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胃癌细胞凋亡基因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胃癌细胞凋亡是有相关基因控制的,目前发现的有以下三个基因:bcl-2基因、Bax和Fas/FasL。下面来详细介绍:

1.bcl-2基因

bcl-2基因编码26kD的膜蛋白,是第一个被确认有抑制凋亡作用的基因。bcl-2基因激活、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使细胞增殖和凋亡不平衡,而且会使具有遗传改变又得不到修复的细胞免于死亡而进入细胞循环,多种遗传成分改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bcl-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中,高表达的Bcl-2与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而且与有丝分裂指数呈正相关,提示在细胞增殖活跃期,Hcl-2阳性细胞凋亡减少,即Bcl-2过表达影响了细胞凋亡。Nakamum检测了肠型胃癌、胃腺瘤、肠化生及非化生胃黏膜,发现在肠化生中Bcl-2蛋白表达量最高(77.1%),胃腺瘤(37.5%)和肠型胃癌(10.8%)中较低。

因而认为,Bcl-2蛋白的过表达主要是在胃癌的早期阶段起作用,使转化细胞逃避凋亡,以进一步积累其他基因的异常。Lauwers采用单克隆抗体124检测正常、伴有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胃黏膜,发现正常胃黏膜仅在胃小凹与腺体交接处增生的干细胞中有Bcl-2蛋白的微表达,而在肠化生黏膜的过增生区域及胃小凹表面分化不良的细胞中均可检测到Bcl-2,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正是胃癌癌前病变的一个特征。

因此推测,胃黏膜受损后增生加快,导致一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出现,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又因Bcl-2蛋白的过表达而逃避凋亡,呈现生长优势,细胞寿命延长,基因变异积累的机会增加,为进一步向恶性细胞转化提供了条件。

2.Bax

Bax是第一个被分离到的Bcl-2家族成员之一,与Bcl-2的同源区主要集中在BH1和BH2区。Bax的功能与Bcl-2相对,可促进细胞的凋亡。Bax与Bcl-2在体内的表达呈部位互补形式。Bcl-2倾向于分布在生长细胞、增殖细胞,而Bax倾向于分布在终末分化细胞、退化细胞,在凋亡旺盛的细胞中表达更强。

国外Komatauin报道,在胃黏膜癌变的早期阶段,即已发生Bax的表达异常。

意味着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内学者的开究发现,随病变的进展,Bax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低(正常胃黏膜上皮Bax蛋白表达率为88.2%,浅表性胃炎为77.3%,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为55.0%,不典型增生为16.7%,腺癌为43.6%)。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Ba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黏膜上皮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bax基因的变比发生在癌前病变和胃癌的早期阶段。

3.Fas/FasL

Fas/FasL系统,Fas也称Apo-1或CD9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超家族。F∞主要分布于组织细胞中,少量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和血清中。Fas配体FasL属于TNF家族的Ⅱ型跨膜蛋白,表达于被激活的T细胞、NK细胞、部分肿瘤细胞及其他一些组织细胞中。

当一些因素引起细胞损伤或癌变时,会诱发受损或癌变细胞的Fas及FasL 表达增加。同一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Fas及FasL与相邻细胞的FasL及Fas可相互结合而启动细胞凋亡。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FasL可与受损或癌变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而引起该细胞的凋亡。肿瘤细胞膜上的Fas可降低T细胞的FasL 敏感性,而其FasL能与浸润肿瘤的T淋巴细胞Fas结合,这样就可保全自己,而使T细胞发生凋亡。

此外,肿瘤细胞还可以主动减少FasL的表达或通过Fas突变逃避T细胞FasL 的攻击,从而使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机制。刘海峰等采用免疫组化和TUNEL技术研究50例胃癌及33例癌旁组织Fas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Fas表达率为46.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8%(P

在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存在活跃的细胞凋亡,而随着胃黏膜细胞恶性转化程

度的升高,细胞凋亡逐渐减少,表明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胞凋亡的被抑制。细胞凋亡受抑,细胞存活期延长,死亡率下降,细胞数目增加,从而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基础。此外,应该凋亡的异常细胞得以长期生存,这些细胞对致突、致癌剂的易感性升高,基因更易发生突变,增加了胃黏膜细胞恶性变的机会。

国外研究人员Bennett报告胃癌细胞有FasL的表达,并在表达区域内发现大量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证明胃癌组织表达FasL也参与了胃癌的免疫逃避机制。正常胃黏膜无FasL表达,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FasL表达,FasL 表达阳性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其阴性组,表明FasL 可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的调控,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可能在胃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表达FasL,不仅可以介导表达Fas的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细胞凋亡,而且可能介导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表达Fas浸润淋巴细胞凋亡,从而使胃黏膜恶性转化细胞逃逸机体通过Fas系统途径的免疫清除机制,成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的潜在生物学基础。

(整理)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都是生命的基本现象,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和细胞增殖一样细胞凋亡也是受基因调控的精确过程,在这一节我们就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作简要的介绍。 细胞凋亡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胞外信号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caspase、一条是通过线粒体释放凋亡酶激活因子激活caspase。这些活化的可将细胞内的重要蛋白降解,引起细胞凋亡。 一、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 细胞凋亡的调控涉及许多基因,包括一些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研究较多的有ICE、Apaf-1、Bcl-2、Fas/APO-1、c-myc、p53、ATM等。 1.Caspase家族 Caspase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相当于线虫中的ced-3,这些蛋白酶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一旦被信号途径激活,能将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使细胞不可逆的走向死亡。它们均有以下特点:①酶活性依赖于半胱氨酸残基的亲核性;②总是在天冬氨酸之后切断底物,所以命名为caspase(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方便起见本文称之为凋亡酶; ③都是由两大、两小亚基组成的异四聚体,大、小亚基由同一基因编码,前体被切割后产生两个活性亚基。 最早发现人类中与线虫ced-3同源的基因[1]是ICE,即:白介素-1 β转换酶(Interleukin-1 β-converting enzyme)基因,因该酶能将白介素前体切割为活性分子,故名。通过cDNA杂交和查找基因组数据库,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11个ICE同源物[2],分为2个亚族(subgroup):ICE亚族和CED-3家族(图15-6),前者参与炎症反应,后者参与细胞凋亡,又分为两类:一类为执行者(executioner或effector),如caspase-3、6、7,

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胃癌的多种相关基因 研究发现胃癌与基因有些密切的关系,胃癌患者体内的某些特定基因与正常人的基因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西安国医肿瘤医院★分析认为这些基因可能是导致胃癌的真正元凶。 核黏蛋白是胃黏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可由多种上皮细胞合成,直接或以膜包颗粒的形式分泌至细胞外,主要起保护细胞,参与细胞间黏附和免疫识别的作用。目前,已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2种编码人类核黏蛋白的基因(MUC1、MUC2、MUC3、MUC4、MUC5AC、MUC5B、MUC6-8、MUC11-12、MUC13)。Ho 检测正常、肠化生及胃癌的胃黏膜细胞黏蛋白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正常胃黏膜表达MUC1、MUC5、MUC6黏蛋白,肠化生胃黏膜表达MUC2和MUC3黏蛋白,而胃癌组织中则有MUC3、MUC4黏蛋白基因的高表达和MUC5、MUC6的低表达。提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黏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可作为一项监测胃黏膜病变发展的指标。 研究人员检测了MUC1基因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为正常胃黏膜均有MUC1基因的表达(100%),而肠化生为75.9%,胃癌为63.0%,这些结果可能预示MUC1基因在人胃黏膜向肠化生病变、胃癌的演进中的表达率是减少的。MUC6基因的检测表明,正常胃黏膜(100%),而肠化生(138%),异型增生(70%),胃癌为(7%),可能提示MUC6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是下调衷达的,尤其是在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更明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囊性扩张黏膜以及胃癌组织中MUC5AC核黏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正常胃黏膜的浅表1/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核黏蛋白(100%),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囊性扩张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6%、100%、83.3%、40.0%,这一结果提示MUC5AC基因在胃黏膜的癌变过程中(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是下调表达的,正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大量丢失,与胃癌发生可能相关,至少提示胃癌的恶变过程中涉及黏蛋白的基因的分子改变。总之,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UC基因表达异常有三种,第一种为正常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丧失,第二种为某些核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异常增强,第三种为表达了在相应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的核黏蛋白基因。

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胃癌细胞凋亡基因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胃癌细胞凋亡是有相关基因控制的,目前发现的有以下三个基因:bcl-2基因、Bax和Fas/FasL。下面来详细介绍: 1.bcl-2基因 bcl-2基因编码26kD的膜蛋白,是第一个被确认有抑制凋亡作用的基因。bcl-2基因激活、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使细胞增殖和凋亡不平衡,而且会使具有遗传改变又得不到修复的细胞免于死亡而进入细胞循环,多种遗传成分改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bcl-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中,高表达的Bcl-2与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而且与有丝分裂指数呈正相关,提示在细胞增殖活跃期,Hcl-2阳性细胞凋亡减少,即Bcl-2过表达影响了细胞凋亡。Nakamum检测了肠型胃癌、胃腺瘤、肠化生及非化生胃黏膜,发现在肠化生中Bcl-2蛋白表达量最高(77.1%),胃腺瘤(37.5%)和肠型胃癌(10.8%)中较低。 因而认为,Bcl-2蛋白的过表达主要是在胃癌的早期阶段起作用,使转化细胞逃避凋亡,以进一步积累其他基因的异常。Lauwers采用单克隆抗体124检测正常、伴有肠化生的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胃黏膜,发现正常胃黏膜仅在胃小凹与腺体交接处增生的干细胞中有Bcl-2蛋白的微表达,而在肠化生黏膜的过增生区域及胃小凹表面分化不良的细胞中均可检测到Bcl-2,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正是胃癌癌前病变的一个特征。 因此推测,胃黏膜受损后增生加快,导致一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出现,这些分化不良的细胞又因Bcl-2蛋白的过表达而逃避凋亡,呈现生长优势,细胞寿命延长,基因变异积累的机会增加,为进一步向恶性细胞转化提供了条件。 2.Bax Bax是第一个被分离到的Bcl-2家族成员之一,与Bcl-2的同源区主要集中在BH1和BH2区。Bax的功能与Bcl-2相对,可促进细胞的凋亡。Bax与Bcl-2在体内的表达呈部位互补形式。Bcl-2倾向于分布在生长细胞、增殖细胞,而Bax倾向于分布在终末分化细胞、退化细胞,在凋亡旺盛的细胞中表达更强。 国外Komatauin报道,在胃黏膜癌变的早期阶段,即已发生Bax的表达异常。

细胞凋亡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生理性死亡Physiogicalcell death,PCD),是细胞对内外信息刺激的 应答反应,[1]它与细胞的生长、分化一样.属于最基本的 细胞学事件或过程.它决定着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转归.是胚胎发生和个体发育中清除细胞以维持细胞数目正常的调 节机制。 [2]当组织细胞发生异常调亡时,即可引起疾病的发生。一般来讲.凋亡过多会引起退行性变或早衰,调亡过少.易诱发肿瘤。[3] 因此,细胞凋亡近年来引起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仅就细胞调亡的概念及相关因素作一简要的概述。 【Summary】 Apoptosis is a kind of Physiogicalcell death and a reaction of cells to around informations stimulate .[1] It is same as cells’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which belong to the basic cell subject’s incident or process.it decide living things’essential character- Istics ,and used to clear away cells to keep it rgular number’s reg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cees of embryo occur and individual growth.[2]there will couse ill- Ness when the organization cells come into being particularly apoptosis .Generally speaking ,more cell

关于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对胚胎发育及形态发生组织内正常细胞群的稳定、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疾病或中毒时引起的细胞损伤、老化、肿瘤的发生进展起着重要作用[1]。自1972年Kerr提出细胞凋亡这一概念后,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成为肿瘤病因学、病理学研究热点,近几年的研究在凋亡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凋亡的生化反应机制及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文章就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1、概述 早在1972年,Kerr等已发现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生化变化等方面来分析,细胞有两种死亡形式:一种是早被熟知的细胞坏死(Necrosis),另一种是细胞凋亡(Apoptosis)[3]。 1.1概念 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一般表现为单个细胞的死亡,且不伴有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指的是细胞将自身裂解为许多膜小泡的一种精

确调节的细胞死亡过程,是有机体为保持自身组织稳定、调控自身细胞的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性死亡,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4]。细胞凋亡参与调节机体细胞生长与更新间的平衡稳定,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和成年机体新陈代谢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还与多种疾病(如发育畸形、神经退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艾滋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从而使细胞凋亡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5]。 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2.1 形态学特征 细胞凋亡时伴随着细胞膜表面、细胞质和核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首先出现细胞体缩小、胞核固缩、胞浆密度增高,继而胞膜内陷将细胞自行分割为多个有膜包绕的凋亡小体(apoptotis bodies)。凋亡小体几乎立即被邻近的吞噬细胞所吞噬。吞噬细胞内的凋亡小体能停留数小时,可借助组织切片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6]。在凋亡发生的全过程中,细胞膜一直保持完整。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所以不引起周围的炎症反应。同一组织中,不同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并不同步[7]。 2.2生化特征 细胞凋亡时,早期Ca2+内流引起胞质中Ca2+浓度持续升高,激活了Ca2+依赖性核酸内切酶,于180碱基对处将DNA 切断,胞质内蛋白质发生交联,产生单个核小体和穴聚核小

术前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术前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梁 辉1,陈国玉1,俞学明1,冯振卿 2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1例胃癌患者术前静脉滴注52氟尿嘧啶150m g /k g ?d ,术中取胃癌组织标本,应用3′2OH 末端标记法(T UNE L )检测细胞的凋亡率(AI ),与非化疗组比较。[结果]术前应用52Fu 组总的T UNE L 指数为(8.6±3.8)%,对照组总的标记指数为(5.4±2.6)%,差异有显著性(P <0.05);52Fu 诱导作用与细胞分化有关。52Fu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术前应用52Fu 辅助化疗可明显诱导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凋亡;药物疗法;氟尿嘧啶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0X (2001)04-0231-02 T he E ffect of Preo p erative Chem othera py on Cell A p o p tosis in Advanced G astric Carcinoma LIANG Hui ,CHEN G uo 2y u ,Y U Xue 2m in g ,et al. (The Fir st A ff iliated H os p ital o f Nan j in g M edical Univ er sit y ,Nan j in g 210029,China ) 收稿日期:2001-03-27 目前临床胃癌仍以中晚期为主,为提高胃癌的 切除率,改善预后,临床上倡导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其中术前化疗受到广泛关注,术前化疗主要用于中晚期胃癌,而化疗药物对于肿瘤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的途径。体外细胞培养验证了多种药物和理化因素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术前应用52氟尿嘧啶(52Fu )诱导进展期胃癌细胞凋亡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规律,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随机进入术前化疗组(术前化疗+根治术)21例。化疗组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4.6岁。对于肝肾功能异常,恶液质,未能根治以及重度贫血,年龄>70岁的患者不入组。 所有病人术前均经病理确诊,术后有病理诊断, 临床资料完整,均为腺癌。 52Fu 应用方法:按150m g /k g ?d 计算用量,以0.25g 为最小剂量单位,静脉滴注至术前一天,病人最长滴注5天。 1.2DNA 原位末端标记法(T UNE L ) [1] 术中标本切下后即取癌组织,以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μm 。试剂盒购自博士德公司,严格按说明操作。1.3凋亡指数计算(AI ) 随机记数5个高倍镜的肿瘤细胞共500个,计算每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数即凋亡指数(AI )。1.4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的观察 HE 染色下,凋亡细胞散在分布于胃腺上皮内,表现核固缩、碎裂。末端标记后,凋亡细胞核呈棕色或棕褐色,多位于核膜上,或形成凋亡小体,部分胞 Abstract :[Pur p ose ]T o stud y the effect of p reo p erative chem othera py on cell a p o p tosis in advanced g astric carcinom a.[M ethods]52Fu 150m g /k g ?d w as adm inistered intravenoul y p reo p eration 21p atients.T he a p o p tosis index of g astric carcinom a cells w as evaluated b y in situ T UNE L and com p ared betw een p re -and non 2chem othera py g rou p .[Results]T he AI w as (8.6±3.8)%in p re 2chem othera py g rou p and (5.4±2.6)%in control g rou p .T here w as si g nificant difference betw een tw o g rou p s (P <0.05).T he induction of a p o p tosis b y 52Fu w as associated w ith dosa g e and g rade.[C onclusions]T his stud y su gg ests that the a p o p tosis m a y be induced b y p reo p erative adm inistration 5 2Fu in advanced g astric carcinom a which has the value of clinical a pp lication. K e y w ords :g astric neo p lasms ;a p o p tosis ;dru g thera py ;fluorouracil

综述 胃癌

综述 基因芯片分析在胃癌研究中的进展 摘要: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尽管一些成熟的治疗方案已经建立,但死亡率仍然在增加。目前,淋巴节转移情况被认为是胃癌的最可靠的预后指示器。尽管胃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并增加成功治疗的可能性,然而,一方面内镜检查诊断方法在较贫穷的国家里价格仍然相对昂贵,因而其早期胃癌诊断率并不高。因此,许多创新的技术正研究开发出一种通过识别特定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来实施的新的非侵入性的筛检试验。DNA芯片技术是一种能够同时测定大量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新技术。因此,确定肿瘤的基因表达谱并将之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发生发展相关联。一些已发表的文献已经阐明芯片分析在胃癌研究以及胃癌发生和转移形成的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本篇综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芯片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其临床应用,从而有助于更好的揭示出胃癌的遗传学特征并应用到更确定性的治疗中。 关键字:芯片,胃癌,基因,治疗,化疗 定义和流行病学 尽管欧洲在大范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形成了一个胃癌发病率的持续的下降趋势,胃癌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胃癌在发展中国家以及男性中的发病更为常见, 每年新诊断近一百万胃癌病例。 在美国,胃癌占据了每年肿瘤新发案例的2%,但是在韩国,胃癌的发生更为普遍,占据韩国所有癌症类型的20.8%。胃癌病人的半年生存率跟初次诊断胃癌时的胃癌临床分期相关,在这些新诊断出来的胃癌病人中,约65%的病人在胃癌发生的早期诊断出来,不到15%的胃癌病人在胃癌进展期被诊断出来。80%~90%的病人会发生侵袭性转移。 尽管已经存在一些胃癌的治疗方案,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在增加。 风险因素 胃癌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 60岁),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摄入硝酸盐或富含硝酸盐的食品),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疾病(Menetrier病、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肠上皮化生)、遗传学因素、个人或家族性的胃癌遗传史。 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并且可能触发约65%~80%的胃癌病例。CagA 毒力因子可能通过慢性炎症导致潜在的胃癌发生。 相反,,抗氧化剂例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包含的维生素A和C,典型的地中海式饮食以及绿茶被认为是保护因素,因此它们与减少胃癌的发病率相关。 雌激素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比女性(3:1)。 症状 不幸的是,胃癌的发生非常普遍,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缺乏食欲、进食大量食物时感到困难、上腹部疼痛等都容易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相混淆。 此外,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常常错误地处理,通过服用抗酸药或质子泵抑制剂来改善症状。更具体的症状,如持续疼痛、体重减轻、贫血、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的出现通常在晚期,这往往会延误诊断。

莪术醇对人胃癌细胞凋亡、MMP2、NO影响的初步

·论著·2012年12月第9卷第34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胃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最有效 的治疗方法,对于术后复发失去再次手术机会的及晚期胃癌 患者,化疗仍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其疗效不尽人意,因为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受其毒副作用影响而表现出较差的预后。因而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肿瘤的靶向治疗基于分子水平,通过抑制相关蛋白或基因在信号转导通路、血管生成等途径发挥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且细胞毒性作莪术醇对人胃癌细胞凋亡、MMP2、NO影响的初步探讨 徐立春陈海燕文洁陶亚玲 扬州大学医学院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江苏扬州225001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莪术醇(Curcumol )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一氧化氮(NO )的影响。方法将莪术醇溶于无水乙醇中,初始浓度为9mg/mL ,设实验1、2、3、4、5组,莪术醇的浓度分别是 7.5、15、30、60、120μg/mL ,并以含1%无水乙醇的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台盼蓝(Trypan blue )、噻唑蓝(MTT )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活性及莪术醇对SGC-7901细胞抑制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 )检测莪术醇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莪术醇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其MMP2的表达情况;NO 试剂盒检测莪术醇作用SGC-7901细胞后的细胞培养液上清的NO 含量。结果30μg/mL 的莪术醇在药物浓度与抑制肿瘤生长方面效果较佳,与对照组比较,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莪术醇实验组能促进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莪术醇实验组作用细胞后,其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研究表明,随着莪术醇实验组浓度的增加,其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NO 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0μg/mL 的莪术醇浓度是最佳药效组,它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明显促进肿瘤的细胞凋亡,显著抑制MMP2的表达,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NO 含量,从而发挥系列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莪术醇治疗胃癌可能存在的部分机制,为临床应用莪术醇及其衍生物或结构类似物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关键词]莪术醇;SGC-7901;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一氧化氮 [中图分类号]R0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2(a )-0018-04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effect of curcumol in apoptosis,MMP2and NO in SGC-7901cells XU Lichun CHEN Haiyan WEN Jie TAO Yaling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225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Curcumol on the apoptosis,MMP2and NO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SGC-7901cells).Methods Curcumol was dissolved in dehydrate alcohol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urcumol was 9mg/mL.Group 1,group 2,group 3,group 4and group 5were set up as experimental groups.The Curcumol concentrations were set as follows:7.5,15,30,60,120μg/mL,control group contained 1%dehydrate alcohol (dissolvent compare).The Trypan blueand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ytoactive of SGC-7901;MTT assay wa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rate of SGC -7901cells proliferation;the metastasis of SGC -7901was described through the scratches experiment;the apoptosis rate were detected by FACSCalibur and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he content of NO in cell culture medium was detected by NO kit.Results Curcumol had a good effect on drug concentration and restrain the tumor growth in 30μg/mL,and compared with controls,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train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 (P <0.05);Curcumol could promote the apoptosis,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 <0.05);Curcumol could make the expression of MMP2protein descend to varying de -grees,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 <0.05);this research show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urcumol,the content of the NO in the supernate gradually reduced,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 <0.05).Conclusion Curcumol in 30μg/mL is the best efficacy group,it can significantly inhib -it the proliferation of SGC-7901cell,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tumor cell apoptosis,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MMP2,reduce the content of NO in supernate,and express the series antitumor function.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curcumol cure the stomach cancer from cell and molecular level;provide the basis in theory and experiment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that Curcumol and its derivatives or structure analogues treat stomach cancer. [Key words]Curcumol;SGC-7901;Apoptosis;MMP2;NO [基金项目]江苏省医学卫生重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K200511)。 [作者简介]徐立春,研究员,教授,主要从事肿瘤防治基础与临床方面的 研究。18

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 物理进展 PROGRESS IN BIOCHCMISTRY AND BIOPHYSICS 1999年 第1期 No.1 1999 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 刘红涛 王玉刚 张颖妹 宋泉声 敬保迁 袁 勇 马大龙 摘要 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代表差异分析(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s analysis, cDNA-RDA)技术研究了在人红白血病细胞株TF-1细胞撤除细胞因子后进入凋亡时诱导表达的基因.发现了6个新基因片段.其中有三个经与GenBank nr和dbEST查询均没有发现同源性,已经向GenBank进行登记,登记号分别为U83208,U83279, U83397.此外还发现一批已知基因的表达与凋亡相关,其中包括Hou和人硫氧还原蛋白等, 提示它们在凋亡中可能起作用.这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凋亡相关基因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RDA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发现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特异标记蛋白或发挥作用的重要蛋白,以期为白血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TF-1细胞株,代表差异分析,凋亡 学科分类号 R392.1 Studies on the Apoptosis-Related Genes of TF-1 Cell Line by cDNA-RDA Technique. LIU Hong-Tao, WANG Yu-Gang, ZHANG Ying-Mei, SONG Quan-Sheng, JING Bao-Qian, YUAN Yong, MA Da-Long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genes effec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optosis of TF-1 cell line when it is deprived of the cytokine in the culture medium were studied by RD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method. The TF-1 cell depriving of cytokines for 8 hours was selected as the Tester and normal-cultured TF-1 cell as the Driver. Seven gene fragments were found uniquely expressed or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process of apoptosis of TF-1 cell line which include some known genes such as Hou and thioredoxin that formerly suggested to play a role in apoptosis.There are three fragments are complete novel after searching the nr and EST catalogues of GenBank and were banked into GenBank. The accession numbers for them are U83208, U83279, U83397 respectively. From the novel gene fragments, the complete cDNA sequence of them can be fished and the bioactivity and function of them in apoptosis of TF-1 cell and other hematological tumors can be further studi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function of some known genes which were not suggested formerly in the course of apoptosis can be studied. Key words TF-1 cell line,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 apoptosis

p53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p53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樊毓综述于燕妮审校 【关键词】胃癌;p53基因;突变;基因治疗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多步骤进行的过程,而p53基因突变作为一种重要抑癌基因失活方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p5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对胃癌中发现的p53基因突变类型、方式、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p53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肿瘤的发生演变是多阶段和多基因参与的极为复杂的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与50%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1]。研究发现,难治的肿瘤p53基因突变率较高,而相对容易治疗的肿瘤较少发生p53基因突变。因此p53基因的抑癌作用倍受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一直为医学生物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并冠以”明星分子”的称谓。医学科技工作者期望从p53基因的研究中进一步探求癌症发生机理,寻找一条有效的抑癌途径。在短短的20多年里,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三个认识转变。 1 p53基因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1.1 p53基因的结构人类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号染色体短臂(17q13.1),约20 Kb长,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其中第1个外显子不编码,其上游400 bp处有启动子p1,下游1 kb处有启动子p2,二者为转录起始点。正常的p53基因又称野生型p53基因(wt-p53),其功能的改变或缺失与大量不同种类的人类肿瘤细胞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被认为是细胞应激的关键性调控分子之一,能整合各种不同的细胞危急事件的信号,通过转录或非转录途径对这些信号做出包括细胞生长抑制或凋亡在内的不同反应[2],监视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 p53编码的蛋白质是由393个氨基酸组成的、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的蛋白质,分子量53 KD,称为p53蛋白。p53蛋白是一种半衰期短的核内磷酸化蛋白,含有3个主要功能区[3]:①N端酸性转录激活区,含转录激活域(1~70)和含5个PXXP重复序列的富脯氨酸(60~97)。p53作为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功能依赖于转录激活域。PXXP重复序列区为SH3结合域,,参与信号传导,p53的某些非转录激活依赖性功能与此有关[2]。PXXP重复序列的缺失还可使野生型p53的转录激活功能减弱,从而使其诱导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功能下降。②序列特异性结合区(中央保守区),即是p53与DNA相结合的区域,p53与DNA序列特异性地结合是p53行使抑癌功能的中心环节。p53蛋白有5个进化高度保守区,其中4个(Ill~V)位于中央保守区内,并且是肿瘤细胞最常发生突变的区域,含有6个突变热点,占已知p53错义突变的40%。③C端既是独立的功能区域,是一段能控制p53与特异序列DNA结合的调控区域。p53蛋白的C端存在一个四聚化功能域,由β片层和α螺旋共同形成二聚体,完整的四聚体即是该二聚体的二聚

胃癌常见三个致癌基因

胃癌常见三个致癌基因 西安国医肿瘤医院研究人员发现导致胃癌的癌基因是比较多的,但是绝大多数患者中有三种基因是最为常见的,它们是Met基因、Ras基因和c-myc基因。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1.Met基因 Met基因编码190kD的跨膜糖蛋白,属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间质起源的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产生的肝细胞因子(HGF)或离散因子(SF)作为Met受体的配体,形成HGF/SF-Met内分泌信号系统。 HGF激活可使Met的两个相邻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进而激活多个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分裂,腺管和分支结构的形成,血管生成以及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Met的过表达在乳腺、卵巢、甲状腺、胰腺、胃、脑、前列腺、子宫内膜等多种器官的肿瘤和细胞系均有报道。 Soman等利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各期胃黏膜细胞,发现浅表性胃炎(2/4)、萎缩性胃炎(5/7)、肠化生(2/5)、胃癌(1/2)各期均有tpr-met mRNA 的高表达。tpr-met重排基因是-met原癌基因活化的一种形式。所以认为,c-met 的激活及表达增高出现于胃黏膜病变的早期——在胃黏膜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时即有过表达。 在此情况下,胃黏膜处于旺盛的增殖状态,DNA的合成和分裂活跃,易受各种致癌因子的损伤,发生染色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细胞具备了向恶性转化的条件。另有研究发现,在浅表性胃炎c—met蛋白表达率较低,而随着病变从肠化生_+异型增生_+癌变演变,阳性表达率逐步升高,以进展期胃癌最显著,同时胃黏膜增殖程度与c-met阳性表达强度关系分析,两者有显著相关性,表明-met蛋白表达反映胃黏膜细胞的增殖状态并具有恶变倾向。 有人研究了110例胃癌癌前病变和-met表达,结果也发现随着胃黏膜病变的进展,-met过量表达率逐渐升高。因此,c-met原癌基因蛋白的过量表达是与胃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表达异常。 2.Ras基因 Ras基因(K-ras、H-ras、N-ras)编码一种鸟苷酸结合蛋白(P21蛋白),其在细胞增殖分化信号从激活的跨膜受体传递到下游蛋白激酶的过程中起作用。

Bc1-2 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Bc1-2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王 强,张凤蕴,郭 涛,逯晓辉,刘 晨,王丽群 (哈尔滨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目的 探讨癌基因Bc1-2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Bc1-2的表达,并在光镜下对受检组织HE 染色切片进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 Bc1-2阳性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Bc1-2阴性胃癌。结论 Bc1-2有抑制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关键词:肿瘤学;Bc1-2;细胞凋亡;胃癌学科分类代码:320167 中图分类号:R7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75(2003)02-0104-02 作者简介:王 强(1970-),男,汉族,硕士研究生。 R elationship betw een B cl -2and G astric C arcinoma Cell Apoptosis W ANG Qiang ,ZH ANG Feng -yun ,G UO T ao ,et al.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 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cl -2and apoptosis of gastric carcinoma cell s o that to study the m olecular mecha 2nism of gastric carcinoma oncogenesis.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Bcl -2in gastric cancerous tissue of 30patients was detected with immuno 2histochemical method.The apoptosis cell number were accounted under microscope for HE stained slides.Results The cell apoptosis index of Bcl -2positive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rcinoma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Bcl -2negative expression.C onclusion Bcl -2might inhibit the gastric carcinoma cell apoptosis. K ey w ords :Oncology ;Bcl -2;Cell apoptosis ;G astric carcinoma 随着对细胞凋亡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凋亡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不仅维持细胞群体数量的自身稳定、胚胎发育和免疫克隆的选择,而且在肿瘤发生、清除转化细胞、细胞损伤反应、抗肿瘤药物治疗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凋亡的分子机制作为生命科学中一个研究热点引起越来越广泛的注意。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肿瘤的发生不仅由于细胞过度增殖,同时存在细胞凋亡的减少。Bc1-2属原癌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短臂,它是从滤泡状淋巴瘤细胞中发现的凋亡相关基因。本文探讨Bc1-2与胃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1 取材 标本选自哈尔滨市第四医院病理科1995~2001年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及部分存档蜡块。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39~68岁。手术切除组织均新鲜取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切片组织部分作HE 染色、常规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凋亡细胞计数,另一部分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12 免疫组化染色 鼠抗人Bc1-2抗体、PV9000、显色剂DAB 等购自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取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简言之,石蜡切片脱蜡水化,经3%H 2O 2处理,P BS 浸泡后滴加1∶50鼠抗人Bc1-2抗体(1抗),37℃孵育2h ,冲洗后加PV9000(2抗与 酶的聚合物),37℃孵育30min ,冲洗后加DAB 显色,封片镜检。实验过程中,以省略第1抗体作空白对照,以已知的阳性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113 凋亡细胞计数 选择切片平展,细胞形态和组织清晰的HE 染色组织片, 在40倍光镜下计数每张切片上凋亡细胞总数,根据Wang 〔1〕 等的形态测量和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单位面积的凋亡细胞数(凋亡指数)。114 结果判断 棕黄色染色为阳性信号,Bc1-2免疫反应定位于胞浆和胞膜。1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2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以P <0105为差异具显著性。2 结果 Bc1-2阳性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阴性胃癌,见表1。 表1 Bc1-2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x ±s ) 组别n 凋亡指数 Bc1-2阳性170147±01213Bc1-2阴性 13 0183±0119 注3与Bc1-2阴性组比较,P <0105

参与细胞凋亡的基因

引物浓度:10pmol足够30个循环 引物的浓度太高:与模板非特异性结合增强,扩增非特异片段增多低扩增效率低 引物的配置:厂家提供的引物一般是干粉状态表明OD值,1OD约含33 μg,开盖前先将干粉离心至浓度2μg/ μl,再取部分稀释至10pmol/μl 引物计算公式:1pmol=(3.3×10-4 μg)×n n是引物的碱基数 在含质粒的大肠杆菌混悬液中加SDS和NaOH,使菌体充分裂解,并使蛋白质和染色体DNA变性 再加KΑc 使变性蛋白、染色体DNA及SDS沉淀。质粒DNA存于上清中 异丙醇可使质粒DNA沉淀,然后用内切酶消化 在某些情况下,需用酚-氯仿-异丙醇去除残留Pr.

内切酶可切割双链DNA的磷酸二酯键 Dendritic cell (DC) 来源于 1. Lymphoid progenitor 2. myeloid progenitor all come from HSC A functional sequence GATA-2 gene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ymphoid, erythroid, and myeloid lineages. In contrast to GATA-2, another transcription factor, Ikaros, is required on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ells of the lymphoid lineage. Although Ikaros knockout mice do not produce significant numbers of B,T,and NK cells, their production of erythrocytes, granulocytes, and other cells of the myeloid lineage is unimpair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