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的三种自动对焦模式

Canon的三种自动对焦模式
Canon的三种自动对焦模式

Canon的三种自动对焦模式(ONE SHOT、AI FOCUS 、AI SERVO)探讨

无论是何种系列的EOS,其自动对焦模式不外乎有以下三种:

1、ONE SHOT:单拍自动对焦;

2、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CUS:人工智能自动对焦;

3、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RVO:人工智能动体预测自动对焦。

这三种自动对焦模式的实现有些机型是通过转盘方式,有些机型则是通过按钮方式来实现的,但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关键是这三种自动对焦方式之间存在的区别是什么?又有什么内在联系?何时用何种自动对焦模式?

我先说说由于不了解3种自动对焦模式而露怯的真实经历:

1、一次拍摄过程中用眼睛紧瞄取景器内的景深预示“菱形”标记,但取景器怎么也“暗”不下来(即无法使用眼启动景深预示功能),后来回来一看,原来是误将自动对焦模式设定在AI FOCUS状态下(通常放在ONE SHOT模式下)!小结:在AI FOCUS模式下,无法眼启动景深预示!

2、又一次拍汽车拉力赛,无论是使用眼控对焦还是自动对焦,对焦点始终都不跟着运动的赛车走,后来发现,自动对焦模式设定在ONE SHOT模式下!小结:在拍摄动体时,自动对焦模式必须设定在AI FOCUS 或AI SERVO模式下,否则无法跟焦!

总结:

1、“ONE SHOT”模式适于拍摄静止的景物(风光、人像等),对于有眼控启动景深预示功能的机型还可以眼控启动景深预示,这种模式适于大部分的拍摄场合;

2、“AI SERVO”模式适于拍摄动体,可以快速跟定焦点;

3、“AI FOCUS”模式既适于拍摄静止的景物,也适于拍摄动体。实际上,在AI FOCUS模式下,若被摄对象静止,相机则自动转入“ONE SHOT”模式,若被摄对象在运动,则自动转入“AI SERVO”模式。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模式调节转盘”放在中间的“AI FOCUS”位置,就可以同时兼顾一般静止景物和动体的拍摄!对于500、300等机型,这种转换是由机器自动完成的,虽然不能手工操作,个人感觉更方便和保险,从这点来看,C的中、高档以上机型的3种自动对焦模式的人工切换似有“画蛇添足”之嫌!

本人体会:经尝试AI FOCUS在拍摄动体由静止转向运动时反映并不是很快,感觉要么用ONE SHOT拍摄静物风光,人物等较好,要么用AI SERVO抓拍运动的摄影题材。

Canon的三种自动对焦模式问答:

问题1: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是如何进行焦点预测并跟踪对焦的,大致原理是怎样的?

这个功能,主要用于系列拍照。例如火车来临连拍每秒五张,相机会根据前面四张距离缩短的速率,估计最后一张的距离并且预先设置到估算距离。这一点非常有用:快门时滞往往会导致对焦不精准,这个

功能能够估算某个时间的距离应该是多少。

2:说明书上说"如果拍摄主题均匀接近或远离相机...",是否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对横向运动的拍摄主体没用?

是否横向运动,对于相机没有意义。绝对距离才有意义。

3.如果我们在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时,首先选择的是拍摄主体的眼睛作为对焦点,是否跟踪的也是主体的眼睛?

是的。不过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动选择对焦点。这个时候即使主体离开了中心位置(aiservo都是从中央对焦点开始追踪的),相机也会自动用其他对焦点对原来的主体进行跟踪(切换到相应的对焦点)。

4.大部分摄友手动选择的中央对焦点作为自动对焦点,那么拍摄主体在移动过程中,没被中央对焦点覆盖,是否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就无法发挥作用?

开始servo的时候位于中间对焦点的物体,会被相机视为主体,会自动动用其它对焦点跟踪,当然太过边缘就没有办法了。

5.在谈到CANON跑焦,有一种共视是选择AI FOCUS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会更加精确,那么我们在拍摄静止主体,假如以他的眼睛作为对焦点并半按快门锁定,那么在重新构图的过程中,因为存在相机和主体间的相对运动,是否会自动切换为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并自动跟踪对焦,造成原来焦距的改变,而不再是你需要的对眼睛的精确焦距了呢?

当然。aiservo会比较精确而不是aifocus,后者只不过会自动切换1或者3而已。servo精确是因为对焦完成之后会自动继续微调。如果重新构图的时候继续对焦,很有可能相机会对错主题。所以佳能像机的高级用法是,对焦完成重新构图的时候,不准再次对焦(通过从快门按钮把对焦功能分离出来而实现,自定义功能)

尼康单反AF自动对焦模式与AF区域模式详解

尼康单反AF自动对焦模式与AF区域模式详解鉴于许多朋友常被AF自动对焦模式和AF区域模式搞的一头雾水,十分抓狂,笔者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经认真学习、努力思考和反复实践,现将个人的理解与体会稍加整理并参考各类资料编撰成文,以供各位同好参考。限于水平,或有谬误之处,恳请专家高人不吝批评指正。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参考、引用了一些网友们发布在网络上的同类资料,由于博采众长、荟萃一炉,有些还经过笔者的增删修订,所以好多引用的章节字句实在分不清来源出处,在此一并向原作者们致谢。 ……………………………………………………………….. 言归正传,下面咱就来说说这个自动对焦模式和区域模式。在我看来,这俩东西通常得结合起来说,尤其是咱们讨论区域模式的时候,选什么样的区域模式,得先看你选什么样的自动对焦模式(因为和不同的对焦模式搭配,不同的区域模式会有不同的作用和表现,所以咱们就不好笼统的说某个区域模式是个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因为与不同的对焦模式组合,它的作用和表现是不一样的),而选什么样的自动对焦模式,通常要看你是打算拍静物还是移动的活物,因此抛开对焦模式讲区域模式很容易把人搞迷糊。所以咱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着自动对焦模式开讲,顺带着把区域模式也跟大家交代清楚。 …………………………………………………………… 先普及一下基本概念哈:

1、首先明确一点,咱们今天要学习的“AF自动对焦模式”(以下简称自动对焦模式)与“AF区域模式”(以下简称区域模式)都 是基于相机的“自动对焦”状态设立的,如果你把相机设置成了“手动对焦”(比如您把镜头上的对焦选择开关由M/A档拨到了M档),那就没有讨论自动对焦模式和区域模式的必要了,因为调整对焦以及在哪一个对焦点上进行对焦完全由您手动操作、人为控制,相机压根做不了主,所以相机也将不再显示或支持关于以上两模式的选择操作。 2、自动对焦模式,该模式有3种类型:1、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2、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 3、AF-A(自动伺服自动对焦)。 简单来说,自动对焦这三种模式的基本作用就是让您在选定相机的自动对焦方式上有一些自主权,您可以选择是让相机对被摄物体仅对焦一次、对完就结束呢,还是让相机自动监视着被摄对象的动态、不断调整并实时保持着对被摄物体的聚焦呢。有了这三种模式,您就可以选择了。希望简单干脆点,就对一次焦、对上就完事,那就选 AF-S单次自动对焦;希望相机对拍摄对象连续对焦直至你按下快门 为止,那就选AF-C连续对焦;如果您想让相机自己决定是采用单次还是连续对焦,那就选AF-A自动伺服对焦。 3、区域模式类型,有4种:1、单点AF;2、动态区域AF;3、3D跟踪AF; 4、自动区域AF。 简单说,区域模式的意思就是选定的对焦点(无论是您自己选定的还是相机自动选定的)可以在多大的范围内对被摄物体进行自动对

[如何正确对焦]佳能单反自动对焦设置

[如何正确对焦]佳能单反自动对焦设置 自动对焦(Auto Focus)是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将反射的光被相机上的传感器CCD接受,通过计算机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方式叫自动对焦。它多分为二类:一是主动式,另一个则是被动式。下面就是小编来给大家整理的如何正确对焦,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正确对焦:自动对焦 对焦的概念非常简单直接,就是对焦点要清晰。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是透过调整相机镜头的镜片去对焦。自动对焦有主动/被动之分。 所谓被动式对焦,是利用对比度(contrast)感应器对焦,特点是相机会直接接收被摄物的反射光来进行对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即使目标物较远,也能进行準确的对焦。缺点是当被摄物的光源很弱、反差很低时,自动对焦的速度就会变得很慢,甚至无法测出焦距。由於不需要额外配件,故较便宜,一般消费型DC及备有LiveView功能的单反相机才会配备。因此我们在拍摄时,锋利的边缘或突显的纹理对自动对焦的运作非常有用,我们进行对焦时可尝试瞄準这些位置。 而主动式对焦的原理是,使用主动对焦时,相机会射出红外线或可视的红色光束,在接收到反射光后决定对焦的距离。本教学将讨论被动式对焦。 对比度自动对焦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自动对焦处理器(autofocus processor – AFP)轻微改变对焦距离。 AFP在改变距离后,会比较对焦前和对焦后的数据,以评估及衡量对比度有否增强。 一旦有增强,APF会调整镜头从而获得新的对焦距离。 自动对焦处理器会不断重复步骤2-3,此时你会见到相机的取景器慢慢由朦变清,直至取得令人满意

整个过程会在少於一秒的时间内完成,但对於不理想环境(例如是太暗或者在水底)、或者是不理想的被摄物品(对比度不足),则有机会对焦失效。 影响自动对焦表现的因素 被摄物的状态对相机的自动对焦表现有重大影响。其关影响力甚至比相机型号、镜头种类及对焦设定更为重要。 自动对焦极受以下3种因素影响: 1、光暗水平 2、被摄物对比度 3、被摄物是静态还是动态 一般而言,最理想的环境便是光线足、对比度高以及静态的被摄物。这三个因素并不独自影响自动对焦的表现,而是互相影响的。而以下例子将较棘手。 这次远方的景物有高对比度、光线充足及静止状态等三重有利因素,相机成功在远方对焦。但由於景深不够深的关系,离相机较近的主体便很容易走焦了。 在实际应用上,摄影者往往只能够在片刻之间,猜想哪个是最完美的对焦位置,这才是对焦系统最困难的地方。我们会在下面探讨对静态物件及动态物件的自动对焦技巧。 如何正确对焦:自动对焦感应点(AF点) AF点的多寡、类型及排列方式决定了一部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有多强大。高端的单反相机,可以有多达45个甚至更多的AF点(最近更有厂商推出了多达100个对焦点的相机),然而不少相机只能拥有少至一个的中央AF点。

谈谈佳能5D3的操控及菜单设定

谈谈佳能5D3的操控及菜单设定 发表时间:2012-07-12来源:色影无忌作者:天漠虎峪点击数:102468责任编辑:梁爽 近几个月来,当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佳能5D3和尼康D800时,俺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适马的SD1M和SD15之上,为了X3的特殊画质,忍受着适马机身给俺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折磨。 然而,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都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了D4,用上了D800和5D3。摄友在揶揄俺手中适马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俺忽悠5D3的好处,还主动把5D3塞到俺手里让俺试用。俺在器材方面本来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者,一上手立刻中毒,本来决定等1Dx 上市,可佳能到处为其做广告,可就是不见其开卖。算了,不等了,一咬牙,以9k的价格秒出了5D2,进了5D3。 一、看好5D3决定升级的三个主要原因: 1. 机身操控的改进 俺对5D2操控的不满是升级5D3的第一原因,尽管5D2已入手三年半,但用起来始终非常别扭。7D发布之后,尽管俺对半幅相机没有任何兴趣,但其操控性让俺经常羡慕。如今5D3的

操控在很多方面和7D非常接近,好比一个全画幅的7D,5D2的种种不便立刻烟消云散。很多人升级器材可能经常出于别的更“重要”的原因,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操控是俺出掉5D2的第一动力。有些人可能觉得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俺实话实说而已。 2. 对焦系统的升级 当然,从性能上说,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看重这一点才升级的,用俺一个摄友的话说,5D3的对焦系统的改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此言貌似有些夸张,但用起来确有同感。8512和5012不仅可以全开光圈,甚至可以用边缘对焦点,哪怕是拍夜景人像。对于大光圈人像,边缘对焦点靠谱,比用中心对焦点对焦然后构图要好,不但方便,还不容易脱焦。 3. 高感的提升 除了对焦系统之外,俺最关心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感,一是像素。俺没料到如今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本来以为5D3会是一台高像素的机身,可事实是仅比5D2多了一百万像素,画面也就大了一个小边而已。当官方样片放出来之后,俺第一时间将其下载到本地认真考察了一下。那张曝光8秒、IOS6400的sample2_b_2.jpg令俺印象深刻,对像素失望之余,领略到强悍的高感。尽管很多人认为高感不重要,但俺却认为高感非常重要。谁也说不清啥时候会遇到内容至上时刻,光线不好能拍、能拍清楚就是成功,这是其一;其二,光线好高感也有用,比如室外拍摄小花小草时,高速快门可将摇曳不定的小花定格。既然像素数量这样了,高感好也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这是俺决定升级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谈谈佳能5D3的操控及菜单设定(2) 发表时间:2012-07-12来源:色影无忌作者:天漠虎峪点击数:102475责任编辑:梁爽二、零零碎碎的感受: 下面说说俺在使用中对5D3一些细微方面的感受,属于见仁见智,顺序较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可能以后还会随时增删。

佳能7D自动对焦功能完全指南

佳能 7D 自动对焦功能完全指南
如何从 5 种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熟练使用自动对焦区域
的基本和设置
在此将解说要掌握“自动选择:19 点自动对焦”和“手动选择:区域自动对焦”等发挥自动对焦性能所不 可或缺的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大家能通过这些解说了解其基本、自定义设置方法和自动对焦点的 选择方法。首先请确认适合自己的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及其操作方法。
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的种类和变更方法
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的种类和各自特征
为了方便用户准确且快速合焦,EOS 7D 准备了多种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要想熟练的使用 EOS 7D 的自动对焦系统,首先要掌握各个模式的含义和功能。
默认设置中的 3 种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
自动选择:19 点自动对焦

利用全部 19 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相机会自动判断被摄体的状态来选择自动对焦点。基本上是选择 最靠近被摄体的对焦点来进行对焦。难以预测被摄体的移动时也能切实合焦。 手动选择:单点自动对焦
从 19 个自动对焦点中手动选择 1 点对其所在位置合焦。只有所选对焦点进行对焦,所以对特定的某个 位置合焦时使用该模式很方便。 手动选择:区域自动对焦
将 19 个自动对焦点分成 5 个区域。使用区域内的多个自动对焦点进行对焦。适合对存在运动较激烈主 被摄体的画面进行对焦控制。
利用自定义功能设置可以追加的两种自动对焦区域选择模式
手动选择:定点自动对焦
所选自动对焦点的配置和单点自动对焦的一样。但是,对焦范围比单点自动对焦的更小,所以可以对 某点进行对焦。拍摄中要求更严密的合焦位置时可以使用该模式。

谈谈佳能5D3的操控及菜单设定

谈谈佳能5D3的操控及菜单设定 近几个月来,当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佳能5D3和尼康D800时,俺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适马的SD1M和SD15之上,为了X3的特殊画质,忍受着适马机身给俺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折磨。 然而,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都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了D4,用上了D800和5D3。摄友在揶揄俺手中适马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俺忽悠5D3的好处,还主动把5D3塞到俺手里让俺试用。俺在器材方面本来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者,一上手立刻中毒,本来决定等1Dx上市,可佳能到处为其做广告,可就是不见其开卖。算了,不等了,一咬牙,以9k的价格秒出了5D2,进了5D3。 一、看好5D3决定升级的三个主要原因: 1. 机身操控的改进 俺对5D2操控的不满是升级5D3的第一原因,尽管5D2已入手三年半,但用起来始终非常别扭。7D发布之后,尽管俺对半幅相机没有任何兴趣,但其操控性让俺经常羡慕。如今5D3的操控在很多方面和7D非常接近,好比一个全画幅的7D,5D2的种种不便立刻烟消云散。很多人升级器材可能经常出于别的更“重要”的原因,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操控是俺出掉5D2的第一动力。有些人可能觉得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俺实话实说而已。 2. 对焦系统的升级 当然,从性能上说,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看重这一点才升级的,用俺一个摄友的话说,5D3的对焦系统的改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此言貌似有些夸张,但用起来确有同感。8512和5012不仅可以全开光圈,甚至可以用边缘对焦点,哪怕是拍夜景人像。对于大光圈人像,边缘对焦点靠谱,比用中心对焦点对焦然后构图要好,不但方便,还不容易脱焦。 3. 高感的提升 除了对焦系统之外,俺最关心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感,一是像素。俺没料到如今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本来以为5D3会是一台高像素的机身,可事实是仅比5D2多了一百万像素,画面也就大了一个小边而已。当官方样片放出来之后,俺第一时间将其下载到本地认真考察了一下。那张曝光8秒、IOS6400的sample2_b_2.jpg令俺印象深刻,对像素失望之余,领略到强悍的高感。尽管很多人认为高感不重要,但俺却认为高感非常重要。谁也说不清啥时候会遇到内容至上时刻,光线不好能拍、能拍清楚就是成功,这是其一;其二,光线好高感也有用,比如室外拍摄小花小草时,高速快门可将摇曳不定的小花定格。既然像素数量这样了,高感好也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这是俺决定升级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二、零零碎碎的感受: 下面说说俺在使用中对5D3一些细微方面的感受,属于见仁见智,顺序较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可能以后还会随时增删。 1. 机身 5D2的机身见棱见角,尽管没按多少次快门,但机身边缘处已经露白,很是沧桑。5D3则有些圆头圆脑,这一点俺喜欢,有利保新。存储卡盖上也有胶包覆盖,视觉手感均好,比5D2上升了一个档次。看了一下机身编号,第6位数是3,说明俺的这台机器不漏光。 2. Q按钮 7D的用户可能对此没有太多感觉,但对于俺这样从5D2升级到5D3的人来说,就感觉非常方便了,因为尽管以前5D2也有这个速控屏幕功能,但没有独立的Q键,只能垂直按那个摇杆式的多功能控制按钮,很不方便,而且俺还习惯将其定义为选择对焦点。 3. 实时取景 5D3同样吸收了7D的设定,尽管实时模式下半按快门对焦很慢,快速模式屏幕又要黑一下,但俺依然认为这是5D3的一大进步。5D2的实时取景功能俺以前几乎没怎么用,太不方便了。 4. 电池 5D3也用LP-E6电池,以前的5D2备用电池可以继续使用了,帮俺节省了几百块钱。 5. 双卡插槽

各种马达自动对焦原理精

各种马达自动对焦原理 精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各种马达自动对焦原理(转载)在数码相机中,对焦是保证所记录的影像取得清晰效果的关键步骤。对焦机构就是用来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使得像平面落在CCD的成像表面。目前,常用的数码相机中多采用自动对焦,即根据被拍摄目标的距离,由电路驱动马达移动镜片到相应的位置上,从而使被拍摄目标自动清晰成像。 从基本原理来说,自动对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镜头与被拍摄目标之间距离测量的测距自动对焦,另一类是基于对焦屏上成像清晰的聚焦检测自动对焦。 1.测距自动对焦 测距自动对焦主要有红外线测距法和超声波测距法。 红外线测距法该方法的原理是由照相机主动发射红外线作为测距光源,并由红外发光二极管间构成的几何关系,然后计算出对焦距离。 超声波测距法该方法是根据超声波在数码相机和被摄物之间传播的时间进行测距的。数码相机上分别装有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工作时由

超声振动发生器发出持续超声波,超声波到达被摄体后,立即返回被接收器感知,然后由集成电路根据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计算确定对焦距离。 红外线式和超声波式自动对焦是利用主动发射光波或声波进行测距的,称之为主动式自动对焦。 2.聚焦检测自动对焦 聚焦检测方法主要有对比度法和相位法 a 对比度法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图像的轮廓边缘实现自动对焦的。图像的轮廓边缘越清晰,则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说边缘处景物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就越大。反之,失焦的图像,轮廓边缘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对比度下降;失焦越远,对比度越低。利用这个原理,将两个光电检测器放在CCD前后相等距离处,被摄影物的图像经过分光同时成在这两个检测器上,分别输出其成像的对比度。当两个检测器所输出的对比度相差的绝对值最小时,说明对焦的像面刚好在两个检测器中间,即和CCD 的成像表面接近,于是对焦完成。 b 相位法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像的偏移量实现自动对焦的。 在感光CCD的位置放置一个由平行线条组成的网格板,

佳能EOS_5D_Mark_III详细说明

不知你是否一样,和我有着相似的记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脑海里日渐模糊的EOS 5和那个浓墨重彩的胶片时代似乎还没有褪色;2005年,亲眼目睹数码大潮下佳能5D发布的震撼,以及随之而来EOS系统的成长和某些相机厂商的黯然;当时间来到2008,北京奥运,“无敌兔”的出世,让我和很多人直到现在依旧固执的认为:那是一台可以传给我们孩子的相机!谁曾想,到了2012年,在又一次触碰到5D Mark III的时候,内心竟泛起了和很多个“当年”一样的涟漪…… 这是一台被给予了太多期望和关注的相机,因此我们也抱着对佳能5D Mark III,更是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来撰写这篇评测。同时也希望本文能为您全面了解佳能5D Mark III带来帮助。 闲话、感慨和怀旧一并到此为止,且看下面的佳能5D Mark III评测正文。 目录 一、4年等待,铸就5系全面革新 (3) 二、点评5DMarkIII:二马一错蹬! (26) 突破原有定位简评佳能5D Mark III (46) 三、速评佳能5D3 史上最全能准专业机登场 (51) 四、佳能5D Mark III(5D3)参数图片 (58) 五、佳能5D Mark III(5D3) 对比5D2图片 (59) 六、佳能5D Mark III(5D3) 对比D800图片 (60) 七、有点小失望无敌兔用户看佳能5D Mark III (60)

佳能5D系列数码单反相机,作为佳能率先攻占民用级中高端单反的系列机型,从其上市之初就确立了全画幅、高像素和高画质的产品定位。而1.5-2.5万元的价格区间,在与旗舰单反1D系列拉开差距的同时,也暗示了这一系列相机有着超过中端单反的综合水准。 在大家最为关注的CMOS感应器方面,重装上阵的佳能5D MARK III采用了微透镜开口率更高,通光量更大的2230万全画幅CMOS传感器,较之前代机型“无敌兔”有效像素提升120万。并且,佳能最顶级的DIGIC 5+影像处理器也不出所料的被应用在5D MARK III上。于此同时,佳能对新相机的对焦系统,测光系统和连拍系统也进行了非常明显的升级。 综合来看,佳能5D MARK III更加注重均衡性、没有一味追求高像素,这就让5D MARK III和以往的5D系列相机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那么究竟这些特质是否适合你?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为大家介绍这台相机。 一、4年等待,铸就5系全面革新 佳能5D3规格参数抢先看 2012年3月2日,日本佳能终于正式发布最新的全画幅相机新品EOS 5D Mark III。这款机型主要面对专业级摄影用户以及摄影发烧友推出,能够搭配丰富的全画幅EF镜头进行多彩表现,充分发挥EOS 系统的强大优势,是未来全画幅相机市场的主力机型。 佳能(中国)官方EOS 5D Mark III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2757039.html,/products/camera/eos/lineup/5dmk3/

自动对焦镜头工作原理

自动对焦镜头(auto focal camera lens)从工作原理上分两大类:一类为间接实测物距方式,另一类为高频分量析出方式。 1.间接实测物距方式: 它是利用一些可以被利用的间接距离测量方式来获取物距,通过运算,伺服电路驱动焦距调节的微型马达,带动调焦镜片组的轴向移动,来达到自动焦距调节的目的。 经常被利用来的间接距离测量方式有:无源光学基线测距、有源超声波测距、有源主动红外测距以及现代的激光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等。 无源光学基线测距:熟悉摄影的朋友都知道,在取景器里使用光学基线原理得到磨砂、裂像、菱锥等手段的焦距调节方式。磨砂颗粒最细腻时、景物目标在两半圆裂像环中完全吻合上、菱锥的晶体不再明显时就是被摄目标的物距调节到清晰了……这些应用技术都是可以通过光路传递给光电电路捕获到阴影面积发生的变化,经过一系列的函数分析计算后,进行调焦驱动。 有源超声波测距:通过发射具有特征频率的超声波对被摄目标的探测,通过发射出特征频率的超声波和反射回接受到特征频率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换算出距离,也就是物距,伺服电路驱动焦距调节的微型马达,达到自动调焦的目的。有源主动红外测距以及现代激光技术测距原理上基本相似。 这类方式在应用上目标精度高,成本高是可想而知的,且体积一般都比较大,维护也相当困难,不过在高档照相摄影器材中有一些这类技术简化了的身影出现。 2.高频分量析出方式: 这种方式是直接利用我们摄象机的视频信号进行焦距调节,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场合的调焦需要。 工作原理:如果我们把视频图象看成由若干个点组成的一帧图象,这时候会发现,在焦距清晰时,这些点的边缘也清晰,焦距模糊时,这些点的边缘也变得模糊起来。再进一步讨论时我们又发现,其他条件不变,同样是摄取同一景物,仅焦距发生了改变,图象清晰的视频信号的高频分量成分丰富,而图象模糊的视频信号的高频分量要相对少一些。这也正是电视技术中提到的,图象的细节由电视信号的高频分量表示。实现手段:调焦中心区剪取、高频分量析出、伺服比较驱动。 1.剪取调焦中心虽然实际场景是三维空间,但反映到画面上时,就只有一个平面的二维了,也就简化了我们的设计了。由于我们经常需要的被摄目标处于靶面的中心位置,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统计,这个区域的大小为靶面1/3~1/5,反映到监视器上就是屏幕中心的1/3~1/5区域为我们的主要观察目标区。在电路上我们通过行、场扫描的时序控制将这一区域的视频信号给剪取下来。 2.高频分量析出,将剪取下来的视频信号通过一特定的高通带宽滤波器,析出对焦距变化敏感的高频分量成份。 3.通过析出的对焦距变化敏感的高频分量成份,通过比较器(comparator) 电路伺服驱动调焦微型可逆马达转动,直到得到最大值,完成一次自动调焦过程。 现在比较普遍采用的就是这个模式,这个工作原理提出后,新闻、民用一体化摄象机就被采用了,历经时代的变迁,现在这一技术被应用到现代安防工程的一体化摄象机上。由于各摄象机制造厂家间技术应用上的差异,在细小的单元处理电路上会有不同。 在换算驱动输出处理方式上、输出累积误差环节上,有以施加时间段电压方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 AF(Auto Focus)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有两种方式,根据控制原理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自动对焦通过相机发射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射线信号确定被摄体的距离,再自动调节镜头,实现自动对焦。被动式对焦有一点仿生学的味道,是分析物体的成像判断是否已经聚焦,比较精确,但技术复杂,成本高,而且在低照度条件下难以准确聚焦,多用于高档专业相机。一些高智能相机还可以锁定运动的被摄体甚至眼控对焦。 有的手机平台上引出的GPIO口控制或者是Sensor中集成的AF算法,不需要单独使用MCU,有的手机平台是靠MCU集成AF算法,比如MTK的6228。Sensor 的AF算法是在ISP(DSP)的fireware里面的,就是MCU. 对于Sensor带有AF功能的一般通过I2C下命令就行了。手机平台如果是采用IO口控制的话,软件必须有AF的算法,根据图像的清晰度通过IO口控制马达的驱动IC使VCM或者Step(步进电机)动作。 实际上和音圈的原理是一样的,首先对马达供给有低到高的直流电VCM的转子由低到高走完全程,在走的过程中使用IC读取SENSOR固定位置上的亮度数值并记录实时电流数值,到达顶端后在供给马达在sensor亮度值最高时的电压,用VC开发会比较快。镜头直接就可以拧进VCM马达的镜头槽中的,在你给VCM 进行控制时可以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时PWm控制方式,还有的是IIC的控制方

式,在控制信号输入到驱动芯片时,驱动信号便发出电流来驱动VCm马达,使VCm马达机构上下移动,所以就实现了自动对焦的目的。 基于DSP的自动对焦系统,自动对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外AF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内窥镜等成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我们国家这个方面应用比较少。传统的自动对焦技术较多采用测距法,即通过测出物距,由镜头方程求出系统的像距或焦距,来调整系统使之处于准确对焦的状态。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图像处理理论的日益成熟,自动对焦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动对焦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理论对图像有关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控制策略驱动电机,调节系统使之准确对焦。 本文利用数字式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感像器件,运用DSP芯片采集图像信息并计算系统的对焦评价函数,根据优化的爬山搜索算法控制驱动步进电机,调节系统光学镜头组的位置,使系统成像清晰,从而实现自动对焦。这是一种数字式的自动对焦方法,其准确性和实时性使其在视频展示台和显微镜等设备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 近几个月来,当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佳能5D3和尼康D800时,俺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适马的SD1M和SD15之上,为了X3的特殊画质,忍受着适马机身给俺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折磨。 然而,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都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了D4,用上了D800和5D3。摄友在揶揄俺手中适马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俺忽悠5D3的好处,还主动把5D3塞到俺手里让俺试用。俺在器材方面本来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者,一上手立刻中毒,本来决定等1Dx上市,可佳能到处为其做广告,可就是不见其开卖。算了,不等了,一咬牙,以9k的价格秒出了5D2,进了5D3。 一、看好5D3决定升级的三个主要原因: 1. 机身操控的改进 俺对5D2操控的不满是升级5D3的第一原因,尽管5D2已入手三年半,但用起来始终非常别扭。7D发布之后,尽管俺对半幅相机没有任何兴趣,但其操控性让俺经常羡慕。如今5D3的操控在很多方面和7D非常接近,好比一个全画幅的7D,5D2的种种不便立刻烟消云散。很多人升级器材可能经常出于别的更“重要”的原因,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操控是俺出掉5D2的第一动力。有些人可能觉得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俺实话实说而已。 2. 对焦系统的升级 当然,从性能上说,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看重这一点才升级的,用俺一个摄友的话说,5D3的对焦系统的改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此言貌似有些夸,但用起来确有同感。8512和5012不仅可以全开光圈,甚至可以用边缘对焦点,哪怕是拍夜景人像。对于大光圈人像,边缘对焦点靠谱,比用中心对焦点对焦然后构图要好,不但方便,还不容易脱焦。 3. 高感的提升 除了对焦系统之外,俺最关心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感,一是像素。俺没料到如今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本来以为5D3会是一台高像素的机身,可事实是仅比5D2多了一百万像素,画面也就大了一个小边而已。当官方样片放出来之后,俺第一时间将其下载到本地认真考察了一下。那曝光8秒、IOS6400的sample2_b_2.jpg令俺印象深刻,对像素失望之余,领略到强悍的高感。尽管很多人认为高感不重要,但俺却认为高感非常重要。谁也说不清啥时候会遇到容至上时刻,光线不好能拍、能拍清楚就是成功,这是其一;其二,光线好高感也有用,比如室外拍摄小花小草时,高速快门可将摇曳不定的小花定格。既然像素数量这样了,高感好也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这是俺决定升级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二、零零碎碎的感受: 下面说说俺在使用中对5D3一些细微方面的感受,属于见仁见智,顺序较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可能以后还会随时增删。 1. 机身 5D2的机身见棱见角,尽管没按多少次快门,但机身边缘处已经露白,很是沧桑。5D3则有些圆头圆脑,这一点俺喜欢,有利保新。存储卡盖上也有胶包覆盖,视觉手感均好,比5D2上升了一个档次。看了一下机身编号,第6位数是3,说明俺的这台机器不漏光。 2. Q按钮 7D的用户可能对此没有太多感觉,但对于俺这样从5D2升级到5D3的人来说,就感觉非常方便了,因为尽管以前5D2也有这个速控屏幕功能,但没有独立的Q键,只能垂直按那个摇杆式的多功能控制按钮,很不方便,而且俺还习惯将其定义为选择对焦点。 3. 实时取景 5D3同样吸收了7D的设定,尽管实时模式下半按快门对焦很慢,快速模式屏幕又要黑一下,但俺依然认为这是5D3的一大进步。5D2的实时取景功能俺以前几乎没怎么用,太不方便了。

尼康单反自动对焦模式详解

尼康单反AF自动对焦模式与AF区域模式详解 鉴于许多朋友常被AF自动对焦模式和AF区域模式搞的一头雾水,十分抓狂,笔者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经认真学习、努力思考和反复实践,现将个人的理解与体会稍加整理并参考各类资料编撰成文,以供各位同好参考。限于水平,或有谬误之处,恳请专家高人不吝批评指正。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参考、引用了一些网友们发布在网络上的同类资料,由于博采众长、荟萃一炉,有些还经过笔者的增删修订,所以好多引用的章节字句实在分不清来源出处,在此一并向原作者们致谢。 ……………………………………………………………….. 言归正传,下面咱就来说说这个自动对焦模式和区域模式。在我看来,这 俩东西通常得结合起来说,尤其是咱们讨论区域模式的时候,选什么样的区域模式,得先看你选什么样的自动对焦模式(因为和不同的对焦模式搭配,不同的区域模式会有不同的作用和表现,所以咱们就不好笼统的说某个区域模式是个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因为与不同的对焦模式组合,它的作用和表现是不一样的),而选什么样的自动对焦模式,通常要看你是打算拍静物还是移动的活物,因此抛开对焦模式讲区域模式很容易把人搞迷糊。所以咱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着自动对焦模式开讲,顺带着把区域模式也跟大家交代清楚。 …………………………………………………………… 先普及一下基本概念哈: 1、首先明确一点,咱们今天要学习的“AF自动对焦模式”(以下简称自动对焦模式)与“AF区域模式”(以下简称区域模式)都是基于相机的“自动对焦”状态设立的,如果你把相机设臵成了“手动对焦”(比如您把镜头上的对焦选择开关由M/A档拨到了M档),那就没有讨论自动对焦模式和区域模式的必要了,因为调整对焦以及在哪一个对焦点上进行对焦完全由您手动操作、人为控制,相机压根做不了主,所以相机也将不再显示或支持关于以上两模式的选择操作。 2、自动对焦模式,该模式有3种类型:1、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2、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 3、AF-A(自动伺服自动对焦)。 简单来说,自动对焦这三种模式的基本作用就是让您在选定相机的自动对 焦方式上有一些自主权,您可以选择是让相机对被摄物体仅对焦一次、对完就结束呢,还是让相机自动监视着被摄对象的动态、不断调整并实时保持着对被摄物体的聚焦呢。有了这三种模式,您就可以选择了。希望简单干脆点,就对一次焦、对上就完事,那就选AF-S单次自动对焦;希望相机对拍摄对象连续对焦直至你

5D Mark III相机拍摄设置基本技巧

5D Mark III相机拍摄设置基本技巧—玩好5D3从了解菜单做起 一、菜单中的基本设置: 菜单是单反最主要的设置界面。怎样的设置才是最优化的设置呢? 1、画质:RAW。这种格式细节更丰富,后期可随意调整白平衡、清晰度、 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对片质的影响很小。后期调整软件可以选择随机附带的DPP软件,关于此软件如何使用,请参见说明书! 2、提示音:启用。声音的提醒挺好的。 3、未装储存卡释放快门:禁止。 4、图像确认:2秒。新手可以设置5秒,高手可以关闭。 5、周边光量校正:关闭,这个要根据自己的镜头来设置,我设置为关闭。 包括以下很多项设置为关闭,主要是要求速度快,因为开启的调整项目越多,相机的图片处理速度越慢,不利于抓拍。 6、减轻红眼:开。目的是怕拍夜景人像的时候忘记打开。 7、闪光灯闪光:启用。快门同步:前帘同步。闪光曝光补偿:暂设正负零, 根据拍摄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E-TTL II测光:评价测光。 8、曝光补偿:我感觉我的机器测光稍有偏差,正常时我设置为-0.3,拍摄时 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9、自动亮度优化:禁用。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速度。 10、测光模式:多用评价测光,特写的拍摄采用局部测光,更精细的拍摄、 逆光等特殊拍摄使用点测光、光比比较大的场景拍摄使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测光模式需要根据拍摄的具体场景适时选择最佳的方式。 11、自定义白平衡:遇到可能出好片的场景时可以自己设置,一般的片子就 别费那个劲了,留给后期调整吧。 12、白平衡偏移/包围:操作过,拍片时没有正式用过,很重要的片子用了 也不错,设置偏移和包围以后,再将驱动模式设置为连拍,按下快门,就会出来几张不同白平衡的片子。不过拍完了一定要记得将此次白平衡偏移/包围的设置清除,不然你下一次的连拍会变得五花八门了。 13、色彩空间:sRGB。关于色彩空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忠告新手 及中手就设置sRGB吧,设置为Adode RGB也是没有意义的,用于商业印刷的高手自然就知道怎么设置了。需要注意的是,在色彩管理上,要保持相机、电脑、图像浏览和处理软件均应保持同一色彩空间,否则就会很惨。 14、照片风格:中性。我经历了“风光”、“自定义”等过程,最后还是选择了 0,0,0,0的中性。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相机软件处理速度,清晰度采用批量调整,色彩等不满意的个别调整。 15、除尘数据:取消。 16、ISO自动:最高400。这个设置是为基本拍摄区准备的,我几乎不用基 本拍摄区。创意拍摄区的ISO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随时拨盘设置。 17、保护图像、旋转、删除图像、打印指令、幻灯片播放都不重要,随你怎 么设置。 18、显示柱状图:亮度。亮度最重要,直观、简洁。 19、实时显示功能:启用。测光定时器:30秒。自动对焦模式:实时模式。 20、自定义功能(C.Fn):按你喜欢来就是了。

区别使用3种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模式

区别使用3种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模式 实时模式- 能够自由移动对焦框,非常适用于注重构图的拍摄场景 即使希望合焦的位置位于画面的一端,也可以移动对焦框来切实进行对焦。因此对于优先考虑构图的拍摄场景非常有效。适于拍摄人像及风光照片。

使用十字键或多功能选择器移动对焦框 实时模式时的对焦框可在画面内自由移动。对焦框的移动方法因机型而异,通常采用十字键或多功能选择器等进行操作。当停止在任意位置时,该位置即成为自动对焦点。 按下自动对焦启动按钮进行自动对焦 确定对焦框位置后,按下自动对焦启动按钮,相机便会开始自动对焦,根据机型不同自动对焦启动按钮可能有不同,但一般都有专用的按钮,没有的为自动曝光锁按钮。当对焦框变为绿色即完成对焦,此时便可按下快门按钮释放快门拍下照片。 由于对焦点的位置没有限制,所以可以对所需的特定位置进行对焦实时模式的对焦原理是对图像感应器上被摄体的对比度进行测量,在扫描对比度波长差的同时进行对焦。因此可以对几乎整个画面的任何位置进行对焦,而不会像采用取景器进行拍摄时那样,因对焦点的布局而使构图受到限制。而且由于能够自由设置对焦框的位置,所以不需要使用自动对焦锁定。可自由移动对焦框至希望对焦的位置进行对焦。同时还具有实时显示拍摄画面能够持续显示,不会出现中断显示的特点。另外,还能够对任意部分进行放大显示从而实现更精确的合焦。虽然对焦位置的自由度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但根据场景不同,有时候可能需要略长的时间来完成对焦。在人像摄影等人物基本处于静止的场景时更易于使用。另外还要了解当处于光线不佳的场所时,对焦可能也需要略长的时间。 面部优先实时模式- 适用于拍摄集体照和人物抓,拍搭载了面部识别功能的自动对焦模式

佳能5d3使用说明书

佳能5d3使用说明书 佳能5d3使用说明书 篇一: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近几个月来,当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佳能5D3和尼康D800时,俺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适马的SD1M和SD15之上,为了X3的特殊画质,忍受着适马机身给俺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折磨。然而,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都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了D4,用上了D800和5D3。摄友在揶揄俺手中适马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俺忽悠5D3的好处,还主动把5D3塞到俺手里让俺试用。俺在器材方面本来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者,一上手立刻中毒,本来决定等1Dx上市,可佳能到处为其做广告,可就是不见其开卖。算了,不等了,一咬牙,以9k的价格秒出了5D2,进了5D3。 一、看好5D3决定升级的三个主要原因: 1. 机身操控的改进俺对5D2操控的不满是升级5D3的第一原因,尽管5D2已入手三年半,但用起来始终非常别扭。7D发布之后,尽管俺对半幅相机没有任何兴趣,但其操控性让俺经常羡慕。如今5D3的操控在很多方面和7D非常接近,好比一个全画幅的7D,5D2的种种不便立刻烟消云散。很多人升级器材可能经常出于别的更“重要”的原因,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操控是俺出掉5D2的第一动力。有些人可能觉得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俺实话实说而已。 2. 对焦系统的升级当然,从性能上说,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看重这一点才升级的,用俺一个摄友的话说,5D3的对焦系统的改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此言貌似有些夸张,但用起来确有同感。8512和5012不仅可以全开光圈,甚至可以用边缘对焦点,哪怕是拍夜景人像。对于大光圈人像,边缘

尼康单反对焦模式模式详细讲解

自动对焦模式和区域模式。这俩东西通常得结合起来说,尤其是咱们讨论区域模式的时候,选什么样的区域模式,得先看你选什么样的自动对焦模式(因为和不同的对焦模式搭配,不同的区域模式会有不同的作用和表现,所以咱们就不好笼统的说某个区域模式是个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因为与不同的对焦模式组合,它的作用和表现是不一样的),而选什么样的自动对焦模式,通常要看你是打算拍静物还是移动的活物,因此抛开对焦模式讲区域模式很容易把人搞迷糊。所以咱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着自动对焦模式开讲,顺带着把区域模式也跟大家交代清楚。…………………………………………………………… 先普及一下基本概念: 1、首先明确一点,咱们今天要学习的“AF自动对焦模式”(以下简称自动对焦模式)与“AF区域模式”(以下简称区域模式)都是基于相机的“自动对焦”状态设立的,如果你把相机设置成了“手动对焦”(比如您把镜头上的对焦选择开关由M/A档拨到了M档),那就没有讨论自动对焦模式和区域模式的必要了,因为调整对焦以及在哪一个对焦点上进行对焦完全由您手动操作、人为控制,相机压根做不了主,所以相机也将不再显示或支持关于以上两模式的选择操作。 2、自动对焦模式,该模式有3种类型:1、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2、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 3、AF-A(自动伺服自动对焦)。 简单来说,自动对焦这三种模式的基本作用就是让您在选定相机的自动对焦方式上有一些自主权,您可以选择是让相机对被摄物体仅对焦一次、对完就结束呢,还是让相机自动监视着被摄对象的动态、不断调整并实时保持着对被摄物体的聚焦呢。有了这三种模式,您就可以选择了。希望简单干脆点,就对一次

对焦模式AF-A,AF-C, AF-S区别

对焦模式AF-A,AF-C, AF-S区别 1、手动对焦M看来你会了,不说了,只要对焦准肯定指哪打哪。只说AF自动对焦。AF自动对焦模式又分三种小模式:AF-A,AF-C,AF-S,你选择了哪个小项,肩屏上就有显示。选择了AF—A自动对焦模式,相机拍摄静止对象时,自动采用单次伺服自动对焦(即AF—S 模式的效果);拍摄移动对象时,相机自动采用连续伺服自动对焦(即AF—C模式的效果)。 2、自动对焦时还有AF区域模式选择的问题:就是说无论你选择了AF-A,AF-C,AF-S哪种自动对焦模式,你还必须根据需要设置相机对焦点选择模式,D90有四种选择:单点AF 区域,动态AF区域,3D跟踪,自动区域。具体解释见说明书173页。 3、具体到你问题,你拍一朵花,A档光圈优先合适,但3D测光不好,最好用点测光,更准确。自动对焦模式最好选择AF-S用单次伺服自动对焦(AF-A也行)和单点AF区域,这两个“单”配合使用效果很好。这种模式设置下,尼康单反与卡片机一样,对焦后可以半按快门锁定曝光重新构后拍摄,可以不用按AE-L/AF-L这个键。 4、你说AF-A模式,半按住快门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时,对焦点移动了,说明你选择的AF自动对焦区域不正确。根据你描述的现象,你可能选择了AF自动区域或者动态AF区域。这种模式下必须在半按快门的同时,按AE-L/AF-L这个键才能锁定对焦。 5、根据我对尼康单反的了解,尼康的对焦点可以与测光点联动,也

就是说任意对焦点都可以是测光点,一般不需要锁定曝光再重新构图;你完全可以单点对焦,移动对焦点构图后再根据对焦点自动测光和曝光。(这方面尼康比佳能有优势,佳能的测光的只在中央对焦点,必须锁定曝光重新构图)

佳能5D3参数设定

佳能5D3参数设定 1. 将模式转盘转到Tv(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档。附(图1) 将[快门速度]设定为[合适的值]。设定快门方法附(图1-2) 图1 图1-2 2.按MENU按钮,转动[]拔盘选择设置页进入,在[1]设置页下,转动[]盘选择[画质],然后按下[],用[]和[]将[画质]设定为。按下MENU按钮退出菜单。附(图2)

图2 3.按MENU按钮,转动[]拔盘选择设置页进入,在[1]设置页下,转动[]盘选择[提示音],然后按下[], 用[]和[]将[提示音]设定为[关]。按下MENU按钮退出菜单。附(图3) 4.按MENU按钮,转动[]拔盘选择设置页进入,在[1]设置页下,转动[]盘选择[未装卡释放快门],然后按下[],用[]和[]将[未装卡释放快门]设定为[关]。按下MENU按钮退出菜单。附(图3) 5.按MENU按钮,转动[]拔盘选择设置页进入,在[1]设置页下,转动[]盘选择[图像确认时间],然后按下[],用[]和[]将[图像确认时间]设定为[关]。按下MENU按钮退出菜单。附(图3)

图3 6.按MENU按钮,转动[]拔盘选择设置页进入,在[3]设置页下,转动[]盘选择[照片风格],然后按下[],用[]和[]将[照片风格]设定为[标准]。按下MENU按钮退出菜单。附(图4) 图4 您也可以使用[照片风格]菜单设置照片风格。 7.按MENU按钮,转动[]拔盘选择设置页进入,在[2]设置页下,转动[]盘选择[白平衡],然后按下[],用[]和[]将[白平衡]设定为[]。按下MENU按钮退出菜单。附(图5)

图5 您也可以使用[白平衡]菜单设置白平衡。 8.按MENU按钮,转动[]拔盘选择设置页进入,在[]设置页下,转动[]盘选择[文件编号],然后按下[],用[]和[]将[文件编号]设定为[自动重设]。按下MENU按钮退出菜单。附(图6) 图6 9.按MENU按钮,转动[]拔盘选择设置页进入,在[]设置页下,转动[]盘选择[自动旋转],然后按下[],用[]和[]将[文件编号]设定为[关]。按下MENU按钮退出菜单。附(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