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提要〗本文从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方式的阻碍的经济学角度对我国企业家声誉机制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家的声誉由企业家的知识信息、企业家行为道德水准、企业家公众形象、企业家社会地位所构成。企业家声誉机制形成的制度基础包括:完善的产权制度、规范的政府行为、良好的信息传输体制、有效的法律环境、宽松的到此为止府管制。我国目前尚无科学的企业家声誉评价机制,社会对企业家声誉的认同程度还不高,这是当前企业家不重视企业与个人声誉的重要缘故。作为企业家激励方式之一的声誉机制既是企业也是企业家个人的无形资产,建立企业家声誉评价机制,发挥经理市场中企业家声誉机制效用,增强企业家声誉机制的法律互补性是激励企业努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企业家声誉机制经济学分析

导言

对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研究,既往的学者往往从两个角度

来进行,即管理学与经济学角度。从管理学角度看,企业家对声誉的追求基于麦克利兰(Mcclland)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追求高成就的需要;以及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追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在这方面以正规的经济学模型,讨论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决策的阻碍及其作用机理的有克瑞普斯、威尔森(Kreps and Wilson)米尔格罗姆、罗伯茨(Milgrom and Roberts)的声誉模型,霍姆斯特姆(Holmstrom)基于法玛(Fama)思想建立的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这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企业家(代理人)声誉机制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在企业家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基础之上,认为企业家(代理人)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奕的结果。上述两种角度的分析构成我们对企业家行为激励和约束分析的理论基础。在此,我旨在通过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方式的阻碍分析,讨论企业家成长机制中,如何通过声誉机制的作用解决“企业家不偷懒”的问题。

一、声誉:阻碍企业家努力的重要因素

声誉(有的学者也称为信誉)是保证契约实施的最重要机制之一。经济学对声誉的分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在《关于公正、警察、税收和军队的演讲》一书中,曾对不同国家的商人的声誉进行过比较。他曾指出,荷兰人的声誉高于英格兰人,英格兰人的声誉又高于苏格兰人,生活在商业中心的人的声誉高于偏远地区的人。商业的业务量越大,交易频率越高,其声誉作用也就越大。

尽管早期的经济学家差不多关注到声誉在经济进展中的重要阻碍,但迄今为止,在主流经济学中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研究并未获得应有的地位,虽讲声誉问题随着博奕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然而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中,尤其是对企业家成长机制的研究中,声誉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企业家的声誉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家行为的激励和约束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问题。从理论讲,法律和声誉是维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两个差不多机制。当前法律的重要性已广泛被社会认同,但对声誉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事实上,与法律相比,声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任何社会治理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差不多上有成本的,从法律角度由政府治理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其付出的成本,远比当事

人自我约束所付出的成本要大的多。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特质的“经济人”,作为经济进展的“发动机”(熊彼特语)的企业家,其行为的规范表现在经济交易过程中“诚信”。任何社会交易行为的公平性,都必须以“信用”为基础,从那个意义上讲,没有商品交换者的“诚信”就没有市场机制。

(一)经济学关于企业家声誉机制模型的讲明

旨在表明声誉对人的行为决策的阻碍,以及企业家声誉机制作用机理的正规经济学模型是我们前面提用的克瑞普斯、威尔森、米尔格罗姆、罗伯茨提出的声誉模型,以及霍姆斯特姆基于法玛思想建立的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

法玛认为,企业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现实中能够用“时刻”加以解决。他认为,在竞争的经理市场上,经理的市场价值决定于过去的经营绩效,从长期来看,经理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因此,即使没有显性激励合同,经理也有积极性努力工作,因为如此做能够改进自己在经理市场上的声誉,从而提高以后的收入。

霍姆斯特姆用模型进一步阐述了法玛的思想,并加以严格的证明。而克瑞普斯,罗伯茨等人则建立了企业家声誉机制作

用机理的经济模型。他们认为,良好的职业声誉增加了企业家在经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博奕能力,对企业家行为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相反较坏的职业声誉会导致企业家生涯的结束,对企业家机会主义行为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

张维迎教授在讨论“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和“棘轮效应”模型时,得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是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证明在动态博奕中,激励问题至少部分地能够通过“隐性激励机制”得到缓解;而棘轮效应模型则证明,假如托付人使用代理人过去的业绩中获得的信息,代理人的工作积极性会相应降低。①他认为:在声誉效应模型中,依照代理人过去的业绩推断经理的经营能力将强化激励机制;在棘轮效应模型中,依照代理人过去业绩推断企业的内在生产率将弱化激励机制。引入相对业绩比较在两类模型中对激励机制的阻碍也正好相反。两类模型中动态激励机制的不同能够归因于过去的业绩所传递的信息的“所有权”不同。在声誉效应模型中,过去的业绩传递的是有关经理经营能力的信息,经营能力的所有权属于经理。经营业绩越好,市场所认为的经营能力越高,经理的酬劳也越高,因此,经理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越大。引入相对业绩比较弱化经理自己的业绩在评价经理经营能力上的作用,因而弱化激励机制。相

反,在棘轮效应模型中,过去的业绩传递的是有关企业内在生产能力的信息,企业内在生产能力的所有权属于托付人。经营业绩越好,托付人认为的企业内在生产能力越高,经理给托付人上缴的份额越高,因此,经理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越低。引入相对业绩比较弱化经理自己的业绩在评价企业内在生产能力上的作用,因而强化激励机制(弱化棘轮效应)。②

声誉机制对职业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和经理市场的竞争选聘机制紧密联系的。经理市场(或称代理人市场、职业企业家市场)的实质是经营者的竞争选聘机制,竞争选聘的目的在于将经营者的职位交给有能力和积极性的经营者候选人,而经营者候选人能力和努力程度的显示机制是基于候选人长期工作业绩建立的职业声誉。经理市场的“供方”为经营者候选人,“需方”是作为独立市场经济主体的“虚位以待”的企业,在“供需双方”存在大量提供企业信息、评估经营者候选人能力和业绩的市场中介机构。假如把经营者的酬劳作为经理市场上经营者的“价格”信号的话,那么经营者的声誉则是经理市场上经营者的“质量”信号。在经理市场上,经营者的声誉既是经营者长期成功经营企业的结果,又是经营者拥有的创新、开拓、经营治理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没有长期化的行为,也就没有职业声

誉。声誉的核心是信任,信任是人们交往的前提。经营者只有通过长期化的努力经营建立良好的信任,才能成功地担当经营者的角色。没有良好的职业声誉,经理人员将不得不结束其职业经理生涯,因为没有人会信任他,把企业交给他去经营。正如亚当·斯密所论述“各地点金匠和宝石匠的工资,不仅比需要同样托付给他们。我们把躯体的健康托付给大夫;把财产,有时甚至把生命必名誉托付于律师或辩护士。像如此重大的信任决不能安稳托付给微不足道的人。”同样,作为企业所有者,把自己的企业托付给经营者经营治理时,“如此重大的信任”必定要求经营者具有良好的声誉,而不是“微不足道的人”。

(二)治理学关于声誉机制的讲明

在治理学看来,追求良好声誉是企业家成就进展的需要,或归于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就企业家的激励而言,期望理论认为,假如人们相信存在着一种合理的可能性,即他们的努力会中意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奖酬的话,他们就会受到激励以付出自己的努力。那个地点内在的酬劳包括具有挑战性和令人愉快的工作,责任或自尊,外在酬劳包括工薪,赞扬和不人的尊敬。①对企业家而言,“内在酬劳”体现在企业家经济行为的创新意识来自于对不断超越的挑战,当

企业家的努力取得了预期效果时,会自发地从内心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这种成功不仅能够得到货币收入上的回报,同时会经营业绩的回报率赢得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尊重。我们讲企业家都有一种企图心,这种企图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回报是自身经营才能得到实践的验证。美国学者麦克莱兰先生认为,商人,特不是企业家—经理人员怀有的成就感相对多于社会中其他可识不的群体。②

依照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差不多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家的需要往往更多的集中在后三个层次的需要。在西方企业中这三种需要能够归结为精神需要,以激励方式满足企业家精神需要的表现形式往往以给予企业家重要的社会地位,以企业家良好声誉和价值观展现出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企业家声誉机制及其构成基础

企业理论中的企业家理论和企业的契约理论,差不多上旨在解决企业家激励和约束问题,也确实是解决企业家努力问

题。一般地讲,阻碍企业家努力的因素能够简单地归结为企业家的酬劳,企业家操纵权,精神的激励,声誉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等等。

在此我们重点讨论声誉机制对企业家努力的阻碍。前面我们差不多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既往学者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对声誉机制的研究。为了便于我们作深入一步的分析,还有必要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声誉机制作框架性阐述。

(一)企业家声誉及声誉机制

声誉简单地讲,指声望和名誉。企业家声誉是社会对企业家能力、经营业绩、公众关系以及履行承诺契约水平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企业家声誉包括两处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家的个人声誉,包括企业家个人信息的媒体披露的可靠性、企业家个人荣誉、企业家行为的道德水准等等。二是由企业家行为引发的企业社会声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企业处于支配地位的企业家,其个人声誉代表着企业声誉的公众形象)

企业家声誉作为无形资产构成企业人为资本的一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

(1)企业家的知识信息。企业家是从事推断性决策的:

“理性经济人”。企业家的知识信息向公众展示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因此,企业家的知识水平、经营业绩、职业经验构成企业家的治理才能。在经理市场上,这种治理才能构成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基础。任何一个投资者在经理市场上选择治理自己资产的代理人的时候,总是希望找到最具备治理才能的专家,而反映治理才能的首先是知识信息。因此优秀的治理者总是因丰富的知识信息在经理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声誉。

(2)企业家行为的道德水准。包括企业家在处理经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外在表现之一,体现企业家在企业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作为企业首领人物的企业家,其言行融合到企业进展战略的决策中,体现出企业对市场、对消费者、供应高及社会公众的一种承诺,当企业的诚信通过企业一系列社会承诺及企业治理哲学表现出来时,体现出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鲜亮的个性。

(3)企业家公众形象。企业家声誉来自于社会公众对企业家的评价,这种评价要紧通过三方面来进行。一是对契约的履行,不管是供应商、消费者、产权所有者、债权人、职工与企业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合约,这种合约的要紧责任人是作为法人代表的企业家,当企业家以法人代表的名义与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撰稿人:吴立波 【课标说明】 一级目标: 4.了解当今科技发展与经济成长的特点,逐步形成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 内容目标: 4-1 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 4-1 可通过某种事例,说明政府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组织、调控作用(如实施西部大开发、兴建重大工程、建立科技开发区等);说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经营必须重效益、能开拓、讲信誉(如创名牌、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说明个人应依法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考点解读】 1、在现代市场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调配着各种经济资源,但是有它的局限和弱点,例如公共消费的供给(如各种公共设施)、某些特殊产品的供给(如毒品、枪支),这些活动就不能只靠市场调节,而需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像“看得见的手”,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经济健康地成长。 2、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如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化肥、农药的销售价格-----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法律手段:国家制定相应的经济法律和法规,维护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利、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 行政手段: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命令、指示和规定等行政措施,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 3、启示:政府的宏观调控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 4、联系煤炭行业的整合并购,房价的调控等具体事例。 【配套练习】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有形手”、“无形手”分别是指 ( ) A.市场、政府 B.政府、市场 C.经济、科技 D.商品供求、商品需要 2、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现代经济的发展 ( ) ①是以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来优化配置资源的 ②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③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是对市场的调节和控制 ④必须把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是记者小李在采访某乡镇的私营企业时看到的情景: ( )

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四大定律

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四大定律 2010/8/9/9:59来源:网易作者:倪旭康 中国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从结构上说,不能和国外的成熟大企业相拼,“国外企业犹如骆驼,中国企业是兔子,不能用牵骆驼的方法来牵兔子”。 而某些咨询公司,却往往忽略了中国企业还处于成长的这个事实,动辄就拿出国外大企业如何规范如何做,中国企业也应该如何跟随的教条,很多梦想快速成长的企业,听了这样的教条后,很多不是进入良性循环和发展,更多的是陷入了困境。而少数的智者企业家,幸好能及早发现其中的问题,而防止了恶性的循环,就如江西的某个著名水企业,他们在江西就有7亿的销量,属于当地绝对的水企业龙头,特劳特中国公司以数百万的咨询费介入企业,仅仅在提交了一份报告后就被解约,这是企业家的明智。 中国企业在成长期以速度取胜,而非以规范取胜 在现代社会里,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在中国,因为产品同质化的严重,导致了即便你有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能快速占领市场占领消费者心智,往往很短时间就有无数的竞争者跟上。出奇兵,这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路线。在中国企业营销发展的过程中,以大兵团作战的方式进行市场拼杀,可能还没有见到胜利的曙光就已经把自己的资源耗尽,而成功者往往都是出奇制胜,以小博大,这才是中国企业家的智慧和魅力。 ·早年,三株营销组织下沉,办事处建立在乡镇,迅速形成了在中国农村的绝对优势,创造了3年的传奇营销 ·圣象地板率先导入强化地板,成为中国强化地板第一品牌 “快”有几个含义 产品更新快——以新品改变经销商利润格局,促成发展。 娃哈哈的2010扩张——从400多亿的09年度销售额到今年730亿的销售目标,仅仅在已经固有的产品上发力,是不现实的,娃哈哈连续出品多款新品,如营养果粒,迅速创造全新品类,形成竞争优势。娃哈哈的产品更新,平均每半年就有一款主力产品出现。 渠道覆盖快——改变经销商的资金和产品结构,形成占有的事实 渠道是营销的核心要素,优质渠道被多家企业所重点关注,如何形成经销商乃至二批商的合作,成为重点。王老吉依靠经销商,组织二批商会议,迅速实现产品从经销商库房向二批商所控制的终端转移,成功实现了阻击。 传播凶猛——一年的广告费集中在三个月砸下,逼迫消费者认知

中国企业家成长机制研究

中国企业家成长机制研究 企业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核心,是市场经济的主角。企业家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指标。今天,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人力资本走向经济生活前台,创新行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日益显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作用,认识到社会财富的增值离不开企业家阶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我国已加入WTO,经济的发展将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当今我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中国企业家的崛起。 企业家做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十分稀缺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稀缺程度更高。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重大系统工程,企业家队伍的成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本文以中国加入WTO的特定时代为背景、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企业家成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为什么缺乏企业家,企业家成长的历史条件又是什么,进而结合国有企业改革,重点研究企业家成长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制度支撑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与措施。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创新与求实相结合、个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系统论证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 论文由八章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原因和背景:国企改革的根本性突破,或曰“革命性变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家制度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建立新的企业家制度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制度最深层、最根本的变革。 中国加入WTO,国家和企业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我国的企业家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严重短缺,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私营企业和国外企业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未取得根本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壮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实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成为重要的历史任务,所以本<WP=4>文以国有企业企业家的成长机制为研究对象。如何研究和把握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的特殊性质,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西方经济学研究企业家理论主要局限在企业家角色和企业家行为职能方面,没有从企业家成长的全过程研究企业家理论,更缺乏在制度变迁背景下对企业家成长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家成长机制的研究,也多局限于借鉴西方的理论体系。而

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三):生命周期理论 1.生命周期理论的流变 自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以来,来自生物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研究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尼尔森(Nelson,1982)和温特(Winter,1984)等学者,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演化。企业具有和一般自然生物系统相似的三个生命特征,即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和突变性;企业成长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将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在由一个生命阶段过渡至另一个生命阶段的转折点上,企业将面临独特的升级问题,质变前后企业将呈现非常不同的状态,质变后企业的功能和能力将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会显著变更。 邱吉尔(Churchill,1983)、奎因(Quinn,1983)和艾迪斯(Ichak.Adizes,1989,1999)等人,将考察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等问题上,并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多个角度认知企业的生命周期。他们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企业在各个阶段通常经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对企业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这些周期的存在和共同叠加产生企业整体的生命周期。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艾迪斯的分法。艾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和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段(见图1)。 各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生命体,即心智、躯体、精神一应俱全的生物法人,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深入考察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探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及成长与老化衰亡的关键因素和深层原因,揭示企业持续成长的规律,寻求企业长寿之道和修炼途径。认识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是为了认识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知道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创业企业健康发展,以最佳姿态进入盛年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延长盛年期,延缓企业衰退期的到来,从而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生命。但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演变尽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不一定按照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规律进行。比如,企业生命的发展有时可能倒退回某阶段,这种现象在生物界不会出现。二是企业作为一个同时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

逆向选择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声誉机制的本土性——以淘宝网为例

第1期总第243期 2012年1月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No.1Vol.243Jan.2012 收稿日期:2011-09-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本土化与国际化比较研究”(10BGL096)作者简介:潘勇(1964-),男,河南信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物流与电子商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乔晓东(1984-),男,河南义马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物流与电子商务系助教,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逆向选择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声誉机制的 本土性研究 ———以淘宝网为例 潘勇,乔晓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物流与电子商务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市场下声誉问题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对一般网络市场声誉评价 机制设计以及声誉评价系统的效率研究上,对于网络环境下逆向选择问题对声誉机制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分析。 文章以淘宝网香水市场交易数据为样本,对逆向选择环境下网络市场声誉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本土性特征的淘宝网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抵消网络市场逆 向选择问题,但是,电子商务市场逆向选择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声誉评价系统作用的发 挥。 文章还基于声誉机制模型在解决逆向选择时的缺陷,提出了声誉机制的改进模型,试图能有效地激励卖家与买家以诚实的交易来获取声誉度。 关键词:逆向选择;电子商务市场;声誉机制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154(2012)01-0013-06一、导言 逆向选择指的是当市场参与者处于信息劣势时所做出的选择。逆向选择理论是由2001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奖者之一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Akerlof )教授提出的,它主要是研究产品质量信 息的不对称性对市场效率的负影响。由于该理论是以“柠檬”问题(“柠檬”是美国口语中对于“旧汽车”和 “缺陷车”的统称)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它也被称之为“柠檬”理论。Akerlof 通过他所构造的模型,证明 了信息不对称的后果:由 “柠檬”问题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效率。因此,市场中应该有抵消逆向选择负效应的机制出现。然而,Akerlof 所做的分析是对传统市场或者传统商务而言的。那么,电子商 务市场中的情形又将如何呢? 事实上,当人们对网络为人们带来的种种便利和高效率而欢欣鼓舞时,却又不得不同时面对着这样的 一个事实:那就是因为网络摆脱了时空的限制, 造就了网络交易的虚拟性,由网上交易中的信息非对称性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却可能因为这样的外在原因而有恶化的趋势 [1]。Akerlof 指出,一个良好的企业声誉或产品声誉,将有助于减少逆向选择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购买者对企业所提供产品质量的预期 [2]。对电子商务市场也应该如此。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电子商务网站消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保险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一是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成效显著。截至到2007年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企业19家,参保职工4015人,离退休人员1790人,征缴率100%,连续6年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不断完善。目前,参保单位10家,参保职工540人,离退休人员120人,征缴率和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三是失业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2007年底,全县参保单位68个,参保职工5167人,公有制经济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为9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覆盖率为3%。四是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截止到2007年底,全县财政开支单位、垂直企业已基本纳入,另有参保企业80家,参保人数达到8406人。共计征缴医保基金275万元,征缴率为96%;支出192万元。五是工伤保险进入攻坚阶段。目前全县企事业单位参保43家,参保人员6000人,基金征缴48万元。累计有16人享受工伤待遇,赔付工伤保险费18万元。六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积极实施。根据任县实际,本着“由高到低、循序渐进”的原则,目前已完成任城镇所有被征地农民的摸底排查以及测算工作。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巴彦淖尔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社会保险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支付形式严峻。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依靠上级调剂来维持发放,稍有疏忽即形成新的拖欠。集体、民营企业参保意识淡薄,也为扩面工作增加了压力。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市统筹,而县本级统筹保险基金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差。受单位经营情况限制,加之缴费基数较高,自收自支单位参保人员只申

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提要〗本文从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方式的阻碍的经济学角度对我国企业家声誉机制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家的声誉由企业家的知识信息、企业家行为道德水准、企业家公众形象、企业家社会地位所构成。企业家声誉机制形成的制度基础包括:完善的产权制度、规范的政府行为、良好的信息传输体制、有效的法律环境、宽松的到此为止府管制。我国目前尚无科学的企业家声誉评价机制,社会对企业家声誉的认同程度还不高,这是当前企业家不重视企业与个人声誉的重要缘故。作为企业家激励方式之一的声誉机制既是企业也是企业家个人的无形资产,建立企业家声誉评价机制,发挥经理市场中企业家声誉机制效用,增强企业家声誉机制的法律互补性是激励企业努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企业家声誉机制经济学分析 导言 对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研究,既往的学者往往从两个角度

来进行,即管理学与经济学角度。从管理学角度看,企业家对声誉的追求基于麦克利兰(Mcclland)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追求高成就的需要;以及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追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在这方面以正规的经济学模型,讨论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决策的阻碍及其作用机理的有克瑞普斯、威尔森(Kreps and Wilson)米尔格罗姆、罗伯茨(Milgrom and Roberts)的声誉模型,霍姆斯特姆(Holmstrom)基于法玛(Fama)思想建立的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这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企业家(代理人)声誉机制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在企业家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基础之上,认为企业家(代理人)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奕的结果。上述两种角度的分析构成我们对企业家行为激励和约束分析的理论基础。在此,我旨在通过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方式的阻碍分析,讨论企业家成长机制中,如何通过声誉机制的作用解决“企业家不偷懒”的问题。 一、声誉:阻碍企业家努力的重要因素

区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

区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及其机制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系别:城市与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05145108 姓名:常周峰 指导教师:邵秀英 二〇〇九年六月

区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学生姓名:常周峰指导老师邵秀英 【中文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更是政府干预和调控的产物。本文运用政府与市场的经济理论,探讨政府在山西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失灵表现,提出政府作用的合理途径与机制,以助于政府在旅游发展中更好地认清角色,确立合理的作用机制,充分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漏洞,发挥其对旅游发展更大的积极作用,推动山西旅游业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旅游;政府作用机制;山西 1政府干预对区域旅游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1.1政府干预理论及其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理论也在不断的演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亚当斯密研究创作的《国富论》确立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奠定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基础。亚当斯密在其“廉价政府论”中认为政府的作用一是保护不受其它独立社会的侵犯;二是设立严厉的司法机关,保护每个人的利益不受侵犯;三是提供公共物品,即保障公共设施的建立与维护。而其理论的最大的特点则是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社会,认为政府应充当一个“守夜人”的角色。直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矛盾暴露无已,而市场的调节也失去了效用,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传统经济学,而是需要一种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的新经济学,才出现了凯恩斯经济学占据了经济学界的主流。凯恩斯要求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目的是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是刺激投资。凯恩斯提出了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指出市场不能自发调节不能充分实现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实行国家干预,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扩张性政策),才能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其核心观点其实就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到后期主要有斯蒂格利茨的“市场和政府折中论”,他认为,一方面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交易费用优势;另一方面,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样有一定弊端。认为政府的干预因随市场的情况而定。发展到现在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政府失灵的分析已经比较系统,它用经纪人假设、效用最大化、交换、供求等微观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行为。它紧紧围绕着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表现,即公共产品配置效率低下和分配不公来研究政府干预是否有效弥补市场调节失灵,这显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该理论的特点是以更加合理的观点看待政府干预。这些理论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1.2政府干预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方式 1.2.1政府干预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之所以引起政府的重视 ,皆因其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可替代的产业作用,诸如增加外汇收入 ,平衡国际收支;加快货币回笼 ,稳定国内市场;提供就业机会 ,保证市场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别 ,推动脱贫致富等等。 (2)旅游业的自身产业特性所致 1

企业家的特征

企业家的特征 企业家与行政干部的成长道路不同,在思维习惯、行为方式、领导风格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经济家的头脑 企业家主要在于有“脑”,而不在于“手”,企业家具有装着“经济”和“效益”的大脑,即要以最小的投入求得最大的产出。 2、战略家的思维 企业家不是一个急功近抻的目光短浅者,而是一个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战略家。他能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超脱出来,进行一种看不到的具有未来色彩的战略构思。 3、哲学家的思维 企业家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于他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即他能对周围一切正在发展变化着的工作,以哲理性的思维能力方式做出新的概括、归纳、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创新观念。 4、探索家的精神 企业家不拘泥于过去和现状,敢于开拓创新,不断寻找新的信息和经验,努力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未来的发展开辟新路。 5、艺术家的领导艺术 企业家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能谙熟各种领导方法、原则和规律,具有非规范化的经验和创造性的领导艺术。企业家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单纯是一个科学家、一个会计师、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个集各种才

能于一身的艺术家。 6、善于组织 企业家能按一定的标准有序地搞好以下三方面的组织工作:a、善于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配备合适的管理人才。b、善于建立一套健全的、精干的、高效的组织体系。c、善于按组织体系所要求的科学“程序”和“轨道”有效地开展工作。 7、善于用人 企业家能具有“伯乐识马“的眼力,冲破世俗偏见和陈腐观念,善于选拔人才;企业家能把擅有专长的能人安排到用武之地,尽其才干,激励能者多劳,大胆使用人才;企业家能舍得花本钱,进行智力投资,积极培养人才。 8、善于经营 企业家具有经营能力,善于思索,运筹帷幄,及时确定企业的最佳经营方式。 9、善于创新 创业家能敏锐地察觉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勤于探索,构思新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效果。 10、善于协调 企业家能灵活地协调各种工作关系。不仅能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上下之间的“垂直协调”和同级之间的“水平协调”,而且能协调与企业主管部门之间的“纵向协调”和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横向协调”。

企业发展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三):生命周期理论 【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13日 14:33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徐飞 1.生命周期理论的流变 自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以来,来自生物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研究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尼尔森(Nelson,1982)和温特(Winter,1984)等学者,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演化。企业具有和一般自然生物系统相似的三个生命特征,即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和突变性;企业成长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将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在由一个生命阶段过渡至另一个生命阶段的转折点上,企业将面临独特的升级问题,质变前后企业将呈现非常不同的状态,质变后企业的功能和能力将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会显著变更。 邱吉尔(Churchill,1983)、奎因(Quinn,1983)和艾迪斯(Ichak.Adizes,1989,1999)等人,将考察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等问题上,并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多个角度认知企业的生命周期。他们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企业在各个阶段通常经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对企业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这些周期的存在和共同叠加产生企业整体的生命周期。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艾迪斯的分法。艾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和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段(见图1)。 各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生命体,即心智、躯体、精神一应俱全的生物法人,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深入考察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探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及成长与老化衰亡的关键因素和深层原因,揭示企业持续成长的规律,寻求企业长寿之道和修炼途径。认识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是为了认识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知道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创业企业健康发展,以最佳姿态进入盛年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延长盛年期,延缓企业衰退期的到来,从而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生命。 但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演变尽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不一定按照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规律进行。比如,企业生命的发展有时可能倒退回某阶段,这种现象在生物界不会出现。二是企业作为一个同时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态演化过程,这过程使企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沌性。人们可以预测自然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和周期内的各阶段,但对一个企业却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企业生命周期是否真正存在明显的阶段性这一问题,研究者还远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三是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只是概念上的,虽然在逻辑上能自恰、形式上

文化家声誉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文档资源★★★〖提要〗本文从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方式的影响的经济学角度对我国企业家声誉机制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家的声誉由企业家的知识信息、企业家行为道德水准、企业家公众形象、企业家社会地位所构成。企业家声誉机制形成的制度基础包括:完善的产权制度、规范的政府行为、良好的信息传输体制、有效的法律环境、宽松的到此为止府管制。我国目前尚无科学的企业家声誉评价机制,社会对企业家声誉的认同程度还不高,这是当前企业家不重视企业与个人声誉的重要原因。作为企业家激励方式之一的声誉机制既是企业也是企业家个人的无形资产,建立企业家声誉评价机制,发挥经理市场中企业家声誉机制效用,增强企业家声誉机制的法律互补性是激励企业努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企业家声誉机制经济学分析 导言 对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研究,既往的学者往往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即管理学与经济学角度。从管理学角度看,企业家对声誉的追求基于麦克利兰(Mcclland)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追求高成就的需要;以及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追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在这方面以正规的经济学模型,讨论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有克瑞普斯、威尔森(Kreps and Wilson)米尔格罗姆、罗伯茨(Milgrom and Roberts)的声誉模型,霍姆斯特姆(Holmstrom)基于法玛(Fama)思想建立的代理人市场--声誉模型。这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企业家(代理人)声誉机制的理论假设,是建

立在企业家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基础之上,认为企业家(代理人)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奕的结果。上述两种角度的分析构成我们对企业家行为激励和约束分析的理论基础。在此,我旨在通过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方式的影响分析,讨论企业家成长机制中,如何通过声誉机制的作用解决“企业家不偷懒”的问题。 一、声誉:影响企业家努力的重要因素 声誉(有的学者也称为信誉)是保证契约实施的最重要机制之一。经济学对声誉的分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在《关于公正、警察、税收和军队的演讲》一书中,曾对不同国家的商人的声誉进行过比较。他曾指出,荷兰人的声誉高于英格兰人,英格兰人的声誉又高于苏格兰人,生活在商业中心的人的声誉高于偏远地区的人。商业的业务量越大,交易频率越高,其声誉作用也就越大。 尽管早期的经济学家已经关注到声誉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但迄今为止,在主流经济学中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研究并未获得应有的地位,虽说声誉问题随着博奕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但是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中,尤其是对企业家成长机制的研究中,声誉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企业家的声誉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家行为的激励和约束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问题。从理论讲****律和声誉是维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当前法律的重要性已广泛被社会认同,但对声誉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事实上,与法律相比,声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任何社会治理不规范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成本的,从法律角度

企业家人才成长现状与发展环境

企业家人才成长现状与 发展环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企业家人才成长现状与发展环境 一中国企业家人才基本现状 (一)文化素质 调查显示,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整体文化素质已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突出表现为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比重的下降和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比重的增加,尤其是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比重的迅速提高。1993年,我国企业经营者中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占到%,而在1995年和2000年这一比例分别下降到%和%,到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重在1993年为%,而在1995年和2000年则分别增长到%和%,到2003年进一步提高到%。在1993年,我国基本没有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企业经营者,而到1995年和2000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企业经营者的比重已增加到%和%,到2003年进一步提高到%(表1)。中国企业家联合会2003年的调查表明,我国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化素质相对更高,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了%,经营者中学习过经济管理专业的比例已经达到%。 但是,考察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不能仅仅只看其学历水平的变化,学历只是文化素质的表现之一,文化素质还应包括外语、管理、市场、法律和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我国企业家不仅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学历水平,更要具备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国企业家的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外语、国际经贸知识等方面。 (二)能力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能力素质在市场竞争中得到逐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显着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明显提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最强的三项能力是: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33%),这说明企业经营者对把握市场机会、协调企业内部运作有很强的自信;认为自己最弱的三项能力是:攻关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与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程度和经营环境的市场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被企业经营者认

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摘要:就目前情况来看,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关键在于政府能不能保证市 场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市场而非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杜绝政府部门与市场争权,将本应由市场调节的经济现象由政府包办。政府与市场作用的相机选择,前提还是尊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有在该进的时候才进,而不是过分进入,或者进了就不退。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庄严地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要求人们转变观念,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场经济特有的平等竞争的本质要求去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功能,以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完善。 关键词:政府经济市场作用 正文:一、化政府功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 (1)国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政府转变职能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关键的一步,随着国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我们原先无所不包的父爱主义者——政府,又将发挥什么作用呢?如果把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转变理解为削弱政府权力,摆脱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那是极大的错误,相反,随着政府从繁琐的家长式计划管理中摆脱出来,强化政府功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自发的、盲目的市场调节,有它自身的种种失败形式,一般来说,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行政干预的领域大体如下:(1)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当供过于求的现象出现时,大量产品的浪费就已经成为事实,而当市场供不应求的价格信号发出后,从信号反馈至产品产出,有一定的时滞,这在那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表现尤为突出。为了减少经济波动,保持稳定发展,国家可在中长期预测的基础上,提供有关当前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为企业和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经济 决策提供指导。 (2)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如财政收支总额、信贷收支总额和外汇收支总额,是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市场自身的力量不可能使这些因素自动保持平衡,因而需要政府来管理。 (3)某些外部性存在,即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人如社会投资培养的熟练工人受到企业雇佣,企业不付培训费而得了一位熟练工人,由于道路和通讯的修建而使某一地段的房价上升等,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外部效益。而某些经济活动则导致外部其他人受损,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等,就给其他人带来了外部负效益,而这些都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个体成本之中,这是对市场机制有效率地配置社会资源的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时便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采取行政规则或经济奖惩的办法来加以处理。至于那些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享用上又不具有排他性的 “共用品”,如社会治安,国防等的活动,一般更应由社会负责,而不能靠市场机制 第二,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更需要政府干预。 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正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以后,才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

政府职能定位.doc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目录 一、内容摘要 (3) 二、关键词 (3) 三、主要内容 (3)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3) (二)我国政府职能行使中的越位和缺位 (5) (三)我国政府的现有职能与职能转变 (7) 四、参考文献 (11)

一、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确立。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尤其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目前政府职能的行使中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因此必须使政府职能归位,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提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他强调经济改革必须和政治改革相适应。他说:“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 在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政治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进行2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侧重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策略使经济改革能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起步和推行,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需要政治体制相配合,仅有经济体制单方面的改革已经不可能再持续进行下去了。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加快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我国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关键词: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环节 三、主要内容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

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 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呢?我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 这些“游戏规则”都应由政府来制定和强制执行,以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改革的初期阶段,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着立法速度慢、执法不利的缺点,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这些制度。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三)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的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

企业家协会发言稿

企业家协会发言稿 前言:下面是聘才XX给大家整理的企业家协会会长讲话范文,仅供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会员: 大家好! 今天我们市的女企业家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市企业家协会女企业家分会成立。在此,我谨代表市女企业家分会向关心和支持市女企业家分会工作的市委、市政府、市妇联、市工信委以及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市女企业家分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成立的市女企业家分会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大局,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促进女企业家成长为宗旨,以提供服务、搭建平台、开展交流为主要手段,努力为推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借此机会,我就今后如何做好市女企业家分会的工作,作个汇报: 一、发挥组织功能,努力提升女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新观念、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市女企业家分会将以探索和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为目标,以提高女企业家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多种有效

途径组织女企业家们不断学习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女企业家尽快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营运水平,使女企业家能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制定并实施科学完备的企业发展战略,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提高占得先机,求得自身进步与发展;组织开展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活动。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相互取长补短。通过举办论坛、讲座、培训、考察、研修等活动,在不同的学习研讨形式中,交流思想、交流市场信息,交流经营管理之道,开阔女企业家的眼界,共谋企业发展大计。 努力帮助女企业家提升综合素质和成长潜力,及时研究、了解、掌握协会会员的需求变化,帮助女企业家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增强把握宏观、驾驭市场、科学决策、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二、认真履行职责,为女企业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女企业家分会将把加强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女企业家分会是女企业家与政府、女企业家与妇联、女企业家与各界妇女之间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女企业家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及时反映她们的愿望、建议和要求,呼吁和推动社会各有关方面关心、理解和支持女企业家的工作,努力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还要培养女企业家自身政策法律意识,使会员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初稿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初稿 姓名:潘炳业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 学习中心:新兴奥鹏学习中心 入学批次: ______1509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叶亚琼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2017年 8 月 24 日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一)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造成的。 (二)政府职能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早在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权力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自时起的30多年来,我国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就 (一)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年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破坏等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上的,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现在政府职能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关乎未来社会的稳定,其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在维护市场稳定和建立市场秩序方面,在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方面发挥作用。市场的竞争造成了其本身很难决定什么产业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无法引导产业结构朝既定的方向前进,这时,政府实施具有明确目标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这种作用。其次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占据支配性地位,由此产生了权力市场化、行政垄断等,为利用公共权力敛财肥私的“寻租”活动提供了机会,导致了腐败的蔓延,造成了经济改革中产生的机会不公和结果不公。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货物市场和服务市场正逐步放开。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给政府同样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尤其是如何创造一个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是政府职能转换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