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社会简表

中国原始社会简表
中国原始社会简表

中国原始社会简表

(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中国原始社会发展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讲课稿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被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按照领导阶级的不同及完成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在中国历史中一般指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农民阶级的加入。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时期是指1919-194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至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告终。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共领导下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并进行土地革命的战争。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 中国历代纪元简表中国历史朝代表我历代纪元表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表朝代时间 原始社会 170 万年前—前 2070 年 奴隶社会 夏前 2070 年—前 1500 年 商前 1500 年—前 1046 年 周 西周前 1046 年—前 771 年 东周 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 封建社会 战国前 475 年—前 221 年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前 221 年—前 207 年 汉西汉(新)前 202—8 年( 8—23 年) 东汉 25 —220 年 三国 魏220 — 265 年 蜀 221 —263 年 吴222— 280 年 西晋 265 —316 年 十六国 东晋 317 —420 年

十六国 304 —439 年 南北朝 南朝 宋420 — 479 年 齐479 —502 年 梁502 —557 年 陈 557 —589 年 北朝 北魏 386 —534 年 东魏 534 —550 年 北齐 550 —577 年 西魏 535 —557 年 北周 557 —581 年 隋581 — 618 年 唐 618 —907 年 五代 后梁 907 —923 年 后唐 923 —936 年 后晋 936 —946 年 后汉 947 —950 年 后周 951--960年 十国 902 —979 年 辽916 —1125 年 北宋 960 —1127 年 南宋 1127 —1279 年 西夏 1038 —1227 年 金1115 — 1234 年 元 1271 — 1368 年 明 1368 — 1644 年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 1840 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1841 — 1912 年 中华民国 1912 — 1949 年 社会主义社会 夏 约前 21 世纪——前 16 后汉947—— 950世纪 十 约前 16 世纪——前 11 世 商国后周951—— 960 纪 西周前 11 世纪——前 771十国④902—— 979 周 东周前 700——前 256 宋 南宋960—— 1127春秋时代前 770——前 476北宋1127—— 1279战国时代①前 475——前 221辽907—— 1125秦前 221——前 206西夏1032—— 1227 汉西汉②前 202——公元 23金1115—— 1234东汉25—— 220元1279—— 1368

中国古代度量衡换算

中国古代度量衡换算 中国古代度量衡 尺(cm) 斗(l) 斤(g) 周秦汉 22.5 1.94 256 东汉23.04 1.98 222.73 魏 24.12 2.023 222.73 晋 24.45 2.02 222.7 3 隋 29.51 5.944 668.19 唐 31.1 5.944 596.8 2 宋元 30.72 9.488 596.82 明 31.1 17.037 596.82 清 32 10.355 596.8 2 民国 33.3 10 500 中国历代度量衡制演变简表 以下仅供参考,部分内容学术上还有争议。 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

时代度制统一换算(厘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尺 = 15.8, 1寸 = 1.58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2.31 1分 = 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汉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 尺 = 24.5 1寸= 2.45, 1分 = 0.245 南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1寸 = 2.45, 1分 = 0.245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96, 1尺 = 29.61寸= 2.96, 1分 = 0.296 唐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小尺: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大尺:1丈 = 360, 1尺 = 36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1尺 = 34, 1寸 = 3.4

世界重大发明发现简表

世界重大发明发现简表 一.科技 发明发现名称发明或发现时间发明或发现人 勾股定理公元前540年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欧几里德几何约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相对论1905年和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陶瓷1万年前左右古代中国人民 玻璃5500年前或更早古埃及人 水泥1824年英国泥水匠阿斯普丁 纸公元105年中国东汉发明家蔡伦 火药约1200年前中国唐代医药家兼炼丹家孙思邈 硫化橡胶1830年-1838年美国人古德意 塑料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 铝1825年丹麦化学家、矿物学家厄斯泰德 炸药1866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元素周期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钋和镭1898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原籍波兰) 不锈钢1912年英国冶金专家亨利.布诺雷 人造纤维--尼龙1926年-1935年美国有机化学家卡罗塞斯 形状记忆合金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 海水淡化古希腊罗马时代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 显微镜1590年荷兰眼镜工匠扬森 望远镜1608年荷兰眼镜商李波尔赛电动机与发电机182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紫外线1801年德国科学家里特 液晶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赖尼策尔 X射线1894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无线电1894年和1897年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

光纤通信1966年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 晶体管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巴丁小组 集成电路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 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伊曼 激光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博士机器人1959年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斯 电脑网络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资助的一些科学家 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北宋时期平民毕昇 电池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避雷针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纺织约12000年前古代人类 纺织飞梭1733年英格兰工匠凯伊 液压升降机1845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汤姆逊安全电梯1852年美国技工奥蒂斯 照相机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 人工冷藏1748年英国人卡伦 电冰箱1913年美国芝加哥制造 电报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 电话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 录音机1877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电灯泡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活动电影1888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电影1895年法国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 电视机1929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真空吸尘器1901年英国工程师赫伯特.布思空调1904年美国人威利斯.卡里尔滚桶洗衣机1800年法国人 电动洗衣机1901年美国人阿尔瓦费希尔 微波炉1940年-1945年英国发明家 电子游戏机1971年美国电脑专家诺亚.布什内尔

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

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 篇一:东汉官制简表 东汉官制简表 州 刺史(牧) 县 县令(县令) 乡 乡佐游徼三老有秩 亭 亭长 里 里魁 篇二:汉代官吏选任制度 汉代官吏选任制度 在大规模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西汉王朝,最高统治阶层注意总结前人尤其是秦朝用人经 验和教训;根据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形,建立和推行了一套新的选官用人制度。 一、惩秦之弊,信用士人 “士人”、“士子”、“儒(生)”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俗称。西汉创建者刘邦,由秦的泗水亭 长起家,曾经对“儒”等有识之士颇为轻视。《史记》郦食其传载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 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称帝后,著名辨士陆贾劝导他,在马上打天下,不能在马上 治天下,应该依靠武力夺取政权,而以知识治理天下国家,“长久之术”在于“文武并用”。刘邦 从此开始改变对士人的态度。 在倒秦战争中, 刘邦又亲眼目睹了秦王朝短命而亡的情景。 因此, 当西汉王朝一建立,刘邦便比较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吸取了秦朝排斥士人参政暴 虐而亡的教训,开始信用士人。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百端待举。原秦博士、投奔刘邦的大儒叔孙通提出建议:制定朝 纲国典、礼仪制度。刘邦采纳了,征集原鲁国地区的儒生 30 人,研究和制定国家礼仪,以明 君臣、上下的尊卑秩序。刘氏朝廷因之威风肃凛,等级森严。刘邦情不自禁地说: “吾今日乃 知为皇帝之贵也。”他懂得了信用士人作用何在。此后,西汉王朝政府对知识分子是比较信用 的。 汉武帝时,大儒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采纳后,儒家思想定于一尊,此 后长期成为封建国家统治人民的指导思想。董仲舒做了一件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很不利的事 情。但由于对汉王朝专制统治益处很大,所以备受重用。从此汉朝君主已经不再存在信用士人 与否的问题,而是要更重用代圣立言的儒士。汉昭帝死后一度掌管朝政的霍光,也曾深有体会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中国学经典书书籍

中国学经典书书籍 国学经典具有永恒的传承价值,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学经典书书籍,希望大家喜欢! 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仪礼其他四书章句集注春秋繁露新本郑氏周易大戴礼记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易纬乾元序制记陆氏易解中庸东坡易传周易 正义轻松学诗经尚书正义易传韩诗外传毛诗正义泰泉乡礼深衣考误 深衣考仪礼注疏礼记正义周礼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大学春秋谷梁传注 疏孝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周易参同契大学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孟子字义疏证大学问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 二十五史史记宋书梁书魏书陈书南史北史南齐书北齐书周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 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其他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唐才子传贞观政要逸周 书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荆楚岁时记战国策前汉纪后汉纪 华阳国志东观汉记通典唐会要唐律疏议吴越春秋洛阳伽蓝记越绝书 前汉纪江表志江南野史五国故事邺中记三楚新录江南馀载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越史略东观奏记北狩见闻录竹书纪年五代史阙文官箴平宋 录大金吊伐录松漠纪闻翰林志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赤松山志真腊风土记荆楚岁时记北戸录岳阳风土记溪蛮丛笑吴中水利书岁华纪丽谱吴地记平江记事南岳小录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风土记益部方物略记游城南记淳熙三山志桂林风土记朝 鲜赋南宋都城纪胜桂海虞衡志洛阳名园记南方草木状佛国记捕蝗考 宋朝事实大清律例三国杂事史通 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孙膑兵法》《百战奇略》《握奇经》《练兵实纪》《将苑》《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守城录》《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兵制》《阴符经》《太白阴

垂虹石桥孔数长度再探究

垂虹石桥孔数长度再探究 吴国良 吴江垂虹桥,旧名利往桥,俗呼长桥。自宋庆历八年(1048)六月二十八日始建木桥至今,即将迎来它970岁的生日。作为中国古代名桥,垂虹桥曾辉煌一时,尤其是改建为联拱石桥后,被誉为“江南第一长桥”,更是彰显于世。然而,这第一长桥到底有几孔有多长,历代众说纷纭,十分遗憾地成了历史之迷。 考古的方法不外乎两种,即野外考古和书斋考古。所幸垂虹桥尚有东西两端元明遗存,我想由此入手,给合史料比照,这或许是一条较为简便有效的考证途径。 1995年7月,在垂虹桥西端遗址建“垂虹遗址公园”,施工过程中先后挖出了11孔桥洞,后对其中的7孔进行了修缮。是为西端遗存,长32米。2004年11月,在垂虹桥东端遗址进行垂虹景区建设过程中,又发现了9孔桥洞,以及桥堍、牌坊基础、汇泽亭地坪石。随即实施清理维修,并接建了1孔刚性墩桥洞。是为东端遗存,全长52.28米,其中桥洞长44.48米,桥堍长7.8米。东西两端遗存之间为1967年垂虹桥倒塌后的河面,经测为195.6米。考虑到坍塌部分(包括3孔大桥洞,6孔大洞左右次孔,若干小桥洞,以及垂虹亭),基本上为民国四年(1915)所修,故依据当年施工资料可推算小桥洞之孔数。民国四年编印的《重修垂虹桥徵信录》中,载有当时所用圈板尺寸,为五尺长,二尺面,七寸厚,即长1.65米,宽0.66米,厚0.23米。据此,刘延华女士在所撰《垂虹桥历史探渊与保护修缮》文中对桥洞跨度作了推算:若大洞以每跨九组圈板组成,其跨度为9.95米,3孔计29.85米;若大洞左右次孔以每跨七组圈板组成,其跨度为7.86米,6孔计47.16米。现以河面195.6米,减去上述9孔数据,剩馀118.59米,应是小桥洞和垂虹亭的长度。若小洞以每

2020级 高一期末中国古代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 1.(2015年广东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 B.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基层组织 D.宗法关系定封建等级 3.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4.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 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 5.(2014年广东)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6.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7.《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8.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9.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10.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第1章 原始社会时期

第二章室内设计(空间环境)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朦胧的设计意识(室内设计的起源) 一、社会背景: 原始社会又叫石器时代(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旧石器时期 人少禽兽、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群居生活、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农业、畜牧业尚未出现。人类的审美意识处于初始的状态,有了简单的人体装饰。 新石器时期: 人类进入了半开化、半文明状态时代,学会了种植,并开始驯养家畜,能够磨制石器,并掌握制陶技术。重要的文化遗址有早期的浙江的“河姆渡文化”,中期的河南“仰韶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等。 二、建筑概况与规划 人类最早的栖身之处是树居、崖下和岩洞。 原始建筑:巢居和穴居 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化: 断崖上的横穴——坡地上的横穴——袋型竖穴(临时遮掩)——袋型竖穴(活动顶盖)——袋型半穴(屋)——直壁半穴——木骨泥墙——地面之屋(室)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与精神生活有关的建筑 “大房子”→宫殿 庙宇→祭坛 陵墓→葬墓 建筑平面规划 1、平面形式 圆形——矩形——圆形、矩形平面杂处群体,方式有两种 三、室内空间布局 四、装饰与陈设 1、三大界面的装饰 (1)地面——夯实——用火烧过的土块做垫层——地面、墙面用白灰涂抹。 (2)墙——树枝编成——火烧的土墙面和白灰面——土坯墙(夯土墙) (3)室内装饰:有简单的装饰图案(圆点、平行线、墙裙等,颜色多为黑、白、红) 2、纹样 (1)抽象出来并逐步符号化了 (2)属于纯装饰而无具体内容的几何纹样,具有巫术和图腾的含意。 3、陈设 原始社会的工艺品以实用为主,它们都不以室内陈设的面目出现,表现为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或器物。但是它们被置于室内,客观上也具有陈设的意义。并为以后的室内陈设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 1、陶器 2、漆器 3、茵席

1、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社会 第一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制的出现 一、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我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摇篮之一。在云南开远、禄丰等地,先后发现拉玛古猿化石(下颌骨及较完整的头盖骨),据测定为距今八百万年前形成阶段的猿人。 1965 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又发现属直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测定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晚期猿人。这些发现充分证明,我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晚期猿人化石,还有蓝田人(距今八十万年左右)、北京人等。其中北京人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是我们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初期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猿人阶段-北京人 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是从 1927 年开始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陆续发掘出分属 40 余个男女老幼的人骨化石,据测定距今约六十九万年。 北京人洞穴中发现多达 10 件以上的石器。这些石器制作简单,一般不作第二次加工,大都没有固定类型。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北京人的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有人的性质,另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我们称之为猿人。北京人的原始特征是: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小,平均只有 1059 毫升(现代人 1400 毫升);眉骨隆起,吻部突出,牙齿粗大,没有明显的下颏。北京人门齿呈铲形,宽鼻,平面,有下颌圆枕,与蒙古人种特征相近。 北京人的四肢与现代人差别不大,特别是上肢已很接近,说明他们能直立行走,双手已能自由活动。这应是经长期劳动形成的,所以恩格斯言:“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 北京人洞穴中还发现厚达 6 米的灰烬堆积层,说明他们只知用火。火不仅能取暖,熟食,增强体质;又给人们一种与自然斗争的有力武器。所以恩格斯又说,火的使用“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2] 堆积物的厚度也说明北京人曾长期居住于此,估计约有数十人构成为一个群体。 原始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着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北京人时期,生产力极度低下,单个人不能独力生存,必须结合成群,尚未形成较稳定的对偶家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的。 三、古人阶段 距今约二三十万年,人类体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脑壳变薄,脑量增大,前额增高,眉骨变小,吻部后缩,有了较明显的下颏,手脚也更为灵便,逐渐接近现代人了。考古学上把这一时期的人类称为“古人”,也叫“智人”,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中国古代度量衡换算

xx古代度量衡换算xx古代度量衡 尺(cm)斗(l)斤(g) xxxx 22.5 1.94 256 东汉 23.04 1.98 222.73xx24.12 2.023 222.73xx24.45 2.02 222.73xx29.51 5.944 668.19xx31.1 5.944 596.82 xx 30.72 9.488

596.82明31.1 17.037 596.82 清32 10.355 596.82 民国 33.3 10 500 xx历代度量衡制演变简表 以下仅供参考,部分内容学术上还有争议。 xx历代度制演变简表 时代度制统一换算(厘米) 商1尺= 10寸,1寸= 10分1尺= 15.8, 1寸= 1.58 战国1丈= 10尺, 1尺= 10寸, 1寸= 10分1丈= 231, 1尺= 23.1, 1寸= 2.31 1分= 0.231 秦1引= 10丈, 1丈= 10尺, 1尺= 10寸, 1寸= 10分1引= 2310,1丈= 231 1尺=

2.31 1分= 0.231 汉1引= 10丈, 1丈= 10尺, 1尺= 10寸, 1寸= 10分1引= 2310,1丈= 231 1尺= 23.1, 1寸= 2.31 1分= 0.231 三国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丈=242,1尺= 24.2 1寸= 2.42, 1分= 0.242 西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丈=242,1尺= 24.2 1寸= 2.42, 1分= 0.242 东晋及十六国1丈= 10尺, 1尺= 10寸, 1寸= 10分1丈= 245, 1尺= 24.5 1寸= 2.45, 1分= 0.245 南北朝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丈=245,1尺=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综合训练 (共100分,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这说明分封制初期( ) 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 解析:从材料中诸侯受封后,需要平定当地部族反抗,重新建国可知,分封制初期具有开拓领土、确定疆界的作用,B项正确。 答案:B 2.(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9月联考)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 )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 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 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由题干中“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且发现地点是宁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3.(2018·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在春秋末期,中原社会已经变得比较宽容柔和,崇尚优雅和尊严。但秦国长期与戎狄杂处,草原游牧文化中没有“民贵君轻”观念,更没有“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段材料揭示出( ) A.中原文化已经丧失了进取意识 B.秦文化传统具有专制集权色彩 C.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 D.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难以融合 解析:通过题干草原游牧文化“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知,其文化传统具有专制色彩,B项正确。 答案:B 4.(2018·长沙市一中月考)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丞相是金印紫绶、俸禄万石,御史大夫是银印青绶、俸禄二千石。这说明( )

国学经典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 经部 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仪礼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春秋繁露新本郑氏周易大戴礼记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易纬乾元序制记陆氏易解中庸 东坡易传周易正义轻松学诗经尚书正义易传 韩诗外传毛诗正义泰泉乡礼深衣考误深衣考 仪礼注疏礼记正义周礼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孝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周易参同契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中庸集注论语集注孟子字义疏证大学问 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宋书梁书魏书陈书 南史北史南齐书北齐书周书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 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唐才子传贞观政要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荆楚岁时记战国策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东观汉记通典 唐会要唐律疏议吴越春秋洛阳伽蓝记越绝书 前汉纪江表志江南野史五国故事邺中记 三楚新录江南馀载吴越备史九州春秋越史略 东观奏记北狩见闻录竹书纪年五代史阙文官箴 平宋录大金吊伐录松漠纪闻翰林志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赤松山志真腊风土记荆楚岁时记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溪蛮丛笑吴中水利书岁华纪丽谱吴地记 平江记事南岳小录岭表录异东京梦华录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游城南记淳熙三山志桂林风土记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桂海虞衡志洛阳名园记南方草木状佛国记 捕蝗考宋朝事实大清律例三国杂事史通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 《三略》《尉缭子》《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百战奇略》《握奇经》《练兵实纪》《将苑》《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守城录》《孙子略解》《乾坤大略》《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兵制》《阴符经》《太白阴经》《历代兵制》《素书》《备论》 其他子部 墨子列子庄子荀子 申鉴说苑新语论衡 茶经棋经中论邓子 盖庐人物志潜夫论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王守仁全集四十二章经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太平广记孔子家语韩非子 鬼谷子归田录唐新语公孙龙子 搜神记搜神后记周易参同契山海经校注 艺文类聚穆天子传唐摭言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盐铁论宋高僧传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钝吟杂录弘明集宣室志 世说新语金匮要略注九章算术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黄帝内经素问备急千金要方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神农本草经孔丛子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风俗通义鹖冠子齐民要术 潜夫论范子计然西京杂记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朱子语类山房随笔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银雀山尉缭子司马法逸文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水战兵法辑佚群书治要六韬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六韬逸文汉墓竹简六韬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太公兵法太公金匮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歙州砚谱扬州芍药谱橘录 糖霜谱刘氏菊谱洗冤录集荔枝谱 高僧传阴符经随隐漫录画继 续高僧传方言校笺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迄今所知,大概距今170万年到10万年之间,我们的祖先在自身的进化中还处于猿人(直立人)阶段,就劳动、生长、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我国的猿人化石及其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极其丰富,已正式发表的主要资料有: 1.元谋人: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两颗左右内侧门齿化石,与它共存的有三件打制石器以及一些原始动物化石,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但亦不能确证用火。经古地磁法测定距今170万年。但1984年有些学者提出是在73万至60万年之间。这个论点到1985年即被考古学界所批驳,而确认是170万年。1987年又采用新的科学方法测定仍是170万年。对此可以确信。 2.蓝田猿人:但经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对头骨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较北京猿人更为古态,推测时代稍早于周口店期,后依古地磁法研究,定为65-80万年之间。从1983年以来,有关科研单位又进行了重新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兰田猿人距今为110-115万年。 3.北京猿人:距今69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是四、五十万年前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重要住地。1929年由裴文中先生负责工作,贾兰坡参加,发现第一个猿人头盖骨,到1937年共发现5个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解放以来又有陆续发现,共找到了约40个个体的人类化石,9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还有数以万计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宝库。 4.北京猿人体质特征:从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看,语言中枢已经隆起,说明有简单语言,双手骨骼较灵巧,上肢骨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下肢骨也接近于现代人。这说明劳动对人类的体质发育起了决定性作用。而用火、熟食,对于大脑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有助促进转化,这使北京猿人有了质的变化。 5.血缘家族:中国猿人已摆脱了原始群时的乱婚状态,进入了血缘家族阶段。所谓血缘家族,即同辈人的婚姻集团,每一代的兄弟姐妹互为夫妻,排斥祖先和子孙,双亲和子女之间的婚姻,但并不排斥亲生兄弟姐妹之间的夫妇关系。这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神话人物女娲和伏羲就是兄妹互为夫妻关系,这与中国猿人的社会阶段相一致。 二、古人和古人创造的文化 大概到更新世晚期,距今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展到了“古人”(早期智人)阶段。有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长阳人、许家窑人、贵州桐梓人等等文化遗址陆续发现。华北、长江流域、西南、华南均发现“古人”遗址。 “古人”的体质比猿人进步,但和现代人相比,还有原始性。许家窑选址的烧骨是人工取火的证据。人们生活来源仍然依靠采集和狩猎两大部门。 从中国猿人时期开始的血缘家族在这个时期继续得到发展,血缘家族经历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 族外婚,古人阶段,由于血缘家族的繁衍分裂,形成新的血缘家族,就为同一家族的一群兄弟与另一家族的一群姐妹之间的群婚创造了条件。这种新的更高级的群婚形成,即后代

古代经典

国学经典书库: 查 找重 写 经部 ?十三经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仪礼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春秋繁露新本鄭氏周易大戴礼记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易纬坤灵图易纬乾元序制记陸氏易解中庸 东坡易传周易正义轻松学诗经尚书正义易传 韩诗外传毛诗正义泰泉乡礼深衣考误深衣考 仪礼注疏礼记正义周礼注疏春秋左传正义大学 春秋穀梁传注疏孝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周易参同契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中庸集注论语集注孟子字义疏证大学问 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宋书梁书魏书陈书南史北史南齐书北齐书周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唐才子传贞观政要逸周书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荆楚岁时记战国策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东观汉记通典

唐会要唐律疏议吴越春秋洛阳伽蓝记越绝书前汉纪江表志江南野史五国故事邺中记三楚新录江南馀载吴越备史九州春秋越史略东观奏记北狩见闻录竹书纪年五代史阙文官箴平宋录大金吊伐录松漠纪闻翰林志高士传李相国论事集赤松山志真臘風土記荆楚岁时记北戸録岳陽風土記溪蛮丛笑吴中水利书岁华纪丽谱吴地记平江记事南岳小录岭表录异东京梦华录风土记益部方物略记游城南记淳熙三山志桂林风土记朝鲜赋南宋都城紀勝桂海虞衡志洛阳名园记南方草木状佛国记捕蝗考宋朝事实大清律例三国杂事史通 子部 ?兵书类 o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韬》《司马法》 《三略》《尉缭子》《唐李问对》 o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百战奇略》《握奇经》《练兵实纪》《将苑》《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守城录》《孙子略解》《乾坤大略》《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兵制》《阴符经》《太白阴经》《历代兵制》《素书》《备论》?其他子部 墨子列子庄子荀子 申鉴说苑新语论衡 茶经棋经中论邓子 蓋廬人物志潜夫论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王守仁全集四十二章经論衡校釋

民国官制

民国官制 中华民国官制,简称民国官制。"中华民国"(简称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中华民国时期政权组织形式先后实行过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制、执政制、大元帅制、委员会制、五院制等各种政体,但并未改变专制独裁的实质。 目录 历史背景 北洋官制 国民政府时期展开 历史背景 北洋官制 国民政府时期展开 编辑本段 历史背景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军制”和“中华民国官制”比较特殊。这一社会政治动荡的历史时代,军阀割据,曾相继建立过不同类型的政权和军政组织,它们纷繁复杂,政体各不相同,官制、军制各异,建制极不统一,且处于变动不居之中。先后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和中国国民党统治3个时期。 编辑本段 北洋官制 前期 北洋官制主要继承于清朝新军的官制,于1904年制订,是三等九级制。官品,有正、从共七个品级,其具体规定如下: (一)上等官 共分三级: 第一级,正都统,秩同提督,阶从一品(无正一品),职任总督官。 第二级,副都统,秩同总兵,阶正二品,职任统制官。 第三级,协都统,秩同副将,阶从二品,职任统领官、总参谋官、炮队协领官。 (二)中等官 共分三级: 第一级,正参领,秩同参将,阶正三品,职任统带官、正参谋官、工程队参领官、总军械官、护军官;——同正参领,职任总军需官、总理医宫、总执法官。 第二级,副参领,秩同游击,阶从三品,职任教练官、一等参谋官、正军械官,中军官;——同副参领,职任正军需官、正军医官、正执法官、总马医官、一等书记官。 第三级,协参领,秩同都司,阶正四品,职任管带官、二等参谋官、副军械官、参事官;——同协参领,职任副军官、副军正、马医官、二等书记官。

202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单元检测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 1.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2.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 时期县级政区分等标准 秦汉大县万户以上小县万户以下 北周 一等 (7000户以上) 二等 (1500户以上) 三等 (1000户以上) 四等 (500户以上) 唐(开元) 上等 (6000户以上) 中等 (3000户以上) 中下等 (3000户以下) 下等 (1000户以下) 宋代 望县 (4000户以上) 上县 (2000户以上) 中县 (1000户以上) 下县 (1000户以下) 明代 上县 (粮10万石以下) 中县 (粮6万石以下) 下县 (粮3万石以下)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B.县域越大等级越高 C.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

D.人口越少等级越低 3.历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此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以贯之也。”材料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构建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保证了家与国间的良性互动 4.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 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 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 5.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政治时说:“秦帝国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赐给他诸侯称号和‘岐以西之地’的情况下开始立国开疆的。史书还有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启地三千里’的相关记载。”该学者意在说明() A.周天子至上地位得以确保 B.周王室家天下统治的建立 C.分封制起了政治整合作用 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直接化 6.《风》是《诗经》的精粹,所涉地域横跨从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南北地理环境存在分野 B.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 C.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 D.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 7.观察图4,据此可知,战国后期()

世界重大发明发现简表

世界重大发明发现简表 ——录自《世界重大发明发现百科全书》 一.科技 发明发现名称发明或发现时间发明或发现人 勾股定理公元前540年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欧几里德几何约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 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相对论 1905年和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陶瓷 1万年前左右古代中国人民 玻璃 5500年前或更早古埃及人 水泥 1824年英国泥水匠阿斯普丁 纸公元105年中国东汉发明家蔡伦 火药约1200年前中国唐代医药家兼炼丹家孙思邈 硫化橡胶 1830年-1838年美国人古德意 塑料 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 铝 1825年丹麦化学家、矿物学家厄斯泰德 炸药 1866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元素周期表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钋和镭 1898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原籍波兰) 不锈钢 1912年英国冶金专家亨利.布诺雷 人造纤维--尼龙 1926年-1935年美国有机化学家卡罗塞斯 形状记忆合金 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 海水淡化古希腊罗马时代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 显微镜 1590年荷兰眼镜工匠扬森 望远镜 1608年荷兰眼镜商李波尔赛 电动机与发电机 182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紫外线 1801年德国科学家里特 液晶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赖尼策尔 X射线 1894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无线电 1894年和1897年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 光纤通信 1966年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 晶体管 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巴丁小组 集成电路 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 电子计算机 1946年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伊曼 激光 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博士 机器人 1959年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斯 电脑网络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资助的一些科学家

中国史第1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第一章中国地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地主要特征: 1,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极端贫乏,生产资料公有 2,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3,没有剥削压迫,也就没有阶级,国家 关于原始社会地分期: 1,根据社会组织[血缘家族氏族社会(母系父系)] 2,根据考古学(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铜石并用时期) 3,根据人类学【猿人(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 4,根据婚姻发展状况(血族群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5,摩尔根《古代社会》根据人类文明程度 人类起源蒙昧时期 制陶术发明野蛮时期 文字地使用与标音字幕发明文明时期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开端 一,人类社会地起源(《圣经创世纪》,女娲) 达尔文理论地提出:十八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研究引起人们极大重视,英国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恩格斯崭新论断:年,恩格斯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地作用》,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提出崭新论断劳动创造了人 二,猿人血缘家族地早期(元谋,蓝田,北京) 人类学分期:猿人(直立人) 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地初期,其工具制作非常粗糙 婚姻状况:血族群婚,即年龄相近地男女之间地群婚 (蓝田人:眉脊骨特别粗大,前额低平,嘴部突出 牙齿较大,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 头骨上窄下宽,外形轮廓呈楔形 脑壳较厚,脑量较小(约) 北京人:无明显下额,鼻子宽而扁 同,,脑量(个别达到) 原始人与现代人地区别: 原始人:同,,,以上特征随年代推移而发生变化) 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 经济生活:采集和狩猎为主,其工具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等,能使用天然火三,古人血缘家族地解体 (主要代表:大荔人(万年)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万年). 大荔人头部楔形减少,嘴部不突出,脑量,原始特征依然存在,但又明显进 步) 人类学分期:古人(早期智人) 考古学分期:旧石器时期中期(仍是打制石器,但制作更为精细) 婚姻状况:族外婚(排除旁系亲属间地婚姻关系,形成不同族群间地群婚关系) 社会组织:血缘家族(血族群团),但族外婚导致其趋于解体. 经济生活:仍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学会了人工取火. 第二节原始社会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