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剂与涂料试题参考答案

胶黏剂与涂料试题参考答案
胶黏剂与涂料试题参考答案

胶黏剂与涂料试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每组概念。(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15分)

1. 内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1.5分)

黏附破坏:胶黏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1.5分)

2. 固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聚合、交联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1.5分)

硬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内聚强度等性能的过程。(1.5分) 3.贮存期:在规定条件下,胶黏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和规定强度的最长存放时间。(1.5分) 适用期:配制后的胶黏剂能维持其可用性能的时间。(1.5分)

4.环氧值:指每100g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当量数。(1.5分)

环氧当量:含有一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1.5分)

5.晾置时间:指热熔胶从涂布到冷却失去润湿能力前的时间,即可操作时间。(1.5分) 固化时间:指热熔胶涂布后从两个粘接面压合到粘接牢固的时间。(1.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15分)

1. 黏度

2.润湿;扩散;胶接键

3. 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

4. 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强亲水基团;乳化剂

5. 相容性;涂布方式;树脂特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40分)

1、如何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中的甲醛释放量。

(1)树脂的合成工艺:(1.0分)①降低F/U的摩尔比;②分次加入尿素;

(2)使用甲醛捕捉剂;(1.0分)

(3)合理选用固化剂;(1.0分)

(4)对人造板后处理;(1.0分)

(5)利用甲醛具有还原性的特点,将甲醛氧化。(1.0分)

2、改进酚醛树脂固化速度的途径。

(1)添加固化促进剂或高反应性的物质;(1.5分)

(2)改变树脂的化学构造,赋予其高反应性;(1.5分)

(3)与快速固化性树脂复合;(1.0分)

(4)提高树脂的聚合度。(1.0分)

3、聚乙酸乙烯酯(均聚)乳液胶黏剂的硬化过程。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硬化是通过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以及被多孔性被胶接物吸收,(1.0分)在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时,(1.0分)各乳胶粒子中的分子相互渗透,相互扩散,(2.0分)聚结为一体而成为连续透明的薄膜。(1.0分)

4、热熔胶中所使用的增黏剂有何要求。

(1)必须与基本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1.5分)

(2)对被胶接物有良好的粘附性;(1.5分)

(3)在热熔胶的熔融温度下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0分)

5、聚氨酯胶黏剂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1)聚酯型PU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黏附力、抗热氧化性;(1.0分)

(2)聚醚型PU具有较好的柔顺性,优越的低温性能,较好的耐水性;(1.0分)

(3)对称性的二异氰酸酯(MDI)制备的PU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撕裂强度;(1.0分)

(4)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的PU强度较大,抗热氧化性能好;(1.0分)

(5)二元胺扩链的PU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模量、黏附性和耐热性,且较好的低温性能。(1.0分)

6、天然和无机胶黏剂各有何特点。

天然胶黏剂的特点:(3.0分)

(1)原料易得;(2)价格低廉;(3)生产工艺简单;(4)使用方便;(5)大多为低毒或无毒;

(6)能够降解,不产生公害。

无机胶黏剂的特点:(2.0分)

(1)耐高温,可承受1000℃或更高温度;(2)抗老化性好;(3)收缩率小;(4)脆性大,弹性模量比有机胶黏剂高一个数量级;(5)抗水、耐酸碱性差。

7、涂料中使用流平剂的原因。

涂料施工时表面平整,但在涂料干燥时,因树脂的表面张力大于溶剂的表面张力,随着溶剂蒸发,涂膜表面形成较高的表面张力,并伴随着黏度增大和温度下降,造成涂膜内外层产生温差及表面张力差。流动的涂料又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使这种散开、下沉的流动周而复始。(3.0分)如果涂料对底材润湿性不好,或者涂料表面张力大于底材表面张力,涂料无法铺展润湿,表面所吸附的气体不能被涂膜所取代,涂膜易产生缩孔或气孔。(2.0分)

8、胶黏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举出至少三个你身边使用胶黏剂的例子,并说明其固化或硬化方式。

例如(1)书籍的装订:热熔胶,固化方式:降低温度

(2)人造板:脲醛树脂胶黏剂,固化方式:化学反应

(3)家具:乳白胶,固化方式:水分蒸发

三个例子:(2.0分) ,固化或硬化方式,每个1分,(3.0分)

注:此题只要例子合理,固化或硬化方式说明正确即可。

四、问答题。(每题10分,总计20分)

1、详细说明双酚A 型环氧树脂合成原理。

(1)在碱催化下,环氧氯丙烷的环氧基与双酚A 酚羟基反应,生成端基为氯化羟基化合物——开环反应(2.0分)

(2)在氢氧化钠作用下,脱HCl 形成环氧基——闭环反应(2.0分)

(3)新生成的环氧基再与双酚A 酚羟基反应生成端羟基化合物——开环反应(2.0分)

(4)端羟基化合物与环氧氯丙烷作用,生成端氯化羟基化合物——开环反应(1.0分)

(5)与NaOH 反应,脱HCl 再形成环氧基——闭环反应 (3.0分)

2、涂料与胶黏剂有何异同点。

(1)目的 (2.0分)

涂料的主要目的是对被涂物体表面起保护和装饰作用。

胶黏剂的主要目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质或异质的材料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具有足

够强度的物质。

(2)配方组分 (3.0分)

涂料主成分大多是以高分子树脂为基础的成膜物质;其次是起装饰效果的颜料;大助剂包括固化剂、催干剂、流平剂及表面活性剂。

胶黏剂的主成分大多是以高分子树脂为基础的胶接力强大的粘合物质。它基本不含

颜料;也有溶剂或水;助剂以固化剂、偶联剂为主而不需要催干剂、流平剂等。

(3)性能 (3.0分)

2O Cl CH 2CH CH 2OH O R O CH 2CH CH 2OH Cl

HO R OH +CH 2CH CH 2Cl H 2O

2+NaCl 2+O O CH 2CH CH 2O R O CH 2CH CH 2NaOH 2+Cl CH 2CH CH 2OH O R O CH 2CH CH 2OH Cl O O CH 2CH CH 2O R O CH 2CH CH 2NaOH

HO R OH +O CH 2CH CH 2O R O CH 2CH CH 2O OH R OH H 2O NaCl ++2n n 2++O n O CH 2CH CH 2O R O CH 2CH CH 2O OH R O CH 2CH CH 2NaOH 2+n n +2+CH 2CH CH 2Cl +1+n HO R OH

涂料性能主要要求粘附力好、成膜均匀并有一定的韧性和硬度,其次还要求有流平性、遮盖力、透明度、光泽、颜色、耐磨性、耐老化、耐霉菌等性能的要求。

胶黏剂则以胶合强度、韧性、固化速度、耐热性、耐寒性、耐水性、耐溶剂性及可靠性等性能要求为主。

(4)表面处理(2.0分)

为提高涂膜的粘附力和胶黏剂的粘合力,均需要对被涂底材或被粘物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处理方法亦大致相同。

五、计算题。(第一小题6分;第二小题4分,总计10分)

1、使100g E-44环氧树脂固化,分别用二乙烯三胺和苯酐为固化剂,计算固化剂的用量。

注:(二乙烯三胺相对分子质量:103,苯酐相对分子质量:148)

二乙烯三胺用量:0.44*103/5 = 9.06(g)(3.0分)

苯酐用量:0.85*0.44*148 = 55.352(g)(3.0分)

2、已知聚氨酯的δp = 10.3,试问能否用二甲苯和γ-内丁酯来溶解它?

注:(δ

二甲苯= 8.8,δ

γ-内丁酯

= 12.6)

判断:(2.0分)

δp -δ二甲苯=10.3-8.8= >1.7 > 1

δp -δγ-内丁酯=10.3-12.6= 2.3 > 1

单独使用不能溶解。

计算:将二者以一定比例混合,使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氨酯的溶度参数之差小于1,即可溶解。

(2.0分)

涂料与粘合剂-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作业 1、涂料的性质、涂膜的性质有什么差别? 答:涂料的性质是指涂装之前具有的性质,包括涂料的原始状态性能和使用性能。有涂料的流变性质和粘度、细度、固体含量、储存稳定性、干燥时间、流平性和流挂性。 涂膜的性质指成膜后期膜性质,包括涂膜的厚度、涂抹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硬度、抗冲击性、柔韧性、附着力、耐磨性、外观光泽性、防腐蚀保护性能)。 涂料的涂装工艺与涂料的流变学性质,干燥工艺及特点等密切相关,所以,涂料的性质决定涂膜的性能。 2、粘弹性与涂料的哪些性质有关系? 答:粘弹性和涂料的柔韧性和后加工性、耐磨性和耐擦伤性、耐冲击性和抗石击性附着力。 3、有分散相体系粘度有什么特点?乳胶漆为什么有剪切变稀现象,对涂料施工有什么影响? 答:当有分散相的体积增加,粘度急速提高。因为要更多地能量来转动颗粒,并且众多的颗粒干扰了其他颗粒的运动。因为乳胶漆的颗粒易成簇,连续相陷在簇内则在低剪切低速率内向体积分数变高,在高剪切速率下,当簇被打散,则内向体积分数值降低,粘度减小。 4、溶剂型涂料一般由粘料、溶剂、填料、颜料等组成,粘料主要与哪些性质有关,简单说明? 答:光泽:是指涂膜表面把投射其上的光线向一个方向反射出去的能力; 鲜映性:是指涂膜表面反射影像的或投影的清晰程度; 雾影性:反映慢反射现象; 颜色:物体反射或透过光的特征的视觉描述; 涂料遮盖力:是指把色漆均匀涂布在物体表面上,使其底色不再呈现的最小用漆量。用g/m2表示,遮盖力是颜料对光线产生散射和吸收的结果; 附着力:涂层与基底间联结力的总称。 在溶剂型涂料中粘料主要与涂料的机械性质有关,对于涂料的颜色主要是与颜料有关,涂料的光泽主要与填料、颜料有关,雾影性主要与颜料有关,但也与粘料有关。涂料的粘度、耐磨损性和耐擦伤性,抗冲击性和石击性、附着力、遮盖力都与粘料的粘结能力和粘弹性有关。所以溶剂型涂料中粘料主要与粘度、耐磨损性和耐擦伤性,抗冲击性和石击性、附着力、遮盖力性质有关。

胶粘剂与涂料试卷和答案Bpdf

《胶粘剂与涂料》试卷 B卷 一、名词解释(15 分)吸附胶接理论: API: 润湿性:甲阶 酚醛树脂:热 熔胶粘剂: 二、判断改错题(20分,每题2分) 1.常用木材胶粘剂的耐老化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固性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醋酸乙烯乳液、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2.环氧树脂本身是线型结构的热塑性分子,其固化是通过加入固化剂来实现的。() 3.脲醛树脂最常用的固化剂为氢氧化钠,其浓度通常为10%,用量通常为树脂液总量的5%。() 4.EEA 是乙酸乙烯 -N- 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缩写。() 5.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过程中,甲醛的官能度为1,苯酚的官能度为1,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3。() 6.正常情况下,胶液固体含量越低,温度越低,粘度越高。() 7.合成PVAc最常用的引发剂为硫酸铵。() 8.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中分子量不变,而热塑性树脂硬化过程中,分子量增大。() 9.薄胶层变形需要的应力比厚胶层大。() 10.氯化铵法是测定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标准方法。() 三、填空题(17分) 1.粗糙度系数R可用来表示木材表面的粗糙情况,R值的减小,意味着有效胶接面。(1分) 2.胶接破坏的四种类型:;;;。(2分) 3.降低涂料表面张力的途径有:;;。(1.5分) 4.脲醛树脂胶接制品所释放的甲醛来源于:;;。(1.5分) 5.涂料的组成成份有:;;;。(2分)

6.一般情况下,胶液对被胶接物的表面有良好的润湿,所形成的接触角就,胶接强度就高。(1分) 7.生产水溶性酚醛树脂最常用的催化剂为;生产醇溶性酚醛树脂最常用的催化剂为。(2分)

8.目前,制胶车间的工艺流程有三种:、和。(1.5分) 9.氯丁橡胶胶粘剂中加酚醛树脂的目的旨在:。(2分) 10.甲醛溶液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原理为。( 2.5分) 四、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影响胶接强度的因素。 2.简述胶粘剂硬化与固化的区别。 3.简述苯酚与甲醛摩尔比对酚醛树脂的形成和性能的影响。 4.简介PVAc乳液的形成机理。 5.简述涂料的性能。 五、论述题(18分) 1.论述影响脲醛树脂性能质量的因素。(9分) 2.试述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甲醛释放的途径。(9分) 六、计算题(10分) 某脲醛树脂合成配方:甲醛一次投入,尿素(浓度为98%)均分两次加入,甲醛水溶液(浓度为37%)共430克首先加入,第一次尿素加入后,甲醛与尿素F/U摩尔比为2/1,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第二次尿素,使最终摩尔比为 1.5/1,试计算第一次所投尿素量和第二次所投尿素量。(甲醛分子量为30.03,尿素分子量为60.06。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胶粘剂与涂料》试卷B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5分) 吸附胶接理论:它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此理论认为,胶接作用是胶粘剂分子与被胶接物分子在界面层上相互吸附产生的;胶接作用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物理吸附则是胶接作用的普遍性原因。 API:即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为非甲醛类胶粘剂之一。它是以水性高分子(通常为聚乙烯醇:PVA)、乳胶(通常为苯乙烯-丁二烯乳胶等)、填料(常用碳酸钙粉末)为主要成分的主剂,和以多官能度异氰酸酯化合物(通常为P-MDI)为主要成分的交联剂所构成。

涂料与粘合剂

《涂料与粘合剂》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涂料 1、什么是涂料? 涂到物体表面能够形成连续的固态薄膜(致密、坚韧,在物体上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并赋予被涂装材料各种功能的材料。 2、涂料有哪些种类? (1)、液体涂料(粘稠液体):透明液体——清漆;各色稠厚液体——磁漆、色漆; (2)、膏状物:指含有大量的颜料、填料,或者高分子树脂的分子量较高、支化、部分交联——不能流动,只能采用刮涂,如腻子; (3)、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主要用于金属器件(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部件、输油管道)的涂装。 3、粉末涂装是如何制备的?又有哪些涂装方法? 制备方法:粉末涂料由各种聚合物、颜料、助剂等混合后粉碎加工而成,其设备与塑料加工设备相近。 涂装方法:(1)、散布法:适用于金属板、织物的涂布; (2)、火焰(熔融)喷涂法:粉末涂料在火焰中通过,为半熔融状态,喷射到工件表面。 用于热塑性涂料的涂装,不经后烘烤,适用于整件烘烤有困难的大型工件和热容量大的物件的涂装; (3)、静电喷涂法:用静电喷枪将带负电的粉末涂料涂到物体表面; (4)、流化床法:用气流使粉末涂料呈沸腾状态,将预热工件放入,使涂料粘附在工件上(可得很厚的薄膜)。 4、涂料的组成有哪些? 一般涂料由四个组分组成: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助剂。 (1)、成膜物质:主要由树脂组成,还包括部分不挥发的活性稀释剂,它是使涂料牢固附着于被涂物表面形成连续薄膜的主要物质,是构成涂料的基础,决定着涂料的基本特性。 (2)、溶剂:分散介质,主要作用在于使成膜基料分散而形成粘稠液体。它有助于施工和改善涂膜的某些性能。 (3)、颜料:分为着色颜料和体质颜料(填料),主要用于着色和改善涂膜性能,增强涂膜的保护、装饰和防锈作用,也可降低涂料成本。 (4)、助剂:助剂是原料的辅助材料。如:催干剂、流平剂、防结皮剂、防沉剂、抗老化剂、防霉剂、固化剂、增塑剂等,对基料形成涂膜的过程和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 5、颜料有哪些(白、黑、红、南、绿)?体质颜料又有哪些? 颜料:白色——钛白粉、硫酸钡、锌钡白等;黑色——炭黑;红色——铁红;蓝色——酞菁蓝;绿色——酞菁绿。 体质颜料:碳酸钙、滑石粉等。 6、涂料的作用有哪些? (1)、保护功能;(2)、装饰功能;(3)、标志功能;(4)、特殊功能。 7、涂料的成膜机理有哪些? (1)、溶剂挥发与热熔成膜:溶剂挥发——加入溶剂,Tg减小,溶剂挥发,形成固体薄膜;热熔成膜——升高温度使(T-Tg)值增加,使聚合物本身达到可以流动的程度; (2)、化学成膜:在大多数情况下,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涂覆在基材表面以后,在加温或

涂料与粘合剂第2次作业

涂料与粘合剂2次作业 材研1410 周亚军 2014210224 1.胶接技术同机械连接和焊接相比有那些特点?什么是涂装技术?它有哪些特点和属性? 答:胶接亦称为粘接、胶粘、胶合、粘合等,是指将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粘剂连接在一起的一种技术。被粘接在一起的部位称为胶接接头。胶接接头具有应力分布连续、重量轻、工艺温度低、可密封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 涂装技术:是指把固体物质表面用涂料进行涂饰的一种技术。同贴皮、包封、电镀、镏金等相比具有工艺简单,使用范围广,可重复涂敷等特点。 2.如何根据胶接接头破坏的形式确定是否属于结构胶接? 答:使被粘物在屈服点前承受应力的粘接,因此能充分发挥被粘物强度的优点。 3.粘附力与粘接力学强度有什么不同?形成粘附力需要什么条件?(粘接的吸附理论本质及局限性) 答:粘附力:粘附力指某种材料附着于另一种材料表面的能力。 粘接力学强度:单位长度上所需粘附力力的大小。 形成粘附力的条件:(1)胶接前或涂装前必需是液体(能够改变形态,适于表面);(2)必需能够润湿;(3)必须能够固化(成膜);(4)必需具有特定功能。

4.从溶解度参数的基本含义考虑,它与温度有关吗?WHY?扩散的条件是什么? 答:溶解度参数的关系式:δ= (ΔE/V)1/2,ΔE=ΔHv-RT,由关系式可以看出,溶解度参数和温度有关。 扩散条件:J=-Ddc/dx,由关系式可以看出,扩散由扩散系数D和dc/dx 决定。而扩散系数与粘度和分子半径有关。 5.高分子相溶性的热力学含义和工艺上有什么差别?溶解度参数为什么能够判别两物质的相溶性,试说明这种判断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答:高分子的相溶性,从热力学角度来说,是指在任一比例混合时形成均相的能力;从工艺方面说,则是指两种聚合物之间容易相互分散得到性能稳定共混物的能力。溶解度参数的关系式:δ= (ΔE/V)1/2,从热力学观点来看,自发过程的必要条件是 ΔGm=ΔHm-TΔSm<0,ΔSm为混合熵,体系的熵变在溶解过程中总是增大的,故TΔSm为正值,因此, ΔGm的正负决定于ΔHm的正负与大小。若满足ΔG<0,必须满足ΔHm

涂料与胶粘剂复习总结

涂料与胶黏剂 1、涂料是一种可借特定的施工方法涂覆在物理表面上,经固化形成连续涂膜的材料。 2、一般涂料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和助剂 作用:保护作用、装饰作用、色采作用、特殊用途、其他 3、成膜物质:粘结剂或基料,是涂料的连续相,提供涂料的主要性能 4、颜料:起遮盖和赋色的作用,还可改善流变性能、降低成本 5、溶剂:溶解成膜物的易挥发有机液体,改善涂料的可涂布性(苯、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丙酮等) 6、助剂:增塑剂、催干剂、固化剂、稳定剂、防霉剂、防污剂、乳化剂、润湿剂、防结皮剂、引发剂等 7、合成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丙烯酸树脂 8、醇酸树脂系指由多元醇(如甘油)、多元酸(如邻苯二甲酸酐)与脂肪酸或油(甘油三脂肪酸脂)缩合聚合而成的油性改性聚酯树脂。按脂肪酸(或油)分子中双键的数目及结构,可分为干性、半干性和非干性三类。 醇酸树脂主要是通过脂肪酸、多元酸和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制备的,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醇酸树脂的合成有醇解法和脂肪酸法两种。若从工艺过程来区分,则又可以划分为溶剂法和熔融法。 用于涂料时,醇酸树脂作为涂料用于合成树脂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它可以制成清漆、色漆;工业专用漆、一般通用漆及中低档的地坪涂料。 9、氨基化合物(-NH2)能与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羟甲基(-CH20H )与脂肪族一元醇部分醚化或全部醚化,则可形成一类性能优异的树脂-氨基树脂 氨基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烃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共缩聚树脂 氨基树脂是水白色热固性聚合物,常与醇酸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并用,绝大部分与醇酸树脂配合,制成氨基烤漆。 10、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学物。与固化剂反应后,能形成三维交联网络的热固性树脂。 固化剂也称交联剂,利用固化剂中的官能团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或环氧基反应,可使环氧树脂扩链、交联,形成三维空间结构。分为胺类、酸酐类和含有活性基团的合成树脂。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主要与分子中的环氧基和羟基有关 根据树脂结构,分为三种类型:缩水甘油类环氧树脂、环氧化烯烃类、元素改性环氧树脂 缩水甘油类环氧树脂:双酚A 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应用:船舶上防腐蚀 11、环氧值:100g 环氧树脂中所含环氧基团的物质的量 %100?=平均分子量 环氧基数环氧值 12、环氧当量:含有1mol 环氧基树脂质量(g ) 环氧量 环氧基数平均分子量环氧当量100==

涂料与粘合剂-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本科课程简介》(中、英文版)格式 课程号:300043020 课程名称:涂料与粘合剂 总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面向对象: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任课教师:凌红 课程简介(250-300字): 该课程主要是一门应用类课程。在该课程中对涂料分类、命名方法做了介绍。对主要涂料品种(如环氧类涂料、酚醛类涂料、聚氨酯类涂料、聚酯涂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包括所需要的化学原料,中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聚合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同时发生的副反应,及各种影响因素,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主要涂料品种进行了配方分析和配方计算。对主要的涂装方法进行了介绍。介绍了主要的粘合剂品种,对于主要的粘合剂品种进行了配方分析。作为一门应用类课程,在课本中还包含大量的生产实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涂料和粘合剂有一定的认识。 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月):《涂料工艺》,陈士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6月;《现代涂料与涂装工程》,郑天亮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涂料工艺》,涂料工艺编委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12月《新型粘合剂与涂料化学品》,汪多仁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常用粘合剂》,黄福堂编,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年1月。 备注:理论课 Course Code: 300043020 Course Name: Coating and Adhesives Total Hours: 32 Credit: 2 Textbook name: (Press ,Author)《Coating Technology》Chenshijie,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June 1995; 《Modern Coating and Painting Engineering》Zhengtianlia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ess, June 2003; 《Coating Technology》Coating Technology Editoral Board,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December 1997; 《New Type of Adhesive and Coating Chemicals》Wangduoren,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Press, May 2000; 《Common Adhesive》Huangfutang, China Petrochemical Press, January 1999. Course Description: The course is mainly an application type. In the course the coating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are introduce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main coating species (such as epoxy coating, phenolic coating, polyurethane paint, polyester paint) have been explained in more detail: Including raw materials, chemical reactions (including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s),the reaction equations,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simultaneous side-reactions, and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some main coating types, the coating formulations are also analyzed. The main methods of painting are introduced. In addition, the main types of adhesiv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formulas of the some adhesives are analyzed too. As an application type cours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roduction examples in the textbook. 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to have perceptual knowledge on the current market of the coatings and adhesives.

《涂料与胶黏剂》课程教学大纲

《涂料与胶黏剂》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342007 课程英文名称:Paint and Adhesive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涂料与胶黏剂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选修的一门获得涂料和胶黏剂基本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专业课。它主要介绍各种涂料和胶黏剂的基本知识、生产方法及工艺,以使学生提高涂料和胶黏剂生产的技术水平、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 熟悉各种常见涂料和胶粘剂的品种; 2.掌握涂料和胶黏剂的基本理论、基本配方和配方设计; 3.掌握涂料和胶黏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工艺,成膜机理及各种辅助成分的作用; 4.熟悉涂覆及粘接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及化学变化; 5.了解影响涂膜性能及粘接性能的因素。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胶粘剂、涂料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熟悉反应型胶粘剂的特点、固化机理;熟悉热熔胶型胶粘剂的特点和基本合成工艺;熟悉水基胶粘剂的优点和合成工艺;掌握粘结机理、粘结技术、胶粘剂的测试;掌握漆膜的干燥和固化、涂料性能测试、漆前处理。 2.基本能力:能够指导胶粘剂、涂料的生产和设计胶粘剂、涂料的生产工艺;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和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基本技能:具有涂料和胶黏剂的施工的技能;涂料和胶黏剂性能的测试和评价。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条件可采用涂料和胶黏剂生产仿真模拟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也可现场参观涂料和胶黏剂的生产过程或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甚至部分内容可在生产现场讲解。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可以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及自己的研究安排授课的具体内容,但授课内容必须是涂料和胶黏剂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在《高分子化学》和《高聚物合成工艺》结束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对习题课和实践环节无要求。 2.作业题内容以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为主,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胶黏剂与涂料思考题

第一章讨论、思考题、作业: 1. 胶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如何? 2. 胶接理论有几种,论点各是什么? 3. 一个胶接件的胶合强度是由哪些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4. 胶接结构的破坏类型有几种? 5. 胶粘剂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6. 请解释溶液型胶、乳液型胶、热熔型胶、结构型胶、热塑性胶、热固性胶。 第二章讨论、思考题、作业: 1.酚醛树脂具有哪些主要的性能? 2.苯酚具有哪些与制胶有关的性质? 3.甲醛在什么情况下易聚合成多聚甲醛?甲醛液中保存甲醇的目的是什么? 4.六次甲基四胺在制胶、调胶、胶液贮存等过程中起何作用? 5.请解释胶的贮存期、适用期、固化时间。 6.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经过哪几类化学反应? 7.请分别写出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加成产物。 8.热固性酚醛树脂的树脂化过程分成哪几个阶段,如何从它的外观加以区分,各阶段树脂具有什么特点和性能?请根据其特点写出初期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式。 9.热塑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将热塑性酚醛树脂转变成热固性酚醛树脂? 10.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树脂、冷固化树脂如何区别,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1.酚类与醛类的摩尔比如何影响酚醛树脂的性质和质量?酸、碱催化剂如何影响酚醛树脂的加成产物和反应速度? 12.水溶性酚醛树脂和醇溶性酚醛树脂一般分别采用什么工艺类型,为什么? 13.根据酚醛树脂配方中原料的摩尔比计算投料量。 14.某厂生产用的酚醛树脂胶存在固化速度慢的问题,请帮拟个改进的方案。 第三章讨论、思考题、作业: 1.脲醛树脂胶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各具有那些主要的性能? 2.尿素在高温、水、稀酸、稀碱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3.不同的pH值条件对尿素与甲醛形成羟甲基脲有什么影响? 4.羟甲基脲形成树脂的缩聚形式主要有几种?试写出其反应过程的片段。 5.初期脲醛树脂具有什么特点和性能?请根据其特点写出其分子结构式。 6.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对树脂的使用特性有什么影响? 7.催化剂对脲醛树脂的反应速度、加成产物和树脂结构有什么影响? 8.在脲醛树脂生产中,缩聚次数指什么;多次缩聚具有什么优点? 9.在低摩尔比脲醛树脂生产工艺中,反应介质pH值的控制常采用什么方法? 10. 用氯化铵作脲醛树脂胶的固化剂,应如何调配? 11. 降低脲醛树脂胶中的游离醛含量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2. 根据脲醛树脂的配方计算原料的用量。 13.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生产工艺具有什么特点? 14.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什么要进行改性,改性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第四章讨论、思考题、作业: 1.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胶(PVAc)具有哪些性能? 2.生产PVAc需要哪些原料,各种原料的作用是什么? 3.请简述PVAc的合成原理。 4.PVAc分子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获得较大分子量的聚乙酸乙烯酯乳液需采取什么样

涂料与胶粘剂大纲(新)

涂料与粘合剂 (Paints and Adhesives) 《涂料与粘合剂》课程是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是在学 生具备了必要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 选修的专业课。它是以有机化学为基础,建立在高分子化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应用性质的 科学。 《涂料与粘合剂》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涂料与粘合剂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 研究涂料与粘合剂的组成与性能、主要施工工艺、性能检测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培养学 生从事涂料与粘合剂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能力。本课程系统讲授了涂料与粘合剂中成膜物质 的合成原理及应用。介绍几种常用涂料与粘合剂的应用。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各种常用涂料与粘合剂的高聚物的合成原理,合成工艺及影 响因素,掌握各种涂料的性质、组成及其应用技术,并能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 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与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涂料和粘合剂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其他多种 合成树脂涂料的基本知识。 2.掌握氨基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烯类高聚物,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的制 备原理。 3.掌握粘合剂与涂料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 4.掌握涂料的性质、组成及其应用技术,并能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涂料与粘合剂的定义、组成、作用及分类,几种常用涂料与粘合剂的制备原 理及应用。难点是酚醛树脂,烯类高聚物,不饱和聚酯,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 脂相关树脂的合成原理、影响树脂质量的因素、涂料与粘合剂的调制、树脂的改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辅以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使 用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的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为2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24学时)1.粘合剂18学时 1.1聚合物基础知识理解 2 1.2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 2 1.3粘合剂概述了解0.5 1.4胶接基础理解0.5 1.5粘合剂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基本知识理解 1 1.6氨基树脂粘合剂掌握 2 1.7酚醛树脂粘合剂掌握 1 1.8烯类高聚物粘合剂掌握 1 1.9热熔粘合剂了解 1 1.10橡胶型粘合剂了解 1 1.11聚氨酯粘合剂掌握 2 1.12环氧树脂粘合剂掌握 2

胶黏剂与涂料复习资料最终BOSS版

胶黏剂与涂料复习资料最终BOSS版(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固化:胶接时靠溶剂或分散相的挥发及溶剂在被粘物中的扩散和渗透而使胶层固化的。 2.硬化:胶接时靠化学反应而使胶层固化。 3.贮存期:在规定条件下,胶黏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和规定强度的最长存放时间。 4.适(使)用期:配置后的胶黏剂能维持其可用性能的时间。 5.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 6.粘附(黏附)破坏:胶黏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牧师可见的破坏现象。 7.软化点:是指以一定形式施以一定负荷,并按规定升温速率加热到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值的温度。 8..晾置时间:是指热熔胶从涂布到冷却失去润湿能力前的时间,即可操作时间。 9.固化时间:是指热熔胶涂布后从两个粘接面压合到粘接牢固的时间。 10.环氧值:每100克环氧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物质的量。 11.环氧当量:含有一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 12.碘值:100油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13.油度:油漆中树脂与油混合各自所占的百分比。 14.浊点:当反应混合物冷却时,由于水分的析出,而最初发现混浊时的温度称为浊点。 15.吸油量:100g颜料,逐滴加入精制亚麻油,并用刮刀仔细压研至颜料由松散状态正好转变成团状粘联体时油的质量,为该颜料的吸油量。 16理想胶接强度:单位面积上所需的胶接力,以σa表示。 17.润湿:即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的这种现象。其润湿能力叫做润湿性 18.粘度:表示液体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参数。 19.最低成膜温度(MFT):是指能使乳液形成连续透明薄膜的最低温度。 20.乳化: 使互不相溶的油-水转变为相当稳定、难以分层的乳液,这个过程称为乳化 21.熔融粘度(或熔融指数):熔融指数(MI):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 二、缩写翻译 PF 酚醛树脂胶 MUF 三聚氰胺脲醛树脂胶 UF 脲醛树脂胶 MDF 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胶黏剂 MF 三聚氰胺 PVAc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 MFT 最低成膜温度 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MDI 异氰酸酯 PVAc 聚乙酸乙烯均聚乳液 NC 硝基漆 API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 PU 聚氨酯涂料 PE 不饱和聚酯涂料 AC 氨基酸固化涂料 VAc 乙酸乙烯酯 PVC 聚氯乙烯 SGA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 PA 聚酰胺类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PC 聚苯乙烯 PUF 苯酚-尿素-甲醛树脂胶黏剂 PPO 聚苯醚 SGA 第二代丙烯酸酯胶黏剂 UV 光敏漆 SIS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EE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PAPI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VBC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氯乙烯共聚乳液VBN 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乳液

胶黏剂与涂料

1.接触角:胶黏剂液滴与被胶接固体表面接触时,经过气、液、固三相交界线上的一点液面切线与液体附着面一侧的夹角θ。 2.凝胶化: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分子间的交联反应使粘度无限增大而产生的凝胶现象。 3.弱界面层:当被胶接的材料、胶粘剂及环境中的低分子物或杂质等,通过渗析、吸附及聚集等过程,在部分或全部界面内产生这些低分子物的富集区,这就是弱界面层。 4.丙阶酚醛树脂:甲阶酚醛树脂在加热时不用固化剂既可以进一步缩聚成最后的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树脂。 5.聚氨酯树脂:是由多异氰酸酯和多羟基化合物如聚酯多元醇一集聚醚多元醇等化合而成。 6.机械交接理论:液态胶黏剂充满被胶接物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固化后在界面区产生啮合连接或投锚效果。 7.甲阶酚醛树脂:羟甲基酚的缩聚反应若再凝胶点前停止下来,可得到各种用途的可溶性酚醛树脂。 8.湿润性: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的能力。 9.胶黏剂:在一定条件下凡是能够把两种同种或异种被胶接材料通过表面粘附作用紧密地连接起来起传递作用并能满足一定物化性能要求的非金属物质。 10.API: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以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乳液、填料为主剂,与多异氰酸酯交联构成的胶黏剂。 11.热固性胶黏剂:在热、催化剂的单独作用下或联合作用下会形成化学键的一类胶黏剂,固化后不溶不熔。12.熔融粘度: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 13.涂料:是一类呈流动状态, 能在物体表面扩展形成薄层,并随时间延续与加热以及供给其他能量,能在被涂饰表面牢固粘附固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连续皮膜的物质。 14.热熔胶:胶接作用主要是化学键力作用的结果,胶黏剂与被胶接分子间产生化学反应而获得高强度主价键结合。 15.化学键理论:改理论认为胶接作用主要是化学键力作

涂料与粘合剂习题答案

【1】涂料的定义、组分和作用 答:涂料是一种保护、装饰物体表面的涂装材料。具体讲,涂料是涂布于物体表面后,经干燥可以形成一层薄膜,赋予物体以保护、美化或其它功能的材料。涂料一般包含四大组分:成膜物质、分散介质(溶剂)、颜(填)料和各类助剂。涂料的作用一般包括:保护作用、装饰作用、标志作用、特殊作用。【2】、涂料的成膜机理 答:(1)溶剂挥发型:溶剂挥发型涂料的成膜特点是成膜过程中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溶剂挥发后残留涂料组分形成涂膜。这类涂料都可自干,且表于极快,其干燥速度取决于溶剂的挥发速度,多采用自然干燥法。 (2)乳胶凝聚型:乳胶是聚合物粒子在水中的分散体系,它的干燥就是这些聚合物粒子凝聚成膜的过程。随着分散合质(主要是水和共溶剂)的挥发,同时产生聚合物粒子的接近、接触、挤压变形而凝集,最后由粒子状态的聚集变成为分子状态的凝聚而形成连续的涂膜。 (3)氧化聚合型:氧化聚合型涂料主要指油或油改性涂料,它们是通过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交联反应,生成网状大分子结构而成膜的。 (4)缩合反应型:由大分子量的具有线型分子链结构的树脂通过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网状结构而固化成膜,这就是缩合反应型成膜过程。属于这一类型的有酚醛树脂涂料、氨基醇酸树脂涂料、脲醛树脂涂料等。 【3】、涂料有哪几种涂装方法 答:刷涂、滚涂、浸涂和淋涂、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涂、电泳涂装 【4】.液体涂料那些性能 答:1.清漆透明度:清漆应具有足够的透明度,清澈透明,无任何机械杂质和沉淀物。2.颜色与外观: 清漆:清漆颜色越浅越好。真正水白透明无色的清漆很难达到,多数清漆都带有微黄色。色漆:呈现的颜色应与其颜色名称一致,纯正均匀。在日光照射下,经久不褪色。3.固体分含量:定义:固体分在涂料组成中的含量比例,用百分比表示。4.粘度5.干燥时间6.施工时限7.贮存稳定性8.流平性 【5】.固体漆膜那些性能 答:附着性、硬度、耐液性、耐热性、耐磨性、耐温变性、耐冲击性、光泽【6】、粘合剂的定义、组分、颜料体积浓度(PVC)与临界颜料体积浓度(CPVC)。 答:胶粘剂定义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粘附作用能把被粘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又叫粘合剂、胶黏剂,习惯上称为胶(但不宜称作胶水)。粘合剂的组分:粘料、固化剂、填充剂、溶剂、增塑剂、增韧剂、偶联剂、其他物质(如:增粘剂、增稠剂、稀释剂、防老剂、阻燃剂、防腐剂、光敏剂、稳定剂等。)在颜料和基料的总体积中既干膜体积中,颜料所占的体积分数称为颜料体积浓度,用PVC表示。当基料逐渐加入到颜料中时,基料被颜料粒子表面吸附,同时颜料粒子表面空隙中的空气逐渐被基料所取代,随着基料的不断加入,颜料粒子空隙不断减少,基料完全覆盖了颜料粒子表面且恰好填满全部空隙时的颜料体积浓度定义为临界颜料体积浓度,并用CPVC表示。 【7】、粘合剂粘接中的作用力

胶黏剂与涂料试题参考答案

胶黏剂与涂料试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每组概念。(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15分) 1. 内聚破坏:胶黏剂或被粘物中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1.5分) 黏附破坏:胶黏剂和被粘物界处发生的目视可见的破坏现象。(1.5分) 2. 固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聚合、交联等)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等性能的过程。(1.5分) 硬化:胶黏剂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获得并提高胶接强度、内聚强度等性能的过程。(1.5分) 3.贮存期:在规定条件下,胶黏剂仍能保持其操作性能和规定强度的最长存放时间。(1.5分) 适用期:配制后的胶黏剂能维持其可用性能的时间。(1.5分) 4.环氧值:指每100g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当量数。(1.5分) 环氧当量:含有一克当量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克数。(1.5分) 5.晾置时间:指热熔胶从涂布到冷却失去润湿能力前的时间,即可操作时间。(1.5分) 固化时间:指热熔胶涂布后从两个粘接面压合到粘接牢固的时间。(1.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15分) 1. 黏度 2.润湿;扩散;胶接键 3. 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 4. 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强亲水基团;乳化剂 5. 相容性;涂布方式;树脂特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40分) 1、如何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中的甲醛释放量。 (1)树脂的合成工艺:(1.0分)①降低F/U的摩尔比;②分次加入尿素; (2)使用甲醛捕捉剂;(1.0分) (3)合理选用固化剂;(1.0分) (4)对人造板后处理;(1.0分) (5)利用甲醛具有还原性的特点,将甲醛氧化。(1.0分) 2、改进酚醛树脂固化速度的途径。 (1)添加固化促进剂或高反应性的物质;(1.5分) (2)改变树脂的化学构造,赋予其高反应性;(1.5分) (3)与快速固化性树脂复合;(1.0分) (4)提高树脂的聚合度。(1.0分) 3、聚乙酸乙烯酯(均聚)乳液胶黏剂的硬化过程。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硬化是通过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以及被多孔性被胶接物吸收,(1.0分)在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时,(1.0分)各乳胶粒子中的分子相互渗透,相互扩散,(2.0分)聚结为一体而成为连续透明的薄膜。(1.0分)

涂料与粘合剂试题

1涂料是指通过界面(表面)层相互作用,粘附于并能形成固体膜或层,达到表面和表面与的物质。 2胶粘剂是指通过界面(表面)层相互作用,把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物质或材料,也称粘合剂或俗称胶,胶水等,胶粘剂的英文名称。 3合成胶粘剂是以化学合成物为基础的胶粘剂,一般以、、为基础材料制成。根据使用量,涂料和胶粘剂在合成聚合物材料中,占据第位和第位。 4胶接力是由于在界面分子(原子)之间的作用产生。并以此解释和解决胶接过程的问题的理论称为胶接的理论。 5功就是将单位面积的分离成相同面积的固体表面和液体表面所需要的功。 6从界面上链段的扩散角度来研究粘接现象的理论称为粘接的。该理论的本质是作用力,不仅有表面也有过渡层内部的作用力。 7涂装技术:是指把固体物质表面用进行涂饰的一种技术。同贴皮、包封、电镀等相比具有简单,使用范围广,可重复涂敷等特点。广泛用于、、及其它特殊领域。 8涂料的基本性能是、表面的外观和性质。涂料的性质包括前性质、性质和成膜后性质。 9在胶粘剂性能测试中剪切强度的单位是,剥离强度的单位是,冲击强度的单位是,冲击强度测试作用时间s,持久强度的时间尺度s,剪切强度的时间尺度是s,疲劳强度的测试中试件受到的力,持久强度受到的是力。

1如果涂料和胶粘剂要形成良好的粘附力,必要进行表面处理,从接头形成过程考虑,简单回答为什么。 2什么是粘附力与粘结力?其相互关系如何?请说明从粘附表面热力学解释和从分子水平的微观粘合解释胶接理论的主要差异,相互关系如何? 3请简要说明双组份环氧树脂胶粘剂、单组份湿固化聚氨酯胶粘剂、502胶(α-氰基丙烯酸酯胶)、AB型丙烯酸酯胶粘剂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固化机理。

涂料与粘合剂考点

涂料与粘合剂复习要点 1、甲阶酚醛树脂及特点 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苯酚与过量的甲醛生成甲阶酚醛树脂 特点:线性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具有可溶性,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湿润性 2、影响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固化速度的因素 固化温度、树脂浓度、F/P摩尔比、NaOH/P摩尔比、添加剂 3、聚乙酸乙烯酯胶黏剂改性方法 共聚改姓、共混改性、保护胶体的化学改性 4、热熔胶主要性能的参数 熔融黏度、软化点、热稳定性、晾置时间 5、聚乙酸乙烯酸酯乳液胶弱点及改性方法 弱点:耐热性耐水性差 改性方法:共聚改姓、共混改性、保护胶体的化学改性 6、胶接耐久性影响的因素 力的作用导致蠕变破坏和疲劳破坏;环境作用导致接头的老化破坏 7、热熔胶增黏剂种类 松香及其衍生物、萜烯树脂及其改性树脂、石油树脂 9、涂料组成及作用 组成:固体分,包括成膜物质、着色材料、辅助材料,干结成膜;挥发份,做分散介质,溶解或稀释固体或高粘度的成膜物质,使其成为有适宜浓度的液体 10、酚醛树脂化学改性方法 引进其他组分使之与酚醛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或部分混合,可将柔性高分子化合物混入酚醛树脂中;或将某些黏度强或者耐热性好的高分子化合物或单体与酚醛树脂用化学方法制成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从而获得各种综合性能的改性酚醛树脂 11、在甲醛系列树脂合成所用的原料的官能度判断 甲醛官能度为1,苯酚官能度为3,三聚氰胺的官能度为6 12、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固化剂种类 脂肪族胺类、芳香族胺类和改性胺类 13、如何降低脲醛树脂胶接制品中的甲醛释放量。 (1)树脂的合成工艺:①降低F/U的摩尔比;②分次加入尿素;(2)使用甲醛捕捉剂;(3)合理选用固化剂;(4)对人造板后处理;利用甲醛具有还原性的特点,将甲醛氧化。 14、常用氨基树脂胶黏剂有哪些 脲醛树脂胶黏剂、三聚氰胺胶黏剂、三聚氰胺·尿素共聚合胶黏剂 15、干性油、半干性油与不干性油性的区别 干性油: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富有弹性的柔韧的固态膜 半干性油:在空气中局部氧化成非完全固态而有黏性的膜 不干性油:在空气中不能氧化形成固态膜 16、三段式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特点 三段式脲醛树脂合成工艺:(弱)碱-(弱)酸-(弱)碱工艺 特点:(1)加成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羟甲基,为缩聚提供的活性基团 (2)缩聚反应: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具有一定量的脲醛树脂聚合物 (3)贮存:最后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贮存,保证脲醛树脂具有一定的贮存期和贮存稳定性 17、硝基漆的组成及其作用。 组成:硝化棉、合成树脂、增塑剂、颜料、溶剂与稀释剂 作用:用于机床、机器设备及工具的保护装饰 18、作为涂料的合成树脂应具备性能 易于涂饰;干燥速度快;尽可能地减少涂饰次数,并能形成所要求的涂膜;与基材附着性好,并 且涂膜坚韧;对颜料的分散性好;耐久性,耐候性优良,不易受污染;耐水性,耐药品性好 19、聚氨酯软段和硬段对胶黏剂的性能影响(这个不会,有点答非所问的样子) 软段:聚酯型比聚醚型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醚基较易旋转,分子柔顺性较好,有优越的低温柔软性,同时醚基的耐水性也比 酯基好 硬段:具有对称结构的异氰酸酯能使分子结构规整,促进结晶,能使粘合剂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20、环氧树脂胶以有机胺为固化剂的反应原理 一级胺对环氧树脂固化作用按亲核加成机理进行,每一个活泼氢可以打开一个环氧基团,使之交联固化。①与环氧基反应生成二级胺②与另一环氧基反应生成三级胺③生成的羟基与环氧树脂反应 21、硝基漆的助溶剂 不能直接溶解硝化棉的醇类,但在一定数量限制内与真溶剂混合便能溶解硝化棉,甚至还能提高真溶剂的溶解力 22、木材用胶粘剂中,使用最多的合成胶粘剂是甲醛类胶粘剂

胶黏剂与涂料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顾继友编著.胶接理论与胶接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美]K.L.密特,[法]A.皮兹编著,陈步宁,黎复华等译.粘接表面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邹宽生主编.胶粘剂生产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季佳主编.木材胶粘剂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刘安华编著.涂料技术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6]李和平主编.胶粘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7][美]爱德华M皮特里著.国外胶黏剂丛书——胶黏剂与密封胶工业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8]张在新主编.化工产品手册——胶黏剂(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9]李子东,李广宇,吉利,郝向杰编.胶黏剂助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10]唐星华,饶厚曾主编.胶黏剂生产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11][美]阿方萨斯V波丘斯著.国外胶黏剂丛书——粘接与胶黏剂技术导论(原著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12][乌克兰]R A法西罗夫斯基V N凯斯特尔曼著.国外胶黏剂丛书——聚合物的粘接作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13]曹京宜等编著.涂装表面预处理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14]赵敏主编.胶黏剂毒性与安全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5]冯素兰,张昱斐编著.环保涂料丛书——粉末涂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6]杨玉昆,吕凤亭主编.压敏胶制品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7]徐祖顺,易昌凤,肖卫东.实用粘接技术丛书——织物用胶黏剂及粘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18]林宣益.乳胶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19]张向宇.胶黏剂分析与测试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20]李健民,杨冬梅,许俊编著.实用粘接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21]陆荣,黎冬冬,赵中.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乳胶漆生产实用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22][英]H.瓦尔森C.A.芬奇.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1卷)(聚合物乳液基础及其在胶黏剂中的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3]石军,李建颖.热熔胶黏剂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4]耿耀宗,赵风清.现代水性涂料配方与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胶粘剂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规定(HG/T3075-2003),热熔胶粘剂开放时间的测定(HG/T3716-2003).2004.4 [26]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电子电器用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7]《胶粘剂技术标准与规范》编写组.胶粘剂技术标准与规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8][美]约瑟夫S.阿姆斯托克.国外胶黏剂丛书——建筑胶黏剂及密封胶应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29][英]H.瓦尔森C.A.芬奇.合成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第2卷)(涂料中的乳液:乳胶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30]邱建辉,张继源,生楚君.胶黏剂实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31]陈平,王德中.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环氧树脂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 [32]袁才登.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乳液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3]夏晓明,宋之聪.功能助剂(塑料涂料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4]张玉龙.胶黏剂配方精选(2000~2003).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5]叶楚平,李陵岚,王念贵.实用胶黏剂制备与应用丛书——天然胶黏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