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病学 名词解释

牙体牙髓病学 名词解释
牙体牙髓病学 名词解释

1.Resistance form

抗力形:是使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构成足够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

2.Secondary caries

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的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留有小的缝隙,这些都可能成为致病条件产生龋病,称为继发龋。

3.Retrograde pulpitis

逆行性牙髓炎,袋内的细菌及毒素通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根部牙髓的慢性炎症,也可由局限的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4.Dentine hypersensitivity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5.Root canal therapy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首选的方法,它是彻底清理根管内炎症和坏死物质、扩大成形根管,并对根管进行适当消毒、最后严密充填根管,以除去根管内感染性内容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根尖周病的发生或促进根尖周病的愈合。

1. Biological width 生物学宽度(1):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2),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1),约2mm(1)。

2. 非附着性

龈下菌斑

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表面(1),直接与龈沟上皮或袋内上皮接触(1.5),是牙周炎的“前沿地带”(1.5),主要由Gn厌氧菌、螺旋体组成(1)

窝洞:采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并按要求备成的洞型,窝洞具有一定的形状,能容纳和支持填充材料,达到恢复牙齿外形和功能的目的。

残髓炎:属于慢性牙髓炎,临床特点常表现为自发性钝痛、放散性痛、温度刺激痛。发生在经牙髓治疗后的患牙,由于残留了少量炎症根髓或者多根牙遗漏了未作处理的根管。

主尖锉:在根管预备中,选用合适根管粗细,既能深入牙本质牙骨质界又有摩擦感的锉叫初尖锉,根管预备一般预备到到比初尖锉大三个号,叫主尖锉。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机械刺激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其特点是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牙本质过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和,留有小的缝隙或存在微渗漏,或原有的病变组织未去净就进行了充填,形成致病条件再发生的龋病。

Wedge-shaped defect:楔状缺损: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磨耗所致的楔壮的缺损。

Smear layer:污染层:切削牙体组织产生的热是有机质变性,变形的有机质和切削下来的牙本质粉末,牙本质小管溢出液、唾液和细菌等混合,在钻磨压力下吸附于洞壁而形成。

逆行性牙髓炎:牙周病时深牙周袋中的细菌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进入牙髓引发炎症,这种经亚洲途径发生的逆行感染称逆行性牙髓炎。

抗力形: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

固位形:固位形是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根尖诱导成形术:指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而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在消除感染或治愈尖周炎的基础上,用药物诱导根尖部的牙髓和(或)根尖周组织形成硬组织,使牙根继续发育并使根尖形成的治疗方法。

根管治疗术:是清理根管内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扩大成形根管,并对根管进行适当消毒,最后严密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感染性内容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髓和牙本质在胚胎发生上联系很密切,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有互联效应,是一个生物整体,被称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1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留有小的缝隙,这些都可能成为致病条件,产生龋病,成继发龋。

2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首选的方法,它是彻底清理根管内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扩大成形根管,并对根管进行适当消毒、最后严密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感染性内容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根尖周病的发生或促进根尖病变愈合。

3.残髓炎:属于慢性牙髓炎,临床特点常表现为自发性钝痛、放散性痛、温度刺激痛。发生在经牙髓治疗后的患牙,由于残留了少量炎症根髓或多根牙遗漏了未作处理的根管。

5.retrograde pulpitis逆行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的感染来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袋内的细菌及毒素通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根部牙髓的慢性炎症,也可由局限的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此型牙髓炎的感染走向与通常由冠部牙髓开始,逐渐向根部牙髓进展的牙髓炎方向相反,故名为逆行性牙髓炎。

4.窝沟封闭:是窝沟龋的有效预防方法。封闭剂作为一屏障,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含氟封闭剂有屏障和持续释放氟,促进再矿化的双重作用。

5.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物质以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其特点为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牙本质过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

6根尖诱导成形术:牙根尚未发育完成期间,牙髓已经感染、坏死、分解或已有根尖周病变,则牙根停止发育,采取促使根尖的形成或封闭的治疗方法。

7再矿化治疗:用人工的方法使已经脱矿、变软的釉质发生再矿化,恢复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8牙髓切断术:是指切除炎症牙髓组织,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保留正常牙髓组织的治疗方法。

9逐步后退法:选用能深入根管达牙本质牙骨质界的初尖锉,确定工作长度,由初尖锉逐步扩大到主尖锉(比初尖锉大三号),由预备根管尖段,到预备根管中

段及冠段,最后通畅整个根管的预备方法称逐步后退法。适用于直根管和轻中度弯曲根管。

10鸠尾固位:固位形的外形似斑鸠的尾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借助于峡部的扣锁作用防治充填体从洞底呈水平方向脱位,一般鸠尾峡后牙为颊舌径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的1/3—1/2。

11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唾液中的糖蛋白以及其他成分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的一层均质无细胞的生物膜。磨牙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磨牙习惯者。

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常呈楔形。

釉质发育不全enamel hypoplasia: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患,营养障碍或严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导致的釉质结构异常.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两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

2.根尖周组织

是指牙体根尖部周围的组织,主要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

3.健康教育

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和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消除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完整版)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米氏常数(Km值) 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4.糖异生(glycogenolysis) 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五、问答 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5.简述tRNA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3.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4.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5.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五、问答 1. 答: 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2.答: 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语言学名词解释整理

Morphology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规则 如colorful,由color和-ful两部分构成,由此概括出一条规则:名词词尾加上-ful可构成形容词 Morpheme, 语素,不能再简化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boys,由boy和-s构成 Morph 语素的具体形态 Allomorph 语素变体 英文单词illogical,imbalance,irregular和inactive有着共同的语素in-。换句话说,im-,ir-是语素in-的变体。 Free morphemes 能单独出现,独立构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如work,boy Bound morphemes 不能独立出现,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后才能构词的语素。如distempered中,dis-和-ed是黏着语素,temper是自由语素 Bound roots 不能独立出现,只能被词缀附着后出现 如refer中的-fer,consist中的-sist Content morphemes 包含语义内容的语素(包含简单词和能改变词根意义的词缀),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work Function morphemes 通过联系一个句子中的其他词提供语法功能的语素 如介词、连词、冠词 at,for,a,but Inflectional 曲折,生成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 -s,-‘s,-ing,-en,-er,-est,-s Derivational 派生,生成新词,通常可以改变词汇意义 Cat,caty Compounding合成 如Girlfriend Reduplication 重复 Abbreviation or shortening 简写 Blending 混合 Motor+hotel=motel Breakfast+lunch=brunch Alternation Man men Suppletion不规则 Go went Syntax句法

(完整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蛋白质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 表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 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 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氢键: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 结构的构象。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4.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 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6.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 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7.范德华力: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当 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 1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 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9.盐溶: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20.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1.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 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和其所 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

部编人教版版:八年历史上教材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解答

部编版:八年历史上教材问题思考、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解答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材料研读:(P4页) 材料研读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史,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黄爵滋《请产塞漏卮以培国本折》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①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清政府的财政。②摧残了人们体质,③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课后活动:(P7页) 1.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保护鸦片贸易。 2.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主权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4、问题思考:(P9页)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发生。因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5、材料研读:(P10页)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这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它警示中国人民 落后就要挨打。 6、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 北方领土的情况?(P12页) 沙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通过中俄《北京条也》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

运动生物化学(2.1.2)--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第九章 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 习 题 作 业 1、名词解释 1、尿肌酐系数 2、磷酸原商 3、乳酸能商 4、乳酸阈 二、填空题 5、尿肌酐是▁▁▁的代谢产物,测定尿肌酐可评定▁▁▁▁▁▁▁▁▁的供能能力。 6、通常采用尿肌酐系数来评定运动员的▁▁▁与▁▁▁素质,男性的正常值为▁▁▁▁▁▁mg/Kg.BW,女性的正常值为▁▁▁▁▁▁mg/Kg.BW。 7、运动员从事短时间激烈运动,乳酸少成绩好,说明其▁▁▁▁▁▁能力强。 8、在测定AQ时,AQ值越高,说明▁▁▁生成少,功率输出▁▁▁,▁▁▁▁▁▁能力好。 9、在测定LQ时,LQ值越高,说明▁▁▁▁▁▁素质好。 10、运动员全力跑400米后,血乳酸仍为原来水平,而运动成绩提高,这说明运动员的水平▁▁▁。 11、乳酸阈是评定▁▁▁▁▁▁供能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认为是▁▁▁mmol/L。但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故在评定时一般都要测定▁▁▁▁▁▁来进行评定。在测定时,常采用▁▁▁负荷法。 三、A型选择题(单选题) 12、尿肌酐是( )的代谢产物。 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磷酸肌酸 D、蛋白质 13、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 )的供能能力。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A+B 14、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机体的( )素质。 A、力量 B、速度 C、耐力 D、力量、速度 15、正常成年男性的尿肌酐系数值是( )mg/Kg.BW。

A、10-25 B、18-32 C、15-35 D、12-16 16、正常成年女性的尿肌酐系数值是( )mg/Kg.BW。 A、10-25 B、18-32 C、15-35 D、12-16 17、10秒的极大强度运动,乳酸生成量少,而所做的总功率增加,这是( )能力提高的表现。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A+B 18、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血乳酸最大浓度提高了,说明其( )能力提高了。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A+B 19、在自行车功率计上运动45秒,所做的总功率高,而血乳酸的增加值不高,说明其速度耐力素质( )。 A、较差 B、一般 C、较好 D、无法评定 20、全力跑400米后3-9分钟所测得的血乳酸值在10mmol/L左右,说明其糖酵解供能能力( )。 A、较差 B、一般 C、较好 D、无法评定 21、100米游泳的供能能力训练时,主要是发展( )供能能力。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B+C 22、乳酸阈是评定( )能力的重要指标。 A、磷酸原供能 B、糖酵解供能 C、有氧代谢供能 D、A+B 23、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乳酸阈跑速提高了,说明( )能力提高。 A、磷酸原供能 B、糖酵解供能 C、有氧代谢供能 D、A+B 24、发展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时,可采用( )训练。 A、乳酸 B、磷酸原 C、无氧阈 D、最大强度 25、发展糖酵解供能能力时,可采用( )训练。 A、低乳酸 B、磷酸原 C、无氧阈 D、最大乳酸 四、B型选择题(多选题) 26、评定磷酸原供能供能能力的常用方法有( )。 A、LQ评定法 B、AQ评定法 C、尿肌酐评定法 D、30米冲刺法 E、10秒内快速运动评定法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 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语音部分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要使用拉丁字母和各种变形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记音符号。语音的生理属性:指语音的动力、发音体和发音方法。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音波,音波传入人耳,使鼓膜发生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交际功能,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汉语的声调。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体的化学本质及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 自由能:自发过程中能用于作功的能量。 两性离子: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正离子又有羧基负离子。 必需氨基酸: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的氨基酸. 等电点:氨基酸氨基和羧基的解离度相等,氨基酸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沿着肽链主链规则或周期性折叠。 结构域:蛋白质多肽链在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超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构象单元组合在一起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规则的方式卷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多肽链之间以次级建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被破坏,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一级结构不变,使生物学活性丧失。 蛋白质的复性:变性了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建其天然构象,恢复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蛋白质分子表面水膜被破坏,电荷被中和,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沉淀。电泳: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泳动的现象。 沉降系数:一种蛋白质分子在单位离心力场里的沉降速度为恒定值,被称为沉降系数。 核酸的一级结构:四种核苷酸沿多核苷酸链的排列顺序。核酸的变性:高温、酸、碱等破坏核酸的氢键,使有规律的双螺旋变成无规律的“线团”。 核酸的复性:变性DNA经退火重新恢复双螺旋结构。 增色效应:变性核酸紫外吸收值增加。 减色效应:复性核酸紫外吸收值恢复原有水平。 Tm值:核酸热变性的温度,即紫外吸收值增加达最大增加量一半时的温度。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历史同步练习_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历史同步练习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 A.李秀成 B.华尔 C.洪秀全 D.林则徐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下列分封诸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东王——杨秀清 B.翼王——石达开 C.干王——洪仁玕 D.西王——陈玉成 【解析】选D。西王是萧朝贵,陈玉成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将领。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自称“天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解析】选C。永安封王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4.历史是由时间和事件组成的。1853年,太平天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攻克武昌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捷 【解析】选C。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5.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为突出的是( ) A.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峙的政权 B.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选D。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没有的。 6.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 ①永安建制②创立拜上帝会 ③金田起义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解析】选B。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攻占永安,封王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7.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是 (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杨秀清 D.石达开【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洪仁玕写成了《资政新篇》,但由于现实限制,未能付诸实施。 8.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选B。这是一个关于太平天国的网页,鸦片战争是历史背景,洪秀全是历史人物,《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文献,再添加的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集锦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集锦 第一章蛋白质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3.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4.稀有氨基酸(rare amino acid) 5.非蛋白质氨基酸(nonprotein amino acid) 6.构型(configuration)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 8.构象(conformation)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10.结构域(domain)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12.氢键(hydrogen bond)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14.离子键(ionic bond) 15.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16.疏水键(hydrophobic bond) 17.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18.盐析(salting out) 19.盐溶(salting in) 2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21.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precipitation) 23.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 24.层析(chromatography) 第二章核酸 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 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 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 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 5.反密码子(anticodon) 6.顺反子(cistron) 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 8.退火(annealing) 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 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 11.噬菌体(phage) 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 13.DNA 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 m) 14.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 第三章酶与辅酶 1.米氏常数(K m 值) 2.底物专一性(substrate specificity) 3.辅基(prosthetic group) 4.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 5.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 6.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 7.激活剂(activator) 8.抑制剂(inhibitor inhibiton) 9.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 10.同工酶(isozyme) 11.诱导酶(induced enzyme) 12.酶原(zymogen) 13.酶的比活力(enzymatic compare energy) 14.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第四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2.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3.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4. 磷氧比P/O(P/O) 5.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6. 能荷(energy charg 第五章糖代谢 1.糖异生(glycogenolysis) 2.Q 酶(Q-enzyme) 3.乳酸循环(lactate cycle) 4.发酵(fermentation) 5.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 6.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7.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8.肝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 9.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10.D-酶(D-enzyme) 11.糖核苷酸(sugar-nucleotide) 第六章脂类代谢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外两侧的蛋白质(两性分子,水不溶性蛋白,其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与膜结合紧密)。2010 外周膜蛋白(外在蛋白):为水溶性;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连接较松散。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将周边蛋白分离下来。 通道蛋白:是一种带有中央水相通道的内在膜蛋白,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适宜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通过。 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转运到低浓度一侧,转运的动力来自于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因此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物质逆浓度梯度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及能量的供应。2008、2011 2017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自由穿越脂双层的运输方式,既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2013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膜蛋白介导,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胞吞作用: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或颗粒物时,首先附着于细胞表面,然后质膜内陷,从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细胞内小泡,其中含有被摄入物质的过程。2009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细胞通过膜上的受体介导摄入特定大分子的过程。2004 配体:即胞外信号分子,能与细胞表面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经过信号转导机制变为胞内信号,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这些信号分子有化学的、物理的还有生物大分子。 受体:指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亚结构中一种糖蛋白或糖脂分子,能够与配体结合,从而激活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2004、2008、2011 受体病:由于膜受体数量增减或结构上的缺陷所引起的疾病。2005 细胞表面抗原:是镶嵌在细胞膜中的糖蛋白或糖脂,具有特定的抗原性。细胞免疫是细胞表面抗原与抗体相互识别并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机体通过免疫作用达到排除异己,保护自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2010 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 细胞连接:各种组织的细胞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彼此接触,在相邻细胞表面形成各种连接装置,以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和组织牢固性,同时协调细胞间的代谢活动,这种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2011 紧密连接:是一种封闭连接,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间。主要功能是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胞外物质无选择的通过间隙进入组织,或组织中物质回流到腔中,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 锚定连接: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也存在于非上皮细胞连接处,如:皮肤、心肌等细胞之间。是一个细胞中的骨架系统成分与另一个细胞中的骨架系统成分相互连接或与胞外基质连接,根据连接的骨架成分不同可分为黏着连接和桥粒连接。14 桥粒连接:桥粒连接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中,也存在于心肌和脑表面的一些细胞中,形成细胞间一种坚实的连接结构,有较强抗张抗压作用。 半桥粒:是上皮细胞和基膜的连接装置,因其结构为桥粒的一半而得名。 通讯连接:是一种在相邻细胞间形成连接通道的细胞连接,能实现胞间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通讯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的合作协调。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之间。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间隙连接和化学突触。 细胞外基质:是机体发育过程中,有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和多糖。他们组装形成高度水合的凝胶和纤维状网络结构。是动态对细胞产生全方位影响和控制的成分。主要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纤黏连蛋白、层黏连蛋白、氨基聚糖、蛋白聚糖等。2010 2017 核糖体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当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时,数个单核糖体被一条mRNA分子串联在一起,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团,称为多聚核糖体。2008、2013 游离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游离的多聚核糖体为螺旋状和花簇状的集合体,主要合成结构蛋白。 反密码子anticodon:tRNA分子反密码环上的三联体核苷酸残基序列,在翻译过程中与mRNA相应密码子互补结合。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3、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4、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6、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7、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8、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3、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脂肪: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2、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3、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4、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5、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1、氧化脱氨基作用:通过氧化脱氨酶的作用,氨基酸转变为亚氨基酸,再水解为α-酮酸和氨的过程。

语言学的名词解释

When I was prepar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NNU(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me of these following concepts had been tested,but there's no specific or clear explanation in the textbook required by the university.As in preparing the second-round examination I read them in other relevant books, I wrote down here for your reference.Hope they are useful to some of you. 1. Acculturation(同化过程)is a process in which members of one cultural group adopt the beliefs and behaviors of another group. 2. Adjacency pair(相邻语对);a sequence of two utterances by different speakers in conversation. The second is a response to the first, such as question/answer sequences and greeting/greeting exchange. 3. affix: a bound morpheme that is attached to a stem and modifies its meaning in some way. 4. agreement (concord)(一致): a grammatical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form of one word in a sente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 of another word which is grammatically linked to it. E.g. in the sentence The boy goes to school every day.There is an agreement in number between boy and goes. 5.articulators(发音器官): the tongue,lips,and velum, which change the shape of the vocal tract to produce different speech sounds. 6.aspect(体):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representing distinction in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an event. English has two aspect construction---the perfect and the progressive.(完成体和进行体) 7.aspiration(吐气); the puff of air that sometimes follows the pronounciation of a stop consonant. E.g. /p/ in the word pit. 8.consonant(辅音); a speech sound produced by partial or complete closure of part of the vocal tract, thus obstructing the airflow and creating audible friction. Consonants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voicing, place of articulation, and manner of articulation. 9. convers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义):meanings that are explicable in the light of converational maxims. https://www.360docs.net/doc/645766931.html,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ppropriately in social situations. 11. constituent(成分): a syntactic unit that functions as part of a large unit within a sentence; typical constituent types are verb phrase, noun phrase, prepositional phrase and clause. 12.case(格):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in inflectional languages by which the form of a noun or noun phrase varies for grammatical or semantic reasons. English has only one case distinction in nouns—the genitive case(所有格), but English pronouns have three forms that correspond to three of the six cases in Latin. 13.clause(小句): a grammatical unit that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predicate. It may be a sentence or part of a sentence. 14.closed class(封闭词类): 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mbership is small and does not readily accept new members. 15.coinage(创新词): the construction and addition of new words. 16.distribution(分布): the set of positions in which a given linguistic element or form can appear in a language. 17.duality(双重结构): a type of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 which a small number of meaningless units are combined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meaningful units. 18.entailment(包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ntences where the truth of one(the second)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解解释 1、肽单元(peptide unit):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Cα1和Cα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了肽单元,它是蛋白质分子构象的结构单元。Cα是两个肽平面的连接点,两个肽平面可经Cα的单键进行旋转,N—Cα、Cα—C是单键,可自由旋转。 2、结构域(domain):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1个和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具有独立的生物学功能,大多数结构域含有序列上连续的100—200个氨基酸残基,若用限制性蛋白酶水解,含多个结构域的蛋白质常分成数个结构域,但各结构域的构象基本不变。 3、模体(motif):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一个模序总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功能,如锌指结构。 4、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主要发生二硫键与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变性的蛋白质易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5、蛋白质的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蛋白质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6、酶(enzyme):酶是一类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核酸,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反应进行。酶的不同形式有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和多功能酶,酶的分子组成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只是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的速度。(不考) 7、酶的活性中心 (active center of enzymes):酶分子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参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有结合底物,使底物与酶形成一定构象复合物的结合基团和影响底物中某些化学键稳定性,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其转化为产物的催化基团。活性中心外还有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的必需基团。 8、酶的变构调节 (allosteric regulation of enzymes):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部分可逆地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此种调节方式称酶的变构调节。被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或别构酶,使酶发生变构效应的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包括变构激活剂和变构抑制剂。 9、酶的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enzymes):在其他酶的催化作用下,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此过程称为共价修饰。主要包括:磷酸化—去磷酸化;乙酰化—脱乙酰化;甲基化—去甲基化;腺苷化—脱腺苷化;—SH与—S—S—互变等;磷酸化与脱磷酸是最常见的方式。 10、酶原和酶原激活(zymogen and zymogen activation):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开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由无活性的酶原向有活性酶转化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酶原的激活,实际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11、同工酶(isoenzyme isozyme):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免疫学性质都不同的一组酶。它们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亲和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由同一基因或不同基因编码,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它使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 12、糖酵解(glycolysis):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的反应部位在胞浆。主要包括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和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两个阶段,1分子葡萄糖经历4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2分子ATP。关键酶主要有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它的意义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13、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