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白区的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白区的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白区的斗争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1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开

始单独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

共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文中的“白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

党和其他地方军阀统治的非苏维埃政权区域。在这期间,中共一方面

派出优秀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另一方面领导白区进行了艰巨的斗争,正如《关于建国以

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也

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

党在革命的紧要时期,不断纠正左倾盲动主义和关门主义对党的工作

的危害,实现白区党的工作转变。特别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根据国内

阶级关系剧烈变动的新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以团结一切可

能团结的力量,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到来。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

阐述这一时期党领导白区斗争的历程。1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白区斗争的关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合作失败后,国民党政权代替了北洋军阀,残酷地镇压革命力量,使得大部分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屠刀所吓倒,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武装暴动。1927年南昌起义在广东失败以后,大多数起义组织者经香港陆续回到上海中共中央党部。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继续高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方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在国民党统治区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当时在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并和第三党展开争夺工人运动的主导权。[1]1.1提出建党的思想主张,引领党组织恢复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白区工作受到“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干扰,导致党员队伍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分子在历史转变关头产生了消极动摇思想。因此,当时的当务之急任务是加强党员的无产阶级革命意志,从组织建设入手,对党组织进行改造。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告全体同志书》特意提出全党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改造党的组织,尤其要坚决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意识。”[2]周恩来在领导白区工作中,提出改变斗争形式,要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走入社会各界,到工厂等等寻找职业作为革命斗争的掩护;在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时,要注重吸收党员的质量;并提出先健全若干个支部后,再成立地方党部的举措等。这些举措对中共在白区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巩固起到关键作用。1.2理顺党组织的形式,争取群众秘密斗争八七会议以后,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的第一步是建立党中央的派出机关,设立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等。1928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四十七号—关于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发展和秘密工作》,规定党的组织形式要适应秘密环境。

中共“六大”后,恢复和发展被打散的党组织是白区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主要省份地方党组织进行改组、重建充实,作出切实可行的指导。中央首先处理了占重要地位的顺直省委和江苏省委两个地方党组织的纠纷,使得党内严重存在的涣散和无纪律状态得到改善。到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时,全国党员已增加到6.93万余人,产业工人支部近百个。在福建,1927年8月初,中共中央先后派福建籍党员陈明、陈昭礼分别往闽南和闽北恢复与整顿党的组织。8月中旬,在南靖县宝林村的温泉旅社召开中共闽南特委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以农民武装推动减租减息和反抗烟苗捐的斗争,并在条件成熟时举行武装暴动的方针。《中共漳州地方简史》充分肯定了中共闽南特委扩大会议的作用,称赞它“是闽南党组织贯彻中央关于恢复组织,加紧开展农民运动,筹建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指示精神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为党在闽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做好了思

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为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闽南的贯彻执行奠定了

基础。”[3]先后成立中共漳州县委和厦门中心市委,当时,凡是要到中央

苏区的人,大部分要经过厦门党组织的介绍才到苏区,在上海和苏区

之间起到桥梁作用。[4]广东汕头也是白区进入苏区的主要通道,周恩来

就是从汕头撤退到苏区的。

1.3运用正确的工运策略,恢复和发展工人运动

随着1927年反革命政变爆发,风雨飘摇的中国开始笼罩在一片

白色恐怖之中,特别是1928年前后,白区的革命形势越发艰难。此时

的刘少奇在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对党在白区斗争的策略和工

作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929年夏,刘少奇同志在处理顺直省委问题后,到奉天担任中共

满洲省委书记,着手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了生

气蓬勃的工人运动,取得相当大的成绩。

在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刘少奇同志对党在白区工作的斗

争策略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思索,得出许多新的体会。第一是党的路线

的重要性。其次是要讲究技巧,注重提高群众的斗争水平。第三,从满

洲党组织之前三度遭受重创而得出教训,认为白区工作者必须严格区

分公开与秘密工作的关系,使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互相联系、互相促

进。第四,还认识到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性。

这一系列白区工运策略,是在党遭受严重挫折后,在极端恶劣的

环境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由于党的策略方针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党的

白区工作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1930年6月,白区党员发展到近

3万人,9月建立了广东、江苏、湖南、满洲、山东、福建等17个省委,36

个市委,不少地方建立了特委、县委直到支部,大城市产业工人支部由

98个增加到229个,党中央机关也逐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增设了军事

委员会、全总党团、组织局等。[5]

1935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在着重解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白区的斗争

李建兰

(漳州工业学校,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白区广大工人群众,为争取民主自由、民族独立、改善生存条件,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从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无形”战线、文化反“围剿”及学生运动等,到实现抗日统一战线转变,它印证了中共在白区的工作是一条对敌斗争的重要战线,是中共领导整个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白区斗争

Research on W hite A rea S truggle of T 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 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L I Jian -lan

(Zhangzhou Industrial School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Abstract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to fight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national independence,and improving survival conditions,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ads the workers of White area,to carry out a heroic and tenacious struggle with the Kuomintang reactionaries,wrote a heroic struggle of immortal chapter in the Chinese workers movement.From the recove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organization,Invisible Battlefront,against the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of culture and student movement,etc,to realize the change of anti -Japanese united front,it represents that the White area work of CCP is an important front for fighting against the enemy and is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revolution career of Party leadership .

【Key words 】P eriod of land revolution war ;CCP ;White area struggle

作者简介:李建兰(1955.6—),女,汉族,福建闽侯人,本科,漳州工业学校,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史研究和教育管理。

○职校论坛○30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的土地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的土地问题 摘要: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中国共 产党领导了农民运动,也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对农 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表面化,有国民革命失败时才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极 端重要性,并下决心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问题,从而展开了土地革命。 关键词:土地革命、土地问题 引言 一、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原因和主张 二、土地革命的含义、背景、原因、区域、阶级路线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土地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一、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原因和主张 1、土地问题的来源: 像对中国农村的大多数问题一样,解决土地问题并非是共产党独有的主张。在中国历史中,自古代的“井田制”后,有若干朝代曾实行“均田”或类似的制度;其后也有多次农民暴动提出过土地的要求;仅近代以来,孙中山即明确提出“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为此毛泽东评论说∶“耕者有其田”,是一切革命民主派的主张,并不单为共产党人所有。所不同的,只有共产党人把这看得特别认真,不但口讲,而且实做。由此看来,这一主张也不是在本世纪才由外国传入,尽管当时中共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很大影响;归根结底,土地问题是中国自身存在的一大问题,既现实又古老,国际因素的介入给它平添了某些色调。 2、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中国革命中有极端重要性 (1)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制度严重阻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的一个严重障碍。因此,对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彻底的革命性的变革,推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将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的工人运动的同时,党内已有一部分同志开始到农村去开展革命斗争,随着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兴起,党对农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土地革命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建设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即1927年到193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此期间从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分别成立了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主要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如下文。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扩大了井冈山的斗争,建立了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与郭滴人、张鼎丞、邓子恢发动的农民起义队伍一起,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到一九三一年与赣南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随后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动了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11月,红5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5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组成,李宗白任书记;10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__体物_ 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_清空_ ”和“ 意趣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 _一字,尽得 _风流”。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成功做一件事需要明白的道理

成功做一件事需要明白的道理 心中的一个目标,如何才能顺利完成,目标太大无法下爪?做到一半半途而废?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观念。总结需要明白的道理或树立的观念有以下几条: 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白点滴积累的的惊人效果。点滴积累短时间看不到进步,但是这种不起眼的点滴积累,最终在时间作用下,不经意间就积累了巨大的成绩。这是量变到质量的规律。一件大事,分成十个步骤,做完一步就少一步,再做完一步就剩八步,再做完一步就剩七步,埋头去做,恍然回头才发现就已经实现了转变,最后完成十个步骤就实现了质的飞跃。 还要明白一个道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想干一件大事,还想一蹴而就,想一口吃成胖子,这是不可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总是逐渐变化的,变化的幅度永远都是有限的。首先是心理上排除这种急于求成的态度。 做事必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列宁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做小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大事就是积累小事的成果,积累小事的经验做成的。科学技术的突破不是一下突破的,而是总是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小步一小步的突破,最后总的来看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开发中技术和理论似乎难以突破,但正是各个单位做的不起眼的研究中或许有一句话有用,这些每个项目一句话的前进,逐渐用三五十年汇聚起来也许就会是个重大突破。 还要知道:做一件事情,前途永远是光明的,做最终会取得一定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要记住,事情的发展永远不会一帆风顺。记住取得成效是必然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也是必然的。事物总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 还要明白:做事情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不好,要把握好度。比如,做一件事,会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不能把这个成绩想的太巨大,当然也不能说不会取得点滴成效。再比如,做一件事既要讲求速度,也要讲求质量,不能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否则都会影响事物发展。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可见对度的掌握很重要。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 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D)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 A、“仁政”理论 B、人性无善恶理论 C、人性恶理论 D、人性善理论 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 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 A、“仁政”和人性论 B、“虚静”和“物化” 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庄子》较深的影响 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7 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解析版)

考点17 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一、解放战争中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1.内战独裁,失去民心。坚持独裁、内战的政策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蒋介石政权败亡的根本原因。 2.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为解决内战所需的大量军费问题,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解放战争后,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经济原

因。 3.内耗严重,党内分歧巨大。内部派系众多,与蒋介石有严重的政治分歧斗争。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内部原因。 4.战略方针失误。错误的战略方针造成了军事上的失败。这是蒋介石政权失败的个人原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 (1)目的: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3)影响: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2.抗日战争时期:进行根据地建设,推动革命斗争。 (2)内容 (1)目的:巩固抗日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 (2)内容: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3)影响: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1)目的: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2)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影响: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历年真题】 知识点一土地革命 1.(2018·天津高考·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

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①为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故A项错误; ②为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被视为“革命圣地”,故B项错误;③为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④为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定都,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为中共根据地,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要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

要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 要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 要想把事情干好干精,需要很多的“心”,如细心、恒心、专心、决心等,那么在这些“心”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需要的是“专心”。因为,专心是其它“心”存在的前提,也在一定程度上涵盖着其它“心”。下边对专心进行详尽地讨论。 针能刺物,是因为把力集中在了针尖上;刀能切物,是因为把力集中在刀刃上。针能刺物和刀能切物,都是因为它们把人或外物施加给自己的力集中在了较小面积的地方。由物理学的“压强”(力与受力面积之比)知识可知,针尖或刀刃作用在物体上一定位置的压强就会很大。这就是针能刺物、刀能切物的道理。上述之物理现象,是物体对力进行集中的结果。那么,我们的“心”要是集中在一起——专心呢?力集中压强大,心集中能力大。专心可大大提升我们的能力,从而使我们能把事情干好干精。 滴水穿石,是因为永远滴在了一点上;束光燃纸,是因为永远照在了一点上。滴水可以穿石,是因为滴水的物体,使滴下的每一滴水都不改变位置;束光可以燃纸,是因为这束光永远照在了纸的某一点上。它们不可思议的力量和作用,是由于方向的集中、目标的不移。集中了方向、认准了

目标,就集中了力量、叠加了力量、倍增了力量。我们要是有矢志不移地向自己的既定目标勇往直前地拼搏奋斗的精神,那么,在我们的身上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巨大能量,就会把事情干得很好很精。 专心听耳聪,专心看目明,专心学心灵,专心做手巧。这是我们都有的体验。普通心理学在“注意”这一章节,对“专心”有详尽的论述。总的意思是:有意识地专心致志地去干某一件事,与无意识地或三心二意地去干某一件事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其原理在于,大脑特定的“注意”引起的大脑相应区域的兴奋灶,能够有力地抑制周围其他区域的兴奋,从而有利于自区域灵敏、高效地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执行信息——更好地感觉、思维、行动。 什么都想抓,什么也抓不住;什么都想干,什么也干不成。只有专一,才能成为专家。这是通过我们使用率最高的运动器官“手”的最常用的动作“抓”来说明:人的精力、体力、时间等都是有限的,不要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干,什么也干不成。只有把有限的精力、体力、时间等集中地用于干某一件事上,才有可能干好干精,才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等“行行之状元”。 吃饭三心二意化不良。大便三心二意便不畅。吃饭时不提倡边吃边看电视,因为这会影响胃肠蠕动和胃液分泌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大便时不提倡边大便边手不释卷,因为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 一、土地革命战争 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二、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 有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 那么土地革命内容是什么呢: : 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摸寻,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概括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分配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配时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历史背景[请简述] (1)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诉求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农民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土地兼并的农民起义中,早已表达了对土地的诉求,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土地平均主义思想。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说明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源自于对土地的强烈诉求和渴望。土地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处理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关键所在。 (2)资产阶级革命的平均地权 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因此,中国的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日益加深。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来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但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并未成功。中国人民在受到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同时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的压迫。 (3)无产阶级的土地农有 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农有”思想。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的尖锐,人民群众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成为必然,反对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越来越成为人民的呼声,成为中国革命的必然。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基本任务。 为什么想要土地革命[详述1,2项3,4没有具体幻灯片] 1、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政策形成的特点 (1)苏联经验是土地政策形成的重要参照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土地革命中执行什么样的阶级路线?

简短十年老员工感言

简短十年老员工感言 1、出人才的部门,常常是工作多而人手少的地方。 2、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也许会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一股热 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 3、让我们调整好心态,带着爱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体会乐趣。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工作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 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龋你可以选择维持"勉强说得过去"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选择卓越的工作状态,这就取决于内心是否热爱这份工作,有无工作激-情和进取心。 4、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书写你的命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快乐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不过,在多数情况下,快乐与工作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当然, 快乐那就是需要钱的,为此你也就必须工作,工作的价值似乎只是为工作之外的 快乐埋单 5、在工作中,千万不要喋喋不休,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抱怨,这些都是把事做糟,或者失败的先兆。 6、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我的付出,以及我的生活,我爱你们,我更爱我自己。 7、不要不情愿地工作。不情愿,就一定没热情,没激-情,没动力,就不会 用心……那么,自然,在工作时,你就不会穷尽智力。做不穷尽智力的工作,就 是浪费生命。

8、人有一种能力叫潜能,它像一粒种子能发挥人的超常遐想,只要我们努力在知识的宇宙中探索寻求,挖掘出自身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积极地面对自己人生,就会开始察觉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再去激励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活出最好的自己。 9、在我们身边,可能有那么一群人工作着、抱怨着。他们感叹工作的艰辛、薪酬的低廉。其实,抱怨只会加重自己的负担。每个人都可以试着在工作中寻找快乐、享受快乐,请相信工作是美好的。但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体现自身价值,从中找到乐趣,增强归宿感与荣誉感。 10、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除非有知识;所有的知识是空虚的,除非有热望;所有的热望是盲目的,除非有爱。有爱的工作才是生命的具体化,那么让我们怀着爱工作吧! 11、一是谋生,人首先要解决吃饭,有一份工作来生存,这是工作的基础阶段。二是事业,当吃饭不是问题,工作慢慢成为事业,变成精神上的追求和取得成就感。三是快乐,工作着是快乐的,感到工作充满乐趣。四是忘我,自己与工作完全融合为一体,工作已是生活和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唯美视 12、每天所做工作对你没有丝毫快乐,没有一点满足感,对工作有喋喋不休地不满,牢骚满腹地抱怨,会把所有事情做的一团糟,是失败的先兆,更不会使我们得到快乐。 13、许多人感到身体支持不住,往往症结在于心理上。保持愉快的情绪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不怕才有希望”,对付困难是这样,对付疾病也是这样。 14、路是走出来的,可你是否知道,路是土地的伤痕,哪怕再好走,我们每

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复习之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知识点复习之土地革命战 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土地问题历来是中国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土地决定了能否兴邦安民的大问题。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很大影响,密不可分。在2017考研政治的备考中,各位研苞应高度重视,不漏过一个细节。 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土地的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的到解放和发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将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力。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评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11月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希望各位2017考研人对于历史上的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能够烂熟于心,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的应答。黄金提分期,全方位无死角的备考走起来!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白区的斗争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1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开 始单独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 共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文中的“白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 党和其他地方军阀统治的非苏维埃政权区域。在这期间,中共一方面 派出优秀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武装反抗国 民党反动派;另一方面领导白区进行了艰巨的斗争,正如《关于建国以 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也 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 党在革命的紧要时期,不断纠正左倾盲动主义和关门主义对党的工作 的危害,实现白区党的工作转变。特别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根据国内 阶级关系剧烈变动的新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策略,以团结一切可 能团结的力量,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到来。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 阐述这一时期党领导白区斗争的历程。1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白区斗争的关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合作失败后,国民党政权代替了北洋军阀,残酷地镇压革命力量,使得大部分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屠刀所吓倒,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武装暴动。1927年南昌起义在广东失败以后,大多数起义组织者经香港陆续回到上海中共中央党部。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继续高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方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在国民党统治区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当时在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并和第三党展开争夺工人运动的主导权。[1]1.1提出建党的思想主张,引领党组织恢复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白区工作受到“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干扰,导致党员队伍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分子在历史转变关头产生了消极动摇思想。因此,当时的当务之急任务是加强党员的无产阶级革命意志,从组织建设入手,对党组织进行改造。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告全体同志书》特意提出全党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改造党的组织,尤其要坚决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意识。”[2]周恩来在领导白区工作中,提出改变斗争形式,要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走入社会各界,到工厂等等寻找职业作为革命斗争的掩护;在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时,要注重吸收党员的质量;并提出先健全若干个支部后,再成立地方党部的举措等。这些举措对中共在白区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巩固起到关键作用。1.2理顺党组织的形式,争取群众秘密斗争八七会议以后,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的第一步是建立党中央的派出机关,设立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等。1928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四十七号—关于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发展和秘密工作》,规定党的组织形式要适应秘密环境。 中共“六大”后,恢复和发展被打散的党组织是白区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主要省份地方党组织进行改组、重建充实,作出切实可行的指导。中央首先处理了占重要地位的顺直省委和江苏省委两个地方党组织的纠纷,使得党内严重存在的涣散和无纪律状态得到改善。到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时,全国党员已增加到6.93万余人,产业工人支部近百个。在福建,1927年8月初,中共中央先后派福建籍党员陈明、陈昭礼分别往闽南和闽北恢复与整顿党的组织。8月中旬,在南靖县宝林村的温泉旅社召开中共闽南特委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以农民武装推动减租减息和反抗烟苗捐的斗争,并在条件成熟时举行武装暴动的方针。《中共漳州地方简史》充分肯定了中共闽南特委扩大会议的作用,称赞它“是闽南党组织贯彻中央关于恢复组织,加紧开展农民运动,筹建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指示精神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为党在闽南地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做好了思 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为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闽南的贯彻执行奠定了 基础。”[3]先后成立中共漳州县委和厦门中心市委,当时,凡是要到中央 苏区的人,大部分要经过厦门党组织的介绍才到苏区,在上海和苏区 之间起到桥梁作用。[4]广东汕头也是白区进入苏区的主要通道,周恩来 就是从汕头撤退到苏区的。 1.3运用正确的工运策略,恢复和发展工人运动 随着1927年反革命政变爆发,风雨飘摇的中国开始笼罩在一片 白色恐怖之中,特别是1928年前后,白区的革命形势越发艰难。此时 的刘少奇在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对党在白区斗争的策略和工 作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929年夏,刘少奇同志在处理顺直省委问题后,到奉天担任中共 满洲省委书记,着手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了生 气蓬勃的工人运动,取得相当大的成绩。 在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刘少奇同志对党在白区工作的斗 争策略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思索,得出许多新的体会。第一是党的路线 的重要性。其次是要讲究技巧,注重提高群众的斗争水平。第三,从满 洲党组织之前三度遭受重创而得出教训,认为白区工作者必须严格区 分公开与秘密工作的关系,使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互相联系、互相促 进。第四,还认识到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性。 这一系列白区工运策略,是在党遭受严重挫折后,在极端恶劣的 环境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由于党的策略方针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党的 白区工作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1930年6月,白区党员发展到近 3万人,9月建立了广东、江苏、湖南、满洲、山东、福建等17个省委,36 个市委,不少地方建立了特委、县委直到支部,大城市产业工人支部由 98个增加到229个,党中央机关也逐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增设了军事 委员会、全总党团、组织局等。[5] 1935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在着重解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白区的斗争 李建兰 (漳州工业学校,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白区广大工人群众,为争取民主自由、民族独立、改善生存条件,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从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无形”战线、文化反“围剿”及学生运动等,到实现抗日统一战线转变,它印证了中共在白区的工作是一条对敌斗争的重要战线,是中共领导整个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白区斗争 Research on W hite A rea S truggle of T 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 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L I Jian -lan (Zhangzhou Industrial School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Abstract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to fight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national independence,and improving survival conditions,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ads the workers of White area,to carry out a heroic and tenacious struggle with the Kuomintang reactionaries,wrote a heroic struggle of immortal chapter in the Chinese workers movement.From the recove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organization,Invisible Battlefront,against the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of culture and student movement,etc,to realize the change of anti -Japanese united front,it represents that the White area work of CCP is an important front for fighting against the enemy and is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revolution career of Party leadership . 【Key words 】P eriod of land revolution war ;CCP ;White area struggle 作者简介:李建兰(1955.6—),女,汉族,福建闽侯人,本科,漳州工业学校,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史研究和教育管理。 ○职校论坛○30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南方创建的最后一块苏区_闽东革命根据地概述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遭遇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和全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的形势下,我党在南方创建的最后一块红色苏维埃区域。 闽东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的东北部,它以福安、连江两县为中心,包括宁德、霞浦、寿宁、周宁、福鼎、柘荣、罗源、屏南和古田等县。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其活动范围还延伸至浙江省南部的泰顺、平阳、苍南等县的部分地区。根据地总面积达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从1928年7月福建省委最初决定向闽东发展开始,到闽东红军改编新四军北上抗日,闽东革命根据地前后共经历了整整10年的艰难历程。它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准备阶段(1928年7月至1933年3月) 大革命末期,闽东爆发过反帝爱国斗争和工农革命运动,连江和古田两地还建立了党的组织。1928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农 民运动决议案》中提出向闽东发展;并决定以福安为中心,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一块红色区域。此后,福安、连江相继建立或重建党组织,并在城镇知识分子、店员工人、民团、商团中开展了革命活动。 1931年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 派邓子恢到福安、连江巡视工作,把闽东党的工作重心从城镇转入广阔的农村,发动了农村“三抗”(后为“五抗”,即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斗争。1932年5月15日,福州中心市委召开会议,正式 提出了“发动和领导闽东北千百万工农士兵劳动群众起来斗争,开辟新的苏区”的战斗口号。中心市委书记陶铸亲临闽东指导工作,帮助 福安、连江建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和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闽东农民运动进入了开展游击武装斗争,“创建新的苏维埃区域”的新时期。接着,中心市委又先后派叶飞、江平、曾志、赖金彪、任铁峰 等人到闽东,加强了闽东党的领导 力量,成立了福安中心县委。在此前后,寿宁、宁德、屏南、福鼎、罗源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闽东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蓬勃兴起,“直接给闽东北的反动统治以有力的摇撼”。至此,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已日臻成熟,“福安新苏区的创建已在民望中”。 形成阶段(1933年3月至11月)1933年3月中旬,连江县革命 委员会在长龙山面游击区义沃村 成立,主席林嫩嫩。8月,福安县革命委员会在福安北区泰逢村成立,主席詹如柏。9月,连江透堡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主席杨兆恩。11月,寿宁县革命委员会在寿宁东区赤陵洋成立,主席范铁民。与此同 时,在一些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也 相继建立了区、乡、村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政府,部分地区开展了分田运动。 这一时期,闽东各地武装暴动此起彼伏,“霍童暴动”、“甘棠暴 ——闽东革命根据地概述 ●中共福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光辉历程 FU JIAN DANG SHI YUE KAN ??编辑/张朝阳 ■ 闽 东苏维埃旧址 11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C )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 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 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 ) A.曹丕 B.钟嵘 C.刘勰 D.陆机 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 ) A.“兴寄”和“风骨”说 B.“美刺”、“讽谏”说 C.“为时”、“为事而作”论 D.“意境深远”说 5、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A ) A.困厄的人生境遇 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 C.写不出诗的困境 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 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C )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 A.王夫之 B.袁枚 C.叶燮 D.沈德潜 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C ) A.金圣叹 B.袁宏道 C.李贽 D.李渔 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 (A ) A.有共性和典型性 B.分散而不够集中 C.有鲜明的个性 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 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A ) A.梁启超 B.李渔 C.金圣叹 D.刘熙载 1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A )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毛诗大序》 C.刘安《离骚传》 D.司马迁《报任安书》 12、教材认为: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A ) A.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B.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 C.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 D.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象。 13、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A ) A.进行艺术构思 B.确立中心思想 C.铸造文章语言 D.驰骋艺术想象 14、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B )

做好每一件事作文

做好每一件事作文 做好每一件事作文一:做好每一件小事 生活有许许多多的小事构成,许多小事验证生活的真——题记 我们现在每天都有太多的事情,这不是大事,是许许多多的小事,每一缕色彩都是其中的内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大事由小事构成,可是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小事都做不成,只是行恶,那怎样干成一番大事业呢?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对人民热心给予帮助,他做的难道不是大事吗?不,是小事。假如我们像他那样做好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就是生活的成功者,生活会变得有价值,因为我们做好了最光荣的基本原则。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可能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有的只是平凡小事。例如:生活中有的同学遇到困难,热心伸岀援助之手,当回到家中,我们多尽一些子女的责任,多为父母、为老师着想,不让他们为我们牵挂,这就做好了生活中的小事,

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尽到责任,因为“一个人能对自己负责,这并不是一件小事。” 王顺友是一位邮递员。他在大山里奔波送信,传递着亲情的桥梁,他每天要走好多路,但他却经常忍饥挨饿,他站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视邮件为生命,当邮包落到江中时,他跳入江中,与激流搏斗一个多钟头,把邮包拖上了岸。他做的事很小,他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他认真对待小事,才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世界有万物构成,多彩的生活由小事织成。生活的美好需要自己去制造,做好每一件小事,编织人生绚丽的梦, 做好每一件小事,建筑生活绚丽的高塔,做好每一件小事,迸射成功的胜利火花。 温柔的星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漏过了一曲悦耳的琴声。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在这天地间回旋。要想成功,做好每一件小事,要想让生命无悔,做好每一件小事。 做好每一件事作文二: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下课时,我发现厕所里的水笼头没关紧,还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述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述论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开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期间,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条例、训令和法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修正、补充和发展,形成了党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系统研究这一时期党关于土地政策的演进,分析其特点,总结其经验,对于深化党关于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具有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特点;启示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而要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就必须解决好他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1927年—1937年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党在这一阶段制定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土地政策,但目前学界对这一专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史上,未能揭示其特点,总结其经验。全面系统的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历史沿革,分析总结其特点和经验启示,对于我们把握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土地政策的新思路,促进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制度的演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开始独立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这一时期,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一方面积极探索并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当时斗争需要的土地政策,为调动和团结革命力量,推动革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党的土地政策也随之“左”倾,使党的革命事业遭受巨大挫折;随着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内重新占据领导地位,党的土地政策也随之得到纠偏,为中国革命的顺利推进及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1927—1931年党对土地政策的初步探索:从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的政策转变 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文中对党在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与大革命失败的关系进行反思时曾指出:“如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因为没有正确地领导农民解决土地问题而失败,那么,在新的条件下的正确的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就是复兴革命运动的希望所在。” 也即党必须通过土地政策的变革,把地主土地所有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从而获得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八七”会议规定了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路线、总方针,也开启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践大幕。《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明确指出:“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中的中心问题。”[1]《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则规定了只没收大地主的而不没收小地主的土地的基本原则。《江西省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也明确规定:“没收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及一切反革命的土地与财产”,“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