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付玉民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付玉民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付玉民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付玉民

发表时间:2016-09-09T16:12:32.9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作者:付玉民[导读] 研究分析慢性肛周湿疹病症的中医疗法与疗效。

大庆市中医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肛周湿疹病症的中医疗法与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3例慢性肛周湿疹病患,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为其进行辨证诊断,并且开具临证处方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结果本组53例患者22例为血虚风燥证型,31例为脾虚湿蕴证型,经过辨证治疗之后,22例血虚组病患与31例脾虚组病患各自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45%、96.77%,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之后,皆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症状。结论慢性肛周湿疹疾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诊断与治疗,可收获极为显著的疗效,且治疗中不易发任何不良反应,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慢性肛周湿疹;中医治疗;方法;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CM therapy and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anal eczema.Method the study object is to choose a 53 cases of chronic perianal eczema patients,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its diagnosis and issue temporary card prescription treatment,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Results 53 patients in this group 22 cases for blood deficiency and wind dryness syndrome type,31 cases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 syndrome,afte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22 cases of blood deficiency patients and 31 cases of spleen deficiency group disease suffering from each of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95.45% and 96.77%,patients after a course of medication and medication,not to present any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eczema disease 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can be very significant effect,and the treatment is not easy to send any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 chronic anal eczem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method;curative effect 作为临床常见皮肤疾病,慢性肛周湿疹病因复杂、病情延展、病程较长、易反复、治愈难度高,可出现顽固性的瘙痒、皮肤干燥、灼痛、皲裂等现象,对于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危害甚高,甚至可能诱发患者的严重心理障碍[1]。目前,临床医师对此病症的治疗整合出了局部封闭疗法、激光疗法、外敷软膏疗法以及内服汤剂疗法等多套方案,各套方案均有自身独特的疗效,而且临床评价不一[2]。本院以总结中医疗法在慢性肛周湿疹疾病中的疗效作为切入点,选择53例病患进行了临床辨证以及对症治疗,下文为此次治疗的内容与研究结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慢性肛周湿疹53例患者全部为我院在2011年2月——2012年1月间收治,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处于25岁-63岁之间,平均为4

2.6±2.4岁,病程处于5个月-4.5年之间,平均为2.5±0.5年,53例患者均经过慢性肛周湿疹诊断标准确诊,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缺失、糖皮质素类药物使用期、高血压、糖尿病或恶性肿瘤问题。

1.2 方法

1.2.1 证型诊断中医临床医师为53例患者进行辨证,22例患者发病日久、病情缠绵反复不愈,肛周的皮肤呈苔藓样改变、粗糙肥厚,瘙痒部位在抓挠时有皮屑脱落,剧烈痒感阵发,脉沉细、舌质淡、苔白薄,口干不思饮水,确诊为血虚风燥证型。31例患者发病缓慢,肛周的皮疹多为丘疹、丘疱疹,颜色暗淡,渗出液体少且稀薄,部分伴有鳞屑,因瘙痒而将皮疹抓破后外溢出少许浸水,舌质淡、舌苔白薄腻、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诊断为脾虚湿蕴证型。

1.2.2 治疗方案①血虚组:采用当归饮加减方进行治疗,致力于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药包括:黄芪、白芍、生地黄、地肤子、蒺藜各15g,当归、何首乌、川芎、防风各10g,甘草、蝉蜕各5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若患者口渴咽干加入麦冬、玄参,若剧痒难忍,无法入眠,则加入酸枣仁与珍珠母,若患者肛周边缘皲裂、粗糙肥厚,则加入鸡血藤与丹参。②脾虚组: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方,治以健脾、益气、利湿,方药包括: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白芍15g、苍白术15g、柴胡10g、陈皮10g、防风10g、黄柏10g、升麻5g,1剂/日,水煎,早晚两次服用。若患者隐血不足加入烊化阿胶6g,若局部潮湿较重则加入蒲公英15g、虎杖20g,若瘙痒严重加入苦参与白蒺藜各15g。此外,给予两组患者除湿止痒软膏外敷治疗,将软膏涂在肛周病变部位,每日3次,3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治愈:肛周皮疹彻底消退,患者不再有瘙痒症状;显效:肛周皮疹消失在总量2/3以上,瘙痒症状改善明显;好转:肛周皮疹消失的量为总量的1/2,瘙痒的症状部分减轻;无效:皮疹与瘙痒均为改变或加剧。

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1

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中医医师为患者进行临床辨证,最终将患者分为血虚风燥证型(22例)及脾虚湿蕴证型(31例)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对症汤剂治疗之后,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45%(血虚组病患)、96.77%(脾虚组病患),各组均有1例无效,见表1。而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之后,均未发生任何显著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医师研究证明,常见的慢性肛周湿疹皮肤疾病,多是由急性的湿疹病症治疗延误问题而导致,为提高这一病症的痊愈率,研究人员立足于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整合出诸多治疗方案[3]。这些治疗方案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分型不够精细,患者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在治疗后常易反复发作,使患者痛苦不堪。

我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慢性肛周皮疹病症的临床治疗,对53例患者实施了中医理论辨证,并为其进行了分型治疗,将53例患者确诊为血虚风燥及脾虚湿蕴两种证型,并针对各自病症状况,采用了中药汤剂及外敷软膏的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得到了95.45%(血虚组病患)、96.77%(脾虚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证明了中医辨证方法在治疗该病症中具有的优势。

但是,从细节来看,本院对53例患者治疗的痊愈率分别为45.45%(血虚组病患)、70.97%(脾虚组病患),患者痊愈状况较差,且各存在1例无效的患者。总之,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肛周是真具有良好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对临床症状分型及治疗方案进行完善。参考文献:

[1] 陆明山.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肛周湿疹[J].山西中医,2012,28(11):7-7.

屁股湿疹治疗方法.doc

屁股湿疹治疗方法 湿疹,属于比较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那么,屁股湿疹该怎么办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屁股湿疹病因: 内因 患者的过敏素质是本病的重要因素,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改变,神经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劳累等也可能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此外内分泌,代谢及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等与发病也有关系。 外因 如:日光、湿热、干燥、搔抓、摩擦、化妆品、肥皂、皮毛、燃料、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等也可使湿疹加重。 其它因素 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微生物在皮炎湿疹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加重了疾病。研究表明,在患者皮炎湿疹发病部位,真菌和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同一部位的带菌数量。不良生活习惯,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这些因素刺激都会改变或损害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功能。 屁股湿疹的症状:

一、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 (一)急性湿疹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尚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 (二)亚急性湿疹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迁延而来,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 (三)慢性湿疹多有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皮损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皮损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 二、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侧为多见;皮疹往往对称性分布。 三、自觉瘙痒剧烈。 四、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五、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疹有耳湿疹、手足湿疹、乳房湿疹、肛门外生殖器湿疹、小腿湿疹等。 六、化湿膏祛湿止痒,解除湿疹困扰。 : 1:药酒疗法 处方:豆薯子(又称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药炒黄、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时候,湿敷患处。日2次,每次20分钟。本品有毒,不可内服。 疗效:用药1-3周,治愈率达100%

中药治疗湿疹的方法

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1)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 慢性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2.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3.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慢性湿疹效佳。 4.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1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其预防及护理重点在于: 1、查找病因:湿疹病因复杂,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过敏反应 2、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应予母乳喂养,或将牛奶多煮一会儿,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抗原性降低,以减轻过敏反应,也可以用其它代乳品替代,避食奶油、奶酪、冰淇淋等奶制品。对鸡蛋过敏者,鸡蛋也应多煮一会儿,或只吃蛋黄,不吃蛋清,因为鸡蛋的抗原性主要来自蛋清,鸡蛋黄极少引起过敏反应。对尘螨过敏者,避免使用地毯,尽量将旧报纸、杂志及其他容易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

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肛周湿疹有什么症状

https://www.360docs.net/doc/5f3529228.html,/ 1 肛周湿疹有什么症状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多变,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发病,包括物理的、化学的、 生物的外界因素和机体内在的精神神经失衡,代谢功能障碍,器官功能失调,表现于临床是一种非特异性变态反应,难以确认某一单纯因素引发湿疹,也难以用排除 某一因素而使症状缓解而痊愈。其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其肛周皮肤,也可延及会阴部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起初的症状表现为瘙痒,也是促使患者就医的症状之 一,患者觉肛门及肛周皮肤瘙痒剧烈,自觉或不自觉的用手通过内裤揩擦局部,才会感觉舒适。同时肛周湿疹的患者还会感觉到肛门潮湿,那是由于湿疹的分泌物而 引起,轻则肛门终日潮湿,有腥臭气味,内裤发黄变硬,重则内裤粘附于肛门上,需经常用手将内裤从粘附处撕开,夜间尤为加重。根据肛门湿疹病程和皮损情况分 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症状和体征各异。 1、急性肛周湿疹 发病快,病程短,初起有红斑、丘疹、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轻者微痒,重者剧痒,间歇发作,夜间剧增,影响睡眠,皮损广者可有发热,早期患部微热、潮红、 肿胀、分界对称,边界不清楚,逐渐向健康皮肤蔓延称为红斑性湿疹;继而出现小米粒大丘疹成片称丘疹性湿疹;如炎症继续发展则丘疹充满浆液变成丘疱疹或水疱 称为水疱性湿疹;水疱感染变成脓疱后,腹股沟淋巴结发炎肿痛,出现毛囊炎和疖肿,称为脓疱性湿疹;经过搔抓脓疱或水疱破裂,浆液或脓汁流出疱面湿润糜烂, 疼痛,渗液有腥臭味,称糜烂性湿疹;渗出干燥后形成黏着的痂皮称结痂性湿疹。急性病程为数天或2~3周,虽可治愈,但易复发而成慢性。 2、亚急性肛周湿疹 多由急性迁延而来,病情较慢,炎症比急性轻,水疱不多,渗液较少,尚有红斑、丘疹、鳞屑、痂皮糜烂等。 3、慢性肛周湿疹 多因急性、亚急性经久不愈而转为慢性,亦有一开始就是慢性者,水肿及炎症较轻,肛缘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弹性减弱或消失,伴发皲裂,棕红或灰白色,皮损界线不清,剧痒,病程长达数年不愈,且易反复发作。 以上就是肛周湿疹的一些临床表现,可以通过上面的表现来对肛周湿疹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根据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肛周湿疹有了一个很详细的了解了,如果有家人或朋友出现了上面的一些临床症状,大家可以通过这些表现进行一个初步的诊断。 https://www.360docs.net/doc/5f3529228.html,/gzsz/2014/0718/182423.html

湿疹药方中药药浴

中药药浴 主治:宝宝身上的湿疹,尤其是干燥型带硬痂的湿疹。 方子: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苦参6g,浮萍10g,白藓皮10g,地肤子10g,蝉蜕6g 使用方法:以上药材从药房抓回后,放在在砂锅里,视砂锅大小,加半锅到一锅水,熬20分钟。篦出药渣,取药汤,宝宝洗澡时加在洗澡水中,泡浴5分钟,之后不必再用清水冲洗,直接擦干穿衣。 我说两句:这个药浴方最早是六院给开的免煎药,类似冲剂,加开水即溶。虽然方便,但价格不菲,在湿疹迟迟不愈的情况下不适合天天使用。后来我按照处方,在中药房抓来自己熬,味道和颜色与免煎药一样,价格却便宜了一半,于是就改成抓药自己熬了。需要注意的就是熬好的药汁一次用不完,一定要放在冰箱里,而且尽量在一周内用完,否则会变质。因为是外用药,熬药时用水量和洗澡时加药汤的量都不必教条。用量的基本原则就是,湿疹严重时多放,以水程较为明显的褐色为准;湿疹轻时少放,以水稍带颜色为准;湿疹刚刚痊愈不要立刻停用,要再持续用上三五天巩固。 朱豆刚来廊坊那阵我们顾不上抓药熬药,有一个多星期没有药浴,朱豆身上的湿疹一度达到顶峰,右侧胳膊肘上侧有一块占全手臂将近1/6的硬痂,看起来十分可怕。后来用药浴,第一次比较浓,硬痂外层直接变软了,连续几次药浴后硬痂面积迅速减小。 川百止痒洗剂 生产厂家:北京贞玉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主治:干燥型湿疹,配合中药药浴使用,尤其适合用在头发里的湿疹。 使用方法:药浴时当作浴液和洗发精使用,用药浴水冲洗干净即可,不必再用清水冲洗。我说两句:外观如上图中间桔红色那只,貌似药房不好买,我的是从石家庄六院开的,小小的一只30ml,要将近40!朱豆头上的湿疹有一段时间面积较大,还干到掉皮屑,但因为都在头发里,很不好上药,我也总是偷懒不涂。用这个洗剂,洗发护理头皮一举两得,第一次洗完我就发现头皮屑没有了,可见是很滋润皮肤的。持续使用下去,头上的湿疹逐渐就下去了。 郁美净 从超市就能买到,粉色纸盒1.5元一袋,五连包是4.9-6.5元不等。 主治:干燥型湿疹 使用方法:挤出一大坨,一定是一大坨,糊在湿疹部位,涂抹均匀,以看不到皮肤颜色为准。每天至少6次,湿疹严重时,看到皮肤颜色就涂,一天不限次数。 我说两句:郁美净在朱豆湿疹初期我也用过,没有起到作用的根本原因就是用量没掌握好。后来我曾经把郁美净用在朱豆头发里的湿疹,因为不愿意往朱豆头发里涂药,味道大,还会蹭的到处都是,郁美净味道好闻,也不怕蹭,所以就涂郁美净。想起来就涂,一天也不记得涂了多少次,只一天头皮上的湿疹就变软掉皮,露出好皮肤了。可惜当时我没联想到朱豆脸上的湿疹也可以这样用,导致又走了很多弯路。 主治:严重的干燥型湿疹 使用方法:挤出一大坨,一定是一大坨,糊在湿疹部位,涂抹均匀,以看不到皮肤颜色为准。每天至少6次,湿疹严重时,看到皮肤颜色就涂,一天不限次数。 我说两句:硅霜和郁美净的用法和原理一样,就是保湿,郁美净控制不理想的干燥型湿疹可

(中医)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 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杜锡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博士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等,常反复发作,湿疹急性期剧烈瘙痒,尤其在晚上致小儿烦躁哭闹而影响睡眠和进食,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中医药因能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皮损,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复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古代医藉记载的“奶癣”、“胎敛疮”、“四弯风”等相当于小儿湿疹,如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云: “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 “胎敛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明确指出本病多因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认为其病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四弯风》又载: “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人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诸病源候论》认为小儿发病乃“五脏有热,熏发皮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是心家有风热”。清《外科真诊》记载: “奶癣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而成,有干湿之分。干者形如癣疥,痒起白屑;湿者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就是一种常见得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得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 但对成人得急性湿疹有丰富得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得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 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就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得作用,同日寸使局 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就是临床比较常见得婴儿皮肤病,好发得部 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得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 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

肛周皮肤有湿疹诊断详述

肛周皮肤有湿疹诊断详述 *导读:肛周皮肤有湿疹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急性湿疹 任何部位急性湿疹一般均循潮红-丘疹(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鳞屑)-色素新生这一过程,同时伴发瘙痒。临床突出表现为浆液渗出明显,严格者呈点滴状渗出,剧烈的瘙痒使患难以耐受,由于搔抓而出现抓痕、血痂、合并细菌感染而出现脓疱、脓性渗出、脓性结痂,呈现湿疹特有外观,即多种型态皮疹同时存在。肛门皮肤为一敏感区,急性湿疹瘙痒尤为剧烈,粪便污染更易招致细菌感染,症状表现更重,可扩展及会阴、阴囊、臀部皮肤,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使病程极不稳定,治疗过程延长,而转为慢性经过。 (二)慢性湿疹 肛周慢性湿疹较急性湿疹更为多见,局部表现为皮肤增厚,苔癣变化,皱襞皲裂明显,倾向渗出,瘙痒剧烈,慢性经过,易于复发。 肛周皮肤有湿疹的鉴别诊断: 1、肛周皮肤有湿疹与肛门瘙痒症的鉴别:湿疹常发有丘疹、红斑、渗出、糜烂,以后继发瘙痒,而后者常以发痒为主,无渗出液,搔抓破后,继发渗出、出血、糜烂。

2、肛周皮肤有湿疹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后者有明显的接触物 刺激病史,容易查清,皮疹仅限于接触部位,形态单一,水疱大,境界清楚,去除病因后,皮炎消退较快,很少复发。 3、肛周皮肤有湿疹与肛周神经性皮炎的鉴别:后者常发瘙痒, 后出现扁平丘疹,有苔癣样变,淡褐色,干燥而坚实,病变部位可延至骶尾部、会阴及阴囊。 除去各种可能引起湿疹的原因,对各种慢性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龋齿、鼻窦炎;各种肛肠慢性病如痔、肛瘘、肛窦炎都应积极治疗。少吃辣椒、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分析接触的各种物品、用具以及化学品中可能致敏的物质,应加以清除。在用药过程中如见局部出现红斑、瘙痒等可疑过敏性症状时,应立即停药。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避免搔抓、摩擦,忌用肥皂水浸洗和有刺激性的药物薰洗、坐浴或外敷,以免加重病情,要防止腹泻或便秘及其他诱发原因。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肛周皮肤有湿疹的诊断,肛周皮肤有 湿疹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肛周皮肤有湿疹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肛周湿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肛周湿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局限于肛周皮肤,起病为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继而结痂、脱屑。病程久的可出现皮肤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皲裂、渗出、瘙痒反复发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肛周湿疹的治疗原则应根据致病的病因,以及局部皮肤的症状、皮损情形,进行有效的整体治疗及对症处理。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四种: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外用药治疗。 一、肛周湿疹的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物质,按嘱服药,一般来说,治疗用药以抗过敏,止痒,有合并感染者需抗感染治疗。对一些顽固性的手足湿疹可选择光疗法,有较好的疗效。康利莱提醒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皮肤局部刺激,如肥皂刷洗,热水烫洗,过度搔抓。2、少饮酒,忌吃刺激性食物,如虾、蟹、辣椒、煎炸食物等。 3、不可滥用止痒和刺激性的外用药物,如碘酒、药酒等。4、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二、肛周湿疹的药物治疗 常用西药有脱敏药、消炎止痒药和镇静剂。如维生素C,每次0.1克,1日3次,朴尔敏,每次4毫克,1日3次。瘙痒厉害,影响睡眠时,可服用鲁米那、安定等。为消炎止痒,可静脉注射5%氯化钙溶液,每次1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溶液,每次10毫升,每日1次。 中医药和针灸治疗湿疹有良好效果,急性肛周湿疹可选服龙胆泻肝汤、四物消风饮,以清热祛风、除湿止痒。慢性肛周湿疹可服用养血祛风、除湿止痒剂: 三、肛周湿疹的针灸治疗 可选大椎、肺俞、曲池、三阴交、血海、长强等穴,有止痒消炎作用。 四、肛周湿疹的外用药 急性期,可用5%硼酸溶液局部涂敷。或用苍术15克,黄柏15克,地输15克,大黄15克,苦参15克,煎汤,熏洗坐浴。慢性期,可用5%煤焦油软膏、10%硫磺软膏、肤轻松软膏等外敷。或用中药青黛散:青黛、黄柏各30克,石膏,滑石各60克,研为细粉,外敷。 肛周湿疹的患者有时因肛门奇痒难忍而喜欢用烫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以达一时解痒之快。这是不对的。因为过烫的水刺激了肛门皮肤,引起分泌物增多,渗出浸淫,导致皮肤的炎症加重,使疾病长期不能治愈。此外,肛周湿疹患者还要注意日常饮食,忌食或少食刺激性食品,如白酒、辣椒、胡椒、生姜、大茴

中医治疗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中医治疗湿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医治疗湿疹一、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 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 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 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二、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 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

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另一治法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养血为主,参考药方如下:荆芥12克,防风12克,白藓皮15克,丹参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18克,薏苡仁24克,白芷9克,鸡血藤20克,赤芍10克,白术15克,党参18克,淮山18克,乌梢蛇15克,水煎服。 湿疹外用药洗方: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 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治疗肛周湿疹的效果观察_卢燕玲

4参考文献 [1]秦浩,陆豪,孙迎红,等.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1,9(3):214.[2]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407. [3]上海第一学院眼耳鼻咽喉科医院眼科教研组.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68-269. [收稿日期:2012-10-15编校:潘宏竹] 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治疗肛周湿疹的效果观察 卢燕玲(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ICU,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磺胺氧化锌治疗肛周湿疹的效果。方法:将93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清洗后,对照组用聚维酮碘软膏涂擦,观察组用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涂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湿疹治愈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复方磺胺氧化锌治疗肛周湿疹疗效肯定,成本低廉,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关键词]肛周湿疹;复方磺胺氧化锌;治疗 肛周湿疹好发于长期卧床危重患者、大小便失禁和腹泻 次数频繁的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红斑、糜烂、渗出、脱屑[1]。2010年起我院ICU用复方磺胺氧化锌治疗肛周湿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 2011年10月我院综合性ICU 收治93例肛周湿疹患者,其中男65例,女28例,年龄8个月 72岁。25例肛周湿疹,皮肤出现散在红疹,34例出现红斑,25例肛周会阴部皮肤大面积红斑、糜烂、渗出,9例结痂、脱屑。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肛周湿疹出现的面积、轻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部肛周皮肤,彻底清除肛周会阴部的粪便、尿液、分泌物后(尿失禁患者在无菌技术下常规予留置尿管),待其自然干燥后,观察组用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生产的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轻轻涂擦肛周湿疹部位,3次/d,7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聚维酮碘软膏涂擦,3次/d,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睡气垫床,定时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治疗7d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治愈:局部皮肤干燥,红疹消除,糜烂创面结痂并脱落;显效:局部皮肤较干燥,红疹明显减退,糜烂创面结痂;有效:局部皮肤红疹减退,糜烂创面部分结痂;无效:局部皮肤红疹无减退。治愈、显效加有效视为总有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4612(26.0)12(26.0)18(39.0)4(9.0)42(91.0) 观察组4722(47.0)16(34.0)8(17.0)1(2.0)46(98.0)注:两组比较,Z=2.856,P=0.0043讨论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亦偶有蔓延至臀部、会阴部,局部可出现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病程长,肛周皮肤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发生皱裂、渗出、瘙痒,易反复发作。由于分泌物或排泄物长期对皮肤的刺激和腐蚀而导致红肿和糜烂;或因护理不当和频繁擦拭皮肤引起皮肤损伤。肛周湿疹的治疗宗旨是:尽快控制皮肤炎性反应,缓解疹痒症状,延缓和减轻发作,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确诊为肛周湿疹后,除了尽可能祛除诱发湿疹的病因和全身药物治疗外,需要药物局部对症治疗。目前,临床常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氧化锌软膏[2]。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和毛囊炎等,且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还可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而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锌、硼酸、炉甘石、磺胺、水杨酸甲酯。其中的氧化锌具有弱的收敛作用,既有滋润和保护作用,又有收敛和干燥性能;硼酸为弱防腐药,对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刺激性小[3];炉甘石、磺胺为广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抑菌作用;水杨酸甲酯有促进局部循环,止痛作用。因此,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具有消炎、保护和轻度收敛作用,软膏以凡士林为基质具有油性大、渗透性强而起到软化增厚的皮肤、保护创面、防止于裂的作用,能提高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表1结果表明,按α=0.05水准,Z=2.856、Z>1.96,P<0.05,可认为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组与聚维酮碘软膏组间有统计学意义,且复方磺胺氧化锌治疗肛周湿疹疗效优于聚维酮碘软膏组。 4参考文献 [1]王友光,袁蓓.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2):50. [2]王可为.改良氯锌油软膏在小儿消化道术后皮肤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4):62. [3]王新红,果志远,张兆清.对氧化锌软膏处方的改变及其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6):452. [收稿日期:2012-11-09编校:潘宏竹] · 768 · 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

中医治疗湿疹药方

番荔枝的种子具有抗着床和致流产作用。【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补脾胃;清热解毒;杀虫。主恶疮肿痛;肠寄生虫病 百合大枣汤: 主料:百合(干)40克,枣(干)100克,桑椹子40克 百合大枣汤的做法: 1. 大枣去核洗净; 2. 百合、桑葚子洗净; 3. 以上三味约同置煲内,加水5碗,煲至出味。 健康提示 1. 凡血虚而风燥者,有慢性皮肤湿疹、干燥脱皮屑、色毒沉着,患部剧烈瘙痒,抓后有黄色液体渗出; 2. 本汤养血祛风,保护皮肤润滑; 3. 桑葚子及桑树所结成的一种聚合果实,多汁叶甜,能补虚益气、明目聪耳、利水消肿、解酒毒。 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

壮医治疗湿疹,常采用以下方法: 1.艾灸阿是穴,曲池(肘横纹头处)、大椎(颈后高骨下方)、合谷(手背一、二掌骨之间中点)。 2.渗出液多时可用煅石膏、煅明矾各适量研粉过筛,调茶油外用。 3.选用黄连、苍耳子、苦楝皮煎水外洗。 4.芦荟100克,捣烂涂患处。 1.冰硼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冰硼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2.双料喉风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3.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抹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止痒的功效。 4.季德胜蛇药片:将5~10片的季德胜蛇药片研成细末,再用米醋将其调成稀糊状。清洗患处后,将此药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5.青蛤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青蛤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可连续用药5~7日。若患处皮肤已出现了皲裂、糜烂、渗液等症状,可先将此药与适量的香油调成糊状,再涂抹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7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 缓解痛经 按摩:先用拇指点按肚脐、气海、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每穴半分钟。然后仰卧位,用右手掌按揉下腹部(脐以下)约3分钟,再由脐部向耻骨联合(阴部前方高骨)推摩30分钟。要求经前1周开始自我按摩,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3天结束。 灸法:(1)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2)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肛湿疹真难受五大误区需注意

肛湿疹真难受五大误区需注意 肛门湿疹是指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少数可累及会阴部。奇痒难忍。常潮湿,皮肤浸润肥厚,可发生皲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肛门湿疹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久拖不治还会加重病情。为了能够更快的治愈疾病,我们就必须远离肛门湿疹的治疗陷阱。由于肛门湿疹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可以选择中医进行治疗,外用可以涂抹帕芙欧珍肤膏以加强治疗。那么,肛门湿疹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呢? 病因: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外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在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多汗、搔抓、摩擦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有些日常生活用品如香脂等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某些食物也可使某些人湿疹加重。内在因子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障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等精神改变,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产生或加重湿疹的病情。 从发病机制上来看,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但其病因与变应原的性质、免疫反应的特点以及与IgE介导的迟发反应是否相关,尚未完全阐明。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素质,后者受遗传因素支配,故在特定的人中发生,但又受健康情况及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例如患者有时不能耐受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许多无害刺激,如某些

食物可使湿疹加重。患者的敏感性很强,斑贴试验室时可对许多物质发生阳性反应;除去某些致敏因子,湿疹病变不会很快消失;但也有的患者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环境等使机体的反应性发生变化,再接受以往诱发湿疹的各种刺激,可不再发生湿疹。这些都说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肛门湿疹的症状是什么? 肛门潮湿 由于湿疣的分泌物而引起,轻则肛门终日潮湿,有腥臭气味,内裤发黄变硬,重则内裤粘附于肛门上,需经常用手将内裤从粘附处撕开,夜间尤为加重。 肛门瘙痒: 为初起症状,也是促使患者就医的症状之一,患者觉肛门及肛周皮肤瘙痒剧烈,自觉或不自觉的用手通过内裤揩擦局部,方略觉舒适。 多形性皮疹 皮疹形态表现多样,初起表现为患处皮肤潮红,肿胀,向健康皮肤蔓延,呈“红斑性湿疹”;继而出现散在或片状的小米粒大小的丘疹,呈“丘诊性湿疹”;继续发展,丘疹充满浆液,形成丘疱或水疱,呈“水疱样湿疹”; 感染后形成脓疱,呈“脓胞性湿疹”;破裂后疮面渗液糜烂,呈“糜烂性湿疹”;渗液干燥后,形成痂皮,呈“结痂性湿疹”;治疗后炎症消退,皮肤覆以鳞屑,呈“鳞屑性湿疹”。治疗肛门湿疹的五大误区: 1、耻于就医 对于肛门湿疹,很多女性患者由于羞涩感,不好意思去医院诊治,而自行盲目用药治疗,认为抹点药膏就会好,殊不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于肛门湿疹的药膏,大都是一些刺激性的药物,虽对瘙痒有一定的缓解但是不利于长期的治疗,因临床上肛门湿疹的形成原因有很

湿疹的中医论治

【关键词】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摘要]湿疹是第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祖国医学对此病也早有描述,并具有一定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关键词]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人数的10%左右。本病的特点是皮疹多形,剧烈瘙痒。祖国医学对此病的论述甚多,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各有其名。发于小腿部的称“下注疮”、“湿毒疮”、“湿濂疮”,如明代《外科准绳 ・下注疮》[1]记载: “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 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发于手部的皲裂性湿疹称“掌心风”,如清代《外科真诠・掌心风》[2]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3]都记载: “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全身泛发的急性湿疹名“浸淫疮”,如隋代《诸病源侯论・浸淫疮侯》[4]记载: “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或“秀球风”。此外婴幼儿湿疹科“胎濂疮”等等不一而论。 1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但有内、外之分。外风、湿、热属于六淫邪气。内风、湿、热系脏腑功能失调所生,前者属外因为致病的条件,为标;后者属内因,为发病的基础,为本。外因通过内因起,本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关于外因方面,虽亦包括六淫,例如气候变化,季节因素与日光、风沙、水土都有关系但其中以外湿为主,如坐卧湿地、居住卑湿、雨淋水渍等。关于内因方面,以脾、心肝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湿、内热、内风为主。清朝《杂病源流犀烛・湿病源流》曰: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 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 10 克,白茅根 20 克,生地 15 克,银花 10 克,车前草 20 克,生石膏 30 克,六—散 30 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 0.2 ~0.3 克(或用生玳瑁 3 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 10 克 ;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 6~ 10 克。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 12 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 10 克,灯心 3 克,六一散 15 克,车前

草 20 克。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 30 克,祛湿散(川连 24 克,黄柏 240 克,黄芩 120 克,槟榔 90 克,共研细末)15 克,化毒散(市售)10 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 60 克,煎水 1000 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 60 毫升,祛湿散 15 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 6 克,灯心 2 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 6 克,炒谷稻芽各 10 克,六一散 10 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

用什么方法治湿疹.doc

用什么方法治湿疹 湿疹,属于比较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那么,该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治湿疹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治湿疹的方法一: 1.芹菜汤:芹菜250克,煎汤,吃菜饮汤,连续服用。 2.苍耳子防风红糖煎:苍耳子60克,防风60克,红糖25克。将苍耳子、防风加水浓煎熬膏,加红糖,每次二汤匙,开水冲服。 3.白菜萝卜汤:新鲜白菜100克,胡萝卜100克,蜂蜜20毫升。将白菜、胡萝卜洗净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开水后加菜,煮5分钟即可食用,饮汤时加入蜂蜜,每日2次。 4.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根据银翘散原方配制成的冲剂),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温开水溶解后服。 治湿疹的方法二: 内治疗法 湿疹的治疗目的在于抗炎、止痒。常用的有抗组织胺药、镇静安定剂。对急性期可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作静脉封闭。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

局部疗法 对症选用适当的剂型,外用药物应根据需要及皮疹特点,选用清洁、止痒、抗菌、抗炎、收敛及角质促成剂等。 急性湿疹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作冷湿敷,当渗液减少后可选用含有皮质类固醇的霜膏和湿敷交替使用。 亚急性湿疹一般常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含有皮质类固醇的乳剂和糊剂等。为了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在前述药物中加入新霉素等抗生素。 慢性湿疹常用糠馏油、黑豆馏油、煤焦油和皮质类固醇类软膏或霜,也可将这类药物制成硬膏或涂膜剂。此外,对限局肥厚性损害尚可用皮质类固醇作局部皮内注射。每周1次,一般4一6次为一疗程。 中医疗法 中医中药治疗湿疹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期的表现,治疗也不同。急性湿疹如湿热重,红肿渗出时宜清热泻火,凉血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湿疹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则宜养血祛风,活血润燥,方用四物消风汤加减。 针灸疗法 常选用的穴位有曲池、足三里、委中、血海;耳针穴位如肺穴、神门、皮质下及内分泌穴等。 湿疹的预防方法: 一、患者要控制住自己的手,皮疹瘙痒时可以局部搽药,或用药液湿敷止痒,绝不能搔抓。搔抓对皮肤是恶性刺激,皮疹必然会加重,甚至出现

中医辨证湿疹

湿疹重在辨别湿热浸淫、脾胃湿蕴与血虚风燥。以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比,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多为湿热浸淫证;以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差,神疲,腹胀便溏,多为脾虚湿蕴证;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者,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多为血虚风燥证。湿疹治疗应根据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由于湿疹患者始终存在程度不同的瘙痒,故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应适当的加用止痒的药物。 1.湿热浸淫证湿疹 湿疹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湿疹治法: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汤组成与用法】 龙胆草(酒炒)6g,黄芩9g,栀子(酒炒)9g,泽泻9g,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湿疹、带状疱疹、足癣等属湿热浸淫者。 【龙胆泻肝汤加减应用】皮疹发于上部者,加桑叶、菊花、蝉蜕;湿疹发生于中部者,加重龙胆草、黄芩用量;发于下部者,加萆薢、车前子;伴有青筋暴露着,加泽兰、牛膝。 中医治疗湿疹之穴位注射 (一)中医治疗湿疹之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曲池;2、长强。 (二)中医治疗湿疹之治法 药液:第一组穴用维生素B12毫克)注射液;第二组穴用非那根毫克)加维生素B1(50毫克),主要用于阴囊湿疹。 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第一组穴每穴注射入药液1毫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第二组穴,将药液全部注入长强穴,3日1次,2次为一疗程。 (三)中医治疗湿疹之疗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