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析报告

土壤分析报告
土壤分析报告

分析批号:336

客户编号:20#

室内编号:Y1512335

取样日期:2015年12月12日

分析日期:2015年12月18日

报告日期:2015年12月22日

委托单位: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取样地点:驻马店市练江河养生休闲商住区(二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第一安置点工程

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实验室批准:审核:制表:

分析批号:336

客户编号:41#

室内编号:Y1512336

取样日期:2015年12月14日

分析日期:2015年12月18日

报告日期:2015年12月22日

委托单位: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取样地点:驻马店市练江河养生休闲商住区(二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第一安置点工程

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实验室批准:审核:制表: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省级核查方案 为确保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省级核查任务的顺利开展,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浙土调查办发〔2018〕11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三调成果省级核查是我省三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我省三调成果真实、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主要目标 三调成果省级核查工作由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三调办”)统一组织,由省级成果核查组(以下简称“省核查组”)具体承担,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县(市、区)提交的国土调查成果进行内业全面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督促地方如实上报国土调查成果。 (二)主要任务 省核查组对经市级核查合格的县(市、区)调查成果进行核查,检查图斑的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与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检查专项调查成果的正确性。 核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

(含相关专项用地调查成果核查),同时,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并相应开展调查成果质量评价等工作。 二、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 (一)技术方法 充分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国土调查云等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自动比对与人机交互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相结合,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检查三调成果数据与遥感影像、举证照片和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1、自动比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叠加处理技术,实现多源矢量数据的快速叠加处理,遵循相应的逻辑规则,自动筛查错误图斑。 2、内业核查。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图、实地举证照片,与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相关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套合,全面对比检查调查地类与影像及照片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外业核查。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通过外业核查人员现场定位,数据、照片(视频)实时传输和动态调度,开展在线举证及外业实地核查。 (二)工作流程 省级核查工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接收、自动对比、内业核查(抽检、详检)、整改、复检、在线互联核查、

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与应用

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7-05-03T14:48:14.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何洲 [导读] 土地调查的结果在土地管理和应用过程中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借此,希望能够对土地管理提供有用性的建议,带去更多的思考。 浙江省第二测绘院 310000 摘要:我国的土地调查进行过两次,进行土地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土地信息进行更为全面性和准确性的掌握,以此对土地管理以及后续的决策提供多方面的参考。土地调查的结果在土地管理和应用过程中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借此,希望能够对土地管理提供有用性的建议,带去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应用 土地调查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土地管理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进行第一次土地调查的时候是在1984年,当时因为技术还有设备的落后让土地调查的精准度有所降低。第一次土地调查结果应用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已经不合时宜,因此需要在第二次调查的基础上实施管理行为,进行土地经济建设,基于此,以下主要是对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和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于我国社会建设以及土地建设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带去积极的效果。 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分析 首先,全国土地调查的成果范围非常广。二次土地调查不仅仅是对农村现有土地的调查,还有对城镇化已有资源的了解分分析。农村当中的土地资源是做好基本农田建设以及土地勘测备案的一种形式,也形成为非常完善化的农田水利勘测方案,还有比较完备的农村土地调查的结果。二次土地调查要比第一次更加完善,调查也更加广泛,由此形成的成果有较为广泛的覆盖面,其中所形成的数据也较为精确。 其次,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技术更先进。先进的土地调查技术在二次土地调查过程中有了非常好的显现。土地调查使用了遥感技术还有地理信息系统还有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数据库等等。在先进性技术的支持下也形成了优良的土地测量结果,还有土地利用的成果以及土地权属数据的成果等等,各项资源被广泛的运用其中。与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对比,数据调查范围内形成了权威性的土地调查成果,并且这个成果更为精确,使用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较为广泛性的提升。在二次调查过程中相关的数据已经落实到各个行政区域当中,从省一直到村,都有资源的备案。除了常规性的土地面积数据使用,还催坡度以及耕地的具体情况作了详细性的叙述,城镇土地分布面积数据也更加的精确化,各个等级的测量数据之间形成非常准确的数据库[1]。 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分析 土地管理中关注新技术的使用 发挥出新技术的主要优势,能够让土地调查和应用更加完善,这也是土地调查更新的完善性所在。土地新技术的应用已经让调查成果体系有了更为多方面的展示。土地调查在结束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土地的有效性管理,土地调查成果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使用更多新的技术,在二次土地调查基础上,需要使用现有的数据库,使用现有的数据,发挥出遥感影像数据库等等多方面的特点,做好实时的监控,这样能够对土地进行科学有效和合理的管理,还能够规避一些地方土地用法不良以及未批先用等等情况,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多方面的纠正,让土地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被及时的纠正过来。伴随着卫星技术的广泛使用和不断的发展,我国在卫星发射的过程中使用卫星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按照土地调查当中所得的成果进行土地调查能够实行多方面的管理,从天上观看,从网络上征管再到地上进行调查,多管齐下,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国土管理还有技术的使用乃至升级。最近几年,一些地区为了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开始开垦,由此绿地面积大量的被减少,对于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按照土地调查的结果使用多种技术,如卫星技术等等结合被破坏的地区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2]。 使用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开展宏观调控 土地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提升管理以及提升经济的一种有效价值所在,因此要想让土地管理结果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就需要使用土地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政府在此过程中只有掌握到有效的真实的资源才能够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彻底性的分析。例如,使用的建设用地还有耕地等等,使用的数量分布的土地等等。在二次调查的结果上能够对建设用地以及农用地还有耕地等等分布情况进行了解,由此再去调控,做好政府在这方面的部署才能够更加有效。很多土地规划发展都是在土地调查结果使用的基础之上进行,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也是按照二次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的,因此宏观调控在经济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和土地调查结果的应用之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3]。 保障土地资源被科学合理的使用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土地的使用,这是生产资料所在,即使是城市的厂房建设,经济区建设等等也离不开土地的作用。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建设等等都对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当前的国内土地价格上涨,这也是房价上涨的关键原因。因此在土地调查结果的使用上需要让数据更加完备,对当前的土地管理提出多方面的建议,在土地的利用还有开发方面,减少不良产商因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土地优良作用的现象,没有对土地进行更好的保护。保障耕地土地的使用面积是是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过程中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因此需要关注和重视,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能够不慌,因此在土地、数据调查结果使用的基础上还需要保障耕地,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土地调查成果的管理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土地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解,以便于后续做出更多科学性合理性的土地使用决策,也便于对发展集约性土地开发模式以及完善相关的土地使用登记制度工作进行更好的实施、开展。 参考文献: [1]郭谁琼,金雨泽,张嘉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9):60-67. [2]程锋,王洪波,郧文聚等.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J].中国土地科学,2014,14(2):75-82..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内业核查分析方案模板

XX省XX市XX县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内业核查报告 (单位名称) 二??九年月日 目录

xx核查单位于2009年月日至年月曰对xx省xx市xx县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了内业核查。 xx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涉及1: 10000标准分幅图幅。国家(地方)调查底图为(数据源),时相为。本次核查采用国家(地方)提供底图。 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版本_________ V1.5),拓扑容限为0.0001,比例尺1 : 10000。数据库格式为 MDB (多种类型时所依据的数据库格式),图斑总数为75485 个,线状地物总数为99270条,零星地物Q个。 xx县内业核查共提取疑问图斑70个,疑问图斑面积共 1524.3亩,另有“补测地物”图斑2698个,“批而未用”图斑21个(其他情况描述说明举例:无“补测地物”图斑,无“批而未用”图斑或另有“批而未用”图斑21个,无“补测地物”图 斑)。共性问题图斑涉及类型种,图斑个,面积共亩。 一、遥感影像特征分析 (一)地形地貌。 (二)主要地类分布。 (三)解译标志。 二、核查情况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总体情况。

数据库质量检查汇总表 只对是否正确”工程栏填写否”的工程,进行展开描述。附表均放置附录中

(二)资料检查。 1 . DCB文件缺失。 2.调查底图缺失。 3.汇总表格有效性。 4?“批而未用”扫描件缺失。 5.其他文件缺失。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 采用自动检查和手工检查的方法,对数据库成果质量进行 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动检查。 (1)数据库基本信息检查。 (2)属性检查。 (3)拓扑关系检查符合要求。 (4)逻辑一致性检查符合要求。 2.手动检查。 (1)非必选图层、要素缺失,非必填字段缺失不用说明。 (2)接边、套合不准确需截图说明,注明主要所在图幅。 (3)其他手动检查。 (四)面积汇总检查。 先对面积汇总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概括:(如果不一致,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5月

1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目的、任务、程序、内容、方法、要求和质量控制及评价等。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9〕4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国土调查办发〔2019〕6号) 《关于调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有关内容与要求的补充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9〕7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第二批)(国土调查办发〔2019〕9号) 3总则 3.1目的与任务 3.1.1目的 国家统一组织,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的国土调查成果进行内业全面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3.1.2任务 国家组织专业队伍,对经省级检查合格的地方调查成果进行核查,检查图斑的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与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检查专项调查成果的正确性。 核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含相关专项用地调查成果核查),同时,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并相应开展调查成果质量评价等工作。 3.2程序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河南省××县二调文字成果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成果分析报告 (农村部分) 组织实施单位:××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四月

目录 一、概述 (1) (一)县域概况 (1) (二)土地利用特点 (1) 二、农村调查成果 (2) (一)外业调查成果 (2) (二)数据成果 (2) (三)图件成果 (2) (四)文字成果 (3) (五)数据库成果 (3) 三、成果分析 (3)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 (3) (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 (6) (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7) (四)与前成果对比分析 (7) (五)成果应用前景分析 (16) 四、土地利用的经验及问题 (17) 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18) 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0) (一)向居民点要潜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21) (二)向违规用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1) (三)向低效土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2) 七、结论 (22)

一、概述 (一)县域概况 ××县位于豫东平原,…………。 (二)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县全县未利用地仅有3161.64公顷,土地开发利用率高达97.77%,土地垦殖率70.65%。 2、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量少 ××县人均耕地量已接近土地承载极限。××县总人口131.56万,人口密度为896.28人/ Km2,是河南省人口密度(554人/Km2)的近一倍,人均土地资源量仅为0.11公顷(1.65亩);人均耕地量为0.08公顷(1.20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量(0.11公顷)的72.73%,河南省人均耕地量(0.09公顷)的88.89%。 3、城镇村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10.58公顷)比重较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41981.39公顷)的15.57%,高于河南省平均比重(11.08%)约4个百分点;纯农村居民点用地19993.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08%,人均居民点用地0.0171公顷(171m2),远远超出了《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农村居民用地标准。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2013-12-30 | 来源:地籍管理司| 【大中小】【打印】【关闭】 (2013年12月30日) 国土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主要地类数据 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 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国基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 园地: 1481.2万公顷(22218万亩) 林地:25395.0万公顷(380925万亩) 草地:28731.4万公顷(430970万亩)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73.9万公顷(43109万亩)

交通运输用地:794.2万公顷(11913万亩)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69.0万公顷(64036万亩) 另外为其他土地。 二、全国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 (一)耕地分布 全国耕地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耕地2629.7万公顷(39446万亩),占19.4%;中部地区耕地3071.5万公顷(46072万亩),占22.7%;西部地区耕地5043.5万公顷(75652万亩),占37.3%;东北地区耕地2793.8万公顷(41907万亩),占20.6%。 (二)耕地质量 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16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见表1)。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见表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 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 )。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分析报告交流稿

X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数 据 分 析 报 告 (参照) XXX县三调办 XXXXX

第1章引言 1.1 背景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两统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背景之下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三调办的指导下,XXX县三调办认真执行全国三调办、省三调办印发的三调《技术规程》《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通过内业勾绘、外业调查举证、数据库建设、成果质量核查等多个流程,基本查清了全县地类数量、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权属情况,形成了一套“三调”阶段性成果。 1.2 目标 通过全面分析全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进一步提高我县“三调”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通过分析全县自20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切实讲清“二调”以来的土地变化合理性;通过与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对比,发现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1.3 分析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基于“三调”数据,分析土地资源规模、

结构与分布,阐明XXX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在全县土地利用现状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合理性进行分析。 (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过对比“三调”和“二调”成果数据,分析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变化特点,流量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等,对变化合理性进行阐述。 (3)耕地保护专题分析。从全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及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占补平衡等入手,重点分析全县耕地保护情况。从恢复属性标注、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等挖掘全县耕地潜力。从耕地坡度、耕地种植属性、耕地分布破碎度等,客观分析全县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 (4)建设用地管理专题分析:从全县规划执行情况、建设用地利用情况、建设用地存量情况以及违法用地及查处整改情况入手,分析全县建设用地秩序、效率、潜力等。 (5)生态用地分析:从全县生态用地的面积分布情况、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等入手,重点分析生态用地规模结构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等变化,总结全县生态用地现状及变化特征。并结合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相关数据进一步深入分析全县生态用地分布合理性。 (6)结论。在总结全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与合理性的基础上,总结“三调”成果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以及当前自然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范本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调查报告 *考察人: *考察对象: *考察时间:201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6日 *考察内容:农村建设用地,耕地和宅基地。 地区概况 ***区位于江苏省北部,是地级**市主城区、座下区,地处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现辖10个镇、3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854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调查目的 *本次考察主要有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提高地类判读的准确性。通过对国家土地利用现状的实地考察,实现外业考察和内业判读的结合,保证地类一致性核查的质量。 *第二个目的是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实地考察,完善相关土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目的是了解农村未来土地规划 开始调查 准备阶段 *为了保证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是准备设备。在考察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两个设备,分别是录音设备和拍照设备。二是收集资料。考察前期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会议指示等进行了学习,例如《土地管理法》、《宪法》、《学习周刊》和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等。 访谈阶段

*通过前期准备,确定了考察对象,随后开展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以问答的形式获取有关信息。访谈结束后首先进行资料的分析,确定访谈所获得的资料是否满足考察的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就开始整理访谈资料,制作访谈问题记录表;否则重新进行访谈。*实地考察阶段 *对访谈笔录进行分析整理,首先确定考察路线,制作土地考察路线图;其次根据考察路线,确定考察实点,制作土地考察实点图;最后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结束后首先进行考察图片的分析,确定所获得图片是否满足考察的要求,如果符合要求就开始整理实地考察图片,制作土地考察图片表;否则重新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路线: *由于三棵树乡附近存在大面积集体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且在三棵树乡有配合考察考察人员。依据以上信息制定考察线路为三棵树乡周围村庄 * 考查成果分析 *本次主要进行城乡结合带集体土地向外流转为建设用地,耕地向内流转与荒废和宅基地空置情况的考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设用地 *城乡结合带是耕地占用高发带,在多次的核查工作中了解到,耕地被占用后,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并且面积较大。本次考察中被反映最强烈的是耕地占用情况。 *通过前期收集资料,了解到集体土地向外流转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公开流转和隐性流转。公开流转是将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然后向外流转为建设用地;隐性流转主要是指集体土地的政府人员,在没有将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的情况下,使土地用途发生变化,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1)公开流转案例: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自查整改工作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自查整改工 作报告

编号:FS-DY-20702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自查整改工作报告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反馈××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外业核查意见的函》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督察核实工作中提出的意见要求,由州(市)、县级二调办及作业单位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自查整改,保证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二调办外业核查结果,有我省部分县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地类认定不准确,错误率较高,导致建设用地增加数量较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存在建设用地扩大化倾向。部分县(区、市)存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综合过大,将将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周边的耕地和林地等调查为建设用地;存在将森林公园的林地认定为建设用地等地类认定错误;个别地区将工业园区内或用

围墙、栅栏或铁丝网包围或部分已推土,现状表现为荒草地、裸土地或耕地的地块认定为建设用地。 (二)存在耕地地类认定错误,存在将实际耕种的耕地错误认定为荒草地或裸土地等用地的现象。 (三)存在“批而未用”图斑认定错误和违反规定现场补充“批而未用”土地审批手续的现象。 (四)存在地方复核敷衍了事,未到实地进行复核拍照等现象。 (五)存在部分县干扰调查,擅自修改调查成果或借地方复核人为更改调查成果的现象。 三、整改的要求 1、各州(市)要高度重视,统一组织各县(市、区)二次土地调查办和作业单位根据各县(市、区)外业核查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查找错误原因,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全面检查,将影像和数据库成果一一对照检查,并实地核实,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确保全面整改。 2、各地要重点对国家内业核查提出的疑问图斑认真落实整改,原则上不允许对非疑问图斑进行大范围的修改,现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2003)。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格式为EXCEL,汇总表结构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规定格式,内容包括:

土地调查经费预算范本.docx

第二次土地调查经费预算 预算编制说明 一、项目概况 1.立项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 (2)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X府厅字[2007]XX号) (3)文件中“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费用上给予保证”的要求。 (4)调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省、市、县(区)财政事权分离的原则 (5)以各级政府承担调查的工作量为依据 (6)中央、省、市、县(区)财政共同分担,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2.目标和主要任务 目标:是全面查实、查清本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加强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任务包括:

(1)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 (2)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的土地状况; (3)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基本农田状况; (4)开展专项用地统计调查; (5)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6)在调查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3.项目投资概况 (1)总投资概况 本辖区土地调查总投资经费XXX万元。 (2)分项投资概况 按照本级调查的工作内容,预算本辖区财政经费。 ①准备工作经费 ②土地调查经费 ③成果数据核查复查经费 ④数据库建设经费 ⑤成果汇总经费 ⑥组织实施及其他工程经费 ⑦数据库管理及更新系统建设经费 ⑧统一时点变更经费

⑨不可预见费 4.年度投资计划 按照投资年度划分: (1)2007年财政投入资金XXX万元; (2)2008年财政投入资金XXX万元; (3)2009年财政投入资金XXX万元。 二、经费预算编制依据 1.经费预算编制的基础 本预算内容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程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的。 2.经费预算编制采用的计算依据 本预算编制采用的经费计算依据。 (1)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编制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预算及说明》; (2)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007年编制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本综合预算标准》; (3)财政部和国家测绘局1999年颁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4)部分采用了近年来土地变更调查市场价格,进行测算。 三、各项工作经费的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 1.准备工作经费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内业核查报告模板.doc

xx省xx市xx县 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内业核查报告 (单位名称) 二〇〇九年月日 目录

xx核查单位于2009年月日至年月日对xx省xx市xx县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了内业核查。 xx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涉及1: 10000 标准分幅图幅。国家(地方)调查底图为(数据源),时相为。本次核查采用国家(地方)提供底图。 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版本V1.5),拓扑容限为0.0001,比例尺1:10000。数据库格式为MDB(多种类型时所依据的数据库格式),图斑总数为75485个,线状地物总数为99270条,零星地物0个。 xx县内业核查共提取疑问图斑70个,疑问图斑面积共1524.3亩,另有“补测地物”图斑2698个,“批而未用”图斑21个(其他情况描述说明举例:无“补测地物”图斑,无“批而未用”图斑或另有“批而未用”图斑21个,无“补测地物”图斑)。共性问题图斑涉及类型种,图斑个,面积共亩。 一、遥感影像特征分析 (一)地形地貌。 (二)主要地类分布。 (三)解译标志。 二、核查情况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总体情况。

数据库质量检查汇总表

只对“是否正确”项目栏填写“否”的项目,进行展开描述。附表均放置附录中 (二)资料检查。 1.DCB文件缺失。 2. 调查底图缺失。 3. 汇总表格有效性。 4. “批而未用”扫描件缺失。 5.其他文件缺失。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 采用自动检查和手工检查的方法,对数据库成果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动检查。 (1)数据库基本信息检查。 (2)属性检查。 (3)拓扑关系检查符合要求。 (4)逻辑一致性检查符合要求。 2.手动检查。 (1)非必选图层、要素缺失,非必填字段缺失不用说明。 (2)接边、套合不准确需截图说明,注明主要所在图幅。 (3)其他手动检查。 (四)面积汇总检查。

调查报告土地调查报告范文4篇

土地调查报告范文4篇 实践报告是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调查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了解银川市贺兰县土地流转现状,米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又好又快进行,宁夏师范学由思政部领导的大学生践行社对此项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在寒假中,让同学们对宁夏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活动中,使同学们更深一步了解宁夏这几年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可喜变化。作为践行社里的一员,我积极参加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希望同过此次调查能有效的提高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 (二)调查对象: 从人大农业委、政府办、农办、经管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抽调50名干部,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场30 个行政村100户农户。 (三)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随机抽样),并兼有个别访谈。 (四)调查工作分配: 在各乡、村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基层群众意见,并随

机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统计了有关情况。 (五)调查人员: 调查员:刘海娜撰写报告:刘海娜 (六)调查时间和地点: 于XX年1月23日--1月28日在贺兰县各个村进行调查 (七)调查过程: 宁师大学生践行社在接到思政部马老师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实践调查通知后,我积极参与、配合,这次调查的主题是关于宁夏土地流转的调查。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在寒假中利用各种机会,通过跟随村支书走访各村部了解情况,并通过座谈会和对村民的访问中,得知他们对土地流转后的看法。综合了不同人的认识设计了这一问卷,以期多维度、综合地对贺兰县人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 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一)了解土地流转的基本常识 (1)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2)产生背景编辑本段:xx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3)相关内容:编辑本段中国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的政策刚出台,

热门-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自查整改工作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自查整改工作报告第三次土地 调查成果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自查整改工作报告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反馈 ××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外业核查意见的函》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督察核实工作中提出的意见要求,由州(市)、县级二调办及作业单位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自查整改,保证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家二调办外业核查结果,有我省部分县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地类认定不准确,错误率较高,导致建设用地增加数量较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存在建设用地扩大化倾向。部分县(区、市)存在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综合过大,将将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周边的耕地和林地等调查为建设用地;存在将森林公园的林地认定为建设用地等地类认定错误;个别地区将工业园区内或用围墙、栅栏或铁丝网包围或部分已推土,现状表现为荒草地、裸土地或耕地的地块认定为建设用地。(二)存在耕地地类认定错误,存在将实际耕种的耕地错误认定为荒草地或裸土地等用地的现象。(三)存在'批而未用“图斑认定错误和违反规定现场补充 '批而未 用“土地审批手续的现象。(四)存在地方复核敷衍了事,未到实地进行复核拍照等现象。(五)存在部分县干扰调查,擅自修改调查成果或借地方复核人为更改调查成果的现象。 三、整改的要求1、各州(市)本文来源:文秘自学网http://要高度重视,统一组织各县(市、区)二次土地调查 办和作业单位根据各县(市、区)外业核查存在问题,认真分

析查找错误原因,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全面检查,将影像和数据库成果一一对照检查,并实地核实,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确保全面整改。2、各地要重点对国家内业核查提出的疑问图斑认真落实整改,原则上不允许对非疑问图斑进行大范围的修改,现场核实确认为非疑问图斑的,必须要逐一列表说明修改原因并附实地照片,表中记录应与数据库修改情况一致。3、各地要以县级为单位形成外业自查整改报告,州(市)汇总后,形成州(市)自查整改工作报告上报我办。4、对比各地已上报复核成果,==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18元/月,58元/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如需要查阅全文,请免费注册或登录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