稳定蒸发过程 重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过程及其控制条件、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过程的求解。 五、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测定方法 1.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室内测定方法 2.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田间测定方法

工程水文学_复习题及答案_FXT392210_1112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 一、概念题 1、标准地下退水曲线: 2、径流系数: 3、洪峰流量模数: 4、露点: 5、流域面积: 6、对流雨: 7、河网密度 8、连序系列 9、水文测站 10、水循环 11、重现期 12、设计洪水 13、流量历时曲线 14、推移质输沙率 15、单位水样含沙量 16、多年平均输沙量 二、填空题 1. 地球上的水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__ 、_____ 和__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____________状态。 3.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4.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6.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流域。 7. 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等。 8.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9. 对流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流域总蒸发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12.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河海大学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水务工程专业03级)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结果的序号(单选,每题2分) 1、如果平原地区的雨量站稀疏且分布不均匀,采用(2)计算面平均雨量比较合适。 (1)算术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等雨深线图法 2、河道的糙率增大则河道过水能力(2);河道的比降增大则河道的过水能力。 (1)增大;(2)减小;(3)不变 3、霍顿下渗公式中的参数f0,f c,K与(3)有关。 (1)降雨强度;(2)土壤含水量;(3)土壤性质 4、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0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流域最大蓄水能力100mm,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mm。 (1)550;(2)650;(3)750 5、在流域径流形成和消退过程中,(1)退水速度最快。 (1)地表径流;(2)表层流;(3)地下径流 6、流域内修建大型水库后,通常情况下多年平均径流深(2)。 (1)增加;(2)减少;(3)不变 7、设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0.4;P(B)=0.05,则P(AB)=(2);P(A+B)=(4)。 (1)0.2;(2)0.02;(3)0.45;(4)0.43;

8、某堤防设计标准P=0.05。今后十年内发生河道水位超过堤顶高程的概率(3)。 (1)0.0510 ;(2)1 - 0.0510 (3)1-( 1-0.05 )10 9、已知均值EX = 100.0mm,离差系数Cv = 0.40,离均系数φp=6.5,则设计值x p=(1)mm。 (1)360.0;(2)260.0;(3)260.5 10、城市化地区一般不采用直接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流量资料不满足(1)。 (1)一致性;(2)代表性;(3)可靠性 11、如果设计枯水流量为2.5 m3/s,则供水保证率为(1)。 (1)P( Q>2.5 m3/s );(2)1-P( Q>2.5 m3/s );(3)1 / P( Q>2.5 m3/s ) 12、在一般情况下,月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精度(3)年降雨径流相关图。 (1)高于;(2)等于;(3)低于 1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是假定设计暴雨的频率(3)设计洪水的频率。 (1)大于;(2)小于;(3)等于 14、已知某流域按三小时时段的一次净雨过程为11.5,3.0,25.0,13.5,4.5(mm),产生的地下径流总量为30.0mm,则分析出该次雨洪事件的稳定入渗率f c=(2)mm/h。 (1)2.0 ;(2)2.5 ;(3)6.0 15、一般情况下,采用等流时线方法推求出的流域流量过程线洪峰 (1)实测洪峰。

水文学作业

P31:第二章 2.3、2.5、2.6 2.3 如题2.3表,已知各河段特征点的河底高程及其间距,试求各河段的平均比降及全河的平均比降。 河段平均比降计算资料 2.3表 自河源起至河口至各和 段编号底坡变化特征点上、下高 程(m) 各特征点间距 (km) 各段平均比降 (%) Ⅰ72.5~41.9 211 0.0145 Ⅱ41.9~25.6 253 0.0064 Ⅲ25.6~16.3 248 0.0038 Ⅳ16.3~3.7 200 0.0063 Ⅴ 3.7~0 60 0.0062 全河0.0059 解:河段纵比降的计算式为 S Ⅰ =(72.5-41.9)/(211×1000)=0.0145% S Ⅱ =(41.9-25.6)/(253×1000)=0.0064% S Ⅲ =(25.6-16.3)/(248×1000)=0.0038% S Ⅳ =(16.3-3.7)/(200×1000)=0.0063% S Ⅴ =(3.7-0)/(60×1000)=0.0062% S 全河 = ={[(0+3.7)×60+(3.7+16.3)×200+(16.3+25.6)×248+(25.6+41.9)× 253+(41.9+72.5)×211-0]/(972×972×1000)}×100 =0.0059% 2.5河川径流一般指的是什么?河川径流量可用哪几个特征值表示? 答:河川径流是指下落到地面的降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的统称。 河川径流量是指河流出口断面的流量或某一时段内的河流总量。常用5个特征值表示:(一)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记为Q,以/s 计; (二)径流总量:径流总量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总水量,记为W, 以、万或亿计,通常采用108m3。 计算公式: W=QT; (三)径流模数M: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称为径流模数,记为M,以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动态物理规律(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大循环。√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小循环。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降比。√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闭合流域;否则,称不闭合流域。√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降水成为暴雨。√当气温下降,空气达到饱和水汽压时的温度成称为露点。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和气旋雨。 √每日8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为当日降水量。 √水面蒸发量每日8时观测一次,将今日8至明日8时的蒸发水深,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0时至24 时。√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0时至24时。 √由各次观测或从自记水位资料上摘录的瞬时水位值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面积包围法两种。 √水位流量关系可分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和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两类,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呈单一的曲线,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同一水位不同时期断面通过的流量不是一个定值,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点据分布比较散乱,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递减变化,称为下渗曲线。 √以埋藏条件为依据,地下水可划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种类型。 √流域总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发。√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汇流过程包括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阶段。 √某一时段的降雨与其形成的径流深之比值称为径流系数(应当是径流深与降雨之比值)。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径流模数。 √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雨深)的方法通常有器测法、雷达探测、利用卫星云图估算。 √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平均降雨强度,某点的切线坡度则为瞬时降雨强度。 √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流域地下水退水曲线。√常用的地面地下径流分割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蓄满产流是以__________为产流的控制条件。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以后,下渗的水量将成为____径流,超过下渗雨水的部分将成为__径流。 √超渗产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产流控制条件。 √按超渗产流原理,当满足初期损失后,若雨强大于下渗率,则超渗部分产生___________径流。 √初损后损法将下渗损失简化为_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净雨从流域最远点流到流域出口的时间称为___________。√等流时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流时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线净雨深一般取______mm,分析使用时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条基本假定。

水文学复习题作业题与答案

水文学复习题 绪论 复习题: 1、水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①萌芽阶段——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②奠基阶段——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 ③应用水文学兴起时期 ④现代水文学阶段 作业题: 1、水文现象有哪些特点? ①水循环永无止尽(境) 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总之,任何水文现象无论 在时间或空间上均同时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两方面的性质。 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 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复习题: 2、淡水的最大密度温度是多少度? 3.98 C (约4 C)时,最大密度为1 3、我国湖泊冰情如何? 我国的湖泊,大约以28° N为界, ①此界以南的平原区和云贵高原区湖泊不结冰; ②我国结冰的湖泊,又可分为常结冰湖和不常结冰湖: a.常结冰湖,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这类湖泊每年都要结 冰。 b.不常结冰湖,分布在我国黄河以南、28° N以北地区。这些地区的湖泊不 是每年冬季都结冰,而是遇到强寒潮南下才结冰。 4、测量水色和透明度的常用仪器是什么? 1 )测量水色常用水色计 2)测量透明度常用透明度盘 作业题: 2、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何特点?总趋势如何?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有

何特点?(1)海水表面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何特点: ①北半球高于南半球 ②在南北纬0°- 30 °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 ③在南北纬50°- 60 °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2)总趋势: ①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南半球高纬区,等 温线几乎与纬线平行。 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温最高,水温水平梯度较小,等温线较疏。 而在南北回归线以外的海区等温线变密,水平梯度增大,到南北纬40°- 50 ° 水温水平梯度达最大值;南北纬40°- 50 °以外地区,等温线又变疏,水温水 平梯度又减小。 ③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 a.在大洋西侧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特别密集,水温水平梯度极大,其中以北 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之间最为明显; b.在大洋东侧等温线较疏,水平梯度较小,在北大西洋因墨西哥湾暖流势力特 别强大,故使大洋东侧高纬区水温高于大洋西侧。 c.在低纬海区,大洋西侧水温高于东侧温度。 ④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可是水温水平梯度则是冬季大于夏季,这与 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有密切关系。 (3)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3、湖泊水温垂直分布有何特点? ①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时,即水温梯度成负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高, 下层水温低,但不低于4C,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正温层; ②当湖温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成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 下层水温高,但不高于4C。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层; ③当湖温上下层一致,即水温垂直梯度等于零时,将出现上下层水温完全相 同,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成同温状态。(同温层,4C) 4、世界大洋表面密度的分布规律性如何?(水平、垂直) 从热赤道向高纬递增,在南半球三大洋中密度分布呈地带性;(赤道地区由于温度很高,盐度较低;亚热带海区盐度虽然很高,但温度也很高,所以密度仍然不大;极地海区由于温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三大洋的南极海区,密度均很大。) 第二节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 复习题: 5、天然水中的各种物质按性质分为哪几类?天然水中各种物质按性质通常分为三大 类: ①悬浮物质:粒径大于100纳米的物质颗粒,在水中呈悬浮状态。 ②胶体物质:粒径为100—1纳米的多分子聚合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B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土壤与农作》课程B卷 专业年级:2005农水命题教师:张富仓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 一、填空(每小题0.5分,共20分) 1.土壤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的基本条件包括:、、。 2.土壤的形成通过和来实现的。 3.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不同,一般将土壤分为:、 和三种类型。 4.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固相的体积约占50%,其中包括38%左右的和12%左右的。 5.土壤中的腐殖质一般归纳为、两类。 6.某土壤0—60cm深度的土粒容重为2 .65g/cm3,土壤干容重为1.35g/cm3,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6%,田间持水量为25%,吸湿系数为3%,凋萎系数为吸湿系数的2.5倍,(均为重量含水量),土壤总空隙度为;土壤空隙比为;毛管空隙度为;通气空隙度为;该土层有效水储量为 mm;无效水储量为 mm。 7.某一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为25mmol/100g土,其中H+和 Al3+的含量为14mmol/100g 土,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为。 8.土壤胶体产生电荷的原因包括、、三类。 9.土壤的酸度可由H+引起,也可由 Al3+引起。由土壤溶液中H+引起的酸度叫;由过量中性盐从土壤胶体中交换出来的H+、Al3+产生的酸度叫。 10.土壤养分根据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分为、。 11.改良利用盐碱土的主要措施包括、、、。 12.作物体内的水分按形态可以分为:、。 13.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包括:、。 14.水是土壤肥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归纳起来水对其他肥力要素作用可概括为:、、。 15.适时进行灌溉时,可以依据的灌水指标包括、、。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土壤水动力学复习笔记

[1]土壤水动力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它的研究涉及农田水利学、水文学、地下水文学、水 文地质学、土壤物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1)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水资源;2)调控农田墒情,促进农业节水;3)土壤改良和水土环境的改善。 [2]土壤各个指标,计算意义,相互关系。土壤—是由矿物质和生物紧密结合的固相、液相 和气相三相共存的一个复杂的、多相的、非均匀多孔介质体系。定性指标—质地、结构。 定量指标–孔隙度、密度、含水率、饱和度等。 [3]含水率。体积含水率:θv =Vw /V0重量(质量)含水率:θg =mw /ms饱和度:w=Vw /Vv贮水深度:h=Hθ(量刚为L)主要测定方法:称重法(烘干法)、核技术测量:中子仪,γ射线仪、电磁测量:时域反射仪(TDR)、核磁共振测量、热脉冲测量、遥感测量:大面积地表含水率; [4]水分常数。吸湿水,束缚在土粒表面的水汽,最大吸湿量(吸湿常数);薄膜水,吸湿 水外层连续水膜,最大分子持水量,(薄膜水不能被植物吸收时)凋萎系数;毛管水,土壤孔隙(毛管),水气界面为一弯月面,分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田持;重力水,大孔隙中的水,饱和含水率。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水分常数:田间持水量(field (moisture) capacity):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量。凋萎系数(wilting coefficient):土壤中的水分不能被根系吸收、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土壤有效含水量(available water content of soil):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率与水分常数的应用:估计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计算灌溉水量;根据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估算腾发量(地面蒸发+植物蒸腾)[5]土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可逆、等温地从特定高度和大气压下的纯水池转移极少量 水到土壤中某一点时单位数量纯水所做的功。定义土壤中任一点的单位数量土壤水分的吉氏自由能与标准参考状态下自由能的差值为该点的总土水势,ψ=ψp+ψT+ψs+ψm+ψg 土水势=压力势+温度势+溶质势+基质势+重力势,标准状态下ψ=0,将单位数量的水分从标准状态移动到另一状态时,如果环境对土壤水做功,ψ>0;如果土壤水对环境做功,ψ<0。重力势:地球重力场对土壤水作用的结果;大小:取决于土壤水相对于参考面的高度;势能:Eg=±Mgz。压力势:压力场中压力差的存在而引起的;大小:取决于水压与大气压之差;势能:Ep=VΔp;饱和地下水:地下水面以下深度h,ψp≥0; 非饱和土壤水:气孔连通:ψp=0,封闭未充水孔隙:气压势(目前考虑较少)。基质势:由土壤基质对土壤水的吸持作用(毛管作用、吸附作用)所产生,自由水被土壤吸持后,自由能降低,土水势减小(0→负值),ψm≤0,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研究中:负压势h土壤基质对土壤水分吸持作用:与土壤含水量有关,ψm~θ(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基质势的测定:张力计(负压计)法,砂性漏斗法,压力仪法,离心机法,稳定土壤水分剖面法。溶质势:土壤溶液中溶质对土壤水分综合作用的结果,渗透试验(半透膜试验):溶质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势能,ψs≤0单位体积土壤水的溶质势:ψs=-(c/M)RT c :溶液浓度(g/cm3);M :溶质摩尔质量(g/mol),c/M :溶液摩尔浓度(mol/cm3),R: 摩尔气体常数,8.314 MPa cm3/mol K,T:热力学温度(K)。土壤:不存在半透膜,一般不考虑溶质势;需要考虑溶质势的情况:植物根系吸水,植物细胞渗流,水汽扩散。温度势:温差;大小:ψT =-SeΔT,Se:单位数量土壤水分的熵,不易定量描述;温差对土壤水分运动影响不大,因此一般不考虑温度势;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温度影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粘滞性、表面张力、渗透压等),从而影响基质势、溶质势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温度决定水的相变和热特性参数。其他分势:荷载势:土壤承受荷载,湿润势:膨胀土在饱和状态下产生的土水势。小结,一般情况下:土壤水:ψ=ψm±z,地下水:ψ=h±z,存在半透膜时:考虑溶质势。

工程水文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工程水文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水资源?怎样理解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与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不同,水资源的数量具有可更新补充的特点,但随着城市和农业的发展,人口和用水量的急剧增长,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长,而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可更新补充的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十分重视,珍惜利用。 2、中国的水资源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人均水量低;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与耕地、人口分布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变化大。 3、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当使预期得到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亦即正面效益与因开发利用所导致的不利于环境的副作用,亦即负面效益相平衡,并力求前者稍大于后者以利人类社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4、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水圈的存在与运动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水的形成、循环、时空分布、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5、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规划设计阶段水文学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程规模;施工阶段要修建一些临时性建筑,也需要进行水文计算;运用管理阶段,需知道未来一定时期的来水情况, 据此编制水量调度方案。 6、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根据是什么?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水循环与径流形成 1、何谓自然界的水循环?产生水循环的原因是什么? 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成为水循环,海陆间的水循环成为大循环,局部的水循环成为小循环。产生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下气、液、固易于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何谓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方程中经常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可知,在水循环过程中,对于任一区域,在任一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方程中考虑的因素有:降水量和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以及地下蓄水量的变量。 3、比较大的河流自上而下可分为哪几段?各段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一条河流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上游,河流的上游连接河源,水流具有较高的位置势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受河谷地形的影响,水流湍急,落差大,冲刷强烈;中游,河槽地势渐趋平缓,两岸逐渐开阔,河面增宽,水面比降减小,两岸常有滩地,冲淤变化不明显,河床稳定;下游,与河口相连,一般处于平原区,河床宽阔,河床坡度和流速都较小,淤积明显,浅滩和河湾较多;河口,河流的终点。 通常可在适当的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定出流域分水线,然后用求积仪量出它所包围的面积,成为流域面积,用F表示,单位为km2。 4、河流与流域有哪些主要特征? (1)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曲线形凹地流动,依大小 可分为江(河)、溪、沟等,其间并无精确分界,统称河流 基本特征:河流长度,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河流断面,横断面和纵断面;河道纵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即J二丁;河网密度,河流平均单位面积内河流的总长度。 (2)汇集地面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分析

第四章习题 【思考题】 1、选择题 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D_]。 a、不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 水文统计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水文随机现象的[C]。 a、必然变化特性; b、自然变化特性; c、统计变化特性; d、可能变化特性。 2、是非题 由随机现象的一部分试验资料去研究总体现象的数字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称为概率论?(×) 偶然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 3、简答题 什么是偶然现象?有何特点? 何谓水文统计?它在工程水文中一般解决什么问题?

1、选择题 一棵骰子投掷一次,出现4点或5点的概率为[A]。 a、; b、; c、; d、 一棵骰子投掷8次,2点出现3次,其概率为[C]。 a、; b、; c、; d、 2、是非题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 3、简答题 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相应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1、选择题 一阶原点矩就是[A]。 a、算术平均数; b、均方差 c、变差系数; d、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Cs﹥0,说明随机变量x[B]。 a、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少; c、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和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相等; d、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为0。 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2、是非题 x、y两个系列的均值相同,它们的均方差分别为σx、σy,已知σx>σy,说明x系列较y系列的离散程度大。 【答案】Y 统计参数Cs是表示系列离散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答案】N 3、简答题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不及制累积概率与超过制累积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什么叫总体?什么叫样本?为什么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推估总体的概率分布? 统计参数、σ、Cv、Cs的含义如何?

大工秋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

大工秋工程水文学离线 作业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 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 学习中心:云南曲靖兴源职业学校奥鹏学习中 心专业:水利水 电工程 年级: 16年秋季 学号: 学生:杨鹏帆 指导教师:

1 基本知识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 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 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 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放大方法 同倍比放大法 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 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峰控制) 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量控制) 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KQm ?KW )造成的。如按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

土壤学

土壤学

1.《土壤学》(第二版),西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2.《土壤学》(上、下册),东北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3.《区域土壤地理》,刘世全、张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4.《中国土壤》,席承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四川土壤》,四川省农业厅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中国土壤》,熊毅、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 7.《土壤学》,罗汝英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8.《中国红壤》,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9.《中国农业土壤概论》候光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0.《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1.《土壤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1996 12.《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13.《土壤发生与分类学》,张凤荣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4.《土壤肥料学》,王介元,王昌全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5.《环境土壤学》牟树森,青长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6.《英汉土壤学词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5 17.《土壤学名词》,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18.《基础土壤学》,熊顺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19.《土壤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壤学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0.《土壤环境学》,李天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1.《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2.《土壤学》,朱祖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23.《The Natural and Properties of Soils(Eleventh Edition)》,Brandy,N.C. and Well,R.R, prentice Hall 24.《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Tan,K.H., Marcel Dekker,1994 25.《Soil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Paul,E.A.and Clark,F.E.,Academic Press,1996 26.《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陈文新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27.《土壤物理学(附实验指导)》,华孟,王坚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28.《土壤溶质运动》,李韵珠,李保国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29.《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30.《土壤地理研究法》,赵其国,龚子同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 31.《土壤学》,林大仪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2.《土壤肥料学》,范业宽、叶坤主编,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3.《土壤肥料学》,吴礼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4.《土壤肥料学》,谢德体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讲授纲要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 第一章绪论 向上 目的要求: 使得学生了解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任务与土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内涵。 教学内容:

工程水文学1-2章习题含答案

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 【答案】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附近洋面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大,蒸发强度高,大量的水汽随强劲的东南气流自海洋上空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广大地区,且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如台风雨、锋面雨等特别活跃,常常形成高强度、大范围、长历时的大暴雨,从而引发大洪水及特大洪水。 3.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b)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4.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5.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 【答案】不对。时段越长,水量平衡方程这中的蓄水变量相对其他各项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及,如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那样。 【思考题】 1.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 (1)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

(2)径流系数小于1; (3)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3.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 (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2)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将使洪峰大大增高。 4.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 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 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著加剧。 【思考题】 1.对流层中气温随高程变化的曲线有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二者一致吗? 【答案】层结曲线是因为不同高程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不同,所形成的气温自地面向高空递减的曲线,其递减率约为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状态曲线则为气块上升过程中,因气块膨胀消耗内能,气温随上升高度递减的曲线,坡度较前者陡。所以,二者不一致。 2.为什么气旋区的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并为云雨天气。 【答案】气旋为有闭合等压线包围的低压区,空气在向低压中心辐合时,因受地球偏转力的作用,在北半球该力总是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方,从而使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向低压区辐合的暖湿空气,上升过程中,动力冷却作用,导致云雨天气。 3.在高压区,高空气流运动的方向是(d) a.指向高压一侧; b.指向低压一侧; c.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反时针旋转; d.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旋转。 4.露点是表示空气状态的一种指标(c) a.压力; b.温度; c.湿度; d.密度。

工程水文学作业答案

部分答案错误,自己更正。 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 答案;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 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附近洋面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大,蒸发强度高,大量的水汽随强劲的东南气流自海洋上空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广大地区,且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如台风雨、锋面雨等特别活跃,常常形成高强度、大范围、长历时的大暴雨,从而引发大洪水及特大洪水。 3. 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__b__)所引起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4. 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_c]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5. 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 不对。时段越长,水量平衡方程中的蓄水变量相对其他各项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那样 2-2 1.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 当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时,称为闭合分水线。 3 4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 5 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2)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将使洪峰大大增高 6 7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 8 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着加剧

工程水文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水循环产生的内因是,外因是。 2.计算经验频率采用的公式为。 3.流域总蒸发包括。 4.计算流域平均雨量常用的方法有。 5.按气流上升原因,降雨可分为。 二、名词解释 1.闭合流域—— 2.河道纵比降—— 3.年径流深—— 4.稳定下渗率—— 5.重现期—— 三、分析判断 m3,均方差为200m3,乙系列均值为650mm,均方1.甲系列均值为3200s 差为50mm,哪个系列离散程度大 2.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断面(距离较近),哪个断面年径流量系列的均值大哪个断面年径流量系列的C V值大哪个断面年径流量系列的C S值大 m3,相关系数为,试对3.若Y倚X的相关方程已建立,其中Y的均方差为5s 该相关方程的误差进行分析评价。 4.某流域有实测洪水资料24年(1978~2001),通过历史洪水调查、考证,1847 年发生的洪水为近200年次大洪水,1963年发生的洪水为近200年最大洪水,1987年发生的洪水为近200年第三大洪水,1998年发生的洪水在实测洪水中排位第2。请分析确定上述4次洪水的经验频率。 四、回答问题 1.当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如何分析计算设计年径流 2.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常用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五、计算 已知设计暴雨过程和流域的时段单位线如下表,并确定I0=80mm, m3。请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并计算该流域面积。 ,基流为5s h mm f2

一、填空 1.水的物理性质即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完成三态转换,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2. 1+= n m P 3.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 4.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图法 5.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 二、名词解释 1.地面与地下分水线重合而且河道下切比较深,能够汇集本流域全部地下水的流域。 2.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称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 3.把年径流总量平铺到流域面上得到的水深。 4.土壤饱和以后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下渗率,用f c 表示,单位是mm/h 。 5.某水文变量重复出现的平均周期。 三、分析判断 1.解: 161320020033==s m s m C v 甲 , 13165050= =mm mm C v 乙 ∵乙甲v v C C <(3分) ∴乙系列离散程度大。 2.解:因为是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断面且距离较近,所以两流域属于同一地区,由于下断面流域面积大,所以年径流量系列的均值大。大流域调蓄能力强,C V 值小,所以上断面流域年径流量系列的C V 值大,同一地区C S /C V 值相同,所以上断面流域年径流量系列的C S 值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