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摘要】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他的绝句内容广泛,主题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新奇,技巧绝妙,这些都使短小精悍的绝句言浅意深,语近韵远,清新自然,诚为天籁之作。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特色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李白天才横溢,诗篇中往往充满政治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反映了他摆脱成见,鄙视世俗,敢于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思想感情。雄奇壮丽,奔放飘逸,含蓄深沉,是他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感情强烈,语言清新,有强烈的感染力。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作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无论从体裁上还是从思想艺术方面,都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在他擅长的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中主要体现出了雄豪奔放的风格。然而在五七言绝句中则体现出了清新俊逸的风格。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李白一共有159首绝句(其中五绝79首,七绝80首),绝句有以下艺术特色:

一、绝句题材丰富。作为从汉魏六朝开始出现的诗体,随着自身的慢慢发展,绝句的题材也慢慢丰富,包括春思秋怨、离愁闺情、边塞从军、行游眺览、山水羁旅、思友赠别、咏物写景、应诏饮宴等。李白的成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绝句中囊括已有的各种题材,而

且也大胆地尝试着为绝句开拓更多新的题材。李白绝句表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李白性格豪爽,因而敢说敢写,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以写进绝句中。小到儿女私情,大到时事政治,李白都能得心应手地用篇幅短小的绝句来表现。山水诗,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友情诗,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送别诗,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二、语言自然流畅。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本诗通过一个错觉写游子静夜思乡之情。静夜见光,则知其不寐;见光疑霜,可见其出神;疑霜而终知其非霜,于是寻其来由而抬头;抬头则见窗外明月当空——“隔千里兮共明月”,终于见月伤情,低头而黯然神伤。它所抒发的乡情,就像诗中那弥漫于天上地下的月光一样,轻盈似纱,清淡如水。全诗语言明白如话,而意境含蓄深远,成为千古思乡之名曲。再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峨眉山月歌》)此诗因“四句而入地名者五”被推为绝唱。短短四句诗,罗列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洲、三峡五处地名,竟浑然天成,无斧凿痕。由于巧借峨眉形容山月,清溪三峡又勾勒出一路溪清峡多的水景,再用千里蜀江中随水而流、伴人而行的月影串联起来,连用“发”、“向”、“下”三个字,形成一股顺流而下的气势,便觉得声情格外流畅,写

出了青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情怀。

三、浪漫主义特色。李白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样的百家思想促使他的创作风格也自由多样。他一生接受了儒道侠多家思想的洗礼,思想的激荡对其创作影响深远。而在李白的山水诗和送别诗中,我们看到了情感风格的浪漫超脱。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中断”二字,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则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展现出两山夹江对峙、巨浪奔腾的壮阔景象。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

四、手法新奇,技巧绝妙。李白的绝句之所以成为经典,?主要体现在那些随口而发,?颇似神来之笔的语言上,?能达到如此的艺术高度,?他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就更加精妙丰富了。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等诗句,夸张了我们平日所见之物。诗中形象与现实事物间的巨大反差,?使读者读之为其一震,?也让诗人喷涌的激情得以渲泻。又如《宣城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一”“三”各用三次。?“一”字形枯瘦,?连用三番,觉孤苦无依。“三”字表年、月、地,巧妙地嵌入时间之长,行地之远。“?一”、“三”的呼应,使诗意顿生,?又意趣盎然。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郁贤皓认为,李白的绝句之妙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藏”、“常”、“畅”、“长”。所谓“藏”,就是指含蓄,话不要说透、说尽,要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思考。所谓“常”,就是写平常事,说平常话,李白的绝句基本上不用典故,都明白如话,一看就懂。所谓“畅”,就是句子、文字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谓“长”,就是韵味深长,言尽而意不尽,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李白那种天马行空般的精神面貌与行云流水般的艺术手段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绝句创作中,他那无意求工而自然入神的作品,把绝句这种最精粹诗体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如明人胡应麟说的那样:“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李白把绝句创作推向了顶峰,也为绝句创作树立了典范,不仅吸进和影响着当时的许多使人,也启迪和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创作。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009届毕业论文题目: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点:青海贵德函授站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6级 姓名:王春燕 指导教师:陈良煜 教研室主任:高斌 成教院院长:蒋东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李白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李白,正是站在这顶峰上的一颗奇松。 就个性而言,李白是酷爱自由、任侠放纵,崇尚自然,蔑视权贵的人,他的思想较复杂,儒、佛、道、仙、侠等对他有影响。他又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对自己的才能极为自信,这就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他运用诗较多,且最有个性的是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李白的乐府虽用古题,却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借古题写现事,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二是用古题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类诗中李白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与情绪融入诗中。除了古题乐府外,李白写得最能体现其特点的还有歌行体(或称七言歌行)。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将叙事与抒情结合,把抒情诗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其特点是感情强烈,一气直下,纵笔挥洒,淋漓酣畅。李白的绝句,大都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 关键词:浪漫主义;意象;清新

目录 一前言―――――――――――――――――――――――――1 二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1 三想象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相结合―――――――――――――3 四意象的壮美和优美―――――――――――――――――――5 (一)李白诗的壮美意象――――――――――――――――5 (二)李白诗的优美意象――――――――――――――――6 五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7 参考文献―――――――――――――――――――――――――9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摘要】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如此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集无定卷,家家有之”;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李白)”的凛然风骨、“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吸引无数士人。 前面已经就李白的诗词以及李白的交往谈论了李白的绝句。不论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精神境界上,李白的绝句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我认为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评析李白的绝句与其人生境界。也许会获得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效果。李白的许多绝句充满了许多奇特的幻想,有的诗篇更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大到同日月一般耀眼。这与西方的尼采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正如前面提到的《把酒问月》,诗人探讨宇宙的许多事物的存在问题。刻画自己神仙般的形象,将自己的本体放大到宇宙的层面。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将自己的意识放大到无限的宇宙。他认为认得宇宙化本身就是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我,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他强调了人的意志。这表明李白本身具有的反抗性和创新性。这些都从李白的绝句中得到了体现。 读李白的诗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但当读完李白的诗,读完李白的人生之后,总有一种感觉萦绕在心中,常常让我为之不解。后来有幸读到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和《反抗者》。明白了那种情感是荒诞感。由于本人的浅薄,这里恐怕只能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成就西方哲学与李白这里还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的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如此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集无定卷,家家有之”;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李白)”的凛然风骨、“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形成时期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个人经历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性格 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不如李白那么有吸引力。 思想内容 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带拼音唐诗绝句

带拼音唐诗绝句 静夜思李白chuáng qián míng yuaguāng 床前明月光,yíshìdìshàng shuāng 疑是地上霜。jǔt?u wàng míng yua举头望明月,dīt?u sī gùxiāng 低头思故乡。 赠汪伦李白lǐbái ch?ng zhōu jiāng yùx íng 李白乘舟将欲行,hūw?màn shàng tàgē shēng 忽闻岸上踏歌声。táo huātán shuǐshēn qi ān chǐ桃花潭水深千尺,bùjíwāng lún s?ng w ǒqíng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李白zhāo cíbái dìcǎi yún ji ān 朝辞白帝彩云间,qiān lǐjiāng líng yīrìhu án 千里江陵一日还。liǎngàn yuán shēng tíbùzhù两岸猿声啼不住,qīng zhōu yǐgu?wàn ch?ng shān 轻舟已过万重山。 逢李龟年杜甫qíwáng zhái lǐxún cháng ji àn 岐王宅里寻常见,cuījiǔtáng qián jǐdù w?n 崔九堂前几度闻。zhang shìjiāng nán hǎo f ēng jǐng 正是江南好风景,lu?huāshíji?y?u f ?ng jūn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huáng sìniáng jiāhuā

mǎn xī黄四娘家花满蹊,qiān duǒwàn duǎy āzhīdī千朵万朵压枝低。liúlián xìdi?shíshíwǔ留连戏蝶时时舞,zìzài jiāo yīng qiàqi àtí自在娇莺恰恰啼。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wai ch?ng zhāo yùyìq īng ch?n 渭城朝雨浥轻尘,kashaqīng qīng liǔsaxīn 客舍青青柳色新。quàn jūn gēng jìn yīb ēi jiǔ劝君更尽一杯酒,xīchūyáng guān wúgùr?n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乌衣巷刘禹锡zhūquaqiáo biān yěcǎo huā朱雀桥边野草花,wūyīxiàng kǒu xīyáng xi?乌衣巷口夕阳斜。jiùshíwáng xiatáng qián yàn 旧时王谢堂前燕,fēi rù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行杜牧yuǎn shàng hán shān shíjìng xiá远上寒山石径斜,bái yún shēng chùyǒu r ?n jiā白云生处有人家。tíng chēzu?ài fēng lín wǎn 停车坐爱枫林晚,shuāng yah?ng yúar yuahuā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杜牧yín zhúqiūguāng lěng huàpíng 银烛秋光冷画屏,qīng lu?xiǎo shàn pūliúyíng 轻罗小扇扑流萤。tiān jiēyasaliáng rú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是中国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的诗歌作品把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采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他的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的诗歌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李白诗歌的特色。李白诗歌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呢?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禄宏林 摘要:本文从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浅述: 一、李白的生平。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身世、行踪和家庭,异说纷纭,他的思想性格更是非常独特,旷世少有。李白的思想性格。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体现。其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三、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位,体现在他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生平、思想品格、创作风格、意象、影响 正文: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一代显赫文学,其诗人之多,可谓不胜枚举;其作品之盛,可谓洋洋大观,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而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离现实语言较远的诗文产生兴趣,对优美的诗句领悟内涵,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品格,从而领会其创作风格,领悟诗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好思想。基于此,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际遇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 李白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 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 正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 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艺术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 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

浅淡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淡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他的诗歌,充满了发兴无端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即有气势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绝句清新飘逸,乐府狂放浪漫,歌行脍炙人,创作风格独特,韵味深长,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李白诗歌创作风格形成原因 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诗人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他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即有气势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创作风格独特,韵味深长。 一、创作风格 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评价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谈论。 (一)绝句清新隽永、明快自然。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和七绝并至极境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天性豪放洒脱的李白擅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的 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的诗人之列。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很有名的两句诗。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忧愤,也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 《秋兴》八首也是集中了秋天和大江的形象,而成为杜甫抒情诗里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一片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联结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这组诗是很能够代表杜甫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以上说明了杜甫怎么样运用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所特有的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出现的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学天才。李白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李白诗歌的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娴熟的浪漫主义手法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一个阅历丰富的诗人,隐居读书、漫游山水、追求功名、求仙学道,伴随了他的一生。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不像杜甫、白居易那样长于细致客观的描绘,而是经常通过简练的语言来作直捷爽快的抒发,他的诗不是回旋掩抑,而是喷薄而出,奔腾直泻。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 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方面,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三)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使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李白诗歌运用夸张大胆又合理,而且往往与新奇的比喻结合运用使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浅谈李白的诗文风格

浅谈李白的诗文风格 孙荣念 摘要:我是一名中学教师,由于教学的关系,对古诗词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李白的诗更有一种痴迷。 本文从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浅述: 一、李白的生平。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充 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身世、行踪和家庭,异说纷纭,他的思 想性格更是非常独特,旷世少有。李白的思想性格。追求功名、 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 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体现。 其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 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三、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位,体现在他诗歌 创作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生平、思想品格、创作风格、意象、影响 正文:众所周知,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而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离现实语言较远的诗文产生兴趣,对优美的诗句领悟内涵,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品格,从而领会其创作风格,领悟诗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好思想。基于此,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际遇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我觉得,李白的一生由两条主线所贯穿:一是他的仕途生涯,二是道教对他的影响。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屡遭失败。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这时候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但不久后,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使他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无减退。安史之乱起,李白以为报国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后却被定为反叛罪,长流夜郎。在途中被赦免。到李光弼出征东南之时,他再次从军,无奈半道病还,逝当涂,年62岁。 我认为,李白将盛唐士人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理想化了,同时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穄”的儒家用世思想,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必然导致失败。但是他始终向往这样的理想。所以始终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李白一生受到了道家,纵横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贯穿李白的一生,则是道教对他的影响,之所以这部分单独提出,就是因为

李白关于长江的三首七言绝句

背诵李白关于长江的三首七言绝句: 1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qiāng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2《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背诵李白关于长江的三首七言绝句: 1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qiāng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2《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背诵李白关于长江的三首七言绝句: 1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qiāng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2《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背诵李白关于长江的三首七言绝句: 1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qiāng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2《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散论.

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散论 我国许多杰出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令人一见难忘的艺术风格。李白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人们对他的艺术风格有过各种各样的评论。杜甫比他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王安石用李白的两句诗比李诗的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严羽说他“飘逸”,苏轼说他“飘逸绝尘”,苏辙说他“骏发豪放”,胡仔说他“豪放飘逸”,现代有人说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但整个说来,他的艺术风格最基本的特征,我以为是豪放。 一、豪放的艺术魅力 进入诗的国土,气象万千:有层峦叠嶂,虎踞龙盘,漠漠林海,云雾弥漫;有山泉叮咚,琴韵悠扬,飞瀑震天,响遏行云;更有烈火漫空,金刚怒目,碧血丹心,惊心动魄。不同的诗的境界,有不同的感情基调。“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翡翠兰苕,是一种境界,小巧玲珑,伤于纤弱;掣鲸碧海,是一种境界,紫电双瞳,叱咤风云。不同的境界,引起不同人的感情共鸣。因此有人说,“杨柳岸,晓风残月”,只合由十七八妙龄女郎,执红牙拍板,浅吟低唱;“大江东去”,应当由关西大汉,用铜琶铁板,引吭高歌。这说的也是诗歌感情基调的不同。感情基调不同,感情的表达方式也各异。有的诗人,婉转细腻,娓娓而谈;有的诗人,沉郁顿挫,慷慨陈词;有的是深沉的,有的是热烈的,“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李白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壮大奔放、气势磅礴。他的同时代人任华说他“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齐己说他“须知一二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宋代的曾巩,在《代人祭李白文》中,说他的诗“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说的都是壮大奔放的感情。这种壮大奔放的感情的表达方式,是爆发式的。感情一旦爆发,常常一气直下,惊涛千里。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珠。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