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1923年,Zimmermann提出了"周细胞"(Pericyte)这一名词[1].周细胞又称Rouget 细胞,它位于多种组织的毛细血管附近,从层次上与动、静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相连接,和内皮细胞(EC)一起构成了微血管和组织间隙的屏障.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SMC 等;它有收缩能力,调节微循环的灌流量和通透性;周细胞和EC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合成和释放构成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物质等等.而且,在许多微血管病变中可以看到周细胞结构功能的改变.因此,周细胞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相关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

周细胞是微循环血管壁细胞成分之一。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一种多能细胞,它还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等。周细胞功能异常和数目改变是许多微血管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1 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其调控

1.1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又叫血管新生化(neovascularization),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sprouting)出新的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肿瘤的发生、发展可分为无血管期(avascular stage)或血管前期(prevascular stage)和血管期(vascular stage)[8].无血管期肿瘤主要依靠周

围组织的弥散作用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限制了其生长,故无血管期肿瘤细胞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可长时间地潜伏在组织中而无明显进展.如果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的直径一般只能达到1 -2mm,因为实体组织中的氧,只能从毛细血管向外放射状弥散150-200μm,超出此范围的细胞便会因缺乏营养而死亡[9].动物试验证实,植于大鼠皮下的星形细胞瘤在直径达1-2mm 之前,瘤内无血管存在[10].实体瘤生长至约2mm时才开始诱发微血管增生,并进入血管期.促使肿瘤由无血管期向血管期转变的因素有缺氧、缺营养、pH值呈酸性、NO 升高等[11] .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由休眠到增生状态过度的标志之一.在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的毛细血管并促使肿瘤细胞分裂、生长和转移,其中肿瘤血管来源于血管生成、血管套叠式生长和内皮祖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方式有二种:一是处于无血管期的肿瘤细胞团在缺氧等因素的作用下,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而诱导血管生成;二是肿瘤细胞依赖宿主组织已存在的血管生长,继而出现瘤内血管消退,然后再以第一种方式发生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的具体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下列过程:(1)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激活而产生血管生成表型. (2) 源血管(包括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伸展,纤维蛋白外渗至源血管周围导致其环境改变,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主的蛋白酶使源血管基底膜降解. (3) 内皮细胞作定向增生、迁移并形成毛细血管芽,周细胞环绕内皮细胞增生、迁移.

(4) 新生血管形成并逐渐连通,即肿瘤微血管的分化和

成型而形成功能性血管. [12,13]1.2 肿瘤的微血管特点肿瘤组织内新生的微血管一般遍布整个肿瘤组织,但分布上并不均一,大多数肿瘤新生的微血管主要分布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血管生成最活跃、微血管密度最高的区域叫“血管热点区”(hot spots).Weidner et al [14]报道在大多数血管热点区,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血管数量与转移呈正相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肿瘤新生的微血管分支多紊乱,管腔较不规则,主要表现为狭窄、扩张或扭曲.新生的微血管呈血窦状、条索状,管壁薄,甚至仅有一层内皮细胞,且内皮细胞比较幼稚,细胞间常有裂隙,缺乏基底膜,有时血管外的肿瘤细胞可直接与血管管腔相连.微血管内可出现周细胞的增生,但常缺乏完整的平滑肌层.这些结构特点可导致其通透性增高,也是肿瘤发生转移的途径之一.当然,其高通透性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高表达有关.此高通透性常常引起肿瘤周围的水肿区.此外,内皮细胞的幼稚、增生、肥大、基底膜的增厚和肿胀,血管管腔的狭窄,使得这些微血管供氧能力降低.

1.3 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c factors)和血管生成抑制物(angiogenesis inhibitors)的调控,并由二者之间的平衡所决定,即所谓的“平衡与失衡”理论[15].血管生成因子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家族,VEGF家族及其受体,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 Ang)家族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

[16,17].其中,VEGF和Ang家族是已知的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的极为重要的生长因子[18,19].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包括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 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 TBS),泌乳素16 000片段、干扰素a-2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胎盘增生相关蛋白(placental proliferin-related protein),IL-2,血管抑素( angiostatin)和内皮稳定素(endostatin)等[20,21] .

1. 引言

肿瘤血管系统的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缺少血管体系,这表明发生在正常血管发展过程中的形态学的再塑性过程在肿瘤的血管发生中或是受损的或是没有发生[1-3]。生理条件下以及肿瘤的组织血管化作用是由血管发生和/或血管发生引起的。从已存在的血管上萌芽出新的血管定义为血管发生[4,5],而出生后的血管发生是内皮前体细胞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6-8]。

新生血管发展整个复杂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包括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过程以及毛细血管的形成[9]。随后的基底膜的发生和内皮周细胞,毛细血管周细胞和大血管的平滑肌细胞整合入血管壁都是导致血管成熟的血管再塑性过程中的基本步骤[1,10-12]。这个成熟过程的结束是由小血管和大血管形成,可以满足例如形成流体静力压、血管渗透能力和组织灌注率等功能需要的血管体系的形

成。目前血管发生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内皮细胞的迁徙、增殖和毛细血管的形成。相应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也主要针对内皮细胞的这些特性。然而,血管壁的结构稳定作用的机制目前我们了解甚少,但是在最近几年中已经成为血管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热点[1-3,11,13-18]。对血管稳定作用是否影响和怎样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这个问题就更知之甚少。此外,对于像肿瘤、糖尿病、黄斑变性、各种血管畸形、炎症和局部缺血组织的最终血管再通这些一系列以血管异常为主要特征疾病,血管稳定过程的调节看起来都是重要的。

2. 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稳定和血管成熟

正常的一个成熟血管床由分化后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等血管组成,这包括动脉、静脉、小动脉、小静脉和末端毛细血管。除了被肿瘤侵犯包含的已存在的血管外,不管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中,这样一种已分化的血管床

“血管稳定”都没有存在肿瘤中[1,3,19]。

“血管成熟”、

或“血管正常化”这些术语既用于不同的也用于同样的血管结构状态。由McDonald和其同事进行的详细研究证明大部分肿瘤血管系统已经存在基底膜和内皮周细胞。由于缺乏进一步分化和周细胞的规则地整合进入血管壁和血管壁成分的重排,肿瘤血管系统的基底膜和内皮周细胞仍然保持结构的不成熟[11,13]。此外,与正常血管系统相比,肿瘤血管系统也存在结构的不正常。因而,

在一些最近的出版物中并不赞成在“正常化”这个概念使用中把血管稳定和血管成熟分开使用。特别必要的是在此领域要避免这一概念的进一步混淆。因而,我们建议使用“血管成熟”定义为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正确分化为血管床的过程,而新血管完成由或多或少的内皮间结构、基底膜和一层内皮周细胞的结构状态称之为“血管稳定作用”。血管稳定作用是成熟过程中的一步,但是这一阶段中血管依然需要几步重新塑形的步骤才能成熟。不过,肿瘤的一部分血管能够明显地达到血管形态发生阶段,但是不能进入进一步的血管成熟阶段。因而,区分这些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进一步意义上说,这对更好地理解肿瘤血管生物特性和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3. 血管稳定和肿瘤生长

通常大家认为,肿瘤血管是不稳定的和不正常渗漏的[19,20]。大分子的外渗提供了一种基质扩大了血管芽苞的形成的可能[19]。许多出版物也认为肿瘤血管床是由不同形态发生血管结构组成。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肿瘤,肿瘤组织中的肿瘤血管基本上存在三种类型:

(1)仅由内细胞无或仅存在未充分形成的基底膜,但没有整合内皮周细胞形成的

新生血管芽苞(图1A)。

(2)固定在部分形成的基底膜和部分排列的内皮周细胞上由内皮细胞排列成的毛细血管(图1B)和(3)毛细血管(图1C)和具有基底膜及其固定在上面的内皮细胞和内皮周细胞或少量整合了少量平滑肌细胞的较大直径的血管(图1D)。只有最后一种的血管结构被认为是稳定的。哪一种血管类型在肿瘤中占统治地位显然依赖肿瘤内的微环境。然而,我们要说明的是在人Leydig(睾丸间质细胞)细胞肿瘤,尽管存在非常高的血管密度,这种非常低度恶性肿瘤的大部分血管是稳定的[16]。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假定血管稳定可能不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在一个肿瘤中调控血管的过程如此复杂,使得研究肿瘤组织中调节血管稳定的分子机制是困难的。过去4-5 年中的数据的累积增加这一问题显著性的关注[11,14,21,22]。相应的,我们把近来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下肿瘤血管的部分正常化称作“正常化”[2,15]。这引起这样的假设,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可能会打开改善放疗和化疗效果上的一个“治疗窗口”[2,15]。我们显示了血管形成抑制剂内皮抑素稳定了新血管芽苞,猜测这将会使新血管从生成血管向静止的表型转换(图2A,B)。另一方面,血管形成素-1(Ang1)的过表达,通过整合内皮周细胞进入血管壁和显示促血管生成特性作为新初生血管的重新塑形和稳定的基本因素,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而不是促进它的生长[22]。近来研究发现的那些被强调的数据显示,一种能够结合血管形成素-1 位点的包含孤立纤维蛋白素原样受体的切去顶端的血管

形成素-1 变异单体和血管形成素-1,均能稳定血管,避免异常的血管渗漏和降低血管密度[23]。血管形成素-1 和内皮抑素的共同点看起来都能重新塑造和稳定新生血管,而它们的差异在于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管腔的形成等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内皮抑素阻断了内皮细胞的迁移,减少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管腔的形成[14],而血管形成素-1 则是都增强这些作用[24,25]。血管稳定影响到血管渗透性和血流的功能。血管形成素-1 阻断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渗漏[26]。我们目前的数据显示内皮抑素通过稳定血管壁(Nomi and Schuch 等,待发手稿)阻止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凝血酶原激活因子介导和肿瘤诱导的异常血管渗漏。对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或凝血酶原激活因子,内皮抑素保护了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和基底膜以及在内皮细胞和内皮周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我们最近的证据显示的治疗中应用的内皮抑素明显地集聚在肿瘤血管壁内,在正常组织中却没有集聚[27]这表明了内皮抑素在新生血管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另有发现支持这一观点,通过减少血管通透性过高,内皮抑素显示可以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视网膜剥离[28]。更有近来的研究证据支持这一点,缺乏内皮抑素前体物质-胶原18 的人工破坏特定基因的鼠表现出升高的血管渗透性或血管渗漏[29]。显然,血管形成素-1 和内皮抑素协同作用于血管壁的稳定和减少血管渗漏。最终,这两种因子遏制了试验肿瘤的的肿瘤生长和转移[22,30]。近来一篇文章显示了血管渗漏对肿瘤生长的重要性。可能是由于稳定了内皮屏障,通过一种影响一氧化氮合酶的因子

-Cavtratin(凯绰琳),从而阻断了血管通透性过高,减少了活体内肿瘤的生长。但这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血管稳定是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本质?如果答案是,血管稳定又怎样抑制了肿瘤生长?稍微违反直觉的考虑一下,正如我们所显示的内皮抑素这些现有证据表明,血管稳定可能是逆转肿瘤诱导的异常血管渗漏和减少血管生成潜能的关键(Nomi and Schuch 等, 待发手稿) [14]。对不同试验和人类的形态学评价揭示肿瘤血管的稳定改变了与血管相关的肿瘤细胞的结构以及伴随的肿瘤坏死的增加。在肿瘤的边缘区域,肿瘤细胞群被一团高密度的未稳定血管网络包围(图3A),这里没有看到坏死区域。与此相反,在那些部分稳定血管系统的肿瘤区域,只有包围稳定血管周围5-9 层肿瘤细胞呈圆筒状存活,而远离这些区域的肿瘤细胞则坏死(图3B,C)。由这样稳定的大直径血管分枝的小血管则发现退化了(图3D)。有趣的是,这样有稳定血管和肿瘤坏死的区域大部分发现在恶性肿瘤的中心而在象睾丸间质细胞瘤或良性前列腺异常增生中则没有发现。在几个实验性肿瘤中,我们观察在内皮抑素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下到从肿瘤中心向肿瘤边缘区域显著的具有稳定血管和肿瘤坏死的区域,重点指出了在血管生成抑制、血管稳定和肿瘤抑制的潜在关系。

4. 血管稳定与血管灌注

基于这些观察,我们假定血管稳定不仅改变了肿瘤组织的血管渗透性,也改变了肿瘤组织的血管灌注和血流。使用活体显微镜检查实验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功能性

观察中表明肿瘤血管连续地达到一种稳定态。在这样有大直径肿瘤血管,血流和组织灌注显著得提高和使大血管更大同时伴随着小血管的退缩[32]。因此,我们认为稳定化血管的优先灌注导致了未稳定血管的灌注不足。这将随后导致未稳定血管周围肿瘤组织的血供不足从而导致肿瘤坏死(图4)。另外,因为未稳定血管的功能缺失,它们的灌注不足可能会导致它们的退化。这又将促进肿瘤的进一步坏死。伤口愈合的研究证据也支持这一点,因为在内皮抑素治疗下瓦解的血管的数目显著增加而没有耽搁伤口的愈合[33]。从这些讨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假设,血管稳定作用可能起到了抗血管生成和抗癌的本质,而本质上没有正常组织的血管。因为血管建立了对抗肿瘤细胞通过的屏障,血管稳定作用也可能通过血管壁减少了肿瘤的转移潜力。此外,正如R. Jain[2]所说,血管稳定可能提高了如化疗或放疗这些确定的治疗过程的效果,可能会打开“治疗的窗口”。. 结论

总之,把非稳定的血管转变成稳定血管以及直接针对新生血管芽孢的治疗策略的建立可能是抗癌治疗的新途径。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了解血管稳定与失去稳定的机理和它们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另外,研究由于肿瘤细胞诱导的潜在补偿机制也是必要的。对这些过程的进一步认识将帮助我们提高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

肿瘤学基础知识-1

肿瘤学基础知识-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 1.我国目前居恶性肿瘤死亡前四位的恶性肿瘤是 (分数:3.00) A.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 B.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C.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 D.肺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 E.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 解析:[解析] 我国20世纪70年代恶性肿瘤死亡顺序为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宫颈癌;20世纪90年代的死亡顺序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000年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我国正处在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的过渡时期,已经形成两者共存的局面,加大了恶性肿瘤的防治难度。 2.肿瘤目前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分数:3.00) A.以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控制 B.环境致癌物愈来愈多 C.人类平均寿命延长 D.肿瘤诊断率提高 E.世界经济一体化√ 解析: 3.八种常见恶性肿瘤不包括 (分数:3.00) A.肺癌 B.乳腺癌 C.大肠癌 D.胰腺癌√ E.食管癌 解析:[解析] 八种常见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食管癌,胰腺癌相对发病率比较低。 4.恶性肿瘤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 (分数:3.00)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E.第五位 解析:[解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恶性肿瘤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心脏病、卒中、癌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5.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分数:3.00) A.肺癌√ B.胃癌 C.乳腺癌 D.结直肠癌 E.肝癌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肿瘤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最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和淋巴瘤、白血病。20世纪以来,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肿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 二、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 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肿瘤内科考试参考资料大纲(正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肿瘤内科学专业——正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系统掌握内科肿瘤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新进展。 2、正确理解肿瘤发生、发展、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如细胞学、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等;树立肿瘤可以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观念。 3、掌握与内科肿瘤学专业相关学科如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学、影像诊断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知识。 5、掌握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规范化治疗)原则。 6、熟悉生物靶向治疗的原则和适应症。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内科学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等的相关知识。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外科等专业知识。 3、掌握与内科肿瘤学有关的妇科、儿科、老年病学等专业知识。 4、熟练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悉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并用于医疗实践、科学研究和教学。 2、熟悉相关学科近年来的新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内科肿瘤学专业的常见病、疑难病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熟练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其他学科疑难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如上腔静脉综合征、颅内高压、脊髓压迫综合征、感染等。 3、熟练掌握胸腹腔、心包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和腰椎穿刺术,并熟练掌握腔内药物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 4、熟练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知识及临床应用,做到合理用药。熟练掌握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及GCP知识。 5、熟练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6、掌握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并合理应用于临床。 附:本专业病种 1、鼻咽癌 2、食管癌 3、胃癌 4、大肠癌 5、肝癌 6、胰腺癌 7、支气管肺癌8、乳腺癌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1923年,Zimmermann提出了"周细胞"(Pericyte)这一名词[1].周细胞又称Rouget 细胞,它位于多种组织的毛细血管附近,从层次上与动、静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相连接,和内皮细胞(EC)一起构成了微血管和组织间隙的屏障.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SMC 等;它有收缩能力,调节微循环的灌流量和通透性;周细胞和EC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合成和释放构成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物质等等.而且,在许多微血管病变中可以看到周细胞结构功能的改变.因此,周细胞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相关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 周细胞是微循环血管壁细胞成分之一。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一种多能细胞,它还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等。周细胞功能异常和数目改变是许多微血管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1 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其调控 1.1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又叫血管新生化(neovascularization),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sprouting)出新的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肿瘤的发生、发展可分为无血管期(avascular stage)或血管前期(prevascular stage)和血管期(vascular stage)[8].无血管期肿瘤主要依靠周

围组织的弥散作用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限制了其生长,故无血管期肿瘤细胞多处于休眠状态,甚至可长时间地潜伏在组织中而无明显进展.如果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的直径一般只能达到1 -2mm,因为实体组织中的氧,只能从毛细血管向外放射状弥散150-200μm,超出此范围的细胞便会因缺乏营养而死亡[9].动物试验证实,植于大鼠皮下的星形细胞瘤在直径达1-2mm 之前,瘤内无血管存在[10].实体瘤生长至约2mm时才开始诱发微血管增生,并进入血管期.促使肿瘤由无血管期向血管期转变的因素有缺氧、缺营养、pH值呈酸性、NO 升高等[11] .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由休眠到增生状态过度的标志之一.在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的毛细血管并促使肿瘤细胞分裂、生长和转移,其中肿瘤血管来源于血管生成、血管套叠式生长和内皮祖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方式有二种:一是处于无血管期的肿瘤细胞团在缺氧等因素的作用下,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而诱导血管生成;二是肿瘤细胞依赖宿主组织已存在的血管生长,继而出现瘤内血管消退,然后再以第一种方式发生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的具体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下列过程:(1) 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下激活而产生血管生成表型. (2) 源血管(包括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伸展,纤维蛋白外渗至源血管周围导致其环境改变,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主的蛋白酶使源血管基底膜降解. (3) 内皮细胞作定向增生、迁移并形成毛细血管芽,周细胞环绕内皮细胞增生、迁移. (4) 新生血管形成并逐渐连通,即肿瘤微血管的分化和

肿瘤学(主治医学)基础知识部分及答案详解

基础知识 一、A型题 1.规范化癌症疼痛处理的目的 A.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B.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 C.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D.缓解疼痛,规范医疗质量 E.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正确答案:C 2.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导致肺癌发生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大气污染 B.支气管炎 C.吸烟 D.哮喘 E.肺气肿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85%的男性肺癌和46%的女性肺癌是由于吸烟引起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吸烟的人越来越多,肺癌患者也日益增多;发达国家由于宣传戒烟,肺癌的发生率已不再增高。目前研究显示大气污染与肺癌的发病也有一定相关性。 3.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按阶梯给药 B.口服给药 C.按时给药 D.个体化给药 E.不要随便调整剂量 正确答案:E 4.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A.肺癌 B.胃癌 C.乳腺癌 D.结直肠癌 E.肝癌 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目前,由于吸烟和工业化的发展,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次为乳腺癌,第三为结直肠癌。 5.非复方吗啡口服剂量15mg q4h换算为非肠道用药的等效镇痛剂量为 A.5mg q4h B.4mg q6h C.10mg q4h D.12mg q8h E.2mg q8h 正确答案:A解题思路:全天吗啡口服药物总量的1/3为非肠道用药的剂量。 6.关于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正确的是 A.手术+放疗+化疗 B.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

C.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 D.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 E.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合理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更好地提高治愈率正确答案:E 7.下列药物中不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A.度冷丁 B.芬太尼 C.强痛定 D.吗啡 E.氢可酮 正确答案:C 8.环境致癌因素包括 A.生物致癌因素 B.物理致癌因素 C.化学致癌因素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D 9.关于遗传因素和肿瘤发生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B.环境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而个人的遗传特征决定肿瘤的易感性 C.暴露于同一致癌物环境中的人群均会患癌 D.抑癌基因的变异或丢失可致癌 E.癌基因的激活可致癌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十分复杂的,除了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外,机体的内在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即人的遗传特征决定肿瘤的易感性。所以即使处于相同的致癌物环境中,有些人患肿瘤,而另外一些人却能活过正常寿命期,提示个体因素如遗传特征在肿瘤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 10.恶性肿瘤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E.第五位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恶性肿瘤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心脏病、卒中、癌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11.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呼吸抑制 B.嗜睡 C.便秘 D.眩晕 E.腹泻 正确答案:C解题思路: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嗜睡、眩晕等都属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和便秘。在给予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时,要同时辅助给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肿瘤血管基础知识

1923年,Zimmermann提出了"周细胞"(Pericyte)这一名词[1].周细胞又称Rouget 细胞,它位于多种组织的毛细血管附近,从层次上与动、静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相连接,和内皮细胞(EC)一起构成了微血管和组织间隙的屏障.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SMC等;它有收缩能力,调节微循环的灌流量和通透性;周细胞和EC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合成和释放构成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物质等等.而且,在许多微血管病变中可以看到周细胞结构功能的改变.因此,周细胞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相关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 周细胞是微循环血管壁细胞成分之一。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一种多能细胞,它还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等。周细胞功能异常和数目改变是许多微血管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1 肿瘤的血管生成及其调控

1.1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又叫血管新生 化(neovascularization),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 血管床上芽生(sprouting)出新的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 系统的过程.肿瘤的发生、发展可分为无血管期 (avascular stage)或血管前期(prevascular stage)和血管期(vascular stage)[8].无血管期肿瘤主要依靠周围组织的弥散作用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从而限制了其生长,故无血管期肿瘤细胞多处于休眠状 态,甚至可长时间地潜伏在组织中而无明显进展.如果 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的直径一般只能达到1 -2mm,因 为实体组织中的氧,只能从毛细血管向外放射状弥散 150-200μm,超出此范围的细胞便会因缺乏营养而死亡[9].动物试验证实,植于大鼠皮下的星形细胞瘤在直径达1-2mm之前,瘤内无血管存在[10].实体瘤生长至约 2mm时才开始诱发微血管增生,并进入血管期.促使肿 瘤由无血管期向血管期转变的因素有缺氧、缺营养、pH 值呈酸性、NO升高等[11] .血管生成是实体瘤由休眠 到增生状态过度的标志之一.在血管期,肿瘤内出现新 的毛细血管并促使肿瘤细胞分裂、生长和转移,其中肿瘤血管来源于血管生成、血管套叠式生长和内皮祖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方式有二种:一是处于无血管期的肿瘤

肿瘤科出科小结2篇

肿瘤科出科小结2篇 在肿瘤科的6周实习中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尤记得第一天来到肿瘤科的我带着惶恐不安的心情杵在护士站,听着谭老师介绍肿瘤科的情况,直到跟着慢慢熟悉环境之后,心情才放松下来随着我的带教老师——李俊青开始接下来的实习生活。 护士这个职业,看是一回事,亲身做又是一回事。见习和实习中的感受是完全的不同,见习看的多,做的少;实习却是做的多,看的少了。在实习中我们不像见习时那么有空询问病人的情况,反而只是忙着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完后稍微喘口气。而且刚下科室的我对于操作并不是很熟悉,一开始也只能做些生活护理以及跟在老师身边看着,况且由于语言的障碍,好几次我都没听清楚老师的吩咐,跟病人的沟通更是困难,对此觉得挺无奈的。但是有的病人热情地告诉我有空的时候跟他们聊天,他们可以教我说重庆话时又是那么的令人感动。 在肿瘤科,我见到了护士们用专业的技术与知识为病人服务,用亲切和蔼的话语安抚关怀病人。肿瘤科的特色是放疗与化疗。放疗是专门在放射楼,我也就去过一次,虽然那次没看到治疗室是如何的,但从大体设置上能够看的出来环境是比较温暖的,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的仪器。化疗则是病房护理的重点,无论是化疗药物及其副作用和护理要点、化疗防护原则、picc的观察和护理,还有放疗的副作用和护理要点,老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操作与专题讲课将知识传授给我们。而且李老师还教我要注意细节,合理安排工作,基础知识不可忘,在护理工作中绝对要牢记“三查七对”。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发错了一颗止痛药,一直到交班的时候才发现,或许比较庆幸的是那颗药还没吃下去,所以我把那颗药给原本要服药的阿姨了。但是却让她忍痛了那么久,我感到很抱歉;还让老师为我道歉,又感到很愧欠。虽然说病人和老师都没有指责我,还反着安慰我不要太担心,要我以后更注意点。更是因为病人的体谅和老师的关心让

肿瘤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1

肿瘤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1 A1型题 1. 我国目前居恶性肿瘤死亡前四位的恶性肿瘤是 A.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 B.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C.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 D.肺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 E.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 答案:A [解答] 我国20世纪70年代恶性肿瘤死亡顺序为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宫颈癌;20世纪90年代的死亡顺序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000年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我国正处在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的过渡时期,已经形成两者共存的局面,加大了恶性肿瘤的防治难度。 2. 肿瘤目前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以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控制 B.环境致癌物愈来愈多 C.人类平均寿命延长 D.肿瘤诊断率提高 E.世界经济一体化 答案:E 3. 八种常见恶性肿瘤不包括 A.肺癌 B.乳腺癌

C.大肠癌 D.胰腺癌 E.食管癌 答案:D [解答] 八种常见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食管癌,胰腺癌相对发病率比较低。 4. 恶性肿瘤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E.第五位 答案:C [解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恶性肿瘤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心脏病、卒中、癌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5. 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A.肺癌 B.胃癌 C.乳腺癌 D.结直肠癌 E.肝癌 答案:A [解答] 目前,由于吸烟和工业化的发展,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次为乳腺癌,第三为结直肠癌。

肿瘤学基础知识-1

肿瘤学基础知识-1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3,score:100分) 1.我国目前居恶性肿瘤死亡前四位的恶性肿瘤是【score:3分】 【A】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C】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 【D】肺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 【E】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 本题思路:[解析] 我国20世纪70年代恶性肿瘤死亡顺序为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宫颈癌;20世纪90年代的死亡顺序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000年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我国正处在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的过渡时期,已经形成两者共存的局面,加大了恶性肿瘤的防治难度。 2.肿瘤目前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不包括【score:3分】

【A】以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控制 【B】环境致癌物愈来愈多 【C】人类平均寿命延长 【D】肿瘤诊断率提高 【E】世界经济一体化【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本题思路: 3.八种常见恶性肿瘤不包括 【score:3分】 【A】肺癌 【B】乳腺癌 【C】大肠癌 【D】胰腺癌【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食管癌 本题思路:[解析] 八种常见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食管癌,胰腺癌相对发病率比较低。 4.恶性肿瘤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 【score:3分】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第四位 【E】第五位 本题思路:[解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恶性肿瘤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死因。心脏病、卒中、癌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前三位。 5.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score:3分】 【A】肺癌【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胃癌 【C】乳腺癌 【D】结直肠癌 【E】肝癌 本题思路:[解析] 目前,由于吸烟和工业化的发展,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次为乳腺癌,第三为结直肠癌。 6.环境致癌因素包括 【score:3分】 【A】生物致癌因素

肿瘤基础知识

肿瘤基础知识 1.我国肿瘤发病情况概述 目前我国每年新生肿瘤患者总数约212.7万人左右,其中,每年有106万左右的恶性肿瘤新生患者;同时,全国约有268.5万左右的肿瘤现有患者,其中,恶性肿瘤现有患者约148.5万左右,良性肿瘤现有患者约120万左右。全国肿瘤死亡人数每年约有154万人左右,也就是说肿瘤患者人群正以每年约60万人的速度膨胀。在全国范围统计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为发病率排在前四位的肿瘤。 2.我国抗肿瘤药物总体市场状况 2006年中国抗肿瘤治疗用药(除中药)销售总额达到了60.02亿元,同比增长了23.94%。总体来看,近5年来抗肿瘤药一直维持着快速增长的良好趋势,销售金额基本以每年10亿元左右的规模向上跃进。我们预计,2007年中国抗肿瘤治疗用药(除中药)销售总额有望达到76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 3.什么是肿瘤? 肿瘤是人体正在发育的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在某些不良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某部位的细胞群出现的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生成的新生物,在局部形成肿块,但它与正常的组织和细胞不同,不按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而变得不受约束和控制,导致了细胞呈现异常的形态、功能和代谢,以至可以波怀正常的组织器官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恶性肿瘤细胞还能向周围浸润蔓延,甚至扩散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继续成倍增生,造成对人体或生命极大的威胁。 人体在生长的过程中虽常有肿块形成,但肿块不一定都是肿瘤。因此,必须鉴别肿块的性质,才能做到正确诊断、正确治疗。 4.肿瘤是如何发生的?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多数癌肿可能从单个细胞演变而来。宿主受某些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如吸烟、酗酒、电离辐射、日光及紫外线照射、空气污染、接触职业致癌物,如煤烟灰、煤焦油、沥青、石棉粉尘等,以及饮食中的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细胞的DNA发生改变,形成变异细胞,此阶段称为启动阶段。再加上某些因素的影响,转入促进阶段,癌细胞便开始形成。此外,癌肿的形成,还受如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等因素影响。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肿瘤细胞,并由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浸润和它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进一步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5.按人体解剖系统对肿瘤分类,并列出肿瘤病名 1)头颈部癌症:头颈癌甲状腺肿瘤鼻咽癌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口腔癌 2)颅咽管瘤丘脑和脑干肿瘤血管源性肿瘤颅内其他肿瘤颅内转移瘤; 3)呼吸系统癌症:肺癌; 4)消化系统癌症: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胰腺癌; 5)泌尿系统癌症:肾肿瘤膀胱肿瘤阴茎癌睾丸肿瘤前列腺癌; 6)骨骼系统癌症:骨肿瘤 7)血液系统癌症: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8)妇科癌症:乳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 9)其他类型癌症:恶性黑色素瘤皮肤及附件肿瘤神经胶质瘤 6. 肿瘤的三级预防的定义、方法及存在问题? 1)一级预防 定义:鉴别、消除危险因素和病因,提高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 方法:鉴定环境中致癌剂,疫苗接种,化学预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营养 存在问题:许多病因还不清楚,鉴定方法不够先进 2)二级预防 定义:“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患于开端。

肿瘤学 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内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 1)瘤细胞多形性 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 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 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 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行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 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 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 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3.何谓非典型增生、间变、化生、分化、癌前病变、原位癌? 非典型增生: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是一种细胞生物学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以细胞学异常和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癌前病变。 指上皮细胞超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极像消失。根据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累及上皮层的下1/3;中度:累及上皮层的 2/3;重度:累及上皮层的2/3 以上,但未达全层

肿瘤治疗基本知识

肿瘤放化疗基础知识

一、肿瘤细胞生物学 肿瘤组织主要由3种细胞群组成: 增殖细胞群、静止细胞群和无增殖能力细胞群。 1)增殖细胞群是指处于增殖周期并不断按指数进行分裂增殖的细胞,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群比较多,所以肿瘤组织的生长迅速,这部分细胞占整个肿瘤细胞群的比率称为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GF值越大,肿瘤组织增长越迅速,同时对药物也越敏感,化疗效果好,如急性白血病;反之,GF值小,则肿瘤组织增长缓慢,但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化疗效果较差,如多数的实体瘤。 2)静止细胞群(G0期细胞) 这类细胞具有潜在的增殖能力,但暂不进行增殖,是后备细胞。当增殖细胞群的细胞因化疗、放疗或其他因素而大量伤亡时,G0期细胞即可进入增殖周期进行增殖,因此G0期细胞是肿瘤复发的根源。同时G0期细胞也是肿瘤化疗中的主要障碍,因为这部分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 3)无增殖能力细胞群这类细胞由于没有增殖能力,因而无法进行分裂增殖,最后老化死亡。 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约束而无限增殖。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增殖周期。根据细胞内DNA含量变化可将增殖周期分为4期: ①G1期(DNA合成前期) 此期主要为S期的DNA 合成做准备;②S期(DNA合成期) 此期内一方面进行DNA的复制,另一方面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③G2期(DNA合成后期) 此期内DNA合成已经停止,但仍继续合成RNA和蛋白质;④M期(分裂期) M期可分前、中、后、末4个时相,在此期内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一部分子细胞进入增殖周期进一步增殖,另一部分子细胞储备于G0期。凡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的生化条件或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或致肿瘤细胞死亡的 药物,都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根据增殖周期中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 敏感性,可将抗肿瘤药分为两大类: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CCNSA) 对增殖周期中各 期肿瘤细胞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有些药物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1、什么是肿瘤? 肿瘤是人体中正在发育的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在不同的相关因素长期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人体各部位是由不同细胞和组织构成,除头发、牙齿和指甲以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细胞都可以发生肿瘤,实际上这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2、肿瘤的种类有那些? 肿瘤按其生长的特性和对人体的破坏程度,通常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无论良性或恶性肿瘤,按其肿瘤组织来源和组织类型,又可分为织以上皮组织、间叶组织、神经组织、淋巴造血组织及其他组织肿瘤等。如果按人体的不同器官、系统来分类,可以分为颅脑、头颈、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骨骼、以及皮肤、软组织肿瘤等。也有一些肿瘤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虽属良性,但其细胞增生活跃,而又不够恶性的程度,很难确定为良性或恶性,称为“临界性肿瘤”或“交界性肿瘤”。 3、如何区别良性与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或停止生长。膨胀性和外生长,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常可以推动。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分化好,异型性小,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相似。不转移,较少复发。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瘤体的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常无包膜,或仅有假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多不能推动。常发生坏死、血或发生溃疡。组织分化不好,异型性大,瘤细胞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异大。多有转移和复发,对机体影响较大,除可阻塞、压迫组织外,还可以破坏组织引起出血、感染或造成恶病质。癌和肉瘤都是恶性肿瘤。 4、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 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或“恶变”。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或“基因功能失调”的结果。在肿瘤研究中,发现人体细胞内天然就存在着一组能够引起细胞癌变的基因——“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癌基因对人体非但无害,而且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癌基因尽管人人有之,但并非人人都得癌。只有当正常细胞受到外界致癌基因表达失去控制,使细胞原有的正常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从而破坏了正常细胞代谢的动态平衡,于是癌细胞就产生了。因此,目前认为癌基因被激活是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 5、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分几级? 有的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似,成熟度较高,称为高分化;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差很大,成熟度差,即分化程度低,称为低分化。 病理检查通常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将其恶性程度分为三级:1级为分化较好的高分化;2级分化较差的低分化;3级为分化最差的未分化癌。 一般来说,分化高的预后较好,转移少;分化差的预后也差;但恶性程度愈大,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也愈大。 6、癌的性质分类。 (1)原位癌: 原位癌又叫“上皮内癌”,是上皮细胞增生达到恶变的早期阶段。上皮组织是覆盖身

肿瘤学 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得概念,肿瘤细胞得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 or)就是机体在各种内在与外界得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得新生物(n eoplasm)。 可以归结为:肿瘤就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得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得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得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 1)瘤细胞多形性 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得多形性 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得改变 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得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得主要区别? 肿瘤中得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得分化程度与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得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 terog en eity), 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就是不稳定得,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行着异质化,即细胞得遗传性、结构与功能上得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得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得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 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 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与 转移处得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 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3。何谓非典型增生、间变、化生、分化、癌前病变、原位癌? 非典型增生:增生上皮细胞得形态呈现一定程度得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就是一种细胞生物学中出现得不稳定现象,以细胞学异常与结构异常为特征得癌前病变。 指上皮细胞超于常态得增生,表现为增生得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极像消失。根据异型性程度与累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累及上皮层得下1/3;中度:累及上皮层得 2/3;重度:累及上皮层得2/3 以上,但未达全层 间变:在病理学中指细胞受各种因素得作用,基因发生突变,以致细胞出现分化不良或去分化,

肿瘤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肿瘤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5分) 1化疗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毒性反应为(A ) A骨髓抑制B 疼痛C恶心D恶吐E 脱发 2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A ) A乳房肿块B乳头溢液C乳房皮肤异常D乳房乳头内陷 3抽取抗肿瘤药物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且抽出药液不超过注射器的(B ) A2/3 B3/4 C 4/5 D1/2 E1/3 4化疗药物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哪种溶液清洗( A ) A生理盐水B 碳酸氢纳C碘酊D过氧化氢

5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常见的是(D ) A高血压B冠心病C心肌梗死D心肌损伤 6下列属于恶性肿瘤的是(D ) A子宫肌瘤B纤维囊性乳腺病C皮肤乳头状瘤D无性细胞瘤 7恶性肿瘤病人心理变化哪一期会表现为哭泣。警惕。易出汗等(B ) A怀疑期B恐惧期C平静期D体验期E幻想期 8食管癌手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是(A ) A吻合口瘘B伤口出血C神经损伤D感染E疼痛 10 女性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是( C ) A20~30岁 B30~40岁C40~49岁D50~55岁

11 疼痛三阶段给药第三阶段多使用(B ) A曲马多B吗啡C可待因D布落芬 12 在完成全部肿瘤药配制后,×109应用哪种消毒剂擦试操作台面( C ) A95%酒精B2%碘酊C75%酒精D3%过氧化氢 13 化疗期间应注意病人血常规变化,白细胞低于多少是应采取保护措施(A )A1.0×109 2.0×109 C3.0×109 D4.0×109 14 卫生部护理质量评比主要指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C ) A≧93% B≧94 % C ≧95 % D≧96% 15 化疗后静脉局部中度疼痛,轻度肿胀,灼热,评估属于静脉炎(D ) A0级B1级C 2级D3级E4级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内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 1)瘤细胞多形性 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 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 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 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行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恶性肿瘤良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不好,异型性大分化好,异型性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快慢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 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 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常有转移不转移转移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复发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3.何谓非典型增生、间变、化生、分化、癌前病变、原位癌?

肿瘤学 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就是机体在各种内在与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可以归结为:肿瘤就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 1)瘤细胞多形性 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 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 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与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 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就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行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 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 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与 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 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3、何谓非典型增生、间变、化生、分化、癌前病变、原位癌? 非典型增生: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就是一种细胞生物学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以细胞学异常与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癌前病变。 指上皮细胞超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极像消失。根据异型性程度与累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累及上皮层的下1/3;中度:累及上皮层的 2/3;重度:累及上皮层的2/3 以上,但未达全层 间变:在病理学中指细胞受各种因素的作用,基因发生突变,以致细胞出现分化不良或去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