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习惯养成教育,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刘立启2010年4月16日 07:59

浏览数:1105 | 评论数:1

养成教育的功夫不仅在细微处见精神,更在于持之以恒地实践。我校始终非常重视学生的品行养成教育,去年我校根据《莒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通知》(莒教发【2009】33号)文件精神,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遵循青少年发展的身心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一、立足校本,建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机制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民情复杂,有些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因素通常对教育问题较为冷落,对儿女的教育责任,常常推给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思想表现、为人处事、道德品质等问题懒于过问。城乡结合部的孩子由于受到城镇文化的长期熏陶,通常较有灵气,活泼好动,信息来源广,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由于所处的环境复杂,影响、干扰源多且强度大,家庭文化氛围不浓,若家长又疏于管理,就易形成许多不良的心智,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针对这一现状,我校领导班子确立了“立足实际、强化管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人文教育方针,制定出台了《闫庄中心初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闫庄中心初中教师礼仪规范》、《闫庄中心初中学生礼仪规范》、校本教材《习惯、品行、未来》。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等组成,由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政教处负责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力求使全体学生提高对礼仪规范的认识,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指导思想,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沿阵地,立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进行系列探索活动,落实新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弘扬民族文化。

二、全员参与,形成立体交叉的德育网络体系,构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大课堂

我校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周围环境的文明气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1.校长办学理念的指导作用

从去年开始,在校长为教师做的《办好我们的学校》系列报告中,每讲都突出了学生文明礼仪品行养成这一主题,要求我校广大教师要把以身作则,作为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并且教育教师要利用“南风效应”“破窗效应”“马太效应”等原理,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开展对学生的品行养成教育。校长的理念是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但会议要求,制度落实,并且率先垂范。并践行“布置+不落实=0”的理念,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充分发挥我校教师论坛的主导作用。

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养成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提高学生个人文明素质的问题,更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抓养成教育并不是校长、政教主任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政教处一个部门的事情,应该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事情。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全员参与抓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工作网络,树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我一份”的观念,从而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以我校每周五举行教师论坛为契机,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校本课程《习惯、品行、未来》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强师德、增师能”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使全体教师遵纪守法,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成为文明礼仪的示范者、践行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人,其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对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有着关键作用。学校注重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以典型示范和整体提高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全体教师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

的教育。教师们纷纷对自己提出了要求:文明礼仪教育,从我做起,从渗透到所教班级的学科教学中做起,从教育学生不乱扔一张废纸开始,从制止学生的一句不文明言语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

3、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1)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学校通过民主程序选出家长代表,聘请这些有责任心的家长组成新一届家长委员会。于2010年4月9日隆重举行了家长委员会暨第一次家长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闫庄中心初中家长委员会章程》,发出了《闫庄中心初中坚决杜绝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倡议书。利用家长学校这个阵地对家庭教育实施指导,并评选“以德育人”的好家长,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定期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我校分年级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全面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品德、学习、思想,与家长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并就学生养成教育充分征求家长的意见。

三、创建特色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一所学校的必备条件,它对培养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制定总体规划,并按其分步进行实施,现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1.首先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大纲。即《闫庄中学文明形象识别系统(SIS)》它整合了我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各种元素,形成了几个系统。

(1)理念识别系统(MIS)

(2)行为识别系统(BIS)

(3)视觉识别系统(VIS)

2.校园宣传突出主题,讲究格调,营造处处育人的氛围。让每一处橱窗会说话、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学校橱窗依据学校教育主题每月更换,学校教学楼走廊悬挂名人名句,值周班每周都在学校宣传牌上写下他们自己的值周宣言。学校门口、水龙头、草地上均有醒目的文明语告示,这些无声的语言,胜过教条的单纯机械的教育,学生道德品质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养

成良好的品质。各班的黑板报既有规定主题,又有自由发挥,各班都有各自独特的班训、班级誓言、班主任寄语,教室布置简洁明快,各具特色,追求个性。

3.校园广播站,每天开播,栏目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多彩。由班级学生担任学校广播员、编辑,开辟“校园之声”“政教之声”等栏目,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内涵,优美高雅的音乐,回荡校园上空,放松了学生的心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知晓校事、国事、天下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4.充分发挥我校大课间的效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我校专门设立了大课间活动研究办公室,将学生的创新活动由课内转向课外,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大课间活动为主要形式,改变传统单一活动模式,拓展丰富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以达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还开展了校园吉尼斯,分别对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摸高、百米、跳绳等活动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比赛,并对创立和打破校园吉尼斯记录的同学和班级在升旗仪式上表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带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举办各种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活跃了学生身心,又给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演讲比赛,歌曲比赛,体操比赛等周密的组织,精心的准备,使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吸引师生热情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潜移默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1.开展了“三个一”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针对我校实际,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展“随手拾起一片纸,遇见师长问一声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三个一”活动。政教处在升旗仪式上向广大师生发出倡议,要求同学们行动起来,开展文明习惯养成自我培训计划,对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闫庄中心初中文明礼仪常规》检查自身不足。并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自己来督促自己,践行“三个一”活动。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很快各班每位同学根据自身特点为自己量身定做出了《文明习惯养成计划》,并交到政教处。同时在学生会的组织下,

各班的《班级文明承诺一句话》张贴到校宣传栏中,这样就让每一位同学成为文明礼仪的监督者和参与者。这种活动的举办因为针对性强,所以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2.加强环境卫生知识教育,闫庄中学袋子装出“清洁校园”

学校在校长大力倡导下,开展卫生专项治理。倡导各班用袋子代替传统的垃圾桶,将垃圾分门别类的盛装在袋子里,可回收利用的统由政教处集中送交废品回收站,所得资金用于各班班级建设。同时学校下大力气重新改装垃圾池,杜绝了过去纸屑、薄膜随风满校飞的现象。以此为契机,学校利用升旗仪式、校会、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校长办向全体同学发出“爱护校园环境,争做文明学生”的倡议。倡导同学们共创清洁、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倡导同学们屏弃陋习,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倡导同学们语言文明、爱护学校公物、养成环保习惯。并把校门外买零食,吃后乱扔果皮的学生记录造册,利用升旗仪式对这部分“典型”学生进行通报批评。“校园文明,我文明;校园美丽,我美丽”。“让知识在美丽的环境中传播,让美好的心情在学习中延续”。带着这份纯洁朴实的追求,闫庄初中的师生们用爱心和热情关注环境的变化,用责任和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不经意间校园环境发生了悄悄的变化。

3.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在每个月都组织各班进行主题板报评比活动。先后我们开展了“我是闫庄初中主人,践行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礼仪在我身边”等板报评比活动。学生们在组织材料,书写板报的时候文明礼仪教育也就在其中了。

4.开展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文明学生”、“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为内容的国旗下讲话。加强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

5、加强文化修养,开展全校师生大读书活动。

近日,我校将结合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开展好“三个一”“十百千万”读书行动活动。“三个一”就是每位教师每月读一本好书,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如何造就一支有一片爱心,有一股正气,有一腔热情的教师文化共同体,是当前我校校长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开展全员参与每月读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营造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读书氛围,使广大教师学科专业知识

和教学水平厚积,提高教学能力储备。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学共行文明礼仪,共建和谐校园、家园,每位学生与家长通读一本好书。初中生阅读如果缺失了父母的阅读,它是难以长久发展的,阅读不只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乃至社会的事。为此,我们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引领家长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使家长们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年内师生读书不少于一个“十”。学校要求师生、家长到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时,必须严格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做好出借归还记录,学校将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奖励。“十百千万”就是每位教师为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十个以上金点子”,每个毕业班学生写一篇不少于百字的《我为母校留下美好记忆》感言存校入史馆,每位教师年终写出千字以上的读后感存入教师成长档案袋,并且学校将形成万言以上的总结材料编印成册作为校本教材发给师生。学校立足读书培养广大师生的成长,并将此项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五、强化教育,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在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明理导行、过程评价”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需在循环中不断巩固原有的行为习惯,实现新的行为要求,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中,倡导“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月一个好习惯”。行为训练的方法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而且要注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训练方法。我们的做法是: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显然十分重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学校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采取倡议书、争做文明礼仪学生签字活动、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情操”的愿望,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形成。我们除了建立健全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如《闫庄中心初中学生一日常规》、《闫庄中心初中学生文明交往要求》、《闫庄中心初中文明就餐要求》、《闫庄中心初中卫生管理条例》、《闫庄中心初中住宿生管理条例》、

《闫庄中心初中教学区纪律要求》外,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以确保持之以恒地抓好行为规范教育。我校在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方面的主要制度有:

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由校领导、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年级主任等中层领导组成,白天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夜间检查学生住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同时及时督促班主任值班人员对住宿生晚睡纪律、晚睡人数的常规检查进行指导和落实。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班记录》上。带班领导都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

值周制度:值周人员由教学班组成,每周一个班级,负责整个校园环境卫生的清扫和保持,同时监督检查学生日常行为,发现的好人好事或违章违纪行为及时上报政教处,由政教处及时进行表扬或批评。并使之量化到班级,为文明班级、文明标兵的评选提供素材。“值班、值周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国旗下讲评制度:升旗仪式上包括升国旗奏国歌,国旗下的演讲,学生安全、品行方面的教育。国旗下的演讲每周一个班级,由班级集体组织演讲稿,代表上台演讲。领导班子由校长办安排轮流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每周政教处把值班、值周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情况通过量化的形式进行汇总并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进行点评,对表现好的班级颁发优秀循环红旗,这样不仅对好的班级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表现稍差的班级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升旗仪式,同学们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报国之情、养育之恩,从而胸怀大志,发奋图强。以无形的力量推动德育工作全方位向前迈进。

学生会成员检查制度。

每学期学生会在政教处的领导下工作开展的都有声有色,结合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1)学生会设立文明监督岗。学生会每天对教寝室、及卫生区的卫生进行检查和公布和评比,坚持每周的流动红旗评比,并与班级考核挂钩。从根本上约束学生乱仍乱丢的坏习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2)学生会校门口设立“校园小卫士”。放学后在学生出入校园时,学生会主要岗位即在学校大门口,对学生学生证的佩戴、校内骑车、学生仪容仪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育。

3.严格训练,逐步内化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训练,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而其中“导之以行”尤为重要。为此,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训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强化训练时,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大型的学校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要求学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的鼓掌致谢等等,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如我校阳光大课间,这是我校养成教育的一大成果:“一二一”大课间活动时1300多人的偌大群体,每个动作竟能整齐划一,不能不说是一道风景。而整个大课间活动,操场上是同学们坚定的脚步声、是规范整齐的动作,随音乐唱响的嘹亮的歌声,学生出场到回教室的整个过程,无不体现着运动的和谐。这样的环境,不仅锻炼了健康的体魄,也培养钢铁的意志。再如每年七年级新生的军训,教官们以身作则,严格执教,学生们勤奋学习,刻苦训练。通过一周的军训学习,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集合快静齐”、“坐如钟、立如松”、娇气二字不见踪。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训练于学科教学之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宽道德建设渠道,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去。学校作为德育工作主渠道,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中,广大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细、实、活。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求学生在校生活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如学生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买饭,用餐时不大声讲话,注意节

约粮食”。又如学生进入教学区要求学生“轻声、漫步,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时注意“左下右上,让出消防通道”等。

4.反馈评价,矫正强化

反馈是对良好行为养成的评定,能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良好的行为动机,具有强化作用。反馈同时也是对不良习惯的评定,它可用来调节、控制不良行为,具有矫正作用。我们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采用奖分与扣分方法进行。每个班级的基准分为100分,通过检查、记录、统计,确定等级。我们的评价步骤如下:

日评:每日由政教处值班教师、学生会干部将检查结果记载在《值班级量化一览表》上,并由政教处及时反馈到年级、班级。

周评: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汇总在班内公布,政教处则将带班领导、学生会干部一周检查的分数进行统计,并将整体情况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公布,对名列前茅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以资鼓励。

月评:政教处将一个月以来,通过带班领导、学生会干部检查的各项成绩予以汇总,上报校长办。再由学校确定班级等级,根据成绩实施发放“学校万元奖励”所得助学金。

学期评:每个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根据汇总情况,经小组评议,班主任评定,确定每个学生本学期的行为规范等级,并将学生行为规范等级统计表报校政教处备案,文明学生达标率80%以上的班级由学校命名为“文明示范班”。

六、教育到位,文明礼仪结出丰硕成果。

我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到位,学生的文明习惯和基础道德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纪律、礼仪、卫生、劳动、安全等各方面普遍有了良好的表现:课堂上守纪律,敢大胆发言,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课间操、升旗、校会队列整齐,动作规范,见了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师生关系融洽等等,违纪事例明显减少,“文明学生”越来越多。通过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全校呈现出文明守纪、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2008年9月10日中午12:30左右,闫庄镇贾马官庄村一名9岁儿童不慎落入储水闸桥下三米多深的水沟中,情况十分危急。正在附近的阎庄镇中心初中七年级四班学生杨利听到呼救声,迅速赶了过来,他潜入水中。顺利救出落水儿童,自己也因体力不支瘫倒在地。他的事迹被广为传颂,莒县县委宣传部发问给予嘉奖,杨利被评为“感动日照十佳人物”提名奖。2009年9月29 日下午,一社会青年扮装家长混入我校,意图滋事,我校杜玉霞老师发现后,第一时间报告学校,连同其他老师共同制服了大个青年,被派出所警车带走,避免了较大事故的发生。杜老师被评为“莒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0年3月15日我校八年级四班学生张红杨在宿舍内拾到1000元现金,张红杨同学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把钱交到学校。1000元钱是学生家长来校给学生带衣物时不慎遗失在宿舍的,当他听说张红杨同学捡到主动上交时,家长拿着失而复得的钱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此事,县电视台做了专访。爱心来自于内心深处,当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到我校时,广大师生齐心协力踊跃捐款救助灾区,前后三次为灾区人民捐款18900余元。近期我校团委组织学生“我为灾区捐献一瓶水”,收到学生爱心捐助1105元…。

应该说,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健心、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实践等方面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意识。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或正在养成,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校园秩序良好,已成为闫庄中心初中的特征。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异同点

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当代教育理论是基于校园、课堂教育环境建构起来的,通常,教育研究者研究的是教师和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空间的教育活动。相应地,传统的教育学(教育、教和学的研究和理论)主要(即使不是完全)适用于传统的教育形态。而远程教育研究的是另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见面的机会不多,即“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状态”[1]。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麦克.穆尔(Michael Moore)认为“教学活动有两个家族(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两者的许多特征是共同的,但差异是如此重要,以致于解释其中之一的理论不可能完全令人满意地解释另一家族” [2]。麦克.穆尔这段话肯定了两种教育在多方面的共性,强调了差异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进一步深究的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两种教育形态的共性有哪些,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当代教育理论中哪些适用于远程教育,哪些基本适用,哪些不适用。这样,既可以将传统教育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成熟的理论运用于远程教育中,又可以避免简单套用传统教育理论的做法,少走弯路,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共性 虽然不少文献对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共同特征有过阐述,但是,某些认识和见解颇为偏颇,为此,本文就学校教育的组成要素和教育的规范程度两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组成要素是一致的。台湾的林宝山先生认为,从教育的组成要素,可以将教育活动分为“正式”及“非正式”两种。正式教育的构成要件有三:第一,要有“教育者”(educator);第二,要有学习者(learner),第三,教育者和学习者必须有共同预期的“目标”(goal or objective)。如果不具备三项要件的教育活动即属于“非正式教育”[3]。传统学校教育显然具备以上三要件,网络学院和广播电视大学同样也具备以上三要件,学习者上网学习或收看教学电视课程是一种有意的学习行为,学习者遇到困难可以向辅导教师(tutor)求助,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共同预期的“目标”是具体的课程目标。因此,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都是正规学校教育。 有人认为,与传统教育不同,远程教育只有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两个要素,甚至认为这是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差别。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远程教育中,“教育者”(educator)这一角色的分工进一步细化,远程教学的教师包括“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并不承担太多的“讲授”任务,职责主要是答疑、面授辅导、组织学习活动、评改作业等等。一门远程课程往往有1名“主讲教师”和多名“辅导教师”,辅导教师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的数量,例如,在香港公开大学,1名辅导教师负责25-40名学生,即师生比为1:25-40。这种分工是教育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教育进步的表现。生活中的无意间的学习不属于“正式的教育”,例如,观看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观众无意间学到了一些有关动物习性的知识,没有其他人有意地去控制、指导管理和影响,也没有人测试其学习成效,不具备正式教育的三要素,显然与参加网络学院和电大的学习不同。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浚县实验学校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营造文明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积极开展儒雅校园创建活动。学校将9月份定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二、目标 从9月1日至9月30日,利用1个月的时间进行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习惯培养为主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使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各班在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讲究卫生是一个人文明的直观表现,既体现良好的个人面貌,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1、早上起床刷牙洗脸整被褥;饭前便后要洗手;晚上就寝前刷牙洗脸洗脚。 2、清洁区和教室要定时清扫(拖)干净。 3、室内桌椅、卫生工具等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学生离开教室要求做到人走桌净凳藏。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4、不在墙壁及桌椅上乱贴、乱写、乱画。 5、要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东西的习惯。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6、养成随手捡拾废弃物,主动丢进垃圾桶的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7、禁止购买、携带零食进入教学区,更不准在教学区吃零食。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修养的外在体现。 1、尊敬师长,见到老师要问好(“老师好”),对老师有礼貌;爱爸爸、妈妈和其他亲人,在家里早上起床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晚上休息时向爸爸妈妈说“晚安”;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不乱翻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学校(老师);诚实,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与教师谈话要立正站好。有事进入办公室,先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任何时候不得私闯办公室。 2、团结同学,文明礼貌,互相关心爱护,相互尊重理解。 3、举止文明大方,坚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做到衣着整洁。 4、遵守公共秩序,不追逐打闹,做有益的游戏;课间操、升旗及集合时快、静、齐,严守纪律。 5、爱护花木,不准攀折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无故损坏要赔偿。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进行体育活动、户外活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 2、注意用电安全,保管好本人的物品,以免丢失,未经他人同意不准拿、用别人的东西。 3、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靠右行,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学。 4、不准攀、滑教学楼内楼梯扶手、学校校门、教室窗台。 5、不在校园、餐厅、楼道内追逐打闹。

六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

黑沟小学“六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2016.3.10

黑沟小学“六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特制定我校中学生“六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培养良好的法纪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文明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卫生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卫生、讲秩序、讲效率、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培养学生乐学、善思、体验实践的习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安全习惯”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安全饭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知识,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5、通过“健体习惯”教育,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增强学生体质,。 6、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内容: 结合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中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勤俭朴素习惯、卫生习惯等“六大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全面发展。 (一)文明礼仪习惯。 1.尊敬师长,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与老师、客人谈话自觉站立,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出门、进门时主动和家人打招呼。 2.团结同学,互相尊重理解,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宽容待人,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致谢,向别人请教时,要诚恳。 4.遵规守纪,不打架,不骂人,不喧哗,不追逐、打斗,集合时做到快、静、齐,打饭时不插队、不拥挤。 5.举止大方,不穿奇装异服,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染发,不佩戴首饰。 6.不参与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不吸烟,不喝酒,不进网吧,不进游戏厅,拒绝毒品,远离邪教,校园内不带手机。 7.正确对待男女同学关系,不早恋。 (二)学习习惯。 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3.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踊跃提问,积极回答。

八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八大习惯”养成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求上进、会自理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行、知感恩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二、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组长:刘丽华 副组长:王云霞 成员:全体教师 第二阶段:召开学生思想动员会。 采取开大会、班会、团队会的形式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准则,学习“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从“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本要求,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践行活动阶段。 学校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学生

都能做到“好习惯伴我行”,增强学规范、讲规范、执行规范的积极性。本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要求做到: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我校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当今传统文化的关注。有些教师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讲历史,将传统文化教育变成了“历史课”。教师偏向于用过多的时间来介绍古代的杰出人物,忽略了诸如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渗透。讲历史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生活实际,片面宣讲历史知识,只能造成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背离。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让小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多接触传统文化,而没有必要泥古非今。 其次,偏重知识,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也是小学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有些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知识的灌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让孩子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学习某些民间工艺方面,却不注意让孩子把握这些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民族 精神。其实,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民间工艺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才是传统文化的内核。还有的教师对本土传统文化过分推崇,没有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臵于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综合考虑、客观评价,回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缺陷,对小学生的教育以“教化”为出发点,注重知识,不理

解、不承认、不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精神个性和独立人格。也有些家长盲目用传统文化来作为“家教”、“家规”的内容,其实全都是封建伦理那一套三纲五常和“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容易对孩子产生误导,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当前的社会生活脱节。甚至有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模仿和简单继承,忽视创新。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机械地利用历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讲,按惯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做法,根本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本校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再就是要求小学生被动学习多,而让小学生主动创新少。现在有些地方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穿上古时候的衣服,让老师穿上长衫。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难道穿着西装革履,就不能讲传统文化了吗?有些地方让小学生读经,摇头晃脑的,这也没有必要。比如,告诉孩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教育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小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假如让学生死记硬背“吾道一贯之,忠恕而已”。小学生能懂吗?让学生受生涩的古文的折磨,他们能有兴趣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吗?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追求形式。过分让小学生遵循文化传统而不注意创新的做法,扼杀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影响小学生文化创新意识的萌发。 上述这些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误解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做法 不但不能让孩子受益,还在不同程度上会误导孩子,因此,教师和孩子家长应该以此为鉴,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结合和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结合和发展摘要:在当今以计算机技术为龙头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为社会的发 展与进步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动力。同时,中国的传统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育由于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获取方式广泛,知识更新速度太快,旧的学校教育体制很难满足新一代的学生,传统学校教育的作用日趋减弱。有些人说,如果三百年前的医生能够穿越回现代的话,看到病人不知如何治疗,而老师仍然可以走上讲台进行授课。这些说明了中国在教育的发展缓慢学校与社会脱节式的封闭教育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以及重理论轻实际的“高分低能教育”,这些旧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弊病,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而这正是基于这种发展的现状,人类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教育——远程教育,这种教育是基于传统教育的基础而进行的。这种教育模式在某些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与发展将会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远程教育、传统教育、混合学习、发展与结合。 正文:在当代的教育理论是基于校园、课堂教育环境建构起来的。通常,教育研究 者研究的是教师和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空间的教育活动。相应地,传统的教育学(教育、教和学的研究和理论)主要(即使不是完全)适用于传统的教育形态。而远程教育研究的是另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见面的机会不多,即“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麦克.穆尔(Michael Moore)认为“教学活动有两个家族(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两者的许多特征是共同的,但差异是如此重要,以致于解释其中之一的理论不可能完全令人满意地解释另一家族”。麦克.穆尔这段话肯定了两种教育在多方面的共性,强调了差异的重要性。两种教育形态的共性有哪些,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适用于远程教育,哪些基本适用,哪些不适用,这些是我们必须研究掌握的,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差异之后,才能更好的把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可以将传统教育中的一些成功教育运用于远程教育中,又可以避免单独运用远程教育使学生很难适应异步教学做法,少走弯路,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定义及特点 1、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 远程教育的概念很多,基于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理解,于是产生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远程教育的不同定义: 广义的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师生双方由于物理上的距离而导致的,表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教与学行为之间的分离而采取的,重新整合教学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将具有实践上的、理论上不同表现形式。(谢新观,2001)狭义的远程教育:学校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丁兴富,2002)【1】 2、传统教育的定义 专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个阶段。后赖恩把原来的第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发展为:预备、提示、

好习惯伴我成长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好习惯伴我成长”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大 布 乡 中 心 小 学 2017.09

“好习惯伴我成长”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进一步改善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倡导并营建“健康、文明、好学”的小学生新形象。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养成教育做起来不可能轰轰烈烈,但是它的质量确系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我校将在养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培养,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心血,来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班主任发言稿;如何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规范行为,走向成功 一六班班主任韩海潮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三字经》中曾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就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性情和习惯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一种好习惯能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孩子刚入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一是要做好工作的“每个第一次”。比如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我们便要组织孩子们进行常规训练,训练他们的站姿、坐姿和排队,让孩子们很快形成一些课堂学习习惯,从而才能确保上课质量。二是要从日常行为的细微处抓起。我们要以教室为工作的重要根据地,对他们回答问题、课间上洗手间、看书姿势、卫生要求等都要进行一定要求,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做到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及时对小学生言行举止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第四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学生的时间大都是在学校与家里度过的,两者就像是一条线条的两端,家长与老师只能各了解一端。两者如果能经常联系,各自反映在自己一端了解的情况,就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孩子,会让我们的养成教育有效而快速。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就要与各科老师的通力合作,虚心向他们学习,积极寻求他们在培养学生养成习惯的意见和建议,吸取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完善。 总而言之,高中老师工作是辛苦的,但学生行为习惯的起步训练却是甜蜜的,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喜看孩子们的点点进步,教育的思路会如泉涌,教育的灵感会随处相伴,从而产生形式多样的教育良性循环,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2018/4/10

中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长清区万德镇中学生 养成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落实《长清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扎实有效的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现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安全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有关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具体目标:重点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规范学生穿戴行为,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提高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通过“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 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完整版)简述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远程教育导论》大作业 简答题 1、简述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的对象不同: 学校传统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是具有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的青少年 远程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在年龄和知识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教育的目的不同: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之外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个性,换言之,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学会做人。 远程教育系统当然也有这两方面的目的,但更偏重于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以满足人们的知识更新。 教育的要求不同 学校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即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考试合格后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 远程教育除了学历教育外,更多的是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 教育的手段不同 学校教育中教学手段主要是课堂教育,即师生面对面地连续地进行教学。它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处 于同一物理时空。 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相对分离的。它的特点是师生不处于同一物理时空,师生间的交流是借助于媒介实现的。 2、简述远程教育系统中“教与学子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的功能。 教师授课系统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功能:学生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答疑系统是构成远程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辅导答疑系统功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答疑系统是构成远程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业与考试系统功能:负责学生作业的布置、提交和批改以及学习效果的测试。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对学生的注册、缴费、课程、成绩、学籍等进行综合管

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是远程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 3、简述远程学习是远程教育的核心。 远程教育包括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构成远程教育的一部分,而且远程教学是远程教育的核心部分,而远程学习又是远程教学的核心部分。所以远程学习是远程教育的核心。远程教学是远程教育的核心,其三大要素为:教师、教材和学生。更普遍地说,是助学者(教师)、教育资源和学习者(学生)。学习的两大要素: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即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教育组织、教育材料和教育情境。 4、简述远程教与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管理。 在远程教育系统中,远程教育院校和教师是通过发送事先准备好的课程材料和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两种方式进行远程教学的。 负责课程的设置、开发和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设计、制作和发送。 对学生的教学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教学咨询,学籍学业管理,以及对学生学 习提供各类双向通信和支持服务。 5、简述远程教育的优势。 充分的交互性 虽然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不在同一个地点,甚至不在同一个国家,但利用可视电话、计算机电视会议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就像在同一间教室一样。 学习的自主性 在远程教育中,学生为教学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地得到满意的回答。能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资源的共享性 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可以使不同地区的学生一样听到一流水平教师的讲课,看到一流水平实验室的实验,从而实现有限教育资源的共享。

“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指导,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以“习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通过扎 实细致、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我养成——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 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好习惯我养成,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目标 ⒈做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 低段要求学生衣着整洁,语言文明,会用礼貌用语,讲普通话,能与同学友善相处,尊敬师长. 中段要求学生做到诚实,不说谎话,团结同学,尊老爱幼,衣着美观,语言文明,不说脏话、粗话,热爱集体. 高段要求学生做到言谈举止符合学生身份,衣着得体,乐于关心别人,具有强烈的爱心,为人正直.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目标 低段要求学生按时上学,不逃学,上课专心听讲,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书写工整,写字姿势正确. 中段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不早退,课前能准备好学习用品,善于观察、思考,乐于动手,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作业认真整洁. 高段要求学生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能按时回家,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勤于自学,能采取多种方法阅读,善于总结. ⒊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目标

低段要求学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爱惜粮食,不做有危险的游戏,不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 中段要求学生节约水电,平时做到早晚刷牙,坚持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注意安全,防火,防水,自我保护. 高段要求学生不比吃穿,不乱花钱,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防触电、中毒,遵守交通法规,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⒋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目标 低段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值日工作,能主动拾果皮纸屑. 中段要求学生学会洗碗、扫地等家务劳动,衣服物品摆放整齐,能学会简单的种植,能认真做好值日工作. 高段要求学生学会收拾房间、洗衣等家务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 三、活动安排 一、好习惯我养成:(宣传发动) 1、召开全体教师会.校长强调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成立好习惯领导评比小组. 3、“好习惯伴我行”启动仪式,第二周星期一. 4、各中队通过班队会的形式知道什么是好习惯?制定出中队的好习惯目标,上交大队部.并出一期黑板报. 5、大队部制定“好习惯评比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班级考评细则” 6、致家长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加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 良好习惯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东城街道小学生的基本素养,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希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德育大纲》为指导,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为依据,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小学生良好习惯主要包含生活行为习惯和思维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学校、社会及家庭应形成合力,通过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健体等。具体要求是: (一)生活与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着重从以下十二个方面入手: 1、举止文明的习惯。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教育学生在学校讲究学校礼仪,在家里讲究家庭礼仪,在社会上讲究社会礼仪,在任何场合举止都要端庄稳重,落落大方。 2、诚实守信的习惯。“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勇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拾到东西要归还,不贪小便宜,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3、尊重他人的习惯。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其次,尊重他人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 4、守时惜时的习惯。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合理安排时间。教育学生做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歧坪镇登高中心小学校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为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特制定我校“行为习惯”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所谓习惯,《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地、长期地培养和训练而逐步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明确养成教育的目标和重要意义,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提供无穷的动力,通过意志保证,最终成为自觉的行动。所以,我们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为先导,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从小事抓起,注意积累,逐步提高,最终实现习惯的内化与养成。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古希腊的哲人也认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惯或制约中寻求”。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一旦习惯养成,就会

“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仅如此,习惯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中学生不断向善好学的重要精神动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习惯。 行为习惯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现在的中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抓紧养成教育。 二、活动目标: 通过逐步培养,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生活、合作交往等良好习惯。做到有起色,重坚持,促进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三、活动内容: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 【浏览字体:大中小】2014-04-01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去年六月以来,教育部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如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有100余位专家、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参与了文件研制或提出建议意见。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中宣部、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弘扬,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浅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对峙还是融合Network-educati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郑世良 上海师范大学 Tel: 8610-64324022 E-mail:shil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410782606.html, 不管我们怎样认为,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 的优缺点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得到一个结论:网络教育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两者在 各自的发展方向上向对方靠近并融合。 关键词:网络教育融合 1 引言 人类又一次站在新世纪的入口处。与人类以往任何一次在时间上的跨越不同的是,这次人类迈进的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出现,特别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是人类有生以来盛开的最美丽的文明之花,它使我们有理由假设:千百年来,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中始终追寻的时空坐标的统一,追寻的时间和空间一体化的途径,正随着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缩小着人类活动的时间感和距离感。而对时空坐标的统一、对时间和空间一体化的追寻的每一次飞跃和质变,都迎来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的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2 网络教育比传统教育的优越之处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计算机物理上互联,按照通讯协议互相通信,以实现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信息处理和远程通讯工具手段,网络传播具有容量大、速率快,更新频繁,交互性强,多媒体呈现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网络符合信息社会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远程教育。 网络教育就是将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处理、制作并进行远程传输和学习的过程。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网络教育,意味着现代教育中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之间的有效结合。 2.1 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有围墙的教育模式,极大的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使得学校和整个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打破了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和学习时间的分割性,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育效益。 2.2 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 在网络教学中,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描绘。信息资源的超媒体性和非线性,使得知识信息的组织呈现层次网络状,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的发展,并且具有变远为近,化大为小,变虚为实,化动为静的功能,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提高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