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水性聚氨酯配制方法

1.低聚物多元醇:聚醚二醇、聚酯二醇、聚醚三醇、聚丁二烯二二醇、丙烯酸酯多元醇等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常用的低聚物多元醇一般以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居多,有时还使用聚醚三醇、低支化度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等小品种低聚物多元醇。聚醚型聚氨酯低温柔顺性好,耐水性较好,且常用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的价格比聚酯二醇低,因此,我国的水性聚氨酯研制开发大多以聚氧化丙烯二醇为主要低聚物多元醇原料。由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制得的聚氨酯机械强度及耐水解性均较好,惟其价格较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聚酯型聚氨酯强度高、粘接力好,但由于聚酯本身的耐水解性能比聚醚差,故采用一般原料制得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其贮存稳定期较短。但通过采用耐水解性聚酯多元醇,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耐水解性。国外的聚氨酯乳液胶粘剂及涂料的主流产品是聚酯型的。脂肪族非规整结构聚酯的柔顺性也较好,规整结构的结晶性聚酯二醇制备的单组分聚氨酯乳液胶粘剂,胶层经热活化粘接,初始强度较高。而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制成的水性聚氨酯对金属、RET等材料的粘接力高,内聚强度大。 其他低聚物二醇如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丙烯酸酯多元醇等,都可用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耐水解、耐候、耐热性好,易结晶,由于价格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2.异氰酸酯:TDI、MDI、IPDI、HDI等 制备聚氨酯乳液常用的二异氰酸酯有TDI、MDI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以及TDI、MDI、HDI:MDI等脂肪族、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由脂肪族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耐水解性比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好,因而水性聚氨酯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好。国外高品质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一般均采用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原料制成,而我国受原料品种及价格的限制,大多数仅用TDI为二异氰酸酯原料。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一般用于制备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和异氰酸酯乳液。 3.扩链剂:1,4—丁二醇、乙二醇、己二醇、乙二胺等 水性聚氨酯制备中常常使用扩链剂,其中可引入离子基团的亲水性扩链剂有多种,除了这类特种扩链剂外,经常还使用1,4—丁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己二醇、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扩链剂。由于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比水高,可将二胺扩链剂混合于水中或制成酮亚胺,在乳化分散的同时进行扩链反应。 4.水:蒸馏水、离子水 水是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主要介质,为了防止自来水中的Ca2+、寸+等杂质对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稳定性的影响,用于制备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水一般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除了用作聚氨酯的溶剂或分散介质,水还是重要的反应性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目前以预聚体法为主,在聚氨酯预聚体分散与水的同时,水也参与扩链。由于水或二胺的扩链,实际上大多数水性聚氨酯是聚氨酯—脲乳液(分散液),聚氨酯—脲比纯聚氨酯有更大的内聚力和粘接力,脲键的耐水性比氨酯键好。

水性胶粘剂特点及应用

水性胶粘剂可分为水性喷胶与水性封口胶两种 第一,水性喷胶 产品特点: ●水性体系,与国际通行环保要求接轨 ●无毒无味 ●高有效成分含量 ●胶层柔软 ●快速粘结,最终粘结强度持久 ●耐热、耐水、耐老化 典型应用: 床垫、沙发、航空座椅、汽车座椅、高铁座椅等多部位粘接。适合海绵/海绵粘接,海绵/木板粘接,海绵/真皮粘接,海绵/布料粘接以及海绵造型应用。粘力极好,耐热、耐老化。 产品系列参数: pH比重固含特点 型号粘度(cps,25 °c) DZW-110450-5108.0-9.2 1.1249-51%通用型DZW-120300-3408.0-9.2 1.1349-51%粘度低,喷DZW-400900-10108.0-9.2 1.1049-51%柔韧性好,粘接性能: 粘接速度:喷胶后数秒可进行粘接,30s定位,平面粘接可做到即喷即粘 破材时间:30min 最佳强度:12h 开放时间:10-20min 施工及参数:

普通气喷喷枪喷涂 喷嘴:1-2mm 气压: <2bar 储存条件: 阴凉避光储存,+40°C-+5°C 第二:水性封口胶 水性封口胶DZW-301P 产品特点: ●水性体系,低VOC,无毒无气味 ●高有效成分含量 ●初粘好 ●最终粘结强度大 ●耐低温、耐老化 典型应用: 适合于BOPP/纸、上光油/纸、纸/纸等多种材料的快速粘结,可以流水线作业也可以手工操作。 产品参数: 外观:乳白色触变性流体 固含量:约 50% 粘度:15000±5000cps PH:6.0-7.0 剥离强度:大于纸的本体强度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得与其他种类的胶水混合使用,如发现分层现象请停止使用。 2、涂胶量适宜,胶量太少有可能影响粘接。 3、本品密封保存,使用前充分搅拌均匀。 4、本品保存期为半年,超过半年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使用本产品的产品质量涉及诸多因素,用应使用前应视自身具体况状进行试 用,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 储存条件: 阴凉避光储存,0℃—40℃ 保存期:6个月 以上由盘锦易立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 牢固的检验: 有些包装在短时间内粘接很好,而放一段时间以后就出现了脱胶、脱膜发脆等现象,所以必须要确定的粘接牢度。数据化检验方法可以定量检测出纸盒的牢固度,很多企业不具备条件,以下介绍一些传统的检验方法。 打包成垛后三小时把一个粘接好的包装延边缝撕开,粘接基材是否被撕烂,同时刮下附在膜上的纸基,如果每次只能撕下一小块纸基或根本刮不下纸基,表明该胶黏剂在膜上的附着性好。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成分检测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成分检测 聚氨酯(PU)胶黏剂是分子链中含有氨酯基(—NHCOO—)和/或异氰酸酯基(—NCO)类的胶黏剂[1]。聚氨酯由于具有优良的弹性、耐低温性、耐磨、耐化学药品和对各种基材良好的黏附性等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涂料[2]、胶黏剂[3]、油墨[4]等领域。以往在胶黏剂和涂料方面,溶剂型产品占较大比例。但是溶剂型聚氨酯由于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污染环境,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水性聚氨酯获得快速发展。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具有环境友好、无毒、不易燃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环境友好型涂料和胶黏剂中,并显示出一系列优良的性质[5-7]。水性聚氨酯虽然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水性聚氨酯乳液固含量低导致干燥成膜速度慢、自增稠性差、初黏力低等缺点;此外,水性聚氨酯乳液成膜后存在耐水性差、耐溶剂性不良、硬度低、表面光泽差、涂膜手感不佳等缺点。由于水性聚氨酯存在这些缺点,因此需要对其改性。国内外的改性方法主要有丙烯酸改性、环氧改性、有机硅有机氟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复合改性等。近些年来,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主要向着超支化预聚体改性、纳米纤维素改性等方向发展。 1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分类和合成方法 1.1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分类 水性聚氨酯根据外观可分为乳液型聚氨酯、聚氨酯水分散液和水溶性聚氨酯。按聚氨酯的异氰酸酯原料分,可以分为芳香族异氰酸酯型、脂肪族异氰酸酯型、脂环族异氰酸酯型。水性聚氨酯根据其主链或侧链是否含有离子基团而被分为阴离子型聚氨酯乳液[8]、阳离子型聚氨酯乳液[9]和非离子型聚氨酯乳液[10]。 1.2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以分为外乳化法和内乳化法。外乳化法中分子链上引入含有少量不足以自乳化的亲水性链段或基团,或者完全不引入亲水性成分,要添加乳化剂并在强烈的搅拌下制成聚氨酯乳液或分散体。内乳化法则是在聚氨酯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或带有亲水基团的扩链剂(即内乳化剂),然后中和成盐,直接将其分散于水介质中,而无需乳化剂即可形成稳定的乳液。内乳化法又可以分为预聚体法[11-12]、丙酮法[1 3]、熔融分散法、端基保护法[14]和酮亚胺-酮连氮法[15]。其中预聚体法和丙酮法比较成熟。 2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改性方法 2.1丙烯酸酯改性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有以下5种:①PA与PU直接进行物理共混[16];②外加交联剂,形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复合乳液[17];③以聚氨酯乳液为种子乳液,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PUA复合乳液[18];④两种乳液以分子线度互相渗透,然后进行反应,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PUA 复合乳液[19];⑤接枝共聚[20]。 Lu等[21]先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大豆油多元醇(SOL)加聚生成水性聚氨酯,再加入丙烯酸单体并用K2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高性能、易分散水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易分散水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前言 水分散多聚异氰酸酯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非离子型和离子型。非离子型改性聚异氰酸酯采用聚醚进行亲水改性,虽然这种固化剂在大多数应用领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但是其也存在很多缺点:由于聚醚带来的亲水性有限,需要使用大量的聚醚才能赋予聚异氰酸酯较好的水分散性能,这极大地降低了聚异氰酸酯体系中的异氰酸根的浓度,其次改性的聚异氰酸酯需要借助较大的剪切力才能够在水中完全分散,并且大量的聚醚会一直存在体系中,这将永远影响涂膜的耐水性能[1]。 H · 舍费尔[2]等提出了使用4-氨基甲苯-2-磺酸来改性聚异氰酸酯的方法,这类改性聚异氰酸酯中和以后能够非常容易地溶解在水中。但是此方法需要同时使用一定量的聚醚,造成涂膜耐水性能的降低,此外使用的磺酸含有苯环,这将使涂膜耐黄性能降低。Hans-Josef Laas[3]等使用环己胺基丙磺酸和环己氨基乙磺酸来制备改性聚异氰酸酯,取得了巨大成功,磺酸改性的聚异氰酸酯不需要高剪切力就能够在水中均匀分散,叔胺中和的磺酸改性聚异氰酸酯体系具有很好的贮存稳定性。但是专利指出适用于此体系的磺酸单体种类只有两种,甚至指出其他与环己胺基丙磺酸结构类似的磺酸单体即使在更高的条件下也不能参与反应。 本文通过对市售磺酸单体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市售的磺酸单体除了环己胺基丙磺酸和环己氨基乙磺酸以外,未找到可以与多异氰酸酯反应的磺酸单体。于是试验室合成了一些新型的磺酸单体,研究发现这些新型磺酸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多异氰酸酯反应,来制备高性能、易分散的水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从而为行业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参考。通过对试验室合成的磺酸改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与市场化某跨国公司的同类产品的比较,发现试验室合成的固化剂性能与跨国公司产品性能基本一致,从而为行业提供了更多的磺酸改性固化剂选择。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主要原料 聚氨酯合成: HDI三聚体[HT100, w(—NCO)= 21.9%]、羟基丙烯酸树脂[Antkote? 2033,w(—OH)= 3.3%]、固化剂B,万华化学;磺酸固化剂A,市售;氨基磺酸,试验室自制;N,N-二甲基环己胺,阿拉丁试剂。 1.2 水分散多异氰酸酯的制备 在装有机械搅拌器、回流管、温度计和氮气进出口的四口圆底烧瓶中,将氨基磺酸和二甲基环己胺加入到HDI三聚体中,加热到100 ℃反应,测试体系中—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停止反应,冷却体系至40 ℃,出料。通过改变氨基磺酸的加入量来研究不同磺酸含量的改性聚异氰酸酯的水分散关系。通过改变二甲基环己胺的加入量来研究中和剂使用量对整个反应进程的影响。

【CN110218285A】一种水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85073.X (22)申请日 2019.05.09 (71)申请人 福建蓝海黑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3900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古农农 场银塘工业区顺达路7号 (72)发明人 罗贺斌 白丰瑞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505 代理人 孟潭 (51)Int.Cl. C08F 293/00(2006.01) H01M 4/6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水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粘合剂,其通过以下 方法制备:(1)在保护胶的作用下,将含羧基的功 能单体、醋酸乙烯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单体混合进 行前段共聚合形成粘合剂前段;(2)前段聚合物 反应结束,加入醋酸乙烯单体进行中段聚合形成 粘合剂中段;(3)待中段聚合结束,滴加预先将含 羧基的功能单体、醋酸乙烯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单 体形成的预乳液,使反应完全形成粘合剂后段。 该粘合剂能够适应高碱性环境下的制浆及涂布 工艺,能适用于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能够稳定 或调节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浆料的pH值,具有广 泛的市场应用价值。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CN 110218285 A 2019.09.10 C N 110218285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218285 A 1.一种水性粘合剂,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保护胶的作用下,将含羧基的功能单体、醋酸乙烯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单体混合进行前段共聚合形成粘合剂前段; (2)前段聚合物反应结束,加入醋酸乙烯单体进行中段聚合形成粘合剂中段; (3)待中段聚合结束,滴加预先将含羧基的功能单体、醋酸乙烯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单体制备形成的预乳液,使反应完全形成粘合剂后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其为三段共聚物,所述粘合剂中段为醋酸乙烯聚合物;所述粘合剂前段或后段为含有羧基的功能单体、丙烯酸酯单体以及醋酸乙烯单体形成的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羧基的功能单体为含有羧基和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前段或后段中含有羧基的功能单体质量占比为5%-5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前段或后段中醋酸乙烯与所述共聚物的质量占比10%-40%。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羧基的功能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或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异辛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烯丙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双丙酮丙烯酰胺或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在保护胶的作用下,将含羧基的功能单体、部分醋酸乙烯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单体混合进行前段聚合; (2)前段聚合物反应结束,加入醋酸乙烯单体进行中段聚合; (3)待中段聚合结束,加入预先将含羧基的功能单体、醋酸乙烯单体以及丙烯酸酯单体形成的预乳液,使反应完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胶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盐、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粘合剂,或权利要求9或8所制备的水性粘合剂在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中的应用。 2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分类,组成,配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列出配方表数据经过修改,如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联系。 1. 背景 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酯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以及高分子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2. 丙烯酸乳液胶黏剂 聚丙烯酸酯是一类具有多种性能的、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其乳液一般是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丙烯腈等共聚形成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或聚合方法加以改进,可使得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 2.1有机硅改性 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水性能,利用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粘剂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机功能烷氧基硅烷作为粘合促进剂和交联剂,广泛用于胶粘剂、密封胶和涂料等领域。有专家研究了一种专用于水

聚氨酯胶粘剂

聚氨酯胶粘剂 一.组成 聚氨酯胶粘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分为多异氰酸酯和聚氨酯两大类。多异氰酸酯分子链中含有异氰基(-NCO)和氨基甲酸酯基(-NH-COO-),故聚氨酯胶粘剂表现出高度的活性与极性。与含有活泼氢的基材,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 二.发展历史 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聚氨酯工业的奠基人,与其同事发现异氰酸酯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如二异氰酸酯与二元胺反应能制成有强度的聚合物,从而奠定了聚氨酯化学基础,并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制得聚氨酯树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拜耳公司用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胶接金属和合成橡胶获得成功,应用于坦克的履带上,使聚氨酯胶黏剂首次工业化。该公司还首先以三异氰酸酯和聚酯多元醇为原料开发了商品名为Polystal的系列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为日后聚氨酯胶黏剂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开发了以蓖麻油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聚氨酯胶黏剂。1968年,Goodyear公司开发了无溶剂型聚氨酯结构胶黏剂“,并成功地应用于汽车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胶接。1978年又开发了单组分湿固化型聚氨酯胶黏剂,1984年美国市场上又出现了反应型热熔聚氨酯胶黏剂。 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生产聚氨酯原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1975年日本光洋公司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于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生产十分活跃,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大国。 三.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与配方 1.多异氰酸酯胶粘剂(单组分) 1.配制:将多异氰酸酯单体与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即可配制成多异氰酸酯胶粘剂(单组分)。 2.固化原理:—NCO与被粘物表面—OH作用,可在常温或高温下固化。 3.多异氰酸树脂胶粘剂的特点: 1)多异氰酸酯分子量低,渗透力强,且反应后性高,故粘结力很强; 2)固化后,耐热、耐溶剂性能好。

异氰酸酯胶粘剂在木材加工中的应用

异氰酸酯胶粘剂在木材加工中的应用 目前,木材加工行业仍主要使用传统的甲醛系列胶粘剂,这己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原料体系的胶接要求。伴随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加强,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开发和使用无公害的高效木材加工用合成树脂胶粘剂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异氰酸酯胶粘剂中不含有甲醛类有害物质且其分子设计灵活,从化学结构和原料组合出发,可实现异氰酸酯树脂不同的使用性能,在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异氰酸酯胶粘剂是由分子链中含有异氰酸基(-NCO)及少量氨酯基(-NHCOO),具有很高极性和活泼性的一类胶粘剂。1848年Wurtz首先用硫酸二乙酯和氰酸钾合成异氰酸酯。19世纪Hofmann和Curtius等著名的化学家都对其性质进行过研究。1869年Gentier初步确定了异氰酸酯的结构。1940年德国法本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异氰酸酯具有特殊的胶接性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将4,4一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应用于战车的履带胶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拜尔公司开发了DesmodurR系列的多异氰酸酯和Desmocoll系列的端羟基聚酯多元醇,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异氰酸酯胶粘剂开发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至今己成为一个品种繁多、应用广泛的行业。1951年Deppe首先将异氰酸酯胶粘剂应用在刨花板的制备上。1973年美国Ellingson Lumber公司试制了用于室外的两面贴单板的MDI刨花板。Wilson J.B和富田文一郎分别对异氰酸酯胶粘剂制造人造板的胶合强度、湿强度、粘弹性等性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随着异氰酸酯胶粘剂的优点逐渐被发现,其在木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国已经开发出刨花板用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人造板用可乳化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胶接木材用异氰酸酯树脂胶粘剂等系列产品。国内的其它科研工作者也对异氰酸酯胶粘剂在木材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北华大学时君友等人将玉米淀粉的酚化产物处理成乳液,在一定酸碱度条件下,与无毒无公害的合成橡胶胶乳共聚制成API胶的主剂,将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封闭处理后,作为API胶的固化剂,制成双组分无醛耐水的API胶。用该胶压制的三层复合实木地板、机拼细木工板、胶合板及集成材等胶合制品,其理化性能指标完全达到有关标准要求。东北林业大学艾军等人1311用荧光显微技术和Dsc分析方法研究了人造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牢固的化学胶接,尤其用于农作物秸杆(麦草、稻草)的胶接可得到符合我国木质A类优等品标准的刨花板。唐朝发等人研究了低成本水

水性胶黏剂

一、水性胶黏剂 胶粘剂主要由基料、固化剂和促进剂、偶联剂、稀释剂、填料、增塑剂与增韧剂及其他组分(添加剂)组成。 ① 基料: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大多为合成高聚物,起粘合作用,要求有良好的粘附性与湿润性。水性胶黏剂的主要成膜物质为:水性聚醋酸乙烯酯、水性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等。 ② 固化剂和促进剂:固化剂是胶粘剂中最主要的配合材料,它直接或者通过催化剂与主体聚合物反应,固化结果是把固化剂分子引进树脂中,使分子间距离、形态、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树脂由热塑型转变为网状结构。促进剂是一种主要的配合剂,它可加速胶粘剂中主体聚合物与固化剂的反应,缩短固化时间、降低固化温度。 ③ 偶联剂:能与被粘物表面形成共价键使粘接界面坚固。 ④ 稀释剂:用于降低胶粘剂的粘度,增加流动性和渗透性。分非活性和活性稀释剂。非活性稀释剂一般为有机溶剂,如丙酮、环己酮、甲苯、二甲苯、正丁醇等。活性稀释剂是能参加固化反应的稀释剂,分子端基带有活性基团,如环氧丙烷苯基醚等。 ⑤ 填料:无机化合物如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矿物等。改善树脂的某些性能,例如可降低树脂固化后的收缩率和膨胀系数,提高胶接强度和耐热性,增加机械强度和耐磨性等。 ⑥ 增塑剂与增韧剂:增塑剂一般为低粘度、高沸点的物质,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亚磷酸三苯酯等,因而能增加树脂的流动性,有利于浸润、扩散与吸附,能改善胶粘剂的弹性和耐寒性。增韧剂是一种带有能与主体聚合物起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在胶粘剂中成为固化体系的一部分,从而改变胶粘剂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低温性能与柔韧性。 ⑦ 其他组分:添加剂、防老化剂、防霉变剂、阻聚剂、阻燃剂、着色剂等 二、水性树脂的制备 1)水性聚醋酸乙烯酯的制备 H 2C CH 4H 9 x +y H 2C CH O C O 3 K 2S 2O 7 H 2C CH 4H 9 CH 2x CH O C O 3 y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配方一、丙烯酸酯胶粘剂 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3 甲基丙烯酸1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27 二乙基苯胺0.15 过氧化甲乙酮0.1 环烷酸钴(5.0%—7.0%)0.0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0h以上。 应用: 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0.0MPa,有机玻璃>8.0MPa,聚碳酸酯>12.0MPa

配方二、丙烯酸酯黏合剂 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0 甲基丙烯酸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28 二乙基苯胺0.13 过氧化甲乙酮0.12 环烷酸钴(7%)0.07 丙烯酸 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4h以上。 应用: 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1.0MPa,有机玻璃>8.5MPa,聚碳酸酯>12.5MPa

配方三、丙烯酸酯胶 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 6.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55 甲基丙烯酸丁酯12 氯丁橡胶 3 乙二醇-顺酐不饱和聚酯树脂 1 聚苯乙烯35 气溶胶0.8 石蜡0.3 双异羟丙基对甲基苯胺0.5 对苯二酚0.007 配制工艺: 该配方反应活性高,在上述组分中加入3%过氧化苯甲酰的DOP溶液(50%),即可在室温固化。 粘接铝合金和碳钢中,抗剪切强度均在30MPa以上。

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

机械汽摩维修5分钟修复 改性丙稀酸酯AB胶,具有极优异的粘接性能,它是室温下固化而且定位速度很快,性能优良.本胶粘剂粘接材料广泛,可粘接钢,铁,铝,蟓胶,不锈钢ABS,PVC,玻璃,缺氧木,陶瓷,水泥,电木,木材料等同种或异种材料的粘接和互粘,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和各种机器零部件的修复,各种产品的胶接组装,薄形材料的结构和加强,铭牌,招牌,标识,装潢饰物的粘贴各种应急抢修和日常用品的修理. 可对金属,塑料,木材,混疑土等材料迅速粘接.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化工管路和贮罐,木工家具,灯具铭牌,玩具,日用杂品等粘接,勿需除油,使用方便. KUNSHENG上海坤盛粘合剂有限公司 环氧树脂AB胶 【产品特点】 1.本品为快速固化系列、透明粘稠状环氧树脂粘接剂; 2. 可低温或常温固化,固化速度快; 3. 固化后粘接强度高、硬度较好,有一定韧性; 4.固化物耐酸碱性能好,防潮防水、防油防尘性能佳,耐湿热和大气老化;5.固化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抗压、粘接强度高等电气及物理特性。 【适用范围】 1.凡需要快速粘接固定的电子类或其它类产品均可使用; 2. 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及工艺品、礼品的粘接固定,对于金属、陶瓷、木材、玻璃及硬质塑胶之间的封装粘接,有优异的粘接强度; 3.不适用于有弹性或软质材料类产品的粘接。

1. 要粘接密封的部位需要保持干燥、清洁; 2.按配比取量, A、B剂混合后需充分搅拌均匀,以避免固化不完全; 3.搅拌均匀后请及时进行注胶,并尽量在可使用时间内使用完已混合的胶液; 4.固化过程中,请及时清洁使用的容器及用具,以免胶水凝固在器具物品上。【固化后特性】 硬度Shore D ≥70 吸水率25℃ %24小时 < 抗压强度 kg/mm2 ≥50 剪切强度(钢/钢) kg/mm2 ≥13 拉伸强度(钢/钢) kg/mm2 ≥22 介电常数 1KHZ ~ 体积电阻 25℃ Ohm-cm ≥ ×1015 表面电阻 25℃Ohm ≥×1014 耐电压 25℃Kv/mm ≥16~18 【注意事项】 1.本品在混合后会开始固化,其粘稠度会很快上升,并会放出热量; 2.注意:该产品固化速度很快,请尽可能减少一次配胶的量!混合在一起的胶量越多,其反应就越快,固化速度也会越快,并可能伴随放出大量的热量,请注意控制一次配胶的量,因为由于反应加快,其可使用的时间也会缩短,混合后的胶液尽量在短时间内使用完; 3.有极少数人长时间接触胶液会产生轻度皮肤过敏,有轻度痒痛,建议使用时戴防护手套,粘到皮肤上请用丙酮或酒精擦去,并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 4.在大量使用前,请先小量试用,掌握产品的使用技巧,以免差错。 【储存与包装】 5.本品需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保质期十二个月,过期经试验合格,可继续使用; 6.包装规格为每组2、10或40kg,其中包含主剂1、5或20kg/桶、固化剂1、5 或20kg/桶。

水溶性异氰酸酯..

1.一种制备包含异氰脲酸酯基团的水溶性乳化的多异氰酸酯的方法,其中使: (A)(环)脂族二异氰酸酯, (B)合适的话至少一种其它异氰酸酯,和 (C)至少一种烷氧基化一元醇 在至少一种能够加速由异氰酸酯基团形成异氰脲酸酯基团的催化剂(D)存在下同时相互反应,在达到所需转化率时停止反应并从反应混合物分离出未反应的二异氰酸酯(A)和合适的话(B),其中反应结束并且除去未反应的(A)和合适的话(B)之后烷氧基化一元醇(C)的量基于羟基与组分(A)和(B)的所有NCO基团之和的比例为至少 1.0mol%。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二异氰酸酯(A)选自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和2,4’-二(异氰酸酯基环己基)甲烷。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不存在二异氰酸酯(B)。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组分(C)为下式的聚醚醇: 1 个O-[ Xi-] k-H 其中 1为C1-C20烷基,可以任选被一个或多个氧和/或硫原子和/或一个或多个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氨基间隔的C2-C20烷基,C6-C12芳基,C5-C12环烷基或5或6元含氧、氮和/或硫的杂环, k为5-40,优选7-20,特别优选10-15的整数,和 对于i=1-k,各Xi可以独立地选自-CH2-CH2-O-、-CH2-CH(CH3)-O-、-CH(CH3)-CH2-O-、-CH2-C(CH3)2-O-、-C(CH3)2-CH2-O-、-CH2-CHVin-O- 、-CHVin-CH2-O-、-CH2-CHPh-O-和-CHPh-CH2-O-,优选选自-CH2-CH2-O-、-CH2-CH(CH3)-O-和-CH(CH3)-CH2-O-,特别优选-CH2-CH2-O-,其中Ph为苯基且Vin为乙烯基。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R1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排除包含金属离子的催化剂作为催化剂 (D)。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催化剂(D)为下式的季铵盐: 其中 Yθ=羧酸根(R13COO-)、氟离子(F-)、碳酸根(R13O(CO)O-)或氢氧根(OH-), 其中 9-R12为相同或不同的具有1-20个碳原子且可以任选被羟基或苯基取代的烷基,和13为氢、C1-C20烷基、C6-C12芳基或C7-C20芳烷基,它们各自可以任选被取代。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基团R9-R12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和正丁基且R12可以额外为苄基、2-羟乙基或2-羟丙基。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借助选自无机酸、羧酰卤、磺酸、磺酸酯、间氯过氧苯甲酸、磷酸二烷基酯和含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化合物的去活化剂使催化剂(D)去活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通过加热到90℃以上的温度使催化剂 (D)去活化。 11.由上述方法之一得到的水溶性乳化的多异氰酸酯在制备聚氨酯和聚氨酯表面涂料中,在制备单组分、双组分、可辐射固化或粉末涂料体系中,以及在用于涂覆各自可以任选被预涂覆或预处理的木材、胶合板、纸、纸板、卡片、膜、纺织物、皮

刨花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研究的发展动态

来稿日期:1998-03-20责任编校:潘启英 刨花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研究的发展动态 王 戈 王子奇 (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 1 前 言 在国内外的刨花板工业中,虽然使用的胶粘剂大多数仍以甲醛系列为主,如酚醛树脂胶、脲醛树脂胶、三聚氰胺胶等,但异氰酸酯胶粘剂(M DI)近年得到很大发展和应用。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胶合强度、良好的耐水性、对原料的适应面广、无甲醛等有毒气体的释放等许多优点,对该胶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并研制开发了许多种类的异氰酸酯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刨花板生产中,主要使用国家有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我国使用此胶种生产刨花板的工厂还很少,大多处于试验阶段。 2 刨花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的 研究发展概况 2.1 异氰酸酯胶的初期研究 1849年,由德国学者Wurtz 首先合成得到异氰酸酯化合物;1884年,Hentschel 等人用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了异氰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通过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塑料和橡胶工业情况的同盟国访问小组的报告了解到,德国最早于1940年,其研究人员在研究硫化橡胶的过程中发现了异氰酸酯的胶粘性能,随后美国等 国也对异氰酸酯的胶粘性进行了研究。 异氰酸酯真正用于刨花板生产还是在70 年代。1951年用二异氰酸酯生产刨花板试验成功,1975年西德No vopan 公司开始采用异氰酸酯作为刨花板芯层的胶粘剂,开始了商业性生产二异氰酸酯刨花板。美国、日本等国在70年代中期也引进德国技术,将异氰酸酯胶粘剂用于工业生产中。1981年美国El-coloard 用该胶作为结构刨花板的胶粘剂,且用量逐年增大。德国刨花板产量的10%是以异氰酸酯作为胶粘剂来生产的。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已由异氰酸酯胶部分取代甲醛系列胶来生产轻质刨花板、结构刨花板及MDF 。2.2 异氰酸酯胶的反应机理及种类 异氰酸酯是一种化学性很强的物质,它含有R-N=C=0基团,能与含有活性氢的物质如水、胺、醇及酸反应。当一个单体含有一个以上异氰酸酯基团与含有多个活性氢基团的物质反应时,就制成了强度高、耐水、耐化学性好的固体聚合物。 异氰酸酯能作为刨花板的胶粘剂,主要是活性基团R-N =C=0与木质刨花的木纤维素及木素的羟基反应,通过上述作用,使二异氰酸酯和木材胶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强度好、对酸、碱、水有较好稳定性的接合键。 另外,异氰酸酯还与刨花板中木质刨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聚脲,同样把刨花粘接在一起。 异氰酸酯种类很多,最常用的两类分别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 DI)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 DI)。目前,用于刨花板生 第23卷 第3期1998年5月 林 业 科 技FORESTRY SCIENCE &TECHNO LOG Y Vol.23No.3M ay .1998

la133la型水性粘合剂资料

A133——适用于各种正负极材料 LA133水性粘合剂是丙烯腈多元共聚物的水分散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还原能力,适用于各种正负极材料(包括LiCoO2、LiMn2O4和LiFePO4正极材料、碳负极材料及活性炭)。 LA133较LA132具有更高的产品粘度,对粉体材料具有更好的悬浮能力。 LA133水性粘合剂粘度高,品质纯净,使用时无须添加增稠剂和有机溶剂,在有效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锂离子电池生产中溶剂型粘合剂污染环境和安全性差等问题。 使用LA133水性粘合剂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电池极化小。 产品技术指标 注意事项 1、用加水量调节浆料稠度,防止涂布浆料的收边现象; 2、搅拌过程形成的小气泡,可用真空消泡或加入少量乙醇或正丁醇消泡; 3、建议负极极片中粘合剂含量2~5%,正极极片中粘合剂含量为1.5~4%(磷酸亚铁锂可适当增加粘合剂用量); 4、极片烘干后,应待极片在空气中冷却后,再碾压、裁切及卷绕; 5、电池注液前,充分干燥,以排除极片所吸附水分; 6、保质期内,产品粘度随贮存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属正常现象。

LA水性粘合剂应用于负极工艺建议(仅供参考) 发布日期:2014-02-14 说明: 由于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组成(配方)决定于电池的最终性能要求,具体的操作工艺与所用电极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能、电极浆料的组成、设备的状况、极片的厚度等密切相关。所以,本资料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只可作为材料应用的参考文件,文中所列的事例仅作为粘合剂材料的性能测评,而非生产性实例。 LA水性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在线速度为18m/s下,长达10h以下的搅拌未出现破乳;适合的PH值范围为4-10,同时适用于普通和高粘度合浆工艺。 LA的热分解温度不低于220℃。 1 配方 a、 C:Super-P:LA=96:1:3 b、 C:Super-P:LA:CMC=96:1:2.5:0.5 c、 C:LA=97 or 96:3.0 或 4.0 d、 C:LA:CMC=97:2.5:0.5 溶剂:水(去离子水、蒸馏水、纯净水); 固含量:约40-50%。 2 电极浆料的制备 2.1 粘合剂的分散 将浆料配制固含量约为60%所需的水(蒸馏水、去离子水或纯净水)加入搅拌桶中,再加入所需的LA,开动搅拌,公转10-20 r/min,自转5-10r/min,搅拌15-20min;如需加入CMC,须参照SBR/CMC的工艺,先将CMC配置为溶液后加入LA分散液中。

聚氨酯胶粘剂制备工艺技术

1、一种新型水性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用丙烯酸改性树脂及包含该树脂的聚氨酯胶黏剂 2、耐高温油墨用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3、一种阻燃耐水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4、无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5、耐高温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6、一种豆油醇解物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方法 7、一种用于橡胶地砖的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8、聚氨酯胶粘剂 9、聚氨酯胶辊 10、一种干式复合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造方法 11、一种鞋用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12、纳米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工艺 13、一种聚氨酯胶粘剂粘贴墙体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施工方法 14、一种圆织机梭子专用聚氨酯胶轮 15、一种纳米粒子改性的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16、双组份改性无水聚氨酯胶 17、冷轧用聚氨酯胶辊表面破损修复方法 18、一种用于复合软包装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19、一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20、改性聚氨酯及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组合物 21、一种用于人造草坪背胶的蓖麻油改性聚氨酯胶粘剂组合物 22、一种单组份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23、一种RFID天线基材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24、一种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25、聚氨酯输送带用乳液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合成方法 26、环保型低成本聚氨酯胶粘剂生产方法 27、低游离MDI单体双组份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 28、一种高强度耐黄变弹性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9、一种酚醛树脂-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30、一种有机蒙脱土改性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31、一种长寿聚氨酯胶轮 32、植珠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33、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34、一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造方法 35、一种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36、可常规喷涂风机叶片用聚氨酯胶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37、阻燃及耐碱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38、一种鞋用聚氨酯胶粒的配方 39、一种溶剂型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40、一种双组份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 41、聚氨酯胶专用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42、一种单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43、室外聚氨酯胶黏剂

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合成专用催化剂CUCAT-U2

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合成专用催化剂 CUCAT-U2 1.性状描述 微黄透明液体,色度(Fe-Co)≤2;密度 1.032g/cm3(25℃),粘度22±10mPa.s (25℃);具特殊化合物气味,易溶于常用聚氨酯原料。 使用U2合成的聚氨酯材料,符合一般国际工业通用环保法规。 2.独特性能 目前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合成大多数通过异氰酸酯接枝反应引入亲水性的非离子醚醇和阴离子氨磺酸盐进行改性,生成亲水性的异氰酸酯封端预聚物。表面上看仍然是-NC0和-OH或-NH2之间的简单基本反应,但即使采用相同基础原料,合成出的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与进口品牌相比仍然存在水相中相溶分散性、通透性差,光泽度、丰满度低,耐水、耐化学品、耐刮擦性差等问题,而且存在批次粘度不稳定,储存期粘度持续增加甚至固化的问题。 CUCAT-U2 系针对上述问题而研发,采用该催化剂合成的水性固化剂主要有如下特点: 1)靶向催化特定活性氢官能团与异氰酸酯反应,不产生其他副反应,解决固化剂储存期粘度不稳定、色泽逐渐发黄问题。 2)良好水分散性。基于异氰酸酯单体与亲水性单体接枝率更高原因。 3)漆膜通透性高。基于上述靶向催化的固化剂分子结构支链化原因。 4)显著提高漆膜光泽度、丰满度、耐刮擦、耐水、耐化学品性。基于靶向催化特性,赋予水性固化剂更多硬段基团和更高官能度。 基于上述特性,采用特殊功能性催化剂 CUCAT-U2 合成的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品质媲美进口产品。 3.应用领域 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合成,靶向促进异氰酸酯(单体或聚合体)与特定活性氢的反应。 4.使用方法 合成过程中添加,可一次性或分次加入,一般用量为预聚体重量的 0.05~0.2%; 5.储存方法 储存于干燥阴凉仓库内,避免日光照射和雨淋。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1657] 前言 伤口快速胶粘剂,是一种医用胶粘剂,而医用胶粘剂又可为两大类:一是适于粘连骨骼等 的硬组织胶粘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另一类是适于粘接皮肤、脏器、神经、肌肉、血管、粘膜等的软组织胶粘剂。一般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为医用化学合成型胶(α-cyanoacrylate)或纤维蛋白生物型胶(fibringlue),如WBA生物胶粘剂。纤维蛋白生物型胶是从异体或自体血液中产生的,它富含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对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葡杆菌等有杀菌作用。耳鼻喉科专家们把这种蛋白胶用于各种动物和人的伤口上,结果令人满意。但是使用异体血制的蛋白胶有传染肝炎和爱滋病的可能性。自体血产品较安全,但不适合急症医治需要,因为要临时从伤员自己身上抽血制取纤维蛋白生物 胶再来粘合自己的伤口,这是很难做到的[2]。并且纤维蛋白生物胶粘合速度慢、强度不高,不适合紧急治疗,因而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研究上。 1 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历史发展 1959年美国发明了Eastman910粘接剂(α-氰基丙烯酸甲酯)[3],它具有对玻璃、五金、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快速粘连作用。Coover等人[4]发现它能粘结生物组织、被作为一类新型医用胶粘剂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生物粘接剂风靡一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到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它的兴趣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唯恐引起癌症。但20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产生肿瘤的后果。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医用胶粘剂的研究又活跃起来。在临床应用方面,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用于闭合创口、皮肤移植、管腔器官连接以及肝、肾、肺、脾、胰、胃肠道等损伤的止血。此外,眼科、骨科、口腔科都广泛地使用了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主要成分是长链酯单体,用于组织后,在室温下就能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伤口。早期产品有引起局部炎症和骨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聚氨酯(PU)是一类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二醇类为原料合成,结构中既有柔性的C-C链和C-O-C链,又有活性的酰胺基团,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改性后的环氧树脂(EP)强度和韧度都得到提高,特别适用于环氧浇注、环氧涂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趋势(设计只介绍相应产品的用途、作品的应 用等) 胶黏剂的一类古老而又年轻的材料,早在数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胶黏剂。到上个世纪初,合成酚醛树脂的发明,开创了胶黏剂的现代发展史。胶黏剂是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物质,特别是合成胶黏剂强度高,对材质不同的重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均可实现有效粘结,并且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代替了机械粘结,从而为各行业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途径。全球胶黏剂、密封剂和表面处理剂市场总规模约500亿欧元(680亿美元),其中工业胶黏剂市场占44%的份额。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胶黏剂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本世纪前8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胶黏剂工业整个发展势态越来越好。据中国胶黏剂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我国胶黏剂产量分别为22.7万吨、251.7万吨和280.2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外14.32%、10.44%和11.32%,2007年和2008年产量为313.5万吨和344.8万吨,产量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去年下半年,由于遭受美国、系,西欧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开始,我国合成材料工业及其胶黏剂工业也受到一定影响。据预测今年胶黏剂产量可望达到372.38万吨,增长速度比去年有所下降。 如上所述,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如果没有受到其他影响,2012年后我国又将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2015年,即“十二五”计划末,我国胶黏剂产量将突破600万吨大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胶黏剂和密封剂生产厂家又3500多家,但上规模企业不足100家,品种牌号约3000多个。 从应用情况看,胶合板和木工用胶量最大,约点总胶量的46.97%,建筑材料用胶黏剂占26.12%,包装及商标用胶黏剂约占12.14%,制鞋及皮革用胶黏剂占6.07%,其他胶黏剂使用量占8.7%。 随着工业的发展,胶黏剂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广泛,品种也日益增多,水溶性胶黏剂主要用于建筑、包装、运输、刚性粘合、非刚性粘合、胶带等方面。其中在包装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同时也用于标签、书包、杯子、信封等制造。目前世界合成胶黏剂发展的趋势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环保型合成胶黏剂发展迅速。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各发达国家大力研制水基和热熔型等无溶剂胶黏剂。1998年发达国家的合成胶黏剂的市场上水基胶黏剂占50%,热熔胶约占20%,溶剂类胶黏剂仅占20%。未来合成胶黏剂将由低污染的水基胶和热熔胶唱“主角”,环保型合成胶黏剂将是市场的抢手货。第二,高性能胶黏剂异军突起。高性能合成胶黏剂包括环氧、有机硅、聚氨酯及新型改性丙烯酸粘合剂等。第三,施工工艺和施胶设备不断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