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033771.html, 2003-10-31

[收藏][推荐][有奖纠错] [字号:大中小 ] [打印][关闭]

2003-10-31

第三产业是都市产业,我区要打造“四大品牌”,实现“商贸富区”,其实质和关键就是要大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着眼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区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定位,围绕三产发展目标,如何进一步挖掘资源,抢占空间,构筑平台,加快三产发展,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发展的主题。现特在对全区有关镇、街道、部门和企业调研并座谈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作如下分析和思考:

一、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尤其是去年以来,取得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一是产业比重逐步提高。2002年实现三产增加值10.21亿元,占全区GDP比重为43.08%,比2001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今年1至6月份,三产占全区GDP比重达到了44.26%。二是三产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2002年,全区共引进三产项目533项,占全区总量的76.8%,实际引进资金14.72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7.52%。同时,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2002年共投入5.4亿元,占全区生产性投入的50%,同比增长138.48%。三是商贸业发展迅速。欧尚超市、百安居建材超市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我区;康汽集团、海外海集团、中义汽车公司等汽车贸易企业发展壮大,汽车会展业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面不断扩大。

从今年三产发展情况看,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至6月份,三产实现销售收入87.98亿元,同比增长100.78%;利润7382万元,同比增长156.05%;市场成交额97.01亿元,同比增长96.79%。预计全年三产可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45%;市场成交额195亿元,同比增长50%。

(二)存在问题

1.发展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一是对加快“商贸富区”的共识和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全局与长远意识在三产发展中没有很好地体现;三是抢抓机遇、自挖潜力、自拓空间、自我发展的办法还不多,自身发展三产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利用和发挥。

2.规划档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三产发展的整体布局起点还不高。在三产业态分布上发展不是很平衡,在三产地块上,商业热点主要集中在上塘、米市巷,其它区域还未形成商业积聚效应。同时,现有的一些产业发展早,档次低,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如专业市场有待调整优化。

3.政策扶持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近年来我区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但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税源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引导和鼓励镇、街道自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实力;如何激励三产企业留住税源,都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二、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势

1.区位发展优势

我区的定位是大都市中心城区,这一定位给第三产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如在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和发挥中心城区的作用。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入住我区,逐步形成了人才、信息、资金和技术的积聚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通过33929工程的建设,我区的道路交通将明显改善,同时又有便捷的水路、铁路,这些都将有助于人流、物流的快速进出,有助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2.特色产业优势

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汽车销售服务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仓储物流业、专业市场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这些都是我区三产的特色行业,也是三产发展的重点行业,通过前几年的培育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特色产业的优势,才能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3.发展资源优势

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后劲,关键要在资源上做文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还有相当的潜力可挖。一是城市建设造一块。按照“居住拱墅”五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我区累计要建造商务用房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主要规划布局在小河、长乐、大浒弄、拱宸桥桥西等地块。这将为发展楼宇经济创造空间,构筑平台。二是旧城改造配一块。随着旧城改造进一步推进,我区改造面积将达到500万平方米,按7%的公建配套比例,公建配套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可作为三产发展的空间。三是撤村建居留一块。据测算,全区16个撤村建居村的10%留用地面积约为500亩,主要集中在祥符镇的5个村,如果形成一定规模,将为三产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迁二建三腾一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石祥路以南(主要是上塘、祥符区域内)现有工业企业将逐步外迁,这些企业的地块和厂房都可作为三产发展的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企业的占地面积约为62万平方米(930亩),现有厂房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五是集镇规划划一块。抓住祥符、半山、上塘集镇建设规划的契机,保证三产发展空间,据预测,三个集镇将规划公建用地面积约为700亩。以上五块资源关键要在抢抓的同时,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真正发挥资源优势作用。

三、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以抓招商、抓投入、抓税源为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在2005年力争达到新增税收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重点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三产发展业态来确定重点

根据现有三产的特色和今后三产发展的方向,围绕打造汽车、物流、居住、文化拱墅四大品牌,同时加快楼宇经济、专业市场、大型超市等行业的发展。

——汽车拱墅再扩大。在2005年全区汽车销售收入力争180亿元,汽车行业实现税收1.8亿元,解决12000人就业。其中:杭州汽车工贸园区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解决10000人就业;康汽集团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新增税收0.5亿元,解决1000 人就业;石祥路、沈半路汽车特色街区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税收0.3亿元,解决1000 人就业。

——物流拱墅重引进。到2005年,三年力争投入10亿元,年产利润1

亿元,年实现税收0.6亿元,解决3000人就业。

——居住拱墅快建设。力争每年销售商品房50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4000元计算,销售收入为20亿元,按5%税率计算,每年可实现税收0.8亿元。

——楼宇经济新突破。要创建楼宇品牌区域,形成产业群、行业群、产品群。到2005年力争引进40家公司(总部),平均每家年缴税收200万,可实现税收0.8亿元。

——专业市场抓调整。利用杭州市整顿专业市场的契机,通过对全区22家市场的调整、整合,提升档次,形成规模,巩固发展。

——文化拱墅新进展。以杭州文化商城为中心,加快规划辐射,形成都市文化产业圈。

在以上发展重点的基础上,三年内争取三个突破:一是争取建设南宋御花园;二是争取再引进世界五百强超市2家以上;三是争取开工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2家以上。

2.从三产发展区域来确定重点

进一步调整完善原有的三产布局规划,将拱宸桥、大关、米市巷、卖鱼桥、庆隆阮家桥等商业中心确定为区级商业中心;将小河、和睦、半山、上塘、祥符、康桥等确定为次区级商业中心;将信义坊商街、台州路商街、石祥路和沈半路汽车特色街区、上塘路小商品通讯器材区确定为特色商业街区。

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措施

1.强化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切实强化四方面意识:一是重点意识。第三产业是增加地方税源的重点产业,因此,要结合区位实际,把三产作为富区、强区的重点来抓,加大三产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实力。二是超前意识。三产发展要注重长远,看到发展的前景,增强超前规划的意识,积极发展新兴业态,提升产业和区域档次。三是机遇意识。要抓住城市化进程推进、旧城改造的契机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机遇,充分抢占和利用资源,加快三产发展。四是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块块要有积极创业的责任,条条要有建设发展平台的责任,要加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扩大影响面,共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我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2.构筑发展平台

发展空间是招商引资的有力保障,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是要抢占空间,利用资源,构筑平台。主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规划建设增空间。一方面,要创造发展平台,在城市规划建设上高起点地合理布局三产发展空间,尤其在这次分区规划调整上要充分考虑,要突出规划,真正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区属的开发主体从全区的大局来培植税源经济,在确保安置回迁户住房的基础上,重点多建商务楼,使房地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相结合(如开发1万方的商务楼与1万方的住宅楼,其销售营业税是相同的。对于开发主体来讲,建设住宅楼,资金回笼快;而建设商务楼,则回报期长。对于区来讲,从发展区域经济、增加税源的角度出发,商务楼可以为招商引资发展楼宇经济创造空间,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一幢楼相当于一个小园区。因此,必须要加大鼓励引导力度)。

同时要主动了解掌握本地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利用好规划抢占空间。

二是调整整合腾空间。一方面对现有传统三产行业,特别是一些档次低、不适应区域发展的,要改造提升或调整外移,腾出空间,发展其它三产,如专业市场调整整合;另一方面要抓住“迁二建三”契机,通过重新规划,将工业用房调整为三产用房,如上塘镇利用沈半路、石祥路的沿街厂房规划建设汽车特色街区。

三是普查资源用空间。各镇、街道和区相关部门要结合三产的普查,组织人员全面调查发展三产的用房和在建项目,掌握资源信息,为招商引资创造发展空间。

3.加强政策扶持

一是建立三产发展扶持资金,每年确定一定量的资金额度,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鼓励街道购买农贸市场和沿街房产,加快发展三产,以增强街道自身的造血功能和长远发展的财力。二是在政策上鼓励引导开发商多建造商务楼,以发展楼宇经济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要对区属的开发建设单位,制定激励政策,进一步拓展三产发展空间,共同发展税源经济。三是在政策上扶持重点的三产企业发展,研究税收政策,更多吸引企业入驻我区,通过引进发展,增加税源。

4.加快项目建设

三产重点项目将是今后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带动项目周边区域的发展。因此,要着重抓好今年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三产项目的建设。一是在建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加强领导协调。二是未建项目要加快办理相关手续,跟踪服务,尽快开工。三是加强督促帮助,对列入今年的三产重点项目要密切关注,全面掌握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建设,早出效益。

5.健全领导机制

要把第三产业发展列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加大全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及时协调三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健全具体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人员及经费,发挥协调指导、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拱墅区府办)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528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居民增收,实现率先富裕,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XX年1-6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608.4万元,为年初预算33200万元的59.1%,为年度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4.5%,比上年同期增收2588.3万元,增长15.2%。按征收部门分列,完成情况分别为:国税局完成365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00万元的38.1%;比上年同期减少378.8万元,下降9.4%;地税局完成653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XX万元的54.4%,比上年

同期增加1034.8万元,增长18.8%;财政局完成941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00万元的81.2%,比上年同期增加1932.3万元,增长25.8%。 从预算收入级次来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90.7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82.8万元,同比增收542万元,增长11.4%;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上划“两税”收入完成2576.6万元,同比增收170.9万元,增长7.1%;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1746.7万元,同比增长195.2%,主要是烟草公司1月份汇缴入库上年度所得税450万元;上划“营业税”收入完成701万元,同比增收251.7万元,增长56%。 二、近年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XX年财政收入2.78亿元,XX年将突破3亿元大关。但总量仍然偏少,在湘潭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后,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也相当靠后。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地方部分只有18.75%,所得税地方部分为28%,再剔除国税工作经费约6%,国税征收税收部分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国税征收总额的15%左右;地税

最新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第三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目前也逐渐成为河南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河南的第三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战略结构调整。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有效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制约因素;对策 一、引言 第三产业(又称为“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增加值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一起构成了最重要的经济总量GDP的来源。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最近30年中发展迅猛,特别是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国策倡导以来,自1992年底到2005年底的1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近7倍。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第三产业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时机。 经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数函数型相关关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劳动就业、财政和国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多重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下,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东南沿海和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的第三产业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巨大需求逐步显现并释放出来,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在过去几年形成比较稳定的高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近年来,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第三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7.6%增长到30%;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也从1978年的249万人增加到1272万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一、2007年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2007年,我市第三产业总体上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完成投资342.61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47%;完成增加值32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高于全市GDP增幅0.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6.84%,三次产业结构为6.47:46.69:46.84,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服务业增加值仅比二产增加值多1.03亿元,还未明显领先第二产业。 在第三产业的七大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6.62亿元,同比增长6.8%;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58.44亿元,同比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4.08亿元,同比增长8.4%;金融业完成增加值39.08亿元,同比增长9.4%;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4.01亿元,同比增长7.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8.15亿元,同比增长19.9%;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95.8亿元,同比增长26.5%。 (一)第三产业仍是吸纳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2007年,我市开展了“春风行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就业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和首届创业项目洽谈推介会,就业再就业人数有所上升,全市共实现就业和再就业48866人,同比增长1%。其中服务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9061人,占全市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总数的79.9%,同比增长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总数的33.2%,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占三产就业总数的66.8%。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22.5%;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24.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30.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11.4%;其他行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11.4%。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人数增长较快 随着“森林之城魅力贵阳——2007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的举行,以及在国内外开展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贵阳“避暑之都、森林之城、魅力贵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地促进了贵阳旅游发展。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314.1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44%,旅游收入达120.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36%;接待海外游客12087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5.56%,旅游创汇5872.2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41%。旅游总收入达125.28亿元,同比增长48.19%。其中接待乡村旅游游客763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的32.8%。 旅游项目进展情况良好。青岩古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试运行,二期前期工作也已开始。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乌江景区息烽县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二期、贵阳大地之舞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较好。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小碧乡的多彩贵州城项目已于今年4月27日经省发改委立项,占地面积2022亩,一期预计投资30亿元人民币,现已列入《贵州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2007年全省旅游业发展要办的主要实事》。 (三)城乡消费品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2007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39亿元,同比增长18.9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9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完成255.74亿元,同比增长19.25%;县完成12.12亿元,同比增长18.35%;县以下完成11.53亿元,同比增长12.38%。从居民消费情况看,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首次突破万元,达10182.77元,同比增长15.6%,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7个百分点。在调查的城市居民8类消费性支出中,除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0.7%外,其余7类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交通和通信类增长增幅较大,达40.3%。 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全市零售业完成193.85亿元,同比增长19.09%,比批发业高9.0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1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同比增长21.69%,比批发业高6.4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力量。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450个农家店建设任务,其中160个通过了验收;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获得“双百市场工程”95万元补助资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18个,到位补助

关于巩义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6-03 点击次数:9 课题负责人:周占龙 成员:焦承路路利卿邹君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迫切地成为巩义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着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严重滞后工业经济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发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对巩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一、巩义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其它各行业的总称,亦称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科教卫生和公共管理业等15个门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交通运输邮政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邮政业是第三产业中起步较早的传统行业,基础设施和运营网络比较完善,近年来保持着平稳的发展态势。2011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完成44.1亿元,是2000年的3.3倍,年均增长10%。 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十年来,消费品市场始终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金好来、星月时代广场、格兰酒店等为代表的本土商业餐饮企业不断成长壮大。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5.5亿元,是2000年的4.8倍,年均增长15.3%;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7亿元、12.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4.7倍、5.4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0.8%、12.6%。 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我市房地产开发始于2000年,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2011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达29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7.3平方米,比2005年多13平方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税费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税费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2021年区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技术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央和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市政府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通过及时传达,精心部署,强化服务和加强监管,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措施,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 节能目标任务: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21年下降6%。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1户企业实现节能3500吨标准煤以上,列入省“239重点节能”的6户企业实现节能15864.7吨标准煤以上。关闭或整合企业1户,淘汰落后工艺装备企业2户。 减排目标任务:2021年12月15日前完成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6户污染治理工作。主要污染物削减量:cod1106.48、nh3—n49.72、so2控制在30000以内。

完成情况。 据统计部门测算,我市今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大约下降6%,预测全市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列入239户企业中的6户企业1—9月按产值计30000吨,按增加值计算节煤23000吨,到年底完全可以完成目标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1-9月,全市重点污染物削减量为cod1817.14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64.2%;nh3-n110.95,完成年目标任务223.1%;so21895.05,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内。6户企业的工业污染治理除xxxx、xxxx2户企业在设备安装外,xxx正等待专家验收,xxxx、xxxx和xxxx 等4户企业均在试运行。省控6户企业年内都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主要做法 1、及时传达,精心部署。全国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节能电视电话以及全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市工业领导小组会及市工业经济运行会以及全市节能降耗暨淘汰落后产能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有关节能降耗文件和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对全市工业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认真进行了分解细化作出了具体部署。 2、加强领导,制发文件。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25个部门主要负责

关于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及对策思考

关于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湛江市作为改革开放14个港口城市之一有着其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处处彰显着其独有的文化,然而湛江发展的三大产业比例失调、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近利轻长效、产业内部发展失衡等问题的存在依然制约着湛江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湛江市当局必须认清产业发展趋势、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同步科技、教育、人才发展,以此支撑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服务、科技、教育 绪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社会早已不是当初依靠工业的振兴就可以崛起的社会。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城市要崛起,就必须要充分挖掘出其的第三产业的内在价值,迅速发展第三产业,进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湛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港口城市,在如今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该如何捉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拉动经济的发展,迎头赶上,争做广东第五呢?本文通过对湛江第三产业现状的考察,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尝试为湛江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合理的对策! 一、背景概括: 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湛江市与西南诸省市的经济合作交流提供了良机;省委提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激励湛江市干部群众发奋图强,急起直追。

湛江作为当初改革开放的十四个港口城市之一,未能在80年代捉住机遇导致彻底的失败。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表示,湛江将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2016年GDP 将达到4000亿以上,在全省坐六争五,同时用15年左右建设成广东第三大城市。 (1)湛江市的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到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已变为21.3:45.2:33.5,在湛江范围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25517个,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增长42.5%;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204744户,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增长53.3%。湛江的发展将会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有一个爆发期,然而在如今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再单单依靠传统的工业制造也已经无法再获得取得决定性的成功,因此,湛江要发展,就必须正视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更好夺得更为卓然的经济社会地位! 二、湛江第三产业发展特色 第三产业指的是在产品的在生产过程中,为产品提供生产和服务等各种服务的部门和行业。在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湛江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城市,应该充分利用湛江市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

精选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服务业得到了恢复,新的服务业得到了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21.4%,增长到1988年的30.5%,2008年又增长到40.1%。①我国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较快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比重偏低,质量较差和结构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反映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较多,但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数比例、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投资额比例。下面就根据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服务业得以迅速恢复,许多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0.9%,超过了同期GDP8.9%的增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加值和增长率分别呈下降趋势,199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7.1%,2000年只增长到33.4%。进人21世纪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工业(第二产业)仍较慢,但到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0.1%(这一比重的提高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有一定关系),2006年则占40.0%,又有所下降,因为这一年第二产业比上一年增长13.0%,而第三产业只增长12.1%,所以出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的情况。2007年与200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仍然在40%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逐步提高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 53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1%,而到199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 880万人,是1980年的3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为24.8%。到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27.5%,所占比重比1980年提高了1倍多,2005年又增加到23 7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1.4%,2008年则达到25 717万人,比重也进一步提高33.2%。从就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主要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城镇集体、城乡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且这些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7%和76.3%,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单位占21.5%,个体劳动者占0.2%。到2008年,城镇和乡村就

财源建设基本情况和做法总结

财源建设基本情况和做法总结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切实加强财源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 财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财源建设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事业的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抓好财源建设,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是财政工作的重点所在,是财政部门的职责所在。近年来,随州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保 障支撑作用、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财政收入大 幅增长、税收质量持续提高,财源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的做 法归纳起来主要是抓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四个财源” (一)支持农业发展,做强基础财源。充分运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食用菌、泡泡青、优质麦、 马铃薯、畜牧等特色农业,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产能规模。加大 农业特色市场扶持力度,支持三里岗香菇市场等一批特色农业市场 做大做强。二是扶持壮大加工农业。充分运用县域经济调度资金、 产业发展基金等,大力扶持粮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升 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产值转化能力。 (三)促进经济转型,培植新兴财源。一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落实税收优惠,对15户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费用 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7142.11万元,对7户高新技术企业给予 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1854万元;强化财政 奖补,安排工业科技奖补资金3000万元,落实市政府出台支持实体 经济发展24条,安排奖励资金296万元,对获得2016年度科学技 术进步奖的30个项目和获得科技创新奖的7个创新平台、18家新 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二是支持新经济发展。筹资1.1亿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我国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9统计1班 姓名:王琳 学号:20091701310027 指导教师:刘殿国 日期:2012-04-14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

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而金融业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很有潜力的行业,本文主要用多层统计分析来研究城市化率、金融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对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关键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金融业城市化率从业人口数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其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八五”时期和今后10年, 我国将面临发展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资金积累、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间题。我国第三产业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是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扩大就业领域的迫切要求, 是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客观要求。为此, 我们必须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加大衬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 枚宽一系列有关政策, 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水平, 建立城乡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行业管理体系, 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入员的素质, 等等。 一、问题提出: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去年中共中央关于“十五”国民经济发展的建议,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明了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深刻认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对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本文就是要研究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要素,在此选取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和金融投资额为自变量做为第一层统计分析研究。然后用城市规划率来研究中国各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比较。 二、研究假设 对该问题提出三个基本假设: 1、金融投资额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正向相关: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

我市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居民增收,实现率先富裕,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XX年1-6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608.4万元,为年初预算33200万元的59.1%,为年度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4.5%,比上年同期增收2588.3万元,增长15.2%。按征收部门分列,完成情况分别为:国税局完成365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00万元的38.1%;比上年同期减少378.8万元,下降9.4%;地税局完成653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XX万元的54.4%,比上年同期增加1034.8万元,增长18.8%;财政局完成941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00万元的81.2%,比上年同期增加1932.3万元,增长25.8%。 从预算收入级次来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90.7万元,同

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82.8万元,同比增收542万元,增长11.4%;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上划“两税”收入完成2576.6万元,同比增收170.9万元,增长7.1%;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1746.7万元,同比增长195.2%,主要是烟草公司1月份汇缴入库上年度所得税450万元;上划“营业税”收入完成701万元,同比增收251.7万元,增长56%。 二、近年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XX年财政收入2.78亿元,XX 年将突破3亿元大关。但总量仍然偏少,在湘潭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后,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也相当靠后。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地方部分只有18.75%,所得税地方部分为28%,再剔除国税工作经费约6%,国税征收税收部分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国税征收总额的15%左右;地税主体税种是营业税,地方所得为75%,所得税地方所得为28%,其余税种100%为地方所得,剔除地税工作经费约8%左右,园区耕地占用税基本上需返还,地税税收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地税征收总额的65%左右;财政部门则全部是非税收入,大部分按60%-100%的比例需返还给各单位(国土收入财政统筹10%),财政部门真正可作为财力的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等其他收入。就XX年6月份数据分析,完成财政总收入19608.4万元,其中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14990.7万元,剔除国土收入2600万元,其他非税收入按60%

哈尔滨市区县财源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哈尔滨市2003--2007年区县财源建设工作实施 方案(试行) 为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区县经济发展步伐,壮大区县财政实力,根据我市区县财源建设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照市委提出的“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把促进区县经济发展摆上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进一步巩固基础财源,壮大主体财源,开辟新兴财源,全力推进区县经济发展,增强区县财政实力,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总的工作目标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大力发展民营、个体私营经济和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为重点,以营造优良、宽松的环境为保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确立以工业财源为主体,农业财源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为新兴财源,提高区域财源效能,初步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布局均衡、稳定可靠、后劲充足、长期受益的地方财源体系,为区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是: (一)实现区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今后五年,区县级财政全口径预算收入实现逐年增长,具体指标按我市制定的考核细则确定的增长比例考核。 (二)实现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增加(区级不考核此项指标)。 (三)确保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创造条件兑现国家出台的其他各项增资、补贴等政策。 (四)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在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做到量入为出,保证财政各年度的收支平衡。 (五)实现人均财力逐年增加。要在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条件下,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使人均财力每年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 (六)对财政往来挂帐进行清理。根据我市现阶段财力情况和省财政厅有关清理财政往来挂帐的要求,要使财政往来挂帐额逐年递减。 (七)确保上级部门财政专项资金全部到位。对上级部门财政专项资金要及时拨付到位,专款专用,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八)保证财源建设项目如期投产达效,实现利税指标。 三、工作重点

在全市财源建设和向上争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领导讲话模板

在全市财源建设和向上争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年底将近,各项工作都相当紧张。这次,市委、市政府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将财源建设和向上争取两项工作合并召开一个会议,既考虑了会议资源的统筹利用,也考虑了这两项工作的内在关联和任务的紧迫性。两会合二为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财力状况出现了根本性的好转,但明年要实现“百十”奋进目标,今年必须要打牢基础;二是市、镇两级的财力现状还比较脆弱,抓财源建设必须强化向上争取工作;三是当家必须理财,理财必须聚财,聚财必须管财,以高邮目前的财力状况,必须要确立共保财政的意识。王书记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到有关部门作了专题调研,会上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财政形势,确立共保财政意识 高邮的财政状况一直是全市上下极为关注的问题。从20XX年起,随着我市经济走出低谷,财政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年增幅在30%左右,去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亿元,从过去发不出、发不全工资的穷财政,变成了一个能够履行好“保发放、保运转”职能,并且能够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的财政。从报表数字上看,三年财政收入增加了两个半亿,从实力形象看,大外环的通车和行政中心的建成,鼓舞了干群的信心。但是从根本上说,我们的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吃饭还是头等大事。增收不减压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可用财力增加少。近三年来,我市GDP的年增幅在18%左右,财政收入的年增幅在30%左右,有一个水位差。财政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税收增长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财政收入统计口径变化的因素。例如,社保费等以前作为预算外资金的收入计入了财政总盘子。今年,省政府又调整了统计口径,将出口退税及免抵调剔出了财政总盘子。此外,由于中央和地方财税分成体制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部分国家得大头、地方得小头,增收的两个半亿的资金,可以转化为本级财力的部分只有七、八千万元,与20XX年相比,没有从根子上脱穷。 二是刚性支出压力重。一方面,连续三年的增资、十三个月奖励工资政策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的出台,给财政带来了很大压力。仅今年兑现两次调资,就要多支出4200万元。另一方面,必要的建设不能缓、更不能停,去年市财政千方百计调集了1个亿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今年1—10月份,这方面的支出又达到了6500万元。再一方面,世行资金、省再贷款等总额达1亿元的政府性借贷陆续到了偿还高峰期,今年就要还款20XX多万元。可以说,现在我市的财政

关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政策,指导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在全国各地取明显成效,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得到较快发展。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却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从意识形态上来看,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广大群众普遍的、高度的重视;二是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在农村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不完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三是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民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偏低;四是从政策上来看,专门针对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为此,对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服务农业,增强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职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新农村第三产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逐步向商品型、集约型、开放型方向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强农业生产的产前服务(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资金、生产资料等方面的服务)、产中服务(生产过程中的

农机作业、灌溉、植保、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产后服务(产品贮运、保鲜、加工、销售、保险等方面的服务)等;其次要加强发展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各种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为企业服务的资金、劳务、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推动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再次要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科技企业、科技咨询业、法律咨询以及信息服务体系等;第四要建设保障服务体系,建立物资供应、保障制度等。 二、服务农村,增强对村办企业的服务职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以生产发展为主线,按照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确定村庄经济的产业发展定位,根据村庄及周边的资源,寻求村庄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努力促进村庄产业结构的发展。在发展村办企业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的保护的要求下,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作者:本站编辑更新时间:2008-3-5 百度推广广告 发生地方都是;离开;卢萨卡;离开发送到搜索色撒发送到发生地... 百度推广广告 发生地方都是;离开;卢萨卡;离开发送到搜索色撒发送到发生地... biaoti1 还是打开发生地方都是发生大幅度是否撒是非得失发生地方司法... 提要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本文从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促进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一、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回顾 (一)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历史回顾。表1是一个反映1978~2004年安徽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的变化表,根据变化情况,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产业迅速起步发展。在该阶段工业化处于从计划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商业、餐饮、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和交通部门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在过去较低的技术上迅速增长。1981~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了5倍多,而生产总值实际增长只有3倍多,第三产业的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安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17.3%提高到1990年的24.3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由1980年的8.2%提高到1990年的15.02%。 第二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安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继续推进工业化的时期。在此阶段上,物质产品生产进一步扩张,推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1990年的15.02%增加到1997年的23.70%;199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同时由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等原因,使得许多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乏力,造成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减慢。 第三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服务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其所有制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其经济总量逐年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27.90%增至2004年的35.54%;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1997年的23.70%提高到2004年的28.80%。 (二)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安徽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到2004年,安徽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4.38%提高到2004年的35.54%,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由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