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养生应该遵循的七条法则

起居养生应该遵循的七条法则

起居养生应该遵循的七条法则

第一条: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凉开水。这就是中医说的:“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也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凉开水去刺激胃肠道,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

然后再去撒尿、洗脸、锻炼身体、吃早饭。刚开始喝凉开水的时候,不要一次喝得很多;要从几百毫升开始,慢慢增加水量。早晨锻炼身体不要过份用力,否则一天没力气。早饭必需吃,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建议吃营养丰富的高蛋白健康早餐。省时方便有营养。

现代医学发现,人类的新陈代谢率在凌晨四时左右是最低的。心跳次数很少,呼吸次数很少,消化液分泌也很少。因此早晨起床,确实不能吃难于消化的食物。但是人类早晨必需吃东西,否则不能补充上午的能量,而且容易发生胆结石。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让胃肠道工作呢-喝水!因为水是最容易被胃肠道吸收的。为什么要喝凉开水呢-要刺激胃肠道蠕动,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临床证明,许多胃病患者,都是因为早晨起床就吃食物而造成的。

有人说,你让小孩子喝凉开水,小孩子岂不拉稀-你让有胃病的人喝凉开水,胃病人岂不胃疼-你让来月经的妇人喝凉开水,妇人岂不腹疼-是的,可能如此。因此要慢慢来,要逐渐培养这个习惯。

但是有许多人早晨一睁眼就吃早餐,甚至在床上吃饭;这是享福吗-不是。也有些人早晨一睁眼就喝茶、喝饮料、甚至喝酒;这是享福吗-不是。还有些人早晨一睁眼就撒尿、洗脸、锻炼身体,这是享福吗-不是。这都是违反了人生规律。

第二条:

午饭了,你首先要喝猪蹄熬的保元汤,然后吃粗粮,以及小菜。这就是中医说的:“午时喝保元汤勿食肉。进补而避肉毒。又进粗食小菜以裹肠毒。谓之七分饱。此为养生第二。”。

肉汤可以分别是牛筋汤、猪蹄汤、羊蹄汤、肉皮汤、鲫鱼汤、牛肉汤、排骨汤、鸡汤。粗粮可以分别是玉米、小米、荞麦、大麦、豆类、红薯、芋头等。小菜可以分别是土豆、柿子茭、萝卜、茄子、冬瓜等。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历史上着名的中医刘纯的主张。你看,他让你吃肉,又说吃肉块容易中毒,而让你喝肉汤。你看,他怕你喝肉汤没有粪便,没有粪便也会中毒;又让你吃粗粮小菜去排大便。因此,这种饮食方法受到了世界上千百万人的推崇。

第三条:

午饭之后要散步半小时,然后午睡。这就是中医养生法说的:“饭后小憩。以养精神。此为养生第三。”。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午饭是一天之内的最重要的补充营养的时机。而午睡的时候,就减少了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使得胃肠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去充分吸收食物。但是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有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第四条:

午睡之后要喝果汁,这是补充维生素的时候。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小憩之后喝果汁。以滋血脉。此为养生第四。”。不要图省事买果汁喝,要自己动手压榨水果。最安全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苹果等量压榨而成。为什么要喝果汁呢-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那么吃水果岂不是更好吗-是的,如果你每天能够吃3—5斤水果,那么当然可以。

第五条:

下午要做健身。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申时。动而汗出。喊叫为乐。此为养生第五。”。每天下午大约16点的时候,是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的时候,此时锻炼身体不容易受伤。有些人认为活动身体,就叫锻炼身体。错了!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锻炼身体,必需全身出汗,必需大声喊叫,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

---------------------------------------------------------------最新资料推荐------------------------------------------------------ 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 注意: 本文仅供参考,请读懂内涵,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灵活调整。 植物白天吸取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 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地衰老或者患病。 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摧垮。 人的生理节奏跟太阳的运行有密切的关系,从亥时(2l 点)开始到寅时 (5 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应生肖当令器官循行经脉常见症状时辰宜忌子时(23:00~1: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由天黑转为天亮这一时间段鼠胆胆经头晕目眩、口苦、善叹息宜: 1 / 16

睡觉;忌: 熬夜;吃夜宵子时心脏最脆弱子时 23: 00-01: 00 胆经人体状况: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 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但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在夜间(心脏功能差)发病和死亡。 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 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

中医五行体质养生 中医如何看体质? 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 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这种特质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质来描述。我们每个生命体中都包含有这五种特质,只是每种特质的数量不同而已。由于不同数量的五种特质排列组合是无限多的,因而形成了我们千差万别的体质类型。 目前所广泛运用的九种体质: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 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些病理证候,而不是体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还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疾病。这九种体质实质上是我们个体在五行体质的基础上,由于后天环境、饮食、起居、七情、劳逸等因素与之发生共同作用,从而形成的九种不同病理状态。 中医眼中的两种人 一种是解剖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经络,皮毛肌肉,五官九 窍,精血筋骨,和现代医学的人无二般。 一种是时空人,或称天文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形成了一日一循环、一年一循环。空间上,太阳东升西落,南北分移,阳气升于东降于西,盛于南而衰于北。这样,阳气便在时空上形成了运动之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天地之气,阳性上升,阴性下降,升降不已,阴阳交合,发生爱力,遂成一个圆运动,形成了一个升一一浮一一降一一沉的圆运动运动模式,如下图:(引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天人合一,

时空决定我们的体质 在这个运动圆里,任何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升降性质都是不一样的,也即不同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偏性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天地之间, 一花、一木、一虫、一兽、一沙、一石皆有其偏性所在,包括人,正常的人。 同样的病因,既病之后,有人患实证,有人则呈虚证,有人患寒证, 有人患热证,就是因为体质之不同,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患病与否和疾病的性质⑸。 那天地之气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体各异的偏性,其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阴阳,具体的讲就是五行六气。五行六气是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综合能量,受它的影响,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体都随之呈现出节律性的变化。这种能量之大、作用之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五行化六气,便繁衍着宇宙万物。既然,天地万物皆由五行六气化生,那么探索人的体质便要在这五行六气上着手。 体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中医五行体质及养生

中医五行体质养生中医如何看体质?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这种特质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特质来描述。我们每个生命体中都包含有这五种特质,只是每种特质的数量不同而已。由于不同数量的五种特质排列组合是无限多的,因而形成了我们千差万别的体质类型。目前所广泛运用的九种体质: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些病理证候,而不是体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还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疾病。这九种体质实质上是我们个体在五行体质的基础上,由于后天环境、饮食、起居、七情、劳逸等因素与之发生共同作用,从而形成的九种不同病理状态。中医眼中的两种人一种是解剖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经络,皮毛肌肉,五官九窍,精血筋骨,和现代医学的人无二般。一种是时空人,或称天文人。地球的自转与

公转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形成了一日一循环、一年一循环。空间上,太阳东升西落,南北分移,阳气升于东降于西,盛于南而衰于北。这样,阳气便在时空上形成了运动之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天地之气,阳性上升,阴性下降,升降不已,阴阳交合,发生爱力,遂成一个圆运动,形成了一个升——浮——降——沉的圆运动运动模式,如下图:(引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天人合一, 此圆便是中医的时空人模型。时空决定我们的体质在这个运动圆里,任何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升降性质都是不一样的,也即不同空间和时间里气的偏性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天地之间,一花、一木、一虫、一兽、一沙、一石皆有其偏性所在,包括人,正常的人。同样的病因,既病之后,有人患实证,有人则呈虚证,有人患寒证,有人患热证,就是因为体质之不同,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患[5]病与否和疾病的性质。那天地之气究竟是如何影响人体各异的偏性,其又是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阴阳,

健康教育讲稿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药养生知识 各位村民: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健康知识讲座,感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用中医养生的方法。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对什么是中医都有所了解。但对它是否有深入的了解呢?现在我们一齐来认识一下怎样应用中医来养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医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学将之发展的淋漓尽致。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辩证施治。 中医古籍莫不贯穿这一思想。 中医药的养生方法: 中医药养生方法有多种,比如: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思伤脾,过非伤肝,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大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 我们经常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 2、欲食养生: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 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疗;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第三步,针灸;第四步即药酒;第五步,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天天、月、 年年泡在药里,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 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 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成。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以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 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 首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

中医养生保健与衣食住行

中医养生保健与衣食住行 巴中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熊亚军 (2018年3月26日) 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中医养生保健与衣食住行》,与各位探讨健康长寿的秘密,教会大家中医养生适宜技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天,是指我国农历的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这个时候,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季是一年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天气开始回暖,但仍有寒潮侵袭,乍暖还寒,最容易生病。自然界阳气也开始升发,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间,要“顺应自然、顺时养生”,阴阳平衡、因人而异,以达到“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 一、衣 说道衣服,有人说:“我都穿了一辈子了,还不知道怎么穿衣服?” 那我就要问一句,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

衣服主要保护身体、御寒防风。用料夏季以通气凉爽为好,如夏布、薄绸等;冬季以棉、皮、鸭绒、驼毛等料为好。丝绵不太好,因为丝绵不透气,气候稍微暖和容易出汗。内衣不要用化纤织物,因为化纤透气性差,有的穿了皮肤过敏,个别甚至会引起皮肤瘙痒。 衣服多少也有讲究,俗话说:“二四八月乱穿衣”,我们怎么理解呢?这句话指的是农历的二月、四月、八月天气变化大,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较大,穿衣服来不及换,所以出现了乱穿衣现象。俗话说:“春捂秋冻、冻九捂四”,就是说秋末冬初刚冷的时候,衣服要相对穿少一些,不要一冷就穿很多;春季刚热的时候,不要脱得太多、太快,脱多了,脱快了,容易感冒。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升发的原则,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春天气温变化大,今天艳阳高照,明天就可能雨雪降温,加上人体皮肤已开始变得疏松,所以穿着更要注意,宽松舒展,柔软保暖,不能快速的脱去冬装,尽量不从里面开始减衣服,先从外套开始。 衣服的颜色不宜偏淡色,尽量鲜艳一些,以使春天的色彩更加明显,把人们从沉闷的冬天里解放出来。“春捂”要坚持,但是又要减冬装,需要遵循“上厚下薄”的原则,因为脚下容易生病,体质虚弱的人要特别注意腰背部的保暖。 提到腰背部保暖,就必须要说一下女性的穿着习惯,美

五行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五行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导读: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 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 中医讲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气血旺盛。而五行虚弱在中医里并不一定指五脏有重疾,还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亚健康状态。 *金肺 金对应肺,与呼吸道疾病相关,如有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喘息、语音低微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肺了。 肺最强时间:7:00~9:00 肺最弱时间:21:00~23:00 强肺关键词:润 ●白色食物可让肺强健起来。如百合,可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中医养生法

呼吸吐纳:柏树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时或下午3~5时,在柏树下用鼻子吸气、嘴呼气,共做12次,长期坚持具有补充肺气不足的作用。 两款食疗法 罗汉果茶 罗汉果1个,将其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频饮。 秋梨膏 秋鸭梨500克,红枣200克,生姜50克,蜂蜜250克。 将鸭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适量水烧开,用小火煮30分钟;生姜切成片与红枣用同样的方法煮成汤,过滤去渣。 然后把鸭梨汤,枣、姜汤,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 因为罗汉果、秋梨的金气最重,且有极强的药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强壮。 *木肝 木对应肝,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养肝了。 肝最强时间:1:00~3:00 肝最弱时间:13:00~17:00 强肝关键词:舒 ●肝怕劳累,肝气最弱的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须工作,则至少每隔1小时让眼睛休息5分钟。

中医养生调养的方法

中医养生调养的方法 中医可谓是我国一种特有的养生方法,中医的好处有很多种,在我们看来我们养生,使用中医的方式也要多注意几点,可不能胡乱来养生,不能别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还是要根据个人不同身体来进行养生的,那么关于中医养生保健学或许大家并不了解,接下来的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下相关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养生之法被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就是保卫生命的意思;养生就是养护生命的意思;厚生就是厚待生命 的意思;道生就是要求以上养生都要有一个度。 《道德经》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之道与养法.jpg

养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 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其内容自然会贯彻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这就必然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说的是

中医养生论文

姓名:何进 学号:201301007067 班级:13制药工程2班 中医养生学论文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可分为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养护生命,享受生命。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从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气虚体质养生思想改进措施 【正文】 一、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一方面,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后天生活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用。另一方面,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遗传因素使个体体质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又使某些人群的体质具有趋同性因此,养生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体现个体差异,绝不能所有的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养生保健。就正常个人而言,不太可能是单纯的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等,更为常见的是各种体质间的间夹、混合。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可变性、正因为体质的相对可变、可调性,才使体质养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通过调养,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体质养生就是顺应体质的稳定性,优化体质的特点,改善体质不好的变化和明显的偏颇。中医养生很早就认识到了体质的变化决定健康的变化这一点,因此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体质。 二、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 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调。胎儿带着父母、家族、种族的基因,延续着前辈的生命,深深地印着父母、家族、种族的烙印,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不会变的,先天赋予了体质的稳定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养生,要认命,摸透自己的体质,要顺势而为,认父母、家族、种族给自己的命、给自己的体质。体质是动态的,可变的,可调的,得养于“后天”“后天”包括生存环境、生活起居、饮食方面等。生存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体质,空气、水源、土壤都是养育生命的根本,天地是生命的舞台,四季是生命的吟唱,生存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体质的改变。生活起居不当也会使体质转变,例如:身体过度劳会转化为气虚体质;神过劳会转化为气虚体质;房劳促生阳虚体质;身体过逸会转化为郁滞性体质;常用空调易生痰湿体质;常用电脑加重体质偏颇。在饮食方面上,不当饮食不可忽视,比如:营养过剩促生气虚或痰湿体质;营养不足促生气虚或者阳虚体质;饮食过咸促生阳虚间夹痰湿、瘀血体质;长期吃辣加重湿热和阴虚体质;常食寒凉促生阳虚或者瘀血体质;常吃夜宵促生痰湿体质;不吃早餐促生气郁或痰湿体质;食速过快加重气虚或痰湿体质。我们当下拥有的体质是父母赋予的,环境塑造的,个人修为的。体质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变化的,环境、生活习惯、疾病、治疗等因素都时刻影响着体质。体质既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又可以向疾病的方面转化,如何转化很大程度上是看个人修为。 二、体质养生原则 从养生保健方面来看,不论何人,都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养生保健时,会因体质不同而出现

中医养生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要对时对症,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每天不同的时辰也有具体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

中医九种体质及养生方法

医者章汪楼Dr说: 中医九种体质辨识及养生要义 引言: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作者简介:王琦,1943年生,江苏高邮人,著名养生专家,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养生,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体质学专著《中医体质学》被译为日文、韩文出版,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西方学者指出:“北京中医

药大学王琦教授开创的中医体质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干预、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将有利于全球性的公共健康。” 在《九种体质使用手册》中,王琦教授用诙谐风趣的语言,轻松解读国人九种体质,妙语巧析百种珍贵药方,让你在畅读之中真正了解自己身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清楚自己的体质,怎么养生?人的体质不同,养生的方法也不同。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这本书就能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密码,彻底成为保健养生的主人!这就是:科学养生,“个性化养生”,“因体施保”,“因人施养”。 享誉世界的中国体质养生学创始人王琦教授,倾35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总结,在九种体质及其保健养生方法中将为你一一解开。 这是一部彻底改变中国人健康方式的养生手册。 这是一部彻底改变国人养生观念的健康大书。 这是一部让你每天精神百倍颐养天年的养生经。 这本书能够表达的是“以人为本”,当前民众渴望养生方法,甚至对养生方法众说纷纭的时候,这本书就能起到:正本清源,去伪存真,树国医形象,扬中医正气。 体质,是相对稳定,不是绝对稳定的。 为什么?因为体质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因素,还有年龄、性别等可以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因为每一个人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体质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体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动态的可变性。所以,体质是可以调整的。

详解中医艾灸养生法

详解中医艾灸养生法 中医“艾灸”较之于“针灸”不为人所熟知,其实,中医“艾灸”同样是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艾灸,就是透过灼或烟熏,利用热力刺激穴位,其用途和功效非常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这种疗法,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据《黄帝内经》所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就是艾灸能弥补针刺之不足。艾,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以湖北蕲州所产品质最佳。一般而言,艾叶需晒干,再存放三至五年,待油分挥发至一定程度,才适合用于艾灸。 “直接灸”起水现代少用 跟针刺原理相近,不过艾灸主要透过燃烧艾绒,利用热力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养生或治病之效。中医认为,“艾叶药性辛、苦、温,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之效。而艾灸主要有三种功用,分别是畅通经络,补阳气不足,以及驱散寒湿。” 现时使用艾灸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艾粒、艾条和艾绒。“艾粒”通常会连同针刺一同使用,将艾粒放在针头,再刺入穴位;“艾条”则会用“悬起灸”,不会直接接触皮肤;至于“艾绒”就是状似绒毛的艾叶碎,通常会聚成一个小粒使用。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较古老传统的便有“直接灸”,意思是直接将艾绒置于穴位燃点,刺激度最强,通常用来治疗疮毒。不过由于会令皮肤红肿并形成小水?,不易令人接受,所以现时已很少使用。取而代之则为“间接灸”,即是将艾绒放在姜片、附子或蒜泥上,再置于

穴位燃点。姜片主要用来驱散寒气,常用于治理作呕作闷和风湿病上;附子则有补阳气之用,主要针对不孕不育、肾功能差、头晕,以及脱肛的病人身上;而蒜泥则有消肿拔毒之效。 缓解关节痛五十肩 如果使用艾粒,则为“温针灸”,利用艾叶的热力沿针直达患处,加速温经通络,通常针对关节痛、腰痛、骨伤病上。至于艾条,则会用“悬起灸”,当中手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温和灸”以燃烧的灸条,跟皮肤保持一定高度的距离,患者通常只觉温热而无灼痛的感觉,例如用来治疗扳机指(Trigger Finger)。“回旋灸”则于皮肤上反覆回旋熏灸,一般针对范围较大的病症,如五十肩。“雀啄灸”则对准某一穴位,一上一下摆动,状如麻雀啄食,刺激度较前两者强,通常用于治理头痛、驱寒湿等。 使用艾条治理,一般需时15至30分钟;如果使用艾粒、艾绒,通常为五至十壮,每壮的意思即是将其燃尽为一壮。 发烧喉痛急性扭伤忌用 虽然艾灸用途广泛,但不等于人人适用,首先要注意的,便是个人体质。“阴虚火旺的人士,如有暗疮、口气重、喉咙痛等征状,一般不宜使用艾灸。另外患有热性病,如发烧、急性扭伤等,同样不宜,否则有可能造成反效果。”除了上述人士外,小孩子的肌肤比较幼嫩,亦未必适合使用艾灸。孕妇同样要小心?,虽然艾灸可用于胎位不正,但在其他情 下,恐影响胎儿,亦不宜使用这种疗法。

中医养生方法大全

中医养生妙法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微妙的作用。 调节异常情志的方法 1.节制法戒怒宠辱不惊 2.宣泄法倾诉记日记高歌痛哭 3.转移法增加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怡养心志,舒畅情怀。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垂钓及外出旅游等 4.情志相胜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 调养心神的方法 清静养神:少私寡欲,凝神敛思、抑目静耳,重视道德修养。 开朗乐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 保持心理平衡: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身心健康。 (二)心理养生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三)饮食养生的原则 1. 全面膳食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物合理搭配。 2.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3. 因人择食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食物。 4. 因时择食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 绿养肝绿:绿豆 正确的绿豆药用方法:冷水煮绿豆,当水沸腾5-6分钟绿豆还没有煮开花时,把绿豆汤倒出来,这时候的汤颜色最深,把它当水喝,才有养肝解毒去暑的作用。剩下的绿豆再加水,煮成粥喝。 红养心红:红小豆 红小豆的药用方法与绿豆相同,煮水为药,豆煮烂为食。 黄养脾、白养肺、黑养肾黄:黄豆白:芸豆、白萝卜黑: 黑豆 黄豆、白芸豆、黑豆的药用方法:煮烂即可食用 酸生肝酸:山楂、 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苦生心苦瓜牛黄黄连

1、中医养生的理论依据(精品文档)_共13页

1、中医养生的理论依据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一、说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 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 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 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有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 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软,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 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 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 “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 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 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 “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

中医养生五行

中医养生五行 中医养生五行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肌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沦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更多精彩内容搜索公证号关注“灵芝文化”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湿热,其性炎上。心阳具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

中医五行养生

中医五行养生(脏腑导引)(操作套路与功能、作用)调阴平阳秘平衡健脏腑表里职能 理胃肠运转通畅康消化系统功能 仰卧位:(5分钟) 一、胸部:1、分推胸肋2、按压云门、中府穴3、分按两肋4、揉安肋间隙 5、推按胸骨6、点按软肋缝7、分推软肋8、拿揉胸大肌 9、点按檀中穴10、推胸部11、顺推肋缝12、八字分推(抹) 13、小鱼际按推肋弓缘 功能与作用:开胸理气,增强心肺、肝胆的协调功能 二、上肢部:(10分钟) 1、按压上肢,2、推按上肢,3、拿揉上肢,4、点按诸穴:内关(腕内中上2寸是)、外关(腕背中上2寸是)、曲池(屈肘缝头处)、 合谷(并指虎口最高点)、手三里(曲池下2寸)、手五里(曲池上3寸), 劳宫穴(屈握中指尖顶处,5、开郗门, 肺经—孔最(腕内外(太渊)上7寸),大肠—温溜(腕外前上5寸是), 心经—阴郗(腕内上0.5寸),小肠-养老(尺突挠侧凹陷中), 心包-郗门(腕中上5挠内缘),三焦-会宗穴(腕背上3寸尺内缘), 6、拿揉上肢,7、搓掌心、点劳宫、8、捋上肢,9、牵抖上肢功能与作用:协调心肺,大、小肠及三焦关系,增强脏腑功能的统一性 三、腹部:(10分钟) 1、直推腹部2、平推腹部3、斜推腹部4、横推腹部5、按揉腹部 6、按压腹中线(任脉)7、点按任脉穴:中脘(脐上4寸)、下脘(脐上2寸)、 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8、推按腹中线9、点按胃经穴:天枢(脐外2寸)、梁门(天枢上4寸)、关门(天枢上3寸)、滑肉门 (天枢上1寸)、外陵(天枢下1寸)10、轮推胃经11、点按揉 脾经穴:大横(脐外4寸)、腹哀(大横上3寸)、腹结(大横下1.3寸) 12、轮推脾经13、推摩脐周14、轮掌回旋摩腹法 15、合掌环揉温脐法16、拿揉腹肌法17、对掌合挤法 18、运拉带脉19、掌心扣脐颤腹法20、狮子滚绣球 21、腹部理顺法22、扣掌抖腰法 功能与作用:调顺消化系统,增强胃肠蠕动、肝胆与胰腺排泄功能, 缓解腹部不适

中医五行养生

中医五行养生 养生保健的内容非常宽泛,中国从古至今对养生保健也在不 断的探索发展。养生保健大致包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饮食调养. 身体锻炼.精神养护.克服不良习惯.注意生活节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就是顺四时而 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人体适应四时阴阳 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健康长寿。三早养生倡导: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科学的养生保健理念。阳光思维模式:用快乐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家庭。 1 五行养生木行人:大麦益气补肝阴养生保健饮食调养: 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肾补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麦.黄花菜.椰菜花.西兰花.苦瓜.水蜜桃.菠萝.葡萄等。 药膳可选择“大麦芽汤”:大麦芽50克,冬瓜300克,陈皮25克,猪瘦肉200克。大麦芽.陈皮洗净,冬瓜去皮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小块,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 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时。有清热消暑,理气健脾的 功效。 [1] 火行人:清热祛暑别放松饮食调养:宜多吃消暑生津,益气养肝的食物,如冬瓜.番茄.菠萝.香蕉.草菇.粉葛.鸭子.蕨菜等。

药膳可选择“anslim植提纤和荷叶瘦肉汤”:猪瘦肉250 克,鲜葛根250克,鲜荷叶15克,精盐适量。猪瘦肉洗净,切小块,葛根去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 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的功效。植提纤每天早晚一颗,可以帮助 代谢脂肪,消脂减肥。 土行人:玉米须可去湿健脾饮食调养:宜吃具有益气消暑生津.清热祛湿的食物,如冬瓜.鸭肉.荠菜.茭白.苦瓜.沙葛.莲藕. 玉米.水蜜桃.绿豆等。 药膳可选择“白玉猪小肚”:猪小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须60克,大枣10枚,盐.生姜粉各适量。将猪小肚去净肥脂,切开用盐.生姜粉拌擦后用水冲洗,放入开水锅内煮15分 钟,取出在冷水中冲洗。把白茅根.玉米须.大枣洗净。全部用料 放入开水锅内,大火煮沸后,小火煨3小时,调味后即成。有清 热祛湿.健脾益气的功效。 西洋参金行人:西洋参荸荠生津润燥饮食调养:适合具有生津润燥.益气养阴消暑功效的食物,如丝瓜.百合.苡仁.胡萝卜.荸荠.西红柿.葫芦瓜等。 药膳可选择“洋参荸荠饮”:西洋参10克,荸荠50克,白 糖30克。将西洋参浸透切片;荸荠洗净,去皮,切碎。将西洋参.荸荠放入炖杯内,加入清水约250毫升,放入白糖,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有益气生津,除燥热的功效。

中医养生小知识

常见护肤美容中草药 当归 营养皮肤,防止粗糙,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血循环。 枸杞子 大补气血,抗衰老 山药、莲子、百合、红枣 健脾养胃、止血安神,使皮肤健美 桃仁、胡麻、熟地、大枫子、杏仁 护肤润胡 芦荟 治疗雀斑、防晒 日常养生八大法宝 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不落牙 叩齿,上下牙有节奏反复叩击。可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增强整个机体健康。如果辅以“赤龙搅海,漱津均吞”效果更佳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保平安 梳子齿与头发频繁接触产生电感应,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多路神经功能,延缓脑细胞衰老。聪耳明目,消除疲劳 日咽唾液三百口,使你活到九十九 脚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日搓谷道一百遍,治疗消疾又延年 搓谷道,就是作收缩肛门的小动作。“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顶上额,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可防止痔疮,及一些肛门疾病,治疗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随手揉腹一百遭,通和气血裨神元 饱食或空腹或者腹部患有炎症、肿瘤等则不宜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消疲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最为高 养生按摩 一术运元 右手按囟门,左手按枕骨,各做旋转按摩36次。然后两手搓热,环摩两眼角36次 二术补脑 两手掌放在脑门处,做旋转环摩55次 三术拭目 用手指指腹按摩两眼眶四周各36次,再用手指在眼球上轻轻按压36次。按摩至微有泪出为度,久久行之,则古稀之眼仍不花 四术驻颜 用手掌心在颧骨处环摩36次,在从前额向下轻推至下巴处

36次 五术舒臂 将两臂向前伸直,做旋转手臂36次,然后两手交叉,互抱肩部,按揉肩部36次,最后两手互抱肘部,做按揉活动36次 六术叩齿 七术漱泉(按摩牙龈,叩齿,饮玉液) 常见养生补血食物 金针菜:铁含量比菠菜高20倍,利尿健胃 龙眼肉:可治疗心悸失眠,补血安神 咸萝卜干 黑豆:生血、乌发,产后可用其炖乌骨鸡 发菜:补血、乌发 胡萝卜、面筋、菠菜 传统补养方法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身体虚弱才可补(一般无其他杂病);实火、燥屎、食滞、痰积、瘀血、水饮等实证,可用泻火、攻下、消导、豁痰、祛瘀、逐水等泻法。 因时进补 根据四时气候特点,以及四时气候与认同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而合理选择补药。

中医起居养生:方位与起居养生法

方位与起居养生法 中国地大物博,许多现象是有一定规律的。就方向而言,如指南针永远指南方,所有庙宇的大门都是南开,所有大树南面的枝叶都比北面的茂盛,所有大山北面的树木都稀少,大山和房屋北面的积雪都比南面的难溶化等。就地域而言,南热北寒的气温导致大雁等鸟类秋冬南迁,西高冬低的地势导致长江、黄河等一切河流的源头都是起于西方而流向东方等。这都说明方向、地域等对人体的影响都是极大的。同时,利用方向与起居的方法来养生也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五脏五行与五方的关系 肝为木其方向为东方、心为火其方向为南方、脾为土其方向为中央、肺为金其方向为西方、肾为水其方向为北方。 二、睡觉时利用五方养生法 东方为肝木之地,适合肝病者养生保健,睡觉时头顶对着东方休息;南方为心火之地,适合心脏病者养生保健,睡觉时头顶对着南方休息;西方为肺金之地,适合肺病者养生保健,睡觉时头顶对着西方休息;北方为肾水之地,适合肾脏病者养生保健,睡觉时头顶对着北方休息。中央为脾土之地,虚症者,“虚则补其母(火为土之母)”用相生(火生土)的方法养生保健时,头顶对着南方休息,采土的母气——火(火生土)来养土脏之气。 三、睡觉时利用五方相生养生法(“虚者补其母”) 东方为肝木之地,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用“虚者补其母”的原则养生时,东方适合心脏病者养生保健,如睡觉时心脏病者可以头顶对着东方休息;南方为心火之地,火生土,南方适合脾脏病者养生保健,如睡觉时脾虚者头顶对着南方休息;西方为肺金之地,金生水,西方适合肾脏病者养生保健,如睡觉时肾脏病者头顶对着西方休息;北方为肾水之地,水生木,北方适合肝脏病者养生保健,如睡觉时肝脏病者头顶对着北方休息。

五行体质养生

五行体质养生 1973年,以色列全国的医生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罢工,医院关门,医生罢诊,百姓为之惊恐不安。事后,“以色列耶路撒冷埋葬协会”做了一个全国性的统计,发现一个极具讽刺的统计结果,在全国医生罢工的一个月里,全国的人口死亡率下降了50%。医生不上班,人少死了一半。 1983年,整整十年后,以色列医生再次举行全国大罢工,时间长达近3个月。事后,“以色列耶路撒冷埋葬协会”又做了一个全国性的统计,结果发现全国人口的死亡率又下降了50%. 你想致富吗?少生孩子多养猪;你想长寿吗?少靠医生多求己。如何反求诸己,人活天年呢?西医治病靠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剂猛药,中医养生靠的是天地万物的通用智慧。世间万物的生命真是很神奇,说到底都蕴含着某些相似的大智慧: 1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天、地、人”三个层次; 2、仰观苍穹:大到宏观环宇,包括地球在内的很多星球都是由“地表、地壳、地核”三个层次组成; 3、俯察品类:小到微观粒子,例如细胞,便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个层次组成;

4、中观人和:远的不说说近的,就连我们每天吃的苹果、橘子也是由“果皮、果肉、果核”三个层次所组成。 应该说这不仅只是一种简单的巧合,万事万物归根结底都是互通的,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所以说,中医养生也分为三个层次“清毒、和调、养正”,简称“清、调、补”。《黄帝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的“清调补五行养生观”正是一种有病,干预;无病,强身,将疾病扼杀于襁褓中的养生之道。最终达到不病而治,不治而愈,“上工治未病”的最高养生境界。五行养生格言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淡泊寡欲,肾水自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