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新技术园区区位选择的因素以及规划布局

深圳高新技术园区区位选择的因素以及规划布局
深圳高新技术园区区位选择的因素以及规划布局

深圳高新技术园区区位选择的因素以及规划布局

1996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并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对原有的深圳科技工业园、中国科技开发院、京山民间科技工业村、高新技术工业村等几个小区实行一区多园管理,设立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深圳高新区)。

深圳高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高新区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1年,高新区深圳湾园区在占全市不到0.6%的土地上,实现工业总产值3630.12亿元,同比增长20.1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78%;工业增加值1095.90亿元,同比增长36.7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1.94%;出口179.03亿美元;实现税收255.96亿元。高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315.66亿元、工业增加值95.29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

高新技术园区的选址要求较高的智力资源,对信息的依赖性强,对资金的需要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高,对各种服务要求多。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软环境的要求远比对于硬环境的要求高得多。特别是在选择高新技术产业这样一种集约发展模式时,这些软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其在区位选择时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应该依次考虑下列各项因素:智力密集程度、开放性技术条件、信息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产和生活环境。

1、智力密集程度

这里所说的智力是一种资源,它不仅包括个人的才智,更主要的是智力资源的组织形式,即是否具有一些有组织的具备相当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人才所构成的研究机构或者开发部门。

深圳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相应的,许多知名企业(华为、联想、朗讯、哈里斯。TCL等)都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研究费用已经超过销售收入的10%,现有5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所为依托,幅射周边地区的研究开发体系。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为增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后劲,与清华大学创办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了深港产学研基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及俄罗斯、乌克兰的8所院校,创办了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37所知名院校创办了深圳“虚拟大学”园,18所境外著名院校已成为网络成员,“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深圳虚拟大学园已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几年来共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8000余名;各大学已在深圳创办企业100多家,成果产业化项目100多个。深圳“虚拟大学”园的充分利用大学的有效人才、有效资源,在深圳有效环境下,形成对深圳及周边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贡献。

这种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与生产直接相结合,为深圳高新区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资源的富集程度成为了深圳高新区区位选择的首要导向因素,也是深圳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正常成长的基本条件。

2、开发性技术条件

智力资源密集为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高技术产业能否在某一特定区域健康地发展还有赖于与其发展相关联的市场、服务等因素。

首先,高新区企业研发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成为深圳市自主创新的主要特征。2011年,专利申请量为12748件,其中发明专利8966件,占深圳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的31%,PCT申请量3779件。

其次,高新区已形成了通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软件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群。全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汇聚和培育了一批产业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53家,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0家。深圳湾园区培育上市企业81家。

第三,由政府、院校、留学生协会等共同创办的孵化器群已经形成,为“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培育了一批优质的企业资源。“深圳高新区孵化器联盟”进一步聚合创新资源,推动区内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高新区“创业投资服务广场”正在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与创业服务。

第四,名校汇聚高新区。汇聚53所海内外著名院校的深圳虚拟大学园,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3、信息资源条件

谁拥有信息,谁就在生产竞争者处于优势地位,对于传统产业如此,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更是这样。

作为国际科学园协会成员单位和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设立了“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目前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46家海外机构入驻国际平台。

2007年,“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深圳高新区正致力于“深港创新圈”的建设,以国际领域有影响、国家战略有地位、区域发展有贡献为定位,籍此促进两地资源共享、教育同构和交流便利,共同探讨、构筑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的新模式。

2009年3月,深圳高新区与香港科技园共同成立“深港创新圈互动基地”,加强两地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开拓海内外市场。

4、基础设施条件

高新技术产业除了一般的产业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条件外,特别强调基础设施的质量。比如:交通运输方面、通讯方面、能源方面、供水方面等。因而适应它发展的环境往往是那些大城市地区。

深圳,国际化大都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毗邻香港,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出入境口岸。深圳铁路、地铁、公共汽车、机场、港口等造就了深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深圳处于东南湿润区,气候温和湿润,供水充足。深圳高新区已形成了通讯产业群、计算机产业群、软件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新材料产业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群,所以本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5、生产和生活环境

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比如,微电子产品的生产往往要求恒湿恒温,空气中悬浮尘埃、有毒成分的比重必须达到非常低的水平等。深圳作为中国大陆一线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知识城市、窗口城市,完全具有这样高要求的环境质量以及高知识人才。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布局

一、高新技术园区的空间构成

深圳高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始建于1996年9月。园区内重点发展产业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园区与清华大学创办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了深港产学研基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及俄罗斯、乌克兰的8所院校,创办了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37所知名院校共同创办了深圳“虚拟大学”园。培养有效人才、有效技术,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另外园区内还布置了居住、商业等用地,满足在此就业的人员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需要。

(深圳高新区各技术领域产业分布)

二、高新技术园区的规模

从国外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高技术区的规模不宜太大,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本身也并不要求过大的用地,接近市场是它们的一个重要区位取向,所以一般认为,高新技术园区的规模不宜大过10平方公里,深圳园区的规划面积是11.5平方公里,所以说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不同的用地需求。

三、高新技术园区的用地比例

高新区总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2.8平方公里(含后海路以南填海区),交通道路用地3.3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及其他用地5.4 平方公里。目前,高新区已开发建成的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划而未建的土地面积1.3平方公里,未划未建的空地3.7平方公里。

四、高新技术园区的布局特点

(一)以深南大道和科苑路作为贯穿整个高新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重要景观轴线,两侧辅以相应绿化带。深南大道沿线,按照深南大道街景设计的要求,将正大康地公司现饲料厂用地和东片的未建用地作为政府预留控制用地,以满足高新区的长远发展需要。?在工业区、生活配套区布置若干绿心,在科苑路与滨海大道交汇处的西北方向布置公园绿地,点、

线、面相结合,以保持高新区的整体清新雅致与盎然生机。

(二)在地域布局上,本着“大分散、小集中,分清层次、区别对待”的原则,形成如下地域功能布局:

1.北区:配合市府高新办与国土局对北区西片(第五工业区)的清理,进行局部的功能调整。规划该区工业用地以安置大型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该区东片则安排生活居住与综合服务功能地块。

2.中区:逐渐发展成为以新材料、计算机、生物医药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留科技工业园原有的用地格局,重点在于改造一部分传统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用地比例。并对正大康地的用地改性,对麻雀岭工业区进行改造。

3.南区:是未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也是全区的管理、会展、金融等综合功能服务中心,包括深圳大学、南区北片及后海路以南的南区南片三部分。深圳大学为培养人才、从事科研开发的基地,与其他科研机构(含技术培训、研究开发、产品试制)一道,共同构成对高新区的强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三)以深圳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及规划新增的教育科研用地为依托,在南区的西北部形成教育科研组团,为整个高新区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四)高新区服务管理中心分成一大三小共四处,布局在临近科苑路、深南大道的位置。其中三个规模较小的管理服务中心,分别为北、中、南三区服务。后海路南与科苑路相交处的管理服务中心,内含金融、会展、行政管理、孵化试制等功能,面向整个高新区服务。

(五)居住用地结合现状,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境优美”的原则,分四片成组团式布局于高新区。分别为北区东片松坪山住宅区、中区中片科技工业园住宅区、中区西南片正大康地住宅区、南区科苑路东片住宅区。每个住宅区都与临近工业区成组配置,以尽量减少高新区内部上、下班人流。

五、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构架

根据高新区目前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建议我市高新区现阶段实行决策层(高新区领导小组)、管理层(高新办)、经营服务层(服务中心)的三级管理体制,对高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待高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对这种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整。

决策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负责高新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协调,负责高新区内改革和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批准或审查高新区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管理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办),它既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又是市政府管理高新区的派出机构,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管理高新区的协调办公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计划,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纵向管理,对高新区内的项目、土地审批、工商注册、企业监管、资金运作、人员入户和出境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和全过程管理。

经营服务层即服务中心,通过这个机构的设置,将为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财务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同时还负责组织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开发等经营活动。

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和谐发展,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环境。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形成了“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高新区已成为“创业的沃土,成功的家园”。

分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

学年论文 学 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王亚杰 论文题目 分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 ---以富士康为例 指导教师 周红升 职称 教授 成 绩 2011 年 5 月 6 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关键词 (2) Keywords (2) 1、经济区位的概念 (2) 2、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2) 2.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2) 2.2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2.3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3) 2.4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4) 3、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4) 3.1市场环境对经济区位选择的影响 (4) 3.2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4) 3.3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影响 (5)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分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 ——以富士康为例 学生姓名:王亚杰学号:20095081244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指导教师:周红升职称:教授 摘要: “富士康科技集团进驻河南”选址郑州,一个引人瞩目的新闻热点。此次富士康落户河南,首先看重的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便捷的内销物流体系;而河南省则希望富士康的落户能填补河南没有重大电子制造业项目的空白,并借助其带动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那么,富士康科技集团为何入驻河南,郑州又有何区位优势,郑州又为何以极大的热情邀请富士康的投产,社会各界众说纷纭。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富士康入驻河南又有诸多因素,如要素投入土地、劳动力、资本、知识和技术、资本、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以下做详细分析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 Abstract: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stationed in Henan" site in Zhengzhou, a compelling news hot. The Foxconn settled in Henan, the first value is the abundant labor resources, followed by the convenience of the domestic logistics system; and settled in Henan Province, Foxconn wants to fill a major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projects in Henan is not blank, and with its driv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why settled Roxon Technology Group, Henan, Zhengzhou, what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Zhengzhou, and why with great enthusiasm the invitation to Foxconn production, the community controversi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geography, Foxconn settled in Henan have many factors, such as factor inputs land, labor, capit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apital, industry, environment, policy environmen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ollowing impact on economic activity location choice factors .

交通线、点的区位特点分析

交通线、点的区位特点分析 交通线、点的区位特点分析 河北省卢龙县第一中学鲁爱华 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主要体现在点、线、面的结合程度。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网已相对完善,交通因素已不再是工业区位、商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决定了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区位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对交通线、点区位特点分析,不仅要明确其空间分布,还要体会五种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一、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 按照现代五种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的线可分为铁路运输线、公路运输线、内河水路线、航海线、航空运输线、管道运输线。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主要指车站(火车、汽车)、港口(河港、海港)、航空港以及线所经过的城市等。点、线关系密切,点在线上,线的走向受点分布影响。交通线、点的共同的区位特点都是交通便利,便于货物的周转和集聚,便于地域性联系,物质与思想的交流。 管道运输是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运输物质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煤浆以及其他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运输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是由供给区到消费区的递减,该种运输方式应该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从资源(石油、天然气)丰富区输往能源紧缺区(消费区),同时满足沿线点(城市)的需要。 二、交通运输线区位特点分析 交通线区位特点分析是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线布局的区位因素。一要明确所给交通线所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理解和体会该种运输方式所具有的特点;二要构建影响每一类交通线布局区位因素的分析模式;三是对照模式,联系实际,组织语言,形成文字。 1、影响铁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影响铁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然因素包括位置、地形、河流、气候,如台湾“环形”铁路,海南岛“半环形”铁路,主要受地形影响;青藏高原上冻土层、云贵高原咯斯特地貌体现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影响;河流水深、流速、流量、泥沙淤积会影响截流架桥,当然会影响铁路进展;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不利施工,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风暴和浓雾等都会成为铁路布局的不利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条件,看经济水平(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经济是否发达),看经济需要(主要是人口、工业和城市的分布所产生的物流、人流以及开发落后地区的经济需要);二是科学技术支持,运输工具的大型化、高速化,经济联系扩大,克服自然条件不足,如青藏铁路建设克服冻土,包兰铁路上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固沙,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科技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分析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 【方法归纳】 一、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经济点。管道尽可能利用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应从“两头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分析。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采点。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④技术上克服了高寒、缺氧和冻土等难关。 二、交通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1、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2、港口: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服务范围)、城市依托,是影响港口兴衰的最主要因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如水道的通畅、避风避浪的条件、近岸水深、陆地建筑条件、水源等。 3、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地理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综合分析 洪湖二中高二地理组 吴思颖 一.考纲解读 1.掌握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会分析某一个农业区发展的条件 2.掌握影响工业,交通,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对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内容的考查 2.从考核形式上看,这部分知识多以材料,图表形式呈现,注重因果式组合,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查。 三.命题趋势 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种农作物生长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2.以中国或世界某一地区为背景,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工业,农业等,比较异同点,也是将来的重要趋势。 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知识点与重难点解析 (一)什么是区位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二)区位因素对比分析

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农业区位因气候(光、热、水、灾害技 劳动力、土地价土壤、水源、地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策、科技、劳动力、原料动力、通信、农业基础、土地、水工业区位因业历史基、水源环境因素:与风农田、局民区的关 社会因素:国防安全工业惯性、个人偏 自然资源交通政治 军事地形、气候、河城市区位因宗教、其他(科技、游、教育等

交通区位因地形地质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水强度、降水总量、需要、线路长度、交通量文(水位、水域深浅等科技(是保障 (三)案例分析: 1.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要注意,气候土壤水源地, 资料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科技。 例题分析: 荷兰成为世界著名的“鲜花王国”,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一框二扩三展开 工业区位因素2. 自然因素:水源地;经济因素:资料交通劳动力, 市场政策和科技,通信农工看仔细;环境因素:看好风向和水源, 居民住着别受气; 社会因素:国防、偏好和惯性,个别企业要注意年天津高考文综试题)(2007例题分析:分)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6039第题 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影响区位选择主要机制

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产业区目标驱动机制。产业区位选择机制所含的内容,包括其对产业布局活动的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 面。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布局目标的约束。 2、利益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无论杜能、韦伯,还是胡佛、艾萨德的理论中,所强调的都是如何实现布局利润的最大化,亦体现了利益驱动型布局的这一指导思想。 3、宏观调控机制。产业区位选择还必须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财政税收等手段。 4、市场调控机制。市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由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决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采用的技术、选择的地点,都是由企业法人来决定。去也法人通过衡量不同地区的收益收入,并对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最终确定所选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若是棉花种植,则可以加上棉花生长后期多晴天,有利于棉花采摘)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棉花种植则突出:沙性土壤,排水性好)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湖泊或冰川融水、地下水充足),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附近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 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农业区,如我国的水稻种植业) 其他: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如中国东北、美国中部平原)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如:所有季风气候区发展农业最有利的条件都有:雨热同期。不利条件:多干旱和洪涝灾害。 地中海式气候区发展农业有利的条件:光热充足。不利条件:雨热不同期。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特别像钢铁厂、化工厂等) 2.经济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导学案(有答案)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学案【学习目标】 考纲点击热点提示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2.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3.工业区位的选择要求及原则 4.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矿产资源)、动力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运输、工人(劳动力)等。 2.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主导 因素 类型区位选择原则典型工业部门原因 原料 原料 指向型接近()产地 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 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原料运输成本较高 原料不便长途运输 市场 市场 指向型 接近() (往往是指城市) 啤酒、服装饮料工业、 家具制造业、炼油业, 印刷厂 产品不便长途运输 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动力(电力) 动力 指向型 接近()或水电站 有色冶金如电解铝工 业,重化工工业 电能消耗量大 劳动力(廉价)劳动力 指向型 接近具有大量 ()的 地方 普通服装工业、电子装 配业、鞋帽加工业 劳动力需求大 技术 技术 指向型接近()和科 学技术发达的地区 飞机工业、集成电路工 业、精密仪表工业 技术要求高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选择因素不断变化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动力及劳动力数量等因素的依赖程度,即原料、燃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一些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则应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空气污染 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 带或者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皮革厂 水源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厂、炼油厂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 发电厂、钢铁厂 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 ①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 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②远离居民区和 农田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决策者的乡土情感及个人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也成为主导因素。 【课堂练习】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 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 动力导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少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或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某跨国公司打算在我国某地建一生产基地,通过对四地区的选址考察,制作了一幅生产成本统计图。据图分析完成4~5题。 4.从生产成本考虑,该企业厂址应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企业布局类型属于()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强化练7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新人教版

重点强化练(七)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8·上饶模拟)中国陆上风力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位于“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下图表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21490106】 1.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B.风能大小C.市场D.政策 2.随着风力发电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弃风”现象比较突出(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导致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下列关于“弃风”现象最突出的省份及解决弃风现象最有效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控制风电发展规模,大力发展火电 B.江苏——提高当地的工业化水平,扩大电能消费市场 C.河北——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消耗多余电能 D.内蒙古——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域输电 1.C 2.D[第1题,图中显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上述地区风力发电企业分布较多,对发电机组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因素是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的主导因素。第2题,从题干可知,弃风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发电量超出了电网接纳能力,因此应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域输电,最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地区是风力资源丰富但电网不足的内蒙古。] (2018·石家庄模拟)我国某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最早在浙江千岛湖成立,成立后该企业秉承“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理念,在全国各地寻找优质水源。该企

业现今已在吉林长白山、湖北丹江口水库、广东万绿湖建设了生产企业。而有一些生产瓶装水的外资企业则选择在大城市周边地区投资建厂。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因素中对瓶装水销售价格影响最大的是( ) A.水资源价格B.瓶装水的包装费用 C.瓶装水的运费D.瓶装水灌装的成本 4.该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仍在全国寻找优质水源的目的是( ) A.扩大生产规模B.降低生产成本 C.提高企业利润D.寻找低价水源 5.一些外资企业选择在大城市周边地区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 ) A.促进企业研发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C.及时掌握市场信息D.提高产品品质 3.C 4.C 5.B[第3题,一般的瓶装水生产企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多靠近市场布局,因为瓶装水的运费在总成本中占比较高。材料提及的某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靠近水源地(原料地)生产,再由原料地运往市场,运费较高,所以售价高。第4题,该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在全国寻找优质水源的目的是提高其瓶装水的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利润的目的。在水源地建厂不能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反而使得瓶装水的运输成本上升。第5题,在大城市周围布局瓶装水生产厂主要是为了降低产品到市场的运输成本。] 读我国大陆软件产业分布格局图,完成6~8题。 6.由图可知( ) A.我国软件产业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轴一三角”的中小城市中 B.港澳台地区软件产业不发达 C.我国软件产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各省区的中心城市 D.西部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不相上下 7.东部沿海地带是我国软件产业发达地区,其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地理位置优越,辐射带动作用强

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1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内区位选择。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后者,即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时的区位选择。 目前在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占主流的仍是邓宁(Dunning)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要进行国际投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其中区位优势具体表现为:东道国市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成本,以及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规模、基础设施、金融制度、外贸税收政策及历史文化等。企业从事国际生产必然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它决定着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的区位选择。 2分析框架 2.1 分析原因 选择江苏省作实证分析的原因有如下: 首先,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点省份,吸引外资的数量和速度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江苏全省实际到账额达131.8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21.9%,占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50.0%。因此,研究江苏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资区位选择因素,具有典型意义。 其次,江苏省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的引资状况稳中有进,利用外资一直呈递增趋势,选择江苏省作为统计对象,建立模型,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2.2 指标选择 由于影响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复杂,考虑到模型的可信度、变量的量化、数据的获得等限制,仅选取了以下几个较具代表性的因素分析。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A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ALE)、累计外商投资额(TFDI)、职工年平均工资(AWAGE)、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FI)、进出口总额(OPEN)六个解释变量。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AGDP) 一般来说,人均GDP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宏观经济发展越平稳,外商对投资获利的信心也就越大。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ALE) 该指标可以反映当地的市场规模。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较大吸引力。备选地区的市场规模越大,表明该地区对其产品的未来需求也就越旺盛,投资欲望就越强。 3)累计外商投资额(TFDI)

地理区位分析指导

地理区位分析指导一、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 2、人文区位因素: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基础与工业协作、政治(政策)、宗教等。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工农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 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存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 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主导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主导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是水源;南疆长绒棉花主导是昼夜温差大。 4、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区位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 武汉区位具有中国中部“中心”的位置——“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 上海区位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宜。 5、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 又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早期趋于煤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低;晚期趋向于铁

工业区位因素和主导区位因素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和主导区位因素选择 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题一: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 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表1,回答1~2题。 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 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 燃料运输费用 B. 铁矿石运输费用 C. 产品运输费用 D. 废弃物的排放量 题二:材料: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根据材料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主导因素选择形成指向型工业 题三:木糖醇是可以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 味剂。据此完成1~2题。 1.木糖醇生产厂应当接近() A.消费市场 B. 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 D.研发基地 2.材料所述木糖醇工业原料中的糖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的省区是()

A. 四川、吉林 B. 宁夏、新疆 C. 江苏、河北 D. 广东、台湾 题四:下图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1~2题。 1. 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 印刷工业 B. 电解铝工业 C. 电子工业 D. 制糖工业 2.P2是企业乙的运费最低点。以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 业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 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位: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 A. L1点 B. L2点 C. L3点 D. L4点 题五: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 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1~2题。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 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 B. 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 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 D. 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缫丝厂④榨糖厂 2.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题六: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1~3题。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 制糖厂 B. 造船厂 C. 瓶装饮料厂 D. 高级时装厂 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江苏商论2011.12修改日期:2011-12-9 基金项目: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财政货币汇率政策绩效评价与政策搭配研究:兼政策搭配管理当前通胀预期研究”(10YJA790007);2010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外国直接投资与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201010LX528);梧州学院科研项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与区位选择研究”(2008C001) 作者简介:詹小颖(1978-),女,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与融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詹小颖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摘 要: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忽视 了企业内在特性因素对区位选择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东道国区位与企业内在特性两大变量因素,综合分析我国企业在FDI 的区位选择决策中的考虑因素,并由此得到政策启示。 关键词:FDI ;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企业特性中图分类号:F752 献标识码:A 一、引言FDI 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Hymer )提出垄断优势论以来,经济学 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现象,研究的领域不断加深拓展。但是这些理论大多是从产业组织论或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来解释FDI (简称,FDI )活动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或是从厂商行为、市场结构以及国家要素禀赋差别来阐述FDI 的决定作用或描述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而针对企业在 FDI 活动中“区位选择”的研究较少,缺乏一般性的FDI 区位选择的理论来解释FDI 活动中的区位选择的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邓宁首次将区位变量作为厂商FDI 的充分条件之后,FDI 区 位选择理论的发展更加深化和系统。以赫尔普曼、马库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将区位因素纳入FDI 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体现了区位因素在FDI 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基于“区位优势论”,邓宁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FDI 投资实践中的经验发现和验证了影响FDI 区位流向的更多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与理论化。但遗憾的是这两大方向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东道国环境分析的角度上来分析企业FDI 的区位选择问题,没有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因 素。20世纪90年代末期邓宁在《区位和国际企业:一个被忽略的因素》中提出,FDI 区位流向的决定因素的综合性加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FDI 区位选择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充分利用知识资产,并寻找那些能强化或补充其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邓宁在进行综合理论的同时,将企业投资的动机与区位选择进行了分析[1],这是理论界首次明确地将企业变量纳入到区位选择理论中,但尽管如此,企业变量对区位选择的作用并没有受到重视,这在随后的理论发展趋势中可以体现出来。如UNCTAD1998年认为,影响企业FDI 的区位选择因素有三大类:东道国的投资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投资促进措施。就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我国FDI 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与国外区位理论的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通过对影响我国FDI 的东道国的区位因素作出分析,在对主要影响因素判断的基础上回答我国FDI 的区位选择问题。如鲁明泓(1999)、项本武(2005)、马先仙(2006)等人认为我国企业FDI 区位选择主要受东道国GDP 、市场规模、汇率水平、贸易关系、人均GDP 等区位因素影响。纵观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关于区位选择的理论大都是从东道国的宏观环境出发,以东道国的区位环境作为主要 104

分析区位优势

分析区位优势 1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2印度南鄙的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就被称为三大科技城,如今依靠国家长远的战略决策,基于完整的软件人才培育系统,独特的海外印侨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形成交相辉映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形成的条件。(8分) 工业基础良好,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员优势,资金来源丰富,工业集聚效应。 3 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2分)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2分)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2分)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2分)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2分)

传统农业区位 【1】评价甲地小麦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10分) 利:地形相对较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利于种植业发展;夏季水热组合较好,日照时间较长,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2分);河流流经,有灌溉水源(2分)。弊:纬度高,易发生低温冻害(2分) 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 然条件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 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 简述汾河谷地的成因,说明该谷地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 地层断裂下沉(或地质构造形成地堑),(2分)河流堆积形成汾河谷地。(2分) (比周围山地)热量条件好,利于作物生长;(1分)河流经过,有灌溉水源;(1分)土层深厚、肥沃;(1分)地势平坦,便于耕作(1分)。 农业区位改变 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加大,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内蒙古东中部地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乳产品产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简述该地区乳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工业区位 说明该区域南部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矿、金矿等(2分);煤炭资源丰富(2分);国外市场需求量大(2分);铁路交通便利(2分) 南非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和丰富的经验;开采技术水平高;国际市场广大;铁路、公路、海运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政策支持。答出五

城市住宅区位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住宅区位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住宅区位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在房地产业一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三要素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在这里,位置就是我们通常对区位的理解,由此可见区位选择对于房地产开发的重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区位的具体概念,并对房地产开发中住宅区位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区位选择对房地产投资价值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区位选择的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住宅;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房地产投资价值 引言: 房地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纵观历史,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住宅房地产开发中,影响住宅价格及销售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区位。选择正确的区位,是在项目开发前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下,由于政府对于土地供应持谨慎态度,房地产开发的风险愈来愈大。开发商在“跑马圈地”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区位的选择,最佳区位不但能有效地保证房地产开发的效益,同时还能有效地规避风险。 1、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 1.1区位的概念[1] 在房地产业,素有“区位为王”的说法,那么何为区位呢?区位是指地块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它是一个综合概念,除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外,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换言之,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在本文中,将主要针对住宅区位进行分析。住宅区位,不仅仅是指住宅在城市区域(空间)中所坐落的地理位置,而且包括由该位置出行的便捷程度(即通达性)、以及居住在该位置

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

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 徐康宁陈健 内容提要:不同类型跨国公司或跨国公司价值链内部各增值环节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反映了FDI聚集的一些细致特征。本文以中国样本为检验对象,揭示决定跨国公司价值链区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区位选择上,市场规模、交通便利程度、金融条件等对制造类跨国公司的影响度较大;研发类跨国公司对区域或城市的技术基础或人力资本、通讯能力等较为敏感;营运类跨国公司与地理方位、制度透明性和服务业发达程度关联紧密。研究还表明,高端跨国公司在区位选择上对低成本劳动力这一/重要0因素并不敏感,这一结论和已有的许多研究结果并不相同。 关键词:跨国公司价值链区位选择决定因素 一、引言 跨国公司或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揭示跨国公司的区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释FD I流动的内在动因,并且对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正确描述具有很好的政策含义,可以帮助政策当局制定或修订有利于吸引外来资本的相关制度政策。就具体对FDI区位分布的研究而言,既可以从总体特征上来观察,也可以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链构成角度来分析。 跨国公司连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不间断的价值链,从生产到销售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如果我们把跨国公司的价值链看作主要是由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营运销售三个阶段所构成的,自然会遇到价值链内部不同价值生成阶段各自的区位选择问题。为什么跨国公司会将研发活动设在某个国家,将制造活动设在另一个国家,同时又将相应的管理销售活动设在第三国呢?显然,如果仅仅从总体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无法得出很好的结论,而对跨国公司更细微投资活动的观察却可以使我们对其投资行为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并且,对跨国公司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区位选择做出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FDI在东道国活动的层次性和生产网络,也有助于解释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 出于直观的经验判断,我们可以基本判定,尽管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价值增值环节彼此在区位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但是对其区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可能是不相同的。例如,除一些共性因素外,跨国公司的研发设计活动可能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显著、通讯条件优良的区位;生产制造活动的分布范围相对来说要广泛得多,但也受一些区位因素的影响:凡是具备便利运输条件的区位,都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制造活动的选择之地;相比较而言,跨国公司的营运管理活动则更多地与所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省会城市似乎是跨国公司选择营运管理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当然,严肃的学术研究不能靠简单的直观观察,它必须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徐康宁,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210096,电子信箱:xkn@https://www.360docs.net/doc/6410002075.html,;陈健,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本项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 JL064)的资助,特此致谢。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但文责自负。 138

武汉地理优势区位分析71416

天文上风区位剖析 一、农业区位要素剖析 1.天然要素 地形:由舆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阵势低平或地形平整坦荡 数目:地广人稀地皮宽广,地皮房钱低 天气:由舆图判读出:是×天气,(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富足、日夜温差大) 水源:邻近水源(河道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富足,浇灌方便 泥土:是××泥土,泥土肥美深沉或泥土较肥美 2.人文要素 市场:该地域生齿浓厚或工矿业兴旺或都会较多,市场宽广(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邻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方便或河道交汇处,河航运兴旺(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度政策的支撑(搀扶、鼓舞) 科技:科技程度高或科技兴旺 休息力:生齿浓厚,休息力丰厚,休息力薪水低 产业根底:产业兴旺,产业根底丰富 3.天然对农业的倒霉的区位要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高温、寒潮等气候灾祸;热量、光照、水源、泥土肥力等缺乏,酸碱度偏高 【典例】⑴、西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要素是: ①平原广大,耕地连片,利于大规模机器化操纵;②泥土肥美,土层深沉(或有肥美的黑土); ③温带季习尚候,光照富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浇灌水源富足。⑤人少地多,地皮减产潜力大;⑥交通兴旺,铁路公路网浓厚;⑦中国生齿浩繁,对粮食需求量大,大陆市场宽广; ⑧国度政策搀扶;⑨有辽中南重产业基地供应机器化设置装备摆设等。

⑵、淮一线以南水稻莳植业的区位要素:①亚寒带季习尚候,光热富足,降水丰沛(盆地水热富足);②河道浩繁,浇灌水源富足;③阵势低平,泥土肥美、深沉(长江中卑鄙有水稻土,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方便,市场宽广;⑤生齿浓厚,休息力资本丰厚;⑥种植汗青长久,传统经历丰厚。 【考虑】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区例重要是哪一种?该地区开展此农业例的区位上风有哪些?从地皮应用的潜力看,该地区能够开展什么? 二、产业区位要素剖析 1.天然要素 质料:邻近某质料产地,质料富足──质料指向型产业 动力:邻近某动力产地(如煤、煤油、自然气、水能、风能…),动力富足──动力指向型 地皮:地皮平整坦荡,利于建厂 水源:邻近河道、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富足 2.经济要素 市场:生齿浓厚某人口麋集,市场宽广(对市场指向产业更显着)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道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方便 休息力:生齿浓厚,休息力资本丰厚──休息麋集型产业 技能:科教兴旺或邻近初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休息力本质高──技能麋集型 农业根底:邻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根底丰富或农业兴旺 3.社会要素 国度政策:国度政策的搀扶、鼓舞,国度政策变革(处理失业的工场设在不红利的区位;为减少经济差距停止的西部大开辟) 国防平安:某期间国防需求 小我私家举动(或偏好):如外洋华人、华裔的投资

【高考夺分】高考地理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区位地理答题模板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地形: 2.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东北地区: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