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

合集下载

《结构主义语言学》课件

《结构主义语言学》课件
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结构和符号系统的学科,它探索语言单位和 意义呈现的方式,并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概述
1 什么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语言的方法论,它关注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假设
基于语言符号系统的相对性和连结性,即符号的意义是通过对其他符号的差异和联系而 建立的。
对其他社会科学的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想和方 法也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产 生了重要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争议 点及批判
结构主义语言学也引起了一 些争议和批判,不同学者对 其理论观点有不同的看法。
总结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
意义和局限
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我们 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分析 工具,但也存在一些局 限。
3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于20世纪初的瑞士日内瓦学派,随后发展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流派。
基本概念
符号、符号系统、语 言
了解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概 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 的结构和意义的表达方式。
意义、符号表征
通过研究意义和符号表征, 我们可以揭示符号和符号 系统中的规律和模式。
语言单位:音素、词 素、句法单位
语言单位是构建语言结构 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音 素、词素和句法单位。
研究方法
1
看待语言的方式
结构主义语言学通过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律来看待语言。
2
语言结构的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语言结构的差异和联系,可以揭示表达意义的方式。
3
关注规律性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发现语言中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主要理论
1 符号的相对性原理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本世纪末得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得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得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就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得旗手。

目前无论就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得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得框框。

具体语言得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

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得背景ﻫ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与语文学家创立得“语法”。

这种“语法”就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得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

第二阶段就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得语文学。

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就是唯一得研究对象,相反她重视得就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就是确定、解读与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得、现时得语言研究。

最重要得就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

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她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与波斯语。

在长期得语言实践过程中,她发现印度得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与词根跟欧洲得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她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得瞧法。

ﻫ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得瞧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得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得学者与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得《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得《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得《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得《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

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得阶段,尤其就是印欧语系语言得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与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得语言已经有了详细得了解。

结构主义变迁

结构主义变迁

结构主义变迁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发源于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系统理论,后来经过发展、演变,形成了三个主要学派,分别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学派。

本文从几个基本方面入手,对比分析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与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揭示20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中的继承与演变。

1.引言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20世纪语言学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学派的理论提供了参考依据。

而在三个语言学流派中,索绪尔对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影响最大。

索绪尔和布龙菲尔德处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对二者理论的比较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异同,深入分析结构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

2.结构主义概述2.1 结构主义研究特点索绪尔建立的共时原则视为结构主义的起点,那么,凡是以一种具体语言的状态为分析对象的现代语言学各派,可以说都是结构主义的支流。

结构主义研究法有三个特点,一是取一种整体、系统的视角,专注于共时状态的描写;二是层层解析语音、语法、语义构造,直至不可再分的最小要素;三是强调要素的区别特征,尤其是二元对立性。

把三点综合起来研究并贯之于语言构造的各个层面是20世纪初始有的事情。

2.2索绪尔结构主义概述索绪尔认为,语言的特点不是由声音和意义构成的,而是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组成的。

这些声音和意义间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系统。

因此语言学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些关系的各种联系。

结构语言学是以语言的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所谓的“结构”就是索绪尔提出的“系统”。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最重要的著作,书中介绍了普通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识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地理语言学与语言学问题回顾及结论。

2.3美国结构主义概述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又叫做“描写”语言学。

“描写”语言学起源于对美洲印第安人语言的实践,后来被布龙菲尔德和派克应用到语言的语音系统、形态学和造句法方面。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 倡导实证主义的教育研究方法
• 强调教育研究的客观性
• 推动教育学的比较研究
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 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 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 为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评价与反思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优点
• 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方法
• 对语言现象的深入探讨
• 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支持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不足
•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代表
• 提出语言形式理论
• 注重语言结构的比较研究
03
哈里斯(Zellig Harris)
• 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式化方法
• 对计算机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 布龙菲尔德的形式主义方法
• 叶斯柏森的语言哲学观点
• 符号之间的关系是任意

语言变异理论

• 语言存在变异现象
语言结构理论
• 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相

• 语言变异具有共时性

• 语言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 语言结构具有系统性
• 语言结构的成分具有相
互关系
03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法研究
语法结构的分析方法
• 采用形式化的分析方法
• 强调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 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化趋势
03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思想来源
•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思想
• 布龙菲尔德的形式主义方法
• 叶斯柏森的语言哲学观点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01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可以分为多个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洛姆菲尔德。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系统,它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互相作用。

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结构,包括音位、词汇、句法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现象向分析语言结构的转变。

2. 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查姆斯基。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天赋能力,人类天生就具有语言能力。

生成语法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过程,包括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生成的转变。

3. 语用学语用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格里斯。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行为,它的目的是传递信息。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包括语言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的情境、语言交际的效果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的转变。

4.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语言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拉卡特。

该流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使用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方面,包括语言变异、语言变化、语言规范等。

该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研究语言结构向研究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的转变。

总之,语言学流派的发展推动了语言学从单一的研究语言结构向多方面的研究转变,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简析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简析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简析作者:王铭浩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4期摘要:结构主义是20世纪语言学的主要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流派。

它由三个主要的学派组成,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英语结构的掌握和英语的教学、学习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它的渊源、研究方法及其流派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结构主义;索绪尔;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一、引言结构语言学或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二十世纪以瑞士语A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阐述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

不少学者都对结构语言学作出了研究。

聂志平对结构主义做了简述,杨在彪介绍了结构语言学的渊源,而赵燕对其作了批判研究并做了研究路径构拟。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教育研究中心专注于美国结构语言学,并从社会背景理论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而本文就将综合谈论结构语言学理论。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渊源(一)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的语演言学理论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索绪尔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而:1、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研究索绪尔把言语活动(language)分为语言( langue)和言语( parole)。

他认为语言是抽象的语法规则系统和词汇系统,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是由个人通过运用语法规则将语言单位组织起来的结果。

在论述两者关系的时候,索绪尔认为,“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语言即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2、语言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本身具有价值。

语言的价值是在索绪尔所说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对等关系中体现出来的。

两者结合构成的整体叫符号。

符合的任意性和作为社会成员每人每时都在使用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很大的连续性或稳定性,也决定了它的所指和能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

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一门语言学的理论取向,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欧洲,是一种强调语言结构和系统性的研究方法。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系统,而其意义主要来自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起源与发展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维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结构主义理论。

此后,以罗曼·雅各布森、艾·瑞·弗里策和诺姆·乔姆斯基为代表的一批语言学家们纷纷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他们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中,并推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蓬勃发展。

核心观点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的系统,其中每个部分都和其他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语言不是一系列孤立的符号,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规则和规范来自于语言系统内部的组织。

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系统性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地关注语言的单个元素或表层现象。

主要研究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方面。

通过对语言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者可以揭示语言结构背后的规则和模式。

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系统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并从中发现普遍规律。

影响与意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当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鼓励语言学家们从整体性的角度来思考语言。

结构主义语言学为传统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同时,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对其他领域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启发作用,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取向,深刻影响了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方向与发展。

通过对语言内部结构和系统性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作机制,揭示语言背后的规律和模式,为我们的语言认识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仍需继续秉持结构主义的精神,探索语言的奥秘,推动语言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以下就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分别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浅议结构主义

浅议结构主义

浅议结构主义语言学摘要:本文以结构主义的来源和发展变化为主线,概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在欧洲和美洲的发展,“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以索绪尔的理论思想为依据,探究语言和言语的区分问题以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我们了解现代语言学的各种流派和学说的继承关系以及认清每一种学说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来源发展流派语言观符号的任意性1.1结构主义的来源“结构主义”一词最早由Jakobson在1929年首先创用,索绪尔在《论印欧语言中元音的原始系统》(1878)就使用“systeme”,但这个词的最早运用并不是索绪尔,葆朴(1816)、施莱歇尔(1850)也都可见到这一表达,对“系统”概念进行较早而又较为明白的理论阐述的是Humboldt。

苏俄语言学家康德拉绍夫在《语言学说史》中提出“结构主义”这一术语是荷兰语言学家波斯在1939年第一次使用,他在1939年发表《结构主义观点》。

雅格布森1929年在他的《浪漫的泛斯拉夫主义——新斯拉夫研究》中首先创用“结构主义”,他指出,“如果我们要囊括当今各种科学的主导思想,再没有比结构主义更贴切的术语了”。

广义“结构主义语言学”以索绪尔的理论思想为依据的,索绪尔(1996)指出语言学意义上的“结构主义”,即“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强调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单位的价值由各组成成分的关系确定等。

狭义“结构主义语言学”,指Noam Chomsky的《句法结构》之前的语言学。

皮亚杰将“语言学的结构主义”分为“共时性结构主义”和“转换结构主义”。

共时性结构主义是指索绪尔到Harris之前的结构主义,强调共时和组成成分的依存关系,是静态的关系;转换结构主义指Harris和Chomsky的追求形式,动态的,转换的。

1.2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20世纪30-40年代,索绪尔学说开始被初步运用。

最早将索绪尔学说运用到国内语言教学和研究中的是陈望道和方光焘。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

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

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

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

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

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

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

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

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

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课件

课件

(5)“零”成分 布氏对发源于印度的“零”形式概念大加发挥。 首先,他提出语素的“零变体,(zero一alternant,按:原 译“零式交替形式’)。英语一般名词 的复数以在 单数形式后加(s)表示,但有少数名词,如sheep(绵 羊)复数与单数形式相同。
பைடு நூலகம்
(6)短语词 布氏看到词与短语划界的困难而提出的一个术语;它 代表一个过渡地 带。07 年代末,吕叔湘引进了这一概念, 认为汉语中有一些“地位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组合,可 叫短语词,如“大树”、“老实人”、“大干”、“超额 完成”、“说清楚”、“看不完”等。
• S→r…s→R ps:(刺激反映论) S:表示实际的刺激 R:表示实际的反应 r: 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反应 s: 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刺激
杰克和琪儿的故事
杰克和琪儿(假定他们是兄妹关系或者夫妻关系) 沿一条小路走着。琪儿饿了(“她的某些肌肉在收 缩,有些液体,特别是胃液,分泌出来”),而且 看到一个苹果(“光波从红色的苹果那儿反射到她 的眼睛里”),即S;于是,她“在喉咙和嘴巴里做 一些动作,发出一点声音”,即r;杰克听到了,即 s;接着,杰克爬上树去,为琪儿摘来苹果,即R。
基本评价
首先应该肯定。 描写语言学重视语言的形式、语言 的结构,弥补了传统语言学 缺乏语言形式研究的自 觉性对语言研究所带来的局限性。 其次,描写派的研究方法,如替换分析法、分布法、 直接成分分析法也值得关注。尤其是直接成分分析 法在汉语句法研究中的成功运用就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对于濒于灭亡的美洲印地安语言的调查和描 写更有不可抹杀的功劳。 最后,美国描写语言学作为形式语言学对计算机信 息处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诸多分析语言的方法 如分布法等都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有着一定的启发作 用。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历史贡献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历史贡献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历史贡献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概念在语言学发展史上,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对语言研究和人类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流派之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istic linguistics)是指语言学领域内与传统语言学相对立的一个学术综合流派, 兴起于20世纪30 年代的欧洲, 其基本理论源出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就广义概念而言,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把语言看作本身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的一个独立系统的任何语言研究;就狭义的概念而言, 是指布拉格学派等语言学家的研究方法。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以结构主义为划分基点,可以将语言学史分为两个时代:结构主义时代和前结构主义时代。

前者支柱是结构主义与转换生成语法以后的语言学,即结构语言学。

后者则以比较语言学阶段为重点。

前结构主义语言学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以逻辑为基础建立一些规则。

第二阶段是18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

此时的语言学研究总是将语言与历史、社会等语言自身之外的因素联系起来,忽略了从其自身的特点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无法真正探求到语言的独特研究价值。

第三阶段是比较语文学或比较语法阶段。

英国东方学家威廉. 琼斯发现古梵语与欧洲语言在语法和词根方面的联系。

他的这个发现影响了欧洲19世纪掀起的语言比较研究热潮,推动许多著名学者及其著作的涌现。

在整个19世纪,比较语法空前繁荣,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尤为细致深入。

但是这个学派没有弄清楚研究的对象性质、目的以及关系意义,因此,他们所研究的必然是“纯粹”、“自然主义”的语言。

1870年,比较语法内部出现了一个新语法学派——以德国勃鲁格曼为代表的“青年语法学派”。

他们认为言语的机构应该包括个人心理的和生理的两个方面。

新语法学派的兴起,使比较语法之路发生了重要转向,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思考更加关注语言的结构问题。

结构主义语言学在此背景下诞生。

结构主义语言学(1)

结构主义语言学(1)

结构主义语言学简介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一种语言研究方法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经验主义语言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核心理论是语言结构的研究,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则,并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达成的。

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索绪尔的心理分析学,以及萨尔特和布尔迪厄的现象学。

这些学者的思想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然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真正奠基人是瑞士的语言学家弗迪南德·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他的著作《一般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被视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核心概念符号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由符号构成的。

符号是一种具有意义的单位,可以是音、图像、文字等。

符号代表了某种概念或对象。

差异差异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差异指的是语言中不同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比如音的对立、词义的对立等。

正是通过这些差异,语言才能传递信息和意义。

语言结构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则。

它认为语言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包括音素、词汇、句法等层次。

这些层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规则。

语言功能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则,相对而言对语言的使用和功能并不关注。

它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于语言使用者和语境的系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研究方法结构主义语言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语言的结构和规律。

其中一种主要的方法是语言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揭示出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另外,结构主义语言学还运用了形式分析、语型分析、转换分析等方法,以探究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和规则。

影响与扩展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后来的语言学和其他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使得语言学从原始的历史比较研究发展到注重语言内部结构和规则的形式语言学。

此外,结构主义思想还对人类学、文学理论、社会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一)美国结构主义学派(American structuralists)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American descriptivists)。

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以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而著称。

美国结构主义跟欧洲结构主义都强调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但又各有自己的特色。

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重视结构间的关系,美国结构主义则着重结构形式的描写。

这一学派的先驱是F.博厄斯和E.萨丕尔。

博厄斯既是人类学家又是语言学家。

他在《美洲印第安语手册》(1911)中所写的序言可以说是美国人类学家从事语言调查和研究的初步理论总结。

其中强调: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不可用其他语言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去套;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应该创立新的概念和方法。

萨丕尔也是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他的名著《语言论》(1921)把语言研究同人类心理、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他们都强调尊重美洲本地人民的言语,从而作出客观的共时系统的描写。

以后美国结构主义者致力于对语言结构作形式描写,其基本信条和传统都来自此二人。

但是从整个学派的历史看来,核心人物是L.布龙菲尔德。

他的《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1926)和《语言论》(1933)为美国结构主义奠定了描写方法的基础。

从他的著作可以看出,在历史语言学方面他接受了欧洲新语法学派的传统,但在对语言结构的共时描写方面则继承和发展了博厄斯和萨丕尔的理论和方法。

在语言结构的分析中,他主张以可以观摩到的语言素材为依据,反对用非语言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并强调形式的分析和归类。

由于布龙菲尔德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结构主义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期”。

在布龙菲尔德之后,Z.S.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1951)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和方法最为谨严的代表作。

他给语言结构分析规定了两项基本任务:①把话语里的单位(如语素)切分出来;②把有关的单位归类。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20世纪初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进入现代语言学时期,因此他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学术背景。

(一)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结构主义是一种跨越很多学科的社会学术思潮。

结构主义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其一是探求制约人们的言语行为的潜在规则系统,希望破译人类行为,找出表象下的深层规则。

其二是语言学转向,强调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了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先谈语言学转向问题。

语言学转向(又称“语言转向”)最早是从哲学领域开始的,此后影响到许多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文艺学、历史学、教育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在20世纪都发生了语言学转向。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哲学处于由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型的时期,各种哲学思想激烈交锋,流派纷呈,各种经验主义哲学如实证主义、实在论、实用主义、人本主义纷纷涌现。

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反对理性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反对主客、心物分离的二元论。

而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最重要的转变就是“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哲学或称分析哲学成为现代哲学的主体,以至于人们把现代哲学称为“分析时代”或“语言哲学时代”。

一般认为现代西方哲学有三大主要流派: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和实用主义哲学,而这三大流派的共同特征是都体现了“哲学的语言转向”。

所谓“哲学的语言转向”,就是哲学家把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语言,并且把对语言的分析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哲学的语言转向的过程,就是现代语言哲学的兴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开始于弗雷格,经过罗素的推动,完成于维特根斯坦。

对语言的哲学思考历史非常久远,古希腊的伯拉图、亚理士多德等就已开始对语言进行哲学研究,这种传统一直绵延不断。

然而,作为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语言哲学(一般认为现代西方哲学包括四个分支学科: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心智哲学、行为哲学),一般认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其创始人公认是弗雷格。

结构主义成因分析

结构主义成因分析
结构主义产生发展的背景、成因
结构主义的先驱者——索绪尔
•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 尔(1857-1913)是现代语言 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 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 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 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 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 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 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 于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 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 想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 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参考
•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 •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聊城大学学报 韩泽亭 《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 吉林大学出版社 刘富华 《简析萨特存在主义人学的基本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 赵凤飞
结构主义语言学诞生背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欧洲社会科学的发展正 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各种思潮此起彼伏, 相互激荡。 唯心主义和经验实证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个虚 构的东西, 对社会的研究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历史 比较语言学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过于强调对 语言现象和语言单位的历史比较研究而忽视了语 言的整体性和体系性。1870 年, 新语法学派的出 现使历史比较语言学发生了转变。20 世纪初, 欧 洲各国掀起了一种所谓的“格式塔思想” , 后来 扩展到包括语言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思想 影响下, 语言学界尤其重视对语言结构、系统和功 能的研究。

结构主义语言学诞生背景
•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 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其反对对语言现象 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索绪尔语言 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明确 限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反, 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 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提携; 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 定在关系的基础上。 至此,结构主义的雏形已经 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

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

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

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

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

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

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

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

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

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比较语法虽然对开辟语言研究这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它还没有去弄清楚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它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所作的比较有什么目的,所发现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今天看来,比较语法的研究最主要的功绩只是为重建语言的历史做了一些具体和实质性的工作。

比较语法学派既然不关心研究目的和关系意义,那么他们所研究的必然是“纯粹”的语言,所以比较语法学家对语言的看法绝大多数抱着自然主义的观点。

例如施来赫尔在他的《语言比较的研究》中说“语言有它的将来,这将来就词的广义来说也可以叫做历史,但是这历史的最纯粹的形式,我们也可以在自然界比方一棵植物的增长里找到,语言是属于自然界的范围,而不是属于自由的心理活动的范围。

”再比如马克思•缪勒在他的《语言科学讲活》中说:“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应该属于自然科学。

”又说语言的一切变化“都不是真正历史的变化,而只是自然的增长;艺术、科学、哲学和宗教可以有历史,而语言或任何其他自然界的产物,严格地说,没有历史,而只有增长”“我们必须考虑到语言虽不断起变化,但不是任何人所能产生或阻止的。

到了1870年,比较语法有了一个新的转变,出现了一个新语法学派,也称“青年语法学派”。

他们开始提出质疑:语言生命的条件究竟是什么?语言的生命真的象植物增长和人体血液循环一样的吗?以德国勃鲁格曼为代表,他们背叛了自己的老师古尔替乌斯,宣称古尔替乌斯等以前的比较语法学家所从事的只限于语言的研究,而很少注意到说话者个人方面的研究。

他们认为言语的机构应该包括个人心理的和生理的两个方面。

生理方面比如语音。

发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是比较接近于自然的,所以语音定律(语音变化规律)跟物理定律一样产格,不容许有例外。

另一方面,心理方面是与人的因素相关的,比如由类推作用构成.新的形式,发生类推作用完全是由人的心理联想造成的。

像英语的复数形式、被动态、完成时等等形式。

在新语法学派之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派,如保罗等的个人心理主义学派。

总之新语法学派的兴起,使比较语法发生了转折,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思考更进一步深入。

正是在比较语法学末期这种背景下开始诞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一位天才语言学家,1878他就写出了《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这篇震惊欧洲语言学界的论文,那时他才21岁。

早期,索绪尔站在新语法学派的立场,到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掀起了一种所谓的.‘格式塔思想”,后来扩展到包括语言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语言学界特别注重对语言,结构、系统和功能的研究,索绪尔也深受影响,这样他对语言的观点逐渐与新语法学派发生了脱离,渐渐创立了自己一个新的学派—心理社会学学派。

“格式塔思想”转变了索绪尔当初的语言观,但由他所建立的心理社会学学派理论却直接来源于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社会学模式,而涂尔干的社会学学说又来源于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

心理社会学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而社会是由“观念的总体”构成的,观念又体现于人的心理,所以“社会事实”就是“集体心理现象”,语言就是集体心理现象。

索绪尔深感当前语言学的原理和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他毕生致力于探索,一生中很少发表著作和文章,但潜心于教学和研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语言学家,如梅耶、巴利、施薛皿等。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在他逝世后,由他的学生巴利、施薛霭等于1916年整理出版的。

有的人认为,索绪尔的沉默正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站在时代前列的悲剧。

《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称《教程》)的问世,全方位革新了以前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及研究方法,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语言学研究的不是各个要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的“结构”,指的就是索绪尔的“系统”。

《教程》的出版,标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立,也标志着普通语言学的建立。

这时,语言学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

索绪尔成为本世纪直到目前为止,影响最深远的一位语言学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方法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方法充分阐述于《普通语言学教程》,《教程》内容丰富,范围非常广泛,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几乎都能管到。

又因其阐述问题概括性强,包含的思想深邃,故初学者读此书感到困难。

但总的看,《教程》始终贯穿主要几条大纲,这几条大纲就是索绪尔语言观的核心,它给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1、区分语言的研究和言语的研究按照索绪尔的语言观,语言既是社会的,又是心理的,而心理总归是属于个体的。

他把以前人们所说的语言这个笼统概念称为“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又区分为语言和言语,认为言语是“言语行为的个人部分”,语言是“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

言语包括说话者的意志组合(即心理)和语音表达,是次要的;语言是纯心理的东西,是在言语活动范围内人们的心理印象,是不依赖于个人的,是主要的。

因此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由言语构成;言语要产生表达效果,为人所理解,也离不开语言。

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属于社会部分的语言,而不是属于个人部分的言语。

2、指出语言研究就是要从所指和能指中找出它本身的价值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之所以这样有用,就是因为它有价值。

语言的价值不同于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是在劳动和工资这两者之间的对等关系体现出来,语言的价值是在索绪尔所说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对等关系体现出来。

通俗一点,所指就是概念,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语义(或内容),能指是音响形象,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语言形式。

一定的形式总是表示一定的语义,一定的语义要用一定的形式表达,它们之间是互相对应的。

正因为这样,语言才能完成交际的功能,才体现出它的价值,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语言就是由所指和能指构成的符号系统。

这里,索绪尔给我们指出了语言研究的着手点。

3、区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由于语言和言语的存在,索绪尔又区分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这两个对立的概念。

什么叫做共时语言学?什么叫做历时语言学?索绪尔在《教程》里说:“有关我们的科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涉及进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

”索绪尔认为,言语是个人的,言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时间阶段上的演变,言语是千变万化的东西,所以言语是属于历时的。

相反,语言是属于社会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是比较稳定的,虽然语言在漫长的历史上有变化,但变化最终还是出自于言语上,所以语言可以看作静态的,共时的。

索绪尔认为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同时存在的语言的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是属于整个系统的逻辑和心理的关系,是最主要的,而把以前比较语法学所重视的历时研究认为是次要的。

4、确定语言成分的句段关系(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聚合关系)索绪尔认为语言各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分成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两种。

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

一方面,在说话的时候,各个词(或称各个要素)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

这些个要素可能只有一个词,可能是一串词组成的句子。

总之,这些各要素之间结成的关系,就是句段关系。

句段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僻如句子层次分析、词组结构分析、词的结构分析等.另一方面,在说话的时候,话语之外总是有一些东西出现在说话者的记忆里,这些在记忆里被唤起的东西,与说出的每个词(或称每个要素)有一些共同点相联系着,这种联系称联想关系。

联想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僻如名词的词形变化:复数、格。

动词的词形变化:进行体、完成体、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等都属于联想关系。

后来的结构主义追随者修改了索绪尔这两个带有心理学概念色彩的术语,把句段关系称为组合关系,把联想关系称为聚合关系,被人们所公认。

《教程》洋洋大观,内容远不止上面所述,如在绪论中讨论到了文字、音位学,第三编讨论了历时语言学,第四编讨论了地理语言学,第五编讨论了原始语言,语言的史前史。

但总.的说,重点在绪论和第一、二编,这三部分是《教程》的精髓。

而关于语言和言语、所指和能指、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区分又是结构主义的精神核心,是贯穿《教程》的骨架,也是《教程》占有最大篇幅论述的内容,故此文仅作精要介绍。

索绪尔对语言的种种看法,形成了结构主义研究语言的最基本方法。

在索绪尔的《教程》问世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对语言提出这样深刻而自成体系的观点,《教程》的出版成了一部划时代著作。

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索绪尔之后,结构主义发展分成了三个主要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学派。

这三个学派都遵循语言符号系统理论,把语言看作语言学研究对象,把言语排除在语言学大门之外,这是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三个学派的研究侧重点不一样,在具体程序操作中,一些细节也有分岐,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

1、布拉格学派1926年,特鲁别茨科依等在布拉格成立语言学会,标志布拉格学派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