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
测控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单片机程序设计基础一.实验设备硬件使用的是单片机SS-8051高级单片机实验仪,软件使用的是Keil uv2软件开发环境。
二.实验目的熟悉单片机的调试环境与指令系统三.实验内容自编一个汇编小程序,使用Keil uv2软件开发环境,进行编译、调试、运行程序。
Keil uv2 操作流程的简单说明:1.NEW PROJECT ↙,建一个新的项目,取项目名并存于F:盘下(最好在F盘下建一个自己的文件夹)。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Atmel/AT89c51 芯片型号;或者可以从File/ devices database 的对话框中选择芯片型号。
2.FILE/ NEW ↙,建立一个新文件,在打开的窗口下输入程序,取文件名并存盘。
3.选中Source Group1点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中 Add Files to Group ` Source Group1`,将文件加入到项目中。
4.选中Target1点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中Options for Target ` Target1`:●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打开output项的对话框,选中`Great HEX File`,以保证编译时能生成.HEX文件,为后续下载程序做准备。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打开debug项的对话框,选中`Use Simulator`,采用仿真方式。
5.Project/Build target或Rebuild all target files, 编译所输入的程序,检查语法错误,更改错误直至无错为止。
6.Debug/ ‘Start/Stop Debug Session’↙,开始调试程序,检查逻辑错误。
实验二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内容连线并编制程序,完成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功能。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本功能;2. 了解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3. 学会单片机和PC机串口程序的编制和调试。
三.实验电路四.连线方法实验三V/F转换电路实验一、实验内容V/F转换电路的调试。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差动放大器实验实验二信号放大电路实验实验三信号运算电路实验实验四电压比较器实验实验五电阻链分相细分实验实验六幅度调制及解调实验实验七移相电桥实验实验八脉宽调制电路实验实验九调频及鉴频实验实验十开关电容滤波器实验实验十一开关式相乘调制及解调实验实验十二精密全波整流及检波实验实验十三开关式全波相敏检波实验实验十四锁相环单元实验实验十五分频器单元实验实验十六锁相环应用实验––频率合成实验实验十七可控硅触发调压实验测控电路部分实验一差动放大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1-1是差动放大器的实验电路图。
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当 开关K 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
调零电位器Rp 用来调节T 1,T 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 i =0时,双端输出电压Uo=0。
图1-1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当开关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e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典型电路: (认为U B1=U B2≈0);I C1=I C2=½I E 恒流源电路: ;C321C2C1I I I ==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 E 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d 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R E =∞,W 电位器在中心位置时,Pbe B CiOd R )1(21r R R U U A ββ+++-=∆∆=单端输出:diC1d1A 21U U A ==∆∆EBE EE E R U U I -≈||E3BEEE CC 212E3C3R U U U R R R I I -++≈≈|)|(d i C2d2A 21U U A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ECE p be B C iC1C2C12R R )2R R 2)(1(r R R U U A A -≈++++-=∆∆==ββ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 0U U A iOd2=∆∆=,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c 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

注意:接线时务必关闭电源,接好线检查无误方可打开电源开关,实验过程中不要使电源持续工作太长时间,以免造成芯片过热烧坏。
实验1 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仪器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
2.掌握仪器放大器的调试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电路原理一般来说,对于测量放大器,主要要求其放大倍数要高,以便对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其输入阻抗要高,以便减少对微弱信号的影响;其共模抑制比要高,以便抑制线路上可能串入的共模干扰。
下面介绍两种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1.两运放仪器放大器来自传感器的信号通常都伴随着很大的共模电压<包括干扰电压)。
一般采用差动输入集成运算放大器来抑制它,但是必须要求外接电阻完全平衡对称、运算放大器具有理想特性。
否则放大器将有共模误差输出,其大小既与外接电阻对称精度有关,又与运算放大器本身的共模抑制能力有关。
一般运算放大器共模抑制比可达80 dB,而采用由几个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测量放大电路,共模抑制比可达100~120dB。
图5-1所示是由两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共模抑制约100dB的差动放大电路――两运放仪器放大器。
图5-1 两运放仪器放大器由电路可得u o1=(1+>u i1, =所以u o=(1+>u i2-(1+>u i1因输入共模电压u ic=(u i1+u i2>/2,输入差模电压u id=u i2-u i1,可将上式改写为u o=(1->u ic+(1++>u id为了获得零共模增益,上式等号右边第一项必须为零,可取==此时,电路的差动闭环增益为Kd=1+这种电路采用了两个同相输入的运算放大器,因而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
2.三运放仪器放大器在自动控制和非电量系统中,常用各种传感器将非电量<温度、应变、压力等)的变化变换为电压信号,而后输入系统。
但这种电信号的变化非常小<一般只有几毫伏到几十毫伏),所以要将电信号加以放大,有的甚至放大上千倍或上万倍,因此都采用这种仪表放大电路<如图11-2所示)。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73e59f8770bf78a65295418.png)
电气工程学院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王武编写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贵州大学二OO 四年六月前言一、实验目的:测控电路是一门工程技术基础性质的课程,因此实验方法的学习是本门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目的为:(一)依据理论课的内容对重要的原理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更深入,形象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熟悉典型测控电路的特性。
(三)熟悉电子线路的调试技术。
(四)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并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正确结论。
(五)学会查找实验故障,并排除故障。
(六)培养科学的工作态度,即认真地按要求完成操作。
做到细致、周密,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
二、实验要求:(一)进入实验室以前,必须复习与此次实验的有关理论知识。
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内容、仪器及注意事项等,并完成理论分析与计算,并做好预习报告。
(二)进入实验后,首先认真检查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三)实验中遇有异常气味和危险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指导教师,只有在找出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实验室规则1 进入实验室后,按预先编号小组进入相应实验台,自觉遵守纪律,做实验时不得大声喧哗和打闹,不准做其他有碍实验的活动。
进行实验时,如违反实验室各项规定,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实验。
2 实验时一定要亲自动手,独立操作,对实验数据与波形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做以记录,善始善终。
对无故缺课者原则上不予补做,并以实验不及格处理。
3 测量数据和使用仪器时应注意设备及人身安全,要特别小心,防止触电故事的发生。
4 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爱护实验设备、仪器、仪表,按操作规程使用,不得无目的乱旋乱开,不得乱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对违章使用造成仪器、仪表损坏者,视情节轻重按学校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目录1、实验一:开关式全波相敏检波电路·········································································42、实验二:有源滤波器设计······················································································63、实验三:压力测量仪设计······················································································123、实验报告基本内容要求····························································································164、实验报告格式··········································································································17实验一:开关式全波相敏检波电路实验学时:2-4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相敏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测控专业测试技术试验指导书

实验一滤波器的特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 RC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特性2、分析和对比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二、原理说明滤波器是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具有选择性的一个二端口网络,它允许某些频率(通常是某个频带范围)的信号通过,而其它频率的信号受到衰减或抑制,这些网络可以由RLC元件或RC元件构成的无源滤波器,也可以由RC元件和有源器件构成的有源滤波器,滤波器可分为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和带阻滤波器(BEF)四种1、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是指低频信号能通过而高频信号不能通过的滤波器,图1(a)、(b)即为典型的二阶无源和有源滤波器原理图图1 (a)无源低通滤波器 (b)有源低通滤波器2、高通滤波器只要将低通滤波器滤波网络中的电阻、电容互换即可变成高通滤波器,如图2(a)、(b)所示,高通滤波器的性能与低通滤波器相反,其频率响应和低通滤波器是“镜像”关系。
图2 (a) 无源高通滤波器 (b) 有源高通滤波器3、带阻滤波器带阻滤波器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信号不能通过(或受到很大的衰减),而在其它范围内信号都能顺利通过。
常用在抗干扰设备中。
典型原理图为3(a)、(b)所示图3(a)无源带阻滤波器 (b) 有源带阻滤波器4、带通滤波器这种滤波电路的作用是只允许在一定通频带范围内的信号通过,而比通频带下限频率低或比上限频率高的信号都被阻断。
典型电路的原理图如4(a)、(b)所示图4 (a) 无源带通滤波器 (b) 有源带通滤波器三、实验设备(1)二阶低通滤波器①无源低通滤波器首先计算其中心频率f。
实验电路如图1(a)所示,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二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令其输出为U1=1V的正弦波,改变频率,使其在中心频率左侧和右侧变化,并维持U1=1V不变,测量输出电压U2,记入表1-1(a)中。
表 1-1(a)实验电路如图1(b)所示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记入表1-1(b)中表 1-1(b)实验电路如图2(a)、(b),重复上面二阶低通滤波器的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数据表格自拟。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测控教研室刘宝华实验一 运算放大器应用一、 实验设备计算机、MULTISIM二、 实验目的1. 熟悉MULTISIM 软件的基本设计流程,包括原理图绘制、器件参数设置。
2. 熟悉MULTISIM 软件的基本仿真分析方法。
3. 熟悉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设计,包括比例、加减、比较等电路。
三、 实验内容1.设计反向比例放大电路,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K Ω,增益等于10+学号末位,并绘制幅频响应曲线。
2.设计同相比例放大电路,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0K Ω,增益等于10+学号末位,并绘制幅频响应曲线。
3.设计减法电路,实现2123in in out V V V -=其中1in V 是峰值为0.1V ,频率为1KHz 的正弦信号,2in V 是峰值为0.3V ,频率为1KHz 的正弦信号。
用示波器记录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
四、 试验结果(要求:作出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结果的波形。
)1. 设计反向比例放大电路2.设计同相比例放大电路3.设计减法电路实验二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电路设计一、实验设备计算机、MULTISIM二、实验目的1.了解mulitisim软件电路设计与仿真的步骤。
2.熟悉和掌握调幅式电路的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
3.利用AD633AN乘法器验证调幅式电路的调制原理。
三、实验内容1.运用电子技术来设计AM电路,通过实验完成功能验证。
2.学会对电子电路的检测和排除电路故障,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实验的收获与体会。
四、试验结果(要求:作出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结果的波形。
)1.实验电路与波形(1)A M调制电路原理图(2)A M调制与解调原理图(3)利用AD633AN乘法器实现AM调制2、实验电路工作原理AM调制原理:是指对信号进行幅度调制。
该电路图是在原信号上乘以一个高频的余弦信号,在频域上的效果就是将原信号的频谱移动到ω处,以适合信道传输的最佳频率范围。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DOC)

《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王月娥编写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目录实验一典型放大器的设计 (5)实验二精密检波和相敏检波实验 (8)实验三信号转换电路实验 (12)实验四细分电路实验 (14)《测控电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根据本校《2011级本科指导性培养计划》和《测控电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本实验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测控电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任选课。
电路实验技能是从事测控行业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本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就在于加强学生对《测控电路》课程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测控电路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的训练。
三、本实验课讲授的基本实验理论1、如何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模拟运算电路、电桥放大器以及仪用放大电路。
2、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原理。
3、信号转换电路原理。
4、电阻链细分电路的原理。
四、本实验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电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搭接电路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典型电工电子学仪器的技能。
4、培养学生处理测量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五、学时、教学文件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实验为8学时,占总学时的25%。
六、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做实验的情况及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分。
以15%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七、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人身安全,保护设备。
八、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注意事项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确保人身、设备的安全,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秀品质。
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时,必须注意如下事项:一、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任务及要求,弄清实验原理,拟定好实验方案,做好分工。
二、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熟悉其性能,预习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在使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做到准确操作。
三、实验接线要认真检查,确定无误方可接通电源。
电子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是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一项专业实践环节,是《测控电路》理论课的有益补充。
《测控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合理选择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测绘电路、调试电路、分析电路、测试电路性能和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并通过设计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本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完成设计任务熟悉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和控制电路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单元电路,实现电路的总体思想,围绕具体测控任务设计、调试电路。
还要了解各种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构成,最终实现设计要求,并完成相应的电路。
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怎样运用电子技术来解决测量与控制中的任务。
主要通过完成设计任务熟悉测控电路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掌握电路的实际制作工艺,掌握电路的调试方法,掌握排除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
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前,指导教师布置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2.题目为设计类型,只给出电路框图及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具体电路;3.指导教师安排答疑时间;4.实验每组2人,学生独立完成;5.根据设计的电路,安装、调试电路;6.电路调试成功后,指导教师检查记录;7.记录所用设备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8.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设计和调试,写出设计说明书和电路板。
课程设计最后一天由指导教师组织答辩。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安排1.设计项目名称:有源滤波器电路设计2.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根据设计要求,设计电路,通过计算和查表,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2)按照设计的电路,安装电路。
3)对电路进行调试。
4)学习绘制电路原理图软件,画出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图。
5)总结、讨论。
6)写出设计说明书3.进度安排第一周完成设计计算和安装电路,第二周完成电路调试,数据记录、印刷电路板图绘制、设计说明书和答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录实验一 RC有源滤波器实验 (2)实验二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 (4)实验三积分与微分电路实验 (8)实验四电压比较电路实验 (10)实验五电压/频率转换电路实验 (12)实验六隔离放大电路实验 (14)实验七 PWM调制控制直流电机实验 (16)实验八温度测量实验 (18)实验九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实验* (20)*选做实验实验一 RC有源滤波器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有源滤波器构成及其特性;2.学会测量有源滤波器幅频特性。
;仪器及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
;预习要求1.预习教材有关滤波器内容;2.分析图一、图二、图三所示电路,写出它们的增益特性表达式;3.计算图一、图二电路的截止频率,图三的中心频率;4.画出三个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5.设计报告要求的电路,准备用实验测试验证。
实验内容1.低通滤波器实验电路如图一所示。
图一低通滤波器按表1内容测量并记录填表。
表1i2.高通滤波器实验电路如图二所示。
图二高通滤波器按表2二内容测量并记录填表。
表23.带阻滤波器实验电路如图三所示。
图三带阻滤波器(1)实测电路中心频率;(2)以实测中心频率为中心,测出电路幅频特性。
实验报告1.整理数据,画出各电路曲线,与理论计算绘制的曲线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如何组成带通滤波器?试设计一中心频率为300Hz,带宽为200Hz的带通滤波器,并搭接电路,测试验证。
实验二比例求和运算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比例,求和电路的特点及功能;2.学会上述电路的测试和分析方法。
实验仪器1.数字万用表;2.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
预习要求1.计算表1.1中地V o和Af。
2.估算表1.3的理论值。
3.估算表1.4、1.5中的理论值。
4.计算表1.6中的V o值5.计算表1.7中的V o值。
实验内容1.电压跟随器图2.1 电压跟随器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按表2.1内容实验并测量记录。
表2.12.反相比例放大器图2.2 反相比例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2.2所示。
(1)按表2.2内容实验并测量记录。
表2.2(2)按表2.3要求实验并测量记录。
表2.33.同相比例放大器电路如图2.3所示。
图2.3同相比例放大器(1)按表2.3实验测量并记录。
表2.4表2.54. 反相求和放大电路。
图2.4反相求和放大电路实验电路如图2.4所示。
按表2.6内容进行实验测量,并与预习计算比较。
表2.65.双端输入求和放大电路(减法电路)图2.5 双端输入求和放大电路实验电路为图2.5所示。
实验报告1.总结本实验中5种运算电路的特点及功能。
2.分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误差的原因。
实验三积分与微分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积分微分电路的方法;2.了解积分微分电路的特点及性能。
实验仪器1.模拟电子实验箱;2.双踪示波器;3.数字式万用表。
预习要求1.分析图2.1 电路,若输入正弦波,Vo 与Vi 相位差是多少? 当输入信号为100Hz 有效值为2V;2.分析图2.2 电路,若输入正弦波,Vo 与Vi 相位差多少? 当输入信号为160Hz 幅值为1V 时,列出计算公式,画好记录表格。
实验内容1.积分电路实验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积分电路(1)取Vi=01V,断开开关K(开关K用一连线代替,拔出连线一端作为断开。
)用示波器观察Vo变化。
(2)测量饱和输出电压及有效积分时间。
(3)将图3.1 中积分电容改为0.1u,在积分电容两端并接100K 电阻,Vi 分别输入频率为lOOHz幅值为±1V(Vp-p=2V)的正弦波信号,观察和比较Vi 和Vo 的幅值大小及相位关系,并记录波形。
(4)改变信号频率为1KHz,观察Vi 与Vo 的相位、幅值关系。
2.微分电路实验电路如图3.2 所示。
图3.2 微分电路(1)输入正弦波信号,f=160Hz 有效值为1V,用示波器观察Vi 与Vo 波形并测量输出电压。
(2)改变正弦波频率为20~400Hz,观察Vi 与Vo 的相位、幅值变化情况并记录。
(3)输入方波,f=200Hz,V=±5V,用示波器观察Vo波形,按上述步骤重复实验步骤重复实验。
3.积分——微分电路:实验电路如图3.3 所示。
图3.3 积分——微分电路(1)在Vi 输入f=200Hz,V=±6V 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Vi 和Vo 的波形并记录。
(2)将f 改为500Hz,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中的数据及波形。
2.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误差原因。
思考题1.总结积分、微分电路的特点。
2.若增大积分时间常数,应如何调整电路?实验四电压比较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比较器的电路构成及特点。
2.学会测试比较器的方法。
仪器设备1.双踪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数字万用表;4.模拟电路实验箱。
预习要求1.分析图4.1电路,弄清以下问题(1)比较器是否要调零?原因何在?(2)比较器两个输入端电阻是否要求对称?为什么?(3)运放两个输入端电位差如何估计?2.分析图4.2电路,计算:(1)使Vo由+Vom变为-Vom的Vi临界值。
(2)使Vo由-Vom变为+Vom的Vi临界值。
(3)若由Vi输入有效值为1V正弦波,试画出Vi—Vo波形图。
3.分析图4.3电路,重复2的各步。
4.按实习内容准备记录表格及记录波形的坐标纸。
实验内容1.过零比较器实验电路如图4.1所示。
图4.1过零比较器(1)图接线Vi悬空时测Vo电压。
(2)Vi输入500Hz峰峰值为3Vp-p的正弦波,观察Vi—Vo波形并记录。
(3)改变Vi幅值,观察Vo2.反相滞回比较器实验电路如图4.2所示。
图4.2反相滞回比较器(1)按图接线,并将Rf调为100k,Vi接DC电压源,测出Vo由+Vom→-Vom时Vi的临界值。
(2)同上,Vo由-Vom→+Vom。
(3)Vi接500Hz峰峰值3Vp-p的正弦信号,观察并记录Vi-Vo波形。
(4)将电路中RF调为200K,重复上述实验。
3.同相滞回比较器实验电路为图4.3所示图4.3 同相滞回比较器(1)参照(二)自拟实验步骤及方法。
(2)将结果与(二)相比较。
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及波形图,并与预习计算值相比较。
2.总结几种比较器特点。
实验五电压/频率转换电路实验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5.1 所示。
该图实际上就是锯齿波发生电路,只不过这里是通过改变输入电压V i 的大小来改变波形频率,从而将电压参量转换成频率参量。
实验仪器1.示波器;2.数字万用表。
预习内容1.指出图5-1 中电容C 的充电和放电回路。
2.定性分析用可调电压V i 改变V0 频率的工作原理。
3.电阻R4和R5 的阻值如何确定?当要求输出信号幅值为12V p—p,输入电压值为3V,输出频率为3000Hz,计算R4,R5 的值。
图5.1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实验内容按图5.1 接线,用示波器监视V0 波形。
按表5.1 内容,测量电压——频率转换关系。
可先用示波器测量周期,然后再换算成频率。
表5.1实验报告1.做出频率——电压关系曲线。
2.阐述实验电路原理。
实验六隔离放大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隔离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验证隔离放大电路的提高驱动能力特性。
实验设备及参考电路图1.实验部件:隔离放大电路板、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毫伏表);2.实验参考电路图。
实验步骤1.参考信号为直流电压⑴将直流稳压电源+5V接入光电隔离放大电路的+5V电源端,地端接入TLP521-2的2端;⑵将直流稳压电源+12V接入光电隔离放大电路的+12V电源端,地端接入电路板的GND端;(3)用电压表测测量OUTPUT端的电压值。
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该隔离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2.记录输出的电压值。
思考题1.什么是隔离放大器? 为什么要采用隔离放大器?实验七 PWM调制控制直流电机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脉宽调制控制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电路设计及调试的方法。
3.掌握有关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设备及器件1.IBMPC机一台。
2.DP-51PRO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一台。
实验内容脉宽调制控制电路,是利用半导体功率晶体管或晶闸管等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电压脉冲列,控制电压脉冲的宽度或周期以达到变压的目的,或者控制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列的周期以达到变压变频目的的一种变换电路。
基本的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脉宽转换器(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和开关式功率放大器两部分,功率放大器参考电路如下图所示。
此电路是通过改变占空比的方法,来调节直流电动机的转速。
本实验学习如何控制直流电机。
实验要求利用D1区的按键KEY1和KEY2改变PWM的占空比来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
实验步骤1.用导线连接A2区的P11和D1区的J53接口的KEY1。
2.用导线连接A2区的P12和D1区的J53接口的KEY2。
3.用导线连接A2区的P10和B8区的J78接口的ZDJ_A。
4.B8区J78接口的ZDJ_B连接到C1区的GND。
5.短接B8区JP18的电机电源跳线。
思考题1.设计另外一种脉宽调制控制直流电机的电路。
画出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
实验八温度测量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温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也是一个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
2.了解温度传感器的种类。
3.了解检测温度的传感器种类不同,采用的测量电路和要求不同,执行器、开关等的控制方式也不同。
实验要求与内容1.运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温度测量和控制任务,完成温度测量和控制电路的连接和调试。
2.学会对电子电路的检测和排除电路故障,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所提供的设备及元件设计一温度测量电路,并编写程序,完成数字温度的采集,然后用程序处理采集后的数据结果。
4.编写程序,实现温度数据的输出显示。
5.结合上述两部分程序,编程实现数字式温度计的程序设计。
实验所用设备及元件1.IBMPC机一台。
2.DP-51PRO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一台。
思考题1.电路中所用温度传感器有何特点?2.指出本实验电路的优缺点,并提出对电路的改进意见。
附录1、温度与温标温度不能直接加以测量,只能借助于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的热交换,以及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随着冷热程度不同而变化的特性间接测量。
为了定量描述温度的高低,必须建立温度标尺(温标),温标就是温度的数值表示。
各种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均有温标确定。
国际温标是一个国际协议性温标。
其规定仍以热力学温度作为基本温度,1K等于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它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t90)和之间的关系:t90/o C= T90 /K-273.16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直接用t和T代替t90 和T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