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是热带草原气候

哪些地方是热带草原气候
哪些地方是热带草原气候

哪些地方是热带草原气候

1、中东地区的亚热带沙漠气候和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分别是什

么呀?

中东主要是亚热带沙漠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

陆内部的信风影响,降水少。

中东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

大陆性气候,没有亚热带草原气候分布。

“中东地区”或“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

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

欧大陆西南部的地区。“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

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2、乞力巴扎罗山在哪里?是不是热带草原气候?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是一个火山丘,高5963米,面积756平方公里,它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坐落于南

纬3度,距离赤道仅300多公里。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国家

公园和森林保护区占据了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及周围的山地森林。乞力

马扎罗山国家公园由林木线以上的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6个

森林走廊组成。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那里生活着众多的哺乳

动物,其中一些还是濒于灭绝的种类。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远远望去,乞

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

在斯瓦希里语中,乞力马扎罗山意为“闪闪发光的山”。它的轮廓非常鲜明:缓缓上升的斜坡引向一长长的、扁平的山顶,那

是一个真正的巨型火山口——一个盆状的火山峰顶。酷热的日子里,

从很远处望去,蓝色的山基赏心悦目,而白雪皑皑的山顶似乎在空中

盘旋。常伸展到雪线以下飘渺的云雾,增加了这种幻觉。山麓的气温

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故有“赤道雪峰”之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乞力马扎罗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没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乞

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

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跟据气候的山地垂直分

布规律乞力马扎罗山基本气候由山角向上至山顶分别是由热带雨林气

候至冰原气候。风景包括赤道至两极的基本植被。因为位于赤道附近

所以植被从热带雨林开始。气候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分布。

3、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有什么区别

一、气候特性不同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表现为“终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表现为“终年少雨”。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征都表现为“一年中分明

显的干湿季”,所以这两种气候类型的特征都是“终年高温,一年中

分明显的干湿季节”。

二、海陆热力性质不同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

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每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降水丰富为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冬夏季风,当盛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时,降水丰富为雨季。

三、地域分布不同

热带草原气候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非洲中部地区,除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地区之外都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另外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地区、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周围地区,北美墨西哥地区也都有分布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就没有这么广泛了,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包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地区。

(3)哪些地方是热带草原气候扩展资料: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尤

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

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逊河下

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

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

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

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

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

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

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另外,在大洋上也会

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

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高山地区,气温较低,但其年变化仍很小。

这些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出现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的气候,呈

现出类似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最为丰富多彩。分

旱雨两季。

4、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什么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

5、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属于较为特殊的气候类型分布区,地处赤道

附近应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究其

原因,东非高原与同纬度地区(如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来群岛、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等)相比,其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由于地势

较高,改变了此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

降水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因此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此,导致东非高原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

6、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它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它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原因是东非高

原海拔高,受地形影响空气上升减弱,在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地

方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7、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别的经纬度

多少,分布地区。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它分布于热带干湿

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

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

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

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

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

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

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

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

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

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高考地理备考技巧: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

高考地理备考技巧: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1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这里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而当赤道气团控制时,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的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于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春秋极短。 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气候、萨瓦那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间。这里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时,位于信风带下,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干季。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赤道低气压带移来,有潮湿的辐合上升气流,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湿季中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000mm左右,降水变率很大。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18℃以上,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气温最高,为热季。 2相同点 1.气候特征上

两种气候类型都是长夏无冬,全年气温高。降水较多,集中于夏半年。一年中有明显的降水季 节变化特征。 2.分布地区 都在热带地区,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信风带内(热带季风气候只局限于北半球)。 3不同点 1.气候特征差异 (1)年降水量的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大于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mm~2000mm,降水变率取决于夏季风强弱的不听和热带气旋活动次数的多少。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750mm~1000mm,降水变率很大。 (2)雨季的长短不同。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有6个月以上。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通常不到6个月,且每年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而且,热带季风气候雨季的降水量比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降水量更为集中。 (3)降水过程不同。一般来说,热带季风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具有突变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具有渐变的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探究 雅安市汉源县第一中学地理组刘从山 气候的成因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其中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中学教材上简单表述为“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分为干湿两季”,而实际上世界各地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有差异的,较复杂,归纳如下: 一、澳大利气候成因举例: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其主要成因为: 1、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交替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分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 2、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东北部的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最东南端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度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称亚热带草原气候) 4、回归线大陆内部和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即具有季风性质),但季风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的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度性(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 二、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度至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度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1.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北纬10度至北纬20度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南纬10度至南纬20度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②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但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着。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着,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五种特殊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分析后,我们可以把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分布”地区的成因归纳为季风型、热带锋型、副高型、垂直地带型和背风坡型五种类型,供大家一起商榷。 一、“季风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张弟明发布时间:2010-8-317:22:58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1)低压信风型:地带性 南、北纬100—200(或回归线)之间,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干夏湿。如非洲100N—20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非洲100S—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夏季,北半球的东北风(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辐合而成)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降雨量有所不同,巴西高原降雨较多,可达1100mm以上,澳大利亚北部较少,只有750mm。 (2)信风副高型:非地带性 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0S—300S),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大陆内部气温相对较低,且因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温更低,在大陆南部形成的高压与东部洋面上的副热带高气压连在一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 (3)副高西风型:非地带性 分布在300S—350S之间,如澳大利亚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狭窄地带,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北移的湿润的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注意:冬湿夏干)。实际上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的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于地中海气候。 (4)赤道高原型(地势高型):非地带性 在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南、北纬100之间),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大多在30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年均温多在100C—150C左右),上升气流微弱,降水相对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从而形成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的是:该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类此) (5)背风型:非地带性 在澳大利亚大分岭西侧、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西部,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由于这些地方均处在回归线附近的信风带内,受信风的影响很大。当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掠过辽阔的洋面时,受其影响而变得温和湿润。 信风登陆后,在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在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雨影区。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啊?0爸 洹V漳旮呶露嘤辏 髟缕骄 略?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癈。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洹6源搜 岵 晌剩骸俺嗟赖推 勾 囊贫 段 窃谀媳蔽?0耙阅冢 窃趺纯刂迫却 菰 虻哪?”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癗至20癗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癝至20癝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张弟明发布时间: 2010-8-3 17:22:58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1)低压信风型:地带性 南、北纬100—200(或回归线)之间,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干夏湿。如非洲100N—20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非洲100S—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夏季,北半球的东北风(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辐合而成)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降雨量有所不同,巴西高原降雨较多,可达1100mm以上,澳大利亚北部较少,只有750mm。 (2)信风副高型:非地带性 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0S—300S),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大陆内部气温相对较低,且因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温更低,在大陆南部形成的高压与东部洋面上的副热带高气压连在一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 (3)副高西风型:非地带性 分布在300S—350S之间,如澳大利亚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狭窄地带,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北移的湿润的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注意:冬湿夏干)。实际上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的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于地中海气候。 (4)赤道高原型(地势高型):非地带性 在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南、北纬100之间),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大多在300 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年均温多在100C—150 C左右),上升气流微弱,降水相对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从而形成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的是:该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类此) (5)背风型:非地带性

高考地理气候特点及成因的简答题考点梳理

高考地理气候特点及成因的简答题考点梳理 1. 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 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 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 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 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oN。 7. 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热带草原气候探讨

(一)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是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 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 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 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 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 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 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简版)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气候分布中应注意的几个地区 气候分布及成因一直是学习的难点、考试的热点。现在考试中考查常规的分布规律已很少见,而一些非常规的分布在各类资料、各类试题中已开始凸现,笔者总结如下。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干季和旱季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湿季和雨季的区别就大了。以热带季风气候的孟买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巴马科为例,孟买的雨季月降水量可达600mm,而巴马科却只有250mm。从年降水量来看,孟买大约是巴马科的两倍。 降水量的差别也直接反映在植被上,热带季风气候因为降水多,所以水热充足,能够生长高大的乔木,是热带季雨林;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较少,水热条件较差,只能大面积地生长草本植物,以热带草原为主。 降水量的差别还反映在地表河流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下,河流密布,流量较大;如中南半岛上河流就较多,而热带草原气候地区流出的河流,比如尼罗河,尼日尔河等,水量就要小很多。 两者的区别总结如下: ⑴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毫米~1000毫米。 ⑵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干、湿季明显。 ⑶从降水过程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⑷从降水的集中程度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季节变化大。 ⑸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造成的。 ⑹从分布上看: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等,在亚洲几乎缺失。 ⑺从景观上看:热带草原气候在旱季时草原枯黄,景观类似热带沙漠;热带季风气候在旱季仍有一些常绿的植物存在,干旱不太显著。 ⑻从最少月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没有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乔木;热带草原气候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张弟明发布时间:2010-8-317:22:58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1)低压信风型:地带性 南、北纬100—20°(或回归线)之间,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干夏 湿。如非洲10°N— 20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非洲100S—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夏季,北半球的东北风(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辐合而成)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降雨量有所不同,巴西高原降雨较多,可达1100mm以上,澳大利亚北部较少,只有750mm (2)信风副高型:非地带性 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S—300S),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大陆内部气温相对较低,且因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温更低,在大陆南部形成的高压与东部洋面上的副热带高气压连在一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 (3)副高西风型:非地带性 分布在30°S-350S之间,如澳大利亚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狭窄地带,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北移的湿润的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注意:冬湿夏干)。实际上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的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于地中海气候。 (4)赤道高原型(地势高型):非地带性 在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南、北纬100之间),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大多在30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年均温多在100C- 150C左右),上升气流微弱,降水相对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从而形成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的是:该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类此) (5)背风型:非地带性 在澳大利亚大分岭西侧、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西部,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由于这些地方均处在回归线附近的信风带内,受信风的影响很大。当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掠过辽阔的洋面时,受其影响而变得温和湿润。信风登陆后,在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在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雨影区。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降水量在2000mn以上,西侧仅1 000mn左右,故西侧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哪些地方是热带草原气候

哪些地方是热带草原气候 1、中东地区的亚热带沙漠气候和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分别是什 么呀? 中东主要是亚热带沙漠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 陆内部的信风影响,降水少。 中东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 大陆性气候,没有亚热带草原气候分布。 “中东地区”或“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 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 欧大陆西南部的地区。“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 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2、乞力巴扎罗山在哪里?是不是热带草原气候?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是一个火山丘,高5963米,面积756平方公里,它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坐落于南 纬3度,距离赤道仅300多公里。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国家 公园和森林保护区占据了整个乞力马扎罗山及周围的山地森林。乞力 马扎罗山国家公园由林木线以上的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6个 森林走廊组成。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那里生活着众多的哺乳 动物,其中一些还是濒于灭绝的种类。 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基博,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远远望去,乞 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

热带草原气候的几种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的几种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就是和地中海气候成因一样,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可以说由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总结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 ②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但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 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 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 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