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路(仿真)实验(2015年11月)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2015年11月)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2015年11月)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共射级单级交流放大器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单级共射电压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调试方法。

2、学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的测试方法。

3、观察基本放大电路参数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4、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的电路是一个分压式单级放大电路。该电路设计时需保证U B>5~10U BE,

I1≈I2>5~10I B,则该电路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即当温度变化时或三级管的参数变化时,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会发生变化。

U B=V CC I C I E

由上式可知,静态工作时,U B是由R1和R2共同决定的,而U BE一般是恒定的,在0.6到0.7之间,所以I C、I E只和有关。

当温度变化时或管子的参数改变时(深究来看,三极管的特性并非是完全线性的,在很多的情况下,必须计入考虑),例如,管子的受到激发而I C欲要变大时,由于R E的反馈作用,使得U BE节压降减小,从而I B减小,I C减小,电路自动回到原来的静态工作点附近。所以该电路不仅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还可以适应一定非线性的三极管,前提是只要电路设计的得当。

调整电阻R1、R2,可以调节静态工作点高低。若工作点过高,使三极管进入饱和区,则会引起饱和失真;反之,三极管进入截止区,引起截止失真。

图1-1 分压式单级放大电路

如图1-1,C1、C2为耦合电容,将使电路只将交流信号传输到负载端,而略去不必要的直流信号。发射极旁路电容C E一般选用较大的电容,以保证对于交流信号完全是短路的,即相当于交流接地。也是防止交流反馈对电路的放大性能造成影响。电路的放大倍数

A U=,输入电阻R i=R1∥R2∥r be,输出电阻R O=R L’,空载时R O=R C。

当发射极电容断开时,在发射极电容上产生交流负反馈,电压的放大倍数为A U=,输入电阻R i=R1∥R2∥[]。输出电阻仍近似等于集电极负载电阻。

三、实验内容

(一)如图1-2所示,建立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分析。

图1-2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

注意,电路必须工作在放大区,即输出波形必须对称(因为输入信号是正弦波)且和原来的信号保持协调。只有设置好静态工作点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此步骤就是要选择合适的R1、R2。

(二)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时,实验中一直使用的信号。F=1000HZ,Vpp=28mv。如图1-3所示:

图1-3 函数信号发生器

在原来设置好静态工作点的基础上,接入信号。并按照此图进行测量电压放大倍数。(该电路另接入了一电阻R3,以增大输入电阻)如图1-4所示:

图1-4 放大倍数(加大输入电阻)

计算电压的放大倍数:A U=U O/U i

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

图1-5 输入电阻的测试

图1-6 输出电阻的测试 计算计算i i i i s i s i s s i ()/()U U U R R I U U R U U ===-- 和 L o

o o o R U U U R -'= (三)若是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则会引起失真。如图1-7和图1-8所示。

图1-7饱和失真 图1-8 截止失真

(四)有无发射极电容C E 的影响

图1-9 有无发射极电容的影响

明显看出,在不加发射极电容C E时,交流电压的放大倍数减小了。可见是交流的负反馈作用促成了这一结果。显然,在实际的生产实际中,我们不需要这一反馈,因此一般选择并联上发射极输出电容,可以明显增大电压的放大倍数。但同时也增加了电路的硬件成本。(五)增大输入电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从示波器中的波形可以看出,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的相位相反,频率相同。信号源内阻

增大,如图所示:比较可知,增大输入电阻,可以略微地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四、思考题

1、由实验(一)(二)(三)可知,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放大电路有何作用?

2、仿真电路中的电路必须要“接地”,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仿真电路中的很多细节都需要注意,某一细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试结合实验过程举例说明。

实验二高频LC谐振功率放大器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改变时的动态特性

(2)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的物理过程以及当激励信号变化、负载变化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2.仿真电路

V1信号源频率1MHz,幅度1V。示波器中上面波形为集电极波形;下面波形为功放的输入波形,由于谐振电路谐振在1MHz。可按原理仿真过压、欠压和临界等情况,观察输出集电极电压波形。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构造实验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2-1所示的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图2-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二)内容

(1)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状态(欠压和过压)的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2)观察丙类功放的调谐特性(负载上输出波形)。测试丙类功放的负载特性。

(3)观察激励信号变化、负载变化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三、思考题

1、变压器T1起什么作用?

2、对照输入波形,说明输出波形有什么特点?

3、负载阻值的改变对输出信号波形有什么影响?

4、当功放的输入信号频率改变时,输出信号波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三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一、LC正弦波振荡器

1.仿真目的

(1)掌握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组成,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

(2)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反馈系数和振荡频率;

(3)了解反馈式振荡器、各种三点式振荡器的特性及优缺点;

2.仿真电路

图3-1 L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图

3.测试内容

(1)测试振荡器各元件的作用,即短路(或开路)该元件,观察振荡器的工作情况。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即测试振荡器在多宽的频率范围内能平稳工作。

(3)研究LC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即研究温度、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

石英晶体振荡器(选做)

1.仿真目的

(1)掌握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研究外界条件(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3)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2.仿真电路

提示:晶体不需外接负载电容(因负载电容和晶体组成一模块)

图3-3 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图

3.测试内容

(1)熟悉振荡器各元件的作用。

(2)在直流电源上叠加微变交流电压,观察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3)改变1C 电容值、改变反馈系数观察振荡器的情况。

实验四信号调制解调电路仿真与测试

一、普通调幅波信号调制

1.仿真目的

(1)掌握用晶体三极管进行集电极调幅的原理和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2.仿真电路

集电极调幅电路:载波信号频率为46.5kHz,幅度峰峰值为5V;调制信号频率为4.65kHz,幅度为1.1V,这个幅度影响调幅度,仿真时变换调制信号幅度,观察调幅度的变化。示波器上面波形为调制信号波形,下面为已调波波形。

图4-1 普通调幅波信号调制电路图

3.测试内容

(1)测试丙类功放工作状态与集电极调幅的关系。

(2)观察调幅度、观察改变调幅度输出波形变化情况并计算调幅度。

二、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1.仿真目的

(1)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性质,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考虑克服的方法。

2.仿真电路

峰值包络检波:设置调幅度m=0.35,示波器中深红线为检波信号。

加大R9可观察到对角线失真。在R5=510欧时可观察到负峰切割失真。

图4-5 普通调幅波的解调电路图

3.测试内容

(1) 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2) 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器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三、 *FM 调频波信号调制

1.仿真目的

(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电路的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调频波波形,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2.仿真电路

调频波:从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频率变化不明显,从频率计(XFC1)可看出频率不停变化。载波信号80kHz ,调制信号3kHz ,从示波器看不出明显的调频波频率的变化。调频广播载波频率范围是(88~108)MHz ,低频调制信号最高20kHz,从载波波形也看不出频率的变化。

3.测试内容

(1) 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即拿掉1V ,保留直流电压3V ,观察03 V 以及取其它值时振荡频率的变化,这时的振荡器属于压控振荡器。

(2)任务:①观察调频波波形。②观察调制信号振幅对频偏的影响。③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图4-3 FM调频波信号调制电路图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高频电路实验2

HUNAN UNIVERSITY 高频电路实验 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黄生叶 2015 年10月20 日

实验二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 2.掌握晶体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和本振电压V0和工作 电流I e对中频转出电压大小的影响。 3.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的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 4.比较上述三种混频器对输入信号幅度与本振电压幅度的要求。 二、实验内容 1. 研究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过程和此种混频器的优缺 点。 2.研究这种混频器输出频谱与本振电压大小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 1、1号板1块 2、6号板1块 3、3 号板1块 4、7 号板1块 5、双踪示波器1台 四、实验原理与电路 1、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原理

图3-1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电路图示见图3-1。图中V S 为输入信号电压,V L 为本机振荡电压。在负载R L 上产生差频和合频,还夹杂有一些其它频率的无用产物,再接上一个滤波器(图中未画出)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最大特点是工作频率极高,可达微波波段,由于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工作于很高的频段。图3-1中的变压器一般为传输线变压器。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二极管伏安特性的非线性。众所周知,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为指数律,用幂级数展开为 ?+?++=-=n T T T S S V v n V v V v I e I i T V v )(1)(21[ )1(2!! 当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v 为输入信号V S 和本振电压V L 之和时,V 2项产生差频与和频。其它项产生不需要的频率分量。由于上式中u 的阶次越高,系数越小。因此,对差频与和频构成干扰最严重的是v 的一次方项(因其系数比v 2项大一倍)产生的输入信号频率分量和本振频率分量。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子信息系 综合课程设计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5081112 学生姓名姜昊昃 指导教师邱新芸 设计时间2011.06.20~2011.07.01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5081112学生姓名(签名): 设计题目: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一、设计实验条件 Multisim软件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一高频功率放大器,要求的技术指标为:输出功率Po≥125mW,工作 中心频率fo=6MHz,η>65%; 2.已知:电源供电为12V,负载电阻,RL=51Ω,晶体管用2N2219,其主要参 数:Pcm=1W,Icm=750mA,V CES=1.5V, f T=70MHz,hfe≥10,功率增益Ap≥13dB(20倍)。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 3.设计主体(各部分设计内容、分析、结论等) 4.结束语(设计的收获、体会等) 5.参考资料 四、设计时间与安排 1、设计时间:2周 2、设计时间安排: 熟悉实验设备、收集资料:2 天 设计图纸、实验、计算、程序编写调试:4 天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3 天 答辩:1 天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1.2 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一个技术指标为输出功率Po≥125mW,工作中心频率fo=6MHz η>65%的高频功率放大器。 2. 前言(绪论) 我们通过“模电”课程知道,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的导通角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类、乙类、甲乙、丙类等工作状态。甲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为360度,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约等于180度;甲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介于180度与360度之间;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则小于180度。乙类和丙类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 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上述几种工作状态中最高的。高频功率放大器大多工作于丙类。但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太大,因而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的谐振功率放大。由于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极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 可是若仅仅是用一个功率放大器,不管是甲类或者丙类,都无法做到如此大的功率放大。 综上,确定此高频电路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模块是两级甲类放大器;第二模块是一工作在丙类状态的谐振放大器,它作为功放输出级,最好能工作在临界状态。此时,输出交流功率达到最大,效率也较高,一般认为此工作状态为最佳工作状态。 3. 系统原理 3.1 高频功率放大器知识简介 在通信电路中,为了弥补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衰耗要求发射机具有较大的功率输出,通信距离越远,要求输出功率越大。为了获得足够大的高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高频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是无线电发射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线电信号发射过程中,发射机的振荡器产生的高频振荡信号功率很小,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科技学院高频实验指导书

THCGP-1型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系统 实验指导书 大连科技学院电气工程系 实验注意事项 1.每次安装实验模块之前应确保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2.安装实验模块时,模块右边的双刀双掷开关要拨上,将模板四角的螺孔和母板上的铜支 柱对齐,然后用螺丝固定。确保四个接线柱均拧紧,以免造成实验模块与电源或地接触

不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 3.各实验模块上的双刀双掷开关、拨码开关、复位开关、自锁开关、手调电位器和旋转编 码器均为磨损件,请勿频繁按动或旋转。 4.请勿直接用手触摸芯片、电解电容器等元件,以免造成损坏。 5.各模块中的3362电位器(蓝色正方形封装)是出厂前调试使用的。出厂后的各实验模 块功能已调至最佳状态,无需另行调节这些电位器,否则将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6.在关闭各模块电源之后,方可进行连线。连线时在保证接触良好的前提下应尽量轻插轻 放,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拆线时若遇到连线与孔连接过紧,应用手捏住线端得金属外壳轻轻摇晃,直至连线与孔松脱,切勿旋转及用蛮力强行拔出。 7.实验前,应首先熟悉实验模块的电路原理以及内置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8.按动开关或旋动电位器以及调节电感线圈磁芯时,切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元件损坏。 9.做综合实验时,应通过联调确保各部分电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10.用“短路帽”换接电路时,动作要轻巧,更不能丢失“短路帽”,以免影响后续实验的 正常进行。 11.在打开的实验箱箱盖上不可堆放重物,以免损坏机箱的零部件。 12.实验完毕时必须按开启电源的逆顺序逐级切断相应的电源开关。 13.测量模块在不用时,应保持电源处于切断状态,以免引起干扰。 前言 高频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对这门课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应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保证每个实验项目的可操作性,编者经过了一个学期时间的准备,结合自身的实验环节教学,对每个实验项目进行了设计、验证、分析和修正。下面对于本系统的高频电子线路实验项目教学,做以下几点说明和建议: 一、本书所有实验项目所采用的信号源均为高频实验箱自带的高频信号源和低频信号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实验报告

基于Multisim的通信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1 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1.2 实验内容 1.2.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ωp=1/(L1*C3)^2=2936KHz fp=ωp/(2*pi)=467KHz 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v0。

下图中绿色为输入波形,蓝色为输出波形 Avo=Vo/Vi=1.06/0.252=4.206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通频带BW=2Δf0.7=7.121MHz-28.631KHz=7.092MHz 矩形系数Kr0.1=(2Δf0.1)/( 2Δf0.7)= (14.278GHz-9.359KHz)/7.092MHz=2013.254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

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o(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o(mV ) 0.66 9 0.76 5 1 1.05 1.06 1.06 0.97 7 0.81 6 0.74 9 0.65 3 0.574 0.511 Av 2.65 5 3.03 6 3.96 8 4.16 7 4.20 6 4.20 6 3.87 7 3.23 8 2.97 2 2.59 1 2.278 2.028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2次谐波 4次谐波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合集

实验名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系别:计算机系年级:201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通过采用仿真技术,虚拟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化的2D、3D 实验环境,从而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虚拟仿真以及对现实实验的操作,为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实验者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中,对仪器、设备、内容等实验项目进行互动操作和练习。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1-1所示的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测试仪观察通频带。 5.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0(KHz)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479 A V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射频电路及高速数字电路仿真

微波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对电路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电路的功能越来越多电路的尺寸要求越做越小而设计周期却越来越短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系统设计的需要。使用微波EDA 软件工具进行微波元器件与微波系统的设计已经成为微波电路设计的必然趋势。随着单片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GaAs 硅为基础的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IMIC 和超高速单片集成电路VHSIC 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电路的设计与工艺研制日益复杂化,如何进一步提高电路性能降低成本缩短电路的研制周期已经成为电路设计的一个焦点,而E DA 技术是设计的关键EDA 技术的范畴包括电子工程设计师进行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以及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期望由计算机提供的各种辅助功能。一方面EDA 技术可为系统级电路级和物理实现级三个层次上的辅助设计过程; 1.基于矩量法仿真的微波EDA 仿真软件 (1)Agilent 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 Agilent 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是在HP EESOF系列EDA软件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大型综合设计软件。是美国安捷伦公司开发的大型综合设计软件是为系统和电路从电路元件的仿真模式识别的提取新的仿真技术提供了高性能的仿真特性。 它允许工程师定义频率范围材料特性参数的数量和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动产生关键的无源器件模式,该软件范围涵盖了小至元器件大到系统级的设计和分析,尤其是其强大的仿真设计手段可在时域或频域内实现对数字或模拟线性或非线性电路的综合仿真分析与优化并可对设计结果进行成品率分析与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复杂电路的设计效率使之成为设计人员的有效工具。 (2)Sonnet 仿真软件 Sonnet 是一种基于矩量法的电磁仿真软件提供面向3D 平面高频电路设计系统以及在微波毫米波领域和电磁兼容/电磁干扰设计的EDA 工具。SonnetTM 应用于平面高频电磁场分析频率从1MHz 到几千GHz ,主要的应用有微带匹配网络微带电路微带滤波器带状线电路带状线滤波器过孔层的连接或接地偶合线分析PCB 板电路分析PCB 板干扰分析桥式螺线电感器平面高温超导电路。分析毫米波集成电路,MMIC设计和分析混合匹配的电路分析,H DI LTCC 转换单层或多层传输线的精确分析多层的平面的电路分析单层或多层的平面天线分析平面天线阵分析平面偶合孔的分析等。 (3)IE3D 仿真软件 IE3D 是一个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场仿真工具。可以解决多层介质环境下的三维金属结构的电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 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克服的方法。 4、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2、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 3、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 器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 1 块 2、频率计模块 1 块 3、4 号板 1 块 4、双踪示波器 1 台 5、万用表 1 块 三、实验原理 检波过程是一个解调过程,它与调制过程正好相反。检波器的作用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还原所得的

信号,与高频调幅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假如输入信号是高频等幅信号,则输出就是直流电压。这是检波器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测量仪器中应用比较多。例如某些高频伏特计的探头,就是采用这种检波原理。 若输入信号是调幅波,则输出就是原调制信号。这种情况应用最广泛,如各种连续波工作的调幅接收机的检波器即属此类。从频谱来看,检波就是将调幅信号频谱由高频搬移到低频。检波过程也是应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首先产生许多新频率,然后通过滤波器,滤除无用频率分量,取出所需要的原调制信号。 常用的检波方法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种。全载波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直接反映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二极管包络检波的方法进行解调。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不能直接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无法用包络检波进行解调,所以采用同步检波方法。 1、二极管包络检波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信号较大(大于0.5伏)时,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对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称为大信号检波。检波的物理过程如下:在高频信号电压的正半周时,二极管正向导通并对电容器 C 充电,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很小,所以充电电流iD 很大,使电容器上的电压VC 很快就接近高频电压的峰值。 这个电压建立后通过信号源电路,又反向地加到二极管 D 的两端。这时二极管导通与否,由电容器C 上的电压VC和输入信号电

高频电路实验一 操作指导书

实验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LC并联谐振回路 ●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 ●双调谐回路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放大器动态范围 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单、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频率计 ●高频信号源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 4.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带、Q值)的影响; 5.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6.熟悉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7.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计算放大器静态工作点;2.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3.用示波器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5.采用点测法测量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7.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8.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动态范围。 四、基本原理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R B1、R B2、R 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 E是R E的旁路电容,C B、C C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C是谐振回路,R C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值、带宽。为了减轻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值的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图1-1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

高频实验指导书2017

实验平台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平台基本操作方法 在使用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时,要按照标准的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一般的实验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将实验台面整理干净整洁,设备摆放到对应的位置开始进行实验; (2)打开实验箱箱盖,或取下箱盖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不同的实验箱盖要注意不能混淆); (3)简单检查实验箱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如有损坏,需告知老师,以便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正常实验; (4)根据当前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由老师或自行更换实验模块;更换模块需要专用的钥匙,请妥善保管; (5)为实验箱加电,并开启电源;开启电源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实验箱电源指示灯(每个模块均有电源指示),如果指示灯状态异常,需要关闭电源,检查原因; (6)实验箱开启过程需要大约20s时间,开启后可以开始进行实验; (7)实验内容等选择需用鼠标操作; (8)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打开置物槽,选择对应的配件完成实验; (9)实验完成后,关闭电源,整理实验配件并放置到置物槽中; (10)盖上箱盖,将实验箱还原到位。 二、实验平台系统功能介绍 实验平台系统分为八大功能板块,分别为实验入门、实验项目、低频信号源、高频信号源、频率计、扫频仪、高频故障(实验测评)、系统设置。

1.设备入门 设备入门分为四类,分别是平台基本操作、平台标识说明、实验注意事项、平台特点概述。 2.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是指实验箱支持的实验课程项目,可以完成的实验内容列表,分为高频原理实验和高频系统实验。 高频原理实验细分为八大实验分类,分别是小信号调谐放大电路实验、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振荡器实验、中频放大器实验、混频器实验、幅度解调实验、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鉴频器实验。如下图所示。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MULTISIM仿真

(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20122020 题 目: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MULTISIM 仿真 学生姓名: 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MULTISIM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ULTISIM的基本功能、窗口界面、元器件库及工具栏等; 2、掌握MULTISIM的基本仿真分析方法、常用仿真测试仪表等; 3、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MULTISIM仿真的建模过程。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内容: (一)单频正弦波小信号放大器的MULTISIM仿真。 1.单频正弦波小信号放大器的MULTISIM仿真原理图、输入输出波形图、波特图: 单频正弦波小信号放大器的MULTISIM仿真原理图

单频正弦波小信号放大器的MULTISIM仿真输入输出波形图 单频正弦波小信号放大器的MULTISIM仿真波特图 (1)根据题目要求要求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符合要求; (2)根据初步仿真结果改变电路元器件的型号和参数,输出信号波形无失真、幅度放大倍数符合要求; (3)改变输入频率,得到如下表数据: 输入频率 2 4 6 8 10 (MHz) 输入电压 9.769 9.832 9.834 9.799 9.800 (mv) 输出电压 1646 915 627 461 385 (mv) 输入频率 12 14 16 18 20 (MHz)

输入电压 9.765 9.823 9.867 9.788 9.812 (mv) 输出电压 294 243 216 166 155 (mv) 输入输出相位变化 数据分析:当增大输入信号频率还伴有输出信号相位偏移;由波特图可知此电路 的谐振频率是400KHz左右,当频率由2-20MHZ变化的时候输出信号的电压由 大到小变化。 (4)从5mv开始增大输入信号的频率,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增大到35mv时会发生 输出信号的失真现象,失真波形如下图:

高频电路实验及Multisim仿真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图1.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 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0(KHz )657516526536546510651665 226 5 286534654065 U0 (mv)0.977 1.06 4 1.39 2 1.483 1.528 1.54 8 1.45 7 1.28 2 1.09 5 0.47 9 0.84 0.74 7 A V 2.736 2.97 43.89 9 4.154 4.280 4.33 6 4.08 1 3.59 1 3.06 7 1.34 1 2.35 2 2.09 2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 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二、下图为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图1.2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电压增益A v0 输入端波形: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路(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子信息系 2016年3月

实验一、共射级单级交流放大器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单级共射电压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调试方法。 2、学习放大器的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的测试方法。 3、观察基本放大电路参数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4、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的电路是一个分压式单级放大电路。该电路设计时需保证U B>5~10U BE, I1≈I2>5~10I B,则该电路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即当温度变化时或三级管的参数变化时,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会发生变化。 U B=V CC I C I E 由上式可知,静态工作时,U B是由R1和R2共同决定的,而U BE一般是恒定的,在0.6到0.7之间,所以I C、I E只和有关。 当温度变化时或管子的参数改变时(深究来看,三极管的特性并非是完全线性的,在很多的情况下,必须计入考虑),例如,管子的受到激发而I C欲要变大时,由于R E的反馈作用,使得U BE节压降减小,从而I B减小,I C减小,电路自动回到原来的静态工作点附近。所以该电路不仅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还可以适应一定非线性的三极管,只要电路设计得当。 调整电阻R1、R2,可以调节静态工作点高低。若工作点过高,使三极管进入饱和区,则会引起饱和失真;反之,三极管进入截止区,引起截止失真。 图1-1 分压式单级放大电路 如图1-1,C1、C2为耦合电容,将使电路只将交流信号传输到负载端,而略去不必要的直流信号。发射极旁路电容C E一般选用较大的电容,以保证对于交流信号完全是短路的,即相当于交流接地。也是防止交流反馈对电路的放大性能造成影响。电路的放大倍数 A U=,输入电阻R i=R1∥R2∥r be,输出电阻R O=R L’,空载时R O=R C。 当发射极电容断开时,在发射极电容上产生交流负反馈,电压的放大倍数为A U=,输入电阻R i=R1∥R2∥[]。输出电阻仍近似等于集电极负载电阻。

高频电路实验及Multisim仿真.(DOC)

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 3 P 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 Vc 1 544 V I =356.708uV, V 。=1.544mV, A v o 4.325 V I 0.357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Vc R4 10k0 C2 ?IF CL .luF 图1.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W p 1 CL ________ 1 ________ 、200 1042 580 10^ 二 2.936rad / s A J 0 。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 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相应的图, 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 用。

、下图为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电压增益A/0 输入 端波形: 1 _Lvi. ^12V Cl nhF R1 15kn C2 IO11F hill C4 它luH 颈吓知 D :-50% p 1uH- 20pF; ; keyn| ■50% : -20pF \Key=C M%-- :5 Q% : HF 100pF 2M2222A R2 LR3 G5 6.2kD >1liQ ^tODtiF :::::::: XSC1

输出端波形: V1=19.512mV V0=200.912mV Av0=V0/V 仁10.197 2、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高频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实验指导书 闽江学院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3年10月

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组成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通过对谐振回路的调试,对放大器处于谐振时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包括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矩形系数等; 3.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电路采用共发射极接法,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该电路同时完成放大高频信号和选频作用。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WA1、RA2,RA3及RA6决定,其计算方法与低频单管放大器相同。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三、调谐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谐振频率 f,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0v A ,放大器的通频带BW 和选择性。指标的测量方法如下: 1、谐振频率0f 放大器的调谐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0f 称为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其值为 LC f π21 0= 式中,L 为调谐回路电感线圈的电感量;C 为调谐回路的总电容,即 ie oe C P C P C C 22211++= 式中, Coe 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Cie 为晶体管的输入电容。 测量方法: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不同频率的等幅正弦波信号,测量输出端电压,找出输出幅值最大的频率点既为谐振频率点0f 。 2、电压放大倍数0v A 放大器的谐振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称为调谐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的测量方法是:在谐振回路已处于谐振状态时,用高频电压表测量电路输出电压0u 和输入电压u i 的大小,然后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A V0。 i v u u A 00=(或dB u u A i v )lg(2000=) 3、通频带 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习惯上称电压放大倍数A V 下降到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偏移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B W ,其表达式为 BW = 2△f 0.7 = fo/Q L 其中,Q L 为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 通频带BW 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放大器的谐振曲线来求通频带,这里采用逐点法来测量:先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记下此时的谐振频率f 0及电压放大倍数A V0然后改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保持其输出电压u S 不变),并测出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由于回路失谐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

高频电路实验

TPE-GP系列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地点:3-513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室 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 2006年2月

实验要求 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 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 。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 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收音机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SD-105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学院(部)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2011240401 学生姓名张静 学号33 指导教师宋蓓蓓,利骏

目录 一、概括……………………………………页码 二、收音机工作原理……………………………………页码 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页码 四、实验仿真及结果……………………………页码 五、结论…………………………………………页码 六、心得体会……………………………………页码 七、参考文献……………………………………页码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 一概述:收音机的发明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俗称为收音机。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从此以后.开始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时代.并且逐步结束了以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为代表的收音机的初级阶段。 调幅收音机:由输入回路、本振回路、混频电路、检波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输入回路由天线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回路由本振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信号经内部混频器,与输入信号相混合。混频信号经中周和455kHz陶瓷滤波器构成的中频选择回路得到中频信号。至此,电台的信号就变成了以

高频电路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路 实验指导书 古丽米拉、张婧婧 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实验室 2009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高频电路实验系统介绍 一、实验系统概述 (2) 二、实验箱箱体结构说明 (2) 三、高频实验模块介绍及实验说明 (4) 第二部分高频电路实验部分 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及通频带展宽实验 (5) 实验二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 (7) 实验三(1)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 (9) 实验三(2)石英晶体振荡器实验...................................................... (11) 实验四幅度调制器实验 (13) 实验五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 (15) 实验六变容二极管频率调制电路实验 (17) 实验七频率解调电路实验 (19) 实验八相位调制器实验 (20) 实验九集成混频器电路实验 (21)

高频电路实验系统介绍 一、高频电路实验系统概述 本系统由实验箱和外接实验模块两部分组成,其中外接模块采用插拔式结构设计,便于功能的扩展。实验箱带有一个0Hz~120KHz的低频信号源、一个20KHz~10MHz的高频信号源、一个音频接口单元。此外高频Ⅳ型实验系统还带有一个频率计单元(高频Ⅲ型无此单元)。实验箱可使用自带电源,也可通过右上角的4针电源接口从外部引入。高频电路单元采用模块式设计,将有关联的单元电路放在一个模块内。高频模块可插在实验箱的4个固定孔上,配合高、低频信号源和频率计即可进行高频电路实验。 二、实验箱箱体结构说明 箱体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 1、电源接口 实验箱提供-8V、+5V、-5V、-12V、+12V五组电源输出。当电源正常时,各组电源对应的指示灯均被点亮。 2、低频信号源 本实验箱采用集成函数发生器ICL8038产生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频率为0Hz —120KHz连续可调。使用时先选择波形,然后将“频率选择”开关打到合适的档位,再通过“频率调节”旋钮调出所需要的频率。“幅度调节”旋钮使输出信号的幅度从0V到5V连续可调。“占空比调节”旋钮可调节输出信号的占空比,“失真度调节” 旋钮可调整正弦波的失真度。 3、高频信号源 高频信号源采用MAX038作为信号发生器,本实验箱只能输出正弦波,频率为

完整word版,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及仿真

综合课程设计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5081112 学生姓名姜昊昃 指导教师邱新芸 设计时间2011.06.20~2011.07.01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5081112学生姓名(签名): 设计题目: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一、设计实验条件 Multisim软件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一高频功率放大器,要求的技术指标为:输出功率Po≥125mW,工作 中心频率fo=6MHz,η>65%; 2.已知:电源供电为12V,负载电阻,RL=51Ω,晶体管用2N2219,其主要参 数:Pcm=1W,Icm=750mA,V CES=1.5V, f T=70MHz,hfe≥10,功率增益Ap≥13dB(20倍)。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 3.设计主体(各部分设计内容、分析、结论等) 4.结束语(设计的收获、体会等) 5.参考资料 四、设计时间与安排 1、设计时间:2周 2、设计时间安排: 熟悉实验设备、收集资料:2 天 设计图纸、实验、计算、程序编写调试:4 天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3 天 答辩:1 天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及仿真 1.2 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一个技术指标为输出功率Po≥125mW,工作中心频率fo=6MHz η>65%的高频功率放大器。

摘要 通过“模电”课程知道,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的导通角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类、乙类、甲乙、丙类等工作状态。甲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为360度,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约等于180度;甲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介于180度与360度之间;丙类放大器电流的导通角则小于180度。乙类和丙类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 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上述几种工作状态中最高的。高频功率放大器大多工作于丙类。但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太大,因而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的谐振功率放大。由于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极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 可是若仅仅是用一个功率放大器,不管是甲类或者丙类,都无法做到如此大的功率放大。 综上,确定此高频电路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模块是两级甲类放大器;第二模块是一工作在丙类状态的谐振放大器,它作为功放输出级,最好能工作在临界状态。此时,输出交流功率达到最大,效率也较高,一般认为此工作状态为最佳工作状态。 关键词:高频;功率;放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