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数列

神奇的数列
神奇的数列

《神奇的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拓展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解决著名的兔子问题.

2.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利用从易入难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和久远,培养积极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4.发现大自然与数学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解决兔子问题。

教学难点:

会利用从易入难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兔子卡片。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习题导入

1、数列定义

师:同学们,今天师生共同上一节数学思维拓展课,既然是思维课,可要比比谁的思维最灵活!咱们先来一个“思维小测试”,看看谁先找到下面几道题的答案。

找规律,填数,并说出它的规律是什么?

(1)2、4、6、8、( 10 )、12……

(2)30、25、20(15)、10……

(3)1、2、4、8、(16)、32……

(4)100、10、1(0.1)、0.01……

师:(出示课件)像这样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

师:(出示课件)前两组,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一定,这是等差数列,

后两组,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商一定,这是等比数列。

3、设疑:

老师还知道一个数列,它叫“兔子数列”,是从研究一道著名的“兔子问题”才被发现的,聪明的你们想解决“兔子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兔子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兔子问题吧。(注意审题)

师:指明读,谁能讲讲你读懂了什么?

强调理解“每个月都能生小兔、一年内没有死亡”是什么意思?

2、师提问:小兔怎样长成大兔?大兔如何生小兔?

生完小兔的大兔是否还有繁殖能力?

3.探究斐波那契数列。

(1)学生共同探究4个月兔子的总对数。

1,1,2,3

(2)交流研究5个月、6个月兔子的总对数。

学生画图、共同交流方法。

(3)探究6个月兔子的总对数——发现规律(前两项的和等于第三项)

(4)第7个月兔子的只数呢?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论了呢?

(因为我们在前几个月中发现了规律,然后只要按照这个规律去找就很简单了)

(5)课件展示列表法。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123581321345589144(6)那第13个月、第14个月兔子的只数呢?

第13个月233只,第14个月377只。这些只数确定吗?(不确定,也有可能比这些只数少,因为题里说的是一年内没有死亡)

(7)出示完整数列

1,1,2,3,5,8,13,21……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兔子数列,其实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斐波那契数列”,它是用数学家“斐波那契”的名字命名的。斐波那契是800年前意大利一位非常著名的数学家,据说它发现的这个数列,曾激起了一个民族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它在数学中是怎样定义的呢?在一个数列中,如果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我们就把这样的数列称为斐波那契数列。

(8)小结方法。

师: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发现规律、然后运用规律,最后解决问题!(板书)这也是我们在数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三、介入生活,拓展延伸

1、数学知识的应用

(1)大树的生长

(2)松果顺时针8条、逆时针13条的螺旋线

(3)向日葵顺时针34条、逆时针21条的螺旋线

2、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1)黄金分割,黄金比值

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感受了斐波那契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它诞生的800年间,由于它的神奇,引来无数“斐迷”去研究它的神奇之处。与斐波那契相关联的数学知识还有“黄金分割”呢!

同学们听说过“黄金分割”吗?黄金分割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先发现的,有一天毕达

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就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0.618。不光在音乐中,在舞蹈(图片)、艺术作品中(图片)、在建筑中(图片)都有黄金分割的影子。就连我们的人脸中也有0.618

的身影。真是太神奇了!

黄金分割又与斐波那契数列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除时的近似值。

8÷13≈0.615 13÷21≈0.6190 21÷34≈0.6176 34÷55≈0.6182

55÷89≈0.6180

经过计算,我们发现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除时的近似值为0.618,原来它们之间有这

样神奇的渊源。我们因此把斐波那契数列里的这些数,称为“黄金数”。

(2)螺旋线

人们先利用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在每个正方形里面画一个90度的扇形,顺次连接连起来的弧线就是斐波那契螺旋线。这个完美的螺旋线就是黄金比,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3)(出示课件)螺旋线,感受黄金比的美

美丽的海螺线

宇宙图、耳朵轮廓、囟门

汽车图片

蒙娜丽莎图片——螺旋线

苹果手机——螺旋线

四、全课总结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和谐、美妙的数列,其中蕴含许多秘密,请大家利用课下时间做一个小“斐迷”,继续去探究它的奇妙吧!

最后老师想把一段话送给大家: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

斐波那契数列资料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 一、简介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又称黄金分割数列,由数学家斐波那契最早以“兔子繁殖问题”引入,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故斐波那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指这样的数列:1,1,2,3,5,8,13,……,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面一个数字。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递推式,记斐波那契数列的第i项为F i,则F i=F i-1+F i-2. 兔子繁殖问题指设有一对新生的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他们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新生的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又每个月生一对兔子。按此规律,并假定兔子没有死亡,10个月后共有多少个兔子? 这道题目通过找规律发现答案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第n个月兔子的数量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二、性质 如果要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必然要先知道它的通项公式才能更简单的推导出一些定理。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初等代数的待定系数法计算出通项公式。 令常数p,q满足F n-pF n-1=q(F n-1-pF n-2)。则可得: F n-pF n-1=q(F n-1-pF n-2) =q2(F n-2-pF n-3) =…=q n-2(F2-pF1) 又∵F n-pF n-1=q(F n-1-pF n-2) ∴F n-pF n-1=qF n-1-pqF n-2 F n-1+F n-2-pF n-1-qF n-1+pqF n-2=0 (1-p-q)F n-1+(1+pq)F n-2=0 ∴p+q=1,pq=-1是其中的一种方程组 ∴F n-pF n-1= q n-2(F2-pF1)=q n-2(1-p)=q n-1 F n=q n-1+pF n-1=q n-1+p(q n-2+p(q n-3+…))=q n-1+pq n-2+p2q n-3+…+p n-1 不难看出,上式是一个以p/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将它用求和公式求和可以得到: 而上面出现了方程组p+q=1,pq=-1,可以得到p(1-p)=-1,p2-p-1=0,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得p2-p+0.25=1.25,(p-0.5)2=1.25,p=±√1.25+0.5。随意取出一组解即可: 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有了它,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些性质 也不难得出了。比如斐波那契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趋向于黄金分割比,即:

求数列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精选练习题(有答案)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112342421 {},1(1,2,3,)3 (1),,{}.(2)n n n n n n a n S a a S n a a a a a a a +===+++L L 数列的前项为且,求的值及数列的通项公式求 1112 {},1(1,2,).:(1){ };(2)4n n n n n n n n a n S a a S n n S n S a +++== ==L 数列的前项和记为已知,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121 {}(1)()3 (1),; (2):{}. n n n n n a n S S a n N a a a =-∈ 已知数列的前项为,求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11211 {},,.2n n n n a a a a a n n +==++ 已知数列满足求 练习1 练习2 练习3 练习4

112{},,,.31n n n n n a a a a a n += =+ 已知数列满足求 1 11511{},,().632n n n n n a a a a a ++==+ 已知数列中,求 1 11{}:1,{}. 31n n n n n a a a a a a --==?+ 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练习8 等比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S n =2n -1,则 2 232221n a a a a ++++Λ 练习9 求和:5,55,555,5555,…,5(101)9n -,…; 练习5 练习6 练习7

练习10 求和: 111 1447(32)(31) n n +++ ??-?+ L 练习11 求和: 111 1 12123123n ++++= +++++++ L L 练习12 设{} n a 是等差数列, {} n b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11 1 a b == ,35 21 a b += , 5313 a b += (Ⅰ)求{} n a , {} n b 的通项公式;(Ⅱ)求数列 n n a b ?? ?? ??的前n项和n S.

高中数学必修五《斐波那契数列》优秀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2、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知识结构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和久远,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并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游戏:找规律填数,并说一说规律。(女生组 VS 男生组) 女生组:5,10,15,(),(),30 男生组:2,5,8,(),14,17,() 引出像这类找规律题,都需要观察前后数的关系。 2、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课外知识,老师把题目写出来。(师板书:斐波那契数列) 二、探究新知: 1、斐波那契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自由地读一读。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意大利人发现了一对神奇的小兔子,和兔子相处一年之后,便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用一道数学题巧妙地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齐读 2、请学生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师:你觉得题目中哪句话的意思很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重点理解:①一对大兔生过一对小兔后,下个月会接着生,无死亡;②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以后一直是大兔。3、模拟兔子生长过程:那我们就从前几个月开始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方法不限,你可以画画图啊,画画线啊,写写字啊……等等,自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好,开始。 4、汇报:出示几个学生的图,边出示边说。 ①1月—4月,由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兔子变化过程。(引导说明) 如:一月,只有1对小兔,大兔为0对,合计1对; 二月,1对小兔长成1对大兔,小兔变为0对,大兔1对,合计1对; 三月:小兔有1对;大兔有1对;合计1+1=2(对)。 四月:小兔有1对;大兔有1+1=2对;合计1+2=3(对)。 ②学生尝试说5月—7月兔子的变化过程,并记录板书。 五月:小兔有2对;大兔有1+2=3对;合计2+3=5(对)。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的常见方法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的常见方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见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类型一:公式法1(或定义法)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 12n n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13n n a a +=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 110n n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6a =-, 13n n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 1 2=a , 11112n n n a a a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3n n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二:(累加法))(1n f a a n n +=+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n f a a n n =-+,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21n n a a n +=++*()n N ∈, 1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21 1=a ,n a a n n 21+=+, *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1 (1) n n a a n n -=+-,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1n n n a a +=+?+, * ()n N ∈,13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n a 中,12a =,11 ln(1)n n a a n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三:(叠乘法)n n a n f a )(1=+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 n f a a n n =+,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例:在数列{}n a 中,已知11a =,1(1)n n na n a -=+,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321= a ,n n a n n a 1 1+=+,*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31=a ,n n a n n a 2 3131 +-=+ )1(≥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 {}n a 满足125n n n a a +=?* ()n N ∈, 13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四:递推公式为n S 与n a 的关系式()n n S f a = 解法:这种类型一般利用 与)()(11---=-=n n n n n a f a f S S a 消去n S )2(≥n 或与)(1--=n n n S S f S )2(≥n 消去n a 进行求解。 例.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2a =且 12n n S a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42n n S a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51n S n n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3n n S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五:待定系数法 q pa a n n +=+1(其中p ,q 均为常数, )0)1((≠-p pq ) 解法:构造新数列{}n b ; p a a n n =+++λ λ 1解出λ,可 得数列λ+=n n a b 为等比数列 例:已知数列{}n a 中,11=a ,121+=+n n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3a =,121n n a a +=-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中,11=a ,6431+=+n n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 232n n S a n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六:交叉项问题 解法:一般采用求倒数或除以交叉项得到一个新 的等差数列。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 122 n 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 1(1)n n na n a +=++(1)n n +, *()n N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2. 已知首项都为1的两个数列{}n a 、{}n b (0n b ≠*n N ∈),满足 11120n n n n n n a b a b b b +++-+=,令n n n a c b = 求数列{}n c 的通项公式。 类型七:(公式法2) (n n n p pa a ?+=+λ1)p>0; 解法:将其变形为p p a p a n n n n λ =-++11,即数列?? ????n n p a 为以 p λ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例.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2n n n a a +=+?,12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1155+++=n n n a a ,1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满足n n n a a 3431?+=+,1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类型一:公式法 例 .已知3 log 1log 23=x ,求32x x x ++???++???+n x 的前n 项和. 变式练习 1.数列}{n a 中,12+=n a n ,求n S . 2.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 2 232221n a a a a ++++ . 类型二:分组求和法 例. 求数列的前n 项和: 2321 ,,721,421,1112-+???+++-n n ,…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中,n n n a 32+=,求n S . 2.已知数列}{n a 中,n n n a 21 )12(++=,求n S . 类型三:倒序相加法 例.求 88sin 3sin 2sin 1sin 2 222+???+++ 89sin 2 +的值. 1.已知x x f += 11 )(,求)3()2()1(f f f ++ 类型四:错位相减法: 例.数列}{n a 中,12)12(-?-n n n a ,求n S . 变式练习 1.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2.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 2n S n =,}{n b 为等比数列, 且.)(,112211b a a b b a =-= (1)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斐波那契数列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65页阅读资料“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2、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积极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发现了一对神奇的小兔子,和兔子相处一年之后,他便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用一道数学题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 1、请学生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你觉得题目中哪句话的意思很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重点理解:①一对大兔生过一对小兔后,下个月会接着生,无死亡; ②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以后一直是大兔。 2、模拟兔子生长过程 ⑴请同学们讨论,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年当中,兔子的数量到底是怎样增长的?)我们来模拟一下,好不好? ⑵师生共同参与模拟过程,记录数据。 1月—4月,由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兔子变化过程。 ⑶引导发现规律,小组合作完成剩下月份的推导 ⑷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刚才大家表现得很踊跃。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著名的数学问题, 它就是这个数列:1,1,2,3,5,8,13,21,…… 2、观察前后数的关系,从这个数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学生举手汇报,说出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②若一个数列,首两项等于 1,而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则称该数列 为斐波那契数列。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用C语言产生随机数

用c语言产生随机数 在C语言中,rand()函数可以用来产生随机数,但是这不是真真意义上的随机数,是一个伪随机数,是根据一个数,我们可以称它为种子,为基准以某个递推公式推算出来的一系数,当这系列数很大的时候,就符合正态公布,从而相当于产生了随机数,但这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当计算机正常开机后,这个种子的值是定了的,除非你破坏了系统,为了改变这个种子的值,C提供了srand()函数,它的原形是void srand( int a)。 可能大家都知道C语言中的随机函数random,可是random函数并不是ANSI C标准,所以说,random函数不能在gcc,vc等编译器下编译通过。 rand()会返回一随机数值,围在0至RAND_MAX 间。返回0至RAND_MAX之间的随机数值,RAND_MAX定义在stdlib.h,(其值至少为32767),运算的结果是一个不定的数,要看你定义的变量类型,int整形的话就是32767。在调用此函数产生随机数前,必须先利用srand()设好随机数种子,如果未设随机数种子,rand()在调用时会自动设随机数种子为1。一般用for语句来设置种子的个数。具体见下面的例子。 一如何产生不可预见的随机序列呢 利用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是一种方法,因为每一次运行程序的时间是不同的。

在C语言里所提供的随机数发生器的用法:现在的C编译器都提供了一个基于ANSI标准的伪随机数发生器函数,用来生成随机数。它们就是rand()和srand()函数。这二个函数的工作过程如下:1) 首先给srand()提供一个种子,它是一个unsigned int类型,其取值围从0~65535; 2) 然后调用rand(),它会根据提供给srand()的种子值返回一个随机数(在0到32767之间) 3) 根据需要多次调用rand(),从而不间断地得到新的随机数; 4) 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给srand()提供一个新的种子,从而进一步“随机化”rand()的输出结果。 下面是0~32767之间的随机数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使用当前时钟做种子 void main( void ) {int i; srand( (unsigned)time( NULL ) ); //初始化随机数for( i = 0; i < 10;i++ ) //打印出10个随机数 printf( " %d\n", rand() ); } 根据上面的程序可以很容易得到0~1之间的随机数:

小学奥数 斐波那契数列典型例题

拓展目标: 一: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 (1)找出排列规律,确定排列周期。 (2)确定排列周期后,用总数除以周期。 ①如果没有余数,正好有整数个周期,那么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②如果有余数,即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结果为下一个周期的第n个。 例1: (1)1,2,1,2,1,2,…那么第18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2,1829 ÷=,所以第18个数是2.(2)1,2,3,1,2,3,1,2,3,…那么第16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3,16351 ÷=???,所以第16个数是1.二: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是 的有关兔子的问题: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 斐波那契数列(兔子数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 你看出是什么规律:。【前两项等于1,而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其前两项之和,则称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 【巩固】 (1)2,2,4,6,10,16,(),() (2)34,21,13,8,5,(),2,() 例1:有一列数:1,1,2,3,5,8,13,21,34…..这个有趣的“兔子”数列,在前120个数中有个偶数?个奇数?第2004个数是数(奇或偶)?

【解析】120÷3=40 2004÷3=668 【巩固】有一列数按1、1、2、3、5、8、13、21、34……的顺序排列,第500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例2:(10秒钟算出结果!) (1)1+1+2+3+5+8+13+21+34+55= (2)1+2+3+5+8+13+21+34+55+89= 数学家发现:连续10个斐波那契数之和,必定等于第7个数的11 倍! 巩固: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 例3: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 (1)这列数中第2013个数的个位数字是几? 分析:相加,只管个位,发现60个数一循环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的常见方法

常见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类型一:公式法1(或定义法)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n n a a +-=*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1 3n n a a +=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110n n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6a =-,13n n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 1 2=a , 11112n n n a a a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3n n a a +=* ()n N ∈,求数 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二:(累加法))(1n f a a n n +=+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n f a a n n =-+,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21n n a a n +=++* ()n N ∈, 11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2 11=a ,n a a n n 21+=+,* ()n N ∈求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1 (1) n n a a n n -=+-,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1n n n a a +=+?+, * ()n N ∈, 13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n a 中,12a =,11ln(1)n n a a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三:(叠乘法)n n a n f a )(1=+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1n f a a n n =+,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例:在数列{}n a 中,已知11a =,1(1)n n na n a -=+,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321= a ,n n a n n a 1 1+=+,*()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31=a ,n n a n n a 2 31 31+-=+ )1(≥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 {}n a 满足125n n n a a +=?* ()n N ∈, 13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四:递推公式为n S 与n a 的关系式()n n S f a = 解法:这种类型一般利用 与)()(11---=-=n n n n n a f a f S S a 消去n S )2(≥n 或与)(1--=n n n S S f S )2(≥n 消去n a 进行求解。 例.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2a =且 12n n S a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42n n S a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 51n S n n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3n n S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五:待定系数法 q pa a n n +=+1(其中p ,q 均为常数,)0)1((≠-p pq ) 解法:构造新数列{}n b ; p a a n n =+++λ λ 1解出λ,可得数列 λ+=n n a b 为等比数列 例:已知数列{}n a 中,11=a ,121+=+n n a a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3a =,121n n a a +=-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中,11=a ,6431+=+n n a a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 232n n S a n =-*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六:交叉项问题 解法:一般采用求倒数或除以交叉项得到一个新的等差数 列。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2 n n n a a a += +*()n N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 已 知 数 列 {} n a 满 足 11 a =, 1(1)n n na n a +=++(1)n n +, * ()n N ∈,求数列{}n a 的 通项公式。 2. 已知首项都为1的两个数列{}n a 、{} n b (0n b ≠* n N ∈),满足 11120n n n n n n a b a b b b +++-+=,令n n n a c b =求数列{}n c 的通 项公式。 类型七:(公式法2) (n n n p pa a ?+=+λ1)p>0; 解法:将其变形为p p a p a n n n n λ=-++11,即数列? ? ????n n p a 为以p λ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例.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2n n n a a +=+?,12a =,求数 列{}n a 的通项公式。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5 5+++=n n n a a ,11=a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满足n n n a a 3431?+=+,11=a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类型一:公式法 例 .已知3 log 1log 23=x ,求32x x x ++???++???+n x 的 前n 项和. 变式练习 1.数列}{n a 中,12+=n a n ,求n S . 2.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求 2232221n a a a a ++++Λ. 类型二:分组求和法 例. 求数列的前n 项和: 232 1 ,,721,421,1112-+???+++-n n ,… 变式练习 1.已知数列}{n a 中,n n n a 32+=,求n S . 2.已知数列}{n a 中,n n n a 2 1 )12(+ +=,求n S . 类型三:倒序相加法 例.求ο ο ο ο 88sin 3sin 2sin 1sin 2 2 2 2+???+++ο 89sin 2 +的值. 1.已知x x f += 11 )(,求)3()2()1(f f f ++ 类型四:错位相减法: 例.数列}{n a 中,12)12(-?-n n n a ,求n S . 变式练习 1.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2.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 2n S n =,}{n b 为等比数列, 且.)(,112211b a a b b a =-= (1)求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2)设n n n b a c = ,求数列}{n c 的前n 项和n T . 类型五:裂项相消法 例.已知数列}{n a 中,) 2(1 += n n a n ,求n S . 1.求数列 1 1 ,,321,211++???++n n 的前n 项和. 2.在数列}{n a 中,1 1211++???++++=n n n n a n , 又1 2 +?=n n n a a b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 3.求和 求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作业 1.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1=a (1)若12n n a a +=+,则n a =__________; (2)若12n n a a +=,则n a =_________ 1 11{}:1,{}.31n n n n n a a a a a a --==?+ 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杨遇春 教学背景: 《斐波那契数列》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59页的阅读材料,是学生在学习完数列(主要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后安排的一节课外学习内容。考虑到本节内容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同时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己对数列的认识和后续学习都很有帮助,而且本课所强调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我们的学生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决定用一节课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课程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课堂内容的有效途径。在本节课我主要借助PowerPoint演示加网络搜索的方法教学,用PowerPoint来向学生展示本节的主要学习思路和大纲,然后问题引导学生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问题答案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了斐波那契数列; 2.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思想; 3.指导学生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如何从网络上选择知识和学习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过程: 1、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先用PowerPoint让学生看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人第一月底时在一间房子里放了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小兔一个月后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次后每个月生一对小兔。如果不发生死亡,那么到年底这个人有多少对兔子? 先由学生自己思考,我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与同学们共同做如下研: 我们用◎表示一对大兔,用○表示一对小兔,逐月统计兔子的对数(用PowerPoint逐月显示,加以讲解,务必要学生理解递推的本质) 第1月底○ 第2月底◎ 第3月底◎○ 第4月底◎○◎ 第5月底◎○◎◎○ 第6月底◎○◎◎○◎

(完整版)斐波那契数列、走台阶问题

走台阶问题 如: 总共100级台阶(任意级都行),小明每次可选择走1步、2步或者3步,问走完这100级台阶总共有多少种走法? 解析: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斐波那契数列,假设只有一个台阶,那么只有一种跳法,那就是一次跳一级,f(1)=1;如果有两个台阶,那么有两种跳法,第一种跳法是一次跳一级,第二种跳法是一次跳两 级,f(2)=2。如果有大于2级的n级台阶,那么假如第一次跳一级台阶,剩下还有n-1级台阶,有f(n-1)种跳法,假如第一次条2级台阶,剩下n-2级台阶,有f(n-2)种跳法。这就表示f(n)=f(n- 1)+f(n-2)。将上面的斐波那契数列代码稍微改一下就是本题的答案f(n)=f(n-1)+f(n+2)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 如果设F(n)为该数列的第n项(n∈N*),那么这句话可以写成如下形式:F(n)=F(n-1)+F(n-2) 递推数列显然这是一个线性。 数学定义: 递归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1)+F(n-2)(n≥2,n∈N*) 由兔子生殖问题引出、生物 (计算科学)

特性: 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特别指出:第1项是0,第2项是第一个1。 代码: public class Test { static final int s = 100; //自定义的台阶数 static int compute(int stair){ if ( stair <= 0){ return0; } if (stair == 1){ return1; } if (stair == 2){ return2; } return compute(stair-1) + compute(stair-2); //return 递归进行计算 --->递归思想进行数据计算处理 在斐波那契数列中后一项的值等于前两项的和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共有" + compute(s) + "种走法"); } } return compute(stair-1) + compute(stair-2); 在return子句中调用调用compute函数 由斐波那契数列特性得到最后的值 分值拆分

数列通项和求和

第三讲(数列三) 本讲主要内容:数列通项和前n 项和 第一部分:旧知识复习 ①(( 2.右的第三个数位________________ 【知识笔记】: ② 叠加法3.已知数列{}n a 满足* 132() n n a a n n N +=++∈,且12a =,求n a _____ 【知识笔记】: 4.已知数列{}n a 中,*112,2()n n n a a a n N +==+∈,求n a ______________

5.在数列{}n a 中,121,2,a a ==且11(1)(2,0)n n n a q a qa n q +-=+-≥≠ (1)设 * 1()n n n b a a n N +=-∈,证明:{}n b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知识笔记】: ③ ____ 7. ④*)N , 9. ⑤ 倒数法 10.数列{}n a 中,1121,2n n n a a a a +== +,求n a _________ 【知识笔记】: 11.已知数列{}n a 中,1111,21 n n n S a S S --== +,求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

⑥ 构造辅助数列 1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1,12 n n a a a +==+ ,求其通项公式 【知识笔记】: 13.在数列{}n a 中,*112,431,n n a a a n n N +==-+∈,求n a ______________ 14. (①的n S ② 2x 图 ③ 令 (n n n 【知识笔记】: ④ 倒序相加法 18.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 1 2 1231 ...n n n n n n n S C a C a C a C a +=++++ 【知识笔记】:

求数列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精选练习题(有答案)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1 练习1数列佝}的前n项为S n,且a =1, a ni=-S n(n =1,2,3,) 3 (1) 求a2,a3, a4B值及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 求a2a4一-玄 n ■ 2 练习2 数列{a n}的前n项和记为S n,已知a^1, 3n1 6(n = 1,2,…)?证明: n (1) 数列{§L}是等比数列; n (2) S n 1 = 4a n 1 * 练习3 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为S n,S n = —@n -1)(门,N ) 3 (1)求耳忌 ⑵求证:数列{a n}是等比数列.

1 1 已知数列{a n }满足 @ = — ,a n1 =a n ? - ,求a n . 2 n +n 练习5 已知数列 {an } 满足?岭…&an,求歸 5 1 1 n * 练习6已知数列?}中,印 ,a n 1 a n - H),求a n . 6 3 2 练习7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色^ , a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色」+1 { } 2 十2十2+…十2 等比数列 {a n } 的前n 项和S n = 2n - 1,则a1 a 2 a 3 a n 5 (10n -1) 练习 9 求和:5, 55, 555, 5555,…,9 练习4 练习

练习10 求和: + +… + 1 4 4 7 (3n - 2) (3n 1) ’ 1 1 1 1 练习11 求和: 1 2 12 3 12 3 n 练习12 设 {a n } 是等差数列, {b n }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 b^=1 , fa 1 a 5 b 3 =13 (I)求 {a n } , { b n } 的通项公式;(H)求数列? 的前门项和S n . Sb = 21

浅谈从数学文化中理解数学的价值

浅谈从数学文化中理解数学的价值 张瑶03级3班1030500723 数学是什么?数学的特点是什么?数学的价值是什么?我想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尽管我们学习的数学专业,但对数学的本质,数学的精髓还知之甚少,需要我们大量阅读关于数学文化,数学史方面的书籍,从而领悟其中的精华。 R.柯朗和H.罗宾斯在《数学是什么》一书告诉我们: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也许我们对这段话还不是很理解,以下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大方面谈谈数学的特点和价值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数学文化的概念 由于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所以,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数学是研究大小的量和书的,但是它们所研究的量和书,并不是那些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占有空间的广延性的,可分的量和书,而是作为某种特殊性质的抽象的量和数,使我们在思想中将它们分离开来研究的。从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数学对象就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即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 1.数学传统的内涵: 数学对象是客体的,但数学活动的主体——数学家从事的数学活动必定是在一定传统指导之下进行的,他们的行为方式形成了数学传统。数学家有着自己特殊的“工作方式”。以下这个笑话被用来表明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家采取与一般科学家(如:物理学家)不同的方法: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架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些水,应当怎样去做?”对此某人回答到:“在壶上放上水,点燃煤气,在把壶放到煤气灶上。”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然后又追问道:“如果其他的条件都没有变化,只是水壶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水,那你有应当怎么做?”这时被提问者往往有信心地回答道:“点燃煤气,在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因为“只有物理学家才会这样做,而数学家们则会倒去壶中的水,并声称他已把后一问题划归为原先的问题了。”这笑话说明了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家往往不是对问题实行直接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对此进行变形,直至最终把它转化成了某个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 2.数学在历史发展中存在三个辩证关系: 1)抽象化与具体化 由于数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凭助更高层次的抽象得以实现,所以更新,更高的抽 象程度是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抽象化是数学发展的唯一形 式。事实上,例如:“计算数学,运筹学,统计数学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的建 立与发展就是具体化的实际例子。更重要的是,数学向着更高抽象程度的发展又并 非是一个单向的简单过程,而是在抽象与具体的辩证运动中得以实现的 2)一般化与特殊化 对于特殊化发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人们已经作了较为透彻的研究,因为特殊化可 以更好地弄清题意,我们可以通过特例对可能的结论进行猜测,通过有一般向特殊 的化归解决原来的问题。与此相对照,就一般化方法而言,人们只注意了它的构造 性功能,忽视这一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例如:由“轨迹作图法”在几何作图中的 广泛应用可看出:“轨迹作图具有“化难为易”的功能,而由原来所求作的对象到 相应轨迹的过渡事实上就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所以我们不应片面强调一般化或特 殊化,而应明确地肯定一般化与特殊化的辩证运动是数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3)多样化与一体化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解析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山西省原平市原平一中任所怀 做了这些年的数学题,我时常有这样的感受。一个新的数学题初次接触时,会觉得这个题的解题技巧很妙,甚至有点非夷所思,但如果把同类型问题多做几个,你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技巧,其实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想法,是一种由已知到未知的必然之路。这样我们就由解题的技巧而转化到了通解通法,进一步就会形成解题的思想,所以我对于数学爱好者建议,做题时要把同类型题多种总结和分析,这样你的数学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由递推推导通项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例1在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5第69页6题) 分析:此题可分两步来进行,首先由构造一个等比数列,其中 ,并写出的通项;然后利用,两边同除以得 ,由累加法,就可求出数列的通项。 解:( 设,则()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首项为 ,公比为3。所以。 于是有,两边都除以得 设,则有 由累加法可得

因为所以() 于是有。 总结:上面的求解过程实质,求是一个把已知条件逐步化简的过程,由相邻三项的递推关系化为相邻两项的递推关系,进一步求出通项公式。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 已知数列,其中,,求数列的通项。 解:首先我们要构造一个等比数列,于是设 则有。(1) 则由已知得(2) 对照(1)(2)两式得解得或。 我们取前一解,就会有。 设,则有 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

所以。即(3) 再次构造等比数列,设 则有 对照(3)式,可得所以 x=. 于是有 设,则有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于是= 所以有。

数列求通项公式及求和9种方法

数列专题1:根据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根据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 n S是数列{}n a的前n项的和 1 1 (1) (2) n n n S n a S S n - = ? =? -≥ ? 【方法】:“ 1 n n S S - -”代入消元消n a 。 【注意】漏检验n的值 (如1 n=的情况 【例1】.(1)已知正数数列{} n a的前n项的和为n S, 且对任意的正整数n满足1 n a =+,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2)数列{} n a中,1 1 a=对所有的正整数n都有 2 123n a a a a n ????=,求数列{}n a的通项公式 【作业一】 1- 1.数列{} n a满足 21* 123 333() 3 n n n a a a a n N - ++++=∈,求数列{}n a的通 项公式.

(二).累加、累乘 型如1()n n a a f n --=, 1 ()n n a f n a -= 1()n n a a f n --= ,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方法】 1()n n a a f n --=, 12(1)n n a a f n ---=-, ……, 21(2)a a f -=2n ≥, 从而1()(1)(2)n a a f n f n f -=+-+ +,检验1n =的情 况 ()f n =,用累乘法求通项公式(推导等比 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方法】2n ≥, 1 2 12 1 ()(1)(2)n n n n a a a f n f n f a a a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