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陆地和海洋 第3课时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世界陆地和海洋PPT

B.港阔水深避风
C.地理位置优越
D.地形平坦开阔
4.我国商品运达该港口,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麦哲伦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三 陆地
1.概况 群岛 半岛 大陆 大洲 岛屿
三 陆地
1.概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一面与
亚洲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大;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下
游。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小; 东部有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
欧洲
平原面积广大;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冰川地貌广布。
北美洲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分布; 大陆北部冰川广布。
二 海洋
3.海峡
土耳其海峡 大洲:亚洲和欧洲 位置:黑海→地中海之间(博斯普鲁斯海峡、
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的总称) 。 国家:土耳其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 重要性: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表层洋流:黑海→地中海
二 海洋
3.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大洲:非洲和欧洲 位置: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
南美洲 西部为南北纵列的安第斯山脉;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大洋洲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
南极洲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大陆冰川广布。
三 陆地
3.岛屿
E F G
D
K H
A J B C
LH
三 陆地
3.岛屿
马来群岛 大洲:亚洲 位置:东南亚,主要包括苏门答腊岛、爪
大陆架 大陆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PPT教学课件

现 在
拓 展
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 还是有科学根据?
提示: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的科学依据:
⑴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⑵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 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⑶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三、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 干小板块。 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1504)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 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
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
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 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
新课讲授
一、地球?水球?
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 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 基本面貌。
1.地球?水球?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 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世界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
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
一块陆地。
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
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 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大西洋位置示意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 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 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 北冰洋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一年中几乎一半时间,连续暗无天日, 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 夜;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 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这是北冰洋
粤教版初一地理上册3第3章 陆地与海洋PPT课件3

• 本节小结
原因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
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
大陆漂移
人类活动
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2019/11/21
板块活动 火山地震带
1、造成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D )
A、人类的活动
B、全球气候变暖
C、大量的水土流失
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它能证明
5、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地中海不断缩小,相向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亚欧
(3)红海不断扩张是由 非洲
结果。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相撞形成。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张裂拉申的
红 海
2019/11/21
• 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课本42页第一题 3、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做在作业本上 4、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
沧海桑田
陆地变海洋(桑田变沧海)
哪些例子可以说明海陆的变迁呢? 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2019/11/21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拉雅山顶的景观
• 喜马拉雅地区 发现了海洋生 物的化石
2019/11/21
海螺
龙鱼
•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遗址及水 2井019等/11/2人1 类活动遗迹。
2019/11/21 如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来解释?
因为它位于非洲有板人块预、言为地什亚中么欧海呢板会?块消和失印,度洋板块的交 界处,这三大板块碰撞挤压,最终使地中海消失。
亚欧板块与喜马印拉度雅洋山板是块如相何形碰成撞的,?并且印度洋板块府 冲到亚欧珠板穆块朗的玛下峰方为,何在形不成断了升喜高马? 拉雅山脉,并使 珠201穆9/11/朗21 玛峰不断升高。
粤教版地理初一上册教案: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粤教版地理初一上册教案: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一、教学目标1.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2.明白人类对海洋的探究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3.了解爱护海洋的举措,树立爱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海洋提供的资源。
2.海洋污染及防治。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漂亮的海底世界能够看出海洋的资源丰富,从而引出人类与海洋的内容。
讲授新课1、人类对海洋的探究(1)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专门早往常,人类便使用十分简单的工具开始了对海洋的探测。
随着包括造船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的进步,海洋探究也进入了新的里程。
1872年至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海洋考察,开启了近代海洋科学的序幕。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海洋生物利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深海采矿等多个方面获得庞大的进展。
如,据现有的探测显示,有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海区面积约为18.9亿平方千米。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公认的21世纪可替代能源之一。
因此,爱护海洋环境、可连续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怀的问题。
(3)丰富的海洋资源除了石油外,海中还有许多矿产资源,假如我们把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137亿吨铁……海洋还蕴藏有陆地上蕴藏量小,而又难于提取的稀有元素。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进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宽敞的空间。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
到海洋查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怀的问题。
2、海洋污染及防治(1)海洋面积宽敞,储水量庞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固的生态系统。
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进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峻,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专门大变化,并有连续扩展的趋势。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教案(粤教版)

知识与技能
1、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山系、海洋的形成,地震—火山带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实现从单一认知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变。
知道五种基本地形。
七、板书设计
等高线与地形图
海拔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反应地势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等深线
九、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
第三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标题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课时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变化和对地震、火山的认识。教材以阅读材料引出海陆变迁现象和板块运动理论;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板块运动与地球海陆变化及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最后通过资料的手机、漫画演示及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地震灾害,掌握正确的防震方法。
2、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九、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
第四节人类与海洋
标题
人类与海洋
课时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强烈的海洋权益、保护意识。这种意识光靠教材资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让他们在过程中逐渐体会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知道海洋能给人类提供资源和空间,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当也会对海洋造成破坏,体会到保护海洋的意识,意识到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七年级地理 第三单元第三课海洋与陆地课件

七大洲的轮廓:
1、亚洲:面积 最大的大洲。 跨纬度最广的 大洲。 2、非洲:高原大陆,热 带大陆,热带面积最广的 大洲。
面积最大的岛: 格陵兰岛
4、欧洲:平均 3、南极洲:跨 海拔最低的大洲 经度最广的大洲。
平均海拔最高的 大洲
5、大洋洲:面 积最小的大洲
1、亚洲和欧洲分界: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乌拉尔山 大高加索山脉 乌拉尔河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2、亚洲和非洲分界:苏伊士运河
3、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 河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开,又互相连通。习惯上海洋分为四大洋。
直布罗陀海峡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最大:太平洋
最小:北冰洋海、洋、海来自区别: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洋:海洋的中心 海峡:陆地之间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土耳其海峡
马六甲海峡
本课小结:
第一课 海陆的分布
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
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什么颜 色呢?
海陆分布:
地球陆地面积占29%(1/3),海洋面积占71%(2/3)。概略的说是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大概占1/3
海洋大概占2/3
南半球陆地19%,海洋81%。
东半球陆地38%,海洋62%。
北半球陆地39%,海洋61%。
西半球陆地20%,海洋80%。
陆半球陆地48%,海洋52%。
水半球陆地10%,海洋90%。
地球上陆地都被海洋包围、分割。
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称岛屿。 大洲:大陆与附近岛屿合起来称大洲。
地球上七大洲分布:
思考:西半球有哪些大洲?东半球有哪些大洲?赤道穿过哪些大洲?哪个
第二篇第三章第一节陆地和海洋课件

课时作业
二、大陆和大洲
第三章
第一节 陆地和海洋
考核要求 目标定位 认知导学 双基巩固 知识拓展 方法链接
课时作业
三、几条主要的洲际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 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的名称分布。 过的大洲和大洋。
3.四大洋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第一节 陆地和海洋
考核要求 目标定位 认知导学 双基巩固 知识拓展 方法链接
课时作业
一、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 29%,约 1.49
亿平方千米;海洋占 71%,约 3.61 亿平方千米。
3-1-1 世界大陆和大洋比例图
课时作业
十二、板块构造运动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
方向
的影响
举例
形成边界 的类型
形成裂谷或 东非大裂谷、红
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海洋
海、大西洋中脊等
第三章
第一节 陆地和海洋
考核要求 目标定位 认知导学 双基巩固 知识拓展 方法链接
课时作业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
方向
的影响
举例
形成边界 的类型
板块 大陆板
读图思考:图 3-1-2 世界大陆和大洋分布图 答案: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亚洲;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南
美洲、大洋洲。
读图说明:图 3-1-4 澳大利亚大陆及其附近岛屿 答案:大洲的范围比大陆要大,大洲是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
《陆地和海洋》课件

CHAPTER 04
陆地和海洋的关系
陆地对海洋的影响
陆地是海洋的边界
陆地决定了海洋的形状和范围,也影响了洋流和潮汐的形成。
陆地上的河流对海洋的影响
河流将淡水带入海洋,同时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产 生影响。
陆地的气候对海洋的影响
陆地上的气候变化会影响海洋的气候和洋流,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海洋对陆地的影响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总结词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但海洋中含有大量的 水,但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
详细描述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为362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而陆地 则只占地球表面积的约29%。地球表面的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但平均水深约 为3795米,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
海岸线资源的保护
保护海岸线资源,防止海岸侵蚀和土地流失,维护海岸线生态系 统的稳定。
陆地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
制定陆地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制定和完善陆地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 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 为。
科技创新的推动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对经济的影响
海洋通过调节地球温度来影响气候, 例如通过洋流和热盐环流来调节全球 气候。
海洋运输、渔业、旅游业等对全球经 济产生重要影响。
海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 域之一,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资源 。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
陆地和海洋的物质交换
01
陆地上的物质通过河流和风等作用进入海洋,而海洋中的物质
也会通过沉积等方式影响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深受地形影响。
【合作探究】
分析北美洲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或形成过程。
思考:分析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广阔的原因?
①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大。
②地形为槽型结构,山脉平原高原纵列分布。
高中部高二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
个性添加
日期
班级
周次
1
教学目标
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描述北美洲、南美洲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或形成过程。
重点
探讨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或形成过程。
难点
探讨自受巴西高原阻挡,此处位于迎风坡,降水充沛;
③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思考4:南美洲南端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的原因?
差异:南美洲南端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表现为降水差异。
原因:该地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由太平洋洋面吹来,携带大量的水汽,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西侧为迎风坡,地形雨丰富,东侧为背风坡(雨影区),降水稀少。
②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平原向东开口,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携带大西洋水汽深入内陆,气候湿热。
思考2:描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分布特点:
①狭长状分布;
②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比同纬度地区南北跨度大,向北延伸。
形成原因:
①安第斯山脉以西至大西洋的沿海地区面积小,呈南北向狭长状。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山脉东西两侧气流难以交换。因此,山脉西侧形成狭长状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1、位置:赤道、南回归线通过;60°W通过中部。
2、地形: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3、水系:亚马逊河。
4、气候:热带气候面积大,气候湿润。
【合作探究】
分析南美洲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或形成过程。
思考1:与北美洲相比,南美洲气候更湿润的原因?
①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的范围大。
②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山脉东西两侧气流难以交换;
此处受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控制,为离岸风,气流干燥;
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近地面成为冷源,在近海面出现大气逆温现象,抑制了空气对流,难以形成上升气流,形成热带沿海温凉多雾性荒漠区)。
思考3:巴西高原东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位于东南信风带,风从大西洋洋面带来大量水汽;
西部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海洋气流的深入,使山脉以东区域降水稀少;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冬季寒冷的气流长驱南下抵达墨西哥湾沿岸,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自由北上,使中部大范围地区冬冷夏热。
【自主学习】
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描述南美洲的位置及地形、水系、气候特征,在简图上标出重要地理事物。
[南美洲]
【当堂训练】学生组织语言,整理思考题答案。
作业布置
课时训练3-3;课下限时训练。
板书设计
三、北美洲四、南美洲
1、位置2、地形3、水系1、位置2、地形3、水系
4、气候:大陆性气候广阔4、气候:大部分地区气候湿润
教学反思
使用说明
1、集体备课教案,为教学内容的统一要求;
2、按此格式备课,一课一案;
3、集体备课由备课组内首先完成,打印,分发给各位老师,科任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备课。
地图册、投影仪
教学方法
讲授、对话、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亚洲、欧洲气候特点的成因。
【自主学习】
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描述北美洲的位置及地形、水系、气候特征,在简图上标出重要地理事物。
[北美洲]
1、位置: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100°W通过中部。
2、地形: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槽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