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58个精讲_(1)_氧化还原反应_配平

高中化学58个精讲_(1)_氧化还原反应_配平
高中化学58个精讲_(1)_氧化还原反应_配平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3.例题精讲: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辨析:

例1、(广州测试题)制备氰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 2HCN = Ca(CN)2 + CO↑+ H2↑ + CO2↑,在反应中()

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 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D. 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CaCO3 + 2HCN = Ca(CN)2 + CO↑+ H2↑ + CO2↑(注意生成物中CO2碳元素来自CaCO3,它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即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故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2 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答案:B、C。

点评:此类结合实例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试题,其解题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本题反应物均含有碳元素),必须弄清它的变化情况。

例2. (全国高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的判断。

答案:A、D。

点评:解此类有关概念辨析的试题应遵循“理解概念抓实质”的原则,若是再辅以具体实例,会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其判断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例3:(98高考试测题)120℃、101.3KPa条件下,有2LH2O、2LCO、1LCO2、0.5LO2和1LH2组成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Cu粉、C 粉和CuO粉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

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列

..............,问:

⑴尾气是否有可能是单一气体?(填“可能”或“不可能”)。若可能,该气体是

⑵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之中:(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⑶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肯定存在于尾气中?(填

“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解答:题时若将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反应管排列组合,共有6种情况,逐一分析,固然可以求解,但相当费时费力。如运用发散思维从还原剂Cu粉、C粉可将O2、CO2、H2O还原成CO、H2;氧化剂CuO可将CO、H2氧化成CO2、H2O等角度来考虑,就能找到一个新角度,发现新的解法:

灼热

CuO粉(氧

化剂)

CO、H2CO2、H2O

不难发现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反应管无论如何排列,O2一定不再存在,尾气之中有CO2、H2O或CO、H2存在。

答案:⑴不可能⑵有,O2⑶没有

二、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判断:

例4. (上海高考试题)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解析:本题是根据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规律解题。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概括为:左>右。据此规律,由反应式(1)可知还原性,

由(2)可知还原性,由(3)可知还原性。

综合(1)(2)(3)得:。答案:A

例5. (2000年南京调研试题)已知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例3的逆向思维题,解题时可先假设各选项反应均能发生,推出选项中相应微粒还原性的强弱顺序,然后对照已知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从而确定反应能否发生。

由还原性强弱顺序的判断规律可知,各选项有关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为:A.,对比

,C、D与此相违背,故C、D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C、D。

点评: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其规律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或者说氧化性、还原性体现“以强制弱”的原则。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有关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的应用,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知识。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1、配平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1)定项配平:

例5、(上海高考试题)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3

解答:根据元素间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1)+1 (2)CuI 0.5 (3)2 5 2 1

(2)缺项配平:

例6、(上海高考试题)KClO3(浓)→2↑2↑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倍。

解析:(1)HCl 中一部分Cl -化合价不变,表现为酸性,一部分Cl -化合

价升高到+1价,表现为还原性,KClO 3化合价降低到+4价。先配平发生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系数,观察得缺项为H 20。配平得2、4、2、2、1、2 H 20。(2) ②、(3)0.2 (4)根据得电子能力:5.675A N :71

2A N =2.63 (3) 依题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例7、在KI 和H 2SO 4 溶液中加入H 2O 2 ,放出大量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气泡从溶液内部放出),同时溶液呈紫红色,且可使淀粉变蓝,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析:这是一道颇为简单但却很容易出错的化学题,错误的原因大多是把实验现象看成只是一个反应的现象,其实,实验现象往往是若干个反应共同体现出来的,该题就是如此.有的同学认为产物中有I 2 和O 2 ,这没有错,但如果认为这两种物质均是由一个反应得到的话,这就错了,因为在这个反应中,这两种物质均是氧化产物,哪么还原剂是什么呢?如果还原剂是H 2SO 4 ,则应该有SO 2生成,与题意不符,而且稀H 2SO 4 也没有这么强的氧化性. H 2O 2 +2KI+H 2SO 4 =I 2 +K 2SO 4 +2H 2O

2H 2O 2 =2H 2O +O 2 ↑

点评:解此类题方法是:先依据题意设法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

质,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总数守恒配平其系数,再根据电荷、元素守恒配平找出并其它物质。

4.实战演练

1、[高考试题]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1:2

D 2:3

2. [天津调考试题]对于反应的正确说法是()

A. 属于置换反应

B.是还原剂

C. 是还原剂

D.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 [2000年福州测试题]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1)(3)反应中均被还原

C.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D. 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4. [1999年长沙联考试题]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若某溶液中有,可加入的试剂是()。

5. [南昌测试题]五种物质,它们是硫及其化合物,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

则这些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或平均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6. [全国高考试题]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 [全国高考试题]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得到最多的是()

8. [上海高考试题]某温度下,将通入溶液中,反应得到

的混合液,经测定的浓度之比为1:3,则与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 11:3

C. 3:1

D. 4:1

9. [全国高考试题]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10[江苏高考试题]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

-+F

2+2OH -=RO

4

-+2F-+H

2O。从而可知在RO3

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11、(南京测试题)已知IBr的性质与卤素相似,S O232 的结构为

,CrO

5

的结构为,次氟酸的结构为H-O-F,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①IBr+H O 2=HIO+HBr ②S O 232-+2H +=S +SO 2+H O 2

③Cr O 272-+4H O 22+2H +=2CrO 5+5H O 2 ④ 2HOF=2HF+O 2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④

D 、只有②

12. (北京测试题) 保险粉是连二亚硫酸钠(Na S O 224)的工业俗名,年产量达30万吨,是最大量生产的无机盐之一。生产保险粉主要用甲酸法,其最主要的步骤上是把甲酸与溶于甲醇和水混合溶剂里的NaOH 混合,再通入SO 2气体,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HCOONa+2SO 2

高中化学58个考点14、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4、元素周期表 1.复习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断和确定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2.难点聚焦 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2)1 (2 + n 种,偶数周期中为 2)2 (2 + n 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①a/b<1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⑹元素周期表中除第Ⅷ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⑻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例题精讲 例1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C、A、D、E的顺序增大。 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 与气态物质EB4。 ⑴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 E 。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练习题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练习题 1.高铁酸钠(Na 2FeO 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制取Na 2FeO 4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OH -+Cl 2―→FeO 2-4+Cl -+H 2O ,该反应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中H 2O 的化学计量数是( ) A .4 B .6 C .8 D .10 解析:选C 反应Fe 3++OH -+Cl 2―→FeO 2-4+Cl -+H 2O 中,铁元素化合价:+3价→+6, 化合价升高3价;氯元素化合价:0→-1,Cl 2参加反应,化合价降低1×2价,化合价变化的最小公倍数为6,所以Fe 3+ 的化学计量数为2、Cl 2的化学计量数为3,根据氯原子守恒,Cl -的化学计量数为6,即2Fe 3++OH -+3Cl 2―→2FeO 2-4+6Cl -+H 2O ,根据电荷守恒,OH -的 化学计量数为16,根据氢原子守恒,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62 =8。 2.(2019·陕西汉中一模)含氟的卤素互化物通常作氟化剂,使金属氧化物转化为氟化物,如2Co 3O 4+6ClF 3===6CoF 3+3Cl 2+4X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X 是还原产物 B .ClF 3中氯元素为-3价 C .反应生成3 mol Cl 2时转移18 mol 电子 D .Co 3O 4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解析:选C A 项,根据原子守恒知,X 是O 2,该反应中氧气是氧化产物;B 项,ClF 3中氯元素为+3价;C 项,氯元素由+3价降为0价,反应生成3 mol Cl 2时转移18 mol 电子;D 项,Co 3O 4中钴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所以Co 3O 4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3.(2019·邯郸检测)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氯气能发生反应:Na 2S 2O 3+4Cl 2+5H 2O===2NaCl +6HCl +2H 2SO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若0.5 mol Na 2S 2O 3作还原剂,则转移4 mol 电子 C .当Na 2S 2O 3过量时,溶液能出现浑浊 D .硫代硫酸钠溶液吸收氯气后,溶液的pH 降低 解析:选A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氯气是氧化剂,硫代硫酸钠是还原剂,氯化钠和氯化氢是还原产物,硫酸是氧化产物。A 项,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B 项,若0.5 mol Na 2S 2O 3作还原剂,则转移4 mol 电子;C 项,当Na 2S 2O 3过量时,过量的Na 2S 2O 3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所以溶液能出现浑浊;D 项,硫代硫酸钠溶液吸收氯气后生成了酸,故溶液的pH 降低。 4.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未配平): __KMnO 4+__FeSO 4+__H 2SO 4===__K 2SO 4+__MnSO 4+__Fe 2(SO 4)3+__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1 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表现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表现还原性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具有氧化性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注意:a.氧化剂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C.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是指物质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能力,与物质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5)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2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②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③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②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H2SO4,HNO3;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反应中还原剂各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各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二是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在掌握一般配平方法、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反应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选择和运用一些不同的配平方法和技巧,以提高配平的速度和准确性。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配平技巧。 1. 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例1. (1) 解析: 首先确定CrCl3和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解析: 首先确定Pt和N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3和2,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零价法:对于不易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如铁、砷、碳等组成的化合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看作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 解析:

首先确定Fe3C和NO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3. 变一法:假设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该元素的起始价态。计算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3.? 解析:设Cu3P中Cu仍为+2价,则P为-6价 首先确定Cu3P和H3P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5和6,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4. 待定系数法:一般设组成元素较多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设为a、b、c……,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列等式求解,若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应化为整数。此法适用于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用于变价元素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例4.? 解析:设CuSO4的化学计量数为1、FeS2的化学计量数为a、H2O的化学计量数为b,根 据Cu、Fe、H的原子个数守恒,则Cu2S、FeSO4、H2S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再根据S、O的原子个数守恒得: 解得 配平得: 5. 定组成法:对一个确定的化合物而言,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一定,由此决定了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比例关系一定,据此可实现配平。 例5.?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 有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 有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 bCl2+ cC aTiCl4+ c CO ……反应① TiCl4+2Mg Ti + 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3Cl2+6KOH KClO3+5KCl+3H2O 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得2e-—— 2e- 失2e-— — 失5e 得5×e

高考化学58个考点名师精讲(45)石油 煤

考点45石油煤 1.复习重点 1.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2.难点聚焦 一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原油含水盐类、含水多,在炼制时要浪费燃料,含水量盐多会腐蚀设备。所以,原油必须先经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先复习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把石油组成里的低沸点烃和高沸点烃分离开。(答: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却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向学生说明原油开始沸腾后温度仍逐渐升高。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说明原油是混合物。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按P137图5-24前半部分介绍,要突出介绍分馏塔的作用。最后总结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接着,提出重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分离?升温?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会分解,更严重的是还会出现炭化结焦、损坏设备,从而引出减压分馏的方法。 按课本P137图5-24的后半部分介绍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提出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如何提高轻质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引出石油的裂化。什么叫裂 化?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过程举例: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完整版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 书写与配平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配平的基本方法(化合价升降法) 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指的是标出反应中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注明每种物质中升高或降低的总价数。 “二等”指的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为两个互质(非互质的应约分)的数交叉相乘。 “三定”指的是用跟踪法确定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化学式前的系数。 “四平”指的是通过观察法配平其它各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 “五查”指的是在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中可通过查对反应式左右两边氧原子总数是否相等进行复核(离子反应还应检查电荷数是否相等),如相等则方程式已配平,最后将方程式中“——”改为“=”。 3Cu+8HNO3=3Cu(NO3)2+2NO↑+4H2O (2)配平的基本技巧(特殊方法) ①奇数配偶法:此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其步骤为“一看、 二找、三配、四平、五查”(内容略)。如: 2P+3Cl2=2PCl3 ②逆向配平法:对于歧化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可用化合价升降法在反应式右边进行配 平。如: ③合一配平法:当三种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氧化和还原产物有三种 时,应将其中两种合并作为一种来看,这样配平就显得简单了。如: KNO3+S+C——K2S+N2+CO2 因为右边的K2S中,K与S分别来自左边的KNO3和S,故左边KNO3与S的系数比必须满足2∶1,所以先在KNO3前添上系数2,然后将2KNO3和S看作一个整体来配平: ④平均化合价法:此法适用于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步骤为:先根据氢+1 价,氧-2价来确定碳原子平均化合价,再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如: ⑤离子方程式配平法:此法适用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如: FeS2+CuSO4+H2O——FeSO4+Cu2S+H2SO4 中元素化合价变化错综复杂,给配平带来了麻烦,若将其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化合价变化情况就清楚了,即: 然后,将离子方程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即: 5FeS2+14CuSO4+12H2O=5FeSO4+7Cu2S+12H2SO4 ⑥零价配平法:对于象Fe3C的复杂化合物,可假定Fe、C均为零价,然后用化合 价升降法配平。如: 除此之外,还有待定系数法等等,这里不一一枚举了。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基础知识导引】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理解氧化性酸及酸的氧化性?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讲解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还原剂:失电子,价态升高,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氧化剂:得电子,价态降低,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3)氧化产物:被氧化后的产物,价态升高后的产物. (4)还原产物:被还原后的产物,价态降低后的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 考点50 乙醛 醛类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考点50乙醛醛类 1.复习重点 1.乙醛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银镜反应的操作要点和反应原理; 3.醛类的结构及性质、相关计算。 2.难点聚焦 、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HC42 ,结构式是,简写为CHOCH3。 注意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而不能写成—COH。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 甲基与醛基 ()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 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 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 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 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

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注意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HCOOCHOCH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6—7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实验现象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09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9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复习重点 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难点聚焦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v)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n)之比。即均等于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2.化学方程式中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等于各气体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3.遇到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经常视情况将相关物质的质量,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气体体积换算出它们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数找出比例关系后入手运算。 【知识要点】 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 由上可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比(同状况下),不等于质量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对应”。如: 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格式 (1)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B)[或质量m(B)],或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V (B)、 或溶液体积V[B(aq)]J。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先写出已知物和所求物的有关量的关系,再代入已知量和所求量。 (4)写出所求物质的数学表达式。 (5)写出解答和答案。

如:6.5g Zn在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解:设产生的体积为V() 答: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4.规范用语 —表示的物质的量—表示方程式中 的化学计量数 —表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体积 —表示的体积—表示混合物中 的质量分数 —表示的质量在列比例及运算过程中都应带单位。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常用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 一、配平原则 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⒊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二、配平步骤 ⒈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⒋配系数: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三、配平方法 1. 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例1. (1) 解析: 首先确定CrCl 3和Cl 2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 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2. 零价法:对于不易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如铁、砷、碳等组成的化合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看作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 解析:

首先确定Fe 3C和NO 2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 子个数相等配平得: 3. 待定系数法:一般设组成元素较多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设为a、b、c……,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列等式求解,若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应化为整数。此法适用于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用于变价元素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例3. 解析:设CuSO 4的化学计量数为1、FeS 2 的化学计量数为a、H 2 O的化学计量 数为b,根据Cu、Fe、H的原子个数守恒,则Cu 2S、FeSO 4 、H 2 SO 4 的化学计量数 分别为、a、b,再根据S、O的原子个数守恒得: 解得 配平得: 4.平均标价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且价态不同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即假定它们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 例4. NH4NO3-HNO3 +N2+ H2O 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价为+1价,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为:NH4NO3→HNO3:+1→+5 升4×1价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专题练习题(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补充适量的硒还可以延缓衰老。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 清除人体内能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下面有关Na2SeO3 在该反应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A.该反应中是还原剂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反应过程中Se 的化合价从+2→+4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2.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的物质,可用CuSO4 溶液和“另一种物质”在40oC~50oC 时反应来制备,CuH不稳定,它既能与HCl 反应产生气体,又能在氯气中燃烧,以下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D) A .CuH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B .另一种物质一定具有还原性 C .CuH跟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2HCl=CuC2l+2H2↑+Cu D .CuH在Cl 2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uH+Cl2 CuCl+HCl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2+ 还原性的强弱与失电子多少无关, B 错,Fe 有还原性, C 错,NaCl 没有强氧化性, D 错 4.据广州日报:2008 年2 月23 日深圳市龙岗宝龙工业区小食店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该事件已 正式确定为食品或水受到亚硝酸盐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为了食品安全,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 -- +NO- 2+ 滴定实验,定量检测NaNO2 的含量:NO2 +MnO4 +H +Mn +H2O(未配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3 是C A.滴定过程中不需加入指示剂 B.滴定实验后溶液的pH增大 C.滴定实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D.1molKMnO4 参加反应时消耗 2.5molNaNO2 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可以确定滴定终点,不需加入指示剂, A 对;该反应中消耗H +,滴定实验后pH增大, B 对;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部分, C 错;该反应中亚硝酸钠作还原剂,KMnO4 作氧化剂, -Mn -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molKMnO 2+ A 对;MnO4 ,NO2 4参加反应时消耗 2.5molNaNO2,D 3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1.复习重点: 1、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元素(CL、Br、N、S、H、O、Si、Na、Mg、Al、Fe、Cu等)单质及其化 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是分析解决推断题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2、以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学生自我的知识框架 3、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框图题两大题型,解选择题要谨防题设的陷井。解框图题不外乎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特殊性质找到题眼后顺藤摸瓜,另一种是缩小范围后发散推理。 2.难点聚焦 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 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 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 NaClO + CO2+H2O=NaHCO3+HClO 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NaHCO3=NaCl+CO2↑+HClO (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 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 3ClO-+Fe3++3H2O=Fe(OH)3↓+3HClO (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 2Fe2+ + 5ClO- + 5H2O = 2Fe(OH)3↓+Cl- + 4HClO 漂白粉遇亚硫酸酸盐: ClO-+SO32-=Cl-+SO42- ??2HCl+O2↑ (4)HClO见光易分解:2HClO?→ (5)次氯酸钙中的Ca2+、ClO-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Ca(ClO)2+CO2+H2O=CaCO3↓+2HClO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 ,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5-20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6、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1.复习重点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组成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熔沸点、硬度、导电性; 2.影响晶体熔点和沸点的因素; 3.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的影响。 2.难点聚焦 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组成晶体的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原子分子 组成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有的还有氢键)典型实例NaCl 金刚石、晶体硅、SiO2、SiC 冰(H2O)、干冰(CO2) 晶体的物理特性 熔点、沸点熔点较高、沸点高熔、沸点高熔、沸点低导热性不良不良不良 导电性 固态不导电,熔化 或溶于水能导电 差差机械加工 性能 不良不良不良硬度略硬而脆高硬度硬度较小 化学键分子间力 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 范围分子内或某些晶体内分子间 能量键能一般为:120~800 kJ·mol-1约几个至数十个kJ·mol-1 性质影响主要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4)晶体性质的比较:比较晶体的硬度大小、熔沸点高低等物理性质的依据是: (5)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分子空间构型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叫非极性分子。 分子空间构型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分子叫极性分子。 (6)共价键与离子键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例题精讲 [例1](98’全国)下列分子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的结构的是( ) A. 光气(2COCl ) B. 六氟化硫 C. 二氟化氙 D. 三氟化硼 分析:从光气的结构式O Cl C Cl --|| 可以看出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应选A 。 硫最外层有6个电子,氟已然形成8个电子,分别形成共价的二氟化物,六氟化物后,最外层必然超过8个电子。 3BF 中B 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可见3BF 是一种“缺电子化合物”。 [例2] 下图是NaCl 晶体结构的示意图:(1)若用+ -?Na - -Cl O ,请将位置表示出来;(2)每个+ Na 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 Na 有 个。 分析:解答此类问题常用的是“分割法”——从晶体中分出最小的结构单元,或将最小的结构单元分成若干个面。 答案:12 x —平面 y —平面 z —平面 [例3] 在金刚石结构中,碳原子与共价键数目之比 。 分析:取一结构单元,1个C 原子连4条键,一条键为二个原子所共用,为每个C 原子只提供2y ,所以C 原子与C C -键数目之比:2:12 1 4:1=? 答案:2:1 [例4] 如下图,是某晶体最小的结构单元,试写出其化学式。

高三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高三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 技巧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三复习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直是中学化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更使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在中学阶段,教材及其它辅导资料都着重介绍了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这里着重介绍如何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出发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些价态处理技巧。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得失电子守恒 二、配平原则 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 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⒊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三、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电子得失法) 四、配平步骤 ⒈标变价: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最小公倍数)。 ⒋配系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再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 【例1】:C+HNO 3——CO 2 ↑+NO 2 ↑+H 2 O 【例2】:NH 3+O 2 ——NO+H 2 O 【例3】:H 2S+HNO 3 ——H 2 SO 4 +NO 2 +H 2 O 五、配平技法: 1、全变左边配:某元素化合价完全变化,先配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系数 ①KNO 3+FeCl 2 +HCl——KCl+FeCl 3 +NO↑+H 2 O ②Pt+HNO 3+HCl——H 2 PtCl 4 +NO 2 ↑+H 2 O 2、部分变两边配:某元素化合部分变,含该元素的物质先配生成物。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53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e18225210.html, 考点53.糖类 1.复习重点 1.葡萄糖嘚分子结构特点、重要性质及鉴定方法; 2.蔗糖、麦芽糖嘚结构特点、性质异同; 3.食品添加剂嘚应用;淀粉、纤维素嘚性质和用途。 4.高考重点是葡萄糖嘚结构和性质。 2.难点聚焦 一、糖类嘚组成和分类: 1·组成:也称碳水化合物 如何理解?是不是碳与水组成化合物? 2·通式:Cn(H 2O)m 糖类m n O H C )(2 符合通式嘚不一定是糖类 如:O CH 2、242O H C 不符合通式嘚可能是糖类 如:5126O H C 3·分类:按照水解嘚发生情况及结构特点分为:单糖(不能水解嘚糖)、低聚糖和多糖 二、葡萄糖: 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7-1】【7-2】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实验见下页),葡萄糖分子里含有醛基,已知1mol 葡萄糖与银氨液反应能生成2molAg.又知1mol 葡萄糖可以和5mol 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由此推知,一分子葡萄糖里含有5个-OH ,请同学们推断一下葡萄糖分子结构。 2·组成和结构:(联系生物学写出分子式,结合性质写出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2OH(CHOH)4CHO 【7-1】【7-2】

※3· 化学性质: 回忆乙醛性质,写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以及新制嘚 Cu(OH)2反应方程式。 (1)还原反应: CHO CHOH OH CH 42)(+H 2→O CH CHOH OH CH 242)(H (2)氧化反应: (3)可燃性: 6126O H C (s )+6O 2(g)→6CO 2(g)+6H 2O(l) +2840KJ 4、用途:由性质 用途 葡萄糖是多羟基嘚醛,性质似醇和似醛。 三、蔗糖和麦牙糖 1·蔗糖: 冰糖、白砂糖样品 分子式:C 12H 22O 11

高考复习资料——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6-47

46.溴乙烷 卤代烃 1.复习重点 1.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 2.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化学性质、卤原子的检验. 2.难点聚焦 一、溴乙烷 1.溴乙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注解 ①溴乙烷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得到的. 乙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溴乙烷分子是极性分子,这是因为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碳和溴原子之间的成键电子对偏向溴原子一边,因此,C —Br 是极性键. ②溴乙烷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均不电离,是非电解质. ③溴乙烷的官能团是—Br. 2.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C 4.38,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6—1 课本第146页 实验现象 向试管中滴入3AgNO 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解释 溴乙烷在NaOH 存在下可以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氢,溴化氢与 3AgNO 溶液反应生成AgBr 浅黄色沉淀. 实验探究 ①检验溴乙烷水解的水溶液中的 Br 时,必须待试管中液体分层后再吸取上层液,以免吸取到未水解的溴乙烷. ②检验 Br 前,先将较多的稀3HNO 溶液滴入待检液中以中和NaOH,避免 OH 干扰 Br 的检验. HBr OH H C OH H Br H C NaOH 5252 也可写为:NaBr OH H C NaOH Br H C 5252

点拨 ①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条件:过量的强碱(如NaOH). ②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质是可逆反应,通常情况下,正反应方向趋势不大,当加入NaOH 溶液时可促进水解进行的程度. ③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可看成是溴乙烷分子里的溴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因此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 ④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与3AgNO 溶液不会反应生成AgBr. (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①化学反应原理:溴乙烷与强碱(NaOH 或KOH)的醇溶液共热,从分子中脱去HBr,生成乙烯. ②反应条件 a .有强碱(如NaOH 、KOH)的醇溶液 b .加热 ③消去反应 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O H 2、HBr 等)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注意 消去反应必须是从相邻的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小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成物中有双键或三键. 小结 1.知识网络如下图. 2.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说明,受官能团溴原子的影响,当溴原子与碳原子形成C —Br 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溴原子,所以C —Br 键的极性较强,在其他试剂的影响下,C —Br 键很容易断裂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3.溴乙烷的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区别

高中化学58个精讲_(1)_氧化还原反应_配平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高中化学58个精讲 (43) 乙炔 炔烃

考点43乙炔 炔烃 1.复习重点 1.乙炔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 2.炔烃的组成、结构、通式、通性。 2.难点聚焦 一、乙炔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C 2H 2 H -C ≡C -H 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CaC 2+2H 2O C 2H 2↑+Ca(OH)2 乙炔可以通过电石和水反应得到。实验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投影显示]实验室制乙炔的几点说明: ①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只有气密性合格才能使用; ②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 ③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电石; ④作为反应容器的烧瓶在使用前要进行干燥处理; ⑤向烧瓶里加入电石时,要使电石沿烧瓶内壁慢慢滑下,严防让电石打破烧瓶; ⑥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向烧瓶里加水时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当乙炔气流达到所需要求时,要及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 电石是固体,水是液体,且二者很易发生反应生成C 2H 2气体。很显然C 2H 2的生成符合固、液,且不加热制气体型的特点,那是不是说就可以用启普发生器或简易的启普 发生器来制取乙炔呢? ⑦实验室中不可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 作制备乙炔气体的实验装置。主要原因是: a.反应剧烈,难以控制。 b.当关闭启普发生器导气管上的活塞使液态水和电石固体分离后,电石与水蒸气的反应还在进行,不能达到“关之即停”的目的。 c.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启普发生器是厚玻璃仪器,容易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d.生成物Ca(OH)2微溶于水,易形成糊状泡沫,堵塞导气管与球形漏斗。 该如何收集乙炔气呢? 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与空气比较接近,还是用排水法合适。 熟悉和体会有关乙炔气体制备的注意事项及收集方法,并由两名学生上前按教材图5—14乙炔的制取装置图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将电石用镊子小心地夹取沿平底烧瓶内壁缓慢滑下,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一滴一滴地缓慢滴下,排空气后,用排水法收集乙炔气于一大试管中。 由几个学生代表嗅闻所制乙炔气的气味。 请大家根据乙炔分子的结构和所收集的乙炔气来总结乙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三、乙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ρ=1.16g/L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实际上纯的乙炔气是没有气味的,大家之所以闻到特殊难闻的臭味是由于一般所制备得到的乙炔气中常含有PH 3、H 2S 等杂质造成的。 根据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特点,预测乙炔该有哪些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乙烷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价键达到饱和,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乙烯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