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必考点.docx

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必考点.docx
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必考点.docx

剂量当量:是用适当的修正因数对吸收剂量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更好地和辐射所引起的有害效应联系起来。定义为在组织内所关心的一点上的吸收剂量D 、品质因数Q 、修正因子的三项乘积。

这组辐射物理量适用于度量在各种介质中的各种射线。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空气辐射场的X 或γ射线,可通过下式将照射量X 换算为吸收剂量D :

其中:g 表示发生韧致辐射而逃逸出去的能量(未发生电离产生离子对);W 为平均电离能;e 为电子电量。

2、简要说明放射性物质的常用重量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

的活度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的含量单位有哪些?

放射性物质的重量(常将重量和质量称呼一致)单位常用的有克、千克,适用长寿核素;常用的活度单位有Bq 、Ci ,适用长寿和短寿核素。固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克/克、克/100克(%)、克/吨(g/t )、ppm ;液体或气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g/L, mg/L ,Bg/L,Bg/m3。

3、说明放射性活度与射线强度的区别。

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射线强度: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放出某种射线的个数。

4、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经过多少个半衰期以后,可以减少至原

来的15%、7%、0.1%?

根据: ,

依次类推。

5、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距一个活度为1居里的60Co 放射源一米远处的伽玛射线照射量率(注: 60CO 每次衰变放出能量为1.17MeV 和1.33MeV 的光子各一个,在空气中的质量吸收系数为2.66×10-3m2/Kg )。

解法一(查表法):

查表知

解法二(物理法):

6、简述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内照射防护

的最根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N Q D H ??=W e g D W e g dm dE dm dQ X ?-=?-==)1()1(2/12

ln T =λt

T t e A e A t A 2/121ln

)0()0()(==-λ2/121

ln 3.0ln )0()0(15.02/1T t e A A t T =?=118-2

1

11218102

109.25)1(10503.2107.31------????≈????????=Γ

?=s kg C m s Bq kg m C Bq R A X 24R E An πψγ

γ=&1

18-19123261102109.2585.3310602.11066.2)1(1415926.3410)33.117.1(107.314------????≈????????+???=

???? ??=???? ??=s kg C eV kg m m eV s W

e R E An W e X a en a

en Cρμπρμψγγ&

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三要素):(1)时间防护:根据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采取的措施为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2)距离防护:根据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点源),采取的措施为: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注意β射线防护。(3)屏蔽防护:措施为设置屏蔽体;屏蔽材料和厚度的选择(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考虑各种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差别)。内照射防护最根本的防护方法是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机会(包括经口摄入、经呼吸道吸入、经皮肤、伤口进入)。

第四章 带电粒子测量方法

1、对气体电离探测器,说明电离室的工作原理、并分别说明离子脉冲电离室、电子脉冲电离室、屏栅电离室能够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及其原因,它们各有哪些缺点存在?

气体探测器利用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来探测入射粒子。电离室工作在气体电离放电伏安曲线的饱和区。入射粒子在灵敏体积内引起工作气体分子的电离,产生电子和正离子(离子对) 。在电场作用下,分别朝着正、负电极漂移,因而电极上的感生电荷随之而变。当高压电极保持固定电位时,则收集极的电位将随着电子和正离子的漂移而变化。当离子对全部到达电极,此时的电压脉冲值为。可见,电压脉冲的个数能够反映入射粒子的个数;电压脉冲的幅度V 饱和能够反映入射粒子的能量E 。离子脉冲电离室的工作条件为时间常数RC>>收集正离子所需的时间T+,当t

电子脉冲电离室的工作条件为T-(收集电子所需时间)T-以后就以时间常数RC 放电。可认为电子已被收集而正离子几乎还没动。

因而,脉冲宽度为RC 的量级(10-4~10-5s ),最大幅度决定于,但与离子对产生的地点有关。所以,电子脉冲电离室的缺点是不能用于分析带电粒子的能量(不能测量能注量率),可用于测入射粒子的粒子注量率,并可获得更高的计数率。屏栅电离室克服了电子脉冲电离室的脉冲幅度与电离产生地点有关的缺点,使脉冲高度正比于原始电离电荷,而不再与产生位置有关。因此可用于测入射粒子的粒子注量率和能注量率。

2、说明正比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它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及其原因?

正比计数器是一种充气型辐射探测器,工作在气体电离放电伏安特性曲线的正比区。因为工作电压足够高,在中心丝阳极附近出现了高电场,在离子收集的过程中将出现气体放大现象,即被加速的原电离电子在电离碰撞中逐次倍增(雪崩现象)。所以最后收集到的离子对总电荷量不再等于射线粒子产生的原始电荷量Q ,收集的总电量变为MQ ,M 称为气体放大倍数(可高达104)。于是,在收集电极上感生的脉冲幅度 V ∞将是原电离感生的脉冲幅度的M 倍,即

C W e E C e N C Q V ??=?==0饱和-∞V -∞V -∞V 00MV C e N M V ==∞

在正比区,M 与射线离子的原始比电离无关,只决定与工作电压,收集的总电量MQ 仍保持着与射线粒子在灵敏体积内产生的总离子对数目成正比。当选取RC<

3、说明G-M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它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及其原因?

G-M 计数器工作在气体电离放电伏安特性曲线的G-M 区。在这个区域内,收集的离子对数目根本与射线粒子在工作气体中产生的初始离子对数目无关,即使在工作气体中只产生一对离子对,收集的离子对数目也是很大的,其数值完全由气体探测器本身的特性及相随电子学电路来决定。因此只能进行粒子注量率的测量(强度测量),不能用来测能注量率。

4、说明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它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及其原因?

闪烁探测器以闪烁晶体为探测介质,利用闪烁效应来探测入射粒子,工作原理如下:⑴射线进入闪烁体,与之发生相互作用,闪烁体吸收带电粒子能量而使原子、分子电离和激发;⑵受激原子、分子退激时发射荧光光子;⑶利用反射物和光导将闪烁光子尽可能多地收集到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由于光电效应,光子在光阴极上击出光电子;⑷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数量由一个增加到104~109个,电子流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⑸电信号由电子仪器记录和分析。 输出信号幅度V 与入射粒子能量E 的关系: ,因此,通过分辨信号幅度,可分辨射线能量;通过测量脉冲信号数,可测定射线强弱。即可进行 能注量率和粒子注量率的测量。

5、说明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它可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哪些物理量(如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与气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相比,它的主要优缺点有哪些?

固体半导体探测器可看作固体电离室,即“填充”半导体晶体(而不是气体)作介质的电离室。因此其工作原理与电离室相同(通过电离将入射射线转换成电信号)。半导体探测器有两个电极,加有一定的偏压。当入射粒子进入半导体探 测器的灵敏区时,即产生电子-空穴对。在两极加上电压后,电荷载流子就向两极作漂移运动,收集电极上会感应出电荷,从而在外电路形成信号脉冲。可用于测入射粒子的粒子注量率和能注量率。半导体探测器的主要优缺点如下:

主要优点:能量分辨率高(优于正比计数器、闪烁计数器)。例如:金硅面垒探测器对241Am 的5.486MeV 的α射线峰的线宽度达10.8KeV 。线性范围宽。在很大能量范围内,探测器的输出幅度与所测射线的能量都精确地成正比。脉冲上升时间较短,可用于快速测量;窗可以做得很薄,可测量低能X 射线;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不用很高电压,适合空间环境的严格要求。主要缺点:受强辐照后性能变坏,输出脉冲幅度小,性能随温度变化较大等。

6、请简述采用FD-3017(或IED-3000R)型测氡仪进行野外土壤氡气测量的工作程序。

答:由于FD-3017(或IED-3000R)型测氡仪不受钍射气的干扰,在野外进行野外入射粒子输出E V

土壤氡气测量的工作程序如下:

①先用铁锤和六棱钢钎,在测点处土壤层打孔。然后取出钢钎,插入取样器,周围用土壤封紧以免进入空气。②用橡皮管连接取样器和仪器,放入探测片(收集片,注意:收集片上有记号的面朝上,光面向下),打开仪器,抽取地下气样,等待一定时间(2min ),使218Po 在带负高压的探测片上沉积。

7、请简述气球法测空气中氡浓度的原理。

原理,实质上是双滤膜法的变种。它将双滤膜管改为一个球,气体入口和出口为同一通道。抽气泵开动,充气过程中:入口滤膜只让氡气(纯氡)进入气球,在气球内产生新的子体。排气过程中,出口滤膜上收集到一部分新生子体,测量出口滤膜上的α活度来计算氡的浓度。

8、请简述采用α径迹测量土壤氡的操作程序。

答:α径迹蚀刻测量应用在地质条件对成矿有利,地面有浮土覆盖的地区。根据需要布置好测线和测点。工作方法如下:

⑴准备探测装置(探测器及探杯):将α径迹探测片,切成一定形状,一般取0.8cm ×1.5cm ,将探测片固定在探杯(T-702型)内的支架上,并在径迹片和杯上统一编号。

⑵将探测装置埋入地下:在测点挖埋杯探坑,如下图所示。一般深度40cm ,将探杯倒扣坑中,用塑料袋装土将探杯压紧,盖上填土,在地表插上标志。 ⑶埋杯采样时间:使探测器接受α辐射,一般为20d 左右。

⑷化学蚀刻液的配制与蚀刻,受α辐射过的探测器进行化学处理,各种探测器有一定差别。

⑸确定径迹密度: 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探测器上径迹密度(劳动强度大,速度慢);或用径迹扫描仪计数径迹密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⑹平均氡浓度的计算:

式中:nRn —探测片上每cm2净计数(净径迹密度),单位:径迹数/cm2;t —布放探测器时间(暴露时间),单位:h ;ks —刻度系数。

9、简述采用210Po 法测量土壤氡浓度的操作程序。

答:操作程序如下:

⑴ 根据测网,在每点20~40cm 深处取土样50g 。⑵ 取土样4g ,置于100mL 烧杯中;加入0.5g 抗坏血酸和一片直径d=16mm 的铜片;再加入20ml ,3mol/L 盐酸溶液;放入恒温摇床振荡箱,在40℃下振荡3h ,或在60℃下振荡2.5h 。在这期间铜片上的铜与钋发生置换反应,钋沉浸在铜片的

表面。然后取出铜片,洗净晾干。⑶ 为了消除218Po 的影响,将铜片放置30min 后,等218Po 衰变完后进行测量,以避免218Po 的干扰。用α辐射仪,测量铜片α粒子活度,每个样品测量时间一般为10min 。活度低的可延长至30min 或1h ,甚至更长。

10、测氡仪有哪三种常用的标定方法,简述各种标定方法的适用条件。

测氡仪的标定方法:循环法、真空法、自由扩散法。循环法一般用于野外工作标定常规氡测量仪器;真空法大都用于室内氡测量仪器和测水中氡仪器的标定;自由扩散法一般用于α径迹蚀刻测量用探测器、α卡探测器及α硅探测器等累积法测氡仪的标定。

第五章 γ射线测量方法

1、请阐述仪器谱如何表征伽玛射线的“能量”和“照射量率”? )/(3m Bq k t n N s

Rn Rn ?=

入射γ光子与探测器物质作用,将能量全部沉积在探测器中,

γ谱仪将γ光子的能量转换成与之成正比的电压脉冲信号,并通过模数转换成与电压幅度对应的数字信号,存储到对应的道址中。因此,在探测时间内,γ谱仪所记录的每一道计数值值(脉冲数)代表该道中记录的光子沉积的计数个数。可见:γ射线能量E (对应核素):

E ∝脉冲幅度V(t) ∝道址数 CH ,即γ射线的能量用仪器谱的道址来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源的γ射线强度):,即γ射线的照射量率用仪器谱中的对应特征峰面积来表征。

2、试画出137Cs 伽玛射线源在NaI(Tl)闪烁体作为探测器对应的仪器谱,并解释各谱峰的形成机理。

答:一个典型的NaI (T1)谱仪测到的137Cs 源的0.662MeV

γ能谱。如右图所示,谱线上有三个峰和一个平台。最右边的峰A 称为全能峰。这一脉冲幅度直接反映入射γ射线的能量。这一峰中包含光电效应及多次效应的贡献。平台状曲线B 就是康普顿散射效应的贡献,它的特征是散射光子逃逸后留下一个能量从0到的连续的电子谱。

峰C 是反散射峰。当γ射线射向闪烁体时,总有一部分γ射线没有被闪烁体吸收而逸出。当它与闪烁体周围的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反散射光子返回闪烁体,通过光电效应被记录,这就构成反散射峰。当然,在放射源衬底材料中,以及探头的屏蔽材料中产生的反散射光子同样有可能对反散射峰作出贡献。反散射光子能量总是在184keV 左右,因此在能谱图上较易识别。峰D 是X 射线峰,它是由137Ba 的K 层特征X 射线贡献的。137Cs 的β衰变子体137Ba 的0.662MeV 激发态,在放出内转换电子后,造成K 空位,外层电子跃迁后产生此X 光子。

3、试绘出2.62MeV γ射线在闪烁体中产生的能谱响应曲线,

并进行相应说明。

答:典型的闪烁探测器谱仪测到的2.62MeV γ能谱如右图所示,最右边的是全能峰,这一脉冲幅度直接反映入射γ射线的能量。全能峰中包含光电效应及多次效特征峰面积S X ∝

?)4/11/(γγE E

+

应的贡献。

平台状曲线就是康普顿散射效应的贡献,它的特征是散射光子逃逸后留下一个能量从0到 的连续的电子谱。当入射γ光子与探测器发生电子对效应时,如果一对湮没光子逃逸而未相互作用,将在能谱上比全能峰低 2 m0c2(1.02MeV)的能量处产生双逃逸峰。若一个湮没光子逃逸而另一个完全被吸收,其结果是在能谱上比全能峰低m0c2的能量处出现一个单逃逸峰。多次康普顿散射事件导致多次反冲电子的总能量在探测器中沉淀的能量大于单次散射的最大值,这些多次散射事件可能部分地填充在康普顿边缘和全能峰之间的空隙。一个或一对湮没光子在探测器介质中可以通过康普顿散射和相继的散射光子将部分能量转变成反冲电子的能量,这些相互作用造成另一个康普顿连续能区,而叠加在一次康普顿连续谱上。在响应能谱曲线上,这样一些事件聚集在双逃逸峰和全能峰之间。

4、请简述在γ能谱的形成过程中, 除了γ射线与物质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效应对γ能谱的贡献形成全能峰、康普顿坪、单逃逸峰和双逃逸峰等之外,还伴随着哪些其它的作用过程和干扰辐射的影响,使得γ谱线复杂化? 答:其它作用过程主要包括:1、累计效应:入射γ光子在探测介质中通过多次相互作用所引起的γ光子的能量完全吸收(沉淀在探测器中),会相对地提高了全能峰中的脉冲数;

2、和峰效应:两个(或更多)γ光子同时被探测器晶体吸收产生幅度更大的脉冲,该脉冲幅度所对应的能量为两个(或更多)光子能量之和。

3、特征X 射线逃逸:当γ光子在晶体中发生光电效应时,原子的相应壳层上将留一空位。当外层电子补入时,会有特征X 射线或俄歇电子发出。若光电效应

在靠近晶体表面处产生,则该特征X 射线有可能逸出,使晶体内沉淀的能量比入射光子能量小,其差为特征X 射线的能量。在γ能谱上将出现特征X 射线的逃逸峰。

4、边缘效应:γ光子转移给次级电子的动能在一般情况下都被晶体所吸收。但若次级电子产生在靠近晶体边缘处,它可能逸出晶体以致将部分动能损失在晶体外,所引起的脉冲幅度也要相应地减小,这种影响称为边缘效应。干扰辐射的影响主要包括:

1、特征X 射线:许多放射源本身有特征X 射线放出,X 射线也可以是γ射线和周围介质的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引起的。它们在能谱上形成特征X 射线峰。在低能γ或X 射线强度测量中,这种辐射不容忽略。

2、散射辐射和反散射峰:射线在源衬托物上、探头外壳上以及在周围屏蔽物质上都可发生散射,产生散射辐射。它们进入晶体被吸收会使康普顿坪区的计数增加。在康普顿坪上200keV 左右的位置能经常看到一个小的突起,它是反散射光子造成的,称反散射峰。由于反散射光子的能量随入射光子能量变化不大,反散射峰通常在200keV 左右。

3、湮没辐射峰:对较高能量的γ射线来说,当它在周围物质材料中通过电子对效应产生正电子湮没时,放出的两个0.511MeV γ光子可能有一个进入晶体,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能量为0.511MeV 的光电峰及相应的康普顿坪。这个光电峰称为湮没辐射峰。

4、韧致辐射的影响:γ射线常伴随β衰变放出,而β射线在物质中被阻止时会产生轫致辐射。轫致辐射的能量是连续分布的。它也会影响γ射线能谱,特 别是当放射源的β射线强、能量高而γ射线较弱时,轫致辐射的影响就更为严重。

5、说明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的含义、常用表达方式。

)4/11/(γγE E +

答:能量分辨率是表征γ射线谱仪对能量相近的γ射线分辨本领的重要参量,可用全能峰的半高宽度FWHM (Full Width of Half Maximum ))或相对半高宽度(%)来表示。

? 半高宽(FWHM):ΔE 常用于分辨率较高的探测器,如半导体探测器 ? 相对半高宽(%):

常用于分辨率较低的探测器,如NaI(Tl)探测器

6、简述如何对γ谱仪进行能量刻度?

答:步骤如下:从理论上讲,E ∝脉冲幅度V(t) ∝道址数 CH ,因此E 与CH 满足正比关系:E=K ×CH 。但实际上存在非线性原因,因此用E=a ×CH+b 来表达E 与CH 之间的关系,其中a 和b 为刻度系数。2、选择一组不同能量范围(高能、中能、低能范围)的标准源(刻度源)用以确定参数a 和b 。

如:选用高能、中能、低能范围的3个伽玛射线能量值E0 、E1、 E2,从谱仪测量得到的γ能谱中找到对应的道址CH0 、CH1、 CH2,从而确定参数a 和b ,得到刻度曲线。

7、简述γ射线束通过物质时谱成分的变化规律。说明谱平衡的含义。

答:变化规律如下:1、康普顿散射使射线能量减低,光电效应使射线减少,通过物质后射线谱线变复杂;1、确定刻度曲线(E 和CH 之间的数学表达式)2、吸收介质厚度增加,多次康普顿散射比例增大,到一定吸收层厚度时,散射射线成为谱主要成分;3、随吸收介质厚度增加,由于多次康普顿散射比例增大,射线向低能方向聚集。

谱平衡:(γ)射线通过吸收物质时,当吸收层大于一定厚度后,射线组分聚集在低能区,射线各能量之间的相对组分基本保持不变,达到谱平衡。达到“谱平衡”时,不论起始光子能量大小,射线谱的形状是一样的。散射成分能量变软,都向低能方向聚集,在某一低能区出现谱峰。吸收介质不同,峰值对应能量也不同。 %)100%(10000???E E E FWHM 即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1-2 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1-5 已知()()92,23847.309,92,23950.574MeV MeV ?=?= ()()92,23540.921,92,23642.446MeV MeV ?=?= 试计算239U ,236U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1-8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第二章 原子核的放射性 2.1经多少半衰期以后,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可以减少至原来的3%,1%,0.5%,0.01%? 2.7 人体内含%18的C 和%2.0%的K 。已知天然条件下C C 1214与的原子数之比为12102.1,C 14的573021=T 年;K 40的天然丰度为%0118.0,其半衰期a T 911026.1?=。求体重为Kg 75的人体内的总放射性活度。 2-8 已知Sr 90按下式衰变: Zr Y Sr h a 90 64,901.28,90??→????→?--ββ(稳定) 试计算纯Sr 90放置多常时间,其放射性活度刚好与Y 90的相等。 2-11 31000 cm 海水含有g 4.0K 和g 6108.1-?U 。假定后者与其子体达平衡,试计算31000 cm 海水的放射性活度。 第三章 原子核的衰变 3.1 实验测得 Ra 226 的α能谱精细结构由()%95785.41MeV T =α和()%5602.42 MeV T =α两种α粒子组成,试计算如下内容并作出Ra 226衰变网图(简图) (1)子体Rn 222核的反冲能; (2)Ra 226的衰变能; (3)激发态Rn 222发射的γ光子的能量。 3.2 比较下列核衰变过程的衰变能和库仑位垒高度: Th He U 2304234+→; Rn C U 22212234+→; Po O U 21816234+→。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复习题(研究生师兄制作良心版)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24分) 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数目衰减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期望值。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A=dN/dt。 射气系数:在某一时间间隔内,岩石或矿石析出的射气量N1与同一时间间隔内该岩石或矿石中由衰变产生的全部射气量N2的比值,即η*= N1/N2×100%。 原子核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核,这种核的能级状态叫基态。 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从一个核素的原子核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并伴随放出射线的现象。 α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成为α衰变 衰变率: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几率。 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了一个轨道电子,使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线衰减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距离时被吸收的几率。 质量衰减系数:射线穿过单位质量介质时被吸收的几率或衰减的强度,也是线衰减系数除以密度。 铀镭平衡常数:表示矿(岩)石中铀镭质量比值与平衡状态时铀镭质量比值之比。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的足以已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粒子注量: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数目。 粒子注量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 能注量:在空间某一点处,射入以该点为中心的小球体内的所有的粒子能量总和除以该球的截面积 能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能量总和 比释动能: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 剂量当量:某点处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加权求和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子数不同的一组核素 照射量:X=dq/dm,以X射线或γ射线产出电离本领而做出的一种量度 照射量率: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内γ射线在空间一体积元中产生的电荷。 剂量当量指数: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的极限值 同质异能素:具有相同质量数和相同原子序数而半衰期有明显差别的核素 平均寿命: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与衰变常熟互为倒数。 电离能量损耗率: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平衡含量铀:达到放射性平衡时的铀含量 分辨时间: 两个相邻脉冲之间最短时间间隔 康普顿边:发生康普顿散射时,当康普顿散射角为一百八十度时所形成的边 康普顿坪:当康普顿散射角为零到一百八十度时所形成的平台 累计效应:指y光子在介质中通过多次相互作用所引起的y光子能量吸收 边缘效应: 次级电子产生靠近晶体边缘,他可能益处晶体以致部分动能损失在晶体外,所引起的脉冲幅度减小 和峰效应: 两哥y光子同时被探测器晶体吸收产生幅度更大的脉冲,其对应能量为两个光子能量之和 双逃逸峰:指两个湮没光子不再进行相互作用就从探测器逃出去 响应函数: 探测器输出的脉冲幅度与入射γ射线能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能量分辨率: 表征γ射线谱仪对能量相近的γ射线分辨本领的参数 探测效率: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1. 峰总比:全能峰的脉冲数与全谱下的脉冲数之比 峰康比:全能峰中心道最大计数与康普顿坪内平均计数之比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2

第七章作业答案 1.设测量样品的平均计数率是5计数/s,使用泊松分布公式确定在任1s 内得到计数小于或等于2个的概率。 解: 5152 5(,)!5(0;5)0.00670!5(0;5)0.03371! 5(0;5)0.08422! N N r r r r N P N N e N P e P e P e ----=?=?==?==?= 在1秒内小于或等于2的概率为: (0;5)(1;5)(2;5)0.00670.03370.08420.1246r r r P P P ++=++= 2.若某时间内的真计数值是100,求得到计数为104的概率。 解: 高斯概率密度函数为: 2 22220.012102()2(100104)4(;,)100,10 104 (104;100;10)0.0145 N N P N N e N N P e e σσσ?-----======== 5.本底计数率n b =15计数/min,测量样品计数率n 0=60计数/min,试求对给定的测 量时间t b +t s 来说净计数率精确度最高时的最优比值t b /t s ;若净计数率的误差为 5%,t b 和t s 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 2:2:1 s b s b t t t t ==== 若要使净计数率的误差为5% 1122222211222222()60(6015)17.778().(6015).(5%) ()15(6015)8.889().(6015).(5%)s s s s b s s b n b s b b s b n n n n t n n n n n t n n δδ+?+?===--+?+?= ==-- 6.为了探测α粒子,有两种探测器可以选择,一种的本底为7计数/min,效率为0.02;另一种的本底为3计数/min,效率为0.016,对于低水平测量工作,应选用

原子核物理辐射探测学期末试题及其答案1

西南科技大学2010-2011-1学期 《核辐射探测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B卷) 课程代码 2 4 3 1 4 0 9 8 0 命题单位国防科技学院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教研室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带电粒子的射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重带电粒子的射程与其路程_________。 2.根据Bethe公式,速度相同的质子和氘核入射到靶物质中后,它们的能量损失率之比是 _________ 3.能量为2.5 MeV的γ光子与介质原子发生康普顿散射,反冲电子的能量范围为_________, 反冲角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 4.无机闪烁体NaI的发光时间常数是430 ns,则闪烁体被激发后发射其总光子数目90%的光 子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 5.光电倍增管第一打拿极的倍增因子是20,第2~20个打拿极的倍增因子是4,打拿极间电 子传输效率为0.8,则光电倍增管的倍增系数为_________。 6.半导体探测器中,γ射线谱中全能峰的最大计数率同康普顿峰的最大计数率之比叫做____。 7.电离电子在气体中的运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探测效率是指___________与进入探测器的总的射线个数的比值。 9.若能量为2 keV的质子和能量为4 keV的α粒子将能量全部沉积在G-M计数器的灵敏体积 内,计数器输出信号的幅度之比是_________。 10.当PN结探测率的工作电压升高时,探测器的结电容_________,反向电流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湮没辐射 2.量子效率 3.电子脉冲电离室 4.分辨时间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电离室的工作机制?屏栅电离室相比一般的平板电离室有什么优点? 2.有机闪烁体中“移波剂”、无机闪烁体中“激活剂”,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简述PIN结探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PN结探测器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4.气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各有什么优点?用于α粒子探测的主要是哪类探 测器,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22分)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复习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复习 注:本提纲中的问题覆盖范围并不完备,因此不能完全替代书本复习,仅作参考之用! 一、关于载流子 1) 无论是气体探测器,还是闪烁、半导体探测器,其探测射线的本质都是将射线沉积在探 测器灵敏体积内的能量转换为载流子。这三种探测器具有不同的载流子,分别是:气体(),闪烁体(),半导体(); 答: 气体:电子-离子对; 闪烁体:第一个打拿极收集到的光电子; 半导体:电子-空穴对; 2)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每产生一个载流子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称之为(),对于三种探测 器来说,这个能量是不同的,分别大概是多少?气体(),闪烁体(),半导体()。这个能量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答: 平均电离能;30eV,300eV,3eV; 这个能量越小越好,因为平均电离能越小,产生的载流子就越多,而载流子的数目服从法诺分布,载流子越多则其数目的相对涨落越小,这会导致更好的能量分辨率; 3)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射线沉积在探测器中的能量是一个()变量,而载流子的数目是一 个()变量,载流子的数目是不确定的,它服从()分布,该分布的因子越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答: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法诺分布;法诺因子越小越好,小的法诺因子意味着小的统计涨落,导致好的能量分辨率; 二、关于探测效率 1) 对于不带电的粒子(如γ、中子),在探测器将射线沉积在其灵敏体积中的能量转换为载 流子之前,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该过程,则探测器无法感知射线。以γ射线为例,这个过程都包含哪些反应()?这个过程的产物是什么()?对于1个1MeV的入射γ射线,请随便给出一个可能的该产物能量()? 答: 对于γ射线,这些反应包括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以及电子对效应(如果γ射线的能量>1.022MeV); 这些反应的产物都是次级电子; 对于1个1MeV的γ射线,次级电子的能量可以是几十keV~几百keV,也可以是接近1MeV; 2) 这个过程发生将主要地决定探测器的探测效率,那么影响探测效率(本征)的因素都有 哪些()?在选择探测器的时候,为了得到高的探测效率(本征),应该做什么考虑()?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

“核辐射测量方法”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核素 2.半衰期 3.碰撞阻止本领 4.平均电离能 5.粒子注量 6.粒子注量率 7.能注量 8.能注量率 9.比释动能 10.吸收剂量 11.剂量当量 12.辐射量 13.同位素 14.放射性活度 15.照射量 16.剂量当量指数 17.射气系数 18.α衰变 19.核衰变 20.同质异能素 21.轨道电子俘获 22.半衰期 23.平均寿命 24.电离能量损耗率 25.衰变常数 26.伽玛常数 27.平衡铀含量 28.分辨时间 29.轫致辐射 30.康普顿边 31.康普顿坪 32.累计效应 33.边缘效应 34.和峰效应 35.双逃逸峰

36.响应函数 37.衰变率 38.能量分辨率 39.探测效率 40.峰总比 41.峰康比 42.能量线性 43.入射本征效率 44.本征峰效率 45.源探测效率 46.源峰探测效率 47.俄歇电子 48.线衰减系数 49.光电吸收系数 50.质量衰减系数 51.光电截面 52.原子核基态 53.铀镭平衡常数 54.放射性活度 55.碰撞阻止本领 56.离子复合 57.光能产额 58.绝对闪烁效率 59. 二、填空 1.天然放射性钍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2.天然放射性铀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3.铀系、钍系和锕铀系中的气态核素分别是、和; 其半衰期分别是、和。 4.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5.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6.天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7.β衰变的三种形式是、和。 8.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入射光子能量应大于MeV。 9.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和; 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和。 10.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核辐射探测学

《核辐射探测学》研究生课程习题与思考题 第一套 1. 当电子的速度为 2.5×108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MeV ? 2. 已知32P ,14C ,238U 的半衰期分别为14.26d,5370a,4.468×109a ,试求它们的衰变常数(以s -1为单位)。 3.238Pu 的重要用途之一为制造核电池。假定238Pu (1/2T 87.75, 5.4992a E MeV α==)的α衰变能的5%转变为电能,当电池的输出 功率为20W 时,此电池应装多少克238Pu ? 4. 确定下列核反应中的未知粒子x : (a) 188(,)O d p x , (b) 8739(,)x p Y α , (c) 123124 5253(,)Te x d I 。 5. 试计算234U 和241m A 的裂变阈能。 第二套 1. 已知: △(92,238)= 47.307MeV ; △(92,239) = 50.572MeV ; △ ( 92, 235) = 40.916MeV ; △(92,236)= 4 2.442MeV ; 试计算239U,236U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 计算下面1.0Ci 的放射源的原子核数? (a )18F ; (b)14C ; (c)222Rn ; (d)235U 。 3. 设Bb (A,Z ),Bb (4He ),Bb (A-4,Z-2)分别为母核、α粒子、子核的结合能,试证明 4Bb(A-4,Z-2)+Bb(He)-Bb(A,Z)Q α=。 4. 能量为6MeV 的质子投射到静态的12C 核上,试求质心的运动速度,取质子 的质量为1u 。 5. 设一个聚变堆的功率为100万kW ,以d+T 为燃料,试计算一年要消耗多少 氘?这么大功率的电站,若改用煤作燃料,则每年要消耗多少煤(煤的燃料热约为3.3×710 J/kg )? 第三套 1. 当质子在球形核里均匀均匀分布时,原子核的库仑能为: 203(1)54C e Z Z E R π-=ε Z 为核电荷数,R 为核半径,r 0 取1.5×10-15m 。试计算13C 和13N 核的库

西南科技大学 最新 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_1-10章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 原子核物理与辐射探测学1-10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答:总能量 ()MeV ....c v c m mc E e 92400352151101222 2=??? ??-=-==; 动能 ()MeV c v c m T e 413.011122=???? ??????--=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 .9314,244,224,20=?+=≈-= α粒子的质量 g u m m 23220 10128.28186.1295.010026.41-?==-=-=βα 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 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 kg c E m 12285 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 ()() u .U M ;u .U M 045582236043944235236235==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M e V .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 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 ()()()()MeV ....,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 ()()()()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 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当质子在球形核里均匀分布时,原子核的库仑能为 RZZeEc024)1(53πε?= Z 为核电荷数,R 为核半径,0r 取m15105.1?×。试计算C13和N13核的库仑能之差。 答:查表带入公式得ΔΕ=2.935MeV 1-8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P sym C S 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 ??----=--12 312322,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1,,c A Z M m A Z M A Z S n n -+-= ()()()()[]()()A Z B A Z B c m Z A ZM m m Z A ZM n n n ,1.1,111,12+--?---+--+= ()()1,,--=A Z B A Z B 对U 236,144,236,92===N A Z 代入结合能半经验公式,得到

核辐射物理电子讲义第一章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辐射的定义(R a d i a t i o n): 以玻或运动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α辐射、β辐射、中子辐射等)的统称。 通常论及的“辐射”概念是狭义的,它不包括无线电波和射频波等低能电磁辐射,也不包括声辐射和热辐射,而仅是指高能电磁辐射(光辐射)和粒子辐射。这种狭义的“辐射”又称为“射线”。 按照其来源,辐射(射线)可以分为核辐射、原子辐射、宇宙辐射等,又可分为天然辐射、人工辐射等。 按照其荷电情况和粒子性质,辐射(射线)又可分为:带电粒子辐射,如α、p、D、T、±π、±μ、±e等;中性粒 子,如n、ν、?π等;电磁辐射,如γ射线和X射线等。 课程介绍: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是工程物理系本科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要使学生对于核辐射物理学、辐射探测器的原理、性能和应用以及探测辐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深入明确的了解,并具有创造性地灵活应用的能力。经过后续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在辐射探测实验技术方面将进一步获得充分的训练。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是一门内容非常丰富与科学实验关系极其密切的课程。核辐射物理涉及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各种辐射的产生、特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微观世界的统计概率特性等,是核科学及核工程的基础。辐射探测学是近百年来核科学工作者在实践中发明、发展的探测器与探测方法的归纳和总结。通过课程学习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如何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如何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所学的各种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本课程中讲授的核辐射物理、辐射探测器与探测方法方面的知识,将为学生将来从事核能与核科学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核辐射物理学。(第一章~第六章)这既是辐射探测的物理基础,又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22学时 (2)辐射探侧器件与装置的原理、性能和应用。(第七章~第十章)26学时 (3)探测辐射的理论和方法。(第十一章,第十二章)16学时 教科书:《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讲义)陈伯显编著 《致电离辐射探测学》(讲义)安继刚编著 参考书:《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复旦,清华,北大合编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辐射探测与测量》(美)格伦F.诺尔著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N u c l e a r R a d i a t i o n P h y s i c s》 R a l p h E. L a p p a n d H o w a r d L. A n d r e w s, P r e n t i c e-H e l l, I n c, E n d l e w o o d C l i f f s, N e w J e r s e y, 1997.

本科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 第一学期《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18分) 1. 探测效率:探测效益率是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计数之间关系的重要物理参数。 2.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3.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4.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5.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A=dN/dt。 6.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 1.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电离和激发。 2.铀系气态核素是222Rn;其半衰期是 3.825d。 3.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214Bi 、208Tl 和40K;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 1.76MeV 、 2.62MeV和 1.46MeV。 4.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5.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Bq;照射量率的单位为:C/kg*s;能注量率的单位为 W/m2。 6.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和弹性散射。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6分) 1.简述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以及对谱线的影响。 解答:当γ光子在晶体内发生光电效应时,原子的相应壳层上将留一空位,当外层电子补入时,会有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发出(3分)。若光电效应发生在靠近晶体表面处时,则改特征X射线有可能逃逸出探测晶体,使入射光子在晶体内沉淀的能量小于光子能量,光子能量与在晶体内沉淀能量即差为特征X射线能量(2分)。因此,使用Na(Tl)晶体做探测器时,碘原子K层特征射线能量为38keV,在测量的γ谱线上将会出一个能量比入射γ射线能量小28keV的碘特征射线逃逸峰(2分)。随着入射射线能量增加和探测晶体体积的增大,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峰会逐渐消失。(2分) 2.画出γ能谱仪的基本框图,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 图(3分) 闪烁体和倍增管是探测器部分,用于将γ射线的能量转化为可以探测的电信号。前置放大器是将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主放大器是将信号转化微可以供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使用的信号。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微机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软件的处理。(3分) 3.随着入射γ射线能量的变化,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所占比例如何变化? 解答: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随着入射伽玛射线能量的变化,三种效应所占比例是不同的。低能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2分);随着射线能量增大,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康普顿效应所占比例增加,成为射线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2分)。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1.02MeV,将存在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几率,并随着能量的继续增大,电子对效应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增大;而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电子对效应是高能量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的作用形式。(2分) 4.简述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解答:半导体探测器工作时,在搬半导体P区和N区加反向电压,使空间电荷电场增强。电子和空穴分别向正负两级扩散,使得探测器灵敏区的厚度增大。(3分)当探测的射线进入

原子核物理及核辐射探测学第一章-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答:总能量 () MeV ....c v c m m c E e 924003521511012 2 22 =?? ? ??-= -= =; 动能 () MeV c v c m T e 413.0111 2 2=??? ? ? ?? ?? ?--=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 .9314,244,224,20=?+ =≈-= α粒子的质量 g u m m 232 2 010128.28186.1295.010026.41-?==-= -= βα 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 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 kg c E m 122 8 5 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

( )( ) u .U M ;u .U M 045582236043944235236 235 ==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MeV .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 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 ()()()()MeV ....,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 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 求C 136和N 13 7核库仑能之差。 答:C 136和N 137核库仑能之差为 ()()?? ?????---?=?3 1011220211453A r Z Z Z Z e E C πε () ??? ? ???????-????? =---311512 2 19 131051566710858410602153...π MeV .J .935210696413=?=- 1-8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P sym C S 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 ? ??----=--12 3 123 22,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1,,c A Z M m A Z M A Z S n n -+-= ()()()()[]()()A Z B A Z B c m Z A ZM m m Z A ZM n n n ,1.1,111,12+--?---+--+= ()()1,,--=A Z B A Z B

核辐射测量方法

核辐射测量方法 葛良全 周四春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化工程学院 2007.8

前言 本讲义旨在缓解我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调整后尚无专业教材的状况。主要内容有核辐射测量基础知识、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核辐射测量的单位、核辐射防护知识、γ射线测量方法、β射线测量方法、α射线测量方法、X射线荧光测量方法、核辐射测量统计学与误差预测等。该讲义可作为“核工程与核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专业的核辐射测量方法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勘查技术工程”和“地球化学”(铀矿地质勘探方向)等本科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 本讲义相关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本参考书的有关内容编辑: [1]章晔,华荣洲、石柏慎编著,放射性方法勘查,原子能出版社,1990 [2]葛良全,周四春,赖万昌编著,原位X辐射取样技术,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7 [3]格伦敦F 诺尔著(李旭等译),辐射探测与测量,原子能出版社, 1984。 [4]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北京,原 子能出版社,1985 [5]李星洪等编,辐射防护基础,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6]吴慧山,核技术勘查,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 [7]王韶舜,核与粒子物理实验方法,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9

1 第1章 放射性方法勘查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和原子核 1.1.1 原 子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及核外轨道电子(又称束缚 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10- 8cm 左右,原子的质量也很小, 例如氢原子质量为1.67356×10- 24g ,铀原子的质量为3.951×10-22g 。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得多,为n·10-13~n ·10-12(cm),但它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例如氢原子由原子核和一个束缚电子组成,其结构示于图1-1,氢核的质量为1.67×10-24g ,而束缚电子的质量仅 为9.1×10-28g ,两者的比值近似为1/1840。对 于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这个比值更小些。例如,铀原子92个绕行电子的总质量和原子核质量之比为1/4717。 原子核带正电荷,束缚电子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的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原子本身呈中性。当原子吸收外来的能量,使轨道上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自由运动时,原子便失去电子而呈现电性,成为正离子。 原子中束缚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动,相应的原子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对一种原子来说,它的绕行电子的数目和运动轨道都是一定的,因此每一个原子只能处于一定的,不连续的一系列稳定状态中。这一系列稳定状态,可用相应的一组能量W i 表征,W 称为原子的能级。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不放出能量。当原子由较高能级W 1跃迁到较低的能级W 2时,相应的能量变化△W 即W 1一W 2,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此时光子的能量为: 21W W hv ?= 式中,h ——普朗克常数,等于6.6262×10-34J·s ; v ——光子的频率。 将某种原子发射的各种频率的光子按波长排列起来,便构成了该种原子的发射 图1-1 氢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10-13cm 10-8cm

核辐射测量方考试必考点

剂量当量:是用适当的修正因数对吸收剂量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更好地和辐射所引起的有害效应联系起来。定义为在组织内所关心的一点上的吸收剂量D 、品质因数Q 、修正因子的三项乘积。 这组辐射物理量适用于度量在各种介质中的各种射线。 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空气辐射场的X 或γ射线,可通过下式将照射量X 换算为吸收剂量D : 其中:g 表示发生韧致辐射而逃逸出去的能量(未发生电离产生离子对);W 为平均电离能;e 为电子电量。 2、简要说明放射性物质的常用重量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 的活度单位及其适用对象,常用的含量单位有哪些? 放射性物质的重量(常将重量和质量称呼一致)单位常用的有克、千克,适用长寿核素;常用的活度单位有Bq 、Ci ,适用长寿和短寿核素。固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克/克、克/100克(%)、克/吨(g/t )、ppm ;液体或气体物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单位有:g/L, mg/L ,Bg/L,Bg/m3。 3、说明放射性活度与射线强度的区别。 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射线强度: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放出某种射线的个数。 4、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经过多少个半衰期以后,可以减少至原 来的15%、7%、0.1%? 根据: , 依次类推。 5、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距一个活度为1居里的60Co 放射源一米远处的伽玛射线照射量率(注: 60CO 每次衰变放出能量为1.17MeV 和1.33MeV 的光子各一个,在空气中的质量吸收系数为2.66×10-3m2/Kg )。 解法一(查表法): 查表知 解法二(物理法): 6、简述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内照射防护 的最根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N Q D H ??=W e g D W e g dm dE dm dQ X ?-=?-==)1()1(2/12 ln T =λt T t e A e A t A 2/121ln )0()0()(==-λ2/121 ln 3.0ln )0()0(15.02/1T t e A A t T =?=118-2 1 11218102 109.25)1(10503.2107.31------????≈????????=Γ ?=s kg C m s Bq kg m C Bq R A X 24R E An πψγ γ= 118-19123261102109.2585.3310602.11066.2)1(1415926.3410)33.117.1(107.314------????≈????????+???= ???? ??=???? ??=s kg C eV kg m m eV s W e R E An W e X a en a en Cρμπρμψγγ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复习资料

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复习 一、关于载流子 1) 无论是气体探测器,还是闪烁、半导体探测器,其探测射线的本质都是将射线沉积在探 测器灵敏体积内的能量转换为载流子。这三种探测器具有不同的载流子,分别是:气体(),闪烁体(),半导体(); 答: 气体:电子-离子对; 闪烁体:第一个打拿极收集到的光电子; 半导体:电子-空穴对; 2)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每产生一个载流子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称之为(),对于三种探 测器来说,这个能量是不同的,分别大概是多少?气体(),闪烁体(),半导体()。 这个能量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答: 平均电离能;30eV,300eV,3eV; 这个能量越小越好,因为平均电离能越小,产生的载流子就越多,而载流子的数目服从法诺分布,载流子越多则其数目的相对涨落越小,这会导致更好的能量分辨率; 3)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射线沉积在探测器中的能量是一个()变量,而载流子的数目是一 个()变量,载流子的数目是不确定的,它服从()分布,该分布的因子越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答: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法诺分布;法诺因子越小越好,小的法诺因子意味着小的统计涨落,导致好的能量分辨率; 二、关于探测效率 1) 对于不带电的粒子(如γ、中子),在探测器将射线沉积在其灵敏体积中的能量转换为 载流子之前,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没有该过程,则探测器无法感知射线。以γ射线为例,这个过程都包含哪些反应()?这个过程的产物是什么()?对于1个1MeV 的入射γ射线,请随便给出一个可能的该产物能量()? 答: 对于γ射线,这些反应包括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以及电子对效应(如果γ射线的能量>1.022MeV); 这些反应的产物都是次级电子; 对于1个1MeV的γ射线,次级电子的能量可以是几十keV~几百keV,也可以是接近1MeV; 2) 这个过程发生将主要地决定探测器的探测效率,那么影响探测效率(本征)的因素都有 哪些()?在选择探测器的时候,为了得到高的探测效率(本征),应该做什么考虑()? 答: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第一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不同射线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问题 如果已知质子在某一物质中的射程和能量关系曲线,能否从这一曲线求得d (氘核)与t (氚核)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值?如能够,请说明如何计算? 解:P12”利用Bethe 公式,也可以推算不同带点例子在某一种吸收材料的射程。”根据公式:)()(22 v R M M v R b a b b a a Z Z = ,可求出。 步骤:1先求其初速度。 2查出速度相同的粒子在同一材料的射程。 3带入公式。 2:阻止时间计算: 请估算4MeV α粒子在硅中的阻止时间。已知4MeV α粒子的射程为17.8μm 。 解:解:由题意得 4MeV α粒子在硅中的射程为17.8um 由T ≌1.2×107-R E Ma ,Ma=4得 T ≌1.2×107-×17.8×106-×4 4()s =2.136×1012-()s 3:能量损失率计算 课本3题,第一小问错误,应该改为“电离损失率之比”。更具公式1.12-重带点粒子电离能量损失率精确表达式。及公式1.12-电子由于电离和激发引起的电离能量损失率公式。代参数入求解。 第二小问:快电子的电离能量损失率与辐射能量损失率计算: ()2082 2.34700700 ()rad ion dE E Z dx dE dx *?? =≈ 4光电子能量: 光电子能量:(带入B K ) 康普顿反冲电子能量: 200.511m c Mev = i e hv E ε-=

22020 0(1cos ) 2.04(1cos 20) 4.16160.06 0.3947(1cos )0.511 2.04(1cos 20)0.511 2.040.06 Er Ee Mev m c Er θθ--?====+-+-+?5:Y 射线束的吸收 解:由题意可得线性吸收系数10.6cm μ-=,311.2/pb g cm ρ= 122 2 0.6 5.3610/11.2/m pb cm cm g g cm μμρ--∴===?质量吸收系数 由r N μσ=*可得吸收截面: 123 2223 0.61.84103.2810/ r cm cm N cm μ σ--===?? 其中N 为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2233.2810/N cm =? 0()t I t I e μ-=要求射到容器外时强度减弱99.9% 0 () 0.1%0.001t I t e I μ-∴ =∴=即t=5In10 =11.513cm 6:已知)1()(t ι- -=e A t f t 是自变量。 ①求ι增大时,曲线的变化形势。 ②画出f(t)的曲线。 答:①当ι增大时,曲线同一个自变量t 值最后将是函数结果减小。 当A>0时,f(t)=)1(A /Γ--t e 的图像为下面图一:其中y1,y2,y3,y4,y5,y6分别为Γ为0.25,0.5,1,2,3,4时的图像 当A<0时,f(t)=)1(A /Γ--t e 的图像为下面图二:其中y1,y2,y3,y4,y5,y6分别为Γ为

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方 法和仪器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核辐射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是核辐射检测方法的物理基础。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电离和激发等效应,利用这些效应,可以探测放射性的存在、放射性同位素的性质和强度。用来记录各种射线的数目,测量射线强度,分析射线能量的仪器统称为检测器。 一.核辐射的检测方法 使用相关核辐射检测仪器是检测核辐射的重要方法,利用物质衰变辐射后的电离、吸收和反射作用并结合α、β和γ射线的特点可以完成多种检测工作。对人体进行核辐射检查,主要先做物理性检测,如果发现检测指标异常,再进行生理性检测。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使用核辐射在线测厚仪 核辐射在线测厚仪是利用物质对射线的吸收程度或核辐射散射与物质厚度有关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二)使用核辐射物位计

不同介质对γ射线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固体吸收能力最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弱。若核辐射源和被测介质一定,则被测介质高度与穿过被测介质后的射线强度将被探测器将穿过被测介质的I值检测出来,并通过仪表显示H值。 (三)使用核辐射流量计 测量气体流量时,通常需将敏感元件插在被测气流中,这样会引起压差损失,若气体具有腐蚀性又会损坏敏感元件,应用核辐射测量流量即可避免上述问题。 (四)使用核辐射探伤 放射源放在被测管道内,沿着平行管道焊缝与探测器同步移动。当管道焊缝质量存在问题时,穿过管道的γ射线会产生突变,探测器将接到的信号经过放大,然后送入记录仪记录下来。 二.核辐射的检测仪器 检测核辐射有各种不同的仪器,一般将检测器分为两大类:一是“径迹型”检测器,如照像乳胶、云室、气泡室、火花室、电介质粒子探测器和光色探测器等,它们主要用于高能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6

第一章习题答案 1. 计算 Po 210 放射源发射的α粒子()MeV E 304.5=α 在水中的射程。 答:先求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 cm E R 88.3304.5318.0318.05.15 .10=?==α 由 1001 A A R R ρρ= 对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因为与入射粒子的能量相比,原子间的化学键能可以忽略,所以其等效原子量 ∑=i i i A n A 式中i n 为各元素的原子百分数。 对空气而言, 81.30=A ,在标准状态下,33010226.1--??=cm g ρ,所以 04102.3R A R ρ -?= 对水而言 2163 1132=+= =∑i i i A n A 在水中的射程 m R A R μρ 8.2488.32102.3102.3404 =???=?=-- 2. 已知MeV 1质子在某介质中的电离损失率为A ,求相同能量的α粒子的电离损失率。 答: 161 11 4422222 2,,=??= ??= =p p p p p p ion ion E m z E m z v z v z S S αααααα 所以 A S ion 16.=α 3. 试计算Cs 137KeV E 662=γγ射线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反冲电子的最大能量。 答: MeV h c m h E e 478.0662 .02511.01662.02120max ,=?+=+=νν 4. 计算Cs 137 的γ射线对Al Fe Pb ,,的原子光电吸收截面及光电子能量。从中可得到什么 规律性的启迪?已知k ε分别为KeV KeV KeV 559.1,111.7,001.88。 答: Cs 137 的γ射线能量为MeV h 662.0=ν, 5 254 10625.61371324545Z K ph ????? ? ????==-σσ 2 5321033.1cm Z ??=- 对Pb ,82=Z ,KeV K 001.88=ε ()2235321093.4821033.1cm ph --?=??=σ KeV E e 660.573001.88661.6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