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四选一(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 2.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 .女娲 B .炎帝 C .黄帝 D .大禹 3.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4.《论语》中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下面不属于...齐桓公称霸原因的一项是【 】 A.齐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实力增强 B.任用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D.提出“尊王攘夷”口号 5.右图所示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至今仍碧水长流。如果想一睹这一古 代工程的风采,应该到【 】 A .浙江绍兴 B .湖北随县 C .四川成都 D .河南 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A.兴办私学 B.创立儒学 C.开办太学 D.创设科举制度 7.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人才辈出,留下许多佳话。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就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 .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名:

8.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B.魏C.齐D.燕

9.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统一B.战争频繁C.诸侯争霸D.王室衰微

10. 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

11.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

A.漠北地区

B.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C.河套地区

D. 长城以北地区

13.昭君出塞的时期是【】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元帝

14.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A B C D

15.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班超

D.陈胜

16.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是在哪一战争之后?【】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

17.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

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1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20.《西游记》中,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太上老君”是哪一宗教中的人物?【】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答题纸上写“√”,错误的在答题纸上写“×”。共10分)

21.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2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大禹时期。()

23.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过今天的台湾。()

24.皇族司马炎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25.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26.尧舜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27.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与楚庄王有关的成语是。

28. 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汉武帝。

29.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30.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31.今天的汉字是从__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这种文字诞生于______________代。

四、材料解答题。(本题共3大题,共30分,第31题10分,第32题8分,第33题12分)

32.读图学史:(本题10分)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1)上面图片展现的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这条交通要道被称为(1分)历史人物对开辟这条历史要道贡献最大。(1分)

(2)根据第一副图这条交通要道的主要路线,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区(地点)。

A : B: F: 。(3分)

并概括“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分)

(3)这一历史事件是在皇帝统治时期。(1分)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的官职是(1分)

它的设置标志着(1分)

32.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材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材料二: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

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什么主张?(1分)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1分)他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2分)(2)材料二中的“致命打击”的件事指的是(2分)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历史现象?(1分)(3)材料三的主张是提出来的?(1分)

33.改革和统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本题12分)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商君”是,(1分)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2分)

商君的做法和“始皇”“并天下”有何关系?(2分)【材料二】

(2)据材料二,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制度。为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措施?(3分)

【材料三】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1分)

材料三反映了“魏主”的措施是。(1分)

(4)你最赞同谁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答案:BCBAC AACAA CBDAA BBcAA

二、判断题

25×√√×√

三填空26禅让制分封制

27城濮之战问鼎中原

28秦始皇

29张仲景王羲之

30祖冲之

31甲骨文商朝

四、材料题

32.丝绸之路张骞

A长安 B河西走廊 F大秦

促进了欧亚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

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33.仁或仁爱,儒家,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焚书坑儒百家争鸣

董仲舒

34、(1)商鞅或公孙鞅;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2分)。(2)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

(3)孝文帝,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1分)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2、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 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知识。 3、黄帝发明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4、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③有最小的负数,没有最大的正数;④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⑤a -一定在原点的左边。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5 32a a a =+ B .22a a -=- C .3 3 )(a a =- D .2 2 )(a a -- 3、b a 、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3所示,将b a b a --、、、用“<”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a <a -<b <b - B .b -<a <a -<b C .a -<b <b -<a D .b -<a <b <a - 4、我市有305600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精确到千位) ( ) A .4 30.5610?元 B .5 3.05610?元 C .5 3.0610?元 D .5 3.110?元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7 32 xy 的系数是3,次数是2 B .单项式m 的次数是1,没有系数 C .单项式z xy 2 -的系数是1-,次数是4 D .多项式322 ++xy x 是三次三项式 6、在解方程 13 3 221=+--x x 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134)1(3=+--x x B .63413=+--x x C .13413=+--x x D .6)32(2)1(3=+--x x 7、某品牌手机的进价为1200元,按原价的八折出售可获利14%,则该手机的原售价为( ) A .1800元 B .1700元 C .1710元 D .1750元 8、中国古代问题: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 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羊数就一样了”。若设甲有x 只羊,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21-=+x x B .)1(23-=+x x C .)3(21-=+x x D .12 1 1++=-x x a b 图3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寒假将至,小华计划到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所在地游玩,你能告诉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吗?() A.云南省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半坡村 D.浙江省余姚市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A.文献记载B.图片展示C.影像记录D.考古发掘 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没有语音 B.会不会使用火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能不能直立行走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请问下列原始居民中已经学会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城市出现。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6.观察下列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分封制、桀 B.宗法制、纣 C.推选制、启D.禅让制、启 7.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请问它属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9.与如图相关的远古传说是()

A.仓颉造字B.伶伦制作音律C.大禹治水D.隶首发明算盘 10.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B.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C.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D.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11.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 12.战国时期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国家,合称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中处于最西端的是() A.燕国 B.楚国 C.齐国 D.秦国 13.《华阳国志》有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那么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原因是 (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14.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5.伟大诗人李白曾歌颂秦始皇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请问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间为()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黄巢起义 17.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18.西汉初期吸取秦亡教训,开始采取休息生息政策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9.“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华佗发明麻沸散 20.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使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是()A.蔡伦 B.华佗 C.张仲景 D.张凌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垣曲初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四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的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十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十个班优生率和及格率差距都较大,306班和309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字很难认,

字的大小不一。 (2)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不同概念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方方面面的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

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3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最新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本文自动智能摘要 14.若,则. 那么2007,2008,2009,2010这四个数中_____可能是剪出的纸片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1~24题,每题8分,共32分) 21.计算:(1)(-10)÷(2). 25.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BD=AB=CD,线段AB、CD的中点 E、F之间距离是10cm,求AB,CD的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答案:C, 解析:正数和负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2.答案:D 解析:互为倒数两数乘积为1,所以本题实质上求的倒数. 3.答案:C 解析:由数轴可知:a<b<0,. 4.答案:C 解析:有效数字是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最后一位数字止,所以0.0450有3个有效数字. 5.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四棱锥,四棱锥有5个边. 6.答案:B 解析:可以去a=-1,b=-;ab=,=. 7.答案:A 解析:去分母时,方程左右两边各项都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能漏乘. 图1图2图3图4 由于主视图两旁两列有两层小方格,中间一列1层小立方体,因此俯视图区域内 每个方格内小正方体最多个数如图2所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答案:四,五 解析: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12.答案:球、正方体. 14.答案:1 解析:由可得,所以=5-2×2=1. 15.答案:2 解析:原式=,因为不含xy项,所以=0. 16.答案:n-m 解析: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表示的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17.答案:-2a

25.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七年级期末试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近四百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后 ( ) A.东晋 B.西晋 C.陈朝 D.隋朝 2、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素有世界桥梁之称。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项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3、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4、《梦幻西游》游戏新推出一个游戏活动背景:大唐贞观年间的某天夜里,京城暴雨,巨雷轰塌长安衙门的监牢围墙,大批重犯趁乱一哄而逃。太宗皇帝李世民震怒,限期将在逃重犯缉拿归案。你知道当时由哪个部门完成皇帝的任务A.刑部B.兵部C.吏部D.工部 5、被后人誉为其统治具有“贞观遗风”的唐朝皇帝是: (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藏族有一首民歌,名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你。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 《西游记》 D. 《大唐西域记》 8、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上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李春D. 僧一行C. 9、某投资期刊以:金属期货飞流直下三千尺为题报道了金属期货市场行情,此处引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来表达 A.金属期货市场当时跌幅很大 B.金属期货市场当日长幅很大 C.金属期货市场非常热闹 D.金属期货市场修建了瀑布 10、北宋都城汴京是今天的 A.开封 B.郑州C.南阳D.西安 11、在北宋与辽的檀渊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韩世忠 12、中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三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南宋时期 13、中国手工业者打商标做广告的意识始于(友情提示:济南刘家针铺广告)()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4、苏湖熟,天下足中苏湖指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齐国、楚国、秦国、燕国 3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 、战国、春秋、西周、秦朝 4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战乱频繁、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各国君主支持、百家争鸣 5《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文中的天府指的是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都平原、江南地区、河套地区 6与右图所示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改进造纸术 、发明指南针 、发明造纸术 、发明火药 7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水经注》、《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8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三国志》、《汉书》、《春秋》、《史记》

9要看500年的历史到北京,要看5000年的历史到西安,西安的碑林是的的旅游景点,其中就有书圣的作品,被尊称为书圣的是、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郦道元 10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 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 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黄帝、尧、舜、禹 11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2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 为此,秦始皇 时期设立了 、丞相、御史大夫、门下省、军机处 13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 请你告诉老人他的 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陇西郡、长安、咸阳、临洮 14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2,这个数是( ) A . 21 B .2 1 - C .2 D .-2 2.火星和地球的距离约为34 000 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4 000 000的结果是( ) A .0. 34×108 B .3. 4×106 C .34×106 D .3. 4×107 3.下列方程中与方程232+=-x x 的解相同的是( ) A.x x =-12 B.23=-x C.53+=x x D.23=+x 4.如图1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有一个汉字,与“爱”字对应的面上的字为( ) A.我 B.爱 C.专 D.页 5.下列各组运算中,其值最小的是( ) A. 2(32)--- B. (3)(2)-?- C. 22(3)(2)-÷- D. 2(3)(2)-÷- 6.利用一副三角板上已知度数的角,不能画出的角是( ) A. 15° B. 135° C. 165° D. 100° 7.在下午四点半钟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度是( ) A.30度 B.45度 C.60度 D.75度 8.图2是“东方”超市中”飘柔”洗发水的价格标签,一服务员不小心将墨水滴在标签上,使得原价看不清楚,请帮忙算一算.该洗发水的原价( ) A. 22元 B. 23元 C. 24元 D. 26元 9.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且6=-b a ,则1-b 的值为( ) A .2 B .2或3 C .4 D .2或4 10.将正偶数按图排成5列: 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则2 008应在( ) A.第250行,第1列 B.第250行,第5列 C.第251行,第1列 D.第251行,第5列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平方等于 16 1 的数是____,立方等于-27的数是____. 12.比较大小: -0.5__________3 2 - ;|-0.008|_________-1. 1 列 2 列 3 列 4 列 5 列 1 行 2 4 6 8 2 行 16 14 12 10 3 行 18 20 22 2 4 … … … 28 26 图2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 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每题2分,共50分) 1.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什么方式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战争 2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3.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 A、战国 B、春秋 C、西周 D、秦朝 4.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战乱频繁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各国君主支持 D、百家争鸣 5.《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文中的“天府”指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成都平原 C、江南地区 D、河套地区 6.与右图所示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改进造纸术 B、发明指南针 C、发明造纸术 D、发明火药 7.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水经注》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8.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三国志》 B、《汉书》 C、《春秋》 D、《史记》 9.要看500年的历史到北京,要看5000年的历史到西安,西安的碑林是的的旅游景点,其中就有书圣的作品,被尊称为书圣的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顾恺之 D、郦道元 10.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 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1.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2. 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 时期设立了

人教版2015年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2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2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40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 A.蔡伦 B.扁鹊 C.炎帝 D.祖冲之 2.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3. 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4.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郦道元 C、王羲之 D、贾思勰 5.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8、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 D、公元1600年 10、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1、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案栏内的相应位置。 A.女娲补天 B. 精卫填海 C. 嫦娥奔月 D. 牛郎织女 2.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 A. 350万年B . 260万年C . 170万年D . 80万年 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下列哪两个地方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A.周口店、元谋 B ?元谋、半坡C ?河姆渡、半坡 D ?周口店、河姆渡 4. 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 A.主干部分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B.华人都是黑眼睛、黄皮肤 C.黄色在中国古代最为尊贵 D.华夏族诞生在黄河流域 5?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A .黄帝 B .嫘祖 C.伶伦 D .仓颉 6.相传尧、舜、禹之间通过推举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 A.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7?相传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都城在 A.涂山 B. 绍兴 C. 阳城 D. 亳 8.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 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9.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叫 A.纣 B. 汤 C. 启 D. 桀 10. 中新网11月16日电: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一一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 开馆。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在这里展出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该是 A.大篆 B. 甲骨文 C.小篆 D. 隶书 11. 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00年 B.晚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年 12?举世闻名的“三星顿”文化盛行于商周时期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50分) I.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计15分) ( )1. This is _________ alarm clock. A. a B. an C. the D. / ( )2. We don’t like_________. A. broccoli B. broccolis C. a broccoli D. broccolies ( )3. _________. Is this your pen? A. Sorry B. Hello C. Excuse me D. Hi ( )4. Do you have two ________? A. tennis racket B. tennis rackets C. tennis’ racket D. tennis’ rackets ( )5. He _________ his homework at school. A. doesn’t do B. don’t does C. isn’t do D. does not ( )6. ________this your guitar? A. Am B. Is C. Are D. Do ( ) 7. Let’s _________ now. A. go to home B. to go home C. go home D. to go to ( ) 8. How much are these shoes? _________ twenty dollars. A. Are B. There C. They’re D. Their ( ) 9. My father usually________ a shower _________the morning. A. take; in B. takes; in C. take; on D. takes; at ( )10. ________you play the violin? A. Are B. Can C. Is D. When ( )11 ---This is my sister Ann. ---Is _____ a student? A. she B. he C. her D. his ( )12. I ________ two baseballs and my friend ________five baseballs. A. have; have B. have; has C. has; have D. has; has ( ) 13. ---Is that your book? ---Yes, ________. A. it is B. it isn’t C. it’s D. this is ( )14. Miss Wei often helps us ________ our English. A. at B. in C. of D. with ( )15. I want __________ the music club. A. join B. to join C. joins D. be join II.从A、B、C、D中选择最恰当的选项填进文章中去,你会读到一个有意思的故 事。(15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 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A.皇帝B.尧C.舜D.禹4.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①甲骨文②司母戊鼎③秦陵兵马俑④圆形方孔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7.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D.大运河8.《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9.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要求夺权B.人民群众的要求C.到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D.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无法生活10.“春雨惊春清

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B.战国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1.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约束职员行为,这应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些历史功绩(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1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14.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5.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16.“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17.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试卷、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生活地点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远古人类有() A.元谋人、蓝田人 B.元谋人、北京人 C.蓝田人、山顶洞人 D.北京人、山顶洞人 2.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3.《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A.尧 B.舜 C. 启 D.禹 4.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7. 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件工具()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斧 C.骨耜 D.铁犁铧 8.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B.邲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9.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但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一、短语 Starter & Units 1-4: in English 用英语说 excuse me 请原谅 call sb. at 拨打(号码)找某人 lost and found 失物招领 a set of (keys) 一套,一串(钥匙) Thanks for sth. 为…而感谢 doing sth. bring sth. to sb.把…带来给某人 sth. here 把…带到这儿来 take sth. to sb.把…带去给某人 sth. there把…带到那儿去 need sth. 需要某物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a photo of my/ his/her family 一张家庭照片 Units 5-6: play soccer/ tennis/ baseball/ ping-pong/ basketball/ volleyball 打…球 watch TV 看电视 sth. on TV have breakfast/ lunch/ dinner 吃早餐/午餐/晚餐 have/like…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dessert吃/喜欢吃…作为早餐/午餐/晚餐/甜点eat well 吃得好 lots of 大量;许多have a sports collection 收集体育用品 Units 7-8: 20 th (twentieth) 在八月二十/十二号 on August 12 th (twelfth) buy sth. for sb. 给某人买某物 afford to do sth 买得起某物 buy sth. from…从…买某物 sell sth. to…把某物卖给… on sale 廉价出售 have a look (at sth) 看看(某物) a long white T-shirt一件白色的长T恤衫 at a good price 价格合理 a pair of socks/shoes /pants/ shorts 一双短袜/鞋子;一条长裤/短裤 Units 9-10: go to a movie / go to movies 去看电影 be good with sb 和某人友好相处 help sb. with (doing) sth. help sb.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on weekend(s) 在周末 learn about Chinese history 了解中国历史join the sports club 参加运动俱乐部show sb. sth. 把某物拿给某人看 show sth. to sb.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开启你的智慧,运用所学知识,冷静沉着答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看谁记得牢,看谁眼力好。本大题共2 5题,50分。) 1.在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遗址发掘中,不曾发现的是 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B.粟、稻谷种子残留 C.生活用的陶盆、陶罐D.用于祭祀的大型青铜礼器 2.小轩一家决定假期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B.黄帝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王的第一人是 A.尧B.舜C.禹D.炎帝 4.古代有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日食现象,就在一片龟甲上刻录下来。认为这位天文学家所处的时代极有可能是 A.商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5.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6.周幽王开始“烽火戏诸侯”时,诸侯带领兵马闻警而至,开赴镐京勤王,是在履行哪一制度给他们规定的义务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7.右图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它们应是 A.骨制工具B.木制工具 C.石制工具D.铁制工具 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 慢,子由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 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9.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 10.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B.齐C.楚D.秦 11.2013年4日上午,泰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正式对外宣布:国务院、省政府在关于调整泰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相关文件中明确同意,设立泰州市姜堰区,以原县级姜堰市的行政区域为姜堰区的行政区域。请问,我国最早推行“县制“是在什么时期 A.大禹建夏B.盘庚迁殷C.商鞅变法D.秦朝统一 12.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B.实行商鞅变法 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13.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图片一:图片二: A.春秋争霸B.战国争雄C.百家争鸣D.秦的统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②生物能进行(例:雨后见到蚯蚓),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⑤生物能生长和⑥生物有和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3.实验探究的过程包括(调查时首先要):①提出问题、②、③、 ④、⑤、⑥、⑦收集和分析资料。 4.生物①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和三大类。 ②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和等。③按照用途可分为、、和等。 5.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它包括:(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和(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也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有:、、、)。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和。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蝗虫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野兔依赖牧草生存,但它们的活动也改变着草场,野兔的爆炸性繁殖曾一度使澳洲的大草原沦为荒漠,说明生物在环境的同时,也着环境。 3.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②沙漠中的骆驼;③荒漠中的骆驼刺;④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能使土壤疏松肥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举例: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

5.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 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终点是此条食物链中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 。 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物质和 能量沿着 和 流动的。 7. 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能量在食物链中 ,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 。 8.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 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的。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 的表面。一切陆生生物 的立足点是 。 的活动可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10.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 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 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 称; 生态系统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生态系统在保 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 之肺”之称; 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 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在栽培和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 的人力物力; 生态系统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 生环境问题。每一个生态系统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 ,这种 表现在方方面面。 1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 与其 的总和。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2.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① →② →③ 。 (1)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托住 ;(2)下降镜筒时,眼睛 细菌、真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