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教学大纲

农业政策学教学大纲
农业政策学教学大纲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40104008

学时:32学时(含课外学时)学分:2分

适用对象:本门课程教学对象是农林经济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农业政策学》孔祥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主要参考书:

1. 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李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4.《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5.《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6.《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农业政策学》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了解和掌握我国关于农业方面的基本、重要的农业政策,学会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农业政策的本质及内涵,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了解农业政策的评估方法和调整手段;

3.掌握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内容。

4.掌握《农业法》、《土地承包法》主要内容。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2 农业政策分析框架 1

3 农业政策制定 1

4 农业政策执行 1

5 农业政策评估 2

6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

7 农业法律体系 1

8 农业土地政策 1

9 农业金融政策 2

10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2

11 农业价格政策 4

12 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 2

13 农产品流通政策 1

14 农业对外开放政策 1

15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 1

16 农民合作社政策 1

1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1

18 农业科技政策 1

19 农业基础设施政策 2

20 粮食政策 1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 1

22 农业资源与环境政策 1

23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1

3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农业政策学是农经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大四的最后一个阶段开设,故无后续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相关农林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的整合,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要求学生在掌握市场、政府、政策三者间的关系;农业政策的特征、属性;农业政策的主体、客体;农业政策的制订、实施、调整;农业政策效果的分析与评价等基本的政策学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对现行我国农业的有关政策如农业科技政策、农业土地政策、中国农村社会发展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等进行分析与评价。在讲授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课堂交流。

五、教学内容

导论

1.基本内容:

1.1政策与政策科学

1.2 政策与农业发展

1.3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特色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政策的概念、特点,以及政策科学的内容;掌握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全书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什么是政策,政策科学的内容;

本章难点了解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教学建议:

本章是课程的导入,所占的课时有限,教师在备课中需简明扼要,同时注意在授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基本内容:

2.1农业的贡献

2.2农业的地位及其演变

2.3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业贡献的内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含义;掌握农业的概念、特点;理解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农业的概念、特点;

本章难点是理解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4.教学建议:

老师在备课中须注意归纳,以简明的形式将课件展现给学生。

第二章农业政策分析框架

1.基本内容:

2.1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

2.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3 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

2.4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沿革、现状与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理解政策的概念、构成、特征、类型以及形成机制,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局限性;了解农业政策的目标及其历史沿革、演变规律;了解政策分析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模型。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局限性;

本章难点是政策分析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模型。

4.教学建议:

本章节内部知识点较为细密,学术语较多,因此任课老师需提前通知学生预习,同时教师也应充分备课。

第三章农业政策制定

1.基本内容:

3.1 公共政策制定概述

3.2 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3.3农业政策议程

3.4 农业政策方案规划

3.5 农业政策的合法化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理论依据和原则;了解公共政策的系统构成。同时掌握农业政策问题的确认和农业政策议程,熟悉农业政策方案规划及合法化。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农业政策问题的确认和农业政策议程;

本章难点是农业政策方案规划及合法化。

4.教学建议:

本章的内容较多,但从整体来看,其与上一章关联不紧,教师课前应注意把握导入的技巧。

第四章农业政策执行

1.基本内容:

4.1 农业政策执行概述

4.2农业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

4.3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

4.4 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政策执行理论的演变和农业政策执行的常用的模型;认识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熟悉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了解政策执行理论的演变和农业政策执行的常用的模型;认识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

本章难点是熟悉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掌握农业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4.教学建议:

本章所涉的部分专业术语未包含在目前学生所用的教材中,须在备课中增加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第五章农业政策评估

1.基本内容:

5.1农业政策评估概述

5.2 农业政策评估的功能、原则和标准

5.3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5.4 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

5.5 农业政策监控、控制和调整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农业政策评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了解农业政策评估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农业政策评估的定义、内容、类型、功能、过程、原则、标准和程序;辨识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控制和政策调整的区别和联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农业政策评估的定义、内容、类型、功能、过程、原则、标准和程序;

本章难点是辨识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控制和政策调整的区别和联系。

4.教学建议:

本章的难度总体偏低,教师应提前同时学生预习,以避免不必要的课时占用。

第六章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基本内容:

6.1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

6.2家庭承包经营的优势及成效

6.3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缺陷与阶段挑战

6.4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6.5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清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思路;了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态势;熟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阶段挑战;掌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熟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阶段挑战;掌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内容;

本章难点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内容。

4.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第七章农业法律体系

1.基本内容:

7.1 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概述

7.2 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框架

7.3 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农业法律体系构成框架;理解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以及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的关系;掌握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掌握我国农业法律体系发展演进中的主要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掌握我国农业法律体系发展演进中的主要问题;

本章难点是我国农业法律体系发展演进中的主要问题。

4.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的实践性强,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八章农业土地政策

1.基本内容:

8.1 农业土地与农业土地政策

8.2 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政策

8.3农业土地流转政策

8.4 耕地保护政策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土地和农业土地政策的概念;熟悉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变迁历史、流转概况;掌握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变迁过程、政策效果和最近的变化;掌握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和效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变迁过程、政策效果和最近的变化;掌握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和效果;

本章难点是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变迁过程、政策效果和最近的变化。

4.教学建议:

本章的内容较多,同时难度也较大,从导论的角度看,其并非重点,因此本章的教学应突出重点。

第九章农业金融政策

1.基本内容:

9.1农业金融政策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9.2农业金融政策的沿革

9.3农业金融政策的成效

9.4 农业金融政策的经验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学习农业金融政策的经验;认识农业金融政策的成效;了解农业金融政策的沿革;掌握农业金融的概念、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与主要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农业金融的概念、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与主要研究方法;

本章难点是农业金融的政策工具与主要研究方法。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

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1.基本内容:

10.1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10.2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10.3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10.4 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学习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关政策目标与政策依据;了解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沿革;掌握农业劳动力市场概念与理论。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本章难点是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一章农业价格政策

1.基本内容:

11.1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的目标与分类

11.2 1949—1978年农业价格政策与政策成效

11.3 1979—1984年农业价格政策与政策成效

11.4 1985—1997年农业价格政策与政策成效

11.5 1998—2003年农业价格政策

11.6 2004年至今的农业价格政策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当前农产品价格干预方法;熟悉农业价格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掌握农产品政策评估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熟悉农业价格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掌握农产品政策评估方法;

本章难点是农产品政策评估方法。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二章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

1.基本内容:

12.1 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内涵、目标与工具

12.2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演进脉络

12.3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

12.4 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当前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历史沿革;熟悉新世纪以来农业补贴的主要政策;掌握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概念和经济学分析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概念和经济学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是新世纪以来农业补贴的主要政策。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政策

1.基本内容:

13.1 农产品流通及其政策的定义

13.2 我国流通政策的历史沿革

13.3 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目标

13.4 政策工具和基本研究方法

13.5 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13.6 政策的经验与教训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历史沿革、政策效果和政策现状;熟悉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迁机理和改革方向;熟悉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掌握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熟悉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迁机理和改革方向;熟悉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范式;

本章难点是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迁机理和改革方向。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四章农业对外开放政策

1.基本内容:

14.1 农业对外开放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14.2 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与政策效果

14.3 农业利用外资与“走出去”

14.4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了解农产品农贸政策干预政的评估方法;掌握对外开放政策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本章难点是农产品农贸政策干预政的评估方法。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五章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

1.基本内容:

15.1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15.2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沿革

15.3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成效

15.4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经验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沿革;了解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成效;了解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经验;掌握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了解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经验;掌握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本章难点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六章农民合作社政策

1.基本内容:

16.1 农民合作社的内涵和政策背景

16.2 农民合作社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研究方法

16.3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沿革

16.4 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效果评价

16.5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着力点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合作社及农民合作社的概念;了解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势;掌握21世纪以来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沿革;掌握农民合作社政策的主要成效和突出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21世纪以来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沿革;掌握农民合作社政策的主要成效和突出问题;

本章难点是农民合作社政策的主要成效和突出问题。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七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1.基本内容:

17.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

17.2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沿革

17.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17.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与特点;熟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改革的方向与重点;掌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内容、手段与目标;掌握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思路。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内容、手段与目标;掌握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思路;

本章难点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内容、手段与目标。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八章农业科技政策

1.基本内容:

18.1农业科技政策的内涵和目标

18.2农业科技政策工具与政策评估方法

18.3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组织体系

18.4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评价

18.5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政策及其效果评价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科技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估方法;了解我国农业科研组织

体系及其特征;了解我拉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历程和政策效果;了解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政策及其效果;理解农业科技政策的内涵与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农业科技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估方法;

本章难点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政策及其效果。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十九章农业基础设施政策

1.基本内容:

19.1农业基础设施政策的内涵与目标

19.2农业基础设施政策研究方法和政策工具

19.3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政策演变

19.4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政策效果与经验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学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式和方法;认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了解农业基础设施政策的变迁过程、政策效果;掌握农业基础设施政策的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本章难点是农业基础设施政策的变迁过程、政策效果。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二十章粮食政策

1.基本内容:

20.1粮食、粮食安全与粮食政策

20.2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估方法

20.3近十年我国粮食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粮食、粮食安全和粮食政策的概念;了解粮食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估方法;了解近10年来我国实施的主要粮食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粮食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估方法;

本章难点是近10年来我国实施的主要粮食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二十一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

1.基本内容:

21.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政策目标、研究方法和政策工具

21.2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历史沿革

21.3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基本内容

21.4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实挑战

21.5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未来方向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分析方法;了解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历史沿革,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了解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现实挑战和改革方向;了解分段管理的弊端,掌握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分析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框架和基本内容;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思想;

本章难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分析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框架和基本内容。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二十二章农业资源与环境政策

1.基本内容:

22.1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22.2水资源政策

22.3退耕还林政策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现行的水资源保护政策、退耕还林政策;熟悉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含义;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整体框架体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整体框架体系;

本章难点是我国现行的水资源保护政策、退耕还林政策。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第二十三章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1.基本内容:

23.1贫困的概念、政策工具和研究方法

23.2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演变

23.3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评价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演变;熟悉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评价;掌握贫困的概念、贫困标准的制定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贫困的概念、贫困标准的制定方法;

本章难点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评价。

4.教学建议:

本章知识的实用性强,教学中应多结合现实的现象与问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最新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 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 ?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农业环境政策

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 1、实证研究的方法 2、历史分析方法 3、结构分析方法 4、模型分析方法 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 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 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 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

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 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 第三章 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 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 ?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冲突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碍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独立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无关。 4、量化特征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特点有哪些? 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及特点 1、农业政策目标体系: ?提高并稳定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具有满意公平的生活水平;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 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三、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 ?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 ?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公共物品: 3、宏观调控: 五、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 六、1、可持续发展:①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②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2、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3、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现代“石油农业”模式的反思 ?首先,石油农业的高能耗是极不经济的。 ?其次,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三,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 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①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②以持续性技术为动力。③以经济可 持续性为主导。④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 第七章农业自然资源

《农业政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 2.市场失灵 答案: 1.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 和行动准则。 2.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 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案: 1.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 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 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 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 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

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 一、名词解释: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政策对象 答案: 1.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2.是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3.政策对象是指政策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 二、简答题: 1.简述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政策的基本要素。 答案: 1.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相关性;超前性;时效性;广泛性;主观性;鲜明的政治性; 有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变通性;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正效应与负效应的统一。 2.政策的结构性要素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以及目标实现手段三方面。 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目标

农业经济学在线作业3

农业经济学(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2-18 14:36:37 一、单选题 1. (5分)收入效应是指() ? A. 收入分配效应 ? B. 某种农产品的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未变化,则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将增加,从而也将增加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 ? C. 收入增加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 D. 收入减少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经济学(第2版) 2. (5分)农产品需求富有弹性是指() ? A. Es=0 ? B. Es>1 ? C. 0<Es<1 ? D. Es=∞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经济学(第2版)

3. (5分)“黄箱”农业政策() ? A.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只是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不需要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 B.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由于不是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是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 C.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衰落,这些政策由于不仅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且还要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 D. 标志着传统的以农产品价格支持、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为主的农业保护政策的兴起,这些政策由于不仅要由政府承担不断增加的政策成本,而且还要由消费者来承担政策成本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经济学(第2版) 4. (5分)农业的外部性是指() ? A. 农业的某种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必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农业环境学考试复习重点教学内容

农业环境学考试复习 重点

名词解释: 1.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2.环境问题:广义,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3.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 4.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5.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大气本身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类、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7.阈值:植物在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时,使植物发生伤害的污染物最低浓度。 8.水体:一般意义是指水的积聚体,通常指地表水体,广义的水体也包括地下水体。环境科学中的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水中的生物以及底泥等。

9.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状况,使其丧失或减弱了人类的使用价值的现象。 10.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用mg/L表示。BOD越高,表示水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越多。 11.BOD5:通常采用20℃的条件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水体中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d生化需氧量。 12.COD: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质越多。(重铬酸钾氧化剂测得) 13.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 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14.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具有限制性和可再生性。 15.土壤环境背景值: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16.土壤污染: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17.离子专性选择吸附:在有常量或大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土壤胶体(主要是氧化物胶体)对微量金属(主要是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18.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从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_B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_B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的外部性是指 (5.0 分) B和C -农业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是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自然环境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外部经济环境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 用户解答:农业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是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2.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5.0 分) 就是要使市场价格保持在目标价格的水平上 *必须有一些列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 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事 应该尽快实施 知识点: 用户解答:必须有一些列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 3. 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也无法将他排除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之外 () (5.0 分) 错误正确知识点: 用户解答:正确

4. 农业政策执行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5.0 分) -错误 正确 知识点: 用户解答:错误 5. 农业政策的法制化是指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内容都应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与其相抵触。()(5.0 分) *正确 知识点:用户解答:正确 ■■■■■■■■"■■■■■■■■■■■■■■■■■■■■■■■■■■■■■■■■■■■■■■■■■■■■■■■■■■■■■■■■■■■■■■■■?■■■■■■■■■■■■■■■■■■■■■■■■■■■■■■■■■■■ 6.稳定价格政策是指 (5.0 分) 要熨平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波动 *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防止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知识点: 用户解答: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7. (5.0 分) WT《农业协议》将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蓝箱政策和绿箱政策。() *错误正确

农业概论在线作业1-2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我国90%以上的农林牧渔业分布在以下的年降雨量等值线以东 (500mm) 2.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计划经济原则)。 3.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00公斤)。 4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4:1)。 5. 当前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础地位)。 6.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40%)。 7.地球上谷物生产最多的是(亚洲)。 8. 农作制(系统)是一种(人工开放系统)。 9.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具有(相对有限性)。 10.在世界上我国水产品产量的位次是(首位)。 11.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乔木>玉米>灌木)。 二、多选题 1.当前我国缺粮地区主要是(华南、华东)。 2. 当前世界上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包括(法国、美国)。 3.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投入少、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4.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生产工具与工艺现代化、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 5.中国的农业科技已对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良种、多熟制技术、灌溉技术、化肥制造工艺)。 6.森林的功能是(减少水土流失、生产木材)。 7.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多参照以下模式(韩国、中国台湾省)。

8. 世界上实行东方型小规模现代集约农作制的国家有(日本、以色列、韩国) 9. 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太阳光不是(无限要素)。 2. 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不包括(农村劳力缺乏)。 3.中国农业起源于(7000年前)。 4.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中部平原区)。 5.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是(北美洲)。 6. 耕地的性质是(自然基础上的人工要素)。 7.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先增后减)。 8. 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 9. 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20%-30%)。 10. 关于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农业生产指数的增长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低于发达国家)。 11.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指的是(土地劳力资金)。 二、多选题 1.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与水平是(传统农业阶段、小农经济水平)。 2. 我国东部沿海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气候)。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试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前者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后者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和自助型5种)。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看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和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一章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 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 ?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农业环境政策 第二章 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 1、实证研究的方法 2、历史分析方法 3、结构分析方法

4、模型分析方法 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 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 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 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 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 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 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 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 ?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 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政策三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2.农业政策的概念、内容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 ?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农业环境政策

第二章 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 1、实证研究的方法 2、历史分析方法 3、结构分析方法 4、模型分析方法 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 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 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

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 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 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 第三章 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 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 ?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冲突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碍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互独立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无关。 4、量化特征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特点有哪些? 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目标体系及特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 (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②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 概念: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效益的临界值,代表着某项农业技术能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经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表明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值:在经济上能否取得收益的数量界限。当具体数值表明产出>投入时,才能获得经济效果。表达式如下: 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0 或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1 多方案时以被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经济临界,表达式为: 经济效果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果-机会成本≥0 4.生产力系统的三大规律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政策: 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正误性。③时效性。④表述性政策的三要 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府对农业实行干预的内容包括: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 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 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 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 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1. 公共选择理论2.委托一代理 理论3. 组织行为理论 xx 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决策模型三、系统模型四、过程模型 五、精英模型 农业政策的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xx 的农业政策目标:1、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3、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 4、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xx 农业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人(农产品补贴)、 3、增进社会福利、 4、农村发展 欧盟农业政策目标:1、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3、稳定农产品市场4、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转基因食品) 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 农业政策手段体系: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

农业政策学试题标准答案

农业政策学试题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 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2.农业政策问 题 所谓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3.农业政 策执行 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4.支持价 格政策 支持价格政策又称为保证价格政策,其政策原理是: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进行干预:如果市场价格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则政府就出面以最终消费者的身份按保证价格实行敞开收购,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这个价格 就称为保证价格或支持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后边的括号内) 1(政策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即(C) A政策理论、政策科学、政策分析 B政策目标、政策科学、政策手段 C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

2(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过程中提出的“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是在确定了总目标的情况下,走小步,不停步,注意探索,稳步前进,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不断修改与补充。这种政策可以用哪个模型解释,(B) A理性决策模型 B渐进决策模型 C过程模型 3(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A) A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 B农业政策科学性评估、农业政策客观性评估、农业政策准确性评估 C农业政策影响评估、农业政策成本评估、农业政策效率评估 4(农业政策调整,是指依据农业政策评估的结论,对实施中的现行农业政策作某些必要的(B)的动态过程。 A补充、修正 B补充、修正或终止 C终止 5(我国目前农业地流转专指农户承包地(B)流转。 A所有权 B使用权 C产权 6.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是(C)。 A帕累托最优 B增加社会福利 C市场失灵 7.国内价格政策手段的具体实施有(A)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正误性。③时效性。④表述性 政策的三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 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 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府对农业实行干预的内容包括: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 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 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 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2.委托一代理理论 3.组织行为理论 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决策模型三、系统模型四、过程模型 五、精英模型 农业政策的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中国的农业政策目标:1、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3、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 4、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美国农业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人(农产品补贴)、 3、增进社会福利、 4、农村发展 欧盟农业政策目标:1、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3、稳定农产品市场4、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转基因食品) 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 农业政策手段体系: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 法制手段 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政策或结构政策手段 农业政策执行模型:1.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2.浴盆模型 3.互动模型 4.循环模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四大因素。 浴盆模型: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其失效可分为三阶段: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 互动模型: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 循环模型:执行过程包括三个不同阶段:1、纲领发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直线单向的过程;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1.农业政策方案评估2.农业政策执行评估 3.农业政策效果评估(1)农业政策影响评估(2)农业政策效率评估农业结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

中农大网络学习指导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网络学习指导(第4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1-22 10:15:27 一、单选题 ? A. 工作指导 ? B. 教育思想 ? C. 办学方针 ? D. 办学理念 ? A. 60 ? B. 20 ? C. 80 ? D. 40 1. (5分) 中农大网院的( )是:以质量为中心,改革创新、规范管理、适度发展、办出特色。 2. (5分) 新生入学后需预付不少于( )学分的学费。 3. (5分) 学院在每个学期期末会组织考前辅导,提供语音在线辅导或文字辅导资料,并放在相应 课程的( )栏目中,供同学们下载。

? A. 网上学习 ? B. 考试计划 ? C. 辅导资料 ? D. 毕业论文 ? A. 有考试违纪行为的考生, 其相关科目的考试成绩无效 ? +34826 880A 蠊 E ?Z= ? ? B. 有作弊或协同作弊的考生,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记过 ? C. 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考试者,取消统考资格 ? D. 有考试作弊行为的考生,当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无效,并视情节严重情况给予停考1-3年的处理 ? A. 日本 ? B. 美国 ? C. 英国 ? D. 亚洲 ? A. 新生通道 ? B. 学习指南 ? C. 学生论坛 ? D. 我的课堂 4. (5分) 下列有关统考考生违纪情况处理及处罚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5. (5分) 学术界普遍认为,远程教育起源自19世纪中叶的( ),是以函授教学形式进行的。 6. (5分) 课程论文的题目可以在( )下载。

? A. 心情随笔 ? B. 英语对对 碰 ? C. 考风考纪 ? D. 在线问答 ? A. 课程通知 ? B. 学习过程统计 ? C. 课程讲解 ? D. 课程评价 ? A. 3 ? B. 4 ? C. 2 ? D. 1 7. (5分) 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教学教务相关问题时,可以在( )栏目提出。 v31254 7A16 稖D)21516 540C 同 / 8. (5分) 学生在( )页面里点击“在线作业”或“作业”,选择相应的套数,点击进入作业页面。 完成后点击下方的提交即可。 9. (5分) 课程考核不通过、缺考的学生,可以申请补考,每门课程最多可申请( )次补考。 10. (5分) 通过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是中农大网院本科在籍生(专升本、高 起本的学生)申请成人本科( )的必要条件之一。

全国2020年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

全国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课程代码:0255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政策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处的领域不同,政策可划分为() A.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B.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 C.一般政策和特别政策 D.阶级政策、政党政策、国家和政府政策 2.下列农业法规中,属于农业部门规章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B.《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C.《粮食收购条例》 D.《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3.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是() A.家庭承包经营 B.集体经营 C.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D.国有农场经营 4.关于农业承包经营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转让,但不能转包 B.可以转包,但不能转让

C.既可以转让,也可以转包 D.既不能转让,也不能转包 5.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 A.优势项目 B.龙头企业 C.商品基地 D.运行机制 6.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摆在首位的是() A.提高农产品品质 B.合理调整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结构 C.使农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布局 D.保证粮食总量平衡 7.对商品种子生产和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其实质是() A.规范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 B.维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C.确定种子市场的准入资格 D.维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8.根据种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 B.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但必须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C.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但必须经专家鉴定 D.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9.关于地方农产品最低保护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得低于国家最低保护价 B.不得高于国家最低保护价

农业工程导论-在线作业1-4

农业工程导论-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工智能、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仿生学、进化计算和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高度综合与集成。 2. 新型育雏保温成套设备由(主机)、供热系统、保温系统、控温系统、热风循环除臭系统等组成。 3. (1889)年,美国人伯格首先发明了底盘与蒸汽机底盘相似的拖拉机── “巴加”号拖拉机,由芝加哥的查特煤气机械公司试制成功。 4. 马克思指出:“(农业)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5. 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是转变养殖业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6. 农业装备工程为(二)级学科。 7. 设施园艺在我国长期以来也称其为(“保护地栽培”)。 8. 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9. 增施二氧化碳技术,早已在理论上解决,并在实验室获得成功,对作物生长增产效果明显,但在大田作物中无法实现,而大棚温室为其应用提供了可能,全国各地的试验证明,增施二氧化碳可提高作物产量(30%~50% )。 10. (执行机构控制)是对于执行机构最广泛的定义:一种能提供直线或旋转运动的驱动装置,它利用某种驱动能源并在某种控制信号作用下工作。 11. 在有机认证土地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中,有3个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即(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 12.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13. (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也随之带来了畜禽粪便和污水的急剧增加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孽生,污染环境,影响人、畜健康,养殖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凸显。 14.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15. (暖床)是依据猪的呼吸、头颈、躯体不同部位所需适宜温度的不同而设计的。 16. 机械冷库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库房建筑结构;有一套制冷机组,可认为设定恒定的温度;(造价高,耗能)、为永久性建筑结构。 17. 常规的蛋鸡阶梯式笼养工艺土建(投资高,占地多)生产效率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18. (传统)的控制方法建立在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之上。 19. 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的工程,是以(机械工程)为主导。 20. 第一代农业工程中国准备委员会年份是(1951)。 农业工程导论-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家庭副业)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农牧区的畜禽棚圈都很简陋, 靠个人经验搭盖,谈不上规划设计。 2. 1978年在北京(玉渊潭)兴建了第一栋大型钢架连栋玻璃温室。 3. 雏鸡笼:笼养育雏,笼门设在前面,笼门间隙可调范围为2~3厘米,每笼可容雏鸡(30 )只左右。 4. 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大好环境下, (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我国畜牧工程学科全面发展和腾飞阶段。 5. (农业装备工程)是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工业发展而成立起来一个新兴学科。 6. 整个系统在控制系统和保温系统的共同调节作用下,使育雏室始终保持幼雏成长所需的最佳(温度和湿度)。 7. 还要对贮藏的产品进行定期检查,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不耐贮的新鲜果蔬产品每间隔(3~5d )检查一次,耐贮性好的可15d甚至更长时间检查一遍。 8. (设施农业)是使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因素、使植物获得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从而延长生产季节,获得最佳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9. 利用制冷机组和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库房,保持(恒定的低温)来进行贮藏——机械冷藏 10. (机电一体化)摒弃了常规包装机械中的繁琐和不合理部分,而将机械、微机、微电子、传感器等多种学科的先进技术融为一体,给包装机械在设计、制造和控制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包装机械的现状。 11. 尤其是近5 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 科技兴农的热潮,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相关政策也向农业倾斜, 再加上(2001 )年中国加入WT O,实现了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一体化。 12. 从控制理论学科发展的历程来看,该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40~60年代的(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题目类型:材料分析;判断;简答;论述 第一章绪论 1.农业的根本特性: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依靠光合作 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矿物质养料转化成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并繁殖后代,由此构成生生不息的植物世界。 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产品由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社会成员,凭借一定的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出来;然后通过交换和分配,部分投入消费领域,部分又重新成为劳动对象而回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如此周而复始。 2. 农业的地位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B、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 C、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A、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B、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3)农业份额下降与农业的经济地位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 B、农业份额下降不等于农业重要性下降 (4)农业比重下降规律的原因 A、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不必保持原来的规模,一部分人会从事其他产业的劳动。 B、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 C、农业比较优势下降,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下降。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 (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 (3)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 (4)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 4. 农业的多功能性 (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安全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 农产品供求均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 2.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供给: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