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 是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经济合作论坛。

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渐成潮流。随着亚洲地区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澳大利亚总理霍克1989年1月提议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经济合作问题。

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举行并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了这一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即“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亚太经合组织采取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所作决定必须经各成员一致同意认可。会议文件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各成员在政治上和道义上有责任尽力予以实施。

亚太经合组织于1993年初在新加坡设立秘书处,为各级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亚太经合组织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等。其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迄今已先后举行了21次。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目前,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分别为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其中,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12个成员是于1989年11月APEC成立时加入的;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加入;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此外,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太平洋岛国论坛为亚太经合组织的3个观察员,可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及其以下各层次的会议和活动。APEC接纳新成员需全部成员的协商一致。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

C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

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APEC成员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3%,贸易总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3%。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成立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迄今已先后举行了21次。会议就有关经济问题发表见解,交换看法,会议形成的领导人宣言是指导亚太经合组织各项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此后每年召开一次,在各成员间轮流举行,由各成员领导人出席(中国台北只能派出主管经济事务的代表出席)。

1994年11月15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茂物通过《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这一重要纲领性文件,又称《茂物宣言》,提出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这一目标。从此,茂物目标便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努力的方向。>> 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进程重要节点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当前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的看法,以及对推进APEC合作进程的主张。与会领导人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9·11”事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上海共识》和《数字APEC战略》等文件。与会各成员领导人还利用午餐会就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反恐声明》。2002年10月26日至2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1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会议就全球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执行上海会议成果及反恐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和《反恐声明》。江主席在会议上就亚太经合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广泛合作阐明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和主张。江主席还就反恐问题作了重要发言,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演讲,并出席了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的对话会。 历次会议>>



2003年10月17日至1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15届部长级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

部长级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决策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贯彻执行领导人会议通过的各项指示,讨论区域内的重要经济问题,决定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向和内容。部长级会议实际是“双部长”会,即由各成员的外交部长(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除外)以及外贸部长或经济部长、商业部长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派代表)出席。首次会议于1989年在堪培拉召开。>>

高官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协调机构,始于1989年,通常由当年举办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主办,每年举行3至4次会议,主要负责执行领导人和部长级会议的决定,审议各工作组和秘书处的活动,筹备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其后续行动等事宜。高官会议下设4个委员会和11个专业工作小组。4个委员会是贸易和投资委员会、经济委员会、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委员会。11个专业工作小组分别为产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能源、海洋资源保护、电信、交通、旅游、渔业、贸易促进、农业技术合作和中小企业。>>

秘书处于1992年9月在新加坡设立,为APEC各层次的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秘书处最高职务为执行主任,任期一年,由每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主指派。副执行主任由下届APEC会议东道主指派,一年之后成为执行主任。马来西亚人穆罕默德·努尔·雅各布出任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首任固定任期执行主任。首任固定任期执行主任的任命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任期3年。



2003年10月21日,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各成员领导人身着泰民族服装集体合影。


工商咨询理事会是APEC的常设机构,其前身是1993年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议成立的太平洋工商论坛。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会成员决定设立一个代表工商界的常设机构,以接替形式相对松散的论坛,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由此成立。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对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创造有利的工商环境提出设想和建议,并向APEC领导人

非正式会议和部长级会议提交咨询报告。工商咨询理事会秘书处设在菲律宾马尼拉。每年举行4次例会。>> 亚太工商界人士呼吁尽快设立亚太金融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在京成立

工商领导人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是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6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旨在为本地区的工商界领导人提供一个与APEC成员领导人、政府官员及知名学者等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1996年,首次亚太经合组织商业论坛在菲律宾举行,以加强亚太地区工商界的联系与合作。此次会议被视为工商领导人会议的前身。1997年,第一次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会议命名的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此后,工商领导人会议每年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之一举行一次。工商领导人会议主要探讨本地区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每年一些APEC成员的领导人都受邀与会,让工商界精英人士有机会同政界领导人共商发展大计。>>

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出影响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域,协调政策措施并讨论如何在这些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各成员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中小企业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95%的企业为中小企业,雇用了80%的劳动力,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60%和整个出口的35%。但由于规模和实力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特有的困难。

妇女领导人会议由亚太地区经济体中商业、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等方面的妇女领导人组成,是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形成的妇女论坛,它不设领导机构和常设机构。其目的主要是为亚太地区妇女设立一个进行交流的论坛。它提供、传播、推动并应用与性别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重点为中、小企业的女企业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机会,并向亚太经合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2000年文莱会议决定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妇女领导人会议协调组,负责承担宣传联络、监督、咨询等工作。妇女领导人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当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国主办,会议议题一般与政府会议主题密切相连。

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PEC走过风雨18年 APEC风雨20年

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拉美的APEC“情结” 金融风暴冲击APEC APEC“四招”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成立。1990年7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届部长级

会议在新加坡通过《联合声明》,欢迎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三方尽早同时加入这一组织。1991年11月,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从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起,亚太经合组织便成为中国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开展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国通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合作促进了自身发展,也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提出了许多积极、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张和倡议。2001年10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重要文件,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有关成员双边关系的发展。

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大多数、吸引外资的大部分均来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区域经济。而中国的发展,也为亚太经合组织注入了独有的活力和动力。长期以来,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挥着极具建设性的作用。中国通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除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揽子计划外,还积极与包括亚太经合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合作。中国通过双边、多边和地区性合作等各种渠道,为世界经济尽快走出困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深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2012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中国愿主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并愿以此为契机,深化同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合作,为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发展繁荣、提高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2年,中国同亚太经合组织其他成员之间贸易额达2.33万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60%以上。在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中,除欧盟和巴西外,其余都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国也成为亚太地区许多国家重要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
2013年 10月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

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