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概要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概要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概要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

关于《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中战略要素问题的对比探究及现实意义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两书均足以算是中西方传统军事学术的代表。通过对两书军事思想中战略问题的对比探究,从各个具体的战略要素展开论述分析,显示出中西方对军事战略问题思考的异同。可以为思考未来军事学术走向提供帮助。同时,战略要素问题也能为现代的军事运筹提供良好的素材。

(一)概念的界定

“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中国古代称呼为军务,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

“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中国和西方在1840年以前可以说是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文化的交流较少,军事学术上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在兵学史上也就同时独立地开出了两朵奇葩,各有其特色,东西兵学交相辉映。

(二)两书的成书背景

西方的军事学术真正开启的时间是在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后。之前的军事学术更多的是和战争史紧密联系的,其目的并不是叙述战争的指导原则,而是记述战史。随着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的发展,军事战争的武器装备、军队体制、作战形式和后勤保障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拿破仑战争的爆发,欧洲一些出色的将领比如劳埃德,比洛,卡尔大公等人开始对军事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各种新的观点。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这些著述中的最为人所熟知的。

世界的历史是从战争开始的,同样,中国历史也是从远古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开始的。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战例资源。《中国军事史》所集《历代战争年表》,起自公元前26世纪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止于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据《年表》统计,在大约4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共3791次。

正是由于有着如此之多的战争经验,中华大地上才孕育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体现出独特的军事思维。

频繁不断的战争,曾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些战争中,人们开始对战争作理论思考。战争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不好的事,这是当时人们思考的问题。评价一场战争好还是不好,不能只看当权者说些什么,而是要看它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认为:战争的胜与败取决于战争发动者是否有德。因此,有德之战必胜,无德之战必败,成为中国古人看待战争的第一个结论。“德战思想”不仅打破了“天”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无德之君是可以取代的),将事业的成败和人的生死祸福的决定权从天那里收回到人自己手中。而且使人们判断战争行为的正当与否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

赞赏有德之战和叱责失德之战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战争观。通观以后的重要兵学著作,也都是按照这一条总的思路逐步展开的。孙子的“道”,吴子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尉缭子的“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著名论断,都是“德”的观念在多层面的展开。

(三)两书简单介绍

《孙子兵法》相传为孙武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经典性的军事学术著作,是对春秋以前中国古代战争经验的最高的理论总结。它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包容了丰富的兵学学术思想,而且蕴涵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特有的人文意识,所以被学者们称为古代东方兵学智慧的结晶。现存分13篇,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间》。据传现存版本是为曹操校订。按照东汉班固的观点,当时的兵书可分为四派,即“权谋”、“形势”、“阴阳”、“技巧”。而《孙子兵法》归之于“权谋”一派。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的结晶,是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可以算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受到了黑格尔哲学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基础,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全书分八篇,为《论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军队》、《防御》、《进攻(草稿)》、《战争计划(草稿)》。这是克劳塞维茨的遗著,是由其妻子玛丽?冯?克劳塞维茨整理出版的。

(四)《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各自提出的战略要素

《孙子兵法》六千余字,可总结为两字“算”和“诡”。“算”,即谋划,计算。《始计》篇即是讲庙算。“算”的目的是衡量双方实力,尽量做到集中力量,以强攻弱。“诡”,即“诡”并非一种固定观念,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其义为因利制权,即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始能达到造势的目的,而并无一定常规可循。孙子在《计》篇中列举了十二条诡道的内容,然而这并不是全部,因为诡道并无常规可循,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通过“诡”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也是《孙子兵法》归入“权谋”派的原因之一。所谓“权谋”,就是以正来防卫国家,以奇用兵,先用计谋而后发动战争,兼顾战争的形势,包括阴阳

在内,使用巧妙的作战计划,便是权谋。换言之,即是以战略为中心,从政治到战术为止,讨论到广泛的“计谋”的一派。

《孙子兵法》把战争的要素归结为“五事七计”。“五事”者,即道、天、地、将、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七计”者,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兵孰练?赏罚孰明?”通过这“五事七计”的全面考量来得出胜算的多少,这也是中国最原始的军事运筹。

《战争论》将构成决定战斗运用的战略要素区分为五类: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字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第一类是精神要素及其作用所引起的一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等属于第二类,即物质要素;作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只要它们的几何数值有计算价值则属于第三类即数字要素;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属于第四类;最后,一切补给手段等属于第五类。”我们通常认为东方更重视精神作用,但事实西方兵学的大家克劳塞维茨在其书中便将精神要素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

《战争论》中对“战略”一词给出了一个较好的定义,战略就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上兵伐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将对战略的探讨放在仅次于战争本质的地位上。西方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东方有“德战”之说。此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战争性质上的探讨,中西意见可谓不谋而合。而在战略问题上的讨论,中西似乎各有千秋。

(五)两书对战略要素探讨的异同

(1)精神要素

战争的胜负是要靠实力作为基础的。在实力基础之上,精神要素可为战力的倍增器。“投之亡地然后存,险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中的《九地》篇。昔日韩信破赵正是靠此获胜。孙子认为要发挥精神要素的

力量,最重要的就是“道”,但此“道”非儒家所深究之道,而仅仅是“令民与上同意,故也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韩信破赵成功源自于他破魏的功绩让士兵们笃信于这个主将,而马谡失败也是由于没有这个基础。《孙子兵法》对精神要素的描述只此寥寥数言,虽已掷地有声,为后世军事将领所重视,但仍缺乏系统的描述。《战争论》弥补了这个缺憾。克劳塞维茨提出:主要的精神力量重点是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提出了在战争中这三者在不同的场合作用发挥的大小有所不同,具体说明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中何者表现更为明显。

在战争中,有些时候精神要素远比物质力量重要。精神要素既不能用数字明确地表达出来,也不能明显地划分成等级,人们只能看到或感觉到。但是,它们始终贯穿于整个战争领域,同推动并支配着整个物质力量的意志紧密地融合成一体。理论为物质力量制订每条规则时,都必须考虑精神要素可能占有的比重。在战争中,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剑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利刃。在这点上,这两本书的作者不谋而合。

(2)物质要素

尽管精神要素是至关重要的,但物质要素毕竟是战力的基础。战争还是要凭实力争胜负的,即使战胜如果没有实力来维持战果,那胜利也便是虚话。关于物质要素,《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论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这大意是说:土地经丈量而知其面积的大小,由此联系到养活人口的多少,又能联系到物质资源的丰富或贫瘠,由此决定了供养士卒的众寡。一般说来,士卒多的居优势,士卒少的居劣势,由此推知,把上面几项相互联结,便可以权衡双方实力大小,最后决定了是胜还是败。

严格地来说,战争是胜还是败,还取决于许多别的因素,远不是上面说的这么简单;但《孙子兵法》在此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看到了战争的胜负并非突兀而至,而是有多方面量的积累作准备的过程。这一见解是超越前人的。

克劳塞维茨将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比例等作为物质要素。不得不承认,在大战略的眼光上,克劳塞维茨是逊于孙子的。克劳塞维茨将物质要素仅局限于军队本身,同时兼顾了一些军事后勤问题,但他忽略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问题。可以推想,他在书中的一个重大的漏洞(即忽视了战争准备的问题)和他这个思维盲区是有关联的。

但孙子的缺陷没有讲军队的合理比例和阵型如何编成(这倒是《孙膑兵法》的重点),当然也可能孙武并没有想细化每一个环节。所以说,这两本书在讲到物质要素时是互补的。

(3)地形要素(自然要素)

关于地形要素,这是两书都很重视的,当然不只是这两本书,任何和军事战斗有关的书籍都不会忽视对地形的研究。地形不仅同军队的后勤有关系,同军事行动本身也有十分密切而永久的关系,对战斗过程本身、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着近乎决定性的影响。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观点,地形对军事行动发生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妨碍通行、妨碍观察和对火力的防护。他很详细地论述了在山地、江河、沼泽地、泛滥地、森林地、要塞、设防营垒等不同地形条件下如何进行进攻和防御。

而孙子不仅讲到了地形,也讲到了“天”,孙子讨论的其实可归之于自然因素,即他所说的“天”和“地”。任何战争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必然要受到所有自然条件的影响(尽管各种自然要素影响程度不同)。孙子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的“远近、险易、广狭、死生”都决定着战力的发挥。天,即“阴阳、寒暑、时制”等气候条件,它不仅对一般的军事行动有影响,对古代很常用的以少胜多方式——火攻的实施,作用更为直接。可以说,在自然要素这方面的叙述,孙子更胜一筹。孙子花了十三篇中的四篇来论述地形和作战的关系,孙子在《行军》篇中论述了行军作战如何利用地形要素的问题。“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这是孙子对当我军和敌军在山中作战所提出的作战思路,控制着高山,设营于谷地,如此方能以

山险为屏障,以谷涧为待机位置。这种利用自然形势所造成的防御工事,不但胜于人为的防御体系,而且还替国家省却了一笔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开销,何乐而不为呢?何况,谷间潺潺流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草木的繁茂也正可为战马之秣粮。然而,选择扎营的山谷时务必切记:我们所处之地必定要高于敌人的营区。这样才能收地利之实效,控制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控制。在《行军》篇前,孙子曾再三说过“高地之敌不可攻”,所以假使我们所处的地势优于敌方,那么在战事之中,我们必是主动的一方,毋庸忧惧敌人的觊觎。孙武的这短短的一段话说明的就是“处山之军”应该如何部署的原则。而其下文将分别说明面临各种状况时,例如江河、沼泽、平坦旷地、丘陵、“六害之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我方应该采取的适当行动为何。但需重视和注意的是这种应付手段除了顺应自然环境之外,参战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因素也必须事前了解,列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否则断不可能收取宏效。

《地形》篇中,孙子将地形分为六种,当然这是东方式的分法,西方的军事家们还是无法如此分类地形。六种分别为“通、挂、支、隘、险、远”。此六者究竟为何意,我将以自己的理解来一一解释。

平坦而畅行无阻之地曰“通”,多所障碍之处曰“挂”,两军对峙之地曰“支”,狭隘而进出困难之地曰“隘”,险阻难行的所在曰“险”,迢迢千里之地曰“远”。这六种地形为中国兵家必须详为研判的地理知识。西方无须分如此之细,只需按照自然地貌分类即可。罗马军团在西方能横行天下,但与东汉一战便大溃而降。这不是说明东西方孰强孰弱,而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罗马兵团在欧洲战场可大开大合,只需分平原,山地,江河,沼泽等不同地貌采取不同方式发挥其技术军队的优势同蛮族作战即可。而在东方,罗马军团作为技术型军队十分依赖后勤的特点就注定他得考虑更多的地形要素,它也只能采取东方式的地形分类方法。孙子在《地形》篇中就分别阐述了这六种地形在战法上的应用。

在《九变》篇中孙子谈到了在面临九种情况的异变中君命可以有所不受,而这九种情况中有六种也为地形情况。再加上《九地》篇中补充的三种地形,共为九类。《九地》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篇幅最长的。从内容上看,似乎是上

篇《地形》的姊妹篇。在本篇中,孙武主要论述了在这九种地域作战的用兵原则,但比较出彩的是他强调了要善于掌握兵士在不同作战地域的不同心理状态,以便采取相应的作战策略。

可以说,在地形要素的探讨中,孙子更胜一筹。人们对中西方军事思想的差别往往有这样的一句概括:东方重谋,西方重器。何谓“谋”,谋划也。何谓“器”,兵器也。分析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就要结合他当时的客观环境。西方的主流军队在历史的很长时期内都是技术型军队,例如希腊联军,罗马军团等(中世纪的欧洲军队除外)。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克劳塞维茨更多地想的是自然要素如何与他的技术型军队相结合即可。故他对自然要素的探讨也就没有孙子那么详细了。

(4)数字要素(几何要素)

几何要素可以算是西方军事思想的独特性的贡献。所谓战争中的几何要素,就是兵力配置的方式。在战术中,几何学是关于军队运动的理论基础。几何要素包涵在西方军事战略所概括的数字要素之中。上文已提到,作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只要它们的几何数值有计算价值则属于数字要素。克劳塞维茨在其书中提出:“在战略范围,空间广阔,时间很长,更为重要的是战斗胜利的次数和规模,而不是联系这些战斗的几何形式,几何要素的作用要小得多,这是一条已定的真理。”我个人认为他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西方军事概念上的“数字要素”乃至几何要素可算是西方军事战争问题的一个创造。在战术上的作用已无争论。我要讨论的问题是战略中几何要素的作用。

假想有一支军队开入战场作战,这个指挥员第一件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他个人对于战争本质的认识一定要完全和政府当局相同,就像我前文分析的那样,对于战争本质的思考是该放在第一步的。其次他就要仔细研究战场的情形,并且选择一个最适宜的作战基地。这个基地的选择和预定的战争目标进一步决定了作战区域的划分。战场指挥员此时要设法争取第一个目标点,要选择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点的一条作战线。这些线有的是永久性的,有的是暂时性的,其选

择的标准就是以能够达到最有利的方向为原则:这个方向具有极大量的有利机会和极小量的危险。一支军队沿着这些作战线行动时,又会有一个作战正面和战略正面。这些军队的主力在这个作战正面上或是防守线上所暂时占领的位置就是战略位置。

当军队接近它的第一目标点时,或是它开始受到敌方抵抗时,那么它就要攻击敌人,或是采取某种行动以强迫敌人撤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支军队可能要采取一两条战略调动线,这些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暂时与一般作战线不相符合,这二者不能被混为一谈。

当军队前进时,在战略正面与作战基地间一定要建立各种补给线、仓库等后勤上的设施。当我军差不多达到它的第一目标点时,假使敌人还是挡着它的进路,那么就会有一场战斗发生;假使胜负难决,那么战斗就会继续发展下去;假使我军获得了胜利,它就要确保这个第一目标点,或是继续前进以达到第二个目标。假使我军兵力有足够的强度,可以扩张胜利的战果,或者是已无要塞需要加以围攻,那么当然就应该继续向第二个更重要的目标进攻。假使这个目标点距离颇远,那么就必须建立一个中间的支援点。一两个已经确实占领的城市可以当作暂时的基地;假使没有这种合用的基地,那么就应该留有一支小型的战略预备队,以来保护我军的后方。当部队要渡过大型的河川时,他们一定要选择良好的渡河点和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

以上是我举的一个几何要素在战略上运用的例子,通过这个很简单同时也是一场战争的基本操作框架可以清楚地明白数字要素(几何要素)在战略上同时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中国传统的军事战略问题探讨中,几何要素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的古代的兵书中只出现过几何要素在战术上的运用,即战术上兵力配置,如《孙膑兵法》和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就有相关的阵型设计。

(5)统计要素

至于《战争论》所提出的统计要素,这里的“统计要素”是一个在西方军事语境中的概念。它的内涵其实就是后勤问题。军事后勤问题是中西方战争都

极其重视的问题。其实许多时候,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这个要素中西方观点比较统一,我就不再多述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孙子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因粮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孙子又就如何达到因粮于敌的目的,提出“取敌之利者货也”,用重赏去激励部队因粮于敌。所谓“胜敌而益强”,这才是战场后勤工作的最高境界。

(6)统帅要素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五事”:道、天、地、将、法。“道”可为政治因素,也可为精神因素,只不过古往今来很多人对孙子的“道”理解错了,认为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故只理解为政治因素。“天”和“地”很明显,是自然要素。《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中提到了“伐交”,也就是说外交因素。政治因素和外交因素固然是军事战争的首要问题,但那是大战略问题,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军事战略问题。剩下的“将”和“法”主要体现的就是军队要素。虽然,《战争论》中未把军队要素列为战略五要素之一,但其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讨论军事统帅问题和军队的武德。可见,军队要素在两部书对战略的论述中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孙子认为将帅是“国之辅”,“国家安危之主”,“民之司命”。“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指出军中统帅必须具备下列5个条件:以丰富的专业知识促进工作效率,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士卒,让仁爱的行为惠及众人,以勇气和毅力面对战场的挑战,更要以严格的纪律约己束人。为将者,当以智、勇应敌御侮,以仁、信、严统军御众。至于“法”,不能仅理解为法规制度,而应包括编制装备、通信联络、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即“曲制、官道、主用也”。军队战斗力主要体现在现在实力和指挥艺术上。前者决定于“法”,后者决定于“将”。

《战争论》中给出了“军事天才”的概念,当然这里的“军事天才”并不是宣扬“天才论”,而是指的是军事人才,或者说成是军事将领和军事统帅更为恰当。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天才必须具备完善的勇气;必须具备卓越的智力和

果断精神;必须具备荣誉心、坚强等多种精神力量。在到处都充满危险的战争领域,军人应具备的首要品质就是勇气,勇气包含两种:个人敢于冒险的勇气和敢于负责的勇气!其次军人需要很高的智力。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形象点说,战争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里雾中。我始终认为一场标准意义上的战争应是作战双方零失误的较量,因为无论一个国家多么的落后,凭一国之人力选出一个军事人才也是可能的。作战双方更多的只能是智力和硬实力的较量。但同时战争大多数都不是标准的,战争领域充满了偶然性,智力平庸有时碰巧也能辨明真相,勇气非凡偶尔也能弥补失算,这样的例子尽管偶然性很大,但在历史上的长河中还是为数不少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或就平均结果来看,智力不足总是会暴露无疑的。何况战争的每一个计划和部署都是和生命有关,这就使得智力变得更为重要。“综观形成战争气氛的四个要素:危险、劳累、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就可以理解,要想在困难重重的战争中顺利前进,需要在感情方面和智力方面有巨大的力量。”我们需要的是干劲、坚强、顽强、刚强和坚定等多种精神力量。对于指挥员来讲,地形判断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总之,军事行动要求指挥员必须具备智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智力是一种起主要作用的力量,不管军事行动从现象上看多么简单,不具备卓越智力的人,在军事行动中也是不可能取得卓越成就的。这点同孙子“为将五德”将“智”放在第一位是多么地契合啊!综上,我个人认为,选择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7)情报要素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是孙子对知敌情的论述。这一段话不仅提出“先知”,而且确认“先知”为“动而胜人”的先决条件,即“知”为“计”的基础。而对情报的收集上,孙子创造性提出了“三不可”,“不可取于鬼神”,这个很好理解,不过在孙子生活的时代这点已难能可贵。“不可象于事”,曹操注:“不可以事类而求。”即不可通过类比的方式获知敌情。“不可验于度”,即不能仅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来推测敌情,不能用计算方法来推测未来的趋势。孙子认为“先知”唯一的途径就是人,通过

能知敌情的人提供正确的信息,从而对敌情乃至敌情演变趋势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

情报要素在孙子的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这是知敌情的必备条件。很有意思的是,西方的克劳塞维茨对情报的价值则几乎完全予以否定,他说:“战争中有许多情报都是矛盾的,甚至于更多的情报都是虚伪的,而极大多数情报都是不确实的。”这两位战略大家再对待情报的态度上有如此大的差距,又当如何理解?我可以试作这些的解释。克劳塞维茨所分析的客体是在作战层面上的情报。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眼前情况复杂,既难获得准确及时的情报,又难对接收的情报做出精确的判断、评估和反应。可怜的情报+时间压力+直觉判断,这些因素经常会让真实情况扭曲。而孙子所重视的情报是在战争计划和准备层面上的,而不是仅针对眼前的情况。他注意的是长期的预测和准备,制订的是总体的计划,所以两者对情报的态度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

孙子提出情报获得的途径是靠“用间”,用间有五种:“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这样的分类固然是适应孙子那个年代的情况,但直到今日也仍然不失其价值。即使是在现代的环境中,用间的方式也不过是这五种而已。在该篇的末句,“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这直接指出了情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照应首篇的“庙算”,精确点出了“算”与“知”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

(六)现实意义

英国战史大师富勒将军有云:“除非历史可以教导我们如何观察未来,否则历史就不过只是一种充满血腥的传奇故事。”简言之,研究历史的主要目的即为鉴往知来。研究战略思想亦是如此。《孙子兵法》毕竟是两千余年前的古代兵经,而《战争论》亦是19世纪的作品。在当前和未来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是许多学者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研究课题。

我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本文所整理阐述的孙子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现代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一切战争单位都要转化为信息单元。而孙

子兵法所阐述的战略思想又将如何在信息化战争中体现出来,我将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将各个战略要素融入其中,得出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定量判定,将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用现代战争的语言表现出来。

美国历史学家、陆军退休上校杜派(Trevor Nevitt Dupuy)设计出一种军队战斗力的框架结构,他称之为“定量判定模型”。他的想法是从历史上的战斗经验数据中分析出影响战斗的重要因子,在可能的战斗环境下产生的效应,都分别给以特定的因子值,然后用这些因子值乘以交战各方拥有的全部武器的应用杀伤力指数值,从而得出各方军队总的战斗力值。杜派利用了1943年9月至1944年6月间在意大利战区60次师级作战战例的全部战斗数据,他仔细计算了交战双方在塞勒诺(Salerno),沃土尔诺(Volturno),安兹沃(Anzio)和罗马战役中德、英、美各国武器的应用杀伤力指数值。这些数据对于军队战斗力的定量化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础,好比是完成了原材料的准备。现代武器的应用杀伤力指数值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演算出来。而《孙子兵法》中的战略要素刚好是这其中的一系列战斗因子,我们可以对某时各种环境下这些战略要素产生的效应提供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值。

由于《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所产生的年代主要进行的是地面战争,所以就在地面战争这个大的假定框架中进行探讨。对于现代地面战争所用武器,我们可以分成这四类:步兵武器,炮兵武器,装甲兵武器和航空兵武器。

(1)原战斗实力公式(即硬实力)

由于任何武器的使用都会受到自然要素的影响,这些自然要素的影响,可以分别细化为单个因数,这些因数可姑且称之为环境因子。孙子云:“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阴阳、寒暑即为昼夜、晴雨、温度等气象情况。时制,即季节变化。这些可统称为天时要素。我在此根据现代武器受影响的实际情况将天时要素的因子分为气象因子和季节因子。“地”即地形要素,孙子对地形做了不同的分类,在上文中已做了论述。

于是可列出以下计算公式。

S=(W轻+W重)*r步+W反坦*r步+(W炮+W防空)*(r炮*h炮*z炮+w 炮)+(W装甲*r装甲*h装甲)+(W近空*r近空*h近空*z近空*w近空)

式中符号含义如下:

S:原战斗实力值(用自然要素因子修正后的一支战斗部队武器杀伤力指数值的总和);

W:一支部队编制内的武器应用杀伤力指数总值,即步兵轻武器(W轻)、步兵重武器(W重)、反坦克武器(W反坦)、地面火炮(W炮)、防空武器(W 防空)、装甲车载武器(W装甲)以及近空支援武器(W近空)的应用杀伤力指数总和;

r步:与步兵武器有关的地形因素因子;

r炮:与炮兵有关的地形因素因子;

h炮:与炮兵有关的气象因子;

z炮:与炮兵有关的季节因子;

w炮:与炮兵有关的空中优势因子;

r装甲:与装甲兵有关的地形因素因子;

h装甲:与装甲兵有关的气象因子;

r近空:与近空支援有关的地形要素因子;

h近空:与近空支援有关的气象因子;

z近空:与近空支援有关的季节因子;

w近空:与近空支援有关的空中优势因子。

(2)修正战斗实力公式:(经不同情况下战斗因素修正后的战斗力)

当部队投入战斗之后,其战斗力不仅受到自然要素影响,还会受到统帅要素、训练、士气、后勤、态势等各种战斗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也可以分别细化为单个的因素,可统称为战斗因子,用战斗实力值与各种战斗因子的乘积,叫做部队的战斗潜力值,则有:

P = S*m*l*t*o*b*u*v

式中符号含义如下:

P:修正战斗实力值(用战斗因子修正过的战斗总实力);

m:机动因子(通常防御方的m值为1);

l:统帅要素因子(当数据允许对这一因素作出评估时);

t:训练或经验因子(当数据允许对这一因素作出评估时);

o:士气因子(当数据允许对这一因素作出评估时);

b:后勤要素因子(当数据允许对这一因素作出评估时);

u:态势因子(其中包括与实力、地形、气象、季节等有关的态势因子);

v:易损因子。

当然从军事运筹的角度,还可以做很多类似的运用,上面这个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尝试。从这里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中所包含的战略要素的问题在今天的战争理论和实践中依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战争并不能用数学算出来,但是亦不可缺少算的环节,正如孙子所强调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页;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七)总结

上文将《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两部书的军事战略问题分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提出了一种战略要素运用的可行方式,但目的仅仅是为了详细地阐述问题。其实孙子研究军事和战争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把战略、战役和战术等各种战争问题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而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虽然把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字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五个方面,但他强调指出:“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大多是错综复杂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如果有人想根据这些要素来研究战略,那么,这将是一种最不幸的想法。他必然会在脱离实际的分析中迷失道路,就像在梦中从抽象的桥墩向现实世界架桥一样,必然会徒劳无益。”显然,为了研究和把握战略的需要,他不得不指出战略的要素。同时,他又生怕人们只关注这些所谓的战略要素而忽视或丢失了其他具体的战略问题。在“战略概论”一篇中,他将“主要的精神力量”和“军队的武德”等极为相近的问题,专门分章进行阐述。克劳塞维茨还鲜明地提出了“战略是对战斗的运用”的著名论断,并对战略如何运用战斗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所以说,战略的各要素是要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并要结合具体的战略、战役和战术问题。这样的军事战略才会真正地有操作价值。作战起于“知”,而这些战略要素正是“知”的范畴。“知”而方能用。“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对战略要素的运用也正因如此。这些要素在每一场战争中都需要一一去考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来重点考量其中一种或几种要素。弱欲胜强,则需重点考虑精神要素和自然要素,并要善于运用各种变化来一点一点扭转劣势;强欲胜弱,则不仅要考虑弱者的想法,避免弱者创造奇迹,同时要多考虑后勤要素,使得自己易胜敌且“胜敌而益强”。战略要素的比较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要在变化中来对战略要素进行灵活的分析和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军事艺术的境界。

真正的战略家是用一次次的战争历练和一升升的鲜血浇灌出来的。如果不是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那么就几乎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家。自古不

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需要以古人的经验和战例与自己的演习实践相结合,在军事学术上真正地从实战角度出发,务实不务虚,这样方能使研究成果对我国军事事业发展有所裨益。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雷军亮100007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文化与思想瑰宝。它的思想从最初的军事作战指导作用,到如今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当今现代社会,对企业的管理与运作,它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与参考意义。本文联系实际浅谈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企业文化 正文: 一、企业经营 (一)“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文”与“武”是贯穿孙子治军思想的一条主线。“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孙子提出的一个巨大的思维框架。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理解孙子的“令文齐武”治军思想并把它应用到实际中,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文”,我们可以简要理解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企业内部人文环境的完善:“武”,即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是企业的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内部搭建良性的沟通桥梁,有助于减少内耗,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支持企业正常运行的系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成功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是执行力的保障。任何一个再完美的企业策划方案,都离不开管理团队的正确执行。一切最终的商业方案效果,都取决于团队执行。良好的制度同时可以让公司的管理监督与考核,以及制度自身的更新与完善。再完美的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做到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制度在此时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在《计篇》中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大意就是使民众的意愿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在民众和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心甘情愿地去为之奋斗和牺牲。这时应是“道”在发挥作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意愿是否一致。因为只有意愿一致才能有效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令民与上同意”的基础是上下同利欲。《谋攻篇》中说:“故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说上下有共同的欲望就能胜利,而做到上下同欲的关键在于知道“人之所欲”。管理学上的著名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只有了解下属之所需所想,并就下属的能力安排所想的工作与职务,使员工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向企业目标靠拢,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孙子》在2500 年前就把尊重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是孙子以人为本管理方法的独到之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汇总 1.我国战争理论之结晶,百代谈兵之祖为(C) A司马法B尉缭子C孙子兵法D李卫公问对 2.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所谓军人武德乃(C) A忠孝勇义严B恭宽信敏惠C智信仁勇严 3.孙子兵法始计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系指(C) A智信仁勇严B天地君亲师C道天地将法D地水火风空 4.孙子兵法始计篇旨在说明(D) A用间之法B统御之法C远交近攻D庙算之胜 5.孙子兵法中,以何者为战争之最上策?(D) A伐兵B伐交C攻城D伐谋 6.下列何者非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C) A兵者,诡道也B兵贵胜,不贵久C胜兵先战,而后求胜D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7.孙子兵法谋攻篇主张的作战理念,正确的是(C) A破国为上B上兵攻城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百战百胜,善之善 者也 8.有关孙子兵法理想,下列何者为非(B) A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之B胜兵先战,而后求胜C兵贵胜,不贵 久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9.西方兵圣是克劳塞维兹,东方兵圣为何人(B) A韩信B孙子C吴起D诸葛亮 10.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为 (C) A首重兵法B道德为要C得民心为要D兵者诡道也 11.《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说揭示何种观念?(C) A避战B速战C慎战D好战

12.〈秦晋殽之战〉文中,烛之武游说秦君时所言:「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相当于运用兵法上的何种策略?(A)A利而诱之B佚而劳之C怒而挠之D实而备之 13.以下战役,何者可做为兵法「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的例证?(C) A信陵君救赵B田单复国C曹操赤壁之战D晋师假道灭虢 14.下列何者非造成〈谋攻篇〉所谓「乱军引胜」之因?(D) A縻军B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C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D悬权而动 15.三国时周瑜利用蒋干传言,使曹操杀蔡瑁、张允,运用的是何种间计?(B) A内间计B反间计C死间计D生间计 16.〈军形篇〉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文意与下 列何者相近?(C) A五声之变,不可胜听B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C多算胜,少算不 胜D战胜,不过奇正 17.曹刿指示鲁军必恃齐军三鼓而后攻之的战法,符合孙子所谓的:(D) A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B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C勇者不 能独进,怯者不能独退D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8.孙子主张作战时应采取何种措施,以减轻己方因战争所产生通货膨胀的压 力?(D) A坚壁清野B远交近攻C箪食壶浆D因粮于敌 19.孙子曰:「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此处「司命」是指 (A) A掌握人民生死者B负责狱政者C教民武艺者D子嗣后代 20.下列何人非先秦的军事家?(C) A孙武B孙膑C韩非D吴起 21.孙子所主张的战争策略,由优而劣应为(B) A攻城→伐兵→伐谋→伐交B伐谋→伐交→伐兵→攻城C伐兵→伐 谋→伐交→攻城D伐谋→伐兵→伐交→攻城 22.地略学上有谓「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此种地形属 于〈九地篇〉中的(D) A争地B重地C衢地D死地

智慧树2018孙子兵法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行则为阵) 《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第一章 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人民群众) 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孙子通典)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参战多国部队共多少个国家组成(39 )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拉法特生前是哪国国家领导人(巴勒斯坦) 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严)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智谋孰强) 春秋时代宋襄公战于泓水的“君子之战”是与哪个国家进行的(楚) 第二章 《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由几匹牲畜来拉动( 2 )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是(物资耗用量极为巨大) “巢车”在攻城战中的作用是(观察敌情) 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较多) 《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务食于敌) 作战篇中“故杀敌者,怒也”,是让谁愤怒(己方士兵) 作战篇中“取敌之利者,货也”中的“货”是什么意思(奖赏) 对于《孙子兵法》中提出的“速战速决”与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抗战”理论所产生的矛盾,表述正确的是(两种理论都正确) 第三章 按照《司马法》记载“全旅为上,破旅次之”中的一“旅”为多少人(500 ) 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德国)

下面不是美国“孙子核战略”主要手段的是(战争威慑) 现代电子产品相对较昂贵的价格主要来自于(科技含量) 《谋攻篇》认为若与敌人兵力相当则采用的战法是(战之) “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知彼知己) 第四章 《形篇》认为,“败兵”的表现是(先战而后求胜) 《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防守)来实现的。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量”可以推导出(数)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称”可以推导出(胜) 《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以镒称铢) 第五章 《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形名) 《势篇》提出的“奇正”概念,其中的“奇”是指(特殊战争规律) 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色”当中的是( purple ) 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 《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圆石置于斜坡)造的“势”最强东汉末年至三国年代发生的合肥之战,交战军队属于哪两个方面(曹操与孙权) 第六章 虚实篇讲究“(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篇讲究“(寡)之而知死生之地”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做出最终作战方案)“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中“错”的含义是(措施)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第七章 “军争篇”两军相争的重点是(先发制人)

《孙子兵法》经典故事 PDF高清彩版

软件介绍 标签: 孙武兵法孙膑刘邦诸葛亮李世民岳飞朱元璋 以全新形式解读蜚声中外、名震古今的兵家圣典,全方位、多角度诠释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气象、地理;再现金戈铁马、剑拨弩张的战争场景与历史进程;精彩战例,详尽剖析千百年经典战略战术。 观赏:文饰精美的青铜兵器·穿甲贯胸的强弓劲弩,驰骋疆场的驷马战车·制作精七的攻守械具·威力巨大的火器石机·固若金汤的战阵城池,历经沧桑的战争遗迹。 学习:孙膑运筹帷幄擒庞涓·刘邦韬光养晦败项羽,诸葛亮神机妙算借敌箭·谢安谈笑风生挫苻坚,李世民叱咤风云统天下·岳飞披肝沥胆战金兵,朱元璋戎马倥偬灭强敌。 发现:利刃如何逐渐成为车战时代的主要兵器,火药在战场上的运用带来的结果·河河作战和陆上远征的决定性因素·纸张的发明对军用地图绘制的推动作用。 《孙子兵法》,史称《孙子》,又称《孙武兵法》,作者是春秋末期人孙武。《孙子兵法》是古代战争实践的产物,成书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巨着,被后世尊为“兵家圣典”、“武学奇书”、“东方兵学鼻祖”。《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基本上是以权谋为经线,以战争一般进程为纬线来谋篇布局的,内容涉及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孙子兵法》在军事实践中的运用更为普遍,对军事家指导战争、组织战役、启发谋略、增长才乾大有裨益。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几乎所有的军事家、战略家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孙子军事思想和战术谋略的影响。 有别于一般的《孙子兵法》读本,《孙子兵法经典故事》最大的特色还在于全书选配了一千五百多幅珍贵的兵器图、战争史文物图和作战地图、战争遗迹照片、帝王名将画像以及精心绘制的再现历史场景的手绘图,使全书更添声色。看图读《孙子》,更加真实、直观、全面,于趣味之中阅读战史,于轻松之中了解军事,于简洁之中体味智慧,《孙子兵法经典故事》能带给读者的便是如此。 书籍目录: 第一篇计篇 兵法宝典 [兵法范例]吴越之战 [兵法范例]司马懿诈病夺取 [兵法范例]虞诩“增灶断追”败羌人 [兵法范例]杨行密诈瞎诛叛 [兵法范例]燕王装病起兵 [兵法范例]养城之战 [兵法范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兵法范例]绞国贪利遭败灭国 [兵法范例]秦国抛“金”诱蜀 [兵法范例]李景隆被诱战北平 [兵法范例]“利而诱之”破党项 [兵法范例]曹操趁乱破袁氏 [兵法范例]刘备混水摸鱼取南郡 [兵法范例]庞德设计下长安 [兵法范例]晋武帝乱中取吴 [兵法范例]张守圭战契丹 [兵法范例]多尔衮趁乱入主中原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 关于《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中战略要素问题的对比探究及现实意义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两书均足以算是中西方传统军事学术的代表。通过对两书军事思想中战略问题的对比探究,从各个具体的战略要素展开论述分析,显示出中西方对军事战略问题思考的异同。可以为思考未来军事学术走向提供帮助。同时,战略要素问题也能为现代的军事运筹提供良好的素材。 (一)概念的界定 “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中国古代称呼为军务,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 “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中国和西方在1840年以前可以说是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文化的交流较少,军事学术上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在兵学史上也就同时独立地开出了两朵奇葩,各有其特色,东西兵学交相辉映。 (二)两书的成书背景

西方的军事学术真正开启的时间是在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后。之前的军事学术更多的是和战争史紧密联系的,其目的并不是叙述战争的指导原则,而是记述战史。随着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的发展,军事战争的武器装备、军队体制、作战形式和后勤保障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拿破仑战争的爆发,欧洲一些出色的将领比如劳埃德,比洛,卡尔大公等人开始对军事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各种新的观点。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这些著述中的最为人所熟知的。 世界的历史是从战争开始的,同样,中国历史也是从远古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开始的。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战例资源。《中国军事史》所集《历代战争年表》,起自公元前26世纪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止于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据《年表》统计,在大约4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共3791次。 正是由于有着如此之多的战争经验,中华大地上才孕育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体现出独特的军事思维。 频繁不断的战争,曾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些战争中,人们开始对战争作理论思考。战争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不好的事,这是当时人们思考的问题。评价一场战争好还是不好,不能只看当权者说些什么,而是要看它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认为:战争的胜与败取决于战争发动者是否有德。因此,有德之战必胜,无德之战必败,成为中国古人看待战争的第一个结论。“德战思想”不仅打破了“天”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无德之君是可以取代的),将事业的成败和人的生死祸福的决定权从天那里收回到人自己手中。而且使人们判断战争行为的正当与否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 赞赏有德之战和叱责失德之战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战争观。通观以后的重要兵学著作,也都是按照这一条总的思路逐步展开的。孙子的“道”,吴子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尉缭子的“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著名论断,都是“德”的观念在多层面的展开。 (三)两书简单介绍

孙子兵法答案

崇尚武力,图强称霸的是以下哪个时期?()0分;A、;元王朝时代;B、;唐王朝时代;C、;春秋末期;D、;秦始皇时期;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A;2“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出自;A、;行篇;B、;作战篇;C、;形篇;D、;军争篇;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军争篇》的核心是1.0分;A、;以迂为直,以患为利;B、;金鼓旌旗之制;C、;治兵崇尚武力,图强称霸的是以下哪个时期?()0 分 A、 元王朝时代 B、 唐王朝时代 C、 春秋末期 D、 秦始皇时期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2“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1.0 分A、 行篇 B、 作战篇 C、 形篇 D、 军争篇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军争篇》的核心是1.0 分 A、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B、 金鼓旌旗之制 C、 治兵四要 D、 用兵禁忌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吴国主动出战,追求的是()。1.0 分A、 顺应形势 B、 风向 C、 天时地利人和 D、 速战速决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1.0 分A、

百团大战 B、 神头岭战役 C、 雁门关战役 D、 平型关战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1.0 分 A、 行军篇 B、 军争篇 C、 火攻篇 D、 计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兵以诈立”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1.0 分 A、 九变篇 B、

行军篇 C、 军争篇 D、 火攻篇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渴如江河。”讲述的是哪一种取胜方式?()1.0 分 A、 以谋取胜 B、 出奇制胜 C、 诡道取胜 D、 因敌制胜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势篇》的第三章讲的是()。0 分 A、 用兵 B、 势险节短

孙子兵法复习重点

第一篇计篇 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 1.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和军队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2.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如何考察研究?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这五个条件分别是:政治、天时、地理、将帅、法制。 3.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哪一方国君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 哪一方的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 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 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 本篇主要精神 1、竞争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正确的目标和制定科学的计划。凡关系到竞争前途、生存、发展等重大事件,都要进行仔细的、周密的、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2、研究问题必须做到全面性。《孙子兵法》揭示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揭示了军事与经济的关系,揭示了军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揭示了事件与信息情报的关系,揭示了军事事件中的普遍规律 第二篇作战篇 提要: 本篇目是继《计篇》计“五事”,特别是从“道”的战略高度揭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条件后,进而从用兵对国家经济实力的依赖关系阐明只宜“速”、不宜“久”的重要原则。 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 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原则,一般要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步卒十万,还要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招待国宾使节的经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补修,每天要开支“千金”,然后十万军队才能出动 2.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 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千里原野,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要耗去十分之七; “公室”的耗费,车辆损坏,马匹疲蔽,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考查试题

《孙子兵法概论》考查试题(一)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做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兵者诡道思想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 A.计篇 B.作战篇 C.谋攻篇 D.虚实篇 2.孙子兵法中的“五事”是指 ①天②道③地④谋⑤将⑥势⑦法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⑤⑦ 3.《作战篇》主要论述问题 A.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B.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C.虚与实的关系 D.形与势的关系 4.孙膑减灶诱敌,大败庞涓部队,主要体现了孙子兵法的 A.速胜思想 B.示形思想 C.奇正思想 D.庙算思想 5.孙子认为最上乘的用兵之法是 A.伐谋 B.伐交 C.伐兵 D.攻城 6.明末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指导思想体现了孙子的思想 A.出奇制胜思想 B.以逸待劳思想 C.我专敌分思想 D.避实击虚思想 7.“以镒称铢”反映了孙子的思想 A.奇正思想 B.速胜思想 C.称胜思想 D.全胜思想 8.“避实击虚”思想的关键是 A.夺其所爱 B.以迂为直 C.速战速决 D.抢占先机 9.下列不属于“武经七书”的是 A.《六韬》 B. 《孙子兵法》 C.《李卫公问对》 D.《孙膑兵法》 10.诸葛亮的“空城计”符合孙子的思想 A.攻守思想 B.奇正思想 C.迂直 D.易胜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孙子思想出自《计篇》的有。 A.庙算思想 B. 兵者诡道思想 C.因利制权思想 D.我专敌分思想 2.为减少战争对国家资源的消耗,孙子提出的应对方法有。 A.速战速决 B. 因粮于敌 C.以迂为直 D.长途奔袭 3.孙子知胜思想的方法途径包括。 A.庙算 B. 费留 C.相敌 D.用间 4.孙子兵法先胜思想的内涵包括。 A.先知敌情 B. 先有实力在手 C.先消除后患和失误 D.抢占先机 5.孙子兵法奇正思想的内涵包括。 A.以正合 B. 以奇胜 C.奇正相生 D.修道保法 6.孙子兵法《势篇》中的比喻有。 A.激水漂石 B. 节如发机 C.转石高山 D.以碫投卵 7.孙子兵法中避实击虚的“虚”包括。 A.敌方阵营中的结合部 B. 立足未稳之敌 C.孤军深入之地 D.迂回之敌 8.孙子兵法中以迂为直思想的基本要求包括。 A.以患为利 B. 以屈求伸 C.避其锐气 D.占领居高向阳之地 9.孙子兵法中九地篇的主要思想包括。 A.为客之道 B. 长途奔袭 C.愚兵投险 D.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10.孙子兵法中用间的主要思想包括。 A.五间俱起 B. 反间为上 C.上智为间 D.重金赏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将有五危 2、军争 四、列举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列举孙子兵法“为将五德”的五个方面 2、列举孙子用间的五种类型 3、列举孙子“止兵五利”的五个方面 4、列举孙子火攻方法的五种类型

瑞士学者称《孙子兵法》超越西方《战争论》

瑞士学者称《孙子兵法》超越西方《战争论》 中新网苏黎世1月31日电题:瑞士学者称《孙子》超越西方《战争论》 记者韩胜宝 “我把德语版《孙子兵法》的书名翻译成《兵经》,因为我把它看成是谋略的《圣经》”。瑞士苏黎世大学著名汉学家、谋略学家、孙子研究学者胜雅律称,《圣经》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书籍,而在全世界发行量和影响力大的书籍中,只有《孙子兵法》能与它媲美。 “那欧洲的《战争论》为什么不能称为谋略的《圣经》?《战争论》与《孙子兵法》有什么区别?欧洲人是怎么评价《战争论》与《孙子兵法》的?”记者问道。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东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两座高峰,堪称世界兵学领域的两朵奇葩。《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世界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孙子被后世尊为“兵圣”、“世界兵学鼻祖”;《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胜雅律说,《战争论》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战略学的“圣经”,《战争论》代表了西方战略思想,思维体系比较狭窄;而《孙子

兵法》则是谋略学的《圣经》,超越了战略,超越了计划,超越了西方人的思维。 战略与谋略有着本质的不同,胜雅律比较说,前者讲求短期效应,而后者则立足于长远;战略要靠谋略来制定,而不是相反;谋略比战略更高、更深、更远,能达到最高境界,而战略则达不到。 胜雅律又对比说,《战争论》在境界上也不如《孙子兵法》。战争论》讲运气、讲战术,是短命的,比《孙子兵法》讲谋略、讲智慧差远了;《战争论》一味强调武力、野蛮、血腥,而《孙子》倡导文明、和平、不流血,境界要比《战争论》高的多。 以克劳塞维茨为代表西方的军事思想家以毁灭为目标,毁灭就是孙子所说的“破” 。所以,在孙子的观点看来,克劳塞维茨这种以毁灭对方为目标的理想即令能完全实现,也还只能算是“次之” 。胜雅律说,从这里可以看出东方人关于用兵上的智慧是更胜一筹。 胜雅律坦言,可以理解,德国是克劳塞维茨的故乡,《战争论》是德国人的杰作。德国人读《战争论》的热情,并不亚于中国人读《孙子兵法》的兴趣。欧洲人也同样,《战争论》被称为欧洲的《孙子兵法》。特别是欧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大都崇拜《战争论》。 《战争论》是欧洲大战催生并推动了欧洲大战和世界大战,

孙子兵法讲解

篇章内容划分 1~2 技巧类战术 3巧用环境优势,避免大环境冲击。 4分析与把握表面细微信息 5~6取人,并力 (其中第五段承上启下) 一.技巧类战术(第二段) (一)文章把握 “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即第二段,是对“技巧类战术(由生活常识及前人经验总结而成)”的阐释。 具体技巧有——“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视生处高”“无迎水流”“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但 1. 我们不能仗着自己有“真经”而兴奋不已,低估敌人的智商。“《孙子兵法》”乃兵家必读书目,些战术你知道,敌方未必不知道,这样你的技巧就很有可能不能实现预期效果。 2.还有一点,成功者的经验往往有机遇的助力,环境不同,相应应敌良策就会有所改变,生搬硬套往往行不通。 (二)“耍老牌”的骆驼香烟 多年前,骆驼牌香烟有一句很好的广告语:为了一支骆驼烟,我宁愿多走一英里的路。 广告画面为一烟民高翘着二郎腿,皮鞋底的洞赫然显露.暗示烟民,为了拥有此烟哪怕是鞋底见洞也在所不辞,这个广告在西方得到普遍的好评。 为打开泰国市场,骆驼牌香烟的生产商英美烟草公司为"骆驼人"拍摄穿着漏洞的皮鞋照,背景为曼谷的大庙巨寺。殊不知,在泰国佛庙是至尊圣地,脚底乃是最污秽不堪之处,在最弛名的佛庙前如此肆无忌惮“是可忍,孰不可忍?”结果可想而知,骆驼牌香烟只能席卷而归了! (三)案例分析 技巧类战术,值得分析研究,但切不可“本本主义”。战争的胜负不是因为将领背诵了多少兵法,而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承上启下,孙子写作,逻辑性强) 二.巧用环境优势,避免大环境冲击。(第三段)(一)文章把握 如——“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必去之”。

孙子兵法慕课答案

1 《孙子兵法》是一本修辞丰富的兵书。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0% 查看解析或评论(1)2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同一部书吗?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答错了! 答对率:11% 查看解析或评论(0)3 《三十六计》是谋略书,属于战术层面。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2% 查看解析或评论(0)4 1972年4月10日兵书出土。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0% 查看解析或评论(0)5 商战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是全方位的竞争。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8% 查看解析或评论(0)

不同的战略思维主体的战略思维有境界差异吗? A: 有 B: 没有 C: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无境界之别 正确答案:A 答对了! 答对率:43% 查看解析或评论(0)7 以下哪些问题属于战略思维决策观的内容? A: 关于战略决策的方法 B: 关于战略决策的目标 C: 关于战略决策思维活动的目标取向 D: 都是

正确答案:D 答对了! 答对率:76% 查看解析或评论(0) 8 官渡之战决策中曹操一方运用的核心战略思维方法是什么?A: 辩证思维方法 B: 系统战略思维方法 C: 逆向战略思维方法 D: 求同战略思维方法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2% 查看解析或评论(0) 9 战略思维活动本身有没有价值取向? A:

有 B: 没有 正确答案:A 答错了! 答对率:64% 查看解析或评论(0) 10 利德尔·哈特受到孙子以迂为直战略思维方式启发提出了什么战略思想?A: 直接路线战略 B: 间接路线战略 C: 大战略理论 D: 速决战战略思想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67% 查看解析或评论(0)

《孙子兵法》与管理学

《孙子兵法》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而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及管理学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管理者在管理时应借鉴《孙子兵法》中: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以情。”“五事”意即天时,地利,人和,知天知地,还要知人知才,才能提高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并制定组织发展的规范制度,即所谓“法”,因为人总有过偏的时候,有了约束,做到赏罚分明,则可实现“令民与上同意”。作为管理者,也应有对自己的要求,《孙子兵法》云:“智,信,仁,勇,严”,此乃组织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杰出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唯有管理者把自己和同学,部属融合在一起,把尊重人的哲学应用的无时,无处不在,团队才有可能发展成精品团队。组织需要发展强大,只一两个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好的管理者善于发挥全体同学的力量,鼓励他们多提建议,意见,从而获得公司发展中的得和失,进而指导社团的顺利发展,故好的管理者须能纳谏用人。《孙子兵法》言五事,道居首位,“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由此可见精神价值的作用是无

可限量的。组织管理重在人的管理,所以应设法设立同学的精神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内部向心力。在现代化的团队中,组织分工愈趋合理化,管理也愈趋科学化,在这种情形下精神力量往往被忽略,然而这种力量的实际价值却是不可限量的,不可等闲视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者应依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对策。管理者应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支撑企业发展。“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种思想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许多管理者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独辟蹊径,开辟无人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举获得成功,达到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效果。 孙子兵法看起来比较玄妙,在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 共13篇、105段,6074个字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分为上卷、中卷、下卷,详细内容如下。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 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 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 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总体思想——知、全、先、善 知(知己知彼)、全、先、善 在6074个字中,“知”出现79次,“先”出现23次(先知先算先行先动)。 古代五种战斗单元(国、军12500人、旅500人、卒100人、伍5人) 全国为上、全军为上、全旅为上、全卒为上、全伍为上 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十二招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实则备之?强则避之?佚在劳之?亲则离之◆利则诱之◆乱则取之◆怒则扰之◆卑则骄之 预胜之要 ?道天地将法——【五事七计】《计篇》: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

七大要素详解《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 关于《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中战略要素问题的对比探究及现实意义 《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两书均足以算是中西方传统军事学术的代表。通过对两书军事思想中战略问题的对比探究,从各个具体的战略要素展开论述分析,显示出中西方对军事战略问题思考的异同。可以为思考未来军事学术走向提供帮助。同时,战略要素问题也能为现代的军事运筹提供良好的素材。 (一)概念的界定 “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中国古代称呼为军务,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 “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武的《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容。

中国和西方在1840年以前可以说是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文化的交流较少,军事学术上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在兵学史上也就同时独立地开出了两朵奇葩,各有其特色,东西兵学交相辉映。 (二)两书的成书背景 西方的军事学术真正开启的时间是在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后。之前的军事学术更多的是和战争史紧密联系的,其目的并不是叙述战争的指导原则,而是记述战史。随着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的发展,军事战争的武器装备、军队体制、作战形式和后勤保障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拿破仑战争的爆发,欧洲一些出色的将领比如劳埃德,比洛,卡尔大公等人开始对军事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各种新的观点。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这些著述中的最为人所熟知的。 世界的历史是从战争开始的,同样,中国历史也是从远古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开始的。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战例资源。《中国军事史》所集《历代战争年表》,起自公元前26世纪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止于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据《年表》统计,在大约4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共3791次。 正是由于有着如此之多的战争经验,中华上才孕育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体现出独特的军事思维。 频繁不断的战争,曾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些战争中,人们开始对战争作理论思考。战争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不好的事,这是当时人们思考的问题。评价一场战争好还是不好,不能只看当权者说些什么,而是要看它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此六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 以“道”为核心主线, 以权谋为经线, 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 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构成有机整体。 “全胜”的战略思想体系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孙子在本

孙子兵法概括

第一篇《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篇《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PK《战争论》

《孙子兵法》PK《战争论》 ?分类: ?作者:周家波杨凯 ?字数:2832 来源:当代军事文摘 在军事历史的舞台上,只有那些真正体现兵家智慧结晶的精品才能跨越时空,魅力永恒。《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高峰,堪称世界兵学领域的“双璧”。 各具特色的理论根基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各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国悠久的军事文化是孕育《孙子兵法》的母体,而西方传统的军事文化是培育《战争论》的摇篮。 农战合-孕育的制胜智慧。中国古代素有“兵书王国”之称。据统计,从先秦至晚清,见于著录的兵书多达3300余部。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中国出现了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孙武,及其体系完备、思想精深的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十三篇,篇篇言智,句句论谋。历代谋臣将帅运用这些大谋大智,或不越樽俎折冲千里,或兵不血刃所向披靡。正因为孙武揭示了战争的规律,阐明了制胜的妙道,所以历代兵家无不尊以为师。 中华民族发源于中原,然后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在长期农耕劳动中,先民们不断探索日月运行和四季变化的规律,努力掌握地理山川的特点及动植物生长的奥秘,以便战天斗地,从土地上得到丰富的生活资料。这种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华民族逐步形成重整体、重综合、重宏观的独特视角,以及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这种独特视角和思维方法在农战合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军事领域,日渐产生出高度重视战争、长期准备战争、讲机变、重权谋的制胜智慧。无疑,它也遗传到孙武的精神世界,激活这位伟人的聪明睿智和非凡才华,进而衍变为孕育《孙子兵法》的原始基因。 铁血浇铸的兵学基础。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共10卷,《战争论》是其中前三卷,后七卷都是对战史的研究和评论,即使在前三卷中,战史和战例也比比皆是。这些战例,上至古希腊时期的马拉松战役,下至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滑铁卢之战。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教师。”这说明,他的一切理论都来自于战例研究。或者说,铁与血铸就的战争史是其军事思想的雄厚基础。 火器问世之前,西方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尽管军事思想的发展明显滞后,但是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为克劳塞维茨撰写《战争论》提供了雄厚的历史依据。他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期间发生了震撼整个欧洲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他不仅亲身经历了这场革命,而且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冷静的思考力对革命中涌现的新思想和新战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十分注重研究拿破仑的战争艺术,及时总结拿破仑的经验和教训,《战争论》中涉及的战争实例有2/3与拿破仑有关,因此他享有“拿破仑战争高僧”的雅号。不言而喻,法国革命战争,尤其是拿破仑战争中产生的新思想、新战略战术,是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的直接源泉,是培育《战争论》的沃土。 风格迥异的思维方法 孙武和克劳塞维茨之所以能够先后登上世界兵学的最高殿堂,与他们超凡脱俗的思维方

孙子兵法考试答案整理

1 2政治:经济:军事:赤壁之战 3五胜: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4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军事思想的层次,治军的理论 5孙子用间可以简要分为五类,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因间:包括利用同学、同事、亲属、朋友等等具有渊源的关系,进行间谍工作。内间:就是收买敌人做间谍。反间:就是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让我方逃跑到敌方的人员传达给敌人。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亲自返回报告情况的人 6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译文: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7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译文: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 8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之天之地,胜乃不穷。译文:所以,懂得用兵打仗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策略措施能变化多端而不会穷竭。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克敌制胜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再了解天时地利,那么,胜利的取得就有绝对把握了。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译文:.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判断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通过挑动敌人,可以了解敌方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可以弄清地形是否对敌有利;通过试探性进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 ③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译文: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