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质量却难以提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是摆在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干扰过大,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实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较大。

2、统计法制不健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现行统计法于1983年颁布,1996年修改,最后一次修改也距今有十来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统计法在调整新时期的统计关系,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滞后之处。一是处罚力度太小。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最高处罚额只有5万元,对有的单位来说,其违法成本小于守法成本,为逃避有关费用,他们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因守法而承担更多的费用支出。二是对违法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失公平。统计法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主体有处罚权,对行政单位却没有处罚权,致使行政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因缺乏有力的惩处措施而无法有效遏制。三是对部分统计管理领域的规范不完善,如统计资料的公布、使用等没有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对网络平台上的统计行为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等。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使统计监管乏力,难以树立政府统计的权威。

3、基层基础薄弱,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条件差,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现在,各项调查和普查接连不断,各专业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

严,都纷纷向基层加压,加上基层单位的工作条件有限,大部分基层统计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致使敷衍了事、闭门造车等现象层出不穷。二是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在主体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正是因为基层统计工作的弱势性,很多同志不愿从事该工作,致使统计人员更换频繁,这既影响了基层数据的连贯性又不利于统计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三是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在领导力量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他们认为统计工作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会给当地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所以无关紧要,随便应付就行。笔者曾对基层基础工作作过调研,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对此直言不讳,他说,他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干了多年,也曾在多个地方工作,没有一个地方是把统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都是当作一个“搭头”来对待。事实上,基层领导的作用举足轻重,领导的重视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动力,否则就会成为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阻力。

4、报表报送渠道不畅,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报表报送渠道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调查对象不配合。当前,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主普遍存在怕露富、怕麻烦、不信任统计部门等思想,对待统计调查的态度十分消极,有的甚至有比较强的抵触情绪,使统计原始资料的取得越来越难。二是基层统计机构不得力。部份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不能及时主动地报送各种报表,往往要反复催收,使收集报表比处理报表更难。据一位从事工业统计的同志反映,迟报工业月报的企业多达80%,有的单位甚至故意推托,直到统计执法人员上门,他们才肯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统计信息的及时披露。

5、统计制度不完善,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是部门统计制度不完善,各部门的统计各自为政,指标口径不统一,数据发布秩序混乱,统计成果和资源不能充分共享,“数出多门,数数不同”的现象严重。其次是统计核算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GDP核算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数据的统计没有建立完备

的抽样调查制度,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充分,这些数据大部分由专业人员凭主观推断,其随意性较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认识上抓数据质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统计工作而言,只有提高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领导不重视、调查对象不配合等问题。首先,我们要积极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不断宣传统计工作,报道统计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让人们了解统计,懂得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开展各项调查和普查的过程中,抓住与群众接触的机会,积极地宣传统计工作,让人们理解统计,支持统计。第三是要创新宣传模式,以举办统计知识竞赛,开展统计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让人们深入了解统计,认同统计。

2、改革统计体制,从体制机制上抓数据质量。

既然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已成了制约数据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就应该提上工作日程,我们应积极探索统计的垂直管理,将省、市、县三级统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其人、财、物与地方政府脱钩。乡镇统计员实行委派制或聘任制,由县(区)统计局直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开不正当的行政干扰,实现独立统计,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3、加强队伍建设,从人员力量上抓数据质量。

事在人为,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好坏。我们应当从思想、组织、作风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全面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首先是要加强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通过政治学习、典型引导等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在统计系统内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二是要加强统计队伍的组织建设,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配强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合力。第三是要加强统计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抽调基层骨干到上级统计部门跟班学习等形式,提

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通过组织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师资格考试等,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工作实际,促使统计人员岗位成才,在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4、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从管理上抓数据质量。

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加强监管,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是提高数据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此,一是要从组织上加强监管,各级统计部门要成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领导小组,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二是要建立一整套严密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全程监控,严格把关,首先要把好数据“收集关”,任何指标的统计都要做到有据可查,杜绝“闭门造车”,对已收集的源头数据也要反复审核,全面评估,只有经过评估认证的原始数据才能进一步使用。其次,要把好数据“产出关”,对经过统计加工形成的数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层层把关,坚持个人审核与组织联合审核相结合,手工审核与微机审核相结合,逻辑审核与对比审核相结合,堵住虚假、瑕疵数据的产生。最后,要把好数据的“公布关”,统一公布途径,并逐步实现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以及民间统计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统计。三是要切实做好统计巡查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文件精神,组织好对部门和基层的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规范基层基础工作,从源头上抓数据质量。

首先要制定一套规范基层基础工作的标准,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其次是要在人员力量上为基层基础建设创造条件,可以通过委派制或聘任制对基层统计实行定编、定人的管理,稳定队伍,同时加大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是要在物质和技术上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帮助,通过多方集资,为基层配备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逐步实现联网,提高基层统计的工作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培养典型,逐步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6、探索新方法,从工作方式上抓数据质量。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统计对象和统计工作环境,我们应当积极推动统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针对统计调查对象急剧增加,全面统计因点多面广难以把握的情况,我们应当在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方法;针对调查对象利益多元化,情况复杂化的特点,我们应积极探索统计代理等新的方式和方法,借助民间统计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优势破解统计调查中的难题。如工业统计,可以将各乡镇企业办定为统计代理机构,将他建成责、权、利明确,管理灵活的统计机构,充分发挥其既熟悉乡镇企业情况,又便于联络的特点,为基层统计服务。此外,还应积极利用现代发达的通讯和网络技术,大力推进基层报表的联网直报制度,改进报表传送方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7、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从法纪层面上抓数据质量。

一是要积极推动统计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使统计法在调整统计关系,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更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特点;二是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典型案例要及时通报,扩大影响面。三是要坚持全面执法与全员执法相结合,拓宽执法检查的范围,壮大执法检查的队伍。积极组织各专业统计人员参与统计执法检查,在充实执法力量的同时增强专业统计人员依法治统的能力。三是要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监督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让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廉洁性。

8、突出统计服务,从提升职能上抓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的实用性也是其质量高低的内涵之一,再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如果没有实用价值,不符合人们的统计需求,也谈不上高质量。因此,我们应当以社会的各种统计需求为导向,突出统计的服务职能,增强其实用性。对此,一是要围绕当地的时政热点,积极开展统计分析,为党政领导的决策作参考。二是要因地制宜,设计符合地方特点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案,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统计服务。如安化县统计局在组织统计年报时,曾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茶业、矿产等六大支柱产业设立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基层报表,及时统计了县域内六大支柱产业的相关数据,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信息。三是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已有的数据,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详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预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浅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4885604.html, 浅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作者:常菲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25期 摘要:统计工作关系到统计数据的质量,其统计数据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的统计数据对于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转有重要的意义。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有很多的影响方面,包括调查方案的制定、数据采集、数据的处理等,对此,进行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措施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措施 引言 作为实施科学决策与管理的基础性操作,统计服务于众多领域,诸如各级政府机构的决策以及宏观调控等都需要涉及统计,还给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广大民众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和国家事务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帮助。这些年来,在统计数据质量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的大背景下,其行业也被诸多媒体和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因为一些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所要求的真实性而被广泛质疑,这也使得统计行业立足社会面临重重困难。因此怎样通过从根本上进行的改革来实现统计对于社会的公信力,是大部分统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1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 1.1人为因素 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一是各级领导的干预造成了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好多省市都实行了考核制度,以考核促经济发展,甚至于有些地方还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职务晋升的依据。这样就无形之中,给统计数据造假敞开了一条大门,为了使主要经济指标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完成情况,于是就出现了如新闻曝光的造假行为,扰乱了统计数据的正确上报,致使统计数据出现了虚而不实的现象。二是部分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目前,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实行了“企业一套表”制度,即由企业自行登录互联网进行网上数据报送,减少了中间环节对数据的干扰。但由于各个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企业不仅没有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且连会计也是兼职的,认为统计工作不重要,甚至对上报统计数据存在抵触情绪,致使每到上报报表的时候才临时安排人员进行上报,就出现了上报数据多报、甚至漏报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三是个别企业统计人员变换频繁。在联网直报的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为私营单位,各项制度均不健全,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往往会出现本月这名同志参加培训进行数据上报,到下一个月时,又变为另外一名同志,造成了对统计制度不了解,对统计指标不熟悉,致使上报数据不规范,不完整,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所谓“统计“是“将原始数据整理转化为二次加工数据或信息的一个过程”。而统计数据的质量,可以理解为“数据的一组品质标志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的综合”。下文是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欢迎阅读!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一为了认真做好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工作,深入贯彻依法统计的基本方针,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充分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粮食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粮调〔20XX〕109号)要求,成立了小组,以粮食流通中心分管统计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由调控、监督检查、行管、为成员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小组。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对辖区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粮食经营企业,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依法负有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单位和经营者,进行了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检查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检查对象 我县纳入统计范围粮油企业14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经营者)10户,其中国有企业1户。对所有涉粮企业20XX年以来的粮食经营台账建立情况,粮食统计报表报送情况,以及有关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 1.粮食经营台账建立情况。对涉粮企业粮食经营台账建立、台账资料保存、台账填写规范、台账数据真实等进行检查。 2.粮食统计报表报送情况。涉粮企业报送统计报表是否及时、真实,是否存在迟报、拒报统计报表等问题。 3.统计数据质量情况。对有关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业务的统计处理的准确进行检查,统计账与保管账、会计账账账相符进行了核对。重点检查经营企业(经营者)20XX年以来从生产者收购及库存粮油是否存在虚报、瞒报、漏报等问题进行检查。 4.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办理统计管理登记,主要数据来源的方法,有无原始记录,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王耀武侯福忠 (1.农垦建三江分局浓江农场,同江156335; 2.农垦建三江分局洪河农场,同江156332) 统计事关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可以说,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然而,现实中虚报,瞒报, 漏报,不报,拒报,篡改,造假统计数据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致使有些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 ,认识数据质量的真正含义 往往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把准确性看做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同义词, 统计误差越小越准确,数据质量就越高.但从国际到国内,随着统计学科和统计事业的发展,对数据质量概念的认识也从狭义向广义转变.准确性已不再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唯一标准.数据质量还包括相关性,及时性,不同数据之间的一致性等等,是一个全方位,多因素的综合概念.结合日常统计工作,数据质量的概念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准确性,及时性和可解释性.(2)可比性,可衔接性和相关性.(3)方法科学性,深人性和适用性. 准确性是指统计数据能客观地反映统计对象的实际情况,统计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

及时性是指统计数据发布的时间和统计数据报告截止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缩短.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时间效率方面的要求. 可比性是指同一统计指标的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比,能使用统计数据进 行广泛的国际及国内地区间的比较.可比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对比应用方面的体现,是应用统计数据时选择对比参照标准的要求. 有效性是指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需要,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有效性是指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价值实现上的体现,是使用者对统 计数据"适销对路"的要求,也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经济性是指统计数据的搜集整 56活力2007.3 理应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经济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数据成本 效益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提供和使用过程中经济效益方面的要求. 以上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各级相关 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总体效能上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应该说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从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客观上讲,依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二,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统计数据存在严重不实的问题.从当前数据质量的总体状况看, 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是基本可靠的.但是,有些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如有的基层干部为突出政绩,谋求升迁,采取虚报数据或想当然估算数据上报.这些情况使得人们对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发生质疑. 统计数据的及时性适用性存在不强的问题.尽管多年来我国各级统 计部门以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为己任,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适用性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仍不尽如人意.如:互联网是目前查询统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摘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统计局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现在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人员大胆探索,辛勤实践,在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统计标准、技术手段、数据报送与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推动了统计事业的发展。但是,浮夸风以及片面追求假、大、空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违背了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内在因素,表现在: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在统计方法、指标涵义、口径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专业间统计方法改革不同步;统计范围、口径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出入有时还比较大;统计与财会在核算周期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各级统计管理部门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的有力措施。 2.设计时需求不明确,缺乏远见。数据库与文件管理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不仅存放数据,而且存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依存的时间、地点、类型和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搜集数据阶段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应用需求不明确等都会影响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3.数据处理手段发展不平衡。数据处理手段出现从基层的手工操作到省、国家一级政府统计数据处理的高度信息化。就地域而言,占全国70%以上的地方统计数据处理是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底,可靠性差,这与统计的及时性要求不相符合。统计所反映的当前经济现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4.质量管理监督措施不够健全。由于多数检索系统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往往被人们忽视。绝大多数单位在数据准备、录入阶段缺乏审核等质量控制、监督措施,著录标引的检查,一般采取自己审核或互相审核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 一、当前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统计数据人为干扰因素增加。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统计法制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对待统计工作主观随意性大,缺乏严肃性,致使错报、漏报、迟报、虚报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受利益机制驱动,在与自己有切身利益关系的统计数据上做手脚、掺水分,造成统计数据严重失实。 2.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基层统计部门力量弱、任务负荷重,难以担负起统计质量控制工作的重任。而有些基层单位的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基层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台帐、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混乱,使统计工作缺乏准确的依据,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3.现行统计方法制度滞后。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其他专项调查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全面统计报表仍占主导地位,抽样调查比重很小。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日益活跃的今天,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已显得越来越笨重,在经济生活中变得处处被动,再加上全面统计报表自身的一些缺陷,这种报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尽快改变。 4.现行的统计机制缺乏足够约束能力。由于各企事业单位的统计部门与上级单位的统计部门除了报表外没有隶属关系,因此在向上级单位的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时随意性较大,而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对他们的约束力不大,这就会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随着统计范围、领域的不断扩大,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也明显下降,使得组织统计调查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 5.统计立法不完善,统计执法难度大。我国《统计法》的法律条文过于笼统和原则,导致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较差,并且《统计法》对违法者的惩治力度和强度不足,很难有足够的威慑力。比如按照加拿大统计法的规定,提供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被视为犯罪,并立刻定罪。而在我国,处罚形式只有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两种,而且罚款措施的应用面相对狭小。由于对违法者打击力度不够,导致统计信息常常出现人为失真的现象。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导致统计数据控制难的原因很多,要解决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除了依靠政府的重视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以外,统计部门还必须坚持“一靠科技、二靠法制、三靠管理,归根到底靠人才”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长抓不懈,标本兼治。 1.更新与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统计数据的适用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反映宏观调控的统计指标还不够健全,但一些过时的不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指标仍在机械地统计着。因此,应本着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数据能否取信于社会、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关键取决于数据质量。从总体上看,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主要宏观统计数据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但是,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统计数据不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有的甚至与实际情况还相差很远,导致社会各界包括国际上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看法比较多。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不准作为统计部门来说责无旁贷,但究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统计方法制度技术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彻底根治,必须从制度着手,从源头抓起。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近年来,统计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统计地位不断提高,统计方法技术日趋先进,统计工作条件不

断改善,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统计执法不严、部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数据失真的潜在危险性已逐渐暴露,并日渐严重。现行的统计制度、传统的统计方式与日益增长的统计信息需求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主要矛盾。在一些企业、部门、基层单位还存在虚报、瞒报,甚至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违法行为,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处理,尽量减少和避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净化统计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其因素有: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在一些地方,从主管部门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到群众,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与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一样,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当前这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的社会环境中,对不据实填报统计数据者不仅法律

工业统计主要数据质量抽查方案(修订稿)

工业统计主要数据质量抽查方案 (修订稿) 一、抽查目的 摸清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分析影响工业统计主要数据质量的因素,为评估地方工业统计主要数据质量提供参照依据。 二、抽查原则 “公开透明、举证倒置、差错量化、结论反馈”。提前将抽查企业名单和要求通知当地有关部门,在抽查中要求企业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对疑问进行举证解释,不能合理解释的数据检查组不予认可,并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材料、现场询问和核查情况,量化出企业初步核实数,并相应计算出与上报工业司数据的差错额和差错率。最后检查组根据量化结论向省里反馈核查意见。 三、抽查内容 抽查企业报表是否真实,企业留存报表数据与上报当地统计局数据是否一致,与上报工业司数据是否一致,与企业有关帐目数据是否一致,与现场了解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有较大出入。企业是否按计划目标上报数据,或按当地政府目标任务分解上报数据。 重点抽查与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相关的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和成本费用调查中“收入法”增加值的构成项(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和营业盈余)以及工业统计调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四、抽查步骤 (一)抽查前准备 1.携带抽查地的分企业数据和当地相关指标的平均数据。 2.将抽查企业名单提前通知省统计局,由省统计局通知所在县(区)做如下准备:

(1)抽查组到达被抽查企业时,企业负责人(或主管经营的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统计报表填表人必须到场配合核查; (2)向抽查组出示以下当年和上年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 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B201表) 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P201表) 工业企业财务状况(B202表) 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及产销总值(B103-1表或B103-2表) 销售收入(明细)帐1 费用明细帐 总分类帐 以下凭证(表、单)备查: 相关财务原始凭证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产品生产、销售记录(如入库、出库单) (二)现场核查 检查组认为问题严重的企业,要进行实地核查。 1.实地核查 (1)核查企业是否存在,企业名称与抽查企业名单是否一致。 (2)企业是否正常生产,是否正常销售,查看是否有连续的销售单据(产品销售量和产量差距较大的核查产品库存量)。 (3)企业报表数据与企业实地生产经营规模是否有较大出入。 (4)对新建企业核查上年有无用电记录(电表记录,P201表上年工业生产电力消费量)。 1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由于销售收入帐是根据会计凭证记录的明细帐,难以临时编造,是核查企业销售收入、销量、产值的重要依据,企业必须提供。 销售收入(明细)帐有产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等,费用明细帐有成本、料工费等,总分类帐有资产、负债等。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质量却难以提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是摆在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干扰过大,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实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较大。 2、统计法制不健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现行统计法于1983年颁布,1996年修改,最后一次修改也距今有十来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统计法在调整新时期的统计关系,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滞后之处。一是处罚力度太小。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最高处罚额只有5万元,对有的单位来说,其违法成本小于守法成本,为逃避有关费用,他们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因守法而承担更多的费用支出。二是对违法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失公平。统计法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主体有处罚权,对行政单位却没有处罚权,致使行政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因缺乏有力的惩处措施而无法有效遏制。三是对部分统计管理领域的规范不完善,如统计资料的公布、使用等没有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对网络平台上的统计行为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等。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使统计监管乏力,难以树立政府统计的权威。 3、基层基础薄弱,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条件差,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现在,各项调查和普查接连不断,各专业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范本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范本 统计调查方案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是全部调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保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范本1 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是堂局长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对各级统计机构提出的新要求。“三个提高”的新要求为统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是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准确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计调查工作的主线。xx年是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之年,江西调查总队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以“三个提高”为主线,着力在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方式、夯实服务基础上下足功夫,全力开拓江西统计调查事业的新局面。 一、创新服务理念 统计调查部门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要积极创新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统计调查工作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不仅要敢于表态,更要善于表态,

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判断,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重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调研,“快、精、准”地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成果。 二、增强服务能力 增强调查服务能力,就是要着力提高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今年我们工作要的重点有: 1、根据现行抽样调查网点的现状,加强对提高调查网点代表性的研究,结合全省农村住户、城镇住户和规下工业等调查样本轮换,研究各调查主题制度方法的配套改革,不断改进各主题网点调查数据收集方法,进一步提高调查数据质量。 2、在提高数据采集、监测、处理、审核、评估、应用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 3、高质量完成常规调查任务。如:农民工流动监测调查、企业景气和规模以下工业调查、各种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粮食产量、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农村贫困监测等等,并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4、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分析,注意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

过程质量提升计划和改进措施方案

过程质量提升计划 一、制造部过程质量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过程质量管理科检验记录利用价值未能完全体现; 2、员工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3、员工自身素质需要提升; 4、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仍然需要完善; 5、标准化作业需要不断跟新; 6、焊装车间过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7、涂装车间过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二、过程质量提升计划及改进措施 1、短期遏制计划1-3个月内执行; 2、中期维持计划3-6个月内执行; 3、长期提升计划7-12个月内执行; 一、制造部过程质量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只有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目前,制造部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如:人员技能不足、对产品质量意识淡薄、现场作业没有标准化、人员培训缺失、对售后抱怨反馈不及时以及改进措施有效性差等原因影响产品质量,导致质量问题频发。综上所述将制造部过程质量存在问题罗列如下:

1、品质检验记录利用价值未能体现 质量记录形成书面载体的好处是,便于追溯、便于分析原因、便于持续改进、便于查找责任人。可目前虽然有各种的记录,但是记录不是做的非常好,还有未能有效的从这些数据中去分析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将数据进行过滤和汇总,对于后期指导生产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此,除了完善记录外,在形成数据记录时,必须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正确、有效;然后针对这些数据要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并要求相关部门、车间进行改善。 2、员工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产品质量是靠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目前各工序不良率仍有不稳定上升现象,究其原因:除零部件原因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员工未自检、互检造成的。有些员工未确认产品(零部件)合格与否就进行作业,生产完工后也不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质量确认。 因此首先需要加强、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每天晨会车间班组长和现场检验员,将当天所要生产的产品(以往发生过的质量问题,作业过程中所需要控制点,工艺等)在晨会上进行简单讲解,通过每天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质量意识的灌输,使员工掌握自检、互检方式和方法,提高质量意识,确保其生产的产品满足要求。除利用晨会外,还可以利用周及月质量总结会、现场质量会(如发生质量异常,马上停止生产,组织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现场面对面式的质量分析会),督导其提高质量意识。 3、员工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有部分员工和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质量意识和产品防护意识,对于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关心程度不够。只有将质量的重要性贯彻到一线操作员工的身上,才能真正把品质做好,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人都是具有惰性的,只有不断地通过质量现场会、车间晨会、质量专题会等各种方法,不时的加以培训和灌输,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员工的意识,将行为规范化,使之操作习惯化。 4、标准化需要不断的完善 目前,制造部虽然每个工序有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操作规程,但是有些岗位由于某些原因,已经有了变动,但是相关的标准并没有及时得到更改,或者没有按照既定的标准去执行。即使有标准作业的各车间、班组、个人能执行到位的也聊聊无几。没有标准化作业流程相关产品不良率居高不下,各种各样的缺陷屡见不鲜。所以只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操作,相关的不良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有了相关操作标准,在以后生产过程中可以更有利于员工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产品质量。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 计数据质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属性概念。 一、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近几年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其一,统计技术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属性概念。 一、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近几年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其一,统计技术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属性概念。 一、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近几年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可

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其一,统计技术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的汇总误差。 其二,统计工作本身因素。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以及银行等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等现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统计工作队伍不稳定,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低,统计数据计算和传输手段落后。其三,统计客观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部门分工不协调带来的重复统计,经济法规配套程度低带来的人为干扰、有意造假的问题,一些地区和部门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字的行为等等。 二、现阶段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在核算方法上开始跟国际接轨,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的定期评

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方案

秀山县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增强数据的真实性、逻辑性与匹配性,准确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状况。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统计能不能客观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能不能成为政府决策的合格的参谋,能不能引导和促进科学发展,取决于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客观、真实可信。当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而紧迫,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联网直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二、加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制定完善统计管理规章制度 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一是按照市政府(2008)72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统计机构,落实4有:有固定场所,有固定人员,有固定设备,有工作经费。二是抓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针对部分乡镇、部门及企业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不全的状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规范。 三、落实统计数据质量监督责任制度 (一)落实统计责任制度。一是主要领导负责制,各乡镇

街道行政一把手为统计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方统计数据的结果负责。部门主要领导为部门统计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统计数据的结果负责。企业法人为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数据质量负责。二是落实统计业务人员责任制,统计业务人员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统计数据的上报和数据维护,对统计数据的结果承担直接责任。对统计数据出现重大问题的乡镇街道、部门及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对责任人予以数据质量问责制。 (二)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制度。一是建立季度数据质量监控制度,由县统计局迁头,各经济主管部门对乡镇街道和企业主要数据进行监控。二是明确监控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生产总值(GDP)及分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主要能源消费量及库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含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住户收支,价格指数等指标的绝对数及发展速度。 (三)建立数据质量检查制度。各乡镇街道、部门和企业要建立数据质量常规检查机制和专项督查机制,查询反馈机制。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对辖区主要统计数据要每月查询一次,每季自查一次,半年开展数据回头看。每年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对检查后的数据质量认定要有一个结果,对违法案件进行处罚和曝光,以此来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从哪里来?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万物基础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 目前,社会普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认为统计工作就是数据的简单加加减减,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现象,可信度不高。作为一名统计人员,我也有一些切身体会,由于统计数据是级级汇总,每个统计数据的来龙去脉是否可循以及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都需由统计人员尤其基层统计人员严格把关。统计基础工作做得不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不够,能够采集到和容易采集到的数据就统计,不能采集或难于采集的数据就干脆置之不理;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度不高,统计最初数据来自合同订单、产品出入库单、领料发料单、固定资产登记卡片等原始单据,对原始数据不经审核,或分类不对,不换算单位,都会影响数据准确度。

2、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目前,企业综合统计都是专职,而基层统计人员兼职较多,往往一个月下来,从事统计工作时间还不如其他工作时间多,自然也没有精力熟悉和精通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热忱,兼职统计人员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能持续干一行,如何到爱一行再到专一行? 3、基层统计人员服务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人数极少,领导也认为统计不为我用,不予重视。从近年来企业参加中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的结果来看,通过中级统计师资格考试多数是综合统计人员、专业统计人员或分厂级专职统计,基层统计人员或兼职统计人员通过率极低。 二、如何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正因为统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统计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很大程度影响到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效率,一个简单的数据有时要往复多次才能搞准,到下月时仍然不熟悉,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从企业来说,应做到如下几点: 1、维护统计队伍稳定,稳定统计人员队伍是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一环。统计工作是一项细致活,我们说不光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 实施方案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实施方案 作为推进“数据质量年”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银监会制定了《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良好标准》,力求全面总结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既符合实际、又有一定前瞻性的标准和要求,推动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的持续、全面提升。一、制定《良好标准》的背景和目的全面、及时和准确的监管统计信息不仅是银监会提升监管有效性也是银行 做好风险管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银监会成立以来对这一问题一直十分重视,2007 年起建立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更是对银行数据提出全面要求。当前,不论是从夯实银行监管基础角度,还是推动银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角度,进一步提高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已迫在眉睫。提升数据质量,从根本上要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要从银行基础数据的管理抓起,从组织、制度、系统和流程建设抓起。为此,银监会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和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了《良好标准》,为银行持续、全面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供方向和抓手。通过组织银行对照《良好标准》实施评估,帮助其确定需要关注的领域,制定行动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改进措施,努力达到《良好标准》的要求。《良好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于完善监管功能和模式,实现监管当局和银行的良性互动也是重大探索和创新。一方面,通过自评和监管评价结合的方式,能够调动银行自身的能动性,将监管与银行自身的管理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其内生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将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

统计人员、主监管员和其他监管人员的合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二、《良好标准》的主要框架内容数据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和协调。《良好标准》的总体原则是抓“因”促“果”,即从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环节因素入手,《良好标准》建立良好标准的框架要求,督促银行对照标准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涉及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等5 方面要素、15 项原则、61 条具体标准,涵盖了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第一项要素是组织机构及人员。包括组织领导、归口管理、岗位设置、团队建设4 项原则、15 条具体标准,主要对董事会和高管在数据质量管理中的职责,以及管理体制、监管统计岗位设置和团队建设方面设定了标准。没有领导和高管的重视,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团队,数据质量管理必然成为无本之末。第二项要素是制度建设。包括管理制度、7 业务制度2 项原则、条具体标准,主要是对银行建立全面、科学和有效的监管统计管理制度和业务制度设定了标准,为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提供规范和依据。第三项要素是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这是对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包括基础系统、监管统计系统、数据标准3 项原则、14 条具体标准,对银行业务及管理基础系统以及监管统计系统在全面覆盖、数据质量控制功能和灵活性方面提出了标准和要求,使数据质量管理的流程能够通过标准的信息化得以物化。第四项要素是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包括日常监控、监督检查、考核评价 3 项原则、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温家宝在致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5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统计工作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统计信息是认识国情、研究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继续推进统计改革,建立和完善既具有中国特点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体系、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温家宝强调,要按照“快、精、准”的要求,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为社会各方面研究分析问题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温家宝总理的信,对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统计机构要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今年是“统计数据质量年”。各级统计机构要以此为契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营造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 一、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1、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相关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的现

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 2、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一是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不足,办公条件简陋。统计人员兼职的多,统计岗位形同虚设,统计人员身兼数职,不能专心搞统计,造成部分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对统计业务仍是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统计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难于胜任统计工作。二是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稳定性差。部分单位不仅安排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而且频繁更换。有的单位年年更换统计人员,甚至一年几换,刚换上来的又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做起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要上报报表了,就随便填几个数字,上报了事。三是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分析评估能力弱。目前基层统计人员,尤其是私营企业、乡村统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实际操作能力差。业务素质低,对统计制度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差,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出现偏差,其业务处理能力就存在困难,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就谈不上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和评估了。四是统计原始记录不全,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很多基层单位统计原始记录不全、又未建立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统计数据的来源性差,甚至没有来源依

农村商业银行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落实ⅩⅩ农商银行数据质量管理主体责任,提升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质量,全面准确反映经营状况,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办法》、《银行业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等制度,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 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稽核审计部、合规风险部、计划财务部、个人金融部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小组,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 二、明确领导小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职责 行长是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高管层,负责推动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稽核审计部是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统计组织、协调和管理;合规风险部是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审核部门,负责系统数据质量全面审核;计划财务部、个人金融部等是业务数据提供部门,负责其所提供的数据的准确、真实性。 三、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重点 (一)组织领导与机制方面 董事会和高管层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要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内部纠错和稽核检查机制,要建立数据质量问责机制,按规定落实法定代表人手签纸质报表制

度。 (二)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履职方面 1、加强制度建设。稽核审计部要根据监管统计规定,制定适时的统计制度或统计制度实施细则等统计管理制度,根据非现场监管报表年度统计制度要求,制定适时覆盖所有监管统计报表和数据要求的统计业务制度,统计业务制度取数规则要按照“会计科目-统计指标-监管统计指标”的原则,保证监管统计报表和数据中每一个统计项目的归属关系及取数路径清晰、准确。 2、强化监管统计管理工作。稽核审计部根据授权要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一是按照监管要求和统计管理制度设置满足履行监管统计职责的岗位;二是严格履行监管统计报表的组织、汇总、复核、上报职责;三是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四是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五是认真执行和落实监管部门下发的监管统计制度与监管要求。 (三)数据质量流程控制方面 1、加强流程制度建设。建立有效覆盖监管统计报表“填报-复核-汇总-复核-上报”的数据质量流程管理规程,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所涉及具体岗位、具体业务部门的责任,确保报表报送的路径清晰。 2、明确填报与复核环节责任。填报与复核环节的岗位人员和业务部门要对填报报表的数据真实性负责。填报人员要严格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