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种植讲课讲稿

竹子的种植讲课讲稿
竹子的种植讲课讲稿

竹子的种植

竹子生长有其特殊性,它是依靠地下茎(俗称竹鞭)上的笋芽发育长成竹笋,再长成新竹。新竹在1~4个月内即可完成高度、直径生长,以后不再增加。竹子年年均会发笋长竹。因此,观赏竹子种植技术也有别于其它苗木,早园竹、刚竹、金镶玉竹、黄槽竹、黄杆京竹、紫竹、箬竹等竹类的种植方法大体相同。

一、种植时间

1.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开始发笋,多数竹种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长,并抽枝长叶,8~9月大量长鞭,进入11月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理活动逐渐缓慢,至翌年2月,伴随气温回升,逐渐恢复生理活动。根据这一生长节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时节应该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阳春”最好。冬季11~ 12月种竹,尽管雨量少,天气干燥,但此时竹子的生理活动趋弱,蒸腾作用不强,栽竹成活率也较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梅雨季节正常年份采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离移栽,且根盘带土多方能保证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严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笋期不宜栽竹。“种竹无时,雨后便移”。只要保证母竹质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热的三伏天和严寒的三九天外,其余时间均可栽种。如果采用容器竹苗,则南北地区均可四季种竹,保证成活。

2.丛生竹:一般3~5月竹秆发芽,6~8月发笋,且丛生竹不耐严寒。所以丛生竹种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最好。同样,如果管理条件好或采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种竹。

3、混生竹:混生竹生长发育节律介于散生竹与丛生竹之间,5~7月发笋长竹,所以栽竹季节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为宜。

二、种植地整理竹子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 (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

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 ~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整地是竹子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三、母竹的要求母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

小学种植园活动方案

苏州市新庄小学种植园活动方案介绍--蔬菜园里的微笑朱宏【产生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今的学生可谓是五谷不分。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很少有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劳动的乐趣。然而,学生对于这种种植活动又是充满了兴趣,只是平时没有机会参与而已。记得在科学课上,有次种植凤仙花,同学们不时的会向我汇报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种植活动引来其他年级同学羡慕的目光,很多同学都来问我:“老师,我们也能种植凤仙花吗?”“凤仙花有什么用啊?”……看着他们期望的目光,我怎么忍心拒绝呢?于是我一个个的耐心讲解,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看着同学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在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何不让学生自己来种植呢?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既获得了劳动技能,又开阔了视野,同时也获得了劳动和收获的快乐。我将自己的想法和校领导交流后,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专门规划了一个区域,建造了学校蔬菜种植园,并给每个班的同学划分了种植区域,让他们体验种植和收获的乐趣。【活动价值】:在孩子们眼里,蔬菜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的兴趣。但同学们对于蔬菜的种类、生长的特性、食物链的作用、环境保护、营养价值等的特殊意义等并不了解。通过主题探索,孩子们可以从家长、同伴、书本、络等多种途径来获得有关蔬菜的知识,并在小组观察、集体交流、亲子论坛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探索、相互协助、大胆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各种实践和体验活动中,也能够使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探索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主题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主动去了解蔬菜的种类,探索蔬菜的营养价值等。2、能用交流、谈话、实验、绘画、制作等形式进行表征。3、在活动中能与同伴互相合作,细致观察,并积极参加各种制作和实践活动。4、在活动中了解小草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实施】:一、开辟活动基地--蔬菜种植园1、开垦荒地学校在路南校区有一块空地,原是杂草丛生,已闲置多年,经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没过几天,近半亩大的荒地就开垦出来了。2、平整土地由于在开垦的过程中,土地中布满了碎石,所以刚开垦出来的土地还不能马上种植,于是,在种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了第一次实践活动--捡碎石。同学们来到种植园后,马上积极的行动起来,有的同学用手搬,有同学拿来了簸箕和铁桶,更有的同学甚至掘地三尺,翻出了泥土里面的大石块。刚开始,还有同学怕脏怕累,可看到伙伴们个个干的热火朝天,不一会儿也加入了大家的行列,卖力的干了起来。后来大家又多次去种植园劳动,每一次都情绪高涨,积极肯干。不久,一块平整好的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种植各种植物。用了一节多课的时间,基本上把土壤表面的石头捡干净了。二、种植青菜、大蒜、菠菜、萝卜、土豆、蚕豆等绿色植物。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将种植园由全校各个班级认领一块区域,全由学生自己打理,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种植和收获的乐趣。1、种植蔬菜第一次种植是在九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综合时间活动课上,我们去种植园种大蒜和青菜。由于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种菜,好多同学都不知怎样种,七手八脚地乱弄一气,有些小组的同学把菜籽撒多了,只能用大蒜种子来充数,有些小组排列的很整齐,有些小组胡乱撒种,总之大家是各显神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播种任务总算是完成了。每个同学都动了手,有了初步的劳动体验。大家都觉得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接下来的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又种了萝卜、菠菜、香菜等。经过一段时间劳动实践,同学们渐渐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在我们已陆续种了大蒜、菠菜、青菜、萝卜、香菜等,蔬菜花色品种多样化了。2、田间管理如果说种植是短线活动,那么管理则是长线活动,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每班成立了“护绿小队”。“护绿小队”几乎每天都要到植物园去浇水,还要定期施肥、除草、捉虫、间苗等。每一次劳动都深深吸引着大家。大家每天都争先恐后地去植物园参加劳动。经过同学们的精心照料,种植园里已

开心农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龙湾子小学“开心农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践行“种植阳光”理念精髓,打造“阳光学校”“阳光班级”“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切实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正规化、系列化、常态化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 1.梳理劳动基地建设经验,打造“开心农场”综合实践活动布局,让学生体验劳动生活,了解农业基本常识,增强学生生活乐趣,丰富成长和生活经历,一生不忘快乐的龙小校园生活。 2.践行学校理念行动系统,吸引每个孩子参与到“开心农场”种植快乐中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以劳动带动五育,促进学生全面、阳光、健康发展。 三、实践目标 1.重点年级:以3至6年级为重点,1、2年级也可分得一些较小地块儿作为实践乐园。 2.综合实践活动的辅导教师由各班班主任担任。每班评选1名“种植经理”,2名“种植副经理”和小组长若干名。(职责、分组建议见附件) 3.种植品种以蔬菜为主,每种蔬菜不少于5㎡。各个基地各班级地块种植的品种不少于2种,各班不允许重复种植。

4.每学期评选种植阳光先进班集体2-3个、种植阳光先进小组10个、种植阳光小能手20人。 四、其他要求 1.按季节适时开展赏花节、采摘节系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观察日记、手抄报、成果摄影、参观心得、市场体会等展牌,学校统一评选。 2.收获的成果归各班所有,支持走进市场变卖产品,然后购买学习生活用品。严禁个人独享。 3.每种作物都要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学校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内容包括:作物生长日记、照片和视频、手抄报、产品、市场销售记录。 五、班级主题确定程序 第一步:按班级割地。(割地方案见附件) 第二步:任命种植经理,班级推举种植副经理。 第三步:成立调研小组,生成《小组活动主题方案》(见附件),设计《小组活动计划表》,(见附件)组织调研,选择种植品种并进行资源、市场等方面论证。上交《种植论证书》(见附件) 第四步:成立物资小组、艺术设计小组,和种植管理小组,谋划《种植方案》(见附件);艺术设计小组设计班级地标(上交设计方案图,全班同学签字)。 第五步:成立小记者组,开始观察、采访、记录和宣传;开始种植。第六步:种管小组制定《值班安排》(见附件),开始进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对各小组的课题进行汇总,填报《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

竹子的分类有哪些_竹子的种植方法

竹子的分类有哪些_竹子的种植方法 罗汉竹:丛生型,秆不高,头部大,上身小,头部几节像“罗汉”肚子凸起起,故而 得名。可作工艺品材料。 琴丝竹:丛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秆面呈淡黄色,上面有绿色粗、细相间的线条,形如“琴丝”而得名。 凤尾竹:丛生型,秆细而矮小,枝叶很细小,形如凤尾而得名。 方竹:混生型,竹秆约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黄色,节环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于工艺品加工材料。此竹稀为珍稀竹类。福建拓荣县乍洋乡凤里村有一片珍贵 的“方竹”。 棕竹: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实,肉内有白鬃纹。 斗笠竹:混生型,秆细直、质硬,叶宽大,繁殖力强,古代用秆制作箭秆。青神人常 用叶夹在竹编斗笠里,用于防雨或日晒,故而得名“斗笠竹”。 巨龙竹:世界上已知最粗大的巨型丛生竹种,产于我国云南地区,当地人可以用来做 水桶或大型器具。有专业人士说是金雷竹。 单竹:民间俗称“苦慈”,是慈竹属中,筒最长有一米多长的优质慈竹。竹质细腻, 纤维韧性特强,能启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编织成似绸、似绢的精档竹编工艺品。这种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阴山处,是竹编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崃一带也 有些这种“苦慈”竹。 四季竹:这是最近几年引进青神的优质竹种。丛生型,四季生笋而得名。慈竹属的一种,最大的特点是秆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几十斤重,纤维细腻,繁殖生长快,是造纸的好 材料,经济价值大。青神西龙、观金、桂花、白果、罗湾等乡镇,有上十万亩此竹基地。 这种竹原产于湖南沅陵县大坪乡。 慈竹拉丁学名:Bambusa emeiensis是丛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长、叶葱浓。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各省。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在产区 是最普遍生长的竹种之一现多见于农家栽培房前屋后的平地或低丘陵,野生者似已绝迹。 用途广泛,秆纤维韧性强,节稀筒长,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也可劈篾编结竹器,用 作绞口尤佳,亦可用于简陋建筑物的竹筑墙,以及利用其竹筋和拌石灰粉刷墙壁;蘀鞘可 作缝制布底鞋的填充物;经过科学加工可作为制层竹原料。笋味较苦,但水煮后仍有供蔬 食者。 硬头簧:丛生型,秆高直、坚硬、质厚空小,故多用于建筑材料,农村都用于承重,挑、抬东西。种植量小。

竹类植物种植方案

竹类植物种植方案 1、施工程序:竹类植物选择一起掘一装运一放样一种植一种植后养护 2、施工机械:运输车、潜水栗、绿化剪等。 3、人员:高级绿化技工1人,中级绿化技工2人,普通绿化工10人 4、竹类植物选择:首先选择便于运输、装车,尤其是人工搬运距离较短的母竹林,该母竹林地的土壤为粘性或亚粘性.以免移栽母竹土球松散。其次是选择合格的母竹。竹类宜选2年?3年生母株,无病虫危害,竹秆表面无病斑, 无枯枝,无开花,无机械损伤;竹子保持枝、叶、梢完整,高度与秆径粗度的比例协调,外形挺拔健壮。 5、挖掘与运输:按不同竹种移栽需携带土球大小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挖掘半径。散生竹应以竹竿为中心两侧各带来鞭长20cm、去鞭长30cm;丛生竹应整体起挖,竹蔸应完整,芽眼应不少于2个;混生竹应以散生竹与丛生竹的要求执行。近距离移植可带根盘,远距离移植应带土台。母竹挖掘前首

先判明竹鞭走向,一般来说,竹鞭走向与竹子的最下一盘枝的朝向大致相同,挖掘时先在确定的挖掘圆周上轻轻挖开表土层寻找竹鞭,然后断鞭,保持截面光滑,不伤鞭芽。所留竹鞭,一般保留4个或更多的健芽。挖掘过程中逐步掏空竹蔸四周和底部,避免损伤竹秆与竹鞭连结部分的“螺丝钉”,不得摇动竹杆。 母竹所带土球以草或其他材料包裹,以防土球破碎。母竹搬运期间轻提轻放,在装车和卸车时,于靠近泥球一侧的车厢侧面设置躺板,并以特制的构杆牵引泥球顺板提上车厢或滑至地面,以免泥球破碎或竹鞭断裂。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一是防止车体剧烈碰撞,二是防止竹子失水。竹子装车后先喷洒一次净水,然后用防风、防漏的蓬布覆盖车厢,包括伸出车厢尾部的竹梢。 6、栽植:挖穴种植按设计要求,确定每一竹种、每一竹株种植位置。栽植时应先将表土回填种植穴(槽)内,厚宜在10cm以上,隔离有机肥层。然后母竹放入穴内,随后将母竹土球或根盘的容器或包扎物清除,清除时不得损伤竹蔸

校园种植活动方案t.

主题《校园美容师》开展活动的方案 ——《认识校园植物》 一、活动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有近一万平米的绿地面积,种植着许多花木。一走进校园,草坪绿意莺莺,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五颜六色,就像走进了充满生机的大花园。一次,有位同学指着校园内的一棵盘槐问我,“这是什么树呀?”没想到同学们对朝夕相处的校园植物很是陌生,大多数都叫不出名。在后来的了解中,同学们都说我们的校园很美,很想知道这些花草树木。何不借此机会组织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大家探究和体验呢?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又十分贴近学生的研究问题,活动范围又在校园内,操作起来很安全,是科技实践活动不可多得的一个资源。 二、活动的目的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了解校园植物的名称、属性,理解人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珍爱植物的态度,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植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实践的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3.行为与习惯:通过活动了解植物也需要呵护,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三、活动实施过程 1.教师实地考察为活动做准备 为了开展好活动,教师首先充实自己在园林方面的知识,查找到了校园植物分布图,对校园植物进行了初探,不懂的地方就向对园林师傅请教。 2.活动动员 1)自制校园绿色植物的视频短片《美丽的校园植物》,让同学们猜猜片中的主角――校园植物,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师生共同讨论并制定活动计划。经过大家讨论,简单方案形成了: ①建立4个活动小组。 ②开展系列活动:●校园花木知多少;●花木品种知多少;●花木知识知 多少;●我为花木建名片。 ③活动重点: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问题,并写成小说 明文(介绍花木)。

“种植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种植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计划 五年级 一、活动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社会即课程。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保证新课程实施质量的必要前提。我们在对很多学校的调查中发现:在偌大的校园里,虽然进行了全面的多种类植被绿化和一些校园景点的布置,但缺少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体验、动手实践的资源中心和活动基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离开来”。由此看来,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开展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否则难以持久的,所以建设一个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校园实践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孩子从小生活在城市之中,对于种植的知识了解很少,动手能力较差。在学校艺体楼南侧有一块荒地,春天,万物葱茏,生机勃勃,如果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上一些菜啊,花啊,孩子们肯定很感兴趣!这样的种植活动可以说是操作性强,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取材方便,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又能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

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三、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农作物和各种蔬菜的各种资料,了解一些农作物的样子和生长过程。 2.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图片、视频。 3.最后可以让每个学生写写观察日记、画画农作物的样子,并拍成照片上传学校班级博客。 四、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调查统计小学教材上所涉及的植物和平时经常看到的农作物,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分类。 2. 查阅有关种植研究方面的资料,了解各地对此相关的研究。 3. 准备常见的植物种子。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04商花2班黄芳 1摘要:我国堪称是“竹子王国”,由于它扶摇凤尾,曲径通幽,又是吉祥之物,成为我国园林绿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特色景观。竹子的使用是东方园林的一大特色。通过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介绍,让竹子这一乡土植物在21世纪的中国风景园林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关键字:竹子园林应用 一、竹子园林应用的历史 竹子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已有关于竹林的记载了。 秦始皇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但那时竹子的种只是为了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魏晋、南北朝时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洛阳伽蓝记》就记录了洛阳官宦贵族的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在唐宋两代竹子运用较为广泛。唐代文人王维所建的“辋川别业”中就有大片竹林环绕着一座幽静建筑物的“竹里馆”,以及山岭上遍种竹林,一弯溪水绕过,一条山道相通,满眼青翠掩映溪水涟漪的“斤竹岭”。宋代艮岳中竹子景观为特色的景点有“斑竹麓”和“胜筠庵”。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所评述的私园中,绝大多数都有竹子景观,并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之说。在南宋,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园园有竹”的全盛时期。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在造景的手法上,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以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例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翠玲珑”和“倚玉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等名园及扬州个园的“春山”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是现代园林造景的典范。 二、中国竹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的观赏竹 竹的种类很多,合计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计500余种,大多可供庭院观赏,著名品种有:楠竹、凤尾竹、小琴丝竹、佛肚竹、大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冷箭竹、大箭竹、唐竹、泰竹、大泰竹、孝顺竹、粉单竹、牛耳竹、方竹、四川方竹、龙拐竹、车筒竹、青皮竹、粉单竹、短穗竹、黄竹、花秆黄竹、巨龙竹、拐棍竹、光巨竹、阔叶箬竹、水银竹、人面竹、毛竹、花毛竹、花竹、紫竹、斑竹、龟甲竹、淡竹、刚竹、苦竹、金竹、龟纹竹、银链竹、玉边竹、茶秆竹、矢竹、泡竹、罗汉竹、苗子竹、鹅毛竹、刺竹、菲黄竹、华箬竹、墨竹等。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作园林绿化的观赏竹。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原则

园林树木学学习资料 (中远公司李亮)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 乔木就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与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就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 2、灌木类 树体矮小(在6m以下),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3、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 干。 4、藤木类: 能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之蔓性树木,多借助于吸盘(如爬山虎等)、吸附根(如凌霄等)、卷须(如葡萄等)、蔓条(如蔷薇)及干茎

本身之缠绕性而攀附它物(如紫藤等)。 5、匍匐类:干、枝均匍地生长。 6、地被类:覆盖地面的植物。多年生,除少量草本之外,大多一 次种植,多年享用;自繁或易繁,成苗率高;青绿期长,在一年内保持绿色覆盖的时间较长;管理粗放,没有精细的人工养护地也能良好生长。 二、按生长速度分类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 三、按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1、风景树(孤赏树):通常作为庭院与局部的中心景物,赏其树 型或姿态,也有赏其花、果、叶色等的。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雪松;金钱松;南洋杉;日本金松;巨杉(世界爷)。 2、庭荫树:栽种在庭院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一般多为叶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在冬季人们需要阳光时落叶。例如:梧桐、七叶树、槐、栾树、朴树、榉树、榕树、樟等。 3、行道树:就是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与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 树种。落叶或常绿乔木均可作行道树,但必须具有抗逆性强、耐修剪、主干直、分枝点高等特点。例如:悬铃木、槐、椴、七叶树、元宝枫、樟、银桦等。 世界五大行道树种: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其中悬铃木被称为“行道树之王”。 4、花灌木:通常指有美丽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艳丽的果实的灌木

米竹盆栽的养殖方法

米竹盆栽的养殖方法 竹子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生命力极其顽强;竹子有节且青翠 挺拔,寓意蓬勃向上、节节高升;竹子宁折不弯,中通外直,世人皆赞其“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竹子无牡丹之富丽, 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因虚怀若谷、正直清高、清秀俊逸的品格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下面是米竹盆栽的养殖方法,请参考. 竹子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 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类。人类与竹的关系,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高大乔木状禾草类,为多年生植物,有的低矮似草,杆高10~15厘米;有的高如大树,杆高达40米以上。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已知全球竹子约有150属,1225种。我国竹子种类繁多,按其观赏 部位可分为观杆色型、观杆形型、观赏叶型或色型、观笋型等四种类型。杆色斑斓的有紫竹、京竹、黄纹竹、小琴丝竹、湘妃竹等。竹杆形态奇异的有罗汉竹、龟甲竹、小佛肚竹。色彩或叶形独特的竹子有铺地竹、鸡毛竹、菲黄竹。 竹子格高韵胜,外形清丽、雅致,具有其他材质不可超越的独 特魅力,是中国古典风格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段。秦代《拾遗记》载:

“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木……得云冈素竹。”明清时期,园林用竹造景趋于鼎盛,尤其是江南园林中几乎无竹不园。竹与石、亭、水、园、路的组合可谓巧夺天工、相得益彰。当人们漫步于通幽竹径时,静下心来感悟竹的那份潇洒意态,一种无限的舒适和遐意便油然而生。 在现代,大多数人生活在楼房里,没有院落种植大型竹子,但可以用竹子盆景点缀家居环境,反映主人别样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文化品位。可作盆景的竹种,以株小叶细者为佳,如凤尾竹、小佛肚竹、紫竹、唐竹、靓竹、琴丝竹、鹅毛竹、菲白竹、菲黄竹、翠竹等。选用寓意吉祥或形状色彩奇特的竹种,可有效增强竹子的观赏性,如黄竹寓意财源广进,佛肚竹寓意大肚能容天下不平之事,龟甲竹犹如龟甲而称奇,方竹因其竹杆呈方形而独具一格。室内养竹子对人体有很多益处,它能吸收室内异味,吸收有害气体如甲醛等,释放竹香,而且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有调节作用。竹子品种虽多,但家庭种植的管理方法大致相同,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盆栽竹子的家庭种养要点。 移栽 家庭移栽竹子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将竹子与竹笋一起移栽到合适的花盆中;或是单独用竹子进行移栽。竹笋是竹根发芽后长出地面的部分,它的枝节部位长出芽,而芽变成枝后,竹笋就长成了竹子。种植时间一般长江以南地区以冬季为佳,偏北地区以春天3~4月种植最好,北方可延至5月上旬。这段时间将竹子与竹笋一起移栽,盆

北方竹子的栽植要点

北方竹子的栽植技术 近年来随着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竹子已经是组建园林必不可少的元素。用专业的说法就是实用性强,观赏价值高,成活率高,病虫害较少。他是现代园林庭院栽植必不可少的园林绿化树种。下面就我国北方园林中适合栽植的几个种类做简单的介绍。 一、毛竹: 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丼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下面是它的生长特点 (1)适应强,分布广。毛竹是中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重要经济竹种。毛竹在中国北纬40°以南,年均温12—22℃,年降水量500—2000mm,年相对湿度65二85%广大地域 (2)养殖强,易栽培。毛竹的鞭系及竹杆均含有生物活性内源激素,除种子具有生殖能力外,其鞭节和竹节均能萌芽生殖,因而除了用种子养殖竹苗外,还可用分蘖育苗、扩鞭育苗、压杆育苗、埋杆育苗等方式养殖竹苗。 (3)生长快,成材早,易成林。毛竹是典型的速生树种,其粗生长在竹笋出土时即已基本定型,高生长从出笋到成竹一般只需50一60天时间。竹林经3—6年加固生长则可采伐利用,若用于纤维造纸原料,当年就可砍伐利用。新造毛竹一般5—8年即可成林,改造残次低产林分和复壮衰败荒芜竹林,3—5年则可恢复生产,迚入丰产状态。

(4)材性好,用途广,功能全,价值高。毛竹竹材具有一般木材不及的优点:竹材收缩量小,具高度的割裂性、弹性和韧性,顺纹抗拉、抗压强度大 (5)经营毛竹,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经营期长。新造毛竹3—5年即可投产,改造低产林分第二年即可见效,一次种竹,年年持续利用,经营百年不衰。 二、刚竹: 刚竹属是我国的乡土竹属,在该属已发表的43个竹种中,有39种原产我国。刚竹属由于种类多、栽培广、用途大,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刚竹秆高挺秀,枝叶青翠,是长江下游各省区重要的观赏和用材竹种之一。可配植于建筑前后、山坡、水池边、草坪一角,宜在居民新村、风景区种植绿化美化。宜筑台种植,旁可植假山石衬托,或配植松、梅,形成“岁寒三友”之景。 刚竹抗性强,适应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碱性土及含盐0.1%的轻盐土亦能生长,但忌排水不良。能耐-18℃的低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生于低山坡,竹材强韧。 以上是对北方主要栽植的种类从分布地区、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迚行概述。下面则是简单说明在园林中的栽植技术。 一、要求: 作为现代园林的建设者我们根据图纸的要求迚行提量、报量(觃格)、根据觃格实际考察等工序。一般竹子的粗度指的是地径。

【完整新编】小学生“快乐农场,伴我成长”农场种植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快乐农场,伴我成长”种植实 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更是播种的季节!为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学校开展种植园种植活动,通过活动,丰富孩子多彩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体验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的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 三、活动组织: 主任: 副主任: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其他教师自愿参与) 四、参与班级:全校所有班级 五、活动时间:2015年5月---7月 六、活动安排 【前期准备工作】: 1.各班利用班会课宣传这次种植活动的意义所在。并制定计划,成立种植小组。 2.学校为每班提供一块责任地,进行种植活动。班主任让参与学生了解地形,估算棵树,设计布局。 3.班级也可以根据需求自主购买种子或菜苗,也可以让学生带一点种子。 4.劳动工具由学校提供。 【种植活动安排】: 1.本周各班自选时间,由班主任带领本班不少于6名种植小组成员参与活动。

2.本周在教室组织一次种植知识讲座。 3.每班各分有责任地一块,确保本学期有果实可以摘收。 4.劳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劳动工具使用和保管由班主任统一负责,。 【后期管理工作】: 本次种植结束后各班所属种植园地里的锄地、浇水、施肥、除虫、除草等工作均由班级负责。 【活动过程性要求】: 1.班主任要协同协管员对本班的责任地进行合理规划,每班选择一种作物栽种。 2.在每次活动时都要做好活动记录。(种植园活动记载册) 3.活动过程要留有照片。 4.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期末上交,每班不少于6篇。 七、活动评比 学校将按低中高三个年级组分别评出团体一、二等奖。所有评比结果将纳入班主任考核和文明班级考核。 附: 种植活动考核评分细则 1.合理选择栽种作物,确保本学期有果实摘收。(10分) 2.栽种作物,布局合理、科学。(10分) 3.每学期要有一份简单的责任地种植计划和小结。(10分) 4.活动记载册详细。(10分) 5.经常安排学生到责任地进行劳作管理。(浇水、施肥、除草等活动)(10分)) 6.每个月学生写二篇观察日记。(10分) 7.每个月上交三张学生实践劳动照片。(10分) 8.植物的成活率和丰收情况。(30分) 小学 2015-5-5

大班种植活动方案

大班种植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动手尝试,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网络、电视等虚拟的世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生活中,很多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自己动手参加劳动。以至于更多的孩子不知道果实是如何得到的,更不会清楚种植的过程了。此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动手种植,在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种植的要领及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又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准备:适宜植物生长的周围环境,~~苗以及种植用的铲子、水桶等。 目标:1、使幼儿了解种植的过程与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锻炼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使幼儿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行种植前的猜想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种子萌发之后植株是又是如何生长的呢?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会怎样呢?(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种子种植的过程及经验,明确种植方法,以类似的经验方法培育植株。 3、幼儿分组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活动二:探索种植的条件 将若干株相同的植株分别种在A:水量适中与干旱 B:见光与阴暗 C:室温与低温条件下,分组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株生长状况,照片记录生长情况。 延伸活动:结果展示与品尝劳动果实 让幼儿分组汇报在不同情况下植株生长的状况,那种条件下生长的最旺盛。 1. 照片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结果。 2. 全班讨论哪种条件下适宜植株的生长发育。 3. 小组讨论什么各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植株生长的不同 4. 幼儿讲述劳动的过程及感受 5. 享用劳动果实。

综合实践活动种植方案

大桥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种植实施方案 “播下种子,收获希望” 一、主题背景 1、从理论上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离开来”。《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的教学观,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活动,把“死”的文献资料与现实社会中“活”的资源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实现由平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新天地,所以建设一个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校园实践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2、从学校的资源来分析: 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开展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否则是难以持久的,学校认真分析了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1)、我校为一所农村学校,本校多数教师都有过种植经历或从小受这种环境的熏陶,都掌握一定的种植知识,这就为此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2)、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对种植都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无需走多远,就可以找到很多的“农业专家”来为我们指导。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

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也为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对于生他养他的这片黄土地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此他们也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愿意去体验这从种到收的快乐,对此也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根据综合活动课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农村特点,我校确定围绕种植方面做文章,在学校开辟了“种植园”。这样的种植活动可以说是操作性强,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取材方便,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又能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 二、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过程; 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如观察、调查、采访、向父母请教等)收集植物种植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从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生种植实践活动方案

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种植我快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之中,对于种植的知识了解不少,但由于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较少,比较娇惯,所以真正能动手操作的学生微乎其微。正好,在学校教学楼南侧有一块空地,还荒着。春天,万物葱茏,生机勃勃,如果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上一些菜啊,花啊等等,孩子们肯定很感兴趣!这样的种植活动可以说是操作性强,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取材方便,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又美化了我们的校园环境。二、活动设计与指导者刘志红、刘益方三、活动人员五、六年级学生四、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五、活动准备 1.发动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农作物和各种蔬菜的各种资料,了解一些农作物的样子和生长过程。 2.教师可以利用络查找相关的图片、视频。 3.最后可以让每个学生写写观察日记、画画农作物的样子,并拍成照片。六、活动时间安排本活动历时十八周七、活动的实施过程:第一阶段:主题的确立(三月份)1. 确定种植园的位置,各班划分区域。 2.各班分小组讨论、搜集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仅限三种。汇报结果,确定这块地种植的品种。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3. 将确定种植的品种分类,根据各品种的特点确定种植的位置。类别植物高度-高植物高度-中植物高度-低种植物品名称 4. 准备各小组确定好的植物种子。第二阶段:种植实践(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 1. 了解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懂得种植的环节,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具体活动步骤:(1)翻地、整地、施肥、种植。(2)各班选出一些爱好种植的同学,成立“护绿小组”,对种植的植物进行管理。(3)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4)设计观察记录表,坚持记录。(5)收集无土栽培等新型种植方法的有关资料,交流。(6)各班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列出目录,分类装订。第三阶段:成果交流(六月份)1. 班级展示种植的植物。 2. 当一回校园美容师,进行美化设计。 3. 展示、评价。 4. 谈谈活动的体会。八、预期成果 1.各个班级能够根据自己所选的子课题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活动。 2. 对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汇编、做调查表,进行观察记录,并拍种植的照片、写一些观察日记,谈谈活动体会心得等。

幼儿园种植活动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幼儿园种植活动方案 篇一:示范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方案 示范幼儿园大班种植活动方案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开展种植活动的背景:为了让孩子们主动的探知植物生长的秘密,并能通过自己动手进行种植,体验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同时增添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兴趣。我们将从认知、动手、情感三方面着 手,围绕教学、环境、实践活动三环节铺开,发挥整体的教育作用。 文化:同种子一起成长 1、通过营造一个适宜的绿色科学环境,能更有效帮助幼儿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绿色环境意识; 2、让孩子们通过亲历绿色科学实践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绿色、科学、环保意识。 目标: 1、了解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2、掌握种植的步骤和方法。 3、有效利用种植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关注 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4、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能力。 活动安排: 四月: 1、组织家长工作,告诉幼儿园种植的重要性,让家长 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和孩子共同进行种植活动。 2、组织幼儿种植菜苗,先松土,挖上小坑,将菜苗种 在坑里,在盖上泥土。 3、为每位幼儿准备一本记录本,每周带幼儿观察种子,菜苗的生长情况,以分组的形式展开,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观察到,并指导幼儿记录种子生长过程。 五月: 每周带幼儿观察种子,菜苗的生长情况,以分组的形式展开,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观察到,并指导幼儿记录种子及菜苗的生长过程。 六月: 继续组织幼儿观察种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填写好记录。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每个星期一小结,每个月进行评比。

竹子移植方法与技术

竹子移植方法与技术 摘要:栽竹不同栽树,栽竹成活关键在于竹鞭;竹鞭是地下茎,在土中横向生长,故不能栽深,否则影响竹鞭的生长行鞭;移栽时注意竹鞭的保护,切忌损伤鞭根、芽,也不可损伤竹鞭与竹竿连接处,要掌握深挖穴,浅栽竹,高培土的要点。 关键词:竹子,移植方法,技术要求 Abstract: bamboo planting is different from tree planting, its key is the shoot that is the rhizome, grew cross in the earth, so it can’t be grow deep, or it will effect the grown, when transplantation, the shoo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not lose the boot and bud, and joints, therefore, we should grasp the points of dig deep hole, shallow planted bamboo, the main points of the earth up high. Keywords: bamboo,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随着城市绿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和对竹类绿化景观的开发,竹在城乡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近年来,在我市公园绿化规划施工中,移植散生竹(如毛竹、刚竹、早园竹等),丛生竹(如琴丝竹、孝顺竹、凤尾竹、佛肚竹、青皮竹等)取得很好成效,快速成园成景。 为了提高竹类种植成活率,取得明显绿化景观效果,以下按丛生竹和散生竹两类对竹子的移栽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控制施工。 1丛生竹的移植方法与技术要求 丛生竹是一种地下横走的竹鞭、仅靠竹竿基部的芽发成竹笋、长出新竿的竹子。一般丛生竹的竹蔸、竹枝和竹竿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进行繁衍移植。 1.1换土、整地 竹子地要求有灌溉条件,又要排水良好。由于丛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它们对土壤的要求高于一般树木。按照丛生竹喜酸、喜肥、喜温湿、怕水涝的生长特性,移栽丛生竹应选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略偏酸性的沙质土壤。 在大多数情况下,移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不适宜丛生竹的生长要求,这时就需要对土壤进行换土处理。清除垃圾,清除过于黏重的土壤和盐碱土,换上草

竹子栽护方案

第二章竹子的栽植 第一节选好栽植地点 2.1.1选背风向阳、土层厚、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灌溉方便,不积水的地点。 第二节整地 2.2.1栽竹子必须全面整地,深翻30-40cm,清除砖头瓦块。每公顷施有机肥37500公斤。 第三节挖坑 2.3.1 用品字形配置坑位,株行距各一米,坑直径50×50cm,坑深20-25cm。 第四节挖竹 2.4.1选好母株:母株要选二年生,节间短,分枝低,竹竿不粗,无病虫害的立竹作母竹。 2.4.2 挖母竹时根据竹杆上最下一盘枝的方向,挖开土壤,找到去鞭,按来鞭短,去鞭长的原则挖竹坨,来鞭(按北面)留20cm,去鞭(南面)留30cm,坨宽20cm,土坨厚20-25cm。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坨还可以再适当增大。坨上带几杆竹不是主要的,但必须在一根以上。坨要用草绳包扎,北方竹子移植包坨应用蒲包再用草绳缠绕。 第五节栽植 2.5.1栽植时期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雨季移植以7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宜。 2.5.2运坨时应抱住土坨搬运,一人搬不动时要两人抬土坨,绝不许用手提竹杆。装卸车时不准拖,压,摔,砸。 2.5.3栽植时:坨入坑要求原土面与新地面平,四周填土,踏实时不得踩土坨。 2.5.4填土:埋半坑土时扶植竹杆,浇透水,待水下渗后再埋第二次至满坑,然后作堰,再浇足水。

第三章竹子的养护管理 第一节竹林的管护 3.1.1竹林不准游人进入践踏,因此必须设置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各种铁质的、竹质的围栏,围栏高度、形式可根据当地环境决定,但以不能进入为主要依据。 3.1.2施肥:竹林以施有机肥为主。时间以11-12月为宜,每亩可施有机肥5000市斤,设围栏,积竹叶是重要的施肥措施。 3.1.3浇水要抓住关键季节,春季出笋前(4月)要浇足催笋水,5、6月要浇拔节水,夏季雨水充沛可不浇或少浇,秋季(11月、12月)上旬浇孕笋水,冬季过于干旱的可适当喷水,竹林浇水要看天、看地、看竹林长势而定。 3.1.4培土:竹林要每年培土,厚度以5厘米为宜,时间利用冬季。 第二节竹子的扩繁与出圃 3.2.1诱鞭:在计划延伸的位置,深翻土地,并压入青草或填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杂肥。 3.2.2竹林过密应适当出圃,出圃后应用土杂肥回填土坑。 第四章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原则是: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4.1.1坚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经常检查,掌握虫情发展规律。 4.1.2竹林应加强抚育管理,保留适当密度,砍除老竹,病竹,倒伏竹,使竹林通风透光。使竹林健壮。 4.1.3引种时注意不从有病虫疫区引竹。 第二节消灭竹林虫害 4.2.1注意消灭鳞翅目,舟蛾科的竹青虫。可人工捕捉幼虫、茧、蛹。 4.2.2夜蛾科的竹笋夜蛾,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越冬虫卵。 4.2.3螟蛾科的竹卷叶螟,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老熟幼虫或蛹。 第三节消灭竹林病害 4.3.1竹丛枝病:加强抚育管理,3-4月清除病竹,烧毁病枝。 4.3.2竹杆锈病:合理砍伐,使林内通风透光,及早砍除病竹烧毁。 4.3.3竹子都是外引种,应注意生理性病害的防治,如由于干旱、水湿、冷冻、日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