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二汇总含答案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二汇总含答案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二汇总含答案

2019年宝山区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8分)

李氏山房藏书记(宋)苏轼

①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

②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②,然后得闻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③,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面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

③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A)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④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注释】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會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③倚相∶春秋时楚国的史官。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④倍蓰(xi):超过数倍。蓰,本意为五倍,此处泛指。

21.可填入第①②段末尾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哉耳 B.矣乎 C.乎也 D.耳矣

22.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中人捋李公择当年读书处取名为李氏山房。

B.李公择读书循流探源、含英咀华,获益良多。

C.李公择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事迹闻名于当世。

D.李公择将书卷藏于僧舍是为了供后来者阅读。

23.下列对文章运用材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象犀珠玉与金石草木等各有利弊突出书的功能价值。

B.以老聃、韩宣子、季札等事例说明古人能够博览群书。

C.以作者听闻老儒先生手抄勤读来批评近岁市人不读书。

D.第②段详写先秦圣贤,而同时代学风因众所周知略写

24.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第①②段的作用。(4分)

25.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8分)

21.(C)(1分) 22.(C)(2分) 23.(A)(3分)

24.(4分)第①②段为下文叙述李公择的行为,阐发正确的读书主张张本。(1分)第①段通过与象犀珠玉、金石草木对比,突出书对于人的巨大功用,与第③段叙述李公择读书带来了积极作用,还有“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等语句相照应。(1分)通过对比批评同时代人不重视读书的习气,与最后一段倡导勤奋读书的主张相照应。(1分)以议论引出人事,由反面现象提出正面主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1分)

25.(3分)(3分,答到一点给1分)应李公择的请求为李氏山房作记;推崇李公择将书卷藏于僧舍的行为是仁者之心;表明自己将阅读李公择藏书来自补的心愿;让后来者明白古人读书之难,规劝当世学人改变有书不读的社会习气。

白话译文

象牙、犀角、珍珠、美玉这些奇异珍贵的物品,虽然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却不实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虽然具有实用价值,用过之后就会破损,取来就会用完。既能愉悦人的耳目又具有实用性;用过不会破损、取来不会用完;有贤能的人和无贤能的人都可以依凭各自的资质而各有所得;道德高尚的人和聪明睿智的人都能凭借各自的天分而各有发现;资质天分不同但是只要求取就不会没有收获的,大概只有书籍了吧。

自从圣人孔子开始,人们的学习都一定是从读书开始的。在那个时代,只有东周王室的柱下史老聃称得上拥有很多的书。韩宣子出访鲁国,才见到《周易》《象魏》和《鲁春秋》。季札出访地处中原的鲁国,这才得以欣赏到风、雅、颂的演奏。而楚国仅有左史倚相,能读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三皇五帝时的艰涩难懂的古书。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能够读到儒家六部经典之作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他们的学习条件可以说是非常的困难。然而他们都熟习礼制和音乐,在道德上具有深厚的修养,这些都不是后代的读书人所能企及

的。

自从秦汉以来,著书的人越来越多,纸张和文字笔画一天天趋于简便,因而书籍也随之日趋丰富,读书的人没有哪一个没有书的,然而学习、读书的人却越来越不认真,这是为什么呢?我还赶得上见到那些老一辈的儒学先生,据说他们小时候,想要找《史记》《汉书》也找不到;有幸借到了,都要亲自动手抄写,日夜背诵,唯恐抄不完、背不熟就要归还了。近年来书商间相互辗转翻刻刊印书籍,诸子百家的书,每天都有千万流传于世。对于读书人来说,当今的书是这样地多又是这样地容易得到,照理说他们的文章词采和学术造诣,应当比古人好上许多倍。可是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士子,全都把书捆扎起来而不去阅读,言谈空洞无物;漫无根底,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好友李公择,年轻时曾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中的僧舍里读书。公择离开以后,山中的人怀念他,便把他住过的地方命名为“李氏山房”。那里的藏书共有九千多卷。公择已经广泛地涉猎了各类图书,探讨了它们的源流,采撷了其中的精华,并且仔细品尝了其中的美味,化为已有,体现于文章中,表现在行动上,因而闻名于当世。可是那些书依然像它们本来的样子,并没有丝毫的损毁。公择打算把这些书留传给后来的人,供他们对书籍无限的需求,从而满足他们的才智和天分所应当得到的知识。所以不把书藏在家里,而是藏在他从前住过的僧舍中,这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苦心。

我已经衰老多病,对于社会没有多大用处了,只希望能有几年的闲暇,遍读李君藏书中我还没有见过的书。而庐山本来就是我希望游览而一直没能去成的地方,大概我将终老于此了。我把公择的藏书全都翻出来,拾取他剩余弃置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也许会有所收益吧!而公择要我写篇文章作为他的庐山藏书记,于是才写下了上面的一席话,让后来的人得知以前的君子见到书的困难,而当今的读书人有书却不读,是非常可惜的。

崇明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原才

曾国藩

①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②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

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①,所从来久矣。

③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④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

然也,凡一命②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⑤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①雠:应答,响应。②一命:泛指官职低微。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哉B.兮C.焉D.乎

2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良的社会风气最终会无法抵御。

B.风俗习惯在民风形成中至关重要。

C.社会风尚的影响由小及大逐渐增强。

D.社会风尚的建设过程缓慢经历漫长。

2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24.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好义之士都有能力转变、选拔并培养人才。

B.选拔人才并且培养是为君、为官者之责任。

C.“移十人”“拔十人”至“移百人”“拔百人”,层递中凸显选拔人才之可能性。

D.“高明之地者”与“一命之上”并举,点明移风易俗、培养人才的责任所在。2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21.C 22.C

23. 以水、火比喻普通民众,以湿地、干燥之物喻指贤者倡导之仁义方向,以水流向湿地、火趋向干燥之物形象地论证了贤者教化民众的作用,进而说明培养人才之重要作用。

评分说明:“以水、火比喻普通民众”“以湿地、干燥之物喻指贤者倡导之仁义方向”“以水流向湿地、火趋向干燥之物形象地论证了贤者教化民众的作用”“说明培养人才之重要作用”1点1分。

24.A

25.文章开篇点明人才培养之重要,再以古今对比突出先王之治天下,注重人才培养,由此批驳当今之在势者“无才”之说的谬误。接着分析培养人才的可能性以及责任所在。最后提出希望,呼吁当权者、士大夫采纳己言。

评分说明:“文章开篇点明人才培养之重要”“以古今对比突出先王之治天下,注重人才培养”“批驳当今之在势者‘无才’之说的谬误”“分析培养人才的可能性以及责任所在”“提出希望,呼吁当权者、士大夫采纳己言”1点1分。

作品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

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能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追逐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势所趋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因此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而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回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

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如果他的智能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然而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如果采取我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就会认真小心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稍有闪失,就会败坏风尚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虹口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官方版)(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4分)

楮亭记

[明] 袁中道①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②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③,嗅之狂酲④,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⑤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缯,可以颒⑥面,其用亦甚夥⑦。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冷冷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⑧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

犹当改而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⑨之哉?日将九锡⑩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选自《珂雪斋集》)注释:

①袁中道,明代文学家,主张“性灵说”。②枳:停留。③商丘之木:《庄子·人间世》中“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④酲:指喝醉神志不清。⑤枅栌:指方木。⑥颒:洗脸。⑦夥:多。⑧樾:树荫。⑨宥:通“侑”,酬答。⑩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哉

B.也

C.焉

D.耳

21.下列有关“楮树”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楮树成荫较早,所以在亭旁种植它。

B.楮树的子可以用来绘染,它并非无用之材。

C.楮树叶有手掌那样大小,树荫可以遮蔽整个亭台。

D.作者日日陶醉于楮树的树荫之中,对其钟爱有加。

22.对作者提到“商丘之木”用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提及《宥老楮》诗,意在说明楮树之有用,为进一步赞美张本。

B.作者以为楮木虽不能与松柏桃李媲美,但也不像商丘之木于人无用。

C.作者用“商丘之木”的典故强调材之有用无用是随具体情况而定的。

D.作者借“商丘之木”的典故,为后文进一步阐述楮木的作用做铺垫。

23.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鉴赏第②段画线句。(4分)

24.依据第①段中对楮树“界于材与不材之间”的论述,推测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3分)

20.D

21.A(原文“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楮树原本就有,作者是想建一座亭子用来纳凉。)

22.C(对典故的作用阐述错误)

23.可以从比喻、动静、描写、对比、整散等角度鉴赏。

24.文中说楮树可造纸制衣入药洗面等作用,是为“材”;可从树的角度而言,木质疏松,不能建造之用,是为“不材”。作者表面写楮树,实则指自己,隐隐表达了对人才生存环境的思索,而一旦有人赏识,便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金栗园后面,有一个二十多亩的莲池,水边有一个园子,楮树生长的茂盛。我想要在那建一个小亭子以乘凉,有的人劝我说:楮树不是一种可做木材的树,最好把它砍伐了,种上松柏。我回答说:松柏长的很慢,很久才有阴凉,我怎能等得了。有的人又建议:种桃树李树。我回答:桃树李树成阴,也需要等四五年,道人云游四海,像云一样游走,怎能滞留于一处呢。我需要的是现在可以用来乘凉的。楮树虽然不能作为木材,也不像商丘的树木,闻了之后让人狂醉三天而不能自己。也介于可作为木材和不可作为木材之间。用它做木材,那

么不能用来作为顶梁柱。不把它作为木材,那么它的皮可以做纸,结的子可以用药,也可绘染,洗脸,用处还是很多的。以前苏轼作《宥老楮》诗,大概也是来源于此种说法。

今年夏天,非常热,呆在前面的堂屋像火烧的一样,到了这个地方却清风送爽,凉快无比。而且楮树叶都有手掌那样大小,荫凉的地方很大,整个亭台都在树荫之下。种植了竹子作为亭子,亭子上盖着箬叶,那么阳光就遮住了,还可以避雨。太阳西下,茂密的树林隐藏着酷烈的阳光,树叶中的小鸟因为热在鸣叫着,低沉的气氛就像是深山老林一样。这几天以来,在楮树下纳凉就像穿衣吃饭一样,不能有一天停息,非常合乎我的心意。自己思量种植别的树木,还是应当种植楮树,而且到了现在,楮树已经长得繁盛茂密,难道不只能感谢它的吗?那么就用最高的殊荣对待它,所以把它取名叫做“吾亭”(我的小亭子)。

普陀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官方版)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13分)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①道京师而东,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②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③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 ]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有删节)【注】①狃:贪。

21.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2. 可填入第③段画线句空格处的语气词是()。(1分)

A. 矣

B. 焉

C. 也哉

D. 而已

23. 对第③段画波浪线的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慨叹士人大多不能处理好“义”与“节”。

B. 挖掘历来人们在仕隐之间难以选择的原因。

C. 指出隐者的安于现状会被指责为“遗弃世事”。

D. 剖析仕者为利益所牵而留恋官位的不良心态。

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A. 第①段开头

B. 第①段末尾

C. 第②段末尾

D. 第③段末尾

25. 综观全文,分析其中“记园亭”“论仕隐”两者之间的关系。(4分)

21.运用排比句等整句;表现草木建筑或清幽或华丽的美景,突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的特点;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22.D 23.B 24.C

25.作者借记园亭表达了士“不必仕,不必不仕”的观点,认为能报效国君,则出仕行义求志,不能则不必贪恋官禄,归隐养生治性。记园亭的地理位置、景物建筑、物产养殖、规模用处及修建经过,都突显其既便于出仕,又适于归隐的特点,为引出议论作好铺垫。园亭的特点和作者的议论都表明张氏先人为子孙考虑深远周密;而张氏先人建此园亭的远见卓识和泽及子孙的功德也证明了作者见解的正确性。(“记”“论”的具体内容各1分,两者关系2分)

白话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商丘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

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遗风。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青浦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1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

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

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

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①。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②。阮孚之放也,

而好蜡屐③。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2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

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

王涯之复壁④,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3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⑤,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

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

感耳⑥,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4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⑦里,而其被服礼义⑧,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

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

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注】①结髦:织毛物②锻炼:打铁。③蜡屐:制鞋子。④桓玄打仗时把书画放在

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书画藏在夹墙中怕被人发现。⑤书:书画。⑥百鸟的鸣叫声从

耳边掠过。⑦戚:皇亲国戚。⑧被服礼义:牢记并遵循礼仪。

21.可填入第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哉

B.也

C.乎

D.耳

22.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宝绘堂坐落在驸马都尉王晋卿住宅的东面。

B. 宝绘堂收藏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的书画。

C. 苏轼年少时轻视富贵生死而特别看重书画。

D.驸马都尉王晋卿喜爱诗书也喜欢与人角斗。

2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A.第1段末尾

B.第2段末尾

C.第3段末尾

D.第4段末尾

24.分析第1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3分)

25.概述本文的写作思。(4分)

(五)21-25题(13分)

21.D(1分)22.D(2分)23.C(3分)

24.答案示例:第①段用了引证和例论的方法。作者引老子的话证明圣人不曾废除五色、五音、五味和驰骋田猎,又列举刘备嵇康阮孚等人都有声色臭味而乐此不疲的事实,论证了“君子可以寓意于物”的观点。

25.(4分)答案示例:①直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②又言“不可以留意于物”,例证说明留意书画必生祸患,③陈述苏轼年少时过分留意书画的教训,④希望王晋卿不要沉溺于书画,从而远离祸害。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

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

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

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

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

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

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

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

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松江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贵生书院说①(明)汤显祖

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 ?

②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视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宝而奉之。知此则思生生者谁,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治天下如郊与禘②,孝之达也。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宝此位?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

③然则天地之性大矣,吾何敢以物限之;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坏之。《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可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

④吾前时昧于生理,狎侮甚多。受命以来,偶读至伊尹③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乃叹曰:谓之天民,当如是矣。”始知“君子学道则爱人”。故每过郡县,其长吏及诸生中有可语者,未尝不进此言。而徐闻长熊公④,爱人者也。此邑士气民风,亦自惇雅可爱,新会以南为第一县。且排徊于余,不忍余去也。故书《贵生说》以谢之。

【注】①贵生书院;汤显祖谪官徐闻典史。修葺责生书院。②郊与禘: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③伊尹,商汤臣,佐汤伐夏。④熊公:熊敏,江西新昌人,徐闻知县。

2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 也

B.乎

C.焉

D.耳

22. 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引用孟、孔的话论述“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仁孝”的重要性。

B.通过孟、孔的话强调“仁孝”的重要性,直接揭示自贱的原因。

C.用孟、孔的话阐释“知生则贵生”的道理,强调“知生”的重要性。

D.引用孟、孔的话进行对比,论述“大人之学在于仁孝”的重要意义。

23. 分析第③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3分)

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先前对生活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态度亲昵不够庄重。

B.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C.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轻视侮辱。

D.我先前对生理的规律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25. 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21.(1分)A 22.(2分)C

23.(3分)答案示例:第②段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从反面强调我们应该知生、贵生,并引用《尚书》之语,强调自身心行端正对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性,最后得出不知贵生会导致仁孝之心全部丧失的结论。评分说明:论证方法1分;分析2分。

24.(3分)B

25.(4分)答案示例:汤显祖主张“贵生说”,希望徐闻学子以及徐闻知县都能“学道而

爱人”,使士民重视珍惜生命,讲习礼义,尊重人的自身价值,淳雅民风。作者写此文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此题属于根据文言文文意选择虚词填空的题目,根据对文意的把握“何”一般和“也”连用,表示反问语气。故答案选A。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及论述方法的理解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认真研读文本,然后结合对选项的把握和理解进行辨析。选项A,引用孟、孔的话论述“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仁孝”的重要性。理解有误。强调的是“知生”的道理;选项B,“直接揭示人自贱的原因”理解有误,本段文本中不没有解释人自贱的原因;选项D,论述“大人之学在于仁孝”的重要意义,理解有误。应是论述“知生则贵生”的道理。故答案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作答这类试题一般要注意先明确论证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本题题干问的是:分析第③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根据对第三段内容的把握:《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这是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尚书中的话论证了人“知生和贵生”

的重要性。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结合对选项的理解和辨析,这样才能准确作答本题。选项A,我先前对生活的道理不够明白。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吾前时昧于生理”中的“生”是生命的意思;选项C,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轻视侮辱。理解有误,应该是对待生命的轻慢;选项D,我先前对生理的规律不够明白。理解有误,应该是对“生命”。故答案选B。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概括和分析。本题题干文的是:简析本文的创作意图。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考生应该扣住以下文本内容: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可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根据以上文本内容,考生可以从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铸造民风等角度加以概括即可。

徐汇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待漏院记(宋)王禹偁

①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①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②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 有思乎?

②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③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③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④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④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⑤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漏:古代计时器。②哕哕:拟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③眚:日食或月食,引申为灾异。④重瞳:相传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子,此指皇帝。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且

B.所

C.其

D.也

22.对第②段贤相待漏时思虑的分析,都符合文意的一组是()。(3分)

①安泰百姓,并吞四夷②消弭战患,开垦荒田

③举荐贤能,贬斥奸佞④辞官消灾,严惩罪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3.下列成语与第③段描述的奸相不吻合的一项是()。(1分)

A. 恩将仇报

B.以权谋私

C. 党同伐异

D. 阿谀逢迎

24.赏析②③两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4分)

25.结合内容,分析第④段的作用。(4分)

(五)13 分

21.(1 分) C 22.(3 分)选 D 3 分,选 A 或 B 2 分 23.(1 分) A 24.(4 分)答案示例:前者生动刻画出贤相为国计民生而焦虑、时刻准备上朝答对的神态,后者刻画了奸相为一己之利而烦忧那种装模作样的神态,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25.(4 分)答案示例:第④段先总结宰相所思所为对于治国安民的重要性,再补充了尸位素餐、明哲保身的庸相不可取,体现行文及阐述的缜密周全。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雨调畅的结果。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富有节奏。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或许在想,百姓尚未安定,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野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将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将贬斥他们。气候反常,天时不正,灾害一次次发生,我愿意辞去相位来乞求上天消除灭害;各种刑罚未能废止不用,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施行文德教化来矫正这些人。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开后,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世风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或许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怎样斥逐仇敌;有旧恩未报,考虑怎样使恩人荣华富贵。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罢斥他们。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

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以待吗?还有一种宰相,他们没有恶名声,也没有好名声,随波逐流时进时退,窃取高位贪图利禄,滥竽充数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嘉定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叙陈正甫《会心集》①

(明)袁宏道

①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②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②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③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①陈正甫:湖北竟陵人,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②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其诗恬淡高远,有意趣。后人常有模仿其烧香煮茶以示高雅。

21.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耳 B.焉 C.也 D.矣

23.对“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品质愈卑劣,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卑下。

B. 品行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下。

C. 品德愈卑鄙,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下流。

D. 品味愈低下,所以他们所追求的就愈低级。

24.以下对“趣”的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韦苏州等世俗之人,烧香煮茶,无法得到、领会意趣。

B.童子之趣,得之于自然,无私心杂念,是最上乘的趣。

C.山林之人,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没有求趣而趣自来。

D.年长、官高、品大者,往往受见识束缚,离趣味愈远。

2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21.(3分)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语言生动富有变化。(1分)先用整句铺排设喻,从山色、水味、花光、女态等多角度突出趣的美妙;(1分)再用散句,表明意趣只能用心领会,意味深长。(1分)

22.C(1分) 23.D(2分) 24.A(3分)

25.(4分)文章先说趣之难得,只有领会于心的人才知道它。(1分)再通过古今之人烧香煮茶、书画古董等“慕趣之名、求趣之似”的行为,表明这些只是意趣的表象。(1分)然后,提出“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的观点,例举“童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皆能得趣,而年长、官高、品大有碍于意趣的获得。(1分)最后,指出陈正甫做到“会心”,摆脱了这些束缚,回归自然,身心自由,依然得到了“趣”;表达了对友人及作品的高度赞扬。(1分)

长宁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裕轩记刘基

①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而元实复请记焉。

②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籓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我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③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④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⑤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矣

B. 尔

C. 耶

D. 焉

22. 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裕轩”的空间并不宽广,马要越过篱笆才可进出。

B. 王元实以“裕”名轩是因为他“不知物之裕不裕”。

C. 旁人的“裕”只与物的宽裕相关,与内心感受无关。

D. 王元实室不盈丈也觉得“裕”,并非“裕”的标准低。

23. 下列各项中所含对“物”的态度与文中王元实一致的一项是()。(3分)

A.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C.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 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2分)

故轩之不裕而得裕名焉,以王子为之主也。

A.第①段末尾

B. 第②段末尾

C. 第③段末尾

D. 第④段末尾

25.第③段写了“人以物我裕也”的种种表现,其中对“物”的相关描述与第②段“盖人之裕在物”的“物”概念是否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3分

21.A 1分 22.选D得3分,选C得1分。 23.B 3分 24.D 2分

25. 4分

答案示例1:“人之裕在物”是紧承上文所述裕轩并不宽广而提出的,“物”的概念是物质。而第③段“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等句表明“物”的概念还包含了名利,“物”的概念前后并不一致。

答案示例2:“人之裕在物”是与“王子之裕在我”相对举的,这里的“物”与“我”(即“内心”)相对,指的是外在条件,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而第③段所论的“物”既包含实指的物质,又包含虚指的名利(如“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等句),所以“物”的前后概念是一致的。

杨浦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5分)

偶园记(明)康范生

(1)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三面环山,一面距河。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2)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3)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4)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5)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6)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②一枝,《庄子》:“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21.可填入方框内的虚词是()(2分)

A.哉矣焉云尔

B. 云尔焉哉矣

C.焉矣哉云尔

D. 矣哉焉云尔

22.第(5)段划线句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B.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C.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D.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23.第(6)段“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是为了说明()(3分)

A.苏东坡不被外物束缚。

B.苏东坡心高气傲。

C.苏东坡对书画鉴赏水平高。

D.苏东坡认为书画鉴赏应有补于世。

24.文章用了很多篇幅写景,其作用是。(3分)

25.第(6)段在说理的层次上有推进,请加以分析。(4分)

(五)15分

21.C(2分) 22.D(3分) 23.A(3分)

24. (3分)文章用了较多篇幅写景,表现了偶园(和周边)景色的丰富/优美(1分)。但

此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下文表达作者不为“山水花木而凝滞”/“圣人不凝滞于物”的观点(1分)作铺垫(1分),自然引出其议论,能更加强调作者的思想。

25. (4分)先是“我”对“客”关于如何布置/装饰偶园之建议的否定态度(1分);再是举祖生/陶公/苏轼之例(1分),由此进一步拓展,“外物不足于累之”而一旦“累之”即为“身安佚乐,无裨世用”(不要为外物所累)的观点(1分)。由偶园到书画到一切外物(1分),由“物”到有益于“世用”,文章构成了层层递进的论证逻辑。

闵行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刻《几何原本》序

(明)徐光启

①唐、虞之世,羲、和治历非度数①不为功。六艺、数与居一焉;而五艺者,不以度数从事,亦不得工也。襄、旷之于音,般、墨之于械,岂有他谬巧哉?精于用法而已。故尝谓三代而上,为此业者,师传、曹习之学,而毕丧于祖龙之焰。汉以来多任意揣摩,至于今而此道尽废□。

②《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利先生②从少年时留意艺学,精其说,而与不佞游久,时时及之。因请其象数诸书,更以华文。独谓此书未译,则他书不可得论,遂共翻其要,约六卷。

③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甲】私心自谓:“不意古学废绝二千年后,顿获补缀唐、虞、三代之阙典遗义,其裨益当世,定复不小。”因偕二三同志,刻而传之。【乙】

④利先生曰:“是书也,以当百家之用,庶几有羲、和、般、墨其人乎,犹其小者;有大用于此,将以习③人之灵才,令细而确也。”【丙】余以为小用、大用,实在其人,如邓林伐材,栋梁榱桷④,恣所取之耳。乃亟传先生之小者,使人绎其文,想见其意理,而知先生之学可信不疑。【丁】

(有删改)

【注】①度数:数学。②利先生:即利玛窦。③习:训练。④榱桷:房屋的椽子。

21、第①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是()。(1分)

A.哉

B.矣

C.也

D.已

22、下列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里的六艺指礼乐射御术数。

B.度数在六艺之中排在第一位。

C.不知度数其他五艺也难工巧。

D.这句话说明了度数地位之高。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何原本》是度数之宗,穷尽方圆平直。

B.作者因利先生精通《几何原本》才译此书。

C.作者认为象数诸书中应先译《几何原本》。

D.《几何原本》对“度数”可补缀阙典遗义。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

大概如是,则是书之为用更大矣。

A.【甲】

B.【乙】

C.【丙】

D.【丁】

25、作者关于度数“小用”和“大用”的看法有何意义?请作评析。(4分)

(五)(13分)

21、(1分)B 22、(2分)C 23、(3分)B 24、(3分)D 25、(4分)作者认为度数在治历、治械等技术方面的功用是小用,(1分)在训练人的精细、准确方面是大用;(1分)大用、小用在于人们的需要。(1分)这对当下的数学学习,或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生活,都是有启示作用的,不应该重技巧(技术)轻思维,而是根据具体的需要来选择。(1分)【或,我认为作者说的是有道理,用处之大小原本就是因人的需要而定的。(1分)

浦东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洞真观横翠阁(宋)何朝隐

①洞真观之左右,支珑盘亘,其西矗立如屏者,道士张君文政有阁临之。规模肇自先世,至政尤加表章,而山之泉、石、草、树、鸡、犬、人家,凡登兹阁,皆一目而尽,正李谪仙所谓樵夫耕叟出入画图者。余过而爱之,因为榜曰“横翠”,家弟彦和能作大字,得山谷老人笔意,令书其榜,而揭于阁之颜。

②而又为之说曰:古人莫不有爱山癖,而兹癖非静者不能,盖奇峰绝巘,不择地而有之,不幸在无人之境,则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以置通邑大都,「」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间,「」化为争夺之场。甲

③余尝与客游于斯,徙倚栏楯,则是山之回巧献技于前者,如云霞之蒨绚,风雨之晦冥,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千态万状,辐凑兹阁。览者心凝神释,与灏气俱爽而莫得其涯,诚事外之真乐也。乙或者乃曰:“昔韩退之与孟东野《城南联句》,谓遥岑寸碧,远目为之增明,阁俯兹山,不啻侑座欹器①,与韩意特异,何也?”余曰:“山既静者之好,则远近奚择?且横平岗于座右,耸翠碧于天末,虽若辽绝,至夫景物变态,远近诚弗异也,达人大观,决不尔,倘弗谓然,则退之为王氏《喜宴亭记》何以特赏突然之丘出于所居之后耶?”丙

④嗟呼,若果以好远略近为心,则推之人事,必将嗜欲得而喜功名,富贵得而慕神仙,健羡之心,无时而已也。丁曾岂静者之为哉!政之师仲清心解于此,政固闻其大端。余既为记以申之,惧吾他日行事,有类于是者,故篇末系见,聊以自警,仍为世俗之戒云。梅溪何朝隐记。

注释:①侑座欹器:古代君王置于座右用以警戒的一种器物,此处用以形容靠的很近。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虽而

B.则而

C.虽则

D.然则

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 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________的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稍宾客其父 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 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 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 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 ,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少.曾读书( ) (2)故.尝歌( ) 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1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试卷 语文试卷 1、本考试设试着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着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生活中,老李是个很直率的人,和人交往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B.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改变了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C.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不少同学作文时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搜肠刮肚也找不到材料。(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规则意识的淡漠或者缺失,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素质的问题,__________,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 ①增加了个体在社会运行中不可预料的风险 ②因为没有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 ③往大处说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 ④往小处说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⑤没有契约精神何谈文明 A.④①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④②⑤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B. 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 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 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 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 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 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 史。 B. 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 法。 C. 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 点的。 D. 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 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 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 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 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C. 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无形主要是“性恶”论 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 D. 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 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 王鼎钧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推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草枯鹰眼疾,。(《观猎》) 2.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3. ,尘暗旧貂裘。(《诉衷情》) 4.孤村落日残霞,。(《天净沙·秋》) 5.浮光跃金,。(《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沙场”的意思是。(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项是()。(2分) A.上片一、二句表现了词人念念不忘杀敌报国的情怀。 B.上片三、四句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C.下片三、四句实写词人战斗获胜时意气昂扬的神情。 D.下片末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中游而乐,而不知太中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醉翁”“六-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0.选文中游人的“乐”指:;“太守”指:。(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2019年上海松江区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松江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语文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018.12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2)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______】寿阳曲·远浦帆归》)(3)《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语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王学花样滑冰十年终获大奖,同伴称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小明被评为“孝心少年”,颁奖词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新兵招募宣传文案中用“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来号召青年参军。D.小马荣获“最佳辩手”,颁奖词中写道:“口若悬河,能言善辩”赞其出色辩才。(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定的客观事实。 A.④①②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 ①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②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 ③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④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社会科学何以洞察人性熊易寒 ①既然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那么对于人性的判断就是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直面的根本性问题。 ②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一般通过丰富细腻的个案呈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而文学艺术通过虚构和艺术加工将人类置于两难境地,借助灵与欲、善与恶的冲突来展现人性的伟大与卑微。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一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②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③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④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⑤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⑥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是否能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

2019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2分) A.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2)以下选项中推理的有效性和例句一致 ..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人不应该成为“利”的奴隶,重利会成为“利”的奴隶,所以人不应该重利。 A.团员都是青年,中学生都是青年,所以,中学生都是团员。 B.所有的狗都是动物,没有猫是狗的,所以,没有猫是动物。 C.班长应当起模范作用,我不是班长,所以,我不应该起模范作用。 D.没有英雄是胆小鬼,有的士兵是胆小鬼,所以,有的士兵不是英雄。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假如你是一头大象 ①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大象,那会是什么情景? ②首先,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多出了一只甩来甩去的、仅有两根指头的手。这条手又肿又难看,却能推倒一堵墙或捡起一颗樱桃。你也可以用这只手“闻”到数英里外的水源和脚下的野花。这只手还可以带给你五种讯息:。 ③你脚下踩着的土地已经被污染所侵袭。随着卡车和出租车驶过,地面嗡嗡地震动着。这种震动轻搔着你脚上环层的触觉小体,让你不由得抬起脚来。你可以用自己的脚听到声音,你的股骨会变成扩音器。在你走十英里去寻找早餐的过程中,将会用跨越10个八度的声音和朋友们聊天。这会吵得附近的人类感觉自己像被敲响的鼓,因为次声波会不断震动着他们的胸口。 ④即便整个城市都变成草地,而非水泥路面并且遍地狗屎,你仍然会觉得它太小太小了。你会觉得一层层的环路就像个紧身胸衣。你会闻到郊外芬芳多汁的草木气息,从而充满怀念和向往。但你仍然会把现有条件用到极致。你会沿着迷宫般的老路行走,这是依靠早已作古的大象们的智慧形成的,如今传给了你的女族长。你拥有的最愉快的政治体系,掌管在睿智的老妇人们手中。她们凭借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获得领导地位,不是为了权位而谋求权位,而是为最多数的成员谋求最大的福祉。

2019浦东高三语文一模(附答案)

浦东新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1分)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1分)(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3分)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分) A.小王新婚周年庆典,有朋友夸赞新娘貌美,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B.小李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有骄傲自满情绪,妈妈鞭策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小梅十岁生日,叔叔希望她长大不要忘父母的恩情,说:“一朝花蕾秀,十年父母恩。”D.小张在外地工作,和同乡朋友节日相聚时充满感慨地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D)。(3分) 据报道,无活动部件飞机能够飞翔是依靠一种被称为电动力推进的过程实现的。コ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这种技术实现在大尺寸上的运用,那么将能够产生出更安全、更安静、更易于维护的未来飞机。①电动力推进的概念更难以可视化②这与我们看到的无扇叶风扇所使用的概念相同。③与典型的旋转螺旋桨推进相比,④因为它的推进过程利用了所谓的离子风 A.③④②①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①D.③①④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第六种自由麒培云 ①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垃,人们将何去何从?是否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东西? ②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利、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輸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试卷

1 松江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数学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018.12 考生注意: 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 (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座位号和姓名。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4分)本大题共有12题,第1~6题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第7~12题每个空格填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设集合{}|1A x x =>,|03x B x x ?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点()4,2P 在函 数()y f x =的图像上,则实数a = . 4.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10和为30,则14710a a a a +++= . 5. 若增广矩阵为1112m m m m +?? ??? 的线性方程组无解,则实数m 的值为 . 6. 已知双曲线标准方程为2213 x y -=,则其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 7. 若向量a ,b 满足()7a b b +?=,且||3a =,||2b =,则向量a 与b 夹角为 . 8. 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226c a b =-+,3C π= 。则△ABC 的面积= . 9. 若函数()()|lg 10sin 0|x x f x x x ?->?=?≤??,则()y f x =图像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点共有 对. 10. 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三个互不相同的点,若||||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 是 .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文言文(40分) 1.(15分)默写 (1)荡胸生层云,。《望岳》 (2),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3)回看射雕处,。《观猎》 (4),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5)峰回路转,,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3.(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课文《岳阳楼记》选自,是(人名)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而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 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 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 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谨:谨小慎微。③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④亟:紧急。⑤即:如果。⑥第:只管。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使者及.门 ②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用什么话来回答呢? B.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为什么认为你是对的呢? C.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凭什么替你应对呢? D.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怎么回答才是对的呢? (3)上文记叙了鲁宗道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二、现代文(40分)

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 (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2.按要求选择。(5分) (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 (1)言语就是辞命(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 A.(2)(1)(3)B.(1)(3)(2) C.(3)(2)(1)D.(3)(1)(2)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文学的自尊 陈占敏 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像石

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 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②是的,很少有作家像石黑一雄那样,着力于表现人的自尊了。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又译《残日》),写一个管家的自尊。从人物设置上,石黑一雄就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需要去克服。管家的身份,决定了要写出那份自尊是多么困难。父亲——管家,在司机刚好休假的时候,被招来开车,陪两位绅士外出。闲极无聊,两位绅士对车外出现的风景感到了腻烦,开始对父亲的“错误”肆无忌惮地嘲弄,以此来取乐。父亲恰如其分 ....地既维护着个人尊严,又准备听任调遣地驾着车。两位绅士在对父亲口出恶言、极尽凌辱之事感到疲倦时,又开始议论攻击他们的东道主,也就是父亲的雇主,言词愈来愈低贱阴险。父亲忍无可忍,猛然刹住车,打开车后门,在离车门一两步远的地方站定,两眼紧紧地盯着车内。就这样过了一会儿,一位绅士问,我们不再继续旅行了吗?父亲不予回答,只是继续静静地站在那里。终于,一位绅士表示,他们刚才的谈话的确有点鲁莽,这再也不会发生了。就是这样,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急风暴雨,没有咆哮,一切都是静静地进行,静静地较劲,连空气都是静静的;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像一张弓拉满了,紧紧地绷着,“引而不发,跃如也”。 ③对人的自尊的关注,贯穿着石黑一雄的大部分作品。这定然与石黑一雄的出身经历有关吧。他生于日本长崎,5岁时随父亲到英国定居。他的出生地,那块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土地,在他稚幼的心灵中会不会留下伤痕?他需要怎样保持着一个外来人的自尊,才能够在异乡的土地上立足成长?石黑一雄的另一部长篇《远山淡影》里,要搬家随母亲远行的万里子,一定要带上她那些小猫,她一再申明自己的想法:“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可是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就这样一再重复,一再申说。你可以说这是固执,这是执拗,可 是这种固执、执拗,维护的又何尝不是一份自尊呢?石黑一雄似乎是在用同样的笔法 .....,表现自尊。那种稍稍有点变化的重复的人物语言,是强调也是捍卫,执着地捍卫着人的自尊。当人固守一端的时候,还需要不断地变换什么花样吗?只有自信也是自尊的作家,才敢于这样平实地不动手段地陈述。 ④石黑一雄太自信了,他自信得从容不迫,自信得旁若无人,他相信单凭从从容容的波澜不惊的叙述,就能达到好小说的极致。当然,他这样写法,会把追求热闹新奇的读者排斥掉,为他着迷的是另一部分有耐心、有修养、不浮不躁的读者。他这样写小说,回归的是文学本质:文学,这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形式,它的美感,就是要靠静静的阅读才能获得的,而不是依赖刺激,不管是情节编造的刺激,还是手法玩弄的刺激。《长日留痕》中有一段文字,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石黑一雄小说的美学追求:“正是因为缺乏一目了然的刺激,或者奇观,才使我们的国土美丽得超凡脱俗。也正是那种静静的美丽,以及它显示出的那种严谨的感觉才是最贴切的。这片土地似乎了解自身的美丽所在,亦知道自身的宏大,它才感到无需去招摇。相对而言,在诸如非洲、美洲那样的地方所呈现的种种风情,毫无疑问会让人非常激动,然而我却肯定,由于那类风情过于不恰当地外露,反而会给实事求是的评论家留下稍逊一筹的印象。”这哪里是在说国土说景观呢?它分明就是在说小说,说文学。 ⑤可惜的是,实事求是的评论家太少,所以,那类“风情不恰当地外露”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喝彩,那种不招摇的缺乏一目了然刺激的作品遭到了冷遇。对作家的考验于焉而至:你能够自信自己的宏大、超凡脱俗,一如既往地写下去吗?小说的自尊,文学的自尊,作家的自尊,需要坚定地捍卫了。 3.对第②段加点的“恰如其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自己的“错误”,所以父亲准备听任调遣地驾车。 B.当自己的雇主被议论攻击,父亲忍无可忍,准备反抗。

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上海市宝山区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宝山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8.12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1分) (2)位卑则足羞,。(《师说》)(2分) (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2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2019届浦东区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1分)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1分)(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王新婚周年庆典,有朋友夸赞新娘貌美,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B.小李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有骄傲自满情绪,妈妈鞭策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小梅十岁生日,叔叔希望她长大不要忘父母的恩情,说:“一朝花蕾秀,十年父母恩。”D.小张在外地工作,和同乡朋友节日相聚时充满感慨地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据报道,无活动部件飞机能够飞翔是依靠一种被称为电动力推进的过程实现的。コ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这种技术实现在大尺寸上的运用,那么将能够产生出更安全、更安静、更易于维护的未来飞机。①电动力推进的概念更难以可视化②这与我们看到的无扇叶风扇所使用的概念相同。③与典型的旋转螺旋桨推进相比,④因为它的推进过程利用了所谓的离子风 A.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① D.③①④② 1.(1)暮霭沉沉楚天阔(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2.(1)A(2)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第六种自由麒培云 ①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垃,人们将何去何从是否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东西 ②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利、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 ③上世纪初,晏阳初曾经将“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视为“第五大自由”。几十年后,素尔仁尼琴还注意到另一种自由,“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④在此,姑且将免于倾倒信息(宣传)垃圾的自由称为“第六种自由”。二十ー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客斤不过是电视台倾倒垃圾的地方。在过去,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广告只是贴在所、电线杆等“公器”上,而现在贴到了居民日日拂找的家具上 ⑤现实是,有用的信息在黑箱之中无路可寻,而无用的信息管道却像章鱼的爪子一样连接我们身体与生活的每一根神经。内心对信息的隐秘的涡望,以及信息垃圾的无孔不入,使人们在信息时代几乎无路可逃。对网络的沉谜无疑已经耗费了我们的大部分光阴,每一位“信息成者”更像是信息时代的逃犯,享受信息斋成的日子只是逃亡的日子,过不了多久,他便会听从内心的召唤,心甘情愿地被网络引波回来 ⑥其实,这不过是梭罗笔下的另一种“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正是为了逃离这种绝望,早在1845年,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走进了瓦尔登湖边的青葱密林。在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