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4根螺纹18 :10.18平方厘米,6根螺纹20:18.85平方厘米,配筋率:(10.18+18.85)/40*80 =0.009,配筋率0.9%。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

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

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

值)(mm)箍筋最大间距(采用最小

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2h b,500 h b/4,6d,100 10

二 1.5 h b,500 h b/4,8d,100 8

三 1.5 h b,500 h b/4,8d,150 8

四 1.5 h b,500 h b/4,8d,150 6

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嵌固部位。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6.3.9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宜对称配置。

2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6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1.7 配筋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min

ρ(%)

序号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min

ρ

1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0.6 2 一侧纵向钢筋0.2

3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

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t f/y f中较大者

注: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

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

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

f

h 后的截

面面积计算。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ρ(%)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300N/mm 2 (y=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表1-78

y

注:1.表中不带括号的数据为按HRB335类钢筋y=300N/mm2计算;表中带括号的数据为RRB400类钢筋

y f =360N/mm 2计算;

2.本表是表1-77的具体化。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按式(1-24)计算,具体数值不应小于表1-79规定的数值,同时,应满足每一侧配筋率不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0。

min ρ=

bh

A A S

S '

+ (1-24)

第3页

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

1.7.2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1.7.

2.1 不考虑地震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 不考虑地震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max ρ(%)

表1-80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百分率ρ(%)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max ρ(%)如表1-81所示。

第4页

表1-8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

ρ

钢筋混凝土柱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如表1-82所示。

注: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剪跨比不大于2时,柱一侧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且应沿柱全

长采用复合箍筋。当柱一侧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其沿柱全长箍筋含箍特征值应增加0.015。 1.7.3 其他构件配筋率 深梁中最小配筋率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ρ=

bh

A s

,=

sh ρv sh bs A ,=

sv

ρh

sv

bs A ,

v s 为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h s 为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应小于表1-83规定的数值。

注:当集中荷载作用于连续梁顶部

1/4高度范围内且0

大于1.5时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

0.05。

牛腿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柱牛腿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如表1-84所示。

第5页

注:表中序号1的“0.200和45

t /y ”具体数值详见表1-78中抗震等级三、四的“跨中”栏内数值。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如表1-85所示。

1)当V >07

.0bh f t 时,抗剪箍筋的配筋率(sv ρ=

sh

sv b A )尚不应小于0.24

t f /yv f ,具体见表1-86。

2)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sv ρ=s

sv b A ,其中

sv A 为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全部截面面积)

不应小于0.28

t f /yv f ,具体见表1-86。

第6页

表1-86 梁中最小箍筋配筋百分率

(%)

梁内弯曲受拉钢筋和梁内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按表1-75及表1-76取用;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 in ,tl ρ(m in ,tl ρ=

bh

A stl m in ,)应取为y

t f f Vb T 6

.0,其中,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 行截面的腹板

宽度;当T /(Vb )>2时,取T /(Vb )=2;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和梁截面宽度;在截面四角必须设置受扭纵向受力钢筋,并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当支座边作用有较大扭矩时,受扭纵向钢筋应按充分受拉锚固在支座内。

在弯剪扭构件中,弯曲受拉边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量不应小于按弯曲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受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如表1-87所示。

第7页

表1-87 梁内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第8页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第8.2.3条解释: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10.1.8条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二、三级不应大于。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 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完整版)梁底受拉钢筋为何没有最大配筋率要求

梁底受拉钢筋为何没有最大配筋率要求,梁端却有一个例子解释,把一根梁想象成一个大馒头,弯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掰馒头,梁底受拉就是馒头底下被手往两边掰,自然是受拉的,梁面受压就是馒头上面被手往中间挤,自然是受压的,那么中间有一个位置是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这个位置在截面上就叫中和轴,所谓受压区高度呢,就是受压面的最外缘到中和轴的距离 弄清楚了弯曲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很快解释弯曲破坏了,梁的弯曲破坏分三种形式,少筋,适筋和超筋: 1.少筋破坏,顾名思义就是抗拉钢筋配少了,弯曲时梁底受拉最先抵抗拉力的其实是混凝土,但是混凝土抗拉强度就是个渣,所以自然很快就会裂开,裂开的时候由混凝土承担的拉力自然转给了配在里面的受拉钢筋,但是钢筋配少了抗拉强度不够,混凝土一裂开钢筋就屈服甚至断掉了,这种就叫少筋破坏; 2.适筋破坏,假设梁底钢筋配的是足够的,我们就不担心梁底了转去看看梁面的情况,我们上面说了弯曲梁底受拉的话梁面是受压的,假设梁面没有配钢筋,那么承受压力的是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是很好的,但是强度也有限值,在梁底钢筋被拉屈服的时候恰好梁面的混凝土也被压坏了(也就是超出抗压强度了) ,这种时候我们说梁底的钢筋是配得正好够的,所以这种破坏叫适筋破坏; 3.超筋破坏,假设梁底钢筋配多了,梁面混凝土都压坏了梁底钢筋还没点事儿,那其实梁也是不能用了的,所以梁底钢筋就浪费了不少,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这就叫超筋破坏.

啰啰嗦嗦扯这么多大家肯定困了,怎么还没讲到点子上.由超筋破坏我们知道,其实是有最大配筋率的,梁底钢筋会有配多了的情况啊,但是转念想想,既然破坏是梁面混凝土压坏为判断标准的,那有什么办法不让它过早破坏吗,当然有,加钢筋,梁面加抗压钢筋,这种配筋形式就叫双筋(梁底有受拉筋,梁面有抗压筋),梁底承担多少拉力,根据力的平衡梁面就要承担多少压力,混凝土不够钢筋来凑. 那有小伙伴就想不明白了,那照你这么说,只要梁面与梁底钢筋保持一个平衡的关系,梁底就永远不会超筋了吗,受压区高度不会超限吗? 我们翻到《混凝土规范》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确定公式为(不考虑预应力):α1 fc b x= fy As -fy'As' 恭喜你,理论上就是这样的,调整梁底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配筋面积,x 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可以保证不超限,只要你钢筋放得下. 那梁面受拉钢筋配筋率为啥有个不宜大于2.5% ,不应大于2.75% 的规定呢?这是个抗震的问题,既然是抗震免不了要说延性,这其实是个延性的要求,每天大谈特谈延性,延性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梁的弯曲是中和轴上部受拉(压)下部受压(拉)的,在梁柱节点附近的梁端部,通常是承担负弯矩,即是上部受拉下部受压的,现在从梁侧面一刀切,切出一个横截面"1",拿出一支笔竖起来作比喻,然后呢由于上部受拉会有拉应力下的形变(假设向左),下部受压有压应力下的形变(假设向右),我们假设中和轴在笔的中间点,那么

配筋率(取自于标准图集)

1.7 配 筋 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 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 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 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 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 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 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上面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上面数值增加0.1。 规范上不是有么? 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大值 一级支座0.4 ,80ft/fy 跨中0.3 ,65ft/fy 二级支座0.3 ,65ft/fy 跨中0.25,55ft/fy 三、四级支座0.25,55ft/fy 跨中0.2 ,45ft/fy 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同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基础哪,尤其是独立基础是多少啊 怎么算最小配筋率?谢谢! 现行规范上没有最小配筋率的明确规定,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扩展基础底版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100~200。 最大配筋率 当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以ρmax (ρ=As/b h0)表示。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试题学习)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与梁高的取值 第一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确定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砼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砼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第二是正常的配筋率或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无用,故采用有效高度。 ______ 配筋率首先要满足砼本身的要求,(参见大家上学时的混凝土教材正截面受压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能无限增大,太大时会在钢筋屈服前压溃,超筋破坏。所以教材上是控制ξb(常用材料在0.5附近),所以我们的受拉钢筋配筋梁受ξb不能超过一定值,这个值随着截面尺寸砼等级钢筋等级保护层厚度的不同,值也不同。我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常用材料和截面,梁的配筋率(即有效截面配筋率,不要搞错配筋率概念)一般在2.0%,全截面配筋率一般在2.0%以下(这句话相对于上句话似乎是废话,呵呵,但对于实际配筋时有很大方便)。 对于抗震梁(常见的为框架梁),除了控制上面的第二条外。还需要满足,砼规11.3.1可知框架梁配筋率宜满足 1.≤ 2.5% 2.ρ≤α1ζbfc/fy ρ=(As'-As)/bho ξb=0.35(二、三级框架) =0.25(一级框架)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 ______ 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只是2.5%吗? 抗震规范中,强规6.3.3条: 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高规中6.3.2条也有强制规定。 注意文中”且计入受压钢筋的。。。。。。“,这里关键一个“且”字,故“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只是必要条件,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而应加上“且”后面的话,才是充分必要条件。 在求x/h0时,应注意是计入受压钢筋的。 所以,在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问题上,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实际设计中和一些资料手册中,就有这个问题。是不全面的,从而导致错误。 二、抗震时用公式pmax=Sb*a1*fc/fy,(其中,sb一级为0.25,二、三级为0.35)也是不对的,因为没有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而梁端有加密箍筋,6.3.3条第二款又保证了足够的受压筋,故不能忽约。 三、更不能套用非抗震时的最大配筋率。

梁板最小配筋率以及梁配筋率实例和柱子轴压比

框架柱轴压比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 它的规范定义如下: 轴压比的定义为柱的轴向压力与理论抗压强度的比值。公式是N/ (fc*A)。N为柱的轴压力,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A为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一般在0.6至0.95之间。 通俗一点说,就是柱子可能受的力大小和柱子最大能承受的力的比值。相当于安全系数的倒数。 轴压比越大,越不安全,抗震能力越差。同时也越省材料,节省造价。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11-2001)中6.3.7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延性。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简单地说,柱轴压比越大,配筋也相应会很大。往往柱轴压比接近规范限值,虽说没超过规范限值,但钢筋会很大,不如将柱子再加大一级,一般50mm为一级。 轴压比很小,说明柱截面大了,在没有其它要求情况下,可以减少柱截面。 一般在抗震设计中,要控制轴压比的上限,也就是要控制柱的轴力不能太大,过大的话要通过加大柱的面积来减小轴压比以满足规范限值。轴压比是抗震概念设计的一项指标。它不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而是通过试验及实际地震破坏情况,发现轴压比低的柱子延性比较好,地震的破坏程度远小于轴压比高的柱子。因此规范设置了轴压比上限,以保证柱子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梁的配筋率怎么计算:二:梁截面为250X650,上部配筋为2根18,下部为3根16,另外还有4根12的构造筋,箍筋为8@100/200。 上部配筋【4+(0.4-保护层厚度+15D)*2】*3 下部【(4+(0.4-保护层+12D)*2】*3 构造筋同下部钢筋 箍筋单长(0.25+0.5)*2-8*保护层+2*11.9d+8d 根数(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为0.5h=0.5*0.5(h为梁高) 就是这样。老预算员们总结出来的,现在都用这种方法,2楼那种太麻烦了,分一定要给我哦,我把师傅真传的都给你了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4根螺纹18 :10.18平方厘米,6根螺纹20:18.85平方厘米,配筋率:(10.18+18.85)/40*80 =0.009,配筋率0.9%。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 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 第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关于梁、柱配筋率的问题

关于梁、柱配筋率的问题 很多人在计算配筋率的时候,分辨不清什么时候采用全截面,什么时候采用有效截面来计算。对于梁的计算,有计算梁的最小配筋率和梁的一般配筋率。 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全截面高度。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9.5.1 而第9.5条是关于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的问题的。所以9.5.1条注3中,所说的配筋率是指的最小配筋率。梁的一般配筋率:取有效高度。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8.2.3条: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 s/(bh0);对预应力混 凝土受弯构件,取ρ=(A p +A s )/(bh )。 当计算梁的配筋率的时候,验算是否达到最小配筋率,请用b·h来做乘数,验算最大配筋率的时候,分子请用b·h ,这样偏安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3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箍筋面积配筋率和箍筋体积配筋率 配箍率是对箍筋而言,分箍筋面积配筋率和箍筋体积配筋率。 一般情况下,面积配筋率是对受弯构件而言,体积配箍率是对受压构件而言。 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 (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 相关规范条文: A. 面积配箍率 (ρs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9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3.4条、第6.3.5条。 B. 体积配箍率 (ρ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7.8.3条、第11.4.17条、第11.4.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第6.3.12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4.7条。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受力类最小配筋百分 0.6全部纵向钢受压构0.2 一侧纵向钢0.45/中的较大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注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HRB40级RRB4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0.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b)h'后的截面面积计算;ff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第8.2.3条解释: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10.1.8条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

关于楼板最小配筋率及其经济性的讨论

关于楼板最小配筋率及其经济性的讨论 华海公司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9.5.1规定:受弯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可见新规范对楼板最小配筋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一般每平方米约在十公斤(以Φ10@200计算)以上,所以对整个工程造价有不小的影响,如何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和安全的基础上,体现楼板的经济配筋率,是本文所要重点论叙的内容。 例如某楼板,板厚100mm,C25混凝土,配HPB235钢筋,按最小配筋率求楼板配筋。 解:取1m板宽做为计算单元,先求楼板最小配筋率: 由规范知:Ft=1.27N/mm2Fy=210N/mm2 45Ft/Fy=45x1.27/210=0.27 max(0.2,0.27)=0.27 所以楼板的最小配筋率为0.27% As=0.27x1000=270mm2取Φ8@180(As=279mm2) 如将楼板配筋改为CRB550冷轧带肋钢筋(Fy=360N/mm2)其它条件不变,则有: 45Ft/Fy=45x1.27/360=0.16 max(0.2,0.16)=0.2 所以楼板的最小配筋率为0.2%

As=0.2x1000=200mm2取Φ7@180(As=214mm2可见,采用不同设计强度的钢筋作为楼板配筋,在其它条件不改变的前提下对楼板最小配筋影响较大。 现按以上两种不同的配筋比较一下经济成本:(取1m板宽) 重量节约率=(2.194-1.678)/2.194=23.52% 因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属于冷加工钢筋(JGJ95-2003),成本比普通HPB235钢筋价格贵约400元/吨,以现在HPB235钢筋市场价3800元/吨,则 价格提高率=(4200-3800)/3800=10.53% 节约资金=23.52%10.53%=12.99% 所以按构造配筋计算,如果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经采用HPB235钢筋,楼板钢筋重量节约23.52%,资金节约12.99%,这可能也是新规范提倡用高强钢筋的一个方面(4.2.1条文说明)。 工作中常听到如下声音:楼板最小配筋率提高了,因楼板配筋中有相当部分是由构造配筋来控制的,所以无论采用什么设计强度的钢筋,直径和间距是不会变的,而高强钢筋的价格又相对较高,采用高强钢筋只会增加成本,实际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是在没有考虑45Ft/Fy这个控制楼板最小配筋率的前提下做出的,以下列出常用楼板混凝土下不同品种钢筋在45Ft/Fy影响下的最小配筋率及最小配筋:

各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

各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与最小配筋率,规范、规程及有关构造手册中均以做出明确规定,但合理配筋率要根据设计师的设计历练、扎实的结构知识、丰富的经验、构件的受力特性以及结构设计的整体性思维等来确定。 1.混凝土构件配筋首先满足受力、裂缝、变形要求; 2.受弯构件如板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25-0.5%之间,钢筋直径在Φ8-Φ12之间,钢筋间距在100-200mm之间,配筋率较小时对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不利,配筋率较大不经济。混凝土板厚在构造手册中有规定,板配筋优化的空间很大,根据跨度、荷载布置情况,应多做比较,才能找到平衡点。 3.梁构件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5-1.2%之间,梁配筋主要取决于梁高合理性及荷载大小,若依据建筑空间需要做宽扁梁,计算配筋会偏大。但造价不要由结构专业去主导,应结合其他专业综合分析考虑。 4.柱、剪力墙属受压或偏心受压构件,其配筋一般有构造控制,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基础上,适当提高配筋率,钢筋间距最好控制在200mm以下,能更好约束混凝土、控制裂缝。注意:受力柱钢筋直径在16-25之间,市场供应充足,施工便于用直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与焊接造价相差不多,施工简单,节约钢筋。 5.构造需要截面较大构件,如地下室外墙,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基础上,配筋率最好控制在0.5%以上,钢筋间距150mm以下,严格控制裂缝,满足防水需要。

6.基础等以冲切、抗剪控制的混凝土构件,满足受力及最小配筋率即可。 7.建筑构造装饰性混凝土构件,配筋率在满足受力需求上,一般不控制最小配筋率,但做好拉结,确保安全。 8.柱的体积配箍率,从抗震角度,取值应保守些,应高于规范中的限值,对约束混凝土,提高抗倒塌能力有益处,也能够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准则。 最大配筋率是提示你不要超筋,最小配筋率是构造要求,合理配筋率是控制截面设计的依据之一。下面是框架梁的配筋率要求: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高规下表6.3.2-1规定的数值;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高规下表6.4.3-1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抗震设计时,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数值应增加0.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5%、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

梁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10规范版)_图文(精)

一般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及三、四级框架梁垮中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表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 HPB2350.2360.2720.3060.3360.3660.3860.4050.4200.4370.4480.4590.4670.476 HPB3000.2000.2120.2380.2620.2850.3000.3150.3270.3400.3480.3570.3630.370 HRB3350.2000.2000.2150.2360.2570.2700.2840.2940.3060.3140.3210.3270.333 HRB400、 RRB4000.2000.2000.2000.2000.2140.2250.2360.2450.2550.2610.2680.2730.278 HRB500、 HRBF5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30.2110.2160.2210.2260.230二级框架梁跨中及三、四级框架梁支座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表 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 HPB2350.2880.3330.3750.4110.4480.4710.4950.5130.5340.5470.5600.5710.581 HPB3000.2500.2590.2910.3200.3480.3670.3850.3990.4160.4260.4360.4440.452 HRB3350.2500.2500.2620.2880.3140.3300.3470.3590.3740.3830.3920.4000.407 HRB400、 RRB4000.2500.2500.2500.2500.2610.2750.2890.2990.3120.3190.3270.3330.339 HRB500、 HRBF5000.2500.2500.2500.2500.2500.2500.2500.2500.2580.2640.2710.2760.281一级框架梁跨中及二级框架梁支座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表 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 HPB2350.3400.3930.4430.4860.5290.5570.5850.6070.6310.6470.6620.6750.687 HPB3000.3000.3060.3440.3780.4120.4330.4550.4720.4910.5030.5150.5250.534 HRB3350.3000.3000.3100.3400.3710.3900.4100.4250.4420.4530.4640.4720.481 HRB400、 RRB4000.3000.3000.3000.3000.3090.3250.3410.3540.3680.3770.3860.3940.401 HRB500、 HRBF5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00.3050.3120.3200.3260.33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